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黄黄,雀石颓唐。槌杀野牛,押杀野羊。
青青黄黄,雀石颓唐。槌杀野牛,押杀野羊。
佚名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 3275篇诗文

猜您喜欢
鸠雨催成新绿,燕泥收尽残红。春光还与美人同。论心空眷眷,分袂却匆匆。
(jiū)¹催成新绿,燕泥收尽残红。春光还与美人同。论心²空眷(juàn)³,分袂(mèi)却匆匆。
译文:在鹁鸠鸟的啼叫声中,雨水降落,草木青葱;燕子的新巢,都是落花和着泥土筑成。春光就好似美人一样。在分开的时候,明明心里缱绻不舍,但还是匆匆分开。
注释:临江仙: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为双调小令。¹鸠雨:相传鹁鸠鸟每逢阴天就会将配偶赶走,等到天睛就又将其呼唤回来。因此民间有俗语说道:“天将雨,鸠逐妇。”²论心:谈心,倾心交谈。³眷眷:依恋不舍的样子。⁴分袂:离别,分手。
只道真情易写,那知怨句难工。水流云散各西东。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
只道¹真情易写,那知²怨句难工³。水流云散各西东。半廊(láng)花院月,一帽柳桥风
译文:只知道真情是容易表达的,哪里知道分别的离情别绪,难以真切地表达。水流去、云散后,他们也将分别而各自东西了。离别时,明月照着半个花院,旅途中和风轻轻吹着,像是在诉说着无边的愁绪。
注释:¹只道:相当于“只知”。²那知:即“哪知”,哪里晓得。³工:细致地表达,书写。⁴半廊:一半回廊。⁵柳桥风:指旅途中的和风。

  此词开头“鸠雨催成新绿,燕泥收尽残红”这两句组成对偶,意象结集丰富,颜色对照鲜明,基调自然,对仗工整,是上片词形象浓缩的焦点。“春光还与美人同。论心空眷眷,分袂却匆匆”把春光说成与美人一样,在相聚的时候,彼此间无限眷恋,但说到分手就这样依依不舍地分手了。这个比喻恰当,深挚地体现出词人恋春又惜春的真挚感情。“空眷眷”的“空”,是惜别时追叹之语,正是在“分袂却匆匆”的时刻感觉前些时的“眷眷”已如梦幻成空。这三句写景抒情,化浓密为清疏;疏而不薄,因有开头二句为基础,从而能够取得浓淡相济的效果。

  “只道真情易写”从惜别的常情着想,早已是预料中的“那知怨句难工”,从内心发出的感叹是实践后的体验。韩愈《荆潭唱和诗序》说:“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词人相信这个道理,但其结果不是这样,意思递进一层极言惜别之情的难以表达。“水流云散各西东”说明春光难以挽留,兼写客中与果州告别,词人与果州的朋友告别,天时人事融合在一起了。“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这两句也是对偶句,前句写离开果州前的夜色之美,后句写离开后旅途中的昼景之美。明月照着半个花院,旅途中和风轻轻吹着。词人陶醉在这样的美景中,虽不言情,却可见轻快之情,浓清丽又似含蓄有加。

  这首词上片以写景开始而以抒情结尾,下片以抒情开始而以写景结尾。全词仅插两句单句,其余全部用对偶句。单句转接灵活,又都意含两面;对偶句有疏有密,起处浓密,中间清疏,结尾优美含蓄。情景相配,疏密相间,明快而不淡薄,轻松而见精美。同时也抒发了词人的惜春之情,与友人的离别之愁。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371-1372页

línjiāngxiānguǒzhōuzuò--yóu

jiūcuīchéngxīn绿yànshōujǐncánhóngchūnguāngháiměiréntónglùnxīnkōngjuànjuànfēnmèiquècōngcōngzhǐdàozhēnqíngxiězhīyuànnángōngshuǐliúyúnsàn西dōngbànlánghuāyuànyuèmàoliǔqiáofēng

吾少时读《醉乡记》,私怪隐居者无所累于世,而犹有是言,岂诚旨于味耶?及读阮籍、陶潜诗,乃知彼虽偃蹇,不欲与世接,然犹未能平其心,或为事物是非相感发,于是有托而逃焉者也。若颜子操瓢与箪,曾参歌声若出金石,彼得圣人而师之,汲汲每若不可及,其于外也固不暇,尚何曲之托,而昏冥之逃耶?
吾少时读《醉乡记》,私怪隐居者无所累于世,而犹有是言,岂诚旨于味耶?及读阮(ruǎn)籍、陶潜诗,乃知彼虽偃(yǎn)(jiǎn)¹,不欲与世接,然犹未能平其心,或为事物是非相感发,于是有托而逃焉者也。若颜子²操瓢与箪(dān)³,曾参歌声若出金石,彼得圣人而师之,汲(jí)每若不可及,其于外也固不暇,尚何曲之托,而昏冥之逃耶?
译文:我在年轻的时候,读王篑的醉乡记,心里面很奇怪那隐居的人,既然和世界没有什么牵挂,为什么还说这种话,难道说真的是贪吃那酒吗?到后来读了阮籍、陶潜的诗,终知道他们虽然洒脱,不愿同世人交接,但是他们的心,终究不能平,偶然碰见那事物的是非,他就感触起来,把酒来做遁世的托辞罢了。那颜子住在一条陋巷里,只有一箪的饭,一瓢的汤。曾子唱起歌来,声音好像是从金石里发出来的,他俩寻到了圣人做老师,急急忙忙的要想学他,还觉得来不及;对那外面的事情,没有工夫去计较了;那里还会有借着醉乡做逃遁处的道理呢!
注释:¹偃蹇:困顿、失志。²颜子:颜渊。³箪:盛饭的圆形竹器。⁴金石:金,钟鼎彝器。石,碑碣石刻。金石指用以颂扬功德的箴铭。⁵圣人:孔子。⁶汲汲:形容努力求取、不休息的样子。⁷曲:把麦子或白米蒸过,使它发酵后再晒干,称为曲,可用来酿酒。此处指酒。
吾又以为悲醉乡之徒不遇也。建中初,天子嗣位,有意贞观、开元之丕绩,在廷之臣争言事。当此时,醉乡之后世又以直废,吾既悲醉乡之文辞,而又嘉良臣之烈,思识其子孙。今子之来见我也,无所挟,吾犹将张之;况文与行不失其世守,浑然端且厚。惜乎吾力不能振之,而其言不见信于世也。于其行,姑分之饮酒。
吾又以为悲醉乡之徒不遇也。建中¹初,天子嗣(sì)位,有意贞观、开元之丕绩²,在廷之臣争言事。当此时,醉乡之后世又以直废,吾既悲醉乡之文辞,而又嘉良臣之烈,思识其子孙。今子之来见我也,无所挟³,吾犹将张之;况文与行不失其世守,浑然端且厚。惜乎吾力不能振之,而其言不见信于世也。于其行,姑分之饮酒。
译文:所以我很哀怜那醉乡的人,不曾逢着好时候。 建中初年,天子即位,很想按照贞观开元年间的政治,做一番大事业,朝庭上官,个个上奏疏,讨论时务,这时候那醉乡的后嗣,又因为所说的话太直,丢掉了官。我读了醉乡的文词很哀怜他,又很敬重那良臣的刚烈,总想认识他的子孙。现在你肯来见我,就算是没有什么才华,我也要协助于你,况且你的文才,你的品行,很能继承家风元气,浑浑然即端方又敦厚,只可惜我的力量很薄弱,不能够提拔于你,而我的话,又没有什么人相信。没有其他的法子了,只好趁你走的时候,请你吃上杯水酒。
注释:¹建中:唐德宗年号。²丕绩:大功业。³无所挟:就算是没有什么才华。⁴张之:协助他。⁵文与行:文章与品行。
横眉岂夺蛾眉冶,不料仍违众女心。
横眉¹岂夺蛾眉²(yě)³,不料仍违众女心。
译文:惯于横眉冷对世事的我,以怒目对人,本没有与“蛾眉”的众女们争宠之意,没想到仍是违逆了众女的心意。
注释:¹横眉:指怒目而视。²蛾眉:古时以眉弯似蚕蛾为美。谗媚强笑时其眉也弯曲如蚕。此处指善谗媚者。³冶:美艳。⁴众女:喻指当时向国民党献妖媚、夺荣宠的文人。
诅咒而今翻异样,无如臣脑故如冰。
诅咒而今翻异样¹,无如²臣脑³故如冰。
译文:众女的诅咒、谣言的花样不断翻新,说我患了脑炎,但无奈我的脑子却冷静得像冰块一样,好得很。
注释:¹翻异样:即变换新花样,新手法。²无如:争奈,无奈。³臣脑:我的脑子。臣:鲁迅戏称自己。

  “横眉岂夺蛾眉冶,不料仍违众女心”。一入题使充满挖苦,点出了造谣者的妾妇身份和卑鄙用心。作者没有历数他们怎样献媚于国民政府的首脑,也没有直接去说他们怎样为他们所忠心,只用“横眉岂夺蛾眉冶”,就描绘出他们是怎样的一副争宠的脸相。“横眉”与“蛾眉”,只有一字之差,却构成一个尖锐的讽刺。鲁迅在《自嘲》诗中,用“横眉冷对千夫指”,表现了他对国民政府的针锋相对的斗争精神。因为这“横眉冷对”,才处处遭到他们的加害。而“蛾眉”却是另外一回事。他们是专门“向当局作媚笑”的奴才。《离骚》有“众女织余之蛾眉兮,谣琢谓系以善淫”。屈原用“众女”描绘他那个时代的争宠妒嫉的奴辈,“蛾眉”是遭嫉而贞的君子形象。但鲁迅这里的“蛾眉”,所指却完全相反,和“众女”一样,都是用来表现当代的争宠嫉贤的妾妇。鲁迅以尖锐的笔锋把他们的妖治蛾眉和战士的竖目横眉相对,以显出其奴颜媚态的可憎。诗“不料”二字,用得松巧,这两句诗欲擒先纵,涉笔成趣。接着又写“诅咒而今翻异样,无如臣脑故如冰”,给以回答,更妙趣横生,彻底揭穿了谣言。

  “诅咒而今翻异样”,概括性较强。它说明谣言和诅咒是由来已久,连续不断的,不过现在又翻了新花样而已。“无如臣脑故如冰”,亦实亦俏,使造谣者彻底失败。头脑既没有什么炎症,依然那样冰冷,脑炎论者岂不戏言。作者鲁迅特别用一“臣”字来自称,在手稿中,还故意写得小些,仿佛是臣对君的奏请,语中带刺,更显泼辣。

  这首诗,题为“戏作”,实是宣言,感情鲜明,技巧纯熟。

参考资料:
1、 张紫晨.鲁迅诗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277-278页
苏州司业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入神。
苏州司业¹诗名老²,乐府³皆言妙入神。
译文:苏州司业的诗歌久负盛名,人人称赞他的乐府高妙入神。
注释:¹苏州司业:张籍原籍苏州(吴郡),故称。²老:历时长久。³乐府:本指汉代音乐机关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也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这里指张籍所作的新乐府诗。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看似寻常最奇崛(jué)¹,成如容易却艰辛。
译文:看似寻常实际最奇特不同凡俗,写成好像容易却饱含艰辛。
注释:¹奇崛:奇特不同凡俗。

  这首诗是对张籍创作经验,也是诗人自己经验的总结。就诗歌创作而言,看上去平淡无奇,无华丽辞藻,无艰字僻典,无斧凿痕。但这是平淡,而不是平庸。这是淡而有味,是诗人着力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然而这种境界并不容易达到。金代诗人元好问评陶渊明诗的语言风格时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一说:“大抵欲造平淡,当自绮丽中来,落其华芬,然后可造平淡之境。”宋梅尧臣《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杜庭之忽来因出示之且伏至辄书一时之语以奉呈》说:“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这种平淡无奇的诗,可细味之下便觉奇崛无比。这种诗看似很容易,而写的过程却煞费苦心,惨淡经营。从“豪华”到“真淳”,从“绮丽”到“平淡”,可能是一条漫长的路,不走完这条路很难写出激动人心的作品来的。

  其实,“看似寻常却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不仅适用于诗歌创作,也适合于其它事物。对于看似“寻常”的东西,不要轻视,不可忽视,有的“奇崛”就隐藏在看似平常的外表中。只有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做出貌似寻常而实为奇崛的事来。

参考资料:
1、 黄士吉.历代哲理诗巡礼: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11.08:第233页

zhāngshī

wángānshí sòngdài 

zhōushīmínglǎo yuèjiēyánmiàoshén 
kànxúnchángzuìjué chéngróngquèjiānxīn 
芳草和烟暖更青,闲门要路一时生。
芳草和烟暖更青,闲门要路一时生。
年年点检人间事,唯有春风不世情。
年年点检¹人间事,唯有春风不世情。
注释:¹点检:一个一个地查检。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咏赞芳草和春风来讽喻世态人情。头两句说,芳草如烟,不管是贫家陋巷还是权门要路,处处长得青葱一片。后两句转入春风,点明主旨。以拟人手法,写春风年年都来查点人间万事,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春风身上看不出人情的冷暖与世态的炎凉。

shǎngchūn

luó tángdài 

fāngcǎoyānnuǎngèngqīng xiánményàoshíshēng 
niánniándiǎnjiǎnrénjiānshì wéiyǒuchūnfēngshìqí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