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冠登高第,词林拥重名。两朝延侍从,空冀走诸生。
弱冠登高第,词林拥重名。两朝延侍从,空冀走诸生。
身自宫僚备,亲看国史行。稍迁犹八座,加授即孤卿。
身自宫僚备,亲看国史行。稍迁犹八座,加授即孤卿。
不尽兼曹美,长馀列署清。文章关王气,儒术定家声。
不尽兼曹美,长馀列署清。文章关王气,儒术定家声。
羽翼冲天就,波澜赴海成。见知同笔研,记忆控铨衡。
羽翼冲天就,波澜赴海成。见知同笔研,记忆控铨衡。
鸡肋才华薄,羊裘物色轻。人应疑画饼,君但入调羹。
鸡肋才华薄,羊裘物色轻。人应疑画饼,君但入调羹。
北斗如相照,南山亦至情。少微虽冗宿,同向掖垣明。
北斗如相照,南山亦至情。少微虽冗宿,同向掖垣明。

zàishàngshǎozǎisòngshù怀huái--pānlóng

ruòguāndēnggāolínyōngzhòngmíngliǎngcháoyánshìcóngkōngzǒuzhūshēng

shēngōngliáobèiqīnkànguóshǐxíngshāoqiānyóuzuòjiāshòuqīng

jǐnjiāncáoměizhǎnglièshǔqīngwénzhāngguānwángshùdìngjiāshēng

chōngtiānjiùlánhǎichéngjiànzhītóngyánkòngquánhéng

cáihuábáoyángqiúqīngrényīnghuàbǐngjūndàndiàogēng

běidòuxiāngzhàonánshānzhìqíngshǎowēisuīrǒng宿tóngxiàngyuánmíng

李攀龙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113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汉¹西来,高楼²下、蒲萄³深碧。犹自带、岷(mín)(é)雪浪,锦江春色。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yīn)勤说。
译文:长江、汉江从西方奔流直下,在黄鹤楼望去,浩淼的江水碧绿澄澈。江水相通,好像都带着岷山和峨嵋山融化的雪水浪花,这便是锦江的春色。你是在陕州留有爱民美誉的通判,我却是思乡未归的浪子。面对这里的景色怎能没有感情,我将会殷切的述说。
注释:¹江汉:长江和汉水。²高楼:指武昌黄鹤楼。³蒲萄:喻水色,或代指江河。⁴岷峨句:岷山和峨嵋山融化的雪水浪花。⁵锦江:在四川成都南,一称濯锦江,相传其水濯锦,特别鲜丽,故称。⁶南山:终南山,在陕西,朱寿昌曾任陕州通判,故称。⁷遗爱:指有惠爱之政引起人们怀念。⁸剑外:四川剑门山以南。苏轼家乡四川眉山,故自称剑外来客。
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江表传¹,君休读。狂处士²,真堪惜。空洲³对鹦(yīng)(wǔ),苇花萧瑟(sè)。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愿使君、还赋谪(zhé)诗,追黄鹤。
译文:你千万不要读《江表传》,祢衡真是令人同情,深感痛惜。只能空对鹦鹉洲,苇花依旧萧瑟。书生何苦与这种人纠缠,权势人物如曹操与黄祖也都已一闪过去。希望使君能像李白一样潜心作诗,赶追崔颢的名作《黄鹤楼》诗。
注释:¹《江表传》:晋虞溥著,其中记述三国时江左吴国时事及人物言行,已佚,《三国志》裴松之注中多引之。²狂处士:指三国名士祢衡。他有才学而行为狂放,曾触犯曹操,曹操多顾忌他才名而未杀。后为江夏太守黄祖所杀。不出仕之士称处士。³空洲:指鹦鹉洲,在长江中,后与陆地相连,在今湖北汉阳。⁴曹公黄祖:指曹操与刘表属将黄祖。⁵谪仙:指李白。

  这首词由景及情,思乡怀古,由豪入旷,超旷中不失赋诗追黄鹤的豪情壮采,不失对于人生的执着追求。词的上片由景引出思归之情和怀友之思;下片由思乡转入怀古,直抒胸臆。

  开篇由写景引入。开篇大笔勾勒,突兀而起,描绘出大江千回万转、浩浩荡荡、直指东海的雄伟气势。“江汉西来”二句,描绘了江水奔腾的胜景。著名的黄鹤楼在武昌黄鹄山巍然屹立,俯仰浩瀚的大江。长江、汉水滚滚西来,汇合于武汉,那波涛的颜色,如同葡萄美酒一般,一片浓绿。发端两句,以高远的气势,抓住了当地最有特色的胜景伟观,写出了鄂州的地理特点。“蒲萄深碧”,重笔施彩,以酒色形容水色,用李白《襄阳歌》“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诗句,形容流经黄鹤楼前的长江呈现出一派葡萄美酒般的深碧之色。以下“犹自带”三字振起,化用李白“江带峨嵋雪”之句,杜甫《登楼》诗“锦江春色来天地”,不著痕迹,自然入妙,用“葡萄”、“雪浪”、“锦江”、“春色”等富有色彩感的词语,来形容“深碧”的江流,笔饱墨浓,引人入胜。词人将灵和楼前深碧与锦江春色联系起来,不但极富文采飞扬之美,而且透露了他对花团锦族、充满春意的锦城的无限追恋向往之情,从而为下文“思归”伏脉。这两句由实景“蒲萄深碧”引出虚景“岷峨雪浪,锦江春色”,拓展了词境。江河自岷江锦水而来,将黄鹤楼与赤壁矶一线相连,既是友人驻地的胜景,又从四川流来,既引动词人思归之情,又触发怀友之思。这就为下文感怀作了有力的铺垫。接下来这一句由景到人,一句写对方,一句写自已。朱寿昌在陕西任通守期间留有爱民之美誉,政绩突出。《宋史》本传载朱在阆断一疑狱,除暴安良,“郡称为神,蜀人至今传之”即“南山遗爱守”所指。词中“南山”当是“山南”之误。以对“剑外”,“山南”字面亦胜于“南山”。而苏轼蜀人,称朱寿昌亦以其宦蜀之事,自称“剑外思归客”,映带有情。如今思乡而归不得,两厢对比,既赞美了朱寿昌为人颂扬的政绩,又表达了自己眼前寂寞的处境以及浓郁的思归情绪。面对此间风物,自会触景兴感,无限惆怅。“对此间”以下,将犹、我归拢为一,有情就要倾吐、抒发,故由“情”字,导出“说”字,逼出“殷勤说”三字,双流汇注,水到渠成。

  上片“殷勤说”三字带出整个下片,开始向友人开怀倾诉,慷慨评论。“《江表传》”二句,引出自己对历史的审视和反思。《江表传》是记述三国时东吴人物事迹的史书,他劝告朱寿昌不要再读这部书了。以愤激语调唤起,恰说明感触很深,话题正要转向三国人物。 “狂处士”四句,紧承上文,对恃才傲物、招致杀身之祸的祢衡,表示悼惜。祢衡因忠于汉室,曾不受折辱,当众嘲骂曹操,曹操不愿承担杀人之名,假借刘表属将黄祖之手将其杀害,葬于武昌长江段的鹦鹉洲。词人用感触颇深的三国人物——祢衡的事迹引以为戒,接着笔锋一转,把讥刺的锋芒指向了迫害文士的曹操、黄祖。如今贤士不在,只能空对那武昌长江段的鹦鹉洲,苇花萧瑟,一片凋零凄凉。书生何苦与这种人纠缠,以致招来祸灾。苏轼站在更高的视角审视历史,“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争底事”,即争何事,意即书生何苦与这种人纠缠,以致招来祸灾。称霸一时的风云人物,如残害人才的曹操、黄祖之流,最终也只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过眼烟云。此句流露出苏轼豁达、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这话是有弦外之音的,矛头隐隐指向对他诬陷的李定之流。苏轼此时看来,祢衡的孤傲、曹操的专横、黄祖的鲁莽,都显得非常可笑。言语间,反映出苏轼超越历史,摆脱现实限制的观念。收尾三句,就眼前指点,转出正意。词人引用李白的故事,激励友人像李白一样潜心作诗,赶追崔颢的名作《黄鹤楼》。这既是对友人的劝勉,愿他能够置身于政治漩涡之外,寄意于历久不朽的文章事业,撰写出色的作品来追蹑前贤;也体现了苏轼居黄州期间的心愿,对于永恒价值的追求。

  全词形散而神不散,大开大合,境界豪放,议论纵横,显示出豪迈雄放的风格和严密的章法结构的统一。一则,它即景怀古,借当地的历史遗迹来评人述事,能使眼中景、意中事、胸中情相互契合;再则,它选用内涵丰富、饶有意趣的历史掌故来写怀,藏情于事,耐人寻味;三则,笔端饱含感情,有一种苍凉悲慨、郁愤不平的情感,在字里行间激荡着。即景抒怀,指点江山,论古说今,涉及五个历史人物,坦露了对朋友的坦荡胸怀,将写景、怀古、抒情结合,不粘不滞,思想深沉,笔力横放,虽为酬答之作,却也体现了东坡词豪放的风格。

参考资料:
1、 北京新华世纪数码软件有限公司.中国经典古籍系列——宋词鉴赏大典[CP/DK].740-744
2、 唐骥. 困境中的嘲笑与宽释——苏轼《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赏析[J].古典文学知识,2001(05).

mǎnjiānghóng ·èzhōuzhūshǐ使jūnshòu寿chāng

shì sòngdài 

jiānghàn西lái gāolóuxià táoshēn yóudài mínéxuělàng jǐnjiāngchūn jūnshìnánshānàishǒu wéijiànwàiguī duìjiān fēngqíng yīnqínshuō 
jiāngbiǎozhuàn jūnxiū kuángchǔshì zhēnkān kōngzhōuduìyīng wěihuāxiāo xiàoshūshēngzhēngshì cáogōnghuángpiāo yuànshǐ使jūn háizhéxiānshī zhuīhuáng 
孤阴则不生,独阳则不长,故天地配以阴阳;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故人生偶以夫妇。
孤阴则不生,独阳则不长,故天地配以阴阳¹;地以女为室²,女以地为家³,故人生偶以夫妇。
译文:只有阴不能创造生命,只有阳也不能养育万物,所以天地万物是由阴阳相配合的;男子娶了女子才能组合成家庭,女子嫁给了男子才有了家,所以由男女相配结成夫妇。
阴阳和而后雨泽降,夫妇和而后家道成。
阴阳和而后雨泽¹降,夫妇和而后家道²成。
译文:阴阳二气调和而后才会降下雨露,夫妇和睦协调家道方能兴盛。
注释:¹雨泽:时雨的润泽。²家道:成家之道。指家庭赖以成立与维持的规则和道理。
夫谓妻曰拙荆,又曰内子;妻称夫曰藁砧,又曰良人。
夫谓妻曰拙荆¹,又曰内子²;妻称夫曰藁(ɡǎo)(zhēn)³,又曰良人
译文:丈夫对人称自己的妻子为“内子”又称“拙荆”,妻子称丈夫为“藁砧”,又称“良人”。
贺人娶妻,曰荣偕伉俪;留物与妻,曰归遗细君。
贺人娶妻,曰荣偕¹(kànɡ)(lì)²;留物与妻,曰归遗(wèi)细君³
译文:祝贺别人娶妻就说“荣偕伉俪”;留下东西给妻子就叫做“归遗细君”。
受室即是娶妻,纳宠谓人娶妾。正妻谓之嫡,众妾谓之庶。
受室¹即是娶妻,纳宠²谓人娶妾³。正妻谓之嫡,众妾谓之庶
译文:受室是说自己娶妻,纳宠是说人家买妾。正妻称为“嫡”,其他的妾称为“庶”。
称人妻曰尊夫人,称人妾曰如夫人。
称人妻曰尊夫人¹,称人妾曰如夫人²
译文:称别人的妻子为“尊夫人”,称别人的妾叫“如夫人”。
注释:¹尊夫人:本是对别人母亲的敬称,后也称别人的妻子。尊,尊贵。²如夫人:妾的别称,多用于称他人的妾。如,如同一样。
结发系是初婚,续弦乃是再娶。
结发¹系是初婚,续弦²乃是再娶。
译文:“结发”是指初次结婚,“续弦”是指妻子去世后再娶称。
妇人重婚曰再醮,男子无偶曰鳏居。
妇人重婚曰再醮(jiào)¹,地子无偶曰鳏(guān)²
译文:妇人再嫁称作“再醮”,男子没有老婆称为“鳏居”。
注释:¹再醮:指女子再嫁,或地子再娶。元明清之后,专指女子夫死再嫁。醮,古代婚娶时用酒祭神的礼。²鳏居:地子无妻独居。鳏,原指一种鱼,据说喜欢独行。
如鼓瑟琴,夫妻好合之谓;琴瑟不调,夫妇反目之词。
如鼓瑟琴¹,夫妻好合之谓;琴瑟不调,夫妇反目²之词。
译文:“如鼓瑟琴”是比喻夫妇感情和谐;“琴瑟不调”是说夫妇反目不和。
注释:¹如鼓瑟琴:像演奏琴和瑟。因此比喻夫妻间感情和谐。瑟琴,两种乐器,一起演奏时声音和谐悦耳。鼓,演奏。²反目:多指夫妻不和睦,后泛指关系破裂。
牝鸡司晨,比妇人之主事;河东狮吼,讥男子之畏妻。
牝鸡司晨¹,比妇人之主事;河东狮吼²,讥地子之畏妻。
译文:“牝鸡司晨”是说妇人掌权干预外事;“河东狮吼”是嘲讽丈夫畏惧妻子。
注释:¹牝(pìn)鸡司晨:母鸡报晓。旧时比喻妇女窃权乱政。牝,鸟兽中的雌性。司,掌管。²河东狮吼:比喻悍妒的妻子对丈夫大吵大闹。河东,古代郡名。狮子吼,佛家比喻威严。
杀妻求将,吴起何其忍心;蒸藜出妻,曾子善全孝道。
杀妻求将¹,吴起²何其忍心;蒸藜(lí)出妻³,曾子善全孝道。
译文:杀了妻子以求将位,吴起如何狠得下心肠;蒸梨不熟便离弃妻子,曾子善于顾全孝道。
注释:¹杀妻求将:为人追求名利不惜做灭绝人性的事。春秋时,齐国攻打鲁国,鲁国国君想要任用吴起为将军。但是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鲁国国君有些怀疑吴起的忠心。吴起就杀死了自己的妻子,以表示自己和齐国没有关系。²吴起:战国初期着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改革家。³蒸藜出妻:相传曾子对后母十分孝敬,因为妻子将没有蒸熟的梨给后母吃,他认为妻子不孝,便将她休了。出妻,休妻。⁴曾子:曾参,字子舆,孔子的学生,以孝着名。
张敞为妻画眉,媚态可哂;董氏为夫封发,贞节堪夸。
张敞为妻画眉¹,媚态²可哂(shěn)³;董氏为夫封发,贞节堪夸。
译文:张敞为妻子画眉,儿女的情态真是可笑;董氏当着丈夫的面,把头发封住,其贞节实在值得夸耀。
冀郤缺夫妻,相敬如宾;陈仲子夫妇,灌园食力。
冀郤(xì)¹夫妻,相敬如宾²;陈仲子³夫妇,灌园食力
译文:冀邑郤缺夫妇在田间耕作,仍能相敬如宾;陈仲子夫妇替别人灌园谋生,自食其力不仰赖其兄。
不弃糟糠,宋弘回光武之语;举案齐眉,梁鸿配孟光之贤。
不弃糟(zāo)(kāng)¹,宋弘²回光武之语;举案齐眉³,梁鸿配孟光之贤
译文:同吃糟糠的妻子不能抛弃,这是宋弘回答光武帝的话;每次送食举起的案总和眉齐高,这是说梁鸿配得上孟光的贤惠。
苏蕙织回文,乐昌分破镜,是夫妇之生离;张瞻炊臼梦,庄子鼓盆歌,是夫妇之死别。
苏蕙织回文¹,乐昌分破镜²,是夫妇之生离;张瞻炊臼(jiù)³,庄子鼓盆歌,是夫妇之死别。
译文:乐昌公主分破镜,苏蕙织锦回文,这些都是说夫妇生离的惨状;张瞻梦见在臼中做饭,庄子鼓盆而歌,这说的是夫妇的死别。
注释:¹苏蕙织回文:前秦苻坚时,秦川刺史窦滔被放逐到流沙,妻子苏惠思念他,便用五色彩丝织成回文诗图寄去。回文诗图,又名璇玑图,长宽各八寸,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都能诵读,文词凄婉。²乐昌分破镜:指南朝陈国的乐昌公主与丈夫破镜重圆的故事。³张瞻炊臼梦:唐代有一位王生,说自己会解梦。商人张瞻快要回家的时候,梦见在石臼中做饭,就去问王生。王生说:“您回家见不到妻子了。石臼中做饭,喻示无釜(妇)也。”张瞻回家,妻子果然已死几个月了。⁴庄子鼓盆歌: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去吊唁,看到庄子蹲在地上,正敲着盆子唱歌。庄子,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哲学家。
鲍宣之妻,提瓮出汲,雅得顺从之道;齐御之妻,窥御激夫,可称内助之贤。
鲍宣之妻,提瓮出汲(jí)¹,雅²得顺从之道;齐御之妻,窥御激夫³,可称内助之贤。
译文:鲍宣的妻子出身富家,仍亲自提瓮汲水,很懂得顺从丈夫的道理;齐国丞相晏子的车夫的妻子激励他虚心向学,可称得上是贤内助。
注释:¹提瓮出汲:东汉鲍宣求学时,老师见他很有才华,就把女儿桓少君嫁给他,而且陪嫁丰厚。少君虽然出生富贵人家却穿着粗布短衣,与丈夫一起推车回家,拜见婆婆后,就提着瓦瓮出门打水。瓮,瓦罐,一种装水的器具。²雅:很,甚。³窥御激夫:春秋时,晏子担任齐国的相国。有一天晏子坐车外出,车夫的妻子在门缝里看见丈夫赶马时得意洋洋。车夫回家后,妻子请求离去,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却身为齐国的相国,名闻诸侯而表情谦逊。你身高八尺,只是个车夫,却自以为了不起,有什么出息!”从此以后,车夫变得谦逊起来。晏子知道了事情的经过,便推荐他做了大夫。⁴内助:妻子帮助丈夫处理家庭事务,因此称妻子为“内助”。
可怪者买臣之妻,因贫求去,不思覆水难收;可丑者相如之妻,夤夜私奔,但识丝桐有意。
可怪者买臣¹之妻,因贫求去,不思覆水难收²;可丑者³相如之妻,夤(yín)私奔,但识丝桐有意
译文:令人奇怪的是,朱买臣的妻子在丈夫贫困时离去,富贵后又要回来,却不想想泼出去的水是很难再收回来的;司马相如的妻子真丢人,听见琴声挑逗,竟在半夜里私奔而去,因为听到的琴音很是有意。
要知身修而后家齐,夫义自然妇顺。
要知身修而后家齐¹,夫义自然妇顺²
译文:要知道提高自身品德的修养,才能治理好家庭;丈夫对待妻子有礼仪情谊,妻子自然会顺从谦恭。
踏踏马蹄谁见过?眼看北斗直天河。
踏踏¹马蹄谁见过?眼看北斗直²天河。
译文:得得的蹄声,是谁在骑马走过?夜已深沉,北斗星正指向天河。
注释:¹踏踏:马蹄声。²直:当,临。
西风罗幕生翠波,铅华笑妾颦青娥。
西风罗幕¹生翠波,铅华²笑妾颦(pín)³青娥
译文:凄冷的西风掀动罗幕的波纹,脸上的残粉似笑我双眉紧锁。
注释:¹罗幕:罗帐。²铅华:妆饰用粉。³颦:皱眉。⁴青娥:指女子用青黛画的眉。
为君起唱长相思,帘外严霜皆倒飞。
为君起唱长相思¹,帘外严霜皆倒飞。
译文:站起身来,唱一支相思的歌曲,幽怨的歌音逼退帘外的霜色。
注释:¹长相思:乐府旧题,多写朋友或男女久别思念之情。
明星灿灿东方陲,红霞稍出东南涯,陆郎去矣乘斑骓。
明星灿灿¹东方陲(chuí)²,红霞稍出东南涯,陆郎³去矣乘斑(bān)(zhuī)
译文:恍惚间启明星在东方升起,灿烂后天边透出朝霞一叶。我难忘此情此景,也是这时你跨上马与我相别。
注释:¹明星灿灿:天色将晓,启明星灿灿有光。²陲:边地。³陆郎:六朝陈人,本名陆瑜,为陈后主狎客,后用来代指嫖客。⁴斑骓:有苍黑杂毛的马。

  这首诗以设问开篇,“马蹄踏踏谁见过?”这话既像是问自己,又像是问别人,表达了女主人公希望和失望相交织的复杂心情:心上人是骑着马儿离去的,至今不见归来,唯有“踏踏”的马蹄声不时回响在耳边,萦绕在心上。接着展示夜不能寐,坐而吟唱的特定时空。“眼看北斗直天河”,这句有双重含义,一指“夜深”,如注家所诠释的;一指时届凉秋。古人有依据星象的变化来确定季节的习惯,所谓“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按北斗星位置的变化来分辨四季,当玉衡、开阳、摇光三星连成的线直指西方的银河时,这片土地便已进入秋天。秋天是自然界由盛而衰的季节,传递秋的信息的是西风和落叶,它们都引发人的伤感之情。况且正值华年,在饱尝别离的痛苦之后,独守深闺空闱之中,长夜漫漫,能不愁肠百结?“铅华笑妾颦青娥”,正是这种愁苦神情的写照。

  人的愁苦愈积愈深,到了不堪忍受的程度,势必要设法排遣。“为君起唱《长相思》”,就是女主人公选择的排解方式。她的歌声是从内心深处流淌出来的,饱含爱恋,贯串精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连无情的“严霜”也为之动情,竟至掉头而去,不忍卒听。“帘外严霜皆倒飞”,想象奇诡,极富表现力。比起《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来似更进一层,因为“天若”句有比喻词“若”,系或然之辞,而此句表达得如此坚决,就象实际发生的那样,不仅有形体,而且有气势,使难于捉摸的情幻成新奇美妙、可见可感的物象。这就是艺术魅力之所在。

  女主人公感情的可贵突出地呈现在一个“长”字上。自朝到暮,从昏到晓,她的心始终伴随着离去者的身影和“踏踏”的马啼,融进一片痴情。她彻夜难眠,长想思,至于长吟唱,抒发着无尽的恋情,直至东方发白,朝霞升起。她是如此的一往情深,忠贞不渝,而对方,“陆郎去矣乘斑骓”,毫无顾恋之意。多情换来薄情,女主人公徒然陷入痛苦的深渊。“陆郎”具体解释诸本不尽相同。徐文长说是陆贾,“贾在南中,倡家竞留之。”暗示女主人公是青楼中人。王琦以《明下童曲》为本,注云“陈孔,谓陈宣、孔范,陆谓陆瑜,皆陈后主狎客。”狎客薄情,司空见惯,王注似与诗的本意相合。

  仔细品味,此诗与鲍照、李白的同题作品有明显的区别。后二者属“听歌逐音,因音托意”一类,女主人公不是歌唱者,而是在聆听所爱的歌声之后,为之沉吟久坐,抒发爱慕的情意,属“投桃报李”式的情感交流,带有喜剧性质;此诗中的坐吟、起唱者皆为女主人公,男方则无反应,以多情烘托无情,更具悲剧效果。就体式而言,鲍照和李白的作品有七字句,也有三字句,属杂言体;李贺的这首则全是七言句,类似七言歌行。这些表明李贺创作诗歌不愿受前人的缚束,他的主体意识相当浓烈,力图充分表达自我。袭用旧题系出于表情达意的需要,而非模仿的冲动。善于渲染是李贺诗歌的一大特色。这首诗中就多借景抒情的笔墨,不同寻常的是,景物描写不仅仅用作陪衬而已,常常成为题材的主体部分。例如“为君起唱《长相思》,帘外严霜皆倒飞。”乍看起来前一句是叙事。抒情,后一句是写景。经过仔细体味,就会清楚地认识到两者都是叙事、抒情、写景的结合体,不过一者常,一者变;一者正,一者奇而已。“帘外”句运思奇诡,却不难体味。用奇诡的物象和境界,表达几乎人人都能体味的情理,正是李贺的特长,也是他的诗歌独具的艺术价值。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564-566
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江上阴云锁¹梦魂²,江边深夜舞刘琨(kūn)³
译文:湘江上阴云笼罩,使人心情郁闷。深夜里徘徊江岸,想起刘琨的远大抱负。
注释:¹锁:束缚,封住。²梦魂:梦乡之魂,指思乡之情。³刘琨:晋朝人,少怀壮志,与祖逖相互激励,常闻鸡鸣而起来舞剑,准备为国家作一番事业。后来常用这个故事以表示胸怀壮志。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秋风万里芙蓉(róng)¹,暮舞千家薜荔(lì)²村。
译文:秋风吹动,万里芙蓉花摇曳生姿。暮舞洗尘,千村的薜荔枝苍翠可爱。
注释:¹芙蓉国:湖南省内因广种木芙蓉,故有芙蓉国之称。²薜荔:又名木莲,一种常绿蔓生植物,多生于田野间。古人把它看香草。屈原《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乡思不堪悲橘(jú)(yòu)¹,旅游²谁肯重王孙³
译文:乡思难耐,看见橘柚更令人悲叹。羁旅他乡,如被弃的山野之人无人看重。
注释:¹橘、柚:这两种水果都盛产于南方,在秋冬成熟。橘一向被称为“嘉树”。²旅游:离家旅行在外。³王孙:本意是贵族子弟,有时也指隐士,这里是作者自指。《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¹
译文:就是打鱼人和我相见,也不与我说一句话。自管吹着长笛回岛去了。
注释:¹岛门:岛上。

  这首诗通过描写湘江秋舞的苍茫、寂寥景色,抒发诗人的怀才不遇之感,语意极为沉痛、悲凉。

  诗歌一开篇便起得雄浑壮阔。“湘上阴云锁梦魂”,这一句不但形象地描绘出暴舞将至之时的那种风急浪高、阴云密布的景色,而且点明题意,交代因舞受阻、夜宿湘江的缘由。一个“锁”字,流露出诗人被迫困于此地的无奈和怅惘。不过,由于整句取景壮阔,无奈怅惘之中并无衰飒之气,反倒更加激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所以接下来的“江边深夜舞刘琨”一句,诗人即用刘琨闻鸡起舞的故事,表明自己奋发振作、立志救时的抱负和决心。

  颔联则转为描写湘江的秋舞景色。“秋风万里芙蓉国,暮舞千家薜荔村”,这两句既对仗工整,又写景壮丽。秋风暮舞之中,诗人眺望远方,只见湘江两岸,满目所见,尽是花枝繁密的芙蓉和随风摇曳的薜荔,煞是美丽。描写“芙蓉”的诗句最早见于中唐柳宗元《芙蓉亭》:“新亭俯朱槛,嘉木开芙蓉。”名之以“芙蓉国”和“薜荔村”,本已极言其多、其盛,再加上“万里”和“千家”的修饰语,则显得更加幅员辽阔,展现出一片广阔无边的花海和绿色原野,面对这样的壮丽景色,诗人的心境也不由得更加开阔了。

  颈联由写景转入抒情。其中“乡思不堪悲橘柚”一句,主要抒发诗人的思乡之情和生不逢时之悲。橘树生长于南方,一旦移植到北方栽种,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的变化,结出的果实味道就会有所不同,所以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之说。湖南地处南方,故盛产橘柚,何况眼下又是橘柚成熟的季节,湘江两岸必定是金黄一片、硕果累累。诗人见此情景,对于橘树的适得其所,不禁心向往之。相形之下,自己滞留此地,已是身不由己,再加上生不逢时、有志难骋的遭遇,不觉更加凄苦、悲凉。于是,只能将满腹辛酸化为一声“旅游谁肯重王孙”的呼喊。“王孙”语出淮南小山《楚辞·招隐士》,意为隐居的贤士,后来也用来称呼游子,此处则二意并存,借指诗人自己。诗人怀抱经世之才和救世之志,然而却始终不被重视,只能到处漂泊,这其中的苦楚却无人明白。

  尾联则以写景作结。“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两句,暗用屈原与渔父之事。屈原虽然不被世人理解,但是尚有渔父与之对话,而自己竟然连屈原都不如,一种世无知音的悲愤溢于言表,令人感慨万千。

  此诗写景抒情,章法严密。一方面情景分明,二者相问写来;另一方面又能融情人景,表现出由雄壮到悲愤的巨大变化,因此极易打动人心。

参考资料:
1、 乐云.《唐宋诗鉴赏全典》.武汉:崇文书局,2011:660

qiū宿xiāngjiāng--tányòngzhī

jiāngshàngyīnyúnsuǒmènghúnjiāngbiānshēnliúkūn

qiūfēngwànróngguóqiānjiācūn

xiāngkānbēiyòuyóushuíkěnzhòngwángsūn

rénxiāngjiànxiāngwènzhǎngshēngguīdǎomén

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
门隔花深¹旧梦游,夕阳²无语燕归愁。玉纤(xiān)³香动小帘钩
译文:那道门隔着深深的花丛,我的梦魂总是在旧梦中寻游,夕阳默默无语地渐渐西下。归来的燕子仿佛带着忧愁,一股幽香浮动,她那纤纤玉指扯起了小小的帘钩。
注释:¹门隔花深:即旧游之地,有“室迩人远”意。梦魂牵绕却比“忆”字更深一层。²夕阳:连“燕”,用刘禹锡“乌衣巷口夕阳斜”诗意。³玉纤:指女子的纤纤玉手。⁴小帘钩:指女子用手摘下帘钩,放下帘子。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
落燕(xù)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¹冷于秋。
译文:坠落的柳絮静静无声,春天的泪滴在飘零,浮云投下了暗影,明月含着羞容,东风降临此夜,竟觉得比秋天还冷!
注释:¹临夜:夜间来临时。

  这首词的上片写梦游旧地而没有与情人相见,下片用兴、比并用的艺术手法,深入刻画梦醒之后离别的痛苦。作者借梦写情,更见情痴,从而使全诗笼罩着凄凉的情感。这首怀人感梦的词,借梦写情,更见情痴,写得不落俗套。

  词的上片写梦游旧地而没有与情人相见。词作首先写道:“门隔花深梦旧游。”“门隔花深”即旧游之地,有“室迩人远”之意,即房屋就在近处,可是房屋的主人却离得远了,多用于思念远别的人。“梦旧游”就如“忆旧游”。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今夜入如梦,我又仿佛来到她那熟悉的而花团锦簇门前。词人用梦境来写,可以说,梦魂牵绕却比“忆”和“想”更深一层,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同时,“门隔花深”有“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蝶恋花》)审美效果。

  接着写道:“夕阳无语燕归愁。”意思是说,西边残阳斜照庭院,静悄悄的,燕子归来也似忧愁。“夕阳”与“燕”相连,自然让人想到刘禹锡《乌衣巷》中的:“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之语。刘禹锡在诗歌中表现了沧海桑田,人生多变的感慨。在吴文英的词中,不能不也有“物是人非事事休”(李清照的《武陵春》)的沧桑变化之感。而“燕归愁”即燕子归来,未必知愁,但人既含愁,感觉燕子也含愁。这一句与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艺术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词人不写不写人的伤别,而写惨淡的情境,正是烘云托月的妙笔。

  接着写道:“玉纤香动小帘约。”“玉纤”即女子纤细柔美的手指。这一句的意思是说,突然回首,看见情人芊芊玉手拉动窗帘的帘钩。此句写人,写情人拔开帘子的神态——纤手分帘。词人注重了细节描写,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出情人的美。

  下片是兴、比并用的艺术手法。梦醒之后,词人深入刻画这种离别的痛苦。词人首先写道:“落絮无声春堕泪。”意思是说,柳絮在暮春的夜色中无声飘零,一点点都好似离人的眼泪。表面来看,这一句描写了春夜月色朦胧,杨花飞舞,柳絮无声地飘零,好像春在堕泪,实则是在写人。词人通过“春堕泪”比喻人流泪,并“无声”,真有柳永在《雨霖铃》中所说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的审美效果。接着写道:“行云有影月含羞。”意思是说,天上一轮月亮高悬,行走的云朵经过而遮住月光,好似含羞的少女。这一句写景,描写了云彩移动,时时遮月,仿佛有影,好像月在含羞。这里,词人通过拟人手法,表明写景,实则写人。词人以景写人,怀人感受不言而喻。

  最后写道:“东风临夜冷于秋。”“东风”即春风。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夜晚时分,一阵春风吹过,也感觉寒气浸骨,甚至比秋风还要凄冷。这里,词人在对比中,以景结情,不但突出了初春时节的自然状况,而且在“景”和“境”中蕴含着深深的情感——思念之情,寂寞之绪,悲伤之感交织一体。同时,虽然有“暖然如春、凄然如秋”之说,但心中凄然,暖也如秋寒。词人这样写,不但引发读者思考,而且更好地提升了词作的境界,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言近旨远”的审美效果。“落絮无声春堕泪”,兼有两个方面一形象,一是写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写离别时的吞声饮泣。这里略去了。絮花从空中飘落,好象替人无声堕泪,这是写春的堕泪,人亦包含其中。“行云有影月含羞”,和上句相同,也是一个形象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写人,“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韦庄《女冠子》),是写妇女言别时的形象,以手掩面,主要倒不是含羞,而是为了掩泪,怕增加对方的悲伤。同时也是写自然,行云遮月,地上便有云影,云遮月衬出月含羞。刘熙载说:“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艺概·词曲概》)此词“落絮”、“行云”一联正是“寄言”。表面是写自然,其实是写情。词人把人的感情移入自然界的“落絮”“行云”当中,造成了人化的然感自然。而大自然的“堕泪”与“含羞”,也正表现了人的离别悲痛的深度,那说是说二人离别,连大自然也深深感动了。这两句把离愁幻化成情天泪海,真乃广深迷离的至美艺术境界。“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九歌·少司命》),“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杜甫《梦李白》)。这种黯然神伤心折骨惊的离情别绪,怎么能忘怀呢!有所思,故有所梦;有所梦,更生思绪。无昼无夜,度日如年,这刻骨相思是够受的。如此心境,自然感觉不到一丝春意,所以临夜东风吹来,比萧瑟凄冷的秋风更不堪忍受了。这是当日离别的情景,也是梦中的情景,同样也是此日梦醒时的情景。古人有暖然如春、凄然如秋的话,词人因离愁的浓重,他的主观感觉却把它倒转过来。语极警策。

  春夜风冷,是自然现象;加上人心凄寂,是心理现象,二者交织融会,酿成“东风临夜冷于秋”的萧瑟凄冷景象,而且这种氛围笼罩全篇,此为《浣溪沙》一调在结构上的得力之处。在艺术上,情景交融,提升审美意境。其次,拟人手法,增强抒情性。再次,比兴手法,表现出含蓄性。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2004页
2、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宋诗三百首 .北京:中华书局,2009.7:254-255

huànshā ·ménhuāshēnmèngjiùyóu

wényīng sòngdài 

ménhuāshēnmèngjiùyóu yángyànguīchóu xiānxiāngdòngxiǎoliángōu 
luòshēngchūnduòlèi xíngyúnyǒuyǐngyuèhánxiū dōngfēnglínlěngqi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