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清风付阿中,偶将酣睡与人同。梦回枕上横双目,一缕轻烟送远鸿。
三尺清风付阿中,偶将酣睡与人同。梦回枕上横双目,一缕轻烟送远鸿。

xiàshuì--xuān

sānchǐqīngfēngāzhōngǒujiānghānshuìréntóngmènghuízhěnshànghéngshuāngqīngyānsòngyuǎn鸿hóng

吴宣

吴宣

江西崇仁人,字师尼,号野庵。景泰四年举人,授左都督府经历。坐劾长僚不法,逮下狱,十年始得释。改中军都督府,升镇远知府,道病卒。有《野庵文集》。 ▶ 4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误语成疑意已伤,春山低敛翠眉长。
误语成疑意已伤,春山¹低敛(liǎn)翠眉长。
译文:无意说错话,竟成猜疑,少妇只能黯然神伤,弯弯细眉,低敛凝愁,仿佛春天黛色的远山。
注释:¹春山:指眉。因眉弯如山峰,古人常把眉和山互喻,以山喻眉,以眉喻山。
鄂君绣被朝犹掩,荀令熏炉冷自香。
(è)君绣被¹朝犹掩,荀(xún)翠熏炉²冷自香。
译文:早晨还是情意缠绵,如胶似漆,此刻唯有熏炉清冷,余香缭绕。
注释:¹鄂君绣被:这是用以指男女欢爱。²荀翠熏炉:这是指熏衣的香炉。
有恨岂因燕凤去,无言宁为息侯亡?
有恨岂因燕凤¹去,无言宁为息侯亡?
译文:有恨含怨,岂是因为叹旧情已逝;无言沉默,哪是由于对故人思念?
注释:¹燕凤:即燕赤凤,《飞燕外传》记汉成帝后赵飞燕私通宫奴燕赤凤。
合欢不验丁香结,只得凄凉对烛房。
合欢¹不验²丁香³结,只得凄凉对烛房。
译文:合欢草呵,人们都说你能消忿解忧,何不洗去怨妇心头的哀愁?留下她独守空房,伴随着烛泪滴洒。
注释:¹合欢:古人认为合欢草可以使人消除怨忿互相合好。²验:效验,起作用。³丁香:古诗常用以作愁结不解的象征。

  此诗实写一女子的爱情纠葛。

  “误语成疑意已伤”,按杨亿原作之一:“才断歌云成梦雨,斗回笑电作雷霆。”可知此女子与当时的爱人原本相恩爱,然而因自己无意间说错了括,引起猜疑,欢笑顿然变作雷霆之怒。杨诗又说“不待萱苏蠲薄怒,闲阶斗雀有遗翎”,说的是其爱人发怒的意思,虽有忘忧的萱草,亦未可缓解,因此这女子只得独自神伤,“春山低敛翠眉长”,她低首蹙额,那涂着黛翠的修眉,如同春山般秀美,如今却也染上了一抹薄雾愁云。相传卓文君容貌娇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西京杂记》),又传西施常患心痛,以手捧心,眉尖若蹙,二句合用二典,刻画出含愁佳人楚楚可怜的情态。

  《说苑·善说》记鄂君子皙泛舟于中流,为他摇桨的越女歌道:“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问舟……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于是鄂君“乃掩修袂而拥之,举绣被而覆之。”又东汉荀彧是有名的美男子,他曾为尚书令,人称荀令君,《襄阳记》载其衣带生香,“至人家,坐处三日香”。三四二句用此二典,承上而言,朝来还是唱随绸缪,恩爱犹如鄂君之与越女,而曾几何时,“斗回笑电作雷霆,他已一怒而去,只剩得他常日熏衣的香炉中的氤氲余香在勾起无尽的忆念。

  “有恨”、“无言”二句,继写女子的幽思并暗点这一场纠葛的原由。《飞燕外传》记汉成帝后赵飞燕与其妹一起私通官奴燕赤凤,争风反目,遂为先帝察觉。《左传》记楚国灭息国,载息夫人归,她三年不说话,楚王问她,她回答说:“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诗中“燕凤”、“息侯”均代指女子过去的情人。这两句说,自己现在含恨抱愁,并非因恋着过去的情人,而默默无言亦非为思念以往的恋情。因此,“误语”一句,原来是她对爱人戏说起旧时的情人,所谓“误”,这个情人可能并不是真有其人,而大抵为有失考虑的戏言。

  然而一时的失误,却产生了严重的后果,《古今注》说:“欲蠲人之忿,则赠之青堂,青堂一名合欢,合欢则忘忿。”又“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杜甫《江头四咏·丁香》),因此一直作为愁结不解的象征,李商隐诗即说“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代赠》)。此刻,这女子纵有合欢在手,亦不能消去爱人的忿怒,而空落得满腹排遣不去的愁怨,正如杨亿原诗之二所说“合欢蠲忿亦休论,梦蝶翩翩逐怨魂”,子是她只得独处烛光似泪的空房而凄切怅惘。

  此诗虽然没有深刻的寄托,然而在表现手法上却深得李商隐无题诗的神韵。张采田评李商隐诗说“哀感沉绵刀、“宛转动情”(《李义山诗辨正·无题》),钱惟演此诗从造型、布局两方面都较完美地体现了这一特色。

  此诗活用典故与句法,运用巧妙,言简意长,耐人寻味。如“春山”句合用卓文君、西施二典,将美与愁相揉合,又以“翠眉长”作垫,女子楚楚可怜的神态毕现。中间二联,上下句均各用一典。二联上句正用,下句反用,又通过“朝犹掩”、“冷自香”中“犹”、“自”二虚字的勾联,表现了女子无限叹惋的心情。“朝”字言变化之迅疾,“冷”而仍“香”状恋情之绵长,更得氤氲吞吐之致。三联句法与二联相异,出句与对句同意,而均不明言,却用“岂因”,“宁为”连续二问,更将委婉曲折之情表现得百回千折。

  在布局上,先用“误语成疑”造成悬念,前四句引而不发,只是反复极写愁怨之态,直至三联方打转,呼应首句的“误语”,点明本末缘由,四联合拢,反照“意已伤”,起结开合;包蕴密致而舒回迂徐,尤能切合当事人的潜流的思绪。因为失意人总是在目睹身边事物(如绣被、熏炉),触发联想后,再进而反省事件的起由(如燕凤、息侯)的。如在“误语”后直接写燕凤、息侯,则全诗就直致而索然寡味了。这些就是此诗在艺术上的成功处。

参考资料:
1、 《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第38-39页
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眉共¹春山²争秀,可怜³长皱,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译文:柳眉是那样的秀美,只有妩媚的春山能与之比美,可惜它却皱得紧紧的。别让泪水打湿了花枝,使花儿也像人一样消瘦。
注释:一落索:按:《六一词》有《洛阳春》词,即此调,又名《玉联环》,皆北宋之旧名。《词统》作《一络索》。双调46字。上、下阕各23字4句3仄韵。¹共:介词,同、跟。²春山:古诗中一般将美人的秀眉比喻为春山。³可怜:可惜。⁴长皱:指经常愁眉不展。⁵湿:沾湿,打湿。
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亭前柳。
清润¹玉箫²闲久³,知音稀有。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亭前柳。
译文:因为知音难觅,她那清亮圆润的玉箫声已经很久听不到了。如果想知道她为什么每天倚着栏干发愁?那就问一问长亭前的柳树吧!
注释:¹清润:形容她吹萧时乐声清亮幽润。²玉箫:玉制的箫,此处为箫的美称。³闲久:闲置巳久,久未吹箫。⁴知音:喻知心人。⁵但:只。⁶取:助词,表动态。⁷亭:古代设于路旁供行人休息的亭舍。

  清·刘熙载《艺概》指斥周邦彦词“周旨荡”,20世纪八九十年代报纸杂志亦不乏贬斥之词。其实,《清真集》编入“春景”类,描写闺情之作的词,情感真挚、内容丰富,委婉含蓄、别开生面,这首小令就是其中一首。

  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首先描写女子的外貌。以“春山”喻眉毛,以个别代整体,写人之美,五代冯延巳即有“低语前吹频转面,双眉钦恨春山远”。美成用“争秀”二字,有意同“春山”比秀,比“春山”更秀。“争”字意味深长,以动写静,更见生动。因为词人善于点化,化腐旧为新鲜,远比“淡淡春山”、“淡扫蛾眉”、“春山八字”、“眉蹙春山”具有新意。

  “可怜长皱”充满词人的主观情感。“春山”喻眉颇具清俊之气。上句写外貌,下句表现内心愁怨。只描摹秀眉之美,让人想象其容貌之俊。层层翻出新意。

  莫将清泪滴花枝,恐花也,如人瘦——承上,以花喻人的容貌,写哀怨情况。“清泪滴花枝”形容女子因伤心而落泪,呈现出一个美的画面,虽非首创,确也奇异。唐·白乐天《长恨歌》用“玉容寂莫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描写杨妃伤心掉泪;冯延巳《归自谣》用“愁眉敛,泪珠滴破胭脂脸”,亦系客观描写,而周词运用翻进一层的手法。用花瘦比人瘦,古人诗词也用过,宋·黄庭坚《蓦山溪》‘‘春风透,花枝瘦,正是愁时候”写伎女陈湘,也是客观描写,没有写出诗人内心之感受。而周词活用前人词句,不重复前人意思,另辟新境:似乎少女娇嫩的脸上,连几滴眼泪都禁受不得,会“滴破胭脂脸”。着眼于花,花人合一,用笔深婉。同宋-李清照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有异曲同工之妙。流露出词人无限的怜惜之情,渗透着词人无尽的关切之感。推陈出新,别出心裁,曲折顿挫,摇曳生姿。将那委婉的情致、深厚的意韵,有层次地有深意地不断传出,故有“词家神品”(王又华《古今词论》)之赞誉。

  上片主要写外貌,下片着力写内心。

  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清润”句承上,从侧面烘托女子的低沉情绪、满腹愁思。写其愁恨,先写“玉箫”,是象征,作陪衬。人物的风姿、孤寂从“知音稀有”中显露无遗。“知音稀有”是全词之主旨,也是愁恨的原因。既说明其才艺出众,又点出其歌伎身份。昭君出塞,尚有琵琶以寄幽怨,词中女子连托玉箫以寄相思的心情都没有了,深化了“知音稀有”的程度。

  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亭前柳——“欲知”、“但问”与上片“可怜”、“莫将”前后照应,连属成句,巧设问答,运用相同的笔法,既像是女子自我内心的剖白,“顾影自怜”,又像是词人对女子的深切怜悯与体贴人微。“日日倚栏”、“亭前柳”,会使人不禁想起唐·王昌龄的《闺怨》诗:“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见柳就会引发离愁,触动闺情。词中女子日日倚栏凝望,离愁别恨,日积月累,积久弥多,足见闺怨之深。杨柳是愁怨的见证,“愁”而但问“亭前柳”。最后轻点一笔,一切都得到解释,全词也一气贯通了。据清·叶申芗《本事词》卷上(天籁轩刊本)云:“周美成精于音律,每制新调,教坊竞相传唱,游汴尝主李师师家,为赋《洛阳春》云……李尝欲委身而未能也。”“欲知……但”,虚词的使用,显示出一种跌宕生姿的态势,回荡着愁恨的旋律。点出“日日愁”,同上片“可怜长皱”上下呼应,又“问取亭前柳”同“莫将清泪滴花枝”前后照应,进一步渲染。向亭前柳“问取”,暗示因离别而伤感而愁怨,含蕴深沉。

  一曲小令,化用前人诸多诗词名句,自成佳制,别创新意。诚如《乐府指迷》所云:“下字运意,皆有法度,往往自唐诸贤诗句中来,而不用经史中生硬字面,此所以为冠绝也。”沈义父所说值得仔细体味。宋·张耒《秋蕊香》‘‘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瘦。此情不及东墙柳,春色年年依旧”,可以作为这首词的注脚。

  “闺情”这个题目,是宋词中常见的。但周邦彦词写得新颖别致,不同凡响。闺情词自必以描写闺中女子为主,此篇不同凡响,就在于在同类题材中,篇幅短小而内容丰富,无称艳的辞藻,无刻意的雕饰,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含蓄委婉的笔致、清淡雅致的风格,给人以轻松率意之感。

  这首词以“知音稀有”为主题。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知音之叹是传统的题材。从上古“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楚辞·九歌·少司命》)、“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古诗十九首》之五《西北有高楼》),到中古“斯人不重见,将老失知音”(唐·杜甫《哭李常侍峄》),“知音谙吕”,“知音识曲”。自先秦、汉魏,乃至唐宋,“知音”一词时见出现。就是周邦彦《清真集》中,也时有知音之叹,如《意难忘》‘‘知音见说无双,解移宫换羽,未怕周郎”。至于(玉楼春》所谓“玉琴虚下伤心泪,只有文君知曲意”,乃是词人感伤官场难逢知己而向青楼混迹之悲;《风流子·新绿小池塘》、《少年游·并刀如水》中的女子,以及这首词中的女子,都是写歌伎知音之叹,同时也寄寓了词人个人的知音之感。

参考资料:
1、 (宋)周邦彦著;孙安邦,孙蓓解评.周邦彦集:山西古籍出版社,2007:94-96

luòsuǒ··méigòngchūnshānzhēngxiù--zhōubāngyàn

méigòngchūnshānzhēngxiùliánzhǎngzhòujiāngqīnglèi湿shīhuāzhīkǒnghuārénshòu

qīngrùnxiāoxiánjiǔzhīyīnyǒuzhīlánchóudànwèntíngqiánliǔ

一曲危弦断客肠。津桥捩柂转牙樯。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
一曲危弦¹断客肠。津桥捩(liè)²(duò)转牙樯(qiáng)³。江心云带蒲帆重,楼转风吹粉泪香。
注释:¹一曲危弦:弹奏一曲。危:高。弦:泛指乐器。²捩:扭转。³牙樯:饰以象牙的帆樯。
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离愁别恨,也是一个亘古常新的主题。但在写法上却各有不同,因而词的艺术感染力也就各异。严仁的这首词,以借景抒情取胜。

  “一曲危弦断客肠”。写楼上别筵情景:宴席将散,一曲哀弦,愁肠欲断。万种愁情,借琴曲传出,令人魄荡魂销。首句便给通篇定下了基调,接着,作者又将笔对准到河桥附近的帆船上:人已进船,船舵和桅、“一转”,包含几许离愁别恨!这一句由将别而即别,词意推进一层,惜别的气氛更为浓厚。“江心”句由即别转到方别。帆随云动,写出了似为云所“带”的主观感觉。“楼上”一句,从对方着笔,终于拈出一个“泪”字来,把抒情气氛推上了高峰。

  以上两句互为对偶,各写一方,将惜别之情,写得深挚感人。

  下片直接抒写离情别意。头两句仍为写景。碧草芳美,岸柳才芽,青春作别,倍觉魂销。正是“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两句以美好的春景,反衬惜别之情。“载将”一句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离恨”写得具体而有分量。结拍二句改设问为肯定语气,是全词一气写分别至此必然的感情蕴积。以悠悠不尽的东流江水,喻绵绵不断的离别愁情,使主题进一步深化,令人回味不绝。

  作者在上片借景抒情,层次分明,步步推进,虽不点破,却蕴蓄着浓厚的惜别之情,是融情于景的典范。下片惜别之情滔滔而出,亲切可感,表现出作者相当高的艺术水准。

市朝凄旧人,骤骥感悲泉。
市朝¹²旧人³,骤骥(jì)感悲泉
译文:朝廷旧人死散令人悲伤,时光匆匆而为日落感叹。
注释:岁暮:指除夕。常侍:是常在皇帝左右侍候的官职。东汉末有个十常侍之乱,那些人都是宦官,到魏晋的时候,中常侍和散骑(皇帝的骑从)合称散骑常侍,这时候是正式的官职了,不再是宦官担任,它的主要职责是顾问、讽谏一类。张常侍:王叔岷本说是张野,袁行霈、龚斌、魏正申等认为是张诠。¹市朝:本指人众会集之处,这里指朝廷官府。《华阳国志》:“京师,天下之市朝也。”陶渊明《感士不遇赋》:“阎阎懈廉退之节,市朝驱易进之心。”²凄:悲。³旧人:有双关意,一指亡故之人,一指仕晋僚臣。⁴骤骥:疾奔的千里马,这里指迅速运行的太阳。⁵悲泉:日落之处。《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悲泉,爱止其女,爱息其马。”这句是说人生易逝,光阴迅速。
明旦非今日,岁暮余何言!
明旦¹非今日,岁暮余何言²
译文:明朝升起已非今日太阳,年岁已暮我又能有何言!
注释:¹旦:早晨。²何言:有什么话好说。
素颜敛光润,白发一己繁。
素颜¹(liǎn)光润²,白发一³己繁
译文:平日容颜已收旦起光润,并且早已见白发更增添。
注释:¹素颜:谓脸色苍白。²旦光润:收旦起光泽,指面容憔悴,没有光泽。³一:语助词、无义。⁴繁:多。
阔哉秦穆谈,旅力岂未愆!
阔哉秦穆谈,旅力岂未愆(qiān)¹
译文:秦穆公言谈真可称迂阔,人老怎能说膂力未耗散?
注释:¹“阔哉”二句:反用《尚书》典故。阔:迂阔。秦穆:即秦穆公,秦国的国君。旅:同“膂(lǚ)”,脊梁骨。旅力,即体力。愆:丧失。《尚书·秦誓》记秦穆公说:“番番(pópó)良士,旅力既惩,我尚有之。”(番番:同“皤皤”,白发貌)是说头发花白的将士,已经丧失了体力,而我尚有力。这里反用其意,是说年老衰弱,体力怎能不丧失呢?所以说秦穆之谈为迂阔。
向夕长风起,寒云没西山。
向夕¹长风²起,寒云没³西山。
译文:傍晚来临刮起阵阵长风,只见层层寒云笼罩西山。
注释:¹向夕:将近傍晚。²长风:犹“强风”。³没:湮没,遮盖。
洌洌气遂严,纷纷飞鸟还。
(liè)¹气遂严²,纷纷飞鸟还。
译文:冽冽寒气吹来越来越冷,那飞鸟也已经纷纷回还。
注释:¹冽冽:形容寒冷的样子。一作“厉厉”。²严:重。
民生鲜长在,矧伊愁苦缠。
民生鲜(xiǎn)¹长在,矧(shěn)²愁苦缠。
译文:人生本来很少能够长寿,何况常常会被愁苦纠缠。
注释:¹鲜:少。矧况且。²伊:语助词,无义。
屡阙清酤至,无以乐当年。
屡阙(quē)¹清酤(gū)²至,无以乐当年。
译文:屡缺清酒常常无酒可饮,而无从快乐在今时此年。
注释:¹屡阙:经常缺。阙:同“缺”。²清酤:指酒。
穷通靡攸虑,憔悴由化迁。
穷通¹(mǐ)²(yōu)³虑,憔悴由化迁
译文:穷困显达本来不去考虑,容颜憔悴听任自然变迁。
注释:¹穷通:穷困与通达。²靡:无。³攸:所。⁴憔悴:面色黄瘦。这里指衰老。⁵由化迁:听随大自然的变迁,深怀:深刻的感怀。
抚己有深怀,履运增慨然。
抚己¹有深怀,履(lǚ)²增慨然³
译文:时常自问很有深刻感慨,逢到岁终又添一重伤感。
注释:¹抚己:检点自己,回顾自身。²履运:指逢年过节之时。³慨然:感慨、感叹的样子。

  题目中的“岁暮”,点明写作时间,是在年底。结合诗中的“明旦非今日”来看,是说到了明天就是新的一年了,所以这里的“岁暮”解释为除夕。在除夕这一天,写了这首唱和诗给张常侍。这是字面的意思。这首诗涉及到时政方面的问题,“岁暮”二字可能还有其他暗指。

  “市朝凄旧人,骤骥感悲泉”。这两句是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凄市朝旧人,感骤骥悲泉”。凄是悲戚,为市朝旧人而悲戚。市朝和旧人,这两个词需要解释一下。先说“市朝”。《归园田居》中“一世异朝市”,市朝和朝市,意思相同。市是集市,朝是官场,两字合在一起,泛指人世。亲朋故旧的逝去或离散是让人悲戚的事情。旧人指的是亡故之人,或离或逝。第二句,骤骥感悲泉,这里有典故。骤骥是快马,悲泉是传说中的一个地名,日落的地方。《淮南子》里记载,羲和驾着快马拉着太阳每天由东到西,到达悲泉这个地方的时候,就让快马停下来。这里说的是,人世代谢、时光流逝,是令人悲伤的事情。而明天就将是新的一天了,现在,我还有什么话可说的呢?“明旦非今日,岁暮余何言”,余何言的“余”,不是“我”的意思,这里解释为“剩下的”更合适。想到时光匆匆而过,明天就将是新的一年了,所以心里很感慨。面对如此情境,我还剩下什么呢?我无话可说了。

  这是很激愤的话。现实情况就是这样令人悲戚,令人感觉到无能为力,所以是“余何言”,没什么话好说了。其实心里有很多话想说。

  “素颜敛光润,白发一已繁”,这两句写身体状况。素颜代指人的脸。脸上没有光泽,头上满是白发。第二句中的“一”字放在句中,加强语气的作用,无实义。从这两句来看,上文所说的“岁暮”,除了指具体的时间之外,应该还有进入暮年、年老的意思。“阔哉秦穆谈,旅力岂未愆”,这里有典故。《尚书·秦誓》里说,“番番良士,旅力既愆,我尚有之”。这段话的意思在孙星衍的《尚书今古文注疏》这本书中,有很详细的注疏,综合如下:番的读音,婆,字写作“皤”。 皤,白头貌,头发白了。良是善,良士在这里代指将士。将士们的头发都白了。旅力既愆的“愆”是失掉、丧失。什么已经丧失了?旅力。旅,通“膂”,有个词叫“膂力”,就是体力的意思。将士们头发白了,体力也丧失了,而“我尚有之”。这是秦穆公说的,说他还有的是体力。陶渊明不同意。这两句诗就说,年纪大了,体力怎么可能不衰退呢,秦穆公的言论真是迂腐。阔是迂阔、不切实际。

  上面说的是人已进入暮年,身体衰弱。紧接着转向另一层意思,说的是大环境,环境也不好。“向夕长风起,寒云没西山”。大风刮起来了。长风即大风。“向夕”点明时间,是在将要黄昏的时候。这首诗中,有多处字眼都紧扣题目中的“岁暮”。这里的“向夕”,也有这层意思。风起而云涌,西山笼罩在一片寒云之中。西山是什么地方?查各家的注释,都没有对“西山”进行解释。西山不是西边的山,而是有特指。《采薇歌》中说,“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陶渊明的“西山”,来自这里。这里是伯夷、叔齐隐居采薇而食的地方。在《饮酒二十首》其二中,陶渊明同样写到西山,“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这里说的很明显,西山就是伯夷叔齐隐居的西山。这是借代,用来代指自己所处的这个环境,是寒云笼罩。注意这个“寒”。陶渊明说,大风刮过来,四周的云,都是寒冷的。所以紧接着说,“冽冽气遂严,纷纷飞鸟还”,冽冽用来形容后面的“气”,寒冷的气息。“严”,表示程度,是极其寒冷的。在这么寒冷的天气下,鸟儿们都纷纷飞回了各自的家了。纷纷表示多而杂乱。这首诗读到这里,已经可以感觉到,陶渊明写这首诗有很隐晦的意思在里面,那种不好明说的心意,可能真的与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关。

  “民生鲜常在,矧伊愁苦缠”。矧伊,矧是况且的意思,伊是语气助词,放在句中无实义。苦缠,是被困苦所纠缠,即上面提到的年老体衰、岁暮严寒等内外交困。这里的“民生”解释为“人生”,和现在“国计民生”的概念不同。人的生命不可能一直存在,也就是说,人生是短暂的,何况还有这些困苦纠缠着。“屡阙清酤至,无以乐当年”。清酤指酒。现在经常没有酒喝,再不会像当年那么快乐了。屡阙,说明次数很多,是经常性的。陶渊明隐居后,尤其是到了晚年,是穷且多病。没有酒喝的情况,在他的其他诗篇中很常见。比如《九日闲居》,里面有个序,就说“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意思是说,重阳节的时候,园子里菊花盛开,而此时手边却无酒可饮。这里的“至”,也隐隐有所指。综合萧统的《陶渊明传》以及陶渊明《饮酒二十首》等,陶渊明退隐之后,有不少人会不时的送酒给他喝。所以说是“当年”。想当年,经常有酒可饮是如此快乐,而如今却没有了。那么这个“至”,或可以解释为,不仅是酒没了,连来往的人也少了。

  “穷通靡攸虑,憔悴由化迁”。这里出现了转折。前面讲到,人生这么短暂,而如今是年老体衰、岁暮严寒、无酒可饮等等,是一直在描述困苦的情况;到了这里,说穷困与通达,没有什么好顾虑的,就让它顺其自然吧。由此可知,这里的转折,只是诗意方面的转折,在陶渊明自身,这是他一贯的人生态度,是那种任真的、通达的人生观,任其自然,不争不抢。靡攸虑,意思是没有所顾虑的。攸是所,“性命攸关”是说和性命所关系的事情。“憔悴”二字,和上文“素颜敛光润”二句相呼应,强调形势的衰败。化是运化,自然的变化。陶渊明的诗文中,提到“化”或“运”的次数非常多。

  结尾两句,“抚己有深怀,履运增慨然”。字面的意思是:抚己是检点自己,回想自己的平生遭际,不免深有感怀。履,作动词讲,意思是踩到、到达。履运指的是在这个岁暮时候。如今又是岁暮,更增添了无尽的感慨。可见陶渊明心里有不平之意。

参考资料:
1、 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北京:中华书局,2011:169-171
2、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02-104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zhù)¹劳役²,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rèn)³。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
译文:天河的东面有一位织女,她是天帝的女儿。每年都在织布机上劳作,织成了云锦天衣,导致自己都没有时间整理自己的容颜。天帝怜惜她一个人独处,允许她嫁给河西的牛郎。织女嫁给牛郎后便渐渐荒废了织布的工作。天帝非常生气,责令织女回到河东,只允许她和牛郎一年见一次面。
注释:¹机杼:织布机。²劳役:辛苦劳作。³织衽:指织作布帛之事。
涉秋七日,鹊首无故皆髡,相传是日河鼓与织女会于汉东,役乌鹊为梁以渡,故毛皆脱去。《月令广义》
涉秋¹七日,鹊首无故皆髡(kūn)²,相传是日河鼓³与织女会于汉东,役乌鹊为梁以渡,故毛皆脱去。《月令广义》
译文:每年入秋后的第七天,总会看见喜鹊的头顶突然变秃。相传这天牛郎和织女在银河的东岸相会,他们让喜鹊聚在一起做栋梁,从它们的头顶上走过去,所以喜鹊头上的毛都被踩脱了。
注释:¹涉秋:入秋。²髡:古代的一种刑罚,剃掉头发,变成秃头。³河鼓:星名,即牵牛星。

niúlángzhī

féngyìngjīng míngdài 

    tiānzhīdōngyǒuzhī tiānzhī niánniánzhùláo zhīchéngyúnjǐntiān tiānliánchǔ jià西qiānniúláng jiàhòusuìfèizhīrèn tiān lìngguīdōng niánxiānghuì 

    shèqiū quèshǒujiēkūn xiāngchuánshìzhīhuìhàndōng quèwéiliáng máojiētuō  yuèlìngguǎng广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