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晴好,我欲问花神。刚道社公瞋旧水,一回旧也一回新。不是两般春。
思晴好,我欲问花神。刚道社公瞋旧水,一回旧也一回新。不是两般春。

wàngjiāngnán--huánggōngshào

qínghǎowènhuāshéngāngdàoshègōngchēnjiùshuǐhuíjiùhuíxīnshìliǎngbānchūn

黄公绍

黄公绍

黄公绍,宋元之际邵武(今属福建)人,字直翁。咸淳进士。入元不仕,隐居樵溪。著《古今韵会》、以《说文》为本,参考宋元以前字书、韵书,集字书训诂之大成,原书已佚,其同时人熊忠所编《古今韵会举要》中,略能见其大概。另有《在轩集》。 ▶ 43篇诗文

猜您喜欢
逝矣经天日,悲哉带地川。
逝矣经天日¹,悲哉带地川²
译文:太阳每天由东到西运行,时间日益流逝。河川日夜流逝,一去不返,真是可悲。
注释:¹逝矣经天日:是说每天太阳由东到西运行,使时间日益流逝。²悲哉带地川:是说河川日夜流逝,一去不返,所以可悲。
寸阴无停晷,尺波岂徒旋。
寸阴无停晷(ɡuǐ)¹,尺波岂徒旋。
译文:短短的光阴从不停留,尺寸的波浪怎能够自动回流?
注释:¹晷:日影,此处指时间。
年往迅劲矢,时来亮急弦。
年往迅劲矢(shǐ)¹,时来亮急弦。
译文:岁月的逝去和到来犹如弓箭那样迅速。
注释:¹矢:弓箭。
远期鲜克及,盈数固希全。
远期¹鲜克及²,盈数³固希全。
译文:久远的生命很少人能够达到,能活到百岁的本来就很少。
注释:¹远期:久远的生命。²鲜克及:很少能够达到。³盈数:这里指人生百岁。
容华夙夜零,体泽坐自捐。
容华夙(sù)夜零,体泽¹坐自捐。
译文:人的容颜每天都在凋谢,人的体力和精神也无缘无故地自动消耗着。
注释:¹体泽:体力和精神。
兹物苟难停,吾寿安得延。
兹物苟(gǒu)难停,吾寿安得延。
译文:生命本就难以停留,寿命本就难以延长。
俛仰逝将过,倏忽几何间。
(fǔ)¹逝将过,倏(shū)忽几何间。
译文:人活在人世间,不过是瞬间而逝的事情。
注释:¹俛仰:同“俯仰”,比喻时间短暂。
慷慨亦焉诉,天道良自然。
慷慨亦焉诉,天道良自然。
译文:即使对此怨愤不平也无济于事,因为这是自然的规律。
但恨功名薄,竹帛无所宣。
但恨功名薄,竹帛¹无所宣²
译文:只恨我还没有建立功名,不能留名史册。
注释:¹竹帛:均为书写所用,这里代指史册。²宣:记载、流传。
迨及岁未暮,长歌乘我闲。
(dài)及岁未暮,长歌乘我闲。
译文:趁着年岁还没有到晚年的时候,唱一曲长歌来表达自己的情志。
《长歌行》属于相和歌辞。这首诗写的是人生短促,应当乘闲长歌,使人生过得逍遥、欢娱。
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然大观。然不若武昌黄鹤楼。虽水与滕王来去不殊,而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鹄矶上,且三面临水,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总之有不如岳州岳阳楼。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非若滕王、黄鹤眼界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登南昌滕王阁,赣(gàn)¹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²然大观。然不若武昌黄鹤楼。虽水与滕王来去不殊³,而楼制工然奇丽,立黄鹄(hú)(jī)上,且三面临水,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总之有不如岳州岳阳楼。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yǎo)际涯,非若滕王、黄鹤眼界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译文:登上南昌的滕王阁,赣江大水从西面而来流向北方,滕王阁与水相对,非常高大,雄伟壮观。然而却比不上武昌的黄鹤楼。虽然江水的走向与滕王阁没有差别,但是黄鹤楼楼体的建造工巧奇丽,立在黄鹄矶上,并且三面临水,又以对着晴川楼、汉阳城的西面那一面为最佳。总之黄鹤楼和滕王阁又都比不上岳州的岳阳楼。君山一点青,洞庭湖碧波万顷,水天一色,远远看上去无边无际,不像滕王阁和黄鹤楼,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就能看完,所以岳阳楼的风景最好,三座楼都面向西,岳阳楼更加雄伟。
注释:¹赣:赣江,江西省最大河流,注入鄱阳湖,长江中游重要支流。²杰:高大。³殊:差异。⁴矶:指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⁵杳无:了无,不存在。⁶际涯:边际。⁷眼界: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我家 一作:吾家;朵朵 一作:个个)
我家¹洗砚(yàn)²³树,朵朵花开淡墨
译文: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
注释:¹我家: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²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³头:边上。⁴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⁵痕:痕迹。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好颜色 一作:颜色好)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¹满乾(qián)(kūn)²
译文: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注释:¹清气:梅花的清香之气。²满乾坤:弥漫在天地间。满:弥漫。乾坤:天地间。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墨梅》盛赞梅花的高风亮节,诗人也借物抒怀,借梅自喻,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有意见认为,该题画诗,点出创作意图,强调操守志趣,在艺术史上甚至比《墨梅图》本身还要出名。

参考资料:
1、 贾志永导读.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M]. 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4.第204-206页
2、 张泉评析.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金榜青少版[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09.第140页

méi

wángmiǎn yuándài 

jiāyànchítóushù duǒduǒhuākāidànhén  (jiāzuò jiā duǒduǒzuò  )
yàorénkuāhǎoyán zhǐliúqīngmǎnqiánkūn  (hǎoyánzuò yánhǎo )

绿杉野屋,落日气清。
绿杉野屋,落日气清。
译文:绿林中深藏着朴陋的小屋,斜阳早透,山间氛围显得格外清新恬淡。
脱巾独步,时闻鸟声。
脱巾独步,时闻鸟声。
译文:脱下头巾潇洒独步,时时听到鸟的鸣声。
鸿雁不来,之子远行。
鸿雁不来,之子步行。
译文:不见鸿雁牵带来友人书信,相思已飞向边陲那千里关山。
所思不远,若为平生。
所思不步,若为平生¹
译文:所思之人似未远离,如同是平生长久相守一般。
注释:¹所思不步,若为平生:所思之人似未步离,如同是平生长久相守一般。云:轻云,碧天淡云。在于陪衬一种坦然的心境。
海风碧云,夜渚月明。
海风碧云,夜渚¹月明。
译文:碧天淡云,海风微拂,夜晚水中的沙石小洲上明月高悬。
注释:¹渚:水域中的沙石小洲,写一种赏心的境遇。
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如有佳语¹,大河前横²
译文:这一切化作珠玑般诗的语言,诗思像大河在前,滔滔不绝。
注释:¹佳语:美好的语句,指新得的诗篇。²大河前横:是说诗思像大河在前,滔滔不绝。

  沉著的意境平静、稳重,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对人对事一种生活态度,凡事‘无须烦恼无须愁,随遇而安莫强求,冥冥之中有定数,有如水向低处流,万物皆由机缘定,来时不先也不后,凡事可遇不可求,不如意时人人有,耐心耐性来忍受,船到桥头自然直,揠苗助长栽跟头。忧虑太多容易老,人生能有几春秋,人在福中要知福,知足常乐喜心头!’

shīpǐnèrshí ·chénzhuó

kōng tángdài 

绿shā luòqīng 
tuōjīn shíwénniǎoshēng 
hóng鸿yànlái zhīyuǎnxíng 
suǒyuǎn ruòwéipíngshēng 
hǎifēngyún zhǔyuèmíng 
yǒujiā qiánhéng 

有龙于飞,周遍天下。
有龙于飞,周遍天下。
译文:一条龙背井离乡飞翔,行踪不定游遍了四面八方。
五蛇从之,为之承辅。
五蛇从之,为之承辅。
译文:五条蛇追随在左右,作为辅佐陪侍在它身旁。
龙返其乡,得其处所。
龙返其乡,得其处所。
译文:有一天龙飞回到故乡,得到了安身立命的合适地方。
四蛇从之,得其露雨。
为蛇从之,得其露雨。
译文:四条蛇追随在左右,得到了龙的雨露滋养。
一蛇羞之,桥死于中野。
一蛇羞之,桥¹死于中野。
译文:一条蛇羞于再与龙蛇相处,宁愿干死在荒凉的原野上。
注释:¹桥:《艺文类聚》作“槁”,是。

  全歌自始至终以“龙”比喻晋文公,以蛇比喻追随晋文公的臣子。前四句为第一部分,以龙飞天下,喻指晋文公前后十九年的流亡生活;以五蛇追随辅佐,喻指其追随者的情况。据《史记》,重耳流亡,足迹遍及于狄、卫、齐、曹、宋、郑、楚、秦等国,其追随者中最著名的是赵衰、咎犯、贾佗、先轸、魏武子等五位贤士,《左传》所述五人与此有出入。

  后六句为此歌的后一部分,说重耳返晋,即位后的事。歌中以龙施露雨于四蛇,喻指五贤士中四人得其封赏;羞于封赏而槁死于中野的“一蛇”,则是指介之推。按之《史记》与《左传》,介之推都不在五人之中;这是先秦系统的《龙蛇歌》与史书记载的一点重大差别。至于介之推“羞之”的原因,《左传》与《史记》中都是说得很清楚的。介之推认为,重耳之得以回国立为晋君,乃是天意,而赵衰、魏武子等人“贪天之功以为己力”而竟获得封赏,这是“上(指晋文公)下(指赵衰等人)相蒙”,对于这样的君臣,是很难与他们和谐相处的。可见所谓“羞之”,也就是羞于与这些人为伍。故归隐绵山,至死不出。

  从自全名节、洁身自好的角度说,介之推确实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清高之士的一个典型。我国古代相传至今的寒食节——清明前一日禁火,有一种说法认为即是为纪念介之推被焚而设,足见介之推在后人心目中的地位。至于文公的封赏,从历史记载看来,大体上是做到了论功行赏且是甚得民心的,故《史记》说:“晋人闻之,皆说(悦)。”介之推全盘否定文公的封赏,并由此而宁死也不愿为其效力,平心而论,其看法与做法都是过于偏激、并不可取的。

  这首《龙蛇歌》的特色是通篇用比。古代诗法“赋、比、兴”中的“比”,在近代修辞学中可以大别为“比喻”与“比拟”两大类。“比喻”,即打比方,以甲物比乙物;“比拟”,则是将物拟人(简称拟人)或将人拟物(简称拟物)。“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海棠》),把红海棠花说成“红妆”(穿红衣服的女子),是拟人;“姑山半峰雪,瑶水一枝莲”(白居易《女道士》),把肌肤白皙、穿着素净的女道士比成半峰白雪、一枝白莲,是拟物。《龙蛇歌》以龙蛇比君臣,也是属于拟物一类。“比拟”的写法较之直言的“赋”体,从消极一面说,可以避免过分的直露;从积极一面说,则是可以更加婉转曲达自己深刻的内心体验。值得特别提出的是,《龙蛇歌》中的“拟物”,与一篇中部分采用拟物的手法有很大的不同。它不只是作为一种手法存在,而且已成了全篇的一种基本构思。因而,作品不仅在具体字句上具有比喻性,而且在全篇文意上具有象征性——在这看似新奇的童话般的动物世界里,真正在上演的乃是一幕幕风云变幻的人间的活剧。至于此诗的语言风格,与绝大多数早期古诗一样,显得相当平浅朴实;但由于所述内容关系到一个有名的君臣关系的故事,且延伸及于有关民情风俗的“寒食”节,所以虽只短短十句诗,仍是颇为耐读、颇让人寻味的。

参考资料:
1、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963-964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