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漏鸣珂谒建章,春风载酒出长杨。词华并数西台妙,握草同称大国香。
晓漏鸣珂谒建章,春风载酒出长杨。词华并数西台妙,握草同称大国香。
玉树月明堪自倚,金茎秋色坐相望。故人为郡逢摇落,日夕看云忆帝乡。
玉树月明堪自倚,金茎秋色坐相望。故人为郡逢摇落,日夕看云忆帝乡。

jùn怀huáiwángèr--pānlóng

xiǎolòumíngjiànzhāngchūnfēngzàijiǔchūzhǎngyánghuábìngshù西táimiàocǎotóngchēngguóxiāng

shùyuèmíngkānjīnjīngqiūzuòxiāngwàngrénwèijùnféngyáoluòkànyúnxiāng

李攀龙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113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sōng)¹云秦树久离居,双鲤(lǐ)²迢迢一纸书。
译文:你在长安我在洛阳,你我长久分离;千里迢迢,你寄来一封慰问的书信。
注释:¹嵩:中岳嵩山,在今河南。²双鲤:代指指书信。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休问梁园¹旧宾客,茂陵²秋雨病相如。
译文:请别问我这个梁园旧客生活的甘苦;我就像茂陵秋雨中多病的司马相如。
注释:¹梁园:梁孝王在梁地大兴土木,以睢阳为中心,根据自然景色,修建了一个很大的花园,称东苑,也叫菟园,后人称为梁园。²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东北,以汉武帝陵墓而得名。

  首句“嵩云秦树久离居”中,嵩、秦指自己所在的洛阳和令狐所在的长安。“嵩云秦树”化用杜甫《春日忆李白》的名句:“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云、树是分居两地的朋友即目所见之景,也是彼此思念之情的寄托。“嵩云秦树”更能够同时唤起对他们相互思念情景的想象,呈现出一副两位朋友遥望云树、神驰天外的画面。

  次句“双鲤迢迢一纸书”是说令狐从远方寄书问候自己。双鲤,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这里用作书信的代称。久别远隔,两地思念,正当自己闲居多病、秋雨寂寥之际,忽得故交寄书殷勤问候自己,格外感到友谊的温暖。“迢迢”、“一纸”显出对方情意的深长和自己接读来书时油然而生的亲切感念之情。

  三、四两句“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转写自己目前的境况,对来书作答。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曾为梁孝王宾客。梁园是梁孝王的宫苑,此喻指楚幕。作者从公元829年(大和三年)到837年(开成二年),曾三居绹父令狐楚幕,得到令狐楚的知遇;公元837年(开成二年)应进士试时又曾得到令狐绹的推荐而登第,此处以“梁园旧宾客”自比。司马相如晚年“尝称病闲居,.既病免,家居茂陵”,作者公元842年(会昌二年)因丁母忧而离秘书省正字之职,几年来一直闲居。这段期间,他用世心切,常感闲居生活的寂寞无聊,心情悒郁,身弱多病,此以闲居病免的司马相如自况。

lìnglángzhōng

shāngyǐn tángdài 

sōngyúnqínshùjiǔ shuāngtiáotiáozhǐshū 
xiūwènliángyuànjiùbīn màolíngqiūbìngxiàng 
青草湖中万里程,黄梅雨里一人行。愁见滩头夜泊处,风翻暗浪打船声。
青草湖¹中万里程,黄梅雨²里一人行。愁见滩头夜泊(bó)处,风翻暗浪打船声。
译文:从青草湖开始远行的旅程,在这黄梅时节独自前行。夜宿岸边潭头,风翻暗浪拍打在船上,我的忧愁没有尽头。
注释:¹青草湖:古五湖之一。亦名巴丘湖,南接湘水,北通洞庭。²黄梅雨:夏初梅子黄熟时的雨。

làngtáoshā--bái

qīngcǎozhōngwànchéng

huángméirénxíng

chóujiàntāntóuchù

fēngfānànlàngchuánshēng

万里流沙道,西征过北门。
万里流沙¹道,西征过北门。
译文:走上那万里迢迢的沙漠之路,西行的人们都要经过这座城门。
注释:东楼:在秦州城。¹流沙:沙漠。指吐蕃所居之地。
但添新战骨,不返旧征魂。
¹添新战骨,不返旧征魂²
译文:一次次的出征啊,只是增添着新死者的尸骨,却不见旧死者返回灵魂。
注释:¹但:只。²征魂:指出征战士的灵魂。
楼角临风迥,城阴带水昏。
楼角临风迥(jiǒng)¹,城阴带水昏²
译文:楼的檐角凌风翘起,多么高寒;城的阴面靠近渭水,一片昏暗。
注释:¹临风迥:高高地迎风凌空而起。²昏:昏暗。
传声看驿使,送节向河源。
传声¹看驿使²,送节³向河源。
译文:城门下又有驿使喧呼而过,该是西行远途与吐蕃和谈。
注释:¹声:这里指驿使的传呼声。²驿使:信使,出往外域的使节。³节:使节。

  “万里流沙道,西征过北门。”首联这两句写东楼的位置,是全诗关键所在。正因为西行去万里流沙道者必须经过此门,所以东楼这一普通建筑,才与历史、现实、战争、使节联系在一起。诗人登楼远视俯瞰,战士们从东楼出发踏上征途,路途遥远而艰辛,也反映了战争的艰苦。

  “但添新战骨,不返旧征魂。”颔联这两句写战争、写过去。 “新战骨”说“但添”,“旧征魂”说“不返”,可见将士有去无回,而且即使死了也于事无补。此二句写得十分悲惨。多年的征战,使得无数将士献身沙场,横尸荒野,何曾见到他们魂返故园?而今战场又添新战骨,更叫人感到凄凉冷落。这两句烘托出战争的残酷至极,表明了诗人对出征在外的战士的担忧和对战争的不满和愤慨。

  颈联承接首联仍然写楼,不同的是首联只写了东楼的位置,描绘的是远景,这两句却写到了东楼的本身,描绘的是近景。“楼角临风迥”,这句写“楼角”,高昂凌风,是多么的高寒;“城阴带水昏”,这句写“城阴”,城的阴面靠近渭水,低下阴森,一片昏暗,两者构成一幅对比强烈的画面,让人感觉战乱的凄惨。这两句描写在沧桑变幻城头依旧的背后,令人觉得这座东楼既是历史的见证,照应了颔联对战争的感慨,又是生死莫测的不幸之门,从而引起了尾联——使节出国和谈,但是战争的最终结果却是不能预料。

  “传声看驿使,送节向河源。”尾联承接颈联,再写人事。前两句写的是历史上的战争,这两句写的是现实的使节;前两句虚摹,这两句实写。这几句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过去的将士多半是有去无回,而现在的使节频繁派出,对即将爆发的战争依旧没有遏制作用,不久以后仍将有大批将士如往日一样,去作战送死,表现了战争的无情。

  这首诗是杜甫的后期作品,诗人按照从远到近的方位顺序,描绘了在秦州城东楼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忧虑,对将士的担忧之情。

参考资料:
1、 李济阻 王德全 刘秉臣.《杜甫陇右诗注析》: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03月第1版:158-159

dōnglóu--

wànliúshādào西zhēngguòběimén

dàntiānxīnzhànfǎnjiùzhēnghún

lóujiǎolínfēngjiǒngchéngyīndàishuǐhūn

chuánshēngkàn驿使shǐsòngjiéxiàngyuán

邯郸之民,以正月之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故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邯郸¹之民,以正月之旦²献鸠³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故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¹⁰不相补¹¹矣。”简子曰:“然。”
译文:邯郸的百姓,在正月初一这一天向赵简子敬献斑鸠,简子十分高兴,重重地赏赐了他们。有门客问他这样做的原因,简子说:“正月初一放生,表示我的恩典。”门客说:“老百姓知道您要释放它,因而互相争着捕捉它,被杀死的斑鸠就更多了。您如果想要它们生存,不如禁止老百姓去捕捉。捕捉了又放回去,恩惠和过错并不能互相弥补。”简子说:“说得对。”
注释:¹邯郸:地名,春秋时代赵国的都城。²旦:指正月初一。³鸠:即斑鸠,一种鸟。⁴简子:人名,又名赵鞅,春秋时赵国的缔造者。⁵悦:高兴。⁶厚:丰厚。⁷故:原因。⁸放生:把捉到得动物释放。⁹示:表示,显示。¹⁰过:过失,过错。¹¹补:弥补,补偿。
尽日东风吹绿树。向晚轻寒,数点催花雨。年少凄凉天付与,更堪春思萦离绪。
尽日¹东风吹绿树。向晚²轻寒,数点催花雨。年少凄凉天付与,更堪春思萦离绪。
译文:整日吹拂的东风吹醒了沉睡的大地,树上绿意渐染。傍晚泛着轻微的寒气,一场初春的细雨洒落下来,催促着春花早日开放。年少的他容易心生悲凉,何况这暮春之日,更添离愁别绪。
注释:蝶恋花: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又名“黄金缕”“卷珠帘”“凤栖梧”“等。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另有变体二种。河中:河中府,治所在今山西永济。¹尽日:终日。²向晚:傍晚。
临水高楼携酒处。曾倚哀弦,歌断黄金缕。楼下水流何处去,凭栏目送苍烟暮。
临水高楼携酒处。曾倚哀弦(xián)¹,歌断黄金缕(lǚ)²。楼下水流何处去,凭栏目送苍烟暮。
译文:在临水的高楼之上,数这位女子饮酒作别。他以丝竹伴唱,一曲赋别。楼下的流水将会流到哪里去呢?他在高楼上凭栏远望,目送着流水和人远去,直到掩入那苍茫的烟波暮色之中。
注释:¹倚哀弦:指以哀伤的弦声伴唱。²黄金缕:原指初生的鹅黄色柳条,词中指离别之曲,乐府有《杨柳枝》曲。

  词的上片由景及情,写词人的离愁别绪。开头三句“尽日东风吹绿树。向晚轻寒,数点催花雨。”点明时令,又以春尽花落、孤独寂寞的时空环境暗寓“重来崔护”之感。““催花雨”在宋词中多有出现,意为春雨一过,春花自会早日开放,富含着浓厚的自然哲理。“年少凄凉”四字蕴含无限伤感。“年少”本是青春和欢乐的时节,但词人却感到凄凉,完全是为“春思”和“离绪”所困,而主因则在于词人多情。但把“年少凄凉”说成是“天付与”,则又有自我解嘲的味道,意思是情之所钟,无可解脱。这“年少凄凉”的况味,不能不甘心忍受了。

  词的下片写思人。“临水高楼携酒处。曾倚哀弦,歌断黄金缕。”三句,紧接上片的“离绪”而转向怀人。这三句是追叙往事,在“临水高楼”这昔游之地回忆当年送别时的情景。黄金缕用来形容初春鹅黄色的柳条,古人有折杨柳赠别的风俗“歌断黄金缕”,在这里也有作为离别之曲的含意,与上句“哀弦”相应。“楼下水流何处去”一句引用唐杜牧《题安州浮云寺寄湖州张郎中》:“当时楼下水,今日到何处。”两句。这首词从“临水高楼”的眼前实景出发,借杜牧诗意以“水流”比喻“人去”,写得自然熨贴,不露针线,密合无缝。“相随流水到天涯”,寓含飘泊流落的命运,以及一去不返、此恨绵绵的情意。这样情意在这首词中也都包含在“楼下水流何处去”这个深表关切的问侯之中了。结句凭栏目送苍烟暮”,其意为凭高极目,远望水流人去的天际,寄托遥思,不觉暮烟四合。感伤离别之情,就寓于久久痴望中。有着悠悠不尽的余味。

  这首词怀念往昔一位曾于临水高楼一曲赋别的女子。上片记时,下片记地,风物依然,而她已不在,通篇贯串着伤离念远之情。词人以春尽花落、孤独寂寞的时空环境来暗寓心中之伤感情绪,意绪虽悲凉,然饱含真挚情意。

参考资料:
1、 林力,肖剑主编.宋词鉴赏大典 (上、中、下卷):长征出版社 ,1999.11月 1版 :第781页

diéliànhuā··zhōngzuò--zhàodǐng

jǐndōngfēngchuī绿shùxiàngwǎnqīnghánshùdiǎncuīhuāniánshǎoliángtiāngèngkānchūnyíng

línshuǐgāolóuxiéjiǔchùcéngāixiánduànhuángjīnlóuxiàshuǐliúchùpínglánsòngcāngy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