总辔临秋原,登城望寒日。
总辔临秋原,登城望寒日。
烟暇共掩映,林野俱萧瑟。
烟暇共掩映,林野俱萧瑟。
楚塞郁不穷,吴山高渐出。
楚塞郁不穷,吴山高渐出。
客行殊未已,沐澡期终吉。
客行殊未已,沐澡期终吉。
椒桂奠芳樽,风云下虚室。
椒桂奠芳樽,风云下虚室。
馆宇肃而静,神心康且逸。
馆宇肃而静,神心康且逸。
伊我非真龙,勿惊疲朽质。
伊我非真龙,勿惊疲朽质。

dēngxiànchéngshěnzhūliángmiào

bǎiyào tángdài 

zǒngpèilínqiūyuán dēngchéngwànghán 
yānxiágòngyǎnyìng línxiāo 
chǔsàiqióng shāngāojiànchū 
xíngshūwèi zǎozhōng 
jiāoguìdiànfāngzūn fēngyúnxiàshì 
guǎnérjìng shénxīnkāngqiě 
fēizhēnlóng jīngxiǔzhì 
李百药

李百药

李百药(565--648),字重规,定州安平(今属河北)人,唐朝史学家、诗人。 其父李德林曾任隋内史令,预修国史,撰有《齐史》。隋文帝时百药仕太子舍人、东宫学士。隋炀帝时仕桂州司马职,迁建安郡丞。后归唐,拜中书舍人、礼部侍郎、散骑常侍。人品耿直,曾直言上谏唐太宗取消诸侯,为太宗采纳。曾受命修订五礼、律令。另外,据《安平县志》载:李百药及家族墓地遗址在今河北省安平县程油子乡寺店村南。 ▶ 28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三门横峻滩,六剌走波澜。
三门横峻滩,六剌(lá)¹走波澜。
译文:三座由悬崖对峙形成的山门,横躺在这段溪流上,六个尖锐的险滩就好像钢刺一样,流水翻滚着急速波澜。
注释:¹六剌:滩名,在安徽省泾县陵阳溪。
石惊虎伏起,水状龙萦盘。
石惊虎伏起,水状龙萦(yíng)¹
译文:岸上的巨石如虎踞虎跃,溪中的激流如龙盘龙飞。
注释:¹萦盘:萦回。
何惭七里濑,使我欲垂竿。
何惭七里濑,使我欲垂竿。
译文:此处风光一点也不比七里濑逊色,我真想在这里垂竿钓鱼,这里就是天堂。

xiàlíngyáng沿yángāosānménliùtān--bái

sānménhéngjùntānliùzǒulán

shíjīngshuǐzhuànglóngyíngpán

cánlài使shǐchuí竿gān

寒雨秦邮夜泊船,南湖新涨水连天。
寒雨秦邮¹夜泊船,南湖²新涨水连天。
译文:夜晚停泊在寒雨绵绵的秦邮,南湖新涨的湖水与天相连。
注释:高邮:县名,在今江苏省。¹秦邮:即高邮。据祝穆《方舆胜览》:“高邮,一名秦邮,秦因高邮置邮传为高邮亭。”²南湖:指高邮南部的武安湖渌洋湖等。
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
风流不见秦淮海¹,寂寞人间五百年²
译文:秦少游的风流不能再见,人间已寂寞了五百年。
注释:¹秦淮海:北宋词人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居士,高邮人。²五百年:秦观死年距作诗时共五百多年。

  这首诗前两句写诗人雨夜泊舟湖上的所见之景,是写实境;后两句即景抒情,慨叹哲人已逝,文坛寂寞,暗里却又蕴涵着诗人有心振起诗坛之衰,去管领风骚的豪情。全诗从表面看是简单的即景抒情,凭吊前人但细加分析,可闻弦外之音。

  一二句乍看是赋,是写实境,但赋中有兴,离情于景,情景相生,即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淅沥的雨点敲击船篷,那迷蒙的水汽弥漫天际,不能不使他产生怀古之幽情。第二句写南湖连夜降雨,湖水新涨,推窗远望,一片苍茫,诗人的思绪也随之进入阔的空间。“水连天”三字,确如秦观《送孙诚之尉北海》诗所写的“黏天四无壁”,诗人在构思时受到启发,看来是必然的。

  七言绝句短小精粹,但在高手写来,却有深广的容量关键在于如何“纳须弥于芥子”进行高度的艺术概括。此诗可称是这方面的佳作。它前二句写景,但在景语中却暗暗设置意脉,即在“南湖”句中已渐渐引出秦观。至后联遂跌出伤时怀古两个警句,让秦观正式出场手法似一跌宕,意脉上却紧承前联,达到了“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想于绳墨之外”的妙境。

  王士祯对秦观极为崇拜,至此诗则云:“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雅人深致,寄慨无端,从表面看来,这两句是在慨叹哲人已逝,文坛寂寞;但应该说,暗里却又蕴涵着诗人有心振起诗坛之衰,去管领风骚的豪情。秦观逝世到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已是五百六十年,这用“五百年”这个整数去概指,但也可以理解为寂寞的只是其中的五百年,而此后不包括在内。文坛由于没有秦观那样的风流人物而寂寞萧素,现在诗坛这样热闹兴旺,而这又是与王士祯堪称“风流”的作为有关,他自己必不会以为诗坛是寂寞了,所以此诗明说若干年限之内的寂寞,正是为了衬托目前的热闹和繁荣,暗示自己已经管领风骚。

  “语贵含蓄……若句中无余字,篇中无长语,非善之善者也;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善之着者也。”(姜白石《白石道人诗说》)这首小诗的特点,正是多言外之意,前二句写景,后二句抒情,但都很含蓄而不简单直露,前联以托事于物的比兴手法,写寒雨中的凄苦心境;后一联似直露地慨叹大家陨落,文坛寂寞,但暗中又反衬自己振兴诗坛的抱负与所获得的成就。句句都有余意,耐人寻味。诗能言情事而不落言筌,以景物寓意而不着痕迹,真所谓“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主编,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08,第794-795页

gāoyóu--wángshìzhēn

hánqínyóuchuánnánxīnzhǎngshuǐliántiān

fēngliújiànqínhuáihǎirénjiānbǎinián

晓月发云阳,落日次朱方。
晓月¹发云阳²,落日次³朱方
译文:拂晓时分从云阳出发,晚上在朱方临时住宿歇息。
注释:庐陵王:指宋武帝子刘义真。永初元年(年),刘义真被封为庐陵孝献王,简称庐陵王。¹晓月:月亮还没有完全隐没的拂晓时分。²发云阳:从云阳出发。云阳即今江苏省丹阳县。³次:途中临时住宿歇息。⁴朱方:春秋时地名,三国时称丹徒,即今江苏省镇江市。刘宋王朝宗室墓地所在。
含凄泛广川,洒泪眺连冈。
含凄泛广川¹,洒泪眺(tiào)连冈²
译文:含着凄凉在广阔的江面上泛舟而行,流着泪远望安葬庐陵王的连绵山冈。
注释:¹泛广川:在广阔的江面上泛舟而行。²眺连冈:远望安葬庐陵王的连绵山冈。青乌子《相冢书》:“天子葬高山,诸侯葬连冈。”连冈指连绵不断的低矮小山丘。
眷言怀君子,沉痛结中肠。
(juàn)¹怀君子²,沉痛结中肠。
译文:思念正派人庐陵王刘义真,如同切伤腹中肠胃一般痛苦。
注释:¹眷言:思念的样子。言,作词尾,无实意。²君子:正派人,指庐陵王刘义真。
道消结愤懑,运开申悲凉。
道消¹结愤²(mèn),运开³申悲凉
译文:君子势力减弱以致为小人所欺,悲愤郁积于胸,文帝之初长期压抑的悲伤情绪得到伸展发泄。
注释:¹道消:君子势力减弱以致为小人所欺。语本《周易·否卦》彖辞“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这里暗指少帝之时。²结愤:悲愤郁积于胸。³运开:国运开张,正派人势力占上风,指文帝之初。其时拨乱反正,刘义真被枉杀事得到昭雪。⁴申悲凉:长期压抑的悲伤情绪得到伸展发泄。
神期恒若存,德音初不忘。
神期¹恒若存²,德音³初不忘
译文:明灵精气似觉永久存在,品行及音容笑貌一点也没有忘记。
注释:¹神期:明灵精气。²恒若存:似觉永久存在。³德音:品行及音容笑貌。⁴初不忘:一点也没有忘记。
徂谢易永久,松柏森已行。
(cú)¹易永久,松柏森已行。
译文:死去的是永久的事情,墓旁的松柏数已经森然成形。
注释:¹徂谢:去世,死亡。
延州协心许,楚老惜兰芳。
延州¹协心许²,楚老惜兰芳³
译文:吴国王子季札完成心中的许诺,楚地彭城一位老人悼念龚胜的事情。
注释:¹延州:即延陵。本为地名,这里代指封于延陵的吴国王子季札。²协心许:完成心中的许诺。³楚老惜兰芳:指楚地彭城一位老人悼念龚胜的故事。据《汉书·龚胜传》,龚胜是楚地人,因不愿为新莽王朝效力而自杀。有一同乡老父前来吊唁,抚坟痛哭,非常伤心。但他又感慨惋惜地说:“嗟乎!薰以香自烧,膏以明白销,龚先生竟夭天年,非吾徒也。”于是赶快离开了。
解剑竟何及,抚坟徒自伤。
解剑竟何及,抚坟徒自伤。
译文:季札赠剑究竟有什么用,楚老悼念龚胜只会让自己感到悲伤。
平生疑若人,通蔽互相妨。
平生¹疑若人²,通蔽互相妨(fáng)³
译文:自己以前怀疑季札和楚老,季札和楚老这些人既有通智的一面,又有愚蔽的一面,互相抵触矛盾。
注释:¹平生:平时,以前,指诗人自己而言。²若人:这些人,指季札和楚老。³通蔽互相妨:指季札和楚老这些人既有通智的一面,又有愚蔽的一面,互相抵触矛盾。
理感深情恸,定非识所将。
理感深情恸(tòng),定非识所将。
译文:以前老怀疑人家怎么会作出解剑、抚坟这样的荒唐事来,而今面对庐陵王的墓地,不禁悲从中来,才明白一个人的感情在受到深深刺激的时候,决不是理智识见所能控制得了的。
脆促良可哀,夭枉特兼常。
脆促¹²可哀,夭(yāo)³特兼常。
译文:庐陵王生前所受的排挤欺压很是悲哀,受冤枉短命而死其悲哀又特别要超过平常。
注释:¹脆促:脆弱窘迫,指庐陵王生前所受的排挤欺压。²良:甚,很。³夭枉:指庐陵玉受冤枉短命而死。特兼常:其悲哀又特别要超过平常。
一随往化灭,安用空名扬?
一随往化灭¹,安用空名扬²
译文:一切都跟着死亡而消失,又何必恢复庐陵王封号,并追赠侍中、大将军等名号。
注释:¹一随往化灭:一切都跟着死亡而消失。²空名扬:指原嘉三年为刘义真平反,恢复庐陵王封号,并追赠侍中、大将军等名号而言。
举声沥已洒,长叹不成章。
举声¹(lì)²已洒,长叹不成章³
译文:放声痛哭眼泪很快就流干了,由于过度悲伤,只能哀叹声声,连诗也写不成篇了。
注释:¹举声:放声痛哭。²沥:液体一滴一滴地往下掉,此指眼泪快流干了。³长叹不成章:由于过度悲伤,只能哀叹声声,连诗也写不成篇了。

  诗从自己的行程写起,天还没有大亮就趁着月光从云阳出发,到太阳落山才到达朱方,按这两地相距甚近,根本用不着花一天时间,所以这里言外显然是要说自己在途中有相当长的时间呆在庐陵王墓下(刘宋皇室的陵墓都在朱方的郊区)。诗人对这位不幸遇害的少年王子表示最沉痛的哀悼。“道消”两句要表达的意思是,在徐羡之等人横行的岁月里,小人猖獗,君子道消,自己十分愤懑,但无从表达,郁积于胸中已久;现在拨乱反正,国运中兴,才得以一抒其哀悼的深情。“开运”二字有歌颂刘义隆之意。

  “神期恒若存,德音初不忘”两句说逝者虽死犹生,当年的谈话自己是不会忘记的。自己与墓中人的关系一般来说乃是伤逝一类诗歌最重要的内容,往往会写得比较多;但这里却一笔带过,点到即止,很快就转入“徂谢易永久,松柏森已行”,感慨时光过起来真快那种比较常见的叹息当中去了,似乎不免有些奇怪。

  这里有些不得已的原因。在刘宋王朝开国皇帝刘裕的七个儿子中,首先继承皇位的老大刘义符最缺乏政治家素质,他的爱好是乱玩一通,或模仿民间如何做小生意,于是很快就在一场政变中下台并被杀。他的二弟庐陵王刘义真则要出色得多,他很早就参加过刘裕恢复中原的战争,差点牺牲在关中;回到首都以后,注意笼络人才,与文化名人、宗教精英相接纳,对未来有所规划。《宋书》本传说他“美仪貌,神情秀彻”,“与陈郡谢灵运、琅邪颜延之、慧琳道人周旋异常,云得志之日,以灵运、延之为宰相,慧琳为西豫州都督”。刘裕去世前,他被任命为使持节、侍中、都督南豫雍司秦并六州诸军事、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豫州刺史,出镇历阳(今安徽和县),“未之任而高祖崩”,稍后才去历阳赴任,出发前“义真与灵运、延之、慧琳等共视部伍”,一个影子政府公开亮相了。

  谢灵运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召回首都任高官的。他对朝廷一举粉碎徐羡之集团、为庐陵王刘义真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当然是衷心拥护的,但是刘义真当年的狂言却绝对不宜去谈,于是他借用《诗经》中现成的“德音”一词,将自己与这位小王爷的深交含含糊糊地一提就告结束——再多说一句就成蛇足。

  这时候只有哀叹刘义真的死于非命是不会犯任何忌讳的,宋文帝刘义隆在口头和书面上多次说起他那十八岁就被人害死的二哥义真乃一“冤魂”。所以谢诗也从这一角度切入,他主要用了两个典故,延州季子挂剑的故事见于《史记·吴太伯世家》,谢诗用这一典故既表明自己不忘故旧,也表明生者的纪念无法让逝者复生,这样做也没有任何用处。这是动了真感情的话,不是一般的门面语。“楚老惜兰芳”典出《汉书·龚胜传》,谢诗用这一典故的含义显然是痛惜刘义真毁灭于高尚,“抚坟徒自伤”则是觉得自己也可能有同样的命运。以脱俗的言辞来吊唁龚胜的楚老当是道家者流,他看清了一个人的高明之处往往给他带来麻烦以至于毁灭。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谢灵运在诗中大发这一类感慨,既以哀悼庐陵王刘义真,也表达了他本人深沉的忧虑。

  “平生疑若人,通蔽互相妨。理感深情恸,定非识所将”四句比较曲折,不易索解。曾经有过不同的理解。《文选·庐陵王墓下作》李善注云:“若人,谓延州及楚老也。令德高远,是通也;解剑抚坟,是蔽也……言己往日疑彼二人,迨乎今辰,己亦复尔,斯则理感既深,情便悲痛,定非心识所能行也。”而吕向注则认为:“若,此也,此人谓王也。通,言聪明好古;蔽,谓与群邪不协,自见灭亡也。此两者互相其妨。”黄节先生《谢康乐诗注》大体取后一说并有所修正,指出:“通,谓生为帝子;蔽,犹塞也,谓废为庶人。此互相妨矣。”黄说甚是。追寻作品中词语典故的来源,李善本事很大;而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他的悟性似乎不是最佳,有时反不如学问要小得多的五臣。这四句诗略谓像庐陵王刘义真这样的人,他的高贵出身同他的悲惨遭遇实在是太矛盾了,简直不能理解,只好痛哭流涕。这里很有些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意思,但仍然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这四句略带玄言色彩,而正能表达其悲痛之深。最后几句说,刘义真死得太早,又死得特别冤枉,现在虽然得到昭雪,也不过是一个空名,我巨大的哀痛无法抑制,只好长歌当哭,根本算不上什么诗篇。

  谢灵运的山水诗往往精细地描绘风景,感情色彩并不很浓,有一点也特别含蓄深沉,不大容易感觉到;他的政治抒情诗则不同,这一首更是很动了感情的。由于形势的微妙复杂,他不可能畅所欲言;但他其实把什么都说出来了,不愧是大诗人的手笔。

参考资料:
1、 顾农著.文选论丛:广陵书社,2007.9:203-205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山又断 一作:水又断)
泪湿罗衣脂粉满¹,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²微雨闻孤馆³。(山又断 一作:水又断)
译文:丝绸的薄衫被泪水浸湿,脸上的脂粉也和在泪水中沾满衣衫。想到送别时家中亲人将那《阳关曲》唱了一遍又一遍。而今身在异乡,望莱州山长水远。寄宿馆所,秋雨潇潇,不禁感到无限凄清。
注释:¹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印斋本自注云:“别作‘泪搵征衣脂粉暖’。”满:同“漫”。²萧萧:一作“潇潇”。³孤馆:孤独寂寞的旅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惜别伤离方寸¹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²音书凭过雁,东莱(lái)³不似蓬莱远。
译文:被离情别绪搅得心乱如麻,竟不知饯行宴上酒杯斟得是浅还是满。如今已分隔两地,只好靠鸿雁来传递书信。好在东莱不像蓬莱仙山那样遥远飘渺,可望而不可即。
注释:¹方寸:即“方寸地”,指人的心。²把:四印斋本自注:“别作有。”³东莱:即莱州,时为明诚为官之地,今山东莱州市,曾名掖县。⁴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名。

  词作当写于宣和三年(1121)秋天,时赵明诚为莱州守,李清照从青州赴莱州途中宿昌乐县驿馆时寄给其家乡姊妹的。它通过词人自青州赴莱州途中的感受,表达她希望姐妹寄书东莱、互相联系的深厚感情。

  眼泪湿了衣服,脸上胭脂妆容化开。词开头作者便直接表露出了难分难舍的情感。四叠阳关唱了几千遍但是还不足以形容自己内心对妹妹的万种离情。“千千遍”则以夸张手法,极力渲染离别场面之难堪。“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妹妹此行路途遥远,而自己已经到了“山断”之处,离妹妹更加遥远了,加上又有潇潇微雨,自己又是独处孤馆,更是愁上加愁。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自己在临别之际,由于极度伤感,心绪不宁,以致在饯别宴席上喝了多少杯酒,酒杯的深浅也没有印象。词人以这一细节,真切形象地展现了当时难别的心境。“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词人告慰姊妹们,东莱并不象蓬莱那么遥远,只要鱼雁频传,音讯常通,姊妹们还是如同在一起。至此,已不仅仅表现的是离情别绪,更表现了词人深挚感人的骨肉手足之情。

  李清照是婉约派代表人物,通过这一诗词,看出李清照词细腻生动,而又不乏姿放的特点。

diéliànhuā ·wǎnzhǐchāngguǎnmèi

qīngzhào sòngdài 

lèishī湿luózhīfěnmǎn diéyángguān chàngdàoqiānqiānbiàn réndàoshānchángshānyòuduàn xiāoxiāowēiwénguǎn  (shānyòuduànzuò shuǐyòuduàn )
biéshāngfāngcùnluàn wàngliǎolínxíng jiǔzhǎnshēnqiǎn hǎoyīnshūpíngguòyàn dōngláipéngláiyuǎn 
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
海客¹乘天风,将船²远行役³
译文:海客乘着海船扬帆乘风,到远处经商。
注释:乐:一作“行”。估客乐,乐府“清商曲辞”西曲歌调名,清商曲旧题。¹海客:海上旅客。此指估客,乘海船出外经商的商人。²将船:驾船。³行役:旧指因服兵役、劳役或公务而出外跋涉,后泛称行旅,出行。此指远道经商,外出做生意。
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pì)¹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译文:就像飞入云中的鸟儿一样,一去就没有影迹了。
注释:¹譬如:好像。

  “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通过铺叙的手法来描绘出一幅商人随风漂流、驾船远行经商的远景。此诗主要反映了人们纷纷从事商业活动和商业的发展情况,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唐朝商业贸易活跃、一些商人为追逐利润而远离家乡的景象,说明商人低贱的社会地位在唐朝正在起着微妙的变化。

  “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运用比喻手法,烘托出商人行踪如云中之鸟,飘忽不定,一去不复返的感伤叹息。

  此诗语言朴实平淡,极富韵味,篇幅虽短,却情意深长。首二句写风高行远。末二句用形象比喻行役之远。通过借用“天”、“风”、“云”、“乘”、“去”等有巨大气势的事物和表现大起大落的动词,觥筹交错中,使得诗意具有飞扬跋扈、迅猛阔大的气势,易使读者产生激昂振奋的感觉。

  此诗感慨商人远行,行踪如云中之鸟,飘忽不定,来去自由,寄寓了作者孤寂流落的身世之感,也着重突出商人反映唐代商业的发展以及唐人和六朝诗人对商贾的不同心态。

参考资料:
1、 卢华语.全唐诗经济资料辑释与研究.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279-280

xíng

bái tángdài 

hǎichéngtiānfēng jiāngchuányuǎnxíng 
yúnzhōngniǎo zō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