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粉当三五,青娥艳一双。绮罗回锦陌,弦管入花江。
红粉当三五,青娥艳一双。绮罗回锦陌,弦管入花江。
落雁惊金弹,抛杯泻玉缸。谁知褐衣客,憔悴在书窗。
落雁惊金弹,抛杯泻玉缸。谁知褐衣客,憔悴在书窗。

chūnzèngrén--liǔzhōngyōng

hóngfěndāngsānqīngéyànshuāngluóhuíjǐnxiánguǎnhuājiāng

luòyànjīngjīndànpāobēixiègāngshuízhīqiáocuìzàishūchuāng

柳中庸

柳中庸

柳中庸 (?—约775)名淡,中庸是其字,唐代边塞诗人。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为柳宗元族人。大历年间进士,曾官鸿府户曹,未就。萧颖士以女妻之。与弟中行并有文名。与卢纶、李端为诗友。所选《征人怨》是其流传最广的一首。《全唐诗》存诗仅13首。其诗以写边塞征怨为主,然意气消沉,无复盛唐气象。 ▶ 11篇诗文

猜您喜欢
雍丘纡路到陈留,积雨弥漫涨畎畴。
(yōng)¹(yū)路到陈留²,积雨弥漫涨畎(quǎn)³(chóu)
译文:我从雍丘到达陈留,连日大雨,积水已经从田间沟渠漫涨到田间。
注释:¹雍丘:古地名,今河南省杞县。杞县古称“雍丘城”,为杞国的都城。²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³畎:田间小沟。⁴畴:田地、田界。
道左流民形似鬼,能无百里为分忧。
道左流民形似鬼,能无¹百里²为分忧。
译文:道路左边的流民形貌如鬼,这一方县令怎能不为百姓分忧呢?
注释:¹能无:怎能无。²百里:代指县令,因古时一县所辖之地为百里,故称。
寺里山因花得名,繁英不见草纵横。
寺里山因花得名,繁(fán)¹不见草纵横²
译文:花山寺是因鲜花繁多、美丽而得名,来到这里才发现,不见鲜花,只见杂草丛生。
注释:¹繁英:繁花。²草纵横:野草丛生。
栽培剪伐须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
栽培(péi)剪伐(fá)¹须勤力²,花易凋(diāo)³草易生。
译文:鲜花栽种的培养和修枝很重要,要勤奋努力,要知道,花是很容易凋零的,而杂草却是很容易就蔓延生长的。
注释:¹剪伐:指斩去枯枝败叶。剪,斩断。²勤力:勤奋努力。³凋零:凋落衰败。

  从标题看,这首诗是记游之作。记游诗可以写景状物,也可以因景生发,别有寄托,内容是不可限止的。如果说唐人的记游诗多强调图形绘影,情寓景中,宋人的记游诗多注重借景生发,述志明理。那么,这首诗则正是符合后一特点的。

  “寺里”一联,两句各写一种景观。前一句虚出,后一句实录,构成形象鲜明的对比。但二者所写的对象又是同一的,这样就把花山寺“名”与“实”相离的现状突出了。生活中名实不符的事常有之,但诗人所见所写的情况也实在太刺眼,这就使人读了这两句诗后不能不激动,激动的同时也必然要想:寺名是因为寺里山中有花才得,而眼前却无花可赏,必然会引起人们思索玩味的兴趣,于是,作为一首诗的“发人深思"的艺术目的,也就自然实现了。作者当然是有着自己的答案的。他显然深信命名之谬,寺里和山中本来是确实有花的,之所以“繁英不见草纵横”,是因为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从客观上说,“花易凋零草易生”,这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古原草》),正是有感于它的旺盛的生命力。俗语说:“有心栽花花不发”,也正是对种花不易的真实感叹。无疑,从主观上说,是“栽培剪伐”不“勤力”,助长了草势的疯狂,而且从诗人对这两句次序的安排上看,显然是特别强调人的主观原因的。草本无罪,剪伐不力则是无可推卸的责任。

  不过,诗人在作出这一结论的时候,情感色彩却并不十分强硬,因为诗没有说“为何剪伐不尽力”,而是既讲到对草要“剪伐”,又讲到对花要“栽培”,中间加一个“须"字,就把他对剪伐不力的愤懑,变为必须要剪伐的规劝,因此,惋惜大于愤慨,警告少于劝诫的这种感情色彩,就表明了诗人在诗歌创作中,是遵循着传统的“明劝诫,著升沉”(南齐·谢赫《古画品录》)和“美刺"的美学思想和原则的。

  这是结合诗人具体的经历和思想所作出的思想内容上的理解。但是,由于这首诗毕竟是从自然景观的描写而来,从社会生活的现象而来,所以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又不仅限于社会政治方面。尽管也可以把诗中的“花”理解为贤臣,“草”,理解为奸佞,因而说诗的题旨是对革新除弊的企望。因此,从这方面来看,这首诗就不是一般的政治诗,而是对生活中某一方面的经验进行了深刻总结的具有相当的哲理的醒世诗。

参考资料:
1、 王充闾著.向古诗 学哲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06:第93页
2、 刘建平编著.子规犹啼 中国古代廉诗点评: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09:第57页
3、 陈友冰 杨福生.宋代绝句赏析: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年03月第1版:第33页

huāshān--shùnqīn

shānyīnhuāmíngfányīngjiàncǎozònghéng

zāipéijiǎnqínhuādiāolíngcǎoshēng

侬家鹦鹉洲边住,是个不识字渔父。浪花中一叶扁舟,睡煞江南烟雨。
(nóng)¹家鹦(yīng)(wǔ)²边住,是个不识字渔父。浪花中一叶扁(piān)舟,睡煞(shà)³江渔烟雨
译文:我家在鹦鹉洲边住,是一个不识字的打鱼人。我在波涛中一叶扁舟上睡着了,外面下着蒙蒙细雨。
注释:鹦鹉曲:原名(黑漆弩),后因本曲首句易名为鹦鹉曲。¹侬:我,吴地方言。²鹦鹉洲:在今昔对比武汉市汉阳西渔长江中,后被江水冲没。此乃泛指。³睡煞:睡得香甜沉酣。煞,甚极。⁴烟雨:烟雾般的濛濛细雨。
觉来时满眼青山暮,抖擞绿蓑归去。算从前错怨天公,甚也有安排我处。
觉来时满眼青山暮,抖擞¹绿蓑(suō)归去。算从前错怨天公,甚也有²安排我处。
译文:醒来时感到满眼青山都染上了暮色。抖擞绿蓑衣要回家去了。就算我从前错怪了天公,他也安排我做了渔翁啊。

yīng··--báibēn

nóngjiāyīngzhōubiānzhùshìshílànghuāzhōngbiǎnzhōushuìshājiāngnányān

juéláishímǎnyǎnqīngshāndǒusǒu绿suōguīsuàncóngqiáncuòyuàntiāngōngshényǒuānpáichù

别日何易会日难,山川悠远路漫漫。
别日何易会日¹难,山川悠远路漫漫。
译文:分手之日容易,岂料相见之日如此难,山长路远,天各一方。
注释:¹会日:聚会的日期。
郁陶思君未敢言,寄声浮云往不还。
(yù)¹思君未敢言,寄路浮云往不还。
译文:想念他以致忧思聚集,却不敢说出口,为解相思之情,想托飘荡之浮云寄去问讯的书信,但浮云一去而不见踪影。
注释:¹郁陶:忧思聚集。
涕零雨面毁形颜,谁能怀忧独不叹。
涕零雨面毁形颜,谁能怀忧独不叹。
译文:整日以泪洗面,使得自己的容颜很快老去。百忧在心,谁能不独自感叹啊!
展诗清歌仰自宽,乐往哀来摧肺肝。
展诗清歌仰自宽,乐往哀来摧肺肝。
译文:唯有浅吟低唱怀人幽思的《燕歌行》,来聊自宽解一下,可是,欢愉难久,忧戚继之。
耿耿伏枕不能眠,披衣出户步东西。
(gěng)¹伏枕不能眠,披衣出户步东西。
译文:夜深了,忧思煎熬难以入眠,只有披衣出去,徘徊于中庭。
注释:¹耿耿:犹言炯炯,耿耿不寐的意思。
仰看星月观云间,飞鸧晨鸣声可怜,留连顾怀不能存。
仰看星月观云间,飞鸧(cāng)晨鸣路可怜,留连顾怀不能存。
译文:抬头看云间星绕月明,然而人却没有团圆。可怜晨雾中飞鸽发出阵阵鸣叫声,留恋徘徊不能慰存。
曹丕的《燕歌行》在诗史上久负盛名,但历来对其一“秋风萧瑟”篇分外垂青,而于此首却问津甚少。其实是双璧一对,两篇对观,更饶意味。前篇从“霜飞木落”、“燕雁南归”感物起兴。由时序涉及归鸟,再由鸟归而关联所思之人淹留他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曲曲道来。此首与其主题、情思相一,构思则另起炉灶,不假外物,直抒胸臆。

yānxíngèrshǒu ·èr

cáo wèijìn 

biéhuìnán shānchuānyōuyuǎnmànmàn 
yáojūnwèigǎnyán shēngyúnwǎnghuán 
língmiànhuǐxíngyán shuínénghuái怀yōutàn 
zhǎnshīqīngyǎngkuān wǎngāiláicuīfèigān 
gěnggěngzhěnnéngmián chūdōng西 
yǎngkànxīngyuèguānyúnjiān fēicāngchénmíngshēnglián liúliánhuái怀néngcún 
巳公茅屋下,可以赋新诗。
巳公茅屋下,可以赋新诗。
译文:在巳公的茅屋下面,可以写出新的诗篇。
注释:巳上人:事迹不详。上人,指隐士。
枕簟入林僻,茶瓜留客迟。
枕簟(diàn)¹入林僻,茶瓜留客迟。
译文:枕席铺设在幽静的树林间,用茶果待客,长时间地把我挽留。
注释:¹簟:供坐卧用的竹席。
江莲摇白羽,天棘蔓青丝。
江莲摇白入,天棘(jí)¹(màn)青丝。
译文:江面上的莲花像摇动着的白色入毛,天门冬延伸着清翠的藤蔓。
注释:¹天棘:即天门冬,一种藤蔓植物。
空忝许询辈,难酬支遁词。
空忝(tiǎn)¹许询²辈,难酬支遁³词。
译文:我徒然忝列在像许询这样的名士中间,巳公则如同高人支遁,精深的议论让我难以酬答。
注释:¹忝:有愧于,谦辞。²许询:东晋人,好游山水,通佛学,曾与东晋佛学者支遁交游。³支遁:东晋佛学家。精通佛理,有诗文传世。

  此诗描绘了巳上人居处的僻静,环境的优美,对他的品格和才学予以赞叹。巳上人住在僻静的林间茅庵里,池上的白莲迎风而舞,像鹭鸶羽毛般轻盈。岩畔天门冬飘拂着青青的丝蔓。走过悠长而狭窄的林间小径,来到山的幽密深处,一间并不张扬的茅屋突然出现眼前,像是进入世外桃源的先兆一般,顿时使心胸为之豁然开朗。

  杜甫来到这里不觉诗兴大发。小心翼翼,怀着崇敬的心情,缓缓步入屋内,置身其中,心中的诗情被无端地撩拨,一首新诗似乎将随之喷薄而出。那安卧于寂静林间的枕席,在绿树掩映下,似乎也带着葱茏的生意。主人置枕簟于林下,留他消夏,喝茶吃瓜,一坐就是大半天。茶叶与各种瓜果,就地取材,应有尽有,此刻以特殊的形式在小巧的木桌上栖息。品茶餐果,享用天然,被世俗浸润已久的心灵,正被一丝丝唤醒,自然以最简单和质朴的方式昭示了其原初的存在,它的美好充满芳香。不远处溪流淙淙而过,习习的凉风,扑面而来,使原本激越的心瞬间变得沉静。

  圣洁的莲花在风中摇曳,恰似挥着白羽的智者,在指点人生的迷津。天门冬,山间随处可见的藤蔓植物,随心尽兴,伸展着长长的绿色手臂,尽情将青翠挥洒。作为后学,陪侍巳公左右,说道谈玄,内心忽觉自愧,自己并非是许询那样的人物,而巳公如高僧支遁那样,以超越尘俗的智慧,以清音妙语开解蒙昧的人生《高僧传》载东晋高僧支遁讲《维摩经》,他每通释一义,居土许询无以设难;许询每设一难,支遁也不能再作通释。

  杜甫与巳上人谈禅,称赞他造诣很高,简直像支遁一样,而自愧不如许询。这是客套话,但可看出他当时曾与学问僧有过交往,多少也懂得点佛学。

参考资料:
1、 韩成武 张志民.杜甫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
2、 陈贻焮.杜甫评传(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53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