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马大泽中,马饱勿复驱。宁断壮士肉,不断骏马刍。
放马大泽中,马饱勿复驱。宁断壮士肉,不断骏马刍。

èr--pānlóng

fàngzhōngbǎoníngduànzhuàngshìròuduànjùnchú

李攀龙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113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倩东君著力,系住韶华,穿小径,漾晴沙。正阴云笼日,难寻野马,轻飏染草,细绾秋蛇。燕蹴还低,莺衔忽溜,惹却黄须无数花。纵许悠扬度朱户,终愁人影隔窗纱。
倩东君著力¹,系住韶华²,穿小径,漾(yàng)晴沙。正阴云笼日,难寻野马³,轻飏(sī)染草,细绾(wǎn)秋蛇。燕蹴(cù)还低,莺衔忽溜,惹却黄须无数花。纵许悠扬度朱户,终愁人影隔窗纱。
译文:你借着春神之力,系住了美好的时光。穿越过郊野的小路,在阳光下的沙洲上游漾。当阴云笼罩太阳时,你很难寻到水面野马似的云气;轻微的凉风染绿了野草,你像细细的秋蛇盘结在草际。燕子踏你时你飘向低处,莺儿衔你时你忽然溜去;你调皮地逗惹地上的无数落花,和它们尽情地嬉戏。纵使你悠悠扬扬地飘过红门,终究要发愁那人影被纱窗隔住。
注释:游丝:飘游在空中的蜘蛛等昆虫所吐的丝。¹倩东君着力:借助春天之神的力量。倩,请人代作,这里是借助之意。东君,春天之神。²韶华:美好的时光。这里指春光。³野马:形容浮动在水面的云气。《庄子·逍遥游》有:“野马者,尘埃也。”成玄英疏:“青春之时,阳气发动,遥望薮泽之中,犹奔马,故谓之野马也。”⁴轻颸染草:轻微的凉风染绿了野草。颸,即凉风。⁵细绾秋蛇:绾,盘结之意。秋蛇,形容游丝如秋天的蛇。⁶蹴:踏。⁷朱户:红门。
惆怅谢娘池阁,湘帘乍卷,凝斜盼,近拂檐牙。疏篱罥,短垣遮,微风别院,明月谁家。红袖招时,偏随罗扇,玉鞭袅处,又逐香车。休憎轻薄,笑多情似我,春心不定,飞梦天涯。
惆怅谢娘池阁¹,湘帘乍卷²,凝斜盼,近拂檐牙³。疏篱罥(juàn),短垣遮,微风别院,明月谁家。红袖招时,偏随罗扇,玉鞭袅(niǎo)处,又逐香车。休憎轻薄,笑多情似我,春心不定,飞梦天涯。
译文:你惆怅地飘荡在美女的闺楼外,湘妃竹帘儿正巧刚刚卷起,你便斜斜地凝眸向里望去,还将身子就近在牙状屋檐上挂住。你又飘过疏篱短墙相隔的别院,那里微风习习,你感到十分惊奇:谁家的庭院风景这样美丽!飘到街上看到美女摇扇时,你偏要随着罗扇扭来摆去;而当玉鞭抽马香车离去时,你又追在车后纠缠不已。啊,请不要憎恶游丝轻薄,好笑的是多情的游丝与我相似,我思念爱人的心就不能平静,梦魂常常向天边飞去。
注释:¹谢娘池阁:美女的阁楼。谢娘,原指晋王凝的妻子谢道韫,因其才华出众,后代指才高貌美的女子。²湘帘乍卷:湘妃竹帘刚卷起。³檐牙:即牙檐,牙状的房檐。⁴疏篱罥:缠绕着稀疏的篱笆。罥,缠绕、牵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⁵轻薄:用轻佻浮薄的态度对待妇女。

  游丝,蜘蛛等昆虫所吐的丝。因其飘荡于空,故称。朱彝尊《茶烟阁体物集》俱是咏物之作:或就物咏物,无明显的寓意;或托物言情,隐含身世之感、家国之思。本篇属于前者,可以说是词中的纯文学。

  首二句意说,空中飘忽的游丝,有如春天之神(东君)手中长长的带子,把时光系住。两句暗用比喻,点明游丝见于春季。“系”字,不仅将游丝与春天连结在一起,而且使看不见、摸不着的“韶华”变得具体可感。接着两句写它在野外飘忽、荡漾的情景。沙,水边沙地或水中沙洲。一“穿”、一“漾”,写其态;“小径”、“晴沙”,代表郊野之地。“正阴云笼日,难寻野马;漾飔染草,细绾秋蛇。”野马,指水面浮动的云气。《庄子·逍遥游》:“野马者,尘埃也。”成玄英疏云:“青春之时,阳气发动,遥望薮泽之中,犹奔马,故谓之野马也。”飔(sī思),凉风。绾(wǎn碗),盘结。两句说阴云笼日,水面上看不到浮动的云气;微风漾拂,染绿了春草,那细细的游丝,就象盘结的秋蛇。前三句写春阴景色,后一句以“绾秋蛇”设喻,生动地写出游丝之状。以上八句,运用两个比喻以及“系”、“穿”、“漾”、“绾”四个动词,加上季节、天气、环境的衬托,写出了游丝的情态,画面宁静中带有飘忽的动感。八句只就游丝本身着笔,下面“燕蹴”三句,则由游丝本身引出“燕”、“莺”、“花”等春天之物,用“蹴”、“低”、“衔”、“溜”、“惹”等字使游丝与三者关联,组成另一个春日游丝的画面。较之前一个画面更富生趣,动感更强,描写也更为生动。你看那飘忽荡漾于空中的游丝,被燕子蹴踏而飘向低处,莺儿想衔着它又被它溜走,它挑逗着遍地的落花,……它跟大自然的燕燕莺莺、花花草草尽情地嬉戏玩耍。自“纵许”二句至全词的结尾,画面又一次转换——主角是游丝与人,游丝的描写又推进一层。“纵许”二句,以户外为环境,是上下片的过渡。朱户,朱门,指贵族的邸宅。一“纵”、一“终”,一“度”、一“愁”,词笔转折,写出欲“度”不“度”之状。两句用拟人手法。

  下片承上片最后二句,将游丝与人的画面继续拓展,仍用拟人手法。“惆怅谢娘池阁,湘帘乍卷,凝斜盼,近拂檐牙”——它飘荡于小池楼阁,这时湘妃竹帘子刚刚卷起,它感到有点惆怅,凝目斜视,漾拂着牙状的屋檐。三句以户内为环境。谢娘,晋王凝之妻谢道韫。因其才学过人,后因作为有学问的女子之称。此泛指女子。“惆怅”与上片“愁”字呼应,写怕被人看见的心理。“凝斜盼”,写神态。三句将游丝左右飘荡,若即若离之状态写得出神入化。“疏篱”之句,仍写户内,环境由池阁”挪至疏篱短墙相隔的“别院”。接着由户内转到街上:“红袖招时,偏随罗扇;玉鞭堕处,又逐香车。”玉鞭,鞭之美称。处,与上句“时”字义同,非指处所。香车,女子所乘之车。一“招”、一“随”、一“堕”一“逐”,见出“漾薄”。四句将游丝拟作“春心不定”的“漾薄”男子。歇拍以谐谑之笔将作者自己作比。对“红袖”四句的描写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综上所述,这首词通过画面的不断的变换,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手法,将所咏之物写得形神兼备。全篇“层台婵媛”(谭献《箧中词》),体物入微,用字准确,处处显示出作者的功力。

参考资料:
1、 可可诗词网
二月六夜春水生,门前小滩浑欲平。
二月六夜春水生,门前小滩浑欲平¹
译文:二月初六日下了一夜春雨,令草堂门前的浣花溪水涨满,几乎要淹没草滩。
注释:¹浑欲平:将被淹没。
鸬鹚鸂鶒莫漫喜,吾与汝曹俱眼明。
(lú)(cí)(xī)(chì)¹莫漫喜,吾与汝曹²俱眼明。
译文:鸬鹚和鸂鶒在水中嬉戏,水鸟们不要独自得意,我也同你们一样感到非常高兴。
注释:¹鸬鹚鸂鶒:皆水鸟名。鸬鹚,又名鱼鹰。鸂鶒,似鸳鸯,毛羽紫色。²汝曹:尔等、你们。眼明:为眼前的景色而高兴。
一夜水高二尺强,数日不可更禁当。
一夜水高¹二尺强²,数日不可更禁当³
译文:一夜之间,溪水即涨了二尺往上,这种猛涨势头如果持续数天,那就难以抵挡了。
注释:¹水高:水上涨。²强:以上。³禁当:禁止。
南市津头有船卖,无钱即买系篱旁。
南市津头¹有船卖,无钱即买²系篱旁。
译文:南市的码头有船出卖,但没有钱将它买来系之篱旁,以防万一。
注释:¹津头:码头。²无钱即买:无钱哪能购买。

  组诗中的第一首写门前春水上涨,诗人见到水鸟活跃景象时产生的独特感受。用民歌的通俗语调,不拘形式,随口说出。“二月六夜春水生”,明确指出该年二月初六日夜为春水生成之日,表明所写乃是纪实,更显得真切自然。“门前小滩浑欲平”,用简洁的白描手法状春汛之景:水势大,草堂前的江滩几乎全被淹没了。“浑欲平”,隐含着诗人内心的惊叹。春水上涨,最高兴的自然是水鸟,他们活动的天地增大了,眼前更明亮了。诗人看着鸬鹚、鸂鶒欢欣活跃的情景,不禁神与物会,恍若成为它们中间的一员,和它们同样欣悦。然而,诗人又正话反说,劝水鸟们不要独自得意,“鸬鹚鸂鶒莫漫喜,吾与汝曹俱眼明”,这是诗人表露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

  组诗中的第二首是写一夜间,春水暴涨了两尺高,溪水猛涨之势让人无法抵挡。这场气势浩大的涨水数日不退,令人心生忧虑。杜甫作为一个关注现实的诗人,情绪也难以长时间地保持兴奋。当春汛泛滥,威胁到他的草堂时,欣愉之情便变成了担忧。

  在南市渡口,有人在卖船,作者也想买一艘系在篱笆旁边。然而囊中羞涩,只能空自担忧。跌落到这样不如意的现实中,短暂的兴奋转瞬即逝,心情也愈发沉重,愁苦也更加深切。这两句诗以口语的形式入诗,清浅活泼,富有生活实感。

参考资料:
1、 何庆善评注.胡适精选的历代绝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07:第35-36页
2、 柴剑虹等评析.胡适选:每天一首诗:语文出版社,1997年02月:第39-40页
3、 张忠纲主编.全唐诗大辞典 国家“九五”规划重点图书:语文出版社,2000.09:第183页

chūnshuǐshēngèrjué

 tángdài 

èryuèliùchūnshuǐshēng ménqiánxiǎotānhúnpíng 
chìmàn cáoyǎnmíng 

shuǐgāoèrchǐqiǎng shùgèngjīndāng 
nánshìjīntóuyǒuchuánmài qiánmǎipáng 

谪居履在陈,从者有温见。
(zhé)居履(lǚ)在陈¹,从者有温见²
译文:谪居龙场呵遇到孔子在陈绝粮般的困境,我的随从们都有不满的表现。
注释:¹在陈:语出《论语》“在陈绝粮”,后人以“在陈”作为绝粮的代称。²温见:温,不满、愤怒的样子。见,同现。意思是表现出不满。
山荒聊可田,钱镈还易办。
山荒聊可田,钱(jiǎ)(bó)¹还易办。
译文:好在这到处的荒坡亦可开荒垦田,农具也还容易筹办。
注释:¹钱镈:古时的农具。
夷俗多火耕,仿习亦颇便。
夷俗多火聊,仿习亦颇便。
译文:当地的农人多是刀耕火种,学习模仿也很方便。
及兹春未深,数亩犹足佃。
及兹春未深,数亩犹足佃。
译文:趁现在春天还没有过去,赶快种好这几亩田。
岂徒实口腹,且以理荒宴。
岂徒实口腹,且以理荒宴。
译文:难道仅仅是为吃口饱饭,待丰收了还要用它请客设宴。
遗穗及乌雀,贫寡发余羡。
遗穗及乌雀,贫寡发余羡¹
译文:收割遗下的颗粒就留给乌雀吧,多余下来的粮食散发给穷困人家。
注释:¹发余羡:发,散发。余羡,多余的,富足的。
出耒在明晨,山寒易霜霰。
出耒(lěi)在明晨,山寒易霜霰(xiàn)¹
译文:明天早晨就的带着农具去垦荒,山间寒冷易结冰霜莫误了时光。
注释:¹霰:雪珠。如白居易《秦中呤》“夜深烟火灭,霰雪落纷纷”。
民以食为天,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都得解决吃饭问题。阳明先生来到龙场,就陷入缺粮少吃的困境,该诗描述的就是缺粮时向农人学习耕田的情景。但从该诗来看,并没有直接描写“学农”,而是通过学农,反映作者对农业的认识,对于“贫寡”的关注。这首诗充满了诗人不鄙夷农事的思想感情,是阳明居龙场诗中有较大现实主义成分的篇什。
天地并况,惟予有慕,爰熙紫坛,思求厥路。
天地并况¹,惟予²有慕,爰熙(xī)³紫坛,思求厥(jué)
译文:希望天地的神灵都赐福,因坛皇帝敬慕他们。皇帝兴建了紫色的坛宇作坛专门祭神的场所,想找寻与神相通的办法。
注释:¹况:赏赐。²予:皇帝自称。³爰熙:爰,发语词。熙,兴建。⁴厥路:这里指与神相通的路。
恭承禋祀,缊豫为纷,黼绣周张,承神至尊。
恭承禋(yīn)(sì)¹,缊²豫为纷,黼(fǔ)³周张,承神至尊。
译文:皇帝专心一意、恭敬地继承前代祭祀天地的重任,使神灵和乐。把刺绣品画成黑白相间的斧形图案,遍挂于祭坛之上,用隆重的仪式来承奉至尊的神灵。
注释:¹禋祀:专心一意地祭祀天地。²缊:阴阳和同相互辅助的样子。³黼绣:黑白相间,画成斧形的刺绣品。
千童罗舞成八溢,合好效欢虞泰一。
千童罗舞成八溢¹,合好效欢虞泰一²
译文:把六十四个童子排成八行八列跳舞以娱乐天神太一。
注释:¹八溢:即“八佾”。古代天子祭神和祖先,用八行八列共六十四人来表演舞蹈。²泰一:又叫太一,是天神中的至尊者。
九歌毕奏斐然殊,鸣琴竽瑟会轩朱。
九歌毕奏斐然殊,鸣琴竽瑟会轩朱¹
注释:¹轩朱:两个人名。轩是皇帝轩辕。朱指朱襄氏。
璆磬金鼓,灵其有喜,百官济济,各敬厥事。
(qiú)(qìnɡ)¹金鼓,灵其有喜,百官济济,各敬厥事。
译文:音乐一起响起,琴、竽、瑟、美玉做成的磬和金鼓并陈杂奏,希望神灵能够得到娱乐,百官济济,都恭敬地向神灵祭祀。
注释:¹璆磬:指用美玉做的磬。璆,美玉。
盛牲实俎进闻膏,神奄留,临须摇。
盛牲¹实俎进闻膏,神奄(yǎn)²,临须摇。
译文:他们恭敬地献上丰盛的牺牲和供品,又焚烧香草和动物脂油以请神下降受享。神留下受享,虽然历时很久,但从天上看来,那只是片刻。
注释:¹盛牲:指献上丰盛的牺牲和供品,又焚烧香草和动物脂油以请神下降受享。²奄留:通“淹留”,停留的意思。
长丽前掞光耀明,寒暑不忒况皇章。
长丽¹前掞光耀明,寒暑不忒(tè)况皇章。
译文:只见神鸟在前面发出光芒,神赏赐皇帝以寒暑准时不失,阴阳和顺,以彰显君主的德行。
注释:¹长丽:传说中的一种神鸟。不忒:不出差错。
展诗应律鋗玉鸣,函宫吐角激徵清。
展诗应律鋗(xuān)¹玉鸣,函宫吐角激徵(zhǐ)清。
译文:朗诵的诗歌合于音律发出玉器般的鸣声,音乐中具备了五个音阶——宫、商、角、徵、羽。
注释:¹鋗:鸣玉声。
发梁扬羽申以商,造兹新音永久长。
发梁¹扬羽申以商,造兹新音永久长。
译文:这美妙的音声达到远处。
注释:¹发梁:指声音好听,歌声绕梁。
声气远条凤鸟翔,神夕奄虞盖孔享。
声气远条¹凤鸟翔,神夕奄虞(yú)盖孔享。
译文:使凤鸟飞翔,神灵久留足以享用这些祭祀。
注释:¹条:到,达到。
古代都有祭祀天地神明及祖先的乐曲。自汉武帝诏制《郊祀歌》开始,以后历代帝王都有改作。《天地》是祭祀天地的诗。此首选录的是汉武帝的歌辞。

tiān

liúchè liǎnghàn 

tiānbìngkuàng wéiyǒu yuántán qiújué 
gōngchéngyīn wēnwéifēn xiùzhōuzhāng chéngshénzhìzūn 
qiāntóngluóchéng hǎoxiàohuāntài 
jiǔzòufěiránshū míngqínhuìxuānzhū 
qiúqìngjīn língyǒu bǎiguān jìngjuéshì 
shèngshēngshíjìnwéngāo shényǎnliú línyáo 
chángqiányànguāngyào耀míng hánshǔkuànghuángzhāng 
zhǎnshīyīngxuānmíng hángōngjiǎozhēngqīng 
liángyángshēnshāng zàoxīnyīnyǒngjiǔcháng 
shēngyuǎntiáofèngniǎoxiáng shényǎngàikǒngxiǎng 
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
肩舆(yú)¹任所适,遇胜²(zhé)³留连。
译文:乘坐小轿任性而往,遇到胜景便游览一番。
注释:¹肩舆:一种用人力抬扛的代步工具,用两根竹竿,中设软椅以坐人。²胜:美景。³辄:总是,就。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
焚香引幽步,酌茗(míng¹开静筵(yán)²
译文:在寺院里焚香探幽,品尝香茗与素斋。
注释:¹酌茗:品茶。²静筵:指素斋。筵,酒席。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译文:蒙蒙细雨时作时停,清幽小窗更显妍丽。
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盆山¹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译文:这里四面环山,如坐盆中,难见太阳,草木自生自长,苍然一片。
注释:¹盆山:指寺庙四面环山,如坐盆中。
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忽登最高塔¹,眼界穷大千。
译文:登上寺内最高的塔,放眼观看大千世界。
注释:¹最高塔:指湖州飞英寺中的飞英塔。
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biàn)¹照城郭,震泽²浮云天。
译文:卞山的影子映照在城郭上,太湖烟波浩渺,浮天无岸。
注释:¹卞峰:指卞山,在湖州西北十八里,接长兴界,为湖州之主山。²震泽:太湖。
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
深沉既可喜,旷(kuàng)¹亦所便。
译文:像卞山这样深厚沉静当然喜欢,也喜欢太湖吞吐云天,无所不容的旷荡气度。
注释:¹旷荡:旷达,大度。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幽寻未云毕,墟落¹生晚烟。
译文:游兴还没有结束,但村落中已经出现袅袅炊烟。
注释:¹墟落:村落。
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归来记所历,耿(gěng)¹清不眠。
译文:归来后记下今天的游历,心中挂怀无法入眠。
注释:¹耿耿:心中挂怀的样子。
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道人¹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译文:道潜也没有睡意,孤灯古佛,同参夜禅。
注释:¹道人:指僧人道潜,善诗,与苏轼、秦观为诗友.当时也在湖州。

  诗的开头四句,直叙作者乘坐小轿任性而适,遇到胜景便游览一番。或焚香探幽;或品茗开筵,筵席上都是素净之物,以见其是在寺中游览,四句诗紧扣题目中的遍游诸寺。

  “微雨”以下四句,转笔描绘江南五月的自然景色,蒙蒙细雨,时作时停,寺院的小窗,清幽妍丽,四面环山,如坐盆中,山多障日,故少见天日。草木郁郁葱葱,自生自长,苍然一片。苏轼本人对此四句诗很欣赏,自谓“非至吴越,不见此景”(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这四句诗捕捉到了湖州五月的景物特点。

  当诗人登上湖州飞英寺中的飞英塔时,放眼观看大千世界,笔锋陡转,又是一番境界: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阔大的景物。“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二句,写景很有气魄,既写出卞山的山色之佳,又传神地描绘出浮天无岸,烟波浩渺的太湖景象。此二句诗与“微雨”以下四句,都是写景的佳句。据《苕溪渔隐丛话》记载:“东坡渡江,至仪真,和《游蒋山诗》,寄金陵守王胜之益柔,公(即王安石)亟取读之,至“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乃抚几曰:‘老夫平生作诗,无此二句。’”这就可见王安石对“峰多”两句是如何赞赏了。但这两句的意境,又完全出现在《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的写景名句中。“盆山不见日”与“峰多巧障日”差可比肩,“震泽浮云天”比起“江远欲浮天”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个大手笔,写诗要能放能收。苏轼这首诗,在达到高峰之后,他先插入两句议论,以作收束的过渡,对眼前所见的自然美景,发表了评论,说他既欣赏太湖的那种吐吸江湖、无所不容的深沉大度,又喜爱登高眺远,景象开阔的旷荡。紧接此二句,便以天晚当归作收,却又带出“墟落生晚烟”的晚景来,写景又出一层。最后四句,又写到夜宿寺院的情景,看似累句,实则不然。与道人同对孤灯于古佛、同参夜禅的描写,正是这一日游的一部分。

  这首纪游诗,作者在写景上没有固定的观察点,而是用中国传统画的散点透视之法,不断转换观察点,因此所摄取的景物,也是不断变化的,体现出“遇胜辄流连”的漫游特点,诗人的一日游,是按时间顺序而写,显得很自然,但又时见奇峰拔地而起,六句写景佳句,便是奇崛之处,故能错落有致,平中见奇。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400-401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