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濛开天圣人作,神龙出河龟出洛。自从造化一中分,鸟迹虫鱼混冥漠。
洪濛开天圣人作,神龙出河龟出洛。自从造化一中分,鸟迹虫鱼混冥漠。
史籀篆刻周宣古,李斯书传和氏璞。汉魏以来千百年,字体纷纭互参错。
史籀篆刻周宣古,李斯书传和氏璞。汉魏以来千百年,字体纷纭互参错。
我从洪都询古学,宗人邂逅滕王阁。千金不售书满橐,燕尾蚕头古钗脚。
我从洪都询古学,宗人邂逅滕王阁。千金不售书满橐,燕尾蚕头古钗脚。
钩如强弩点如石,动为河流静为岳。亲王诏见墨池头,茧纸鸾笺纵挥霍。
钩如强弩点如石,动为河流静为岳。亲王诏见墨池头,茧纸鸾笺纵挥霍。
晴窗白昼风雨来,蛟龙盘拿虎凤跃。吾宗意气何卓荦,翩然如跨扬州鹤。
晴窗白昼风雨来,蛟龙盘拿虎凤跃。吾宗意气何卓荦,翩然如跨扬州鹤。
今春别我上同安,七星已挂苍龙角。兰舟暂向章江泊,篘酒笑倾银凿落。
今春别我上同安,七星已挂苍龙角。兰舟暂向章江泊,篘酒笑倾银凿落。
人生交游无厚薄,快意相知且为乐。吴歌一曲写予怀,目送飞鸿起寥廓。
人生交游无厚薄,快意相知且为乐。吴歌一曲写予怀,目送飞鸿起寥廓。
胡奎

胡奎

元明间浙江海宁人,字虚白,号斗南老人。明初以儒征,官宁王府教授。有《斗南老人集》。 ▶ 1529篇诗文

猜您喜欢
雪尽深林出异芬,枯松槁槲乱纷纷。
雪尽深林出异芬,枯松槁(gǎo)¹(hú)²乱纷纷。
译文:雪后的深林中出现了一股奇异的芬芳香味,林中松树和其他植物都枯干,呈现一副乱纷纷的荒芜景象。
注释:¹槁:枯干。²槲:落叶乔木,叶子倒卵形,花黄褐色,结坚果,球形,木材坚硬。树皮可制栲胶。叶子和果实可入药。
此中恐是兰花处,未许行人着意闻。
此中恐是兰花处,未许行人着意闻。
译文:那唯一的一股芳香应该就是兰花所在之地,能有多少人会专门过来看看它呢。

lánhuā--fānghuí

xuějǐnshēnlínchūfēnsōnggǎoluànfēnfēn

zhōngkǒngshìlánhuāchùwèixíngrénzhewén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暗暗淡淡紫,融融¹冶冶²黄。
译文:暗暗淡淡的紫色,温润娇艳的黄色。
注释:¹融融:光润的样子。²冶冶:艳丽的样子。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陶令¹篱边色,罗含²宅里香。
译文:菊花曾在隐士陶渊明东篱的边上展现丽色,在罗含的庭院里吐露芬芳。
注释:¹陶令:指陶渊明,因其主彭泽县做过县令,故称陶令。²罗含:(公元293年一公元369年)字君长,号富和,东晋桂阳郡耒阳(今湖南未阳市)人。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几时禁¹重露²,实是怯³阳。
译文:菊花能够承受寒凉的秋露,可是却害怕夕阳的来临。
注释:¹禁:禁受,承当。²重露:指寒凉的秋露。³怯:胆怯、担心。⁴残:一作“斜”。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愿泛¹金鹦(yīng)(wǔ)²,升³君白玉堂
译文:我愿浸在金鹦鹉杯中,为身居白玉堂中的明君所用。
注释:¹泛:指以菊花浸酒。²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³升:摆进。⁴白玉堂:指豪华的厅堂,喻朝廷。

  这首诗托物言志,以菊花自况。首联描摹菊花色调淡雅,丰韵翩翩。颔联用陶令、罗含典烘托菊花品格。颈联用“禁重露””怯残阳”写菊花深忧迟暮,暗含抱负不能施展,虚度年华之意。尾联言志,暗含自己希望被朝廷赏识之意。这诗虽是咏菊,亦句句自况,物我交融,写得清绮秀逸,意思醒豁。

  这是一首借物抒怀的诗。虽然诗中写到陶渊明,但根本点则不是甘于田园。而是借菊寄托自己渴望入朝的热望。这里的的菊花,淡淡的紫色,鲜艳的黄色,他们既有陶公篱旁的雅色,又有罗含院里的淡香。它不畏霜露,却担心夕阳。它可以傲然凌霜盛开,却面对时光流逝无奈。即使它枯萎了,也可以制成美酒,盛在精巧的鹦鹉杯中,来到高贵的宴席之上。这里诗人热情讴歌了菊花的雅色和清香,高度赞扬了菊花不怕霜露的傲骨以及可贵的奉献精神。

  诗人咏菊,以自己的观感为主,描述很是抽象。菊中有我,我中有菊。纵然凋谢,留下的也是白玉高堂里的精华。李商隐晚年落泊,但毕竟是帝室远亲,他自己也以此为荣。诗人用“金鹦鹉”“白玉堂”婉转地表白了自己的身世。可是,他的身份并没有有给他带来实质上的好处,纵然才俊,亦不见用。通观全诗,诗人状物新奇引典自然,锐意中有伤时,哀婉里有进取,大有孤芳自赏之意,绝无叹老嗟卑之嫌。

  诗一开头,先描绘菊花那可爱的姿色:“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首句写的是紫菊:“暗暗”真实地写出词人对紫菊的观感,表明色彩并不明丽。“淡淡”又写明其色浅浅也不浓艳。“暗”“淡”二字的重叠使用,便生动逼真地刻画出紫色菊花那淡雅的风姿。次句描写黄菊:“商融”即和暖之意。这两个字用得极为精妙。用心理学或语言学的术语井说。这是“通感”或曰“感觉挪移”在日常生活的经验里视觉、听觉、角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与交融,眼、耳、鼻、舌、身各个官截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因此颜色如乎会有温度,诗人在视觉里获得了触觉的感受。看到那金黄色的菊花便有了一种温暖的感受。由此可南诗人体物实在太精微了。“冶冶”圳其明艳柔美之态。那黄菊金色的花蕊,经过露洗霜染,清新鲜美,用“冶冶”来形容是再恰当不过了。诗人着墨不多,只“融融冶冶”四个与便极尽黄菊之态,不愧为大手笔。

  第三句诗则把菊花颜色的描写引申了一步,称之为“陶令篱边色”,把眼前菊花的地位抬高了。“陶令”指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他曾做过彭泽(今江西省彭泽县)县的县令,所以后人常常这样称呼他。陶渊明于百花之中最爱菊花,正是他首先把菊花的地位抬高了,他在《饮酒》一诗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而李商隐在此处称他所见之菊有“陶令篱边色”,意即同陶渊明东篱下的菊花一样美,足见他对菊花的爱赏程度。后句描写菊花之香,也以典故出之,称之为“罗含宅里香”。罗含,字君章,晋代来阳(今湖南省东南)人,擅文章。由州主簿累官至廷尉、长沙相。桓温极重其才,称为江左之秀,可他致仕还家,在荆州城西小洲上立茅屋而居。《晋书·罗含传》记载他“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诗人此处说他所见之菊有罗含宅中菊花一样的芳香,这便更加抬高了它的地位。李商隐此处引出陶令菊和罗含宅里菊主旨不在菊花本身,有以这两个人自况的一面: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于乡里小儿,遂辞官归隐,闲雅悠然地“采菊东篱下”,罗含致仕却还归本乡,甘居茅屋,托身有所。而李商隐此时辞去了弘农县尉,居于家中,流连山水,形式上与那两个是有些相似。不过李商隐此时这点“隐”气来得很勉强,他骨子里渴望的不是充满菊香的篱下或宅里,而是朝廷,梦寐以求的是入朝为官,这从后面四句诗中完全可以看得出来。

  五、六两句:“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明里继续写菊,暗里则有所寄托。“禁”此处是避忌之意。“重露”即浓重的霜露。前句写出私菊傲霜的品格:秋菊开在寒秋,“蕊寒香冷蝶难来”(黄巢《菊花》),不过正是这风霜高洁之时,才显示出它的独特品格。

  后一句诗人借菊写出自己内心的隐忧,“怯残阳”即害怕夕阳西下,黑天到来,此处别有寄托。李商隐虽屡遭挫折,仕途失意,但这并不能侠诗人彻底失望。但是他实在担心时不我与,光阴迅速。多少有些迟暮之感。同屈原“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几句诗所表达音的惜时思想十分近似,同样是担心自芒的抱负不能施展,虚度了年华。

  最后两句,诗人借菊花委婉地表达出来了:“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泛,指以菊花浸酒。“金鹦鹉”指以黄金仿鹦鹉螺形铸造的酒杯。《岭表录异》一书中写道:“鹦鹉螺,旋尖处屈而味如鹦鹉嘴,故以此名。放上青绿班,大者可受二升,放内光莹如云母,装为酒杯,奇而可玩。“白玉堂”一语出自《古乐府·相逢行》“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两句中的后一句。此处暗指朝廷。这两句诗字面上把菊花人格化,表明它希望被浸在金杯之中,被送到白玉堂上为贵人所用,而实际上表现的是诗人期望入朝做官的心绪。

  这首诗的突出特点是物我交融。除开头两句外,其余句句写菊,又句句是写自己,是托物言志的杰作。写物而不离人。物与己交融在一起。物又不粘在物上,处处关己。写己又不脱于物,处处以物出之。如三、匹两句写菊花之色与香,关涉自己翻官之事。五、六句写菊不畏霜露而震日暮,关涉自己的迟暮之感。七、小句写菊花的愿望关涉自己期望入彰之情。其次,本诗在用典上也有独莹之处:自然而然,毫无切削之迹,囊无晦涩之感。如三、四两句用陶渊明与罗含的典故,如同己出,与自己的诗境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实在是其他人难以企及的。

参考资料:
1、 靖宇主 .唐诗多功能多用途词典 上 :辽海出版社 ,2001.09 :76-78 .

huā

shāngyǐn tángdài 

ànàndàndàn róngrónghuáng 
táolìngbiān luóhánzháixiāng 
shíjīnzhòng shíshìqiècányáng 
yuànfànjīnyīng shēngjūnbáitáng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
译文:独自坐在空荡荡的屋子里,谁是可以与我欢颜笑谈的人?
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
出门临¹永路²,不见行车马。
译文:出门就对着那条通往远方的长路,但却不见亲友的车马从此经过。
注释:¹临:对着。²永路:长路。
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
登高望九州¹,悠悠分旷野。
译文:登高极目远门,只见悠悠的江河把大地分割成一块块的旷野。
注释:¹九州:我国古代分为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豫州、荆州、梁州、雍州(见《尚书·禹贡》)。此处指极目远望。
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
孤鸟西北飞,离兽¹东南下。
译文:一只倦鸟独自向西北飞去,而我却像失群的孤兽孤独地来到了东南方。
注释:¹离兽:失群的孤兽。
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
日暮思亲友,晤(wù)¹用自写²
译文:在这暮色苍茫的时候我格外思念远方的亲友,只能用自言自语来排解忧愁。
注释:¹晤言:对坐而谈。晤,对。²用自写:以自我排解忧愁。用,以。写,消除。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jī)¹独向隅(yú)²
译文:月光下梧桐树影随着时间推移,不知不觉的移动着,在这团圆夜仍是独自面对着角落。
注释:¹羁人:旅人。²隅:角落。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未必素娥(é)¹无怅恨,玉蟾(chán)²清冷桂花孤。
译文:月宫中的嫦娥现在也未尝不感遗憾吧,陪伴她的,毕竟只有那清冷的月宫和孤寂桂树。
注释:¹素娥:指嫦娥。²玉蟾:月亮的别称。

zhōngqiūyuè

yànshū sòngdài 

shílúnshuāngyǐngzhuǎntíng rénxiàng 
wèiéchànghèn chánqīnglěngguìhuā 
姑媱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䔄草,其叶胥成,其华黄,其实如菟丘,服之媚于人。《山海经》
姑媱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䔄草,其叶胥(xū)¹,其华(huā)²黄,其实如菟(tù)丘,服之媚于人。《山海经》
译文:姑媱山,天帝的女儿就死在这座山,她的名字叫女尸,死后化成了䔄草,叶子都是一层一层的,花儿是黄色的,果实与菟丝子的果实相似,女子服用了就能使她漂亮而讨人喜爱。
注释:¹胥成:重叠而生,对生。² 华:古同“花”,花朵。
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辞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高唐赋》
昔者¹先王尝游高唐,怠(dài)²而昼寝³,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辞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高唐赋》
译文:从前先王曾经游览高唐观,感到困倦,白天就睡着了,梦见一个女子,说:‘我是巫山之女,高唐之客,听说大王游览高唐观,愿为你侍寝。’先王于是和她同寝,离开时告辞说:‘我住在巫山南面险峻的高山,早上化作灿烂的云霞,傍晚变成霏微的烟雨。朝朝暮暮,就生活在阳台之下。’先王早上起来观看,果真象她说的那样,所以给她修建庙宇,封号为朝云。”
注释:¹昔者:往日;从前。²怠:疲倦。³昼寝:白天睡觉。
郭景纯云:丹山在丹阳,属巴。”丹山西即巫山者也。又帝女居焉。宋玉所谓:“天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阳。精魂为草,寔为灵芝。”所谓“‘巫山之女,高丘之阻。《水经注》
郭景纯云:丹山在丹阳,属巴。丹山西即巫山者也。又帝女居焉。宋玉所谓:天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阳。精魂为草,寔为灵芝。所谓:巫山之女,高丘之阻。《水经注》
译文:郭景纯给《山海经》作注说:“丹山在丹阳,属巴地。”丹山西就是巫山。天帝的女儿也住在那里。宋玉所说:“天帝最小的女儿名叫瑶姬,未出嫁就死了,埋在巫山的南面。她的精魂变成了草,实际山就是灵芝。这就是巫山神女,居住在高丘险要的地方。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