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金屋贮,自言独恩幸。衾裯尚兴嗟,歌舞还羞骋。
自从金屋贮,自言独恩幸。衾裯尚兴嗟,歌舞还羞骋。
扬蛾绝三千,不顾长门冷。谁信中道迁,骄妒难久永。
扬蛾绝三千,不顾长门冷。谁信中道迁,骄妒难久永。
裳衣呼驾予,流落操臼井。日向耕织谋,何处风流整。
裳衣呼驾予,流落操臼井。日向耕织谋,何处风流整。
转喉孰怜音,临妆独矜影。声容坐没销,宠贵两无逞。
转喉孰怜音,临妆独矜影。声容坐没销,宠贵两无逞。
抚此丑陋姿,憔悴方自省。流泪向终宵,魂梦飞金屏。
抚此丑陋姿,憔悴方自省。流泪向终宵,魂梦飞金屏。
始念君王恩,贱妾诚徼倖。
始念君王恩,贱妾诚徼倖。

hándāncáirénjiàwèiyǎngèrshǒuèr--guōzhī

cóngjīnzhùyánēnxìngqīnchóushàngxìngjiēháixiūchěng

yángéjuésānqiānzhǎngménlěngshuíxìnzhōngdàoqiānjiāonánjiǔyǒng

shangjiàliúluòcāojiùjǐngxiànggēngzhīmóuchùfēngliúzhěng

zhuǎnhóushúliányīnlínzhuāngjīnyǐngshēngróngzuòméixiāochǒngguìliǎngchěng

chǒulòu姿qiáocuìfāngshěngliúlèixiàngzhōngxiāohúnmèngfēijīnpíng

shǐniànjūnwángēnjiànqièchéngjiǎoxìng

郭之奇

郭之奇

郭之奇(1607年-1662年),字仲常,号菽子,又号正夫、玉溪。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人。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 1457篇诗文

猜您喜欢
新叶初冉冉,初蕊新霏霏。
新叶初冉(rǎn)¹,初蕊新霏(fēi)²
译文:新生的嫩叶多么娇媚,刚绽放的蓓蕾是那样秀美。
注释:¹冉冉:柔弱下垂的样子。²霏霏:很盛的样子。
逢君后园讌,相随巧笑归。
逢君后园讌(yàn)¹,相随巧笑²归。
译文:欣逢主公后园设宴,宫中美人相随欣然到来。
注释:¹讌:同宴。²巧笑:笑的很甜美。
亲劳君玉指,摘以赠南威。
亲劳君玉指,摘以赠南威¹
译文:劳烦主公亲动玉指,折梅赠给宠爱的嫔妃。
注释:¹南威:南之威的省称,古美女名。
用持插云髻,翡翠比光辉。
用持插云髻(jì)¹,翡(fěi)²³光辉。
译文:她插一枝到云髻上,光彩胜过美玉翡翠。
注释:¹云髻:高髻,梳理的很高的发式。²翡翠:青绿色的玉。³比:胜过。
日暮长零落,君恩不可追。
日暮长零落,君恩不可追。
译文:一到黄昏花儿零落,主公的恩爱啊,也将一去不复回。

  这首吟咏落梅的诗作,寄托了深沉的政治感慨,这对于只求形似的六朝一般咏物诗来说,是一大发展。

  “新叶初冉冉,初蕊新霏霏”,起首两句便暗寓忧惧的心理。“冉冉”,说明梅花的嫩叶还很柔弱,意指自己在政治上并不是强有力的;“霏霏”,说梅花的新蕊随风飘落,暗寓自己政治地位的不稳。明写落梅,暗写政治。

  从“逢君后园讌”至“翡翠比光辉”,这六句以美人自拟,写他同随王的亲密关系。意思说他的美才可比战国晋文公时的美女南威之貌;参与随王后园宴会,又如《诗经·卫风》所写“硕人”之“巧笑”,相随而归;又说随王亲手摘下梅花赠送给他,他便像古美人把花插到发髻上,其光彩胜过翡翠美玉。这段话表达了他受到随王宠幸的感激之情。

  “日暮长零落,君恩不可追”,结尾两句语气一转,由乐转忧,以梅花之落,喻指君恩之衰。忧君恩之衰的心理,是由介入皇室内部矛盾斗争所产生的危惧心理引发出来的,与担心“时菊委严霜”同义。这末两句,从篇幅来说,只是全诗的五分之一,然而从中心思想而言,却是全诗的主干与核心。也可以说,担心斗争失败,反而招来杀身之祸,这才是他借咏落梅委宛地向随王吐露出来的真情。

  咏物诗至六朝而自成一格,宫体诗中之咏物已极尽图貌写形之能事,其所追求者在于形似。与山水诗至谢朓手中由客观之描写转而介入主观之抒情一样,咏物诗至谢朓手中亦一变,由求其形似,转而求其寄托。谢朓之咏物诗既有与时代相通的善于写物图形的特性,又汲取了《诗》《骚》以来比兴的传统,在客观的物象之中寄托主观的旨意。这首《咏落梅》诗便是如此。传统的所谓“香草”“美人”的比兴,这里都用上了。诗中既以“落梅”(香草)自拟,又以“南威”自拟,其所比拟均在似与不似之间,即所谓不即不离,不粘不脱者也。这一艺术境界成了唐宋咏物诗词的最高准则。可以说,这首诗的艺术,正标志谢朓在咏物诗方面的杰出贡献。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等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2年9月 :869-871

yǒngluòméi

xiètiǎo nánběicháo 

xīnchūrǎnrǎn chūruǐxīnfēifēi 
féngjūnhòuyuányàn xiāngsuíqiǎoxiàoguī 
qīnláojūnzhǐ zhāizèngnánwēi 
yòngchíchāyún fěicuìguānghuī 
chánglíngluò jūnēnzhuī 
神兵十万忽乘秋,西碛妖氛一夕收。
神兵¹十万²忽乘秋³,西碛(qì)妖氛一夕
译文:十万大军趁着秋天草丰马壮,大军西征,一举消灭了西北边塞的敌人。
注释:种(chóng)谔:字子正,宋神宗时人。官至凤州团练使,知延州。为人残忍狡诈,但战功颇多。米脂川大捷:《宋史·种世衡传·附种谔传》载:“敌屯兵夏州,谔率本路并畿内七将兵攻米脂,三日未下。夏兵八万来援,谔御之无定川,伏兵发,断其首尾,大破之。”米脂,宋时置米脂砦,因米脂河而得名,故址在今陕西省。川,平原,原野。¹神兵:神奇莫测的兵,这里称赞宋兵。²十万:种谔所领之兵实为九万三千,这里是举其成数。³乘秋:趁着秋天草丰马壮的季节进行战争。⁴西碛:西北沙漠地带,这里用以指西夏。⁵妖氛:妖气。本指凶灾、祸乱,这里指西夏的嚣张气焰及其对宋边的危害。⁶一夕:一旦,一日。⁷收:肃清。
匹马不嘶榆塞外,长城自起玉关头。
匹马不嘶榆(yú)¹外,长城自起玉关²头。
译文:边塞从此没有了战马嘶鸣,无仗可打,安定祥和。种谔有如长城,守卫着玉门关。
注释:¹榆塞:塞名,又称榆林塞、榆谿塞,据《汉书》记载为秦修长城所在,蒙恬曾于此处“累石为城,树榆为塞”,因以名之。故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此处用为边塞通称,唐骆宾王《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诗中有“边烽警榆塞”之句。²玉关:指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北疏勒河边,汉武帝时为内地通西域要道,宋以后逐渐衰落,关遂废圮。
君王别绘凌烟阁,将帅今轻定远侯。
君王别绘¹凌烟阁²,将帅今轻³定远侯
译文:他功高当世,定能绘图凌烟阁,青史扬名。他的功劳远远胜过班超。
注释:¹别绘:另外绘制。²凌烟阁:唐皇宫殿阁名。刘肃《大唐新语·褒赐篇》载,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图画开国功臣长孙无忌、杜如晦、魏征、尉迟敬德等二十四人于长安凌烟阁上,以褒彰其功业。太宗亲自作《赞》,褚遂良题阁,阎立本画。³轻:轻视。⁴定远侯:《后汉书·班超传》载,东汉班超投笔从戎,威震西域三十六国,以功封定远侯,封地在今陕西省镇巴县。这句说种谔功胜班超,是溢美之词。
莫道无人能报国,红旗行去取凉州。
莫道无人能报国,红旗行去取¹凉州²
译文:不要说没有能够报国之人,此行高举战旗,定当一举收复凉州。
注释:¹取:收复。²凉州:古州名,西汉始置为州,东汉时所辖境相当于今甘肃、宁夏及青海、内蒙古的一部分。西夏所辖地为古凉州的一部分。

  在宋与西夏的多次战争中,宋军常打败仗,所以听到种谔米脂川大捷的消息使诗人兴奋不已。诗人颂扬了这场胜仗,认为它可以一扫西夏的嚣张气焰,使西北边塞安宁,种谔等人的功劳不在班超之下,可与凌烟阁的功臣并举。全诗构思严谨,属对工整,洋溢着胜利的喜悦和豪迈的气概,风格雄奇,意境开阔。

  首联使用轻笔,点明战争已经取得胜利。“忽乘秋”,是说在深秋初冬,宋军突然发动攻击。“一夕收”,即一夜之间便把西夏兵消灭了,结束战事。这都说的是战争进展迅速,平中见奇,渲染了宋军的神奇莫测和迅捷勇猛。然而,诗中暗写宋军的强悍,西夏兵力的劣败。上句称颂“神兵”,下句贱称“妖氛”,爱憎分明。西夏政权的建立人之一李继迁曾经受过宋朝赠送的五州之地,并且担任节度使,而后背叛了宋朝,不以和睦相处,反以兵刃相向。加上王珪曾经为宋军督战而败北,那么他对西夏的感情可想而知,他对宋军此战取胜又是多么兴奋了。

  颔联写战果,乐观地展望了大捷后安宁和平的边塞局势。一方面西夏军逃遁,一方面宋阵巩固,边境得以安宁。西夏人以游牧为主,每当秋高草肥时就闯入宋境掠夺。唐宋时把加强西北边防叫“防秋”。首句说宋军“忽乘秋”,即暗用“防秋”意。现在防秋胜利了,北人逃了,边境那边无声无息,所以说“匹马不嘶榆关外”。长城故址西起临洮,到明代加以重修,才以嘉峪关为西端。这里说“长城自起玉关头”,是一种泛泛说法,意思是长城如今得以有首有尾,完整地起到保卫宋朝江山的作用。把这个意思深化一层,就是有了种谔这样的良将,朝廷可以信赖他,就像可以凭仗的长城屏障一样了。这一层曲笔点到了题旨,引起后半篇的感想。

  颈联盛赞种谔等人的卓越功勋。诗人没有直接颂扬,而是借用汉唐时代的两个典故,说种谔等人的功劳不在定远侯班超之下,可与凌烟阁的功臣相提并论。凌烟阁是唐太宗表彰武将战功的建筑物,因为把功臣像画在阁壁上,所以说“绘”。“别绘”,是说宋朝皇帝应该另外造阁,绘上宋将图像。一个“轻”字,大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自信和气概。

  尾联语重心长地指出并不缺乏报国志士,像种谔这样的良将,一定会高举战旗,乘胜去收复失地凉州。“莫道”句以否定句式充分肯定了种谔等宋军将士的爱国思想。“行去”以轻松的口吻直抒豪迈之情。结尾特别提到凉州,值得一思。凉州在唐代本来已是边城,到宋代早已不属朝廷管辖了。南宋陆游念念不忘的“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地”,也正是北宋王珪梦寐以求的。

  这首诗字里行间洋溢着胜利的喜悦和慷慨激昂的感情。全诗构思严谨,布局恰当;属对工整,用笔稳健;风格雄奇,意境开阔,是一首颂捷奏凯的快诗。

参考资料:
1、 葛杰编. 中华浩歌[M]. 昆明:云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1987:156-159.
2、 刘凤泉,牟瑞平,蔡玉和主编. 中国历代军旅诗三百首鉴赏[M]. 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 1999:368-369.
清汴逶迤贯旧京,宫墙春草几番生。
清汴¹(wēi)(yí)²贯旧京³,宫墙春草几番生。
译文:清澈的汴河蜿蜒穿过汴京城,宫墙上的春草几经荣枯后又再生。
注释:书愤:书写自己的愤恨之情。书,写。¹清汴:清澈的汴河。汴河,又称通济渠、汴水、古汴河,是隋炀帝杨广在先秦鸿沟、东汉汴渠等基础上兴修的运河。南段自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以下称汴河、汴水。²逶迤:曲折绵延的样子。³旧京:指北宋首都开封。⁴宫墙:宫廷的围墙。
剖心莫写孤臣愤,抉眼终看此虏平。
剖心¹莫写孤臣²愤,抉(jué)³几终看此虏平。
译文:剖出心来也难以表达我内心的愤懑,挖出双眼,我也要看那胡虏终被平定。
注释:¹剖心:破胸取心,古代的一种酷刑。其事起于商纣王怒比干之谏,遂剖其心,见《书·泰誓》。指掬诚相示。²孤臣:孤立无助或不受重用的远臣。抉几:挖出几珠。³ 抉:剔出;目:几睛。指忠臣被谗诛杀。⁴ 虏:敌人。
天地固将容小丑,犬羊自惯渎齐盟。
天地固¹将容小丑²,犬羊³自惯渎(dú)齐盟
译文:天地本来就喜欢纵容那些丑恶的小人,无耻的金人已经习惯了背弃盟约。
注释:固¹:本来。²小丑:指小人,渺小、丑恶之徒。³犬羊:对外敌的蔑称。⁴渎:轻慢、不敬。⁵齐盟:同盟。
蓬窗老抱横行路,未敢随人说弭兵。
蓬窗老抱横行¹路,未敢随人说弭²兵。
译文:贫守蓬窗,我虽年老却仍怀有纵横驰骋之志,又怎会追随那些人妄谈求和。
注释:¹横行:纵横驰骋,多指在征战中所向无敌。²弭:止息,中断。

shūfèn

yóu sòngdài 

qīngbiànwēiguànjiùjīng gōngqiángchūncǎofánshēng 
pōuxīnxiěchénfèn juéyǎnzhōngkànpíng 
tiānjiāngróngxiǎochǒu quǎnyángguànméng 
péngchuānglǎobàohéngxíng wèigǎnsuírénshuōbīng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怜君不得意¹,况复²柳条春。
译文:叹息你又一次不能遂意,何况在这柳条新绿的初春。
注释:¹不得意:不如意;不得志;不称心。此指科举落第。²况复:何况,况且。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为客¹黄金尽²,还家³白发新。
译文:客游京城所带盘缠全部用尽,回家时只落得白发添新。
注释:¹为客:作客他乡。²黄金尽:用苏秦典故。这里指盘缠花光。³还家:回家。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五湖¹三亩(mǔ)²,万里一归人。
译文:太湖边只有你三亩的田宅,遥遥万里外凄凉凉一个归人。
注释:¹五湖:这里特指太湖,代指丘为的家乡。²三亩宅:指栖身之地。宅:一作“地”。
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
知祢(mí)¹不能荐,羞为²献纳臣³
译文:深知你祢丘有才能却没能推荐,作为一名献纳之臣我只觉惭愧。
注释:¹祢:祢衡,东汉人,有才辩,与孔融友善,孔融曾上表推荐他。此处借指丘为。一作“尔”。²为:一作“称”。³献纳臣:进献忠言之臣,是诗人的自指,王维当时任右拾遗。献纳:把意见或人才献给皇帝以备采纳。

  此诗的开头由一“怜”字引出,“不得意”点明“落第”。“况复”二字递进一层,丘为落第正值柳枝又绿的新春,伤心人对满目春光不免倍觉伤神。“柳条青”客字并暗隐送别的场景,灞水岸边,杨柳依依,送别之际,诗人对丘为的怜惜之情也格外强烈了。这一联诗中既有丘为又有诗人自己,其后两联专写丘为。第二联用典。当年苏秦游说秦王,连续上了十次书都未奏效,黄金百斤用尽(《战国策·秦策》)。以苏秦作比,描写丘为只身困于长安、盘资耗尽的窘况;返回时,由于忧愁的煎熬,两鬓又新添了白发。一“尽”、一“新”,两相映照,丘为的凄苦之状与诗人的哀怜之情如在眼前。京都既难以安顿,回家也是孤独一人,生计窘迫。第客联就是对丘为归途形象的描绘:“五湖客亩宅,万里一归人。”这两句是此诗名句,写丘为孤独一人长途返回,太湖畔唯有微薄的家产,生计窘迫。从字句间读者仿佛看到一个步履沉重、心情懊丧的人,低头走向自己的家园,令人产生怜悯的共鸣。此联句与句对仗,同时又句中自对:“五湖”对“客亩宅”,“万里”对“一归人”。结尾一联:“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这里以祢衡借指丘为。《后汉书·文苑传》说祢衡恃才傲物,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融亦深爱其才,“上疏荐之”。唐代武后垂拱二年,设理匦使,以御史中丞与侍御史一人充任,玄宗时改称献纳使。王维曾任右拾遗、殿中侍御使等官职,因此自称“献纳臣”。诗人认为自己明知丘为有才华而不能将他推荐给朝廷,自愧不如孔融,同时于“羞”中寓愤,对于贤才遭弃的黑暗政治表示了愤慨。情绪由怏怏惜别转到深深的内疚,以至于牢骚不平,激昂慷慨。

  王维与丘为虽是同辈诗友,但年龄稍长,故诗中语气较为老成。结尾处反用孔融与祢衡的典故,虽是从识贤、荐贤的角度引出,但“知”字与篇首的“怜”字,还是表现了一种长者所特有的口吻。诗写送别,抒发的却不是一般的离情别绪,其着重抒发的是对人才的爱惜以及由此引出的对黑暗政治的激愤。全诗从离别写到归程,由近及远;诗情则由哀怜转为羞愤,由浅入深。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 .成都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0 :119-120 .

sòngqiūwèiluòguījiāngdōng--wángwéi

liánjūnkuàngliǔtiáochūn

wèihuángjīnjǐnháijiābáixīn

sānzháiwànguīrén

zhīnéngjiànxiūwèixiànchén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鸡群里有风标。(乱鸡群里 一作:乱群鸡里)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鸡群里有风标¹。(乱鸡群里 一作:乱群鸡里)
译文:在高高的竹笼前没有自己的同伴,在乱哄的鸡群却有着自己的风度。
注释:¹风标:指风度、品格。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低头乍恐丹砂(shā)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译文:低下头怕丹砂落下,晒有的时候担心白色的短尾消失。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转觉鸬(lú)(cí)¹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译文:转眼看到鸬鹚觉得它毛色污浊,又讨厌鹦鹉的叫声太谄媚。
注释:¹鸬鹚:大型的食鱼游禽,善于潜水,潜水后羽毛湿透,需张开双翅在阳光下晒干后才能飞翔。嘴强而长,锥状,先端具锐钩,适于啄鱼,下喉有小囊。脚后位,趾扁,后趾较长,具全蹼。栖息于海滨、湖沼中。飞时颈和脚均伸直。中国有5种。常被人驯化用以捕鱼,在喉部系绳,捕到后强行吐出。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译文:对风鸣唳想的究竟是什么呢?惆怅地望向青青的田野和天之遥的云水之间。
池中此鹤鹤中稀,恐是辽东老令威。
池中此鹤鹤中稀,恐是辽东老令威。
译文:池塘中的这只鹤是鹤中稀有的品种,恐怕是传说中的辽东丁令威吧。
带雪松枝翘膝胫,放花菱片缀毛衣。
雪松枝翘膝胫,放花菱片缀毛衣。
译文:它高高的站在带雪的松枝上,用菱花的花瓣点缀自己的羽毛。
低回且向林间宿,奋迅终须天外飞。
低回且向林间宿,奋迅终须天外飞。
译文:低空徘徊时会到笼子里栖宿,快速张开有膀时终究要飞到辽阔的天空。
若问故巢知处在,主人相恋未能归。
若问故巢知处在,主人相恋未能归。
译文:你若问它的故巢,它知道在哪里,只是留恋现在的主人还不能归去。

chíèrshǒu

bái tángdài 

gāozhúlóngqiánbàn luànqúnyǒufēngbiāo  (luànqúnzuò luànqún )
tóuzhàkǒngdānshāluò shàichìchángbáixuěxiāo 
zhuǎnjuémáoxià xiányīngshēngjiāo 
línfēngshì chàngwàngqīngtiányúnshuǐyáo 

chízhōngzhōng kǒngshìliáodōnglǎolìngwēi 
dàixuěsōngzhīqiàojìng fànghuālíngpiànzhuìmáo 
huíqiěxiànglínjiān宿 fènxùnzhōngtiānwàifēi 
ruòwèncháozhīchùzài zhǔrénxiāngliànwèinénggu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