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眼窥波绿,岂是人彰目。
思量也大奇,响应如虚空。
柳眼窥波绿,岂是人彰目。
思量也大奇,响应如虚空。
释印肃

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 800篇诗文

猜您喜欢
有客虚投笔,无憀独上城。
有客¹²投笔³,无憀(liáo)独上城。
译文:虽然已经从军入幕也只是徒劳无为,生活是这般无聊,我只有独自登上高城。
注释:¹有客:诗人在郑亚幕府充任幕僚,故自称“有客”。²虚:徒劳,枉自,白白地。³投笔:投笔从戎的省语。⁴无憀:即无聊,空虚、无所依托的样子。
沙禽失侣远,江树著阴轻。
沙禽¹失侣远,江树著²阴轻。
译文:看沙洲上的禽鸟因失去伴侣而翘首远望,江边的树木在云彩掩映下留下淡淡的阴影。
注释:¹沙禽:停留在沙洲上的水鸟。²著:附着。
边遽稽天讨,军须竭地征。
边遽(jù)¹(qǐ)²天讨³,军须竭地征
译文:边境的征伐一直拖延未能取胜,可繁重的军需赋税已把地方榨得民穷财尽。
注释:¹遽:传递官府文书的驿车。²稽:迟延。³天讨:朝廷对入侵者的征讨,此指对西北边地党项族的征讨。⁴地征:土地赋税的征收。
贾生游刃极,作赋又论兵。
贾生¹游刃极²,作赋又论兵。
译文:唉,可叹那贾谊空有游刃有余的韬略,纵然成天作赋论兵也不过是虚度光阴。
注释:¹贾生:指西汉政治家和文学家贾谊。²游刃极:游刃有余,应付自如。

  首联“有客虚投笔,无憀独上城”感叹自己无所事事,因“上城”远眺,拟消散心中之“无憀”。“虚”字极佳,将投笔从戎的心事勾起。“独”字传神,万般无奈独上城楼。

  颔联“沙禽失侣远,江树著阴轻”写望中景色,失伴的鸟,树木在云彩掩映下留下淡淡暗影,景语即情语,这些景色是凄清空落的,这一切也压在诗人的心头。

  颈联“边遽稽天讨,军须竭地征”由景物转入议论时事,诗人慨叹讨寇不力而军需赋税苛繁弄得民穷财尽。就算目睹国势动乱,自己纵有韬略,也不过是虚度光阴。国事维艰,这一联给读者以喘不过气来的重压。

  尾联“贾生游刃极,作赋又论兵”宕开一笔,只言才智足以匡国的贾谊被弃之不用。由此上溯首句“虚投笔”之语,一个心忧国事、渴望报效国家的形象跃然纸上。这一联情感愤激,极写诗人心中的苦闷。

  诗人登城眺远,写景抒怀,以抒发其壮志难酬的苦闷,写得情景交融,含而不露,颇有韵味。

参考资料:
1、 (唐)李商隐著 张强 刘海宁解评.李商隐集 名家选集卷: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01月第1版:第112-113页
2、 李淼著.李商隐诗三百首译赏:长春出版社,1990.12:第257页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¹须闭。宠柳娇花寒食²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³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译文:萧条冷落的庭院中斜风细雨,层层院门紧紧关闭。春天的娇花即将开放,嫩柳也渐渐染绿,寒食节即将临近,又到了令人烦恼的时日。推敲险奇的韵律写成诗篇,从沉醉的酒意中清醒,无端愁绪重又袭上心头。远飞的大雁尽行飞过,可心中的千言万语却难以托寄。
注释:¹重门:多层的门。²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³险韵诗:以生僻而又难押之字为韵脚的诗。人觉其险峻而又能化艰僻为平妥,并无凑韵之弊。⁴扶头酒:易醉之酒。⁵征鸿:远飞的大雁。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lán)¹(yōng)²倚。被冷香消新梦觉(jué),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liǎn)³,更看今日晴未
译文:连日来楼上春寒泠冽,帘幕低垂,栏杆我也懒得凭倚。锦被清冷,香火已消,我从短梦中醒来。这情景,使本来已经愁绪万千的我不能安卧。清晨的新露涓涓,新发出的桐叶一片湛绿,不知增添了多少游春的意绪。太阳已高,晨烟初放,再看看今天是不是又一个放晴的好天气。
注释:¹玉阑干:栏杆的美称。²慵:懒。³烟敛:烟收、烟散的意思。烟,这里指像烟一样弥漫在空中的云气。⁴晴未:天气晴了没有?未,同否,表示询问。

  此词为春闺独处怀人之作,上片由春闲引发对远人的思念,下片通过抒写春寒之日的凄清,反映作者百无聊赖的心情。这首词叙事条理清晰,层次井然,全篇融情入景,浑然天成,是一首别具一格的闺怨词。

  开头三句写环境气候,景色萧条。柳、花而用“宠”、“娇”修饰,隐有妒春之意。接着写作诗填词醉酒,但闲愁却无法排解,已有万般怨尤。一句“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道出词人闲愁的原因:自己思念远行的丈夫,“万千心事”却无法捎寄。下阕开头三句,写出词人懒倚栏杆的愁闷情志,又写出她独宿春闺的种种感觉。“不许愁人不起”,写出作者已失去支撑生活的乐趣。“清露”两句转写新春的可爱,因之产生游春心思。结尾两句最为佳妙:天已放晴,却担心是否真晴,那种心有余悸的感觉,表现得极为凄迷。

  “萧条庭院”句写词人所处的环境,给人以寂寞幽深之感。庭院深深,寂寥无人,令人伤感;兼以细雨斜风,则景象之萧条,心境之凄苦,更觉怆然。一句“重门须闭”,写词人要把门儿关上,实际上她是想关闭心灵的窗户。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须人天气”,这两句由斜风细雨,而想到宠柳娇花,既倾注了对美好事物的关心,也透露出惆怅自怜的感慨。“萧条庭院”句遣辞造句上,也显示了词人独创的才能。“宠柳娇花”是以和易安名句“绿肥红瘦”相比美,以其字少而意深,事熟而句生,足见锤炼功夫。其中可以引申出这么一些意思:春近寒食时节,垂柳繁花,犹得天宠,人来柳阴花下留连玩赏,花与柳便也如宠儿娇女,成为备受人们爱怜的角色。其中又以人之宠爱为主体奈何临近寒食清明这种多雨季节,游赏不成,只好深闭重门,而花受风雨摧残,也“须人”之列。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由天气、花柳,渐次写到人物。风雨之夕,词人饮酒赋诗,借以排遣愁绪,然而诗成酒醒之后,无端愁绪重又袭上心头,“别是闲滋味”。一“闲”字,将伤春念远情怀,暗暗逗出,耐人寻味。“征鸿过尽”句点上片主旨,是虚写,实际上是用鸿雁传书的典故,暗寓赵明诚走后,词人欲寄相思,而信使难逢。“万千心事”,关它不住,遣它不成,寄也无方,最后还是把它深深地埋藏心底。

  “楼上几日春寒”句拓开一层,然仍承“万千心事”意脉。连日阴霾,春寒料峭,词人楼头深坐,帘垂四面。“帘垂四面”,是上阕“重门须闭”的进一步发展,既关上重门,又垂下帘幕,则小楼之幽暗可知;楼中人情怀之索寞,亦不言而喻了。

  “玉阑干慵倚”,刻画词人无聊意绪,而隐隐离情亦其中。征鸿过尽,音信无凭,纵使阑干倚遍,亦复何用。阑干慵倚,楼内寒深,枯坐更加愁闷,于是词人唯有恹恹入睡了。可是又感罗衾不耐春寒,渐渐从梦中惊醒。心事无人可告,唯有托诸梦境;而梦乡新到,又被寒冷唤回。其辗转难眠之意,凄然溢于言表。“不许愁人不起”,多少无可奈何的情绪,都包含这六字之中,词人为离情所折磨而痛苦不堪,又因明诚外出而实有此情,并非虚构。虚虚实实,感人至深。

  从“清露晨流”到篇终,词境为之一变。此前,词清调苦,婉曲深挚;此后,清空疏朗,低徊蕴藉。“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写晨起时庭院中景色。从“重门须闭”,“帘垂四面”,至此帘卷门开,顿然令人感到一股盎然生意。日既高,烟既收,本是大好晴天,但词人还要“更看今日晴未”,说明春寒日久,阴晴不定,即便天已放晴,她还放心不下;暗中与前面所写的风雨春寒相呼应,脉络清晰。以问句作结,更有余味不尽的意味。

  全词从上片的天阴写到下片的天晴,从前的愁绪萦回到后面的轩朗,条理清晰,层次井然。词中感情的起伏和天气的变化相谐而生,全篇融情入景,浑然天成。是一首别具一格的闺怨词。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205-1207
2、 陈祖美.李清照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7:96-100

niànjiāo ·chūnqíng

qīngzhào sòngdài 

xiāotiáotíngyuàn yòuxiéfēng chóngmén chǒngliǔjiāohuāhánshíjìn zhǒngzhǒngnǎoréntiān xiǎnyùnshīchéng tóujiǔxǐng biéshìxiánwèi zhēnghóng鸿guòjìn wànqiānxīnshìnán 
lóushàngchūnhán liánchuímiàn lángānyōng bèilěngxiāngxiāoxīnmèngjué chóurén qīngchénliú xīntóngchūyǐn duōshǎoyóuchūn gāoyānliǎn gèngkànjīnqíngwèi 
忘忧草,含笑花,劝君闻早冠宜挂。那里也能言陆贾?那里也良谋子牙?那里也豪气张华?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
忘忧草¹,含笑花²,劝君闻早³冠宜挂。那里也能言陆贾?那里也良谋子牙?那里也豪气张华?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qiáo)
译文:看看忘忧草,想想含笑花,劝你忘却忧愁,趁早离开官场。能言善辩的陆贾哪里去了?足智多挂的姜子牙哪里去了?文韬武略的张华哪里去了?千古万代的是非曲直,都成了渔人樵夫们一夜闲话的资料。
注释:¹忘忧草:即萱草,俗名金针菜,花可食,食后如酒醉,故有忘忧之名。²含笑花:属木兰科,花如兰。³闻早:趁早。⁴冠宜挂:“宜挂冠”的倒装,即宜辞官。⁵那里也:犹言哪里去了,如今安在。⁶能言陆贾:陆贾是汉高祖谋臣,以能言善辩知名。⁷良谋子牙:姜太公姜子牙,曾辅佐周文王,又帮助周武王谋划伐纣灭殷,故称良谋子牙。⁸豪气张华:张华字茂先,西晋文学家。⁹渔樵话:渔人樵夫所说的闲话。

  这是一支劝勉友人出世的曲子。全曲以两种植物起兴,劝人忘却忧愁,常含笑口。作者因为要把“忘忧”和“含笑”当成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只有在摆脱了名利之后才能达到,所以才写忘忧草、含笑花,以表示不为忧愁所扰,含笑人生的情怀,而用别的花、草不能配合词曲的主旨。而要从根本上摆脱人生的烦恼,宜及早挂冠,即辞官。作者在这里间着一个“宜”字,意谓抛弃功名、脱离官场宜早不宜迟。

  接着,曲子以一个鼎足对,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提及三个历史人物:善辩的陆贾、多谋的子牙、充满豪气的张华。这是为了表明人才无用武之地,不如早日归隐。按“庆东原”调式四五六句都是四字句,故一连排比三次的“那里也”是衬字。这三处衬字极为有用,它们拉长了叹息的语调,加重了叹息的语气,大有“言之不足则嗟叹之”的意味。

  在对天连连发问长叹之后,曲子以“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作结。千古之是非曲直,都成了渔父樵夫们一夜闲话的资料。白朴这里继承了唐宋词中常用渔樵闲话来感慨兴亡这一做法,同时也回答了前文“那里也”的三个自问:若一定要追踪的话,可以发现,陆贾、子牙、张华们并非荡然无存,他们还“活”在渔樵们的饭后谈资之中。这就是那些历史人物仅存的价值。其言外之意是他们本无甚价值可言,他们的辨别是非之心、经世济民之业只不过给后人添了点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这首曲子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议论,作者把许多的历史人物拿出来作为论点的佐证,用这些论据论证了自己在词曲中的观点。这种多处用典的方式增加了作者劝勉友人辞官的说服力,同时也悠然闲适的人生志趣表现得活灵活现,语淡而味浓,此曲的一种超脱旷达的心境也随之跃然纸上。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177-178
2、 滕 森.元曲三百首彩图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64
3、 李雁 吴冰沁.元散曲经典品读.北京:蓝天出版社,2015:29-31

qìngdōngyuán ·wàngyōucǎo

bái yuándài 

wàngyōucǎo hánxiàohuā quànjūnwénzǎoguānguà néngyánjiǎ liángmóu háozhānghuá qiānshìfēixīn qiáohuà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读陆游咏梅词¹,反其意而用之。
译文:品读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反用其原本的寓意而写了这首词。
注释:卜算子:词牌名。¹陆游咏梅词:指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陆游创作有一百多首咏梅词。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xuán)崖百丈冰¹,犹²有花枝俏(qiào)³
译文:风雨将春天送走了,飞雪又把春光迎来。正是悬崖结下百丈冰柱的时节,但仍然有花枝俏丽竞放。
注释:¹冰:形容极度寒冷。²犹:还,仍然。³俏:俊俏,美好的样子。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màn)¹时,她在丛中笑²
译文:俏丽但不掠春光之美,只是把春天的消息来报告。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梅花却在花丛中欢笑。
注释:¹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²丛中笑:百花盛开时,感到欣慰和高兴。

  此词塑造了梅花俊美而坚韧不拔的形象,鼓励人们要有威武不屈的精神和革命到底的乐观主义精神。上阕主要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描绘梅花的美丽、积极与坚贞;下阕主要写梅花的精神风貌,表现了梅花坚强不屈、不畏寒冷,对春天充满信心和谦虚的风格。

  上阕主要写梅花傲寒开放的俏丽身姿。起始二句叙季节的变换,既平直自然,又蕴含哲理。第一句才说“春归”,第二句就说“春到”。春归是梅花在风雨中所送,春到是梅花在飞雪中所迎。很显然,这里的“迎春”、“送春”者,不是“风雨”、“飞雪”,而是梅和梅花。在风雨中送走春天时,梅花虽已凋谢但在飞雪中迎来春天时,梅花却正吐艳。这两句对仗工整,拟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承“飞雪”写出,极力渲染梅花开放时的冰雪环境,这是一种衬托的手法,在“百丈冰”的时节梅花开放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这样一来,“犹有花枝俏”一句就格外醒目。梅花不仅在如此严寒的环境中开放,而且开放得还特别俏丽。作者以冰雪衬托风骨铮铮的梅花,以梅花的品质、梅花的形象象征中国共产党人。作者笔下的梅花形象是全新的,不仅是诗人眼中梅花的形象,也是诗人自己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形象。

  下阕是对无私无欲的梅花的礼赞。首句承“俏”字写出。俏丽的梅花开放于寒冬之时,它是春天的信使,预报春天就要到来,当春天真正到来时她已经飘零了。这就是梅花乐于奉献的性格,所以作者说梅花是“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俏”字浓缩了千种生机,万般气,是这首词的诗眼,是新时代梅花精神风貌的外现。“俏”字也是上下阕之间过渡的桥梁,使整首词的境界浑然天成。“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两句,描写春天降临繁花似锦的时候,梅花那种舒心高兴的样子。写出了花不仅有俏丽的身姿,而且有崇高的精神境界。“笑”字写出了新时代梅花谦逊脱俗的品质,豁达大度的精神风采极大地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新时代的梅花形象象征了共产党人斗争在前,享受在后的崇高美德和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这首咏物词是运用逆向思维写作的典范。词前序中说的“反其意”是读者进入这首咏梅词艺术境界的极佳通道。陆游当时主张北伐,皇帝不信任他,朝廷中主和的投降派又排挤、攻击他,他难酬壮志,伤感悲凉,便作了《卜算子·咏梅》。陆游以梅自况,表示要坚持爱国情操,至死不向恶势力屈服。但是,陆游词中的“梅”太孤寂了,要听任群芳的嫉妒,没有阳光普照,却有风摧雨浇,尽管最后“零落成泥碾作尘”,但始终保持了固有的芳香,而毛泽东词中的“梅”则完全相反。陆游笔下的“梅花”是一个孤独的爱国者形象,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伟大的共产主义者,她是一个人,更代表了先进的无产阶级群体。陆游笔下的“梅花”生长在“驿外断桥边”,在凄风苦雨中支撑,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与飞雪为伍,在“悬崖百丈冰”时,傲霜斗雪成长。陆游笔下的“梅花”寂寞无主地开放,在黄昏中独自发愁,颓唐哀伤,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在春天即将到来时绽放,自豪,乐观。陆游笔下的“梅花”“无意苦争春”,与世无争,明哲保身,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只把春来报”,要把春光迎到人间,无私奉献。陆游笔下的“梅花”“一任群芳妒”孤芳自赏,无可奈何,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在山花烂漫的花丛中欢笑,永远与百花在一起。陆游笔下的“梅花”最终结局是“零落成泥碾作尘”,被人遗忘,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迎来了百花盛开的春天,在春天里得到永生。

  《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诗词中比、兴手法用得最好的一首。作者将梅花的自然美与人的德善美有机地融为一,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词中象征、拟人、衬托、比喻、夸张、对仗、顶针等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写出了梅花富于挑战性的个性和谦逊无私的高风亮节,较完美地实现了托物言志的目的。

参考资料:
1、 徐四海,夏勤芬著. 细读毛泽东诗词[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14.11.第379-382页

suàn ·yǒngméi

máodōng jìnxiàndài 

yóuyǒngméi fǎnéryòngzhī 

fēngsòngchūnguī fēixuěyíngchūndào shìxuánbǎizhàngbīng yóuyǒuhuāzhīqiào 
qiàozhēngchūn zhǐchūnláibào dàidàoshānhuālànmànshí zàicóngzhōngxiào 

弁彼鸒斯,归飞提提。民莫不穀,我独于罹。何辜于天?我罪伊何?心之忧矣,云如之何?
(pán)¹彼鸒(yù)²³,归飞提(shí)。民莫不穀(gǔ),我独于罹(lí)。何辜于天?我罪伊何?心之忧矣,云如之何?
译文:寒鸦拍打着翅膀多么快乐,成群结队飞回来多么安娴。天底下的人个个都交好运,唯独我自己深深陷于忧患。我不知道哪里得罪了苍天?更不晓得为什么罪大无边?我积郁在心里的深深忧伤,不知到底该如何得以排遗?
注释:¹弁:通“般”、通“昪”,快乐。²鸒:鸟名,形似乌鸦,小如鸽,腹下白,喜群飞,鸣声“呀呀”,又名雅乌。³斯:语气词,犹“啊”、“呀”。⁴提提:群鸟安闲翻飞的样子。⁵榖:美好。⁶罹:忧愁。⁷辜:罪过。⁸伊:是。⁹云:句首语气词。
踧踧周道,鞫为茂草。我心忧伤,惄焉如捣。假寐永叹,维忧用老。心之忧矣,疢如疾首。
(cù)¹周道²,鞫(jū)³为茂草。我心忧伤,惄(nì)焉如捣。假寐永叹,维忧用老。心之忧矣,疢(chèn)如疾首
译文:原本宽阔平坦的通衢大道,现如今早已阻断遍布荒草。我内心里禁住深深地忧伤,七上八下犹如舂杵不停捣。我在和衣而卧中长长叹息,岁月如此深忧更易催人老。我积郁在心里的深深忧伤,那深痛犹如刺痛我的头脑。
注释:¹踧踧:平坦的状态。²周道:大道、大路。³鞫:阻塞、充塞。⁴惄:忧伤。⁵假寐:不脱衣帽而卧。⁶永叹:长叹。⁷用:犹“而”。⁸疢:病,指内心忧痛烦热。⁹疾首:头疼。如:犹“而”。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属于毛?不罹于里?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维桑与梓¹,必恭敬止²。靡(mǐ)³(zhān)父,靡依匪母。不属于毛?不罹(lì)于里¹⁰?天之生我,我辰¹¹安在?
译文:看到父母亲种下的桑梓树,尚且必须恭恭敬敬立树前。哪个对父亲无不充满尊敬,哪个对母亲无不深深依恋!到如今却外不和皮毛相接,里也不和心腹血肉紧相连。老天爷你生我来到人世间,我什么时候才能时来运转?
注释:¹桑梓:古代桑、梓多植于住宅附近,后代遂为故乡的代称,见之自然思乡怀亲。²止:语气词。³靡:不。⁴瞻:尊敬、敬仰。⁵匪:不是。“靡……匪……”句,用两个否定副词表示更加肯定的意思。⁶依:依恋。⁷属:连属。⁸毛:犹表,古代裘衣毛在外。此两句毛、里,以裘为喻,指裘衣的里表。⁹罹:一作“离”,通“丽”,附着。¹⁰里:指衣服之里子。¹¹辰:时运。
菀彼柳斯,鸣蜩嘒嘒,有漼者渊,萑苇淠淠。譬彼舟流,不知所届,心之忧矣,不遑假寐。
(wǎn)¹彼柳斯,鸣蜩(tiáo)²(huì)³,有漼(cuǐ)者渊,萑(huán)(pèi)(pèi)。譬彼舟流,不知所届,心之忧矣,不遑(huáng)假寐。
译文:池边垂柳如烟是那样浓绿,枝头的蝉儿嘶嘶鸣唱不已。河湾深几许自是不可见底,芦苇丛生蒹葭苍苍多茂密。我的心啊就像那小舟漂摇,茫茫然不知终将漂向哪里。我内心里禁不住地忧伤啊,竟没有片刻闲暇懒卧和衣。
注释:¹菀:茂密的样子。²蜩:蝉。³嚖嚖:蝉鸣的声音。⁴漼:水深的样子。⁵渊:深水潭。⁶萑苇:芦苇。⁷淠淠:茂盛的样子。⁸届:到、止。⁹不遑:无暇,顾不得。
鹿斯之奔,维足伎伎。雉之朝雊,尚求其雌。譬彼坏木,疾用无枝。心之忧矣,宁莫之知?
鹿斯之奔,维¹足伎(qí)²。雉(zhì)³之朝雊(gòu),尚求其雌。譬彼坏木,疾无枝。心之忧矣,宁莫之知?
译文:你看原野里的小鹿在奔跑,四只小腿是那样舒缓灵巧。漂亮的公野鸡清晨就鸣叫,还不是为招引心仪的雌鸟。我的心啊就像那病死的树,因为身染沉疴落尽了枝条。我内心里禁不住地忧伤啊,难道就没有个知心人明了!
注释:¹维:犹“其”。²伎伎:鹿急跑的样子。³雉:野鸡。⁴雊:雉鸣。⁵坏木:有病的树。⁶疾:病。⁷用:犹“而”。⁸宁:犹“乃”、犹“岂”,竟然、难道。
相彼投兔,尚或先之。行有死人,尚或墐之。君子秉心,维其忍之。心之忧矣,涕既陨之。
¹彼投兔²,尚或先³之。行(háng)有死人,尚或墐(jìn)之。君子秉心,维其忍之。心之忧矣,涕既陨之。
译文:你看那兔儿自投进罗网里,还有好心人帮它解难脱灾。通衢大道上突然有人倒毙,还有好心人为他收尸掩埋。我的君王啊你所持的态度,竟是这样硬心肠使得出来。我内心里禁不住地忧伤啊,肝肠寸断珠泪双流落尘埃。
注释:¹相:看。²投兔:入网的兔子。³先:开、放。⁴行:路。⁵墐:掩埋。⁶秉心:犹言居心、用心。⁷维:犹“何”。⁸忍:残忍。⁹陨:落。
君子信谗,如或酬之。君子不惠,不舒究之。伐木掎矣,析薪扡矣。舍彼有罪,予之佗矣。
君子信谗,如或酬(chóu)¹之。君子不惠,不舒²³之。伐木掎(jǐ)矣,析薪(chǐ)矣。舍彼有罪,予之佗(tuó)矣。
译文:我的君王啊偏听偏信谗言,就好像嗜饮美酒一样沉迷。我的君王对我不理又不睬,对谗言也不慢慢深究根底。伐树尚需支拄树冠防砸伤,劈柴尚需顺着纹理才容易。我的君王偏偏放掉有罪人,把罪囚的黑衣往我身上披。
注释:¹酬:劝酒。²舒:缓慢。³究:追究、考察。⁴掎:牵引。此句说,伐木要用绳子牵引着,把它慢慢放倒。⁵析薪:劈柴。⁶扡:顺着纹理劈开。⁷佗:加。
莫高匪山,莫浚匪泉。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无逝我梁,无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莫高匪山,莫浚(jùn)¹匪泉。君子无易由²言,耳属³于垣。无逝我梁,无发我笱(gǒu)。我躬不阅¹⁰,遑¹¹(xù)¹²我后。
译文:没有比那座山更高的大山,也没有比那眼泉更深的泉。我的君王啊不要轻信谗言,要防隔墙有耳贴在墙壁边。不要到我捕鱼的梁坝上去,不要偷着打开我的鱼篓看。我现如今连自身都顾不上,哪还顾得上身后百事难缠!
注释:¹浚:深。²由:于。³属:连接。⁴垣:墙。⁵逝:借为“折”,拆毁。⁶梁:拦水捕鱼的堤坝,亦称鱼梁。⁷发:打开。⁸笱:捕鱼用的竹笼。⁹躬:自身。¹⁰阅:被收容。¹¹遑:闲暇。¹²恤:忧虑。

  全诗八章,每章八句。首章以呼天自诉总起,先言“我独于罹”的忧伤和悲痛。作者以“弁彼鸒斯,归飞提提”的景象为反衬,以“民莫不谷,我独于罹”为对比,以“心之忧矣,云如之何”为感叹,充分揭示他内心沉重的忧怨之情。他无罪被逐,只有对天呼喊:“何辜于天?我罪伊何?”第二章就他放逐在外的所见景象,抒发自己内心的伤感。平坦大道上生满了杂乱的茂草,象征他平静的生活突然产生了祸端。他愤怼悲伤,“惄焉如捣”,卧不能寐,“疢如疾首”,并容颜早衰,诗句形象地展示出他忧怨交织的心情。第三章叙述他孝敬父母而反被父母放逐的悲哀。他虽然面对父母所栽的桑梓“必恭敬止”,对父母怀有恭敬孝顺之心,但和父母的关系是“不属于毛,不罹于里”,所以只有无奈地归咎于上天:“天之生我,我辰安在?”语言极其沉痛。第四、五两章又以在外所见,叙述自己苦无归依、心灰意懒的痛苦心情。“菀彼柳斯,鸣蜩嘒嘒;有漼者渊,萑苇淠淠”,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而自己却“譬彼舟流,不知所届”;“鹿斯之奔,维足伎伎;雉之朝雊,尚求其雌”,多么欢畅而富有生机,而自己却“譬彼坏木,疾用无枝”。他孤苦一身,漂荡无依,其内心的痛苦忧伤,别人是无法理解的,更见逐子失亲的悲痛。第六章埋怨父亲残忍,不念亲子之情。他说,野兔投网还有人放走它,人死于道路还有人埋葬他,而父亲忍心放逐自己,只有使自己“涕既陨之”了。第七章指责父亲,揭示出了被逐的原因。他指出,“君子信谗”,不仅“不舒究之”,反而“如或酬之”,结果颠倒了是非、曲直,“舍彼有罪,予之佗矣”。于是,诗人的内心也由“忧”进而“怨”了起来。最后一章,进一步叙述自己被逐后的谨慎、小心而警戒的心情。他感到他的灾祸背景就像山泉那样高深难测,因而警惕自己“无易由言”。因为“耳属于垣”,会随时让坏人抓住把柄、进谗陷害。但这四句,又有些痛定思痛的意味,既求告人们不要再去触犯他,又心灰意懒地感到后事难卜、前途渺茫。这四句亦见于《邶风·谷风》,可能是当时习用之辞,是自己特殊境遇中复杂心情的比拟说法。由此可见,这首诗以“忧怨”为基调,对自己被逐后的悲痛心情,反覆倾吐,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表述和揭示,感情沉重,言词恳切,致使忧怨哀伤之情充满纸上,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在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时,采取了多样的艺术手法,或正面描述,或反面衬托,或即眼前之景以兴内心之情,或以客观事物的状态以比喻自己的处境。赋、比、兴交互使用,泣诉、忧思结合,内容丰富,感情深厚,给人以具体、形象的感受。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412-417

xiǎobiàn

míng xiānqín 

biàn  guīfēishíshí mín  tiān zuì xīnzhīyōu yúnzhī 

zhōudào wéimàocǎo xīnyōushāng yāndǎo jiǎmèiyǒngtàn wéiyōuyònglǎo xīnzhīyōu chènshǒu 

wéisāng gōngjìngzhǐ zhānfěi fěi zhǔmáo  tiānzhīshēng chénānzài 

liǔ míngtiáohuìhuì yǒucuǐzhěyuān huánwěipèipèi zhōuliú zhīsuǒjiè xīnzhīyōu huángjiǎmèi 

鹿zhībēn wéi zhìzhīzhāogòu shàngqiú huài yòngzhī xīnzhīyōu nìngzhīzhī 

xiàngtóu shànghuòxiānzhī hángyǒurén shànghuòjìnzhī jūnbǐngxīn wéirěnzhī xīnzhīyōu yǔnzhī 

jūnxìnchán huòchóuzhī jūnhuì shūjiūzhī  xīnchǐ shěyǒuzuì zhītuó 

gāofěishān jùnfěiquán jūnyóuyán ěrzhǔyuán shìliáng gǒu gōngyuè huánghò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