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枣团店,春低杨柳枝。酒香留客住,莺语和人诗。
寒食枣团店,春低杨柳枝。酒香留客住,莺语和人诗。
困立攀花久,慵行上马迟。若为将此意,前字与僧期。
困立攀花久,慵行上马迟。若为将此意,前字与僧期。

hánshíguòzǎotuándiàn--bái

hánshízǎotuándiànchūnyángliǔzhījiǔxiāngliúzhùyīngrénshī

kùnpānhuājiǔyōngxíngshàngchíruòwèijiāngqiánsēng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2872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一从归白社,不复到青门。
一从归白社¹,不复到青门²
译文:归乡隐居,再不沾染官场俗世。
注释:¹白社:洛阳里名,在今洛阳东,此处用董京事。后代指隐士居所。²青门:长安东门,这里借指长安。
时倚檐前树,远看原上村。
¹倚檐(yán)前树,远看原²上村。
译文:经常倚靠着屋檐前的树,远眺平原上的村庄。
注释:¹时:经常,时时。²原:平原。
青菰临水拔,白鸟向山翻。
青菰(gū)¹临水拔²,白鸟向山翻³
译文:青翠的茭白掩映在清冽的水中,白鸟殿翅翻飞于苍茫的山间。
注释:¹青菰:俗称茭白,生于水中,叶如蒲苇。²拔:生长。³翻:飞。
寂寞於陵子,桔槔方灌园。
寂寞於(yū)陵子¹,桔槔(gāo)²方灌园。
译文:就像那於陵子一样清净,用桔槔汲水浇灌园子。
注释:¹於陵子:齐国高士陈仲子的号。据《高士传》载:陈仲子认为其做官的史长不义,就带着妻子到了楚国,住在於陵,自号於陵子。楚王听说他很贤德,派人聘请他做宰相,他就又逃到别处替人浇灌园子。²桔槔:井上汲水的一种工具,在井旁树上或架子上用绳子挂一杠杆,一端系水桶,一端坠个大石块,一起一落,汲水可以省力。

wǎngchuānxián--wángwéi

cóngguībáishèdàoqīngménshíyánqiánshùyuǎnkànyuánshàngcūn

qīnglínshuǐbáiniǎoxiàngshānfānlíngzigāofāngguànyuán

垂杨袅袅蘸清漪。明绿染春丝。市桥紧马,旗亭沽酒,无限相思。
垂杨袅(niǎo)袅蘸(zhàn)¹清漪(yī)²。明绿染春丝。市桥紧马,旗亭沽(gū)³,无限相思。
译文:垂杨枝条随风轻轻拂动水面荡起点点涟漪,春天把它根根染得鲜绿。街市的桥旁拴好我的马匹,在酒楼中买酒寻找我的情趣。楼外杨柳相觑,似有相思寄语。
注释:眼儿媚:这是一首咏柳词。此词在《阳春白雪》中有题作“柳”。全词以咏柳为主题,由柳及人暗写离别相思之事。¹蘸:湿水,浸水。²清漪:水清澈而有波纹。³沽酒:买酒。
云梳雨洗风前舞,一好百般宜。不知为甚,落花时节,都是颦眉。
云梳雨洗风前舞,一好百般宜。不知为甚,落花时节,都是颦(pín )¹
译文:看这杨柳正值春风得意,白云为她梳理,春雨为她洗涤,风儿助她舞弄,让她更添俏丽。无论春风或春雨,可能爱她貌美,事事让她顺意。不知为何,柳叶片片弯曲,是因落花时节春将去?她总将眉头皱起。
注释:¹颦眉:皱眉。

yǎnérmèiliǔ--yǐnhuàn

chuíyángniǎoniǎozhànqīngmíng绿rǎnchūnshìqiáojǐntíngjiǔxiànxiāngyúnshūfēngqiánhǎobǎibānzhīwèishénluòhuāshíjiédōushìpínméi

莲漏三声烛半条,杏花微雨湿红绡。那将红豆记无聊。
莲漏¹三声烛半条,杏花微雨²湿红绡³。那(nèi)将红豆记无聊。
译文:夜晚已深,默默地守候着流泪的蜡烛,春天的微雨一点一点地打湿红花,遥寄的南国红豆因为离别的愁苦招致埋怨。
注释: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¹莲漏:即莲花漏。²杏花雨: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的雨。³红绡:代指红色花朵。⁴那:犹奈。⁵红豆:红豆树、海红豆及相思子果实的统称。古诗词中常以之象征爱情或相思等。
春色已看浓似酒,归期安得信如潮。离魂入夜倩谁招。
春色已看浓似酒,归期安得信如潮¹。离魂入夜倩(qiàn)²谁招。
译文:春天已过了许多,那个心底的人未有像潮水一样守约归来,撩起在夜晚梦见他的小心思,却不能将其招入梦中。
注释:¹信如潮:即如信潮,谓如定期到来的潮水一样准确无误。²倩:请。

  这阕词,是以女子的口吻话离别之情。上阙景起,写夜深,杏花微雨,雨湿红花。下接以“那将红豆记无聊”,用一细小情节便把女子相思无聊的情态勾画得活灵活现。下阙抒情。一层写春已深而离人久久不归,盼他如期归来;一层是写盼望与他梦里相逢。但这些都成了无望之想,“安得”与“倩谁招”露出了这一失望的凄苦心情。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即景抒情。“莲漏三声”点明正处在一个寂静的夜晚。在这个烛光微摇、略带寒意的夜间,寂寞的主人公打开小窗,任那略带寒意的几许杏花春雨轻打自己的脸庞。蓦然发现,寒食节已经近了。寒食节将近而相思却无计可消除——面对此情此景,刻骨的相思便如同春水一般袭来,紧紧萦绕在周围。古代的女子一般会采撷红豆遥寄思念,这里作者运用对写法,虽明写爱人采撷红豆遥寄无聊,实则是为了突出在思念远方的爱人,愈见思念之深。

  词的下阙,从身旁的景物出发,即景抒情。在一派杏花春雨柔美的包裹之中,不禁感慨而今的春色已然如同美酒一般浓烈,一般让人沉醉。“已看”二字与“安得”相对比,春色愈浓,愈加体现出对于离家已久的爱人深切的思念,远方伊人归期不得的焦急与惆怅。期望在梦里与爱人相依却不可得,心念及此,不由得万般惆怅迷离的伤情涌上心头,唯有将这一腔无人可诉的思念寄托在寂寞的夜里。

  这首词运笔如行云流水,描写爱情真挚缠绵,低徊悠渺的情致渗透在字里行间,使人沉醉其中。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聂小晴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08,第116-117页

huànshā··liánlòusānshēngzhúbàntiáo--lánxìng

liánlòusānshēngzhúbàntiáoxìnghuāwēi湿shīhóngxiāojiānghóngdòuliáo

chūnkànnóngshìjiǔguīānxìncháohúnqiànshuízhāo

鸣雨既过渐细微,映空摇飏如丝飞。
鸣雨¹既过渐细微,映空²摇飏(yáng)如丝飞。
译文:喧哗的雨已经过去、逐渐变得细微,映着天空摇漾的是如丝的细雨飘飞。
注释:¹鸣雨:雷雨。²映空:犹阴空,天色昏暗。《通俗文》:日阴曰映。飏(音扬),飞扬。如丝飞,指细雨绵绵。
阶前短草泥不乱,院里长条风乍稀。
阶前短草泥不乱,院里长条¹风乍稀。
译文:石阶前小草沾了泥并不脏乱,院子如柳条上的风也陡然变得稀少起来。
注释:¹长条:指柳树枝条,例如庾信诗“河边杨柳百尺枝,别有长条踠地垂”(《杨柳歌》),以及杜甫绝句“隔户杨柳弱嫋嫋,狂风挽断最长条”。有人认为“长条”指雨,恐非。仇兆鳌注:草不沾污,见雨之微。风虽乍稀,雨仍未止也。
舞石旋应将乳子,行云莫自湿仙衣。
舞石旋应将乳子¹,行云莫自湿仙衣。
译文:舞石应立即带着乳子起飞,且不要因播撒云层濡湿自己的仙衣。
注释:¹“舞石”句用典。舞石将乳子,见于《水经注》卷三十八:湘水东南流径石燕山东,其山有石一,绀而状燕,因以名山。其石或大或小,若母子焉。及其雷风相薄,则石燕群飞,颉颃如真燕矣。旋应:很快。将:带领。这句是用传说中石燕来形容风中的雨点。
眼边江舸何匆促,未待安流逆浪归。
眼边江舸(gě)¹²匆促,未待安流逆浪归。
译文:眼前江船何其匆促,不等到江流平静就迎着风浪归去。
注释:¹舸:船。²何:何其。匆促:匆忙、仓促。

  清初学者仇兆鳌《杜诗详注》:此诗上六句写雨中景物,末二句写雨际行舟。风狂雨急,故鸣而有声,既过则细若飞丝矣。草不沾污,见雨之微。风虽乍稀,雨仍未止也。舞燕将子,记暮春雨。行云湿衣,切巫山雨。江舸逆浪,杜甫对冒险营运表示担忧。

  清代杜诗研究家浦起龙《读杜心解》:“望晴之词,祝其止舞而挟子以游,停云而振衣适志,已引动欲归义。乳子本说燕雏,仙衣本说神女,公乃借形挈家归去之志也,运古入化。”

  当代诗人谢颐城认为仇兆鳌对“舞石旋应将乳子,行云莫自湿仙衣”两句的注解有问题,浦起龙“运古入化”的评语也不恰当。他认为杜甫借“舞石”“将乳子”,表示自己将“挈家归去”;借巫山神女的典故“行云莫自湿仙衣”,是提醒自己不能只顾“行云”、游览潇洒,而延误了归程。同时谢颐城认为这首诗最大的毛病是:“舞石”典故用得突兀,不协调。

jué--

míngguòjiànwēiyìngkōngyáoyángfēi

jiēqiánduǎncǎoluànyuànzhǎngtiáofēngzhà

shíxuányīngjiāngzixíngyún湿shīxiān

yǎnbiānjiāngcōngwèidàiānliúlàngguī

借问剡中道,东南指越乡。
借问¹(shàn)中道,东南指越乡²
译文:向你打探问去剡中的道路,你举手示意遥指东南方的越地。
注释:¹借问:请问,打听。²越乡:今浙江绍兴周围。春秋时越国统治中心。
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
舟从广陵¹去,水入会稽(jī)²长。
译文:乘船由扬州而南下,长长的流水一直通向会稽。
注释:¹广陵:今江苏扬州。²会稽:今浙江绍兴。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¹里香。
译文:溪水清澈,掩映着丛丛绿竹,水明净如镜,映着荷花的倒影,传出阵阵清香。
注释:¹镜:指水面。一则阳光照射,水面闪闪发光,二则水面清澈见底,所以比喻为镜子。
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
辞君向天姥(mǔ)¹,拂石卧秋霜。
译文:与君辞别前往天姥,抖尽石尘我将高卧于秋日的霜露之中。
注释:¹天姥:即天姥山,在今浙江新昌。传说有仙人在山上唱歌,此山被道教尊为仙山。

  诗的前二句,交待诗人的去向。但作者避免平铺直叙,用“借问”故作跌宕,引出所要行经的路线;下面用一“指”字,回应上文;同时,一“问”一“指”两个举动,又令人想到行者和送者将要分手时的情状,增强形象感。

  “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两句进一步补充离别和要去的地点,并借“舟”、“水”二字点明诗人乃由水路进发,从而自然引出下面两句舟行所特有的景象。翠竹本生于岸边,却说“溪下广”,显见这是水中倒影;荷花原生予水中,却说“镜中香”,令人于形象的比喻中悟出真象。这里,前句巧妙地衬托出溪水之清,后句突出地渲染了水面之静。水静而且清,伴以飘香的荷花,泛广的翠竹,活画出了江南水乡所独具的特色。

  “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辞君"正面点出别离,与诗题关合;“天姥”乃越东灵秀之山,号称奇绝。从“剡中”,到“越乡”,到“会稽”,再到“天姥”,同一地区的不同名称被诗人连续使用,表面看来,似有重复繁杂之弊,但实际上,不仅每一名称的出现都有其不可取代的意义,而且还从侧面衬托出了诗人初入越东前那种向往、盼望的急切心情。在诗人想来,到了天姥山以后,仰卧于巨石之上,受着洁白的秋霜的沐浴,是何等的舒畅。

  这首别离诗别辟蹊径,新人耳目。诗中只以“辞君”见出别离,其余笔墨都用来铺叙诗人的行程和沿途的景色,最后一句,更将想象中事如实写来,充分展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向往大自然的一片童心。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尚永亮 .李白诗歌鉴赏 .上海市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9年 :167-168页 .

biéchǔyōngzhīshànzhōng

bái tángdài 

jièwènshànzhōngdào dōngnánzhǐyuèxiāng 
zhōucóngguǎng广líng shuǐkuàicháng 
zhúxià绿 huājìngxiāng 
jūnxiàngtiān shíqiūshuā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