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詄荡荡,地户郁沈沈。真官下云中,窈窕从苏林。
天门詄荡荡,地户郁沈沈。真官下云中,窈窕从苏林。

shénxiánsānshǒu宿ā--pānlóng

tiānméndiédàngdàngshěnshěnzhēnguānxiàyúnzhōngyǎotiǎocónglín

李攀龙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113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此处情怀欲问天,相期相就复何年。行过章江三十里,泪依然。
此处情怀欲问天,相期相就复何年。行过章江¹三十里,泪依然。
译文:此时此地的心情,无法说清楚。期待着能相聚,却不知要到哪一年。章江早过了三十里了,离别的泪依然在流。
注释:山花子:词牌名。又名《摊破浣溪沙》《添字浣溪沙》《感恩多令》等。双调,四十八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平韵,过片两句多用对偶。相期相就:相约聚会。此指男女之间的幽期欢会。期,邀约,会合。就,接近,趋合。¹章江:即章水,古称豫章水,亦名南江,是赣江的西源。
早宿半程芳草路,犹寒欲雨暮春天。小小桃花三两处,得人怜。
早宿半程芳草路,犹寒欲雨暮(mù)春天。小小桃花¹三两处,得人怜²
译文:该尽早投宿,明日还有一半的路要赶。在这样一个随时会下雨的寒冷的暮春季节里,只有偶尔几处的桃花,让人觉得可爱。
注释:¹小小桃花:指凋残的桃花。小小,极小,词中有亲昵意味。²得人怜:惹人喜爱。

  这首词写作者在一次离舟中的所见所感。上片抒情,下片写景。

  这首词词上片主以抒情,可分两层意思。“此处情怀欲问天,相期相就复何年。”二句写出情人分别后不知何时再能欢会的激情呼喊。“此处情怀欲问天”句,突兀而起激情顿现。“此处”,即此时。何以有此一问?“相期相就复何年”句作了回答。别时两人相与誓约,必当重会,而实在又不知,何时可成,苦心焦虑至极,难免要呼天而问了。“相就”一词,取“兰袂褪香,罗帐褰红,绣枕旋移相就”(周邦彦《花心词》)之义,谓男女之间的幽期欢会。“复何年”即更在何年,以反问语气,意指相会之遥遥无期,故而才如此激动。“行过章江三十里,泪复然”,在感情上是余哀未尽,在词情上是明转暗连。“行过”之“行”,又补道出是在别后。

  下片以写景为主,笔调明丽淡雅。“早宿半程芳草路,犹寒欲雨暮春天”一句,写暮春沿途所见。笔用对仗,曲折动人。上句谓为求早宿因只走了一半路程。诚如方夔诗中所云:“客怕远行催早宿”,早宿是由于怕远行;然则这半程旅途却只见了两岸的萋妻芳草。下句写暮春时的风雨,暮春时有风雨,寒意犹存。两句互相缀合,颇具跌宕纡曲之趣。“芳草”是我国古代诗文中表达乡思离情的传统意象,早在淮南小山的《招隐士》之中即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句。暮春时节,芳草遍野,离人目睹,更添无限惆怅之情。暮春天气,犹寒欲雨,更使行人的离恨倍添。

  结尾“小小桃花三两处,得人怜”二句,用是舟中偶见。“小小”极小之义。词中所用,又含有亲昵的意味。刘辰翁词中常用此语,如“花日穿窗梅小小”(《望江南·晚晴》)、“池塘小小水漫漫”(《浪淘沙·有感》)等都是。此句还使人想起苏轼《惠崇春江晓景》其一的“竹外桃花三两枝”之句。但苏诗强调的是早春,与该诗的“春江水暖鸭先知”等句都表示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敏感和喜悦;这首词却不然,他写的是晚春桃花的凋谢,花期已过仅存残枝。含有美人迟暮的明显寓意,因而下句紧承说:“得人怜。”可见,桃花是他意中人的化身。

  刘辰翁另有一首《浣溪沙·感别》中有一句“为伊憔悴得人怜”,此词“小小桃花三两处,得人怜”,意思相同,但用笔不同,前者用的是直笔,后者用的是曲笔,情景结合,既写景又寓人。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等著.宋词鉴赏辞典 下:上海辞典书出版社,2013.08:第1965页-第1966页

shānhuā ·chùqínghuái怀wèntiān

liúchénwēng sòngdài 

chùqínghuái怀wèntiān xiāngxiāngjiùnián xíngguòzhāngjiāngsānshí lèirán 
zǎo宿bànchéngfāngcǎo yóuhánchūntiān xiǎoxiǎotáohuāsānliǎngchù rénlián 
碧瓦楼头绣幙遮,赤栏桥外绿溪斜。
碧瓦¹楼头绣幙²(zhā)³,赤栏桥外绿溪斜。
译文:碧瓦楼头,锦绣的帘幕高高垂挂,小红桥外,绿色的小溪弯弯横斜。
注释:¹碧瓦:绿色的琉璃瓦。²绣幙:彩绣的帷帐。遮:楂,起韵。⁴赤栏:红栏杆。
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
无风杨柳漫天絮(xù),不雨棠梨¹满地花。
译文:即便风停,轻柔的柳絮仍满天飞舞,虽然无雨,地上已洒满细小的梨花。
注释:¹棠梨:又名白棠,蔷薇科。落叶亚乔木。

  这是一首通篇写景的七绝。乍看起来,是一首绝妙的春日即景小诗。作者笔下绚丽的暮春景色,犹如一幅色彩斑斓、富有生趣的图画。近景,富丽堂皇的碧瓦楼前垂挂着锦绣的帷幕;远景,浓墨重彩的朱栏桥外,横斜着一泓清溪。在这无风无雨、气朗天清的春日里,桥下,绿水淙淙;空中,柳絮飞舞;地上,梨花铺雪。整个画面层次分明,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花香水气仿佛从画中溢出,给人以身历其境之感。读者可以从诗人描绘的优美图画中,享受到赏心悦目的自然之美。

  这首诗难道仅仅是描写自然风光。从“碧瓦”这个别开生面的题目,我们可以窥视到作者的深意和奥妙。雕梁画栋的琉璃瓦楼房,不是富丽豪华的苑囿,就是王侯将相的宅邸。再联系诗中的绣幕、赤栏桥和附近大片的柳林梨园,南宋小朝廷偏安半壁河山,在西湖歌舞升平,恰似燕雀筑巢于幕上,不知祸之将至。这首诗描写的焦点。诗以“碧瓦”为题,意在导引读者由此去寻求题旨。

  首句“碧瓦楼”外观华丽、美轮美奂,却不知道楼里的人在做什么,被绣幕遮住了,人们看不见。诗人之所以不描摹幕后的情景,用心就在于让读者去想象:偏安一隅的王朝显贵,上至天子、下至宠臣,此刻都沉醉在一片笙歌酒色之中,中原的万里疆土,换来了他们的碧瓦楼。绣幕遮住的里面,肯定是一幅醉生梦死的寻欢作乐图。朝廷如此腐败,国事也不值得一问。

  诗的下联看似风花雪月的景语,实为感情至深的情语。现在是无风无雨、气朗天清、柳絮飞天、梨花铺地,但若一番风雨后,匆匆春归去,又是一种什么情景呢。借辛弃疾《永遇乐》词“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是不能长久的。诗人这里描绘的是一幅坠绿残红、飞絮飘雪、落花流水之景,以此暗喻南宋小朝廷偏安局面的岌岌可危,意境与辛词相似,但笔调却更为凄婉。

  这首诗画外有音,意寓言外。读者如深一层去体会,便能领悟到言此意彼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1、 傅德岷,卢晋主编.唐宋诗鉴赏辞典: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1:第604页
双鹅飞洛阳,五马渡江徼。
双鹅飞洛阳,五马渡江徼(jiào)¹
译文:双鹅飞出洛阳兆示凶像,五马渡江只因为中原变乱。
注释:¹徼:边界。
何意上东门,胡雏更长啸。
何意上东门,胡雏更长啸。
译文:哪里能想到上东门那些胡雏,又一次长啸引起战火连天。
中原走豺虎,烈火焚宗庙。
中原走豺虎,烈火焚宗庙。
译文:中原大地豺虎奔腾,烈火焰焰焚烧宗庙。
太白昼经天,颓阳掩馀照。
太白昼经天¹,颓(tuí)阳掩馀照。
译文:太白金星白昼经天,太阳无光余照惨淡。
注释:¹“太白”句:古称太白金星昼出经天上为祸。
王城皆荡覆,世路成奔峭。
王城皆荡覆,世路成奔峭(qiào)¹
译文:京师王城倾破荡平,奔走世路艰难险阻。
注释:¹奔峭:崎岖险峻。
四海望长安,颦眉寡西笑。
四海望长安,颦(pín)眉寡西笑¹
译文:天下四海尽望长安,只见长安已乱人人流泪不再向西而笑。
注释:¹“四海”二句:此说长安已乱,无所可笑。
苍生疑落叶,白骨空相吊。
苍生疑落叶,白骨空相吊。
译文:苍生百姓如似落叶相飘,尸体白骨之间相互凭吊。
连兵似雪山,破敌谁能料?
连兵似雪山,破敌谁能料?
译文:朝廷部伍相连如雪山似的强大,但能否破敌谁能预料?
我垂北溟翼,且学南山豹。
我垂北溟(míng)¹,且学南山豹²
译文:我低垂大鹏双翼难以施展才华,暂且先学南山之豹隐雾避害。
注释:¹北溟翼:此指施展才能。北溟,即北冥。²南山豹:此指全身远害。
崔子贤主人,欢娱每相召。
崔子贤主人,欢娱每相召。
译文:崔县令您真是位贤明的主人,每有欢娱必然召呼我来。
胡床紫玉笛,却坐青云叫。
胡床¹紫玉笛,却坐青云叫²
译文:坐胡床吹紫玉笛,那笛声如来自青云嘹亮昂扬。
注释:¹胡床:可折叠的坐倚。²青云叫:指笛声如来白云端。
杨花满州城,置酒同临眺。
杨花满州城,置酒同临眺。
译文:暮春时石杨花开满州城,摆下酒肴同去观眺。
忽思剡溪去,水石远清妙。
忽思剡(shàn)¹去,水石远清妙。
译文:忽然动念要到剡溪去游,那儿水清石妙境色空远。
注释:¹剡溪:在剡县南,溪有二渡,一出天台,一出武义。
雪尽天地明,风开湖山貌。
雪尽天地明,风开湖山貌。
译文:白昼时分天地明亮如同雪色相映,轻风徐来溯光山色妍容尽展。
闷为洛生咏,醉发吴越调。
闷为洛生咏¹,醉发吴越调²
译文:烦闷之时学学洛生吟咏诗歌,酒醉之后漫唱吴越歌曲。
注释:¹洛生咏:洛阳一带书生吟味诗歌之声,其声重浊。²吴越调:吴越歌曲。
赤霞动金光,日足森海峤。
赤霞动金光,日足森海峤(jiào)¹
译文:清晨时分朝霞发出金光,傍晚时刻太阳垂落海边,高山一片森然。
注释:¹海峤:近海高山。
独散万古意,闲垂一溪钓。
独散万古意,闲垂一溪钓。
译文:我独自一人消散万古的忧愁,闲来垂钓小溪之旁。
猿近天上啼,人移月边棹。
猿近天上啼,人移月边棹。
译文:猿猴在近处又似在天上啼叫,摇桨划船似乎驰向月边。
无以墨绶苦,来求丹砂要。
无以墨绶(shòu)¹苦,来求丹砂要²
译文:别以官职印绶来苦累自身,去追求护火炼丹的要诀吧!
注释:¹墨绶:官印的黑色丝带。²丹砂要:炼丹要诀。
华发长折腰,将贻陶公诮。
华发长折腰,将贻陶公¹诮。
译文:如此华发还为区区五斗米折腰,将要被陶渊明笑话的啊!
注释:¹陶公:陶渊明,东晋隐士、大文学家,曾说“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于是辞去彭泽县令。

  从整体内容来看,诗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概述时势,从开头到“破敌谁能料”;第二部分抒写情志,从“我垂北溟翼”至末。前者是因,后者是果。

  在诗的第一部分内,诗人先以四句三个典故,写了安史之乱的征兆。这三个典故都出自《晋书》。前二个见载于《五行志》,其一云晋怀帝永嘉元年(307年)二月,地处洛阳东北的步广里突然地陷,有黑白二色鹅出现,后刘元海、石勒相继作乱;其二云太安时流传着这样一首童谣:“五马游渡江,一马化为龙”,继尔中原大乱,琅琊、汝南、西阳、南顿、彭城五王同至江东,元帝嗣统。后一个见录于《石勒载记》,谓石勒年十四,“随邑人行贩洛阳,倚啸上东门。王衍见而异之,顾谓左右曰:‘向者胡雏,吾观其声,视有奇志,恐将为天下之患。’”这三个历史故事生动地展示了安禄山叛乱前的种种迹象,显现出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危险局势。事情的发展果然像这些迹象所预示的那样,拥军自重的安禄山不久便率领如狼似虎的叛军,践踏了中原大地,焚烧了唐朝历代帝王的祀庙。在光天化日之下大肆杀戮,使夕阳也收敛了它的余晖。号称帝王之城的洛阳已被攻陷,整个世道变得像险峻的山势那样不可预测;往日流传于民间的“人闻长安乐,出门向西笑”(桓谭《新论》)的俗语,这时成了对现实的绝妙讽刺;而最令人悲伤的是人民在战乱中的命运,他们被驱赶着去杀人或被杀,以致尸骨遍野,生命像落叶那样轻微渺小,纷纷败落凋零;面对连绵不断的战火兵燹,诗人展望时局,不禁发出了“破敌谁能料”的怅叹。这段描写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战火连天、哀鸿遍地的社会现实,读来惊心动魄。而诗人对时局、对民生、对社稷的关心和担忧,也隐寓其间。

  在这样一种不断恶化的严重形势面前,素以济天下、救苍生自任的诗人虽有拯百姓于水火的远大抱负,却看不到在当时实现这种抱负的现实途径,因此心情矛盾而复杂。“我垂北溟翼”一句,即透露了诗人怀有平定战乱和拯救苍生的雄心。“北溟翼”典见《庄子·逍遥篇》:“北冥有鱼,……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其翼若垂天之云。”李白作有《大鹏赋》,以大鹏自喻,诗中也多自比大鹏。他在描述安史之乱的严重局面后复用此典,其意不言自明。但鉴于诗作于天宝十五载(756年)春,那时的局势还在继续恶化,平叛的力量尚未集聚并付诸实施,诗人看不到出路,因此只能避乱隐居,以待时变。“且学南山豹”一句即反映了他这种以屈求伸的“心态”。“南山豹”典出《列女传》,其记陶答子妻云:“妾闻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诗人于此,正用“藏而远害”之意,但这个“藏”又不是消极无为的退避,而是“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就是积聚力量,陶冶品行,以求在时机到来时能有所为。这二句诗在内容上承上启下,是联结述时与抒怀二部分的枢纽。

  接下去,诗人以轻快的笔调,先记叙了在安徽宣城与崔钦的愉快交往。“欢娱每相召”,说明诗人与崔钦在这时过往甚密,相处甚欢。胡床玉笛,仰空长啸;杨花满城,把酒临眺,友人间相得自乐、不拘形迹的情景宛然目前,令人留恋。然后诗人以“忽思”一句转入对行将前往的剡中风光的描述。水石清妙,雪明天地,风开湖山,一派风光旖旎的江南景色,读来又令人神往。“闷为洛生咏”是说心情烦闷时将诵书吟诗,加以排遣。所谓“洛生咏”,据《世说新语·轻诋篇》刘孝标注,是指洛下书生咏音重浊,此借指吟咏诗作。这句与下句说明诗人虽然将避地剡中,过一种闲适放旷的生活,但内心并不平静,要籍诗酒来抒发烦闷。正因有这二句作衬垫,诗人下面想象避地剡中将垂钓溪岸、移舟月边的隐居生活,才显得既闲适而又迫不得已,这里也隐含了前面所说的“藏”字。诗的末四句,表露了诗人重性情、轻利禄的一贯思想,同时又可看作是对友人崔钦的好言劝慰。诗人既珍重与崔钦无拘束的交往,又对他的“华发长折腰”颇不以为然,指出不要为官禄所苦,来寻求道家清静无为的奥妙,否则将会受到陶渊明的嘲笑的。他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为人熟知的陶渊明因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辞官的典故,把自己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的话含蓄道出,言意均至,颇见深情。

  从整篇诗作来看,前后部分的叙述似不协调,且内容风格的反差也极明显。前者沉著悲愤,深沉中饱醮血泪;后者则轻松明快,清新中满含情谊。但过渡自然,结合巧妙,全从题意行文出发,是一篇情深意切的临别赠言。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358-360
天德悠且长,人命一何促。
天德悠且长,人命一何促。
译文:大自然永恒地运转,悠悠长存,而人生却何其短暂!
百年未几时,奄若风吹烛。
百年¹未几时,奄²若风吹烛。
译文:一百年还没过去,但倏地一下就停止了,好像风吹灭蜡烛那样毫无预兆,十分迅速。
注释:¹百年:指一生。²奄: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忽地一下就过去了。
嘉宾难再遇,人命不可赎。
嘉宾难再未,人命不可赎。
译文:嘉宾是难以再次遇到的,人的生命也不可以再次赎回。
齐度游四方,各系太山录。
¹²游四方,各系太山录³
译文:人们活着可以同样到四方游乐,但死后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所以趁着现在的大好年华,尽情地游览天地吧!
注释:¹齐:等同。²度:风度。³太山录:古人认为泰山之神掌握着人的生死。
人间乐未央,忽然归东岳。
人间乐未央¹,忽然归东岳(yuè)²
译文:不要等到人间的欢乐还没有享受完尽,忽然就死去了。
注释:¹未央:没有止息。²东岳:指泰山。
当须荡中情,游心恣所欲。
当须荡¹中情,游心恣(zì)所欲。
译文:就放开自己的情怀,恣意地游乐人生吧。
注释:¹荡:放肆。
《怨诗行》,属于《相和歌辞》。《怨诗行》和《怨歌行》本是一曲。这个乐府诗题的诗,无论内容如何不同,都写得很伤感。

yuànshīxíng

míng wèizhī 

tiānyōuqiěcháng rénmìng 
bǎiniánwèishí yǎnruòfēngchuīzhú 
jiābīnnánzài rénmìngshú 
yóufāng tàishān 
rénjiānwèiyāng ránguīdōngyuè 
dāngdàngzhōngqíng yóuxīnsuǒ 
寝扉临碧涧,晨起澹忘情。
寝扉¹临碧涧,晨起澹(dàn)²忘情³
译文:我的卧室靠近碧绿的山间流水,早晨起来淡薄了让我喜怒哀乐的事情。
注释:西涧:在滁州南岩寺内。¹寝扉:即卧室。²澹:淡泊。³忘情:对于喜怒哀乐之事不动感情,淡然若忘。
空林细雨至,圆文遍水生。
空林细雨至,圆文¹遍水生。
译文:空寂的树林中下起了细雨,水中遍布是雨落在水上的圈纹。
注释:¹圆文:指雨落水上的圈纹。
永日无馀事,山中伐木声。
永日¹无馀事,山中伐木声。
译文:整日没有多余的事,山中不时传来砍伐木头的声音。
注释:¹永日:长日。
知子尘喧久,暂可散烦缨。
知子尘喧¹久,暂可散烦缨(yīng)²
译文:知道你在尘世的喧嚣中待久了,在这可以暂时散去世俗的烦恼。
注释:¹尘喧:尘世的喧嚣。²烦缨:世俗的烦恼,犹言尘襟。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