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音六律十三徽,龙吟鹤响思庖羲。
五音六律十三徽,龙吟鹤响思庖羲。
一弹流水一弹月,水月风生松树枝。
一弹流水一弹月,水月风生松树枝。

fēngzhōngqín--tóng

yīnliùshísānhuīlóngyínxiǎngpáodànliúshuǐdànyuèshuǐyuèfēngshēngsōngshùzhī

卢仝

卢仝

卢仝tóng〈形〉(约795-835) 唐代诗人,汉族,“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嫡系子孙。祖籍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生于河南济源市武山镇(今思礼村),早年隐少室山,自号玉川子。他刻苦读书,博览经史,工诗精文,不愿仕进。后迁居洛阳。家境贫困,仅破屋数间。但他刻苦读书,家中图书满架。仝性格狷介,颇类孟郊;但其狷介之性中更有一种雄豪之气,又近似韩愈。是韩孟诗派重要人物之一。 ▶ 113篇诗文

猜您喜欢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chóu)¹。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²,春潮急。
译文:六代的春天一去不复返了。金陵的风景胜迹,已经不是从前的样子了,当年王、谢两族,家里的一双燕子,我曾在乌衣巷口见过它们。如今它们怎么样了?夜深了,春潮拍打着金陵城,激荡着寂寞的声音。
注释:¹畴昔:从前。²孤城:一座空城。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螀泣。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¹残秋露冷,胭脂井²坏寒螀(jiāng)³泣。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译文:往事不堪回首,金陵只剩下一点陈迹了。现在无非是荒烟笼罩衷草,儿夕阳里鸟鸦乱飞,秋露冷冷,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已经没有什么人唱了,躲藏过陈后主的胭脂井已近坍塌。寒蝉凄凉地鸣着。瑞还有什么呢?只有钟山还青着,秦淮河还淌碧水罢了。
注释:¹玉树歌:即《玉树后庭花》,陈后主为嫔妃所制之歌,人称亡国之音。²胭脂井:又名景阳井、辱井,在今南京市鸡鸣山边的台城内。隋兵攻打金陵,陈后主与妃子避入此井,终被隋兵所擒。³寒螀:寒蝉。

  这首词上片起首写繁华的景象如春光般消失得无声无息,带有沉重的怀古情绪,定下全篇感伤的基调。“空怅望”三句写今昔对比,承接上文而抒发感慨,当年的山川依旧在眼前,但人事变迁,已不似往日的繁盛,可谓“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此情此景,令人感慨万千。接下来的“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系化用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句。这里的“乌衣巷口”,这里似曾相识的燕子,将作者的思绪带到王谢家族兴盛之时,进一步将寥落与繁华进行了对比。“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也是化用刘禹锡“潮打空城寂寞回”一句,这既是写眼前之实景,又熔铸了刘禹锡诗歌的意境,情绪惆怅、孤寂,所写之景色调暗淡,一个“急”字既烘托出夜深的静谧氛围,又形象刻画出潮水寂寞而又不甘寂寞的情状,表现出作者的心绪也如这潮水一般地澎湃。

  下片“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四句,在上片情绪积累的基础上,作者情感迸发,直白的语言,短促的句子正表现了情绪的激越。作者情感的起伏在这里达到了高潮。接下来,词人以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秋露等意象渲染气氛,寄托情思,构成一幅意境深远而悲凉的残秋图。而“玉树歌残秋露冷”两句写景兼咏事。“玉树”指南朝陈后主所制艳曲《玉树后庭花》,历来被认为是亡国之音;胭脂井即陈朝的景阳宫井,隋军攻陷建康时,陈后主与宠妃张丽华、孔贵嫔躲入此井中,被隋军活捉。这里运用陈后主由盛到衰的典故,表现了人事的变化无常,荣华富贵终不能长久。最后三句,“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结合上文,透露出强烈的虚无与悲哀。

  整首词通过山川风物依旧而六朝繁华不再的对比,抒发了作者深沉的怀古感慨。全篇从“六代”入笔,但涵盖面又不仅仅是一个时期、一个地域。作者意在慨叹繁华易逝、富贵不能常有,包含着作者深沉强烈的人生历史感受,是对人生易逝、贵贱无常的感叹,也是对千古兴亡、古今沧桑巨变的概括。这篇作品,使人感受到的是一份昔荣今衰的悲情,它又超越了一己之感伤、一时之哀叹,使作品的主题负载着超越时空的永恒的意义。

  艺术手法上突出的特点,是作者善于化用前人的诗句和典故,而又点化自然,不露痕迹。象“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化用后并不显得生搬硬套、游离词外,而能与整首词的意境融合,浑然天成,且糅入了新意。“听夜深”三句也是如此,在化用之中迸发真情,使作品的怀古感慨在积淀的历史中变得更加深沉和悠远。“玉树歌残秋露冷”两句运用陈后主一盛一衰的典故,与整首词物是人非、往事已休、抚今追昔的感慨意脉相通,用在作品中,自然贴切、意味深长。

  全篇融情于景,构成深沉苍凉的意境。作者有时直抒胸臆,如“思往事,愁如织”一句,更多的是在写景时将情感巧妙地熔铸其中,如“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一句,写寂寞的金陵古城,在夜空下被长江的春潮拍击着的景象,寓含了作者孤寂惆怅而又焦躁的情绪。在下片里,作者寄托情思于荒凉的意象,这里情与景的融合构成了词作令人低徊的意境,给人以情绪上的强烈的感染。

mǎnjiānghóng··jīnlíng怀huái--dōu

liùdàiháohuáchūngèngxiāokōngchàngwàngshānchuānxíngshèngfēichóuwángxiètángqiánshuāngyànzixiàngkǒucéngxiāngshítīngshēnchéngchūncháo

wǎngshìchóuzhī怀huáiguókōngchéndànhuāngyānshuāicǎoluànxiéshùcánqiūlěngyānzhījǐnghuàihánjiāngdàojīnzhǐyǒujiǎngshānqīngqínhuái

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州。
苍苍¹金陵(líng)月,空悬帝王州²
注释:¹苍苍:苍白色。²帝王州:指金陵曾为六朝古都。
天文列宿在,霸业大江流。
天文列宿¹在,霸(bà)业大江流²
注释:¹列宿:指天上的星宿。²霸业大江流:意思是古代的帝王霸业已似江水一般逝去。
绿水绝驰道,青松摧古丘。
绿水绝¹驰道²,青松摧古丘³
注释:¹绝:冲断。²驰道:《三辅黄图》: “驰道,天子所行道也。”³古丘:指六朝时的陵墓。
台倾鳷鹊观,宫没凤凰楼。
台倾鳷(zhī)鹊观¹,宫没凤凰楼²
注释:¹台倾鳷鹊观:意思是鹪鹊观楼台已倾坏。一鹩鹊观,六朝时所建宫室,今无考。²宫没凤凰楼:意思是凤凰楼宫室荒投。凤凰楼,在凤凰山上。南朝宋元嘉年间所建。
别殿悲清暑,芳园罢乐游。
别殿悲清暑(shǔ)¹,芳园罢乐游²
注释:¹清暑:清暑殿,在台城内,晋孝武帝所建。虽暑月尤有清风,故以为名。²芳园罢乐游:意思是乐游园里已经没有了游乐。芳园,指游乐园,在覆舟山南,北连山筑台观,苑内造正阳、林光等殿。
一闻歌玉树,萧瑟后庭秋。
一闻歌玉树¹,萧瑟后庭秋。
注释:¹玉树:即《玉树后庭花》。

  月光照着南京,诗人不尽悲从中来。星星还是那几颗星星,而金陵的王气却像东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了。路之尽头是浩淼的湖水,古墓上的苍松翠柏老态龙钟;昔日那么繁华的妈鹊观、凤流楼、清暑殿和乐游苑,也都荒废残破,少有人来。萧瑟的秋风中,还可以听到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

  金陵自三国东吴以来,连续是好几个朝代的首都,在帝王将相的经营下,它的繁华程度和消费水平达到了顶点。东晋在这里定都以后,建造清暑殿,重楼复道,是夏天乘凉的好地方。南朝宋修驰道,一直通到玄武湖,长达十余里。凤流山上有凤流楼,覆舟山下有乐游苑,从山南到山北,排列着大大小小的宫观台榭。南朝齐诗人谢眺作诗说:“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洲。”可见它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在作为政治中心的金陵,文学艺术也发展繁荣起来。这首先是因为皇帝的提倡,而且好几位皇帝就是文学家或艺术家,在他们周围聚集了大批文士;其次也因为金陵地处江南,民歌流行,艺术土壤丰厚,滋养出华丽璀璨的艺术之花。

  但这一切都成为过去。面对着傲岸的诗人李白,只剩下萧瑟的秋风和素净的月光。秋风里,隐隐传来《玉树后庭花》的乐声,这种靡靡之音,这种亡国之音,这昭示着金陵衰落原因的曲子,现在还在被人唱着!

参考资料:
1、 王新龙 . 《李白文集 4》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9.08 .
朝雾弥琼宇,征马嘶北风。
朝雾弥¹琼宇²,征马³嘶北风
译文:早晨整个天空雾气弥漫,战马在怒号的北风中嘶叫长鸣。
注释:张冠道中:1947年3月中旬,胡宗南指挥国民党军十四万余人,向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发动进攻。3月18日晚,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撤离延安。随后,他在陕北延川、清涧、子长、子洲、靖边等县转战。张冠道,是他当时转战中经过的一条道路。¹弥:弥漫,表示充满、遍布。²琼宇:即玉宇,指天空。³征马:这里指战马。⁴嘶北风:在怒号的北风中长鸣。
露湿尘难染,霜笼鸦不惊。
露湿尘难染¹,霜笼鸦不惊。
译文:由于雾天霜重,空气潮湿打湿黄土地,尘土难以沾染衣物,雾气笼罩的树林里也听不见寒鸦的叫声。
注释:¹露湿尘难染:该句写寒露打湿黄土地,尘土难以沾染衣物。
戎衣犹铁甲,须眉等银冰。
戎衣犹铁甲¹,须眉等银冰。
译文:军服因雾沾露湿结冰,像铁衣一样又重又硬,眉梢霜染结成银色的冰。
注释:¹戎衣犹铁甲:该句写军服因雾沾露湿而结冰,像铁衣一样又重又硬。
踟蹰张冠道,恍若塞上行。
(chí)(chú)¹张冠道,恍若塞上²行。
译文:在张冠道中缓慢前行,仿佛像在塞北行走。
注释:¹踟蹰:徘徊不进,此为慢行。²塞上:边塞之上,古代多指西北边陲。

  首联“朝雾弥琼宇,征马嘶北风。”写的是凌晨部队出发的场景:雾气弥漫,北风萧萧,偶尔传来马的阵阵嘶鸣,给人以苍凉宏大之感。这两句写部队凌晨出发。马匹在行进中,是顾不上叫的。而在离开一个地方的时候,或突然停下来时,则会发出习惯性的嘶鸣。例如“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别友人》)、“马嘶俱醉起,分手更何言”(李白《鲁郡尧祠送吴五之琅琊》)、“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笳悲马嘶乱,争渡金河水”(王维《从军行》),便是这种情形。这首诗写马不写人,是因为大雾弥天,一切都笼罩在浓雾中。写马,是因为听得见马嘶,不写人,是因为征人保持着肃静。雾作为一种物候,其特点是弥漫性,诗人用“琼宇”这个词来形容雾晨,可见当天的雾很大。“征马嘶北风”,容易使人联想到《古诗十九首》的“胡马依北风”,原句有禽兽亦恋故土的意思。这也比较符合人们离开一个驻地,哪怕是暂住地的时候的心情。何况每到一地,老乡都会给自己的部队以极大的帮助和支持,临去时难免依依不舍。

  “露湿尘难染,霜笼鸦不惊。”两句写张冠道中行军的情形。“露湿”、“霜笼”是互文,兼管上下句。《诗·秦风·蒹葭》有“白露为霜”的名句,所以诗中“霜”、“露”往往连带出现,这里偏重于霜。由于雾天霜重,空气潮湿,尽管部队在通过,道上却不起尘埃,树林里也听不见寒鸦的叫声。特别提到“鸦不惊”,是因为作者在长期的军旅生活中,习惯了早行中听见鸦叫,在月夜尤其如此。骤然听不见鸦叫,反而使征人感觉异样。

  “戎衣犹铁甲,须眉等银冰。”两句写到官兵的感受和形容,突出的感觉是寒冷。“戎衣”即军装。古代军人穿铠甲,唐代诗人岑参写白雪的奇寒,有“都护铁衣冷难着”之句。解放军的军装是棉布制作的,比“铁衣”或“铁甲”保暖性好一些。然而由于太冷,感觉上却接近,故云“犹铁甲”。紧接着以一个精彩的细节来表现天气的寒冷,那就是官兵的眉毛、胡子上挂满了银白的冰粒。写出这样的细节,就使人感到冷得新鲜,寒得有趣,流露出一种乐观的精神。这些诗句颇使人联想到岑参笔下的“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及“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写环境的艰苦,同时就突出官兵的不怕艰苦。

  后两句是抒情。“踟蹰张冠道”对前六句是收束,描写行军,却用“踟蹰”二字,这是耐人寻味的。“踟蹰”,在词典中的释义是犹豫、徘徊的样子,这表明在张冠道上的行军不是急行军而是慢行军。为什么会慢行军呢?这就必须提到毛泽东的“蘑菇”战术了。毛泽东撤出延安后曾发电报给彭德怀指挥的西北野战兵团,确定西北战场作战方针为“蘑菇”战术——“目的在使敌达到十分疲劳和十分缺粮之程度,然后寻机歼灭之……如不使敌十分疲劳和完全饿饭,是不能最后获胜的。这种办法叫‘蘑菇’战术,将敌磨得精疲力竭,然后消灭之。”(《关于西北战场的作战方针》)“踟蹰”就是“蘑菇”。“蘑菇”是老百姓的语言,就是磨蹭,磨磨叽叽,消耗,牵制。不过,“踟蹰”还有一读,就是“踌躇”——不是踟蹰不前,而是踌躇满志——牵着敌人的鼻子走,怎能不踌躇满志呢。

  张冠道的这段路,让诗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了塞上风光。天气的恶劣、敌人的追剿都难不倒众志成城的将士,诗人以豪迈的笔调写出了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充分体现出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 .《毛泽东诗词鉴赏辞典 》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100页

 ·zhāngguāndàozhōng

máodōng jìnxiàndài 

zhāoqióng zhēngběifēng 
shī湿chénnánrǎn shuānglǒngjīng 
róngyóutiějiǎ méiděngyínbīng 
chíchúzhāngguāndào huǎngruòsàishàngxíng 
宝檀金缕鸳鸯枕,绶带盘官锦。夕阳低映小窗明,南园绿树语莺莺,梦难成。
宝檀¹金缕鸳鸯枕,绶(shòu)²带盘官锦³。夕阳低映小窗明,南园绿树语莺莺,梦难成。
译文:粉红色的鸳鸯枕上雕刻缕金,华美的衣带束住华美的宫锦。夕阳似是有意,在我幽暗的小窗前光临。南园里的绿树上,一对黄莺柔情蜜语,唉,我再也难以入梦见你。
注释:¹宝檀:此处是指珍贵的檀色。²绶:古代系帷幕或印纽的带子。《周礼·天官·幕人》:“掌帷幕幄帟之事。”郑司农云:“绶,组绶,所以系帷也。”贾公彦疏:“绶者,条也,以此条系连帷幕。”³宫锦:原指宫中所织的锦绸,此指五彩帷幕。
玉炉香暖频添炷,满地飘轻絮。珠帘不卷度沉烟,庭前闲立画秋千,艳阳天。
玉炉香暖频添炷(zhù)¹,满地飘轻絮²。珠帘不卷度沉烟³,庭前闲立画秋千,艳阳天。
译文:玉炉香暖,我还是频频添香,窗外柳絮轻扬飘荡。屋里尘烟弥漫,我却仍是不卷起珠帘。秋千在庭前闲立如画,唉,真是辜负了这一片艳阳天。
注释:¹频添炷:多次加燃料。炷:此处指参有香料的燃料。²轻絮:指柳絮。³沉烟:沉香所燃之烟,味香。

měirén··bǎotánjīnyuānyāngzhěn--máowén

bǎotánjīnyuānyāngzhěnshòudàipánguānjǐnyángyìngxiǎochuāngmíngnányuán绿shùyīngyīngmèngnánchéng

xiāngnuǎnpíntiānzhùmǎnpiāoqīngzhūliánjuǎnchényāntíngqiánxiánhuàqiūqiānyànyángtiān

历稔共追随,一旦辞群匹。
历稔(rěn)¹共追随,一旦辞群匹²
译文:多年来,我们一起共事,情好谊笃,如今即将与你们分别了,让人怎能不感伤。
注释:¹历稔:历年。稔:谷熟,谷一熟为一年。²群匹:群朋, 即诗题中的“故游”。
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
复如东注¹水,未有西归日。
译文:我这一去犹如东流的江水,不知何时才能回归。
注释:¹注:泻。
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夜雨如空阶(jiē)¹,晓灯²暗离室。
译文:夜晚湿冷的雨如,淅沥落在空旷的台阶上,室内三杯两盏淡酒,促膝话别,彻夜不眠,不知不觉间曙色已跃上窗头。
注释:¹空阶:没有行人,没有行人的夜,可知已是夜深人静。²晓灯:破晓时室内显得暗淡的光。
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
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xī)¹
译文:只好放下各自手中的杯盏,何时咱们还能像现在这样把酒尽欢。
注释:¹促膝:古人采用跪坐的姿势,对坐交谈时,彼此的能部相接近,叫“促膝”。

  此篇《艺文类聚》卷二十九、《文苑英华》卷二百八十六均题作《从镇江州与游故别》,余冠英选注《汉魏六朝诗选》、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等,均误作《从政江州与故游别》。

  考何逊从镇江州,共有两次:第一次在公元510年(天监九年)旧历六月,建安王萧伟出为都督江州诸军事、镇南将军、江州(今江西九江)刺史,何逊仍从掌书记。第二次在公元517年(天监十六年)旧历六月,庐陵王萧续出为江州剌史,何逊以记室复随府江州。不久即去世。

  据诗意推测,此诗当作于第一次从镇江州时。全诗极力渲染与朋友离别时依恋难舍的情景,深婉动人。

  建安王萧伟礼贤下士,“由是四方游士、当世知名者,莫不毕至。”伟又穿凿园林,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梁书·萧伟传》)。公元507年(天监六年),何逊迁建安王水曹行参军,兼任记室,深得萧伟信任,日与游宴。今从镇江州,将与故游离别,自然无限惆怅。故开头两句便说:“历稔共追随,一旦辞群匹。”“历稔”,多年也。“群匹”,即指故游诸人。共事多年,追随左右,情好谊笃,不忍遽别。

  时萧伟任扬州刺史(治所在今南京),何逊亦在刺史幕中。南京濒临长江。长江之水西天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正如古乐府《长歌行》所吟咏的那样:“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诗人不禁睹物起兴,发出深沉的喟叹:“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这尚是虚拟。

  而眼前实景更是伤人怀抱:室外夜色深沉,雨声淅沥。酷热的夏夜,如果来一阵滂沱暴雨,带来些许凉意,或许可以冲刷掉离人的愁思,减轻一点人们的痛苦。却偏偏不是!这缠绵夜雨,点点滴滴,打在人踪寂寥的空阶之上,“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空”字,增加了无限凄凉。而室内灯光朦胧,离筵草草,三杯两盏淡酒,怎抵它离恨别愁!促膝话别,彻夜不眠,完全忘记了时间,曙光暗淡了灯光,方知东方之既白。

  一个“晓”字,潜藏着无限离别深情。叶矫然说:“何仲言体物写景,造微入妙,佳句实开唐人三昧。”(《龙性堂诗话》初集)而“夜雨”两句,正是这样的佳句。茫茫夜色,点点细雨,淡淡灯光,给这故游夜别的场面笼罩上一片浓重的感伤色彩。难怪陆时雍评此二句曰:“惨甚!闲闲两语,景色自成。”又曰:“‘林密户稍阴,草滋苔欲暗’,细写得幽;‘薄云岩际出,残月波中上’,轻写得妙;‘解缆及朝风,落帆依暝浦’,平写得帖;‘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深写得苦。此皆直绘物情,不烦妆点。”(《古诗镜》卷二十二)故游不堪离恨苦,更何况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离别在即,于是面面相觑,悲不自胜,不禁为之罢席。

  “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同”字照应首句的“共”字,缠绵悱恻。而以设问作结,进一步抒发了“盛会难再”的深沉感慨,使人产生无限遐想。

  何逊的诗,题材比较狭窄,多为赠答酬唱、送别伤离之作。而他的可贵之处,是很少无病呻吟。像这首诗写离别,将寻常情事,眼前景物,信手拈来,自然清新,且情景交融,颇为动人,前后照应,耐人寻味。特别是“夜雨”两句,更是脍炙人口。唐人郑谷《文昌寓直》诗云:“何逊空阶夜雨平,朝来交直雨新晴。”于此可见其影响之深。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1071-1072页

línxíngyóubié

xùn nánběicháo 

rěngòngzhuīsuí dànqún 
dōngzhùshuǐ wèiyǒu西guī 
kōngjiē xiǎodēngànshì 
xiāngbēijiǔ shító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