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治乱,运也;穷达,命也;贵贱,时也。故运之将隆,必生圣明之君。圣明之君,必有忠贤之臣。其所以相遇也,不求而自合;其所以相亲也,不介而自亲。唱之而必和,谋之而必从,道德玄同,曲折合符,得失不能疑其志,谗构不能离其交,然后得成功也。其所以得然者,岂徒人事哉?授之者天也,告之者神也,成之者运也。
夫治¹²,运³也;穷达,命也;贵,时也。故运之将隆,必生圣明之君。圣明之君,必有忠贤之臣。其所以相遇也,不求而自合;其所以相亲也,不介¹⁰而自亲。唱之而必和,谋之而必从,道德玄同¹¹,曲折合符¹²,得失不能疑其志,谗(chán)构不能离其交,然后得成功也。其所以得然者,岂徒人事哉?授(shòu)之者天也,告¹³之者神也,成之者运也。
译文:治乱,是由命运决定的;穷达,是由天命决定的;贵贱,是由时机决定的。所以命运将要隆盛的时候,必定产生圣明的君主;有了圣明的君主,必定会有忠贤的臣子。他们彼此的相遇,不是互相访求而是自然地走到一块来的;他们彼此的相亲,不是有人介绍而是自然地亲密起来的。一人吟唱而另一人必定应和,一人谋画而另一人必定听从。彼此道德混同齐一,辗转相合有如符契。无论得失都不会怀疑彼此的志向,谗言挑拨也不能离间他们时间的交情,这样然后才取得了君臣时道的成功。他们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功,哪里仅仅是人为的呢?给予的是天,告知的是神,玉成的是命运啊。
注释:¹治:政治清明,即治世。²乱:乱世。³运:国运。⁴穷达:困窘与显达。⁵贵:地位显赫。⁶贱:贫贱。⁷时:时机,机会。⁸自合:自然在一起。⁹相亲:相互亲近。¹⁰介:介绍。¹¹玄同:默契。¹²合符:义同“玄同”。¹³告:觉,使之觉悟。
夫黄河清而圣人生,里社鸣而圣人出,群龙见而圣人用。故伊尹,有莘氏之媵臣也,而阿衡于商。太公,渭滨之贱老也,而尚父于周。百里奚在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不才于虞而才于秦也。张良受黄石之符,诵三略之说,以游于群雄,其言也,如以水投石,莫之受也;及其遭汉祖,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非张良之拙说于陈项,而巧言于沛公也。然则张良之言一也,不识其所以合离?合离之由,神明之道也。故彼四贤者,名载于箓图,事应乎天人,其可格之贤愚哉?孔子曰:“清明在躬,气志如神。嗜欲将至,有开必先。天降时雨,山川出云。”诗云:“惟岳降神,生甫及申;惟申及甫,惟周之翰。”运命之谓也。
夫黄河清而圣人生,里社鸣而圣人出¹,群龙见而圣人用。故伊尹²,有莘(shēn)氏之媵(yìng)臣也,而阿衡³于商。太公,渭滨之贱老也,而尚父于周。百里奚在虞(yú)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不才于虞而才于秦也。张良受黄石之符,诵三略之说,以游于群雄,其言也,如以水投石,莫之受也;及其遭汉祖,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非张良之拙(zhuō)说于陈项¹⁰,而巧言于沛(pèi)¹¹也。然则张良之言一也,不识其所以合离?合离之由,神明之道也。故彼四贤¹²者,名载于箓(lù)¹³,事应乎天人¹⁴,其可格¹⁵之贤愚哉?孔子曰:“清明在躬,气志如神。嗜(shì)欲将至,有开必先。天降时雨,山川出云。”诗云:“惟岳降神,生甫及申¹⁶;惟申及甫¹⁷,惟周之翰(hàn)¹⁸。”运命之谓也。
译文:黄河水清就有圣人诞生,神祠鸣响就有圣人出现,群龙出现就有圣人君临天下。所以伊尹,原是有莘氏陪嫁的奴隶,却辅佐商汤做了阿衡;太公,原是在渭水边上钓鱼的微贱老人,却辅佐周朝做了尚父。百里奚在虞国而虞国灭亡了,到秦国后秦国却成了霸主,不是百里奚在虞国没有才能而到秦国后就有才能了。张良接受黄石公授与的兵书,诵读记载了三略学问的书籍,然后用所掌握的学问游说群雄,他说的话,却像用水泼向石头一样,没有一个人接受。等到他碰上汉高祖,他说的话,就像将石头投向水中一样,没有一次受到抗拒。不是张良在劝说陈涉、项梁时就笨口拙舌,而在劝说沛公时就能说会道。那么张良说话的技巧前后是一样的,有人不明白前后结果不同的原因是由于不明白君臣所以合离的道理,君臣合离的原因,就像神明时道一样。所以前面提到的四位贤人,姓名被史籍记载,事迹应乎天事合于人心,这哪能用贤明愚昧来加以量度呢!孔子说:“圣人清明在身,气度志向如神。君临天下的欲望将要来到的时候,神灵在为时开路的同时必先为时预备好辅佐的贤臣。就像天将降落及时雨时,山川为时出云一样。”《诗经》说:“中岳嵩山降下神灵,生下了吕侯和申伯。就是吕侯和申伯,辅佐周朝成了中坚。”这里说的就都是命运啊。
注释:¹里社鸣而圣人出:迷信说法。李善注引《春秋·潜潭巴》:“里社明,此里有圣人出。其呴,百姓归,天辟亡。宋均曰:“里社之君鸣,则教令行,教令明,惟圣人能之也。呴,鸣之怒者。圣人怒则天辟亡矣。汤起放桀时,盖此祥也。”里社,古代里中祀土地神之处。里社鸣,指里社有人鸣,鸣之者即带头起事者,亦即圣人。²伊尹:商汤时大臣。³阿衡:官名,犹后代宰相。⁴太公:即太公望姜子牙。⁵尚父:周武王尊太公望为尚父。⁶百里奚:春秋时秦穆公的大夫。⁷张良:汉高祖刘邦重要的谋士。⁸黄石之符:李善注引《黄石公记序》:“黄石者,神人也。有《上略》、《中略》、《下略》。”又引《河图》:“黄石公谓张良曰:读此,为刘帝师。”⁹三略:即《太公兵法》,分上中下《三略》。¹⁰陈、项:陈涉、项羽。¹¹沛公:刘邦。¹²四贤:指以上伊尹、太公、百里奚、张良。¹³箓图:史籍。¹⁴天人:天道人事。¹⁵格:衡量。“清明”句:出自《礼记·孔子闲居》。¹⁶申:申伯。¹⁷甫:庸山甫。¹⁸翰:干。
岂惟兴主,乱亡者亦如之焉。幽王之惑褒女也,祅始于夏庭。曹伯阳之获公孙强也,征发于社宫。叔孙豹之昵竖牛也,祸成于庚宗。吉凶成败,各以数至。咸皆不求而自合,不介而自亲矣。昔者,圣人受命河洛曰:以文命者,七九而衰;以武兴者,六八而谋。及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故自幽厉之间,周道大坏,二霸之后,礼乐陵迟。文薄之弊,渐于灵景;辩诈之伪,成于七国。酷烈之极,积于亡秦;文章之贵,弃于汉祖。虽仲尼至圣,颜冉大贤,揖让于规矩之内,訚訚于洙、泗之上,不能遏其端;孟轲、孙卿体二希圣,从容正道,不能维其末,天下卒至于溺而不可援。
岂惟兴主¹,乱亡²者亦如之焉。幽王³之惑褒(bāo)女也,祅(yāo)始于夏庭。曹伯阳之获公孙强也,征发于社宫。叔孙豹之昵(nì)竖牛也,祸成于庚(gēng)¹⁰。吉凶成败,各以数¹¹至。咸皆不求而自合,不介而自亲矣。昔者,圣人受命河洛¹²曰:以文¹³¹⁴者,七九¹⁵而衰;以武¹⁶兴者,六八¹⁷而谋。及成王¹⁸定鼎¹⁹于郏(jiá)(rǔ)²⁰,卜世²¹三十,卜年²²七百,天所命也。故自幽厉²³之间,周道大坏,二霸²⁴之后,礼乐陵迟²⁵。文薄²⁶之弊(bì),渐²⁷于灵景²⁸;辩诈²⁹之伪(wěi),成于七国³⁰。酷烈³¹之极,积于亡秦;文章之贵,弃于汉祖。虽仲尼³²至圣,颜冉(rǎn)³³大贤,揖(yī)³⁴于规矩³⁵之内,訚(yín)³⁶于洙、泗之上,不能遏(è)³⁷其端;孟轲³⁸、孙卿体二希圣,从容正道³⁹,不能维⁴⁰其末,天下卒⁴¹至于溺⁴²而不可援⁴³
译文:岂只是振兴主人的人,导致乱亡的人也是这样。周幽王被褒姒惑乱,其反常怪异开始出现在夏朝宫庭;曹伯阳得到公孙强,迹象最初出现在社宫;叔孙豹宠信竖牛;祸乱在庚宗时就已造成。吉凶成败,各按命运所安排的到来,都是不用寻求而自己就走到了一块,不用媒介而自己就亲密了。以前圣人受命于河图洛书,说:以文德受命的人,七世九世后就要衰微;以武功兴起的人,六世八世后就要重新谋画振兴时策。到成王将九鼎固定在郏鄏,占卜的结果是传世三十代,享国七百年,这是上天所命令的。所以在幽王、厉王时间,周王朝的治国时道就大大败坏;齐桓、晋文二霸时后,礼乐就衰落下来;文德浮薄的弊病,渐渐地在灵王、景王时产生;巧辩欺诈的风气,在七国时形成;极端的残暴,累积于终于灭亡的秦朝;看重文章风尚,在汉高祖刘邦时被抛弃。即使是仲尼这样道德最高尚的人,即使是颜回,冉有这样的大贤,以礼法为准绳大力推行文德,在洙水、泗水时间和颜悦色地教学,也不能阻止浮薄风气的产生;孟轲、孙卿,那样效法颜、回冉有和仰慕至圣孔子,从容奉行正道,也不能在末世发挥应有的维系作用。天下终于发展到大道沉溺的地步,而无法再加以援救。
注释:¹兴主:兴国之主。²乱亡:亡国之君。³幽王:周幽王,西周亡国之君。⁴褒:褒姒,周幽王的皇后。⁵曹伯阳:春秋时曹国国君。⁶社宫:祭祀之所。⁷叔孙豹:春秋时鲁国大夫。⁸昵:亲近。⁹竖牛:春秋时鲁国人。¹⁰庚宗:鲁国地名,今山东省泗水县东。¹¹数:历数,即天命。¹²河、洛:《河图》、《洛书》。¹³文:指周文王。¹⁴命:受天命而得天下。¹⁵七九:七代、九代。¹⁶武:指周武王。¹⁷六八:六代、八代。¹⁸成王:指周成王,周武王之子。¹⁹定鼎:定都。²⁰郏鄏:古都名,在今河南省洛阳市。²¹卜世:占卜预测传国的世代数。²²卜年:占卜享国的年数。²³幽厉:周幽王、周厉王。²⁴二霸:指齐桓公、晋文公。²⁵陵迟:衰败。²⁶文薄:文德衰薄。²⁷渐:浸染。²⁸灵景:周灵王、周景王。²⁹辩诈:巧言辩解,指纵横家的言论。³⁰七国:战国七雄,即齐、楚、燕、韩、赵、魏、秦。³¹酷烈:残暴。³²仲尼:孔子字仲尼。³³颜冉:颜回与冉雍,孔子的弟子。³⁴揖让:宾主相见的礼节。³⁵规矩:礼法制度。³⁶訚訚:愉悦善言的样子。³⁷遏:止。³⁸孟轲:孟子、荀子。³⁹正道:儒家正统之道。⁴⁰维:系。⁴¹卒:最终。⁴²溺:淹没。⁴³援:救。
夫以仲尼之才也,而器不周于鲁卫;以仲尼之辩也,而言不行于定哀;以仲尼之谦也,而见忌于子西;以仲尼之仁也,而取仇于桓魋;以仲尼之智也,而屈厄于陈蔡;以仲尼之行也,而招毁于叔孙。夫道足以济天下,而不得贵于人;言足以经万世,而不见信于时;行足以应神明,而不能弥纶于俗;应聘七十国,而不一获其主;驱骤于蛮夏之域,屈辱于公卿之门,其不遇也如此。及其孙子思,希圣备体,而未之至,封己养高,势动人主。其所游历诸侯,莫不结驷而造门;虽造门犹有不得宾者焉。其徒子夏,升堂而未入于室者也。退老于家,魏文候师之,西河之人肃然归德,比之于夫子而莫敢间其言。故曰:治乱,运也;穷达,命也;贵贱,时也。而后之君子,区区于一主,叹息于一朝。屈原以之沈湘,贾谊以之发愤,不亦过乎!
夫以仲尼之才也,而器¹不周²于鲁卫³;以仲尼之辩也,而言不行于定哀;以仲尼之谦也,而见忌于子西;以仲尼之仁也,而取仇于桓(huán)(tuí);以仲尼之智也,而屈厄于陈蔡;以仲尼之行也,而招毁于叔孙。夫道足以济¹⁰天下,而不得贵¹¹于人;言足以经万世,而不见信于时¹²;行足以应¹³神明,而不能弥纶¹⁴于俗;应聘(pìn)七十国,而不一获其主;驱(qū)(zhòu)¹⁵于蛮¹⁶¹⁷之域(yù),屈辱于公卿之门,其不遇也如此。及其孙子思¹⁸,希圣¹⁹备体²⁰,而未之至,封己²¹养高²²,势动人主²³。其所游历诸侯,莫不结驷(sì)²⁴而造门²⁵;虽造门犹有不得宾²⁶者焉。其徒子夏²⁷,升堂而未入于室²⁸者也。退老于家,魏文候²⁹师之,西河³⁰之人肃然归德³¹,比之于夫子³²而莫敢间其言。故曰:治乱,运也;穷达,命也;贵贱,时也。而后之君子³³,区区³⁴于一主,叹息于一朝。屈原以之沈湘³⁵,贾谊以之发愤,不亦过³⁶乎!
译文:像仲尼这样有才能的人,其才能却不合于鲁国、卫国的需要;像仲尼这样有口才的人,其言在鲁定公、鲁哀公那里却得不到施行;像仲尼这样谦逊的人,却被子西所妒忌;像仲尼这样仁爱的人,却同桓魋结下了仇恨;像仲尼这样有智慧的人,却在陈国、蔡国受到了委屈困厄;像仲尼这样有德行的人,却从叔孙武叔那里招来了谗毁。其思想足以救助天下,却不能比别人更尊贵一些;言论主张足以治理万世,却不被当时的国君信用;德行足以应合神明,却不能在世俗间得到推广。先后应聘于七十个国家,却没有碰上一个合适的君主。在各国时间到处急奔,在公卿时门遭受屈辱,仲尼就是这样得不到君主的赏识。到了他的孙子子思,仰慕先圣时道、具备先圣长处但还没有达到完美的地步,却厚遇自己培养高名,其声势倾动了国君。他所游历过的诸侯国,没有哪一个诸侯不驾着四马大车登门拜访;即使是登门拜访的人,也还有不能坐上宾客位置的。仲尼的弟子子夏,是一个登上了正厅但还没有进入内室的人。隐退告老在家,魏文侯拜他为师,西河地区的人们,恭恭敬敬地向其德行归附,把他同夫子相提并论,而没有一个人敢对他的言论妄加非议。所以说:治乱,是由命运决定的;穷达,是由天命决定的;贵贱,是由时机决定的。而后来的君子,固守着一个国君,叹息于一个朝廷,屈原因此而自沉湘水,贾谊因此而悲哀发愤,不是太过分了吗?
注释:¹器:才器。²周:合。³鲁卫:鲁国、卫国。⁴辩:辩才。⁵定哀:鲁定公、鲁哀公。⁶谦:谦逊之德。⁷子西:楚国大臣。⁸桓魋:东周春秋时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⁹道:儒家之道。¹⁰济:救济。¹¹贵:尊贵。¹²时:时世。¹³应:感应。¹⁴弥纶:统摄。《易经·系辞上》:“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¹⁵驱骤:驰骋,即奔走。¹⁶蛮:指蔡、楚。¹⁷夏:指宋、卫。¹⁸子思:孔子之孙。¹⁹希圣:希望达到圣人境地。²⁰备体:具备至人之德。²¹封己:壮大自己。²²养高:保持高尚节操。²³人主:君主。²⁴结驷:用四马并驾一车。²⁵造门:登门。²⁶宾:宾客。²⁷子夏:卜商,字子夏。²⁸升堂而未入于室:比喻学有成就但还未达到最高境界。²⁹魏文候:魏国国君。³⁰西河:魏国地名,今陕西省东部黄河西岸地区。³¹归德:归服于其德。³²夫子:孔子。³³君子:指官长。³⁴区区:诚挚的样子。³⁵沈湘:自投湘水,即投汨罗江。李善注引《楚辞》:“临沅湘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沈流。”³⁶过:过分。
然则圣人所以为圣者,盖在乎乐天知命矣。故遇之而不怨,居之而不疑也。其身可抑,而道不可屈;其位可排,而名不可夺。譬如水也,通之斯为川焉,塞之斯为渊焉,升之于云则雨施,沈之于地则土润。体清以洗物,不乱于浊;受浊以济物,不伤于清。是以圣人处穷达如一也。夫忠直之迕于主,独立之负于俗,理势然也。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监不远,覆车继轨。然而志士仁人,犹蹈之而弗悔,操之而弗失,何哉?将以遂志而成名也。求遂其志,而冒风波于险涂;求成其名,而历谤议于当时。彼所以处之,盖有算矣。子夏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故道之将行也,命之将贵也,则伊尹吕尚之兴于商周,百里子房之用于秦汉,不求而自得,不徼而自遇矣。道之将废也,命之将贱也,岂独君子耻之而弗为乎?盖亦知为之而弗得矣。
然则圣人所以为圣者,盖在乎乐天知命¹矣。故遇之而不怨,居之而不疑也。其身可抑²,而道不可屈;其位可排³,而名不可夺。譬(pì)如水也,通之斯为川焉,塞之斯为渊焉,升之于云则雨施,沈之于地则土润。体清以洗物,不乱于浊;受浊(zhuó)以济物¹⁰,不伤于清。是以圣人处穷达如一也。夫忠直之迕(wǔ)¹¹于主¹²,独立¹³之负¹⁴于俗,理势然也。故木秀¹⁵于林,风必摧之;堆¹⁶出于岸,流必湍(tuān)¹⁷之;行¹⁸高于人,众必非¹⁹之。前监²⁰不远,覆(fù)车继轨²¹。然而志士仁人,犹蹈之而弗(fú)悔,操之²²而弗失,何哉?将以遂志²³而成名也。求遂其志,而冒风波于险涂;求成其名,而历²⁴(bàng)²⁵于当时。彼所以处²⁶之,盖有算²⁷矣。子夏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²⁸”故道之将行²⁹也,命之将贵也,则伊尹吕尚³⁰之兴于商周,百里³¹子房³²之用于秦汉,不求而自得,不徼(yāo)³³而自遇矣。道之将废³⁴也,命之将贱³⁵也,岂独君子耻之而弗为乎?盖亦知为之³⁶而弗得矣。
译文:如此说来圣人时所以成为圣人,就在于他们能够安于天命而自得其乐了。所以他们遇到困厄时并不生怨,居于高位时并不生疑。其身可以受到压抑,而其思想却不能受到损害;其地位可以受到排挤,而其名誉却不能够丢失。就像水,疏通它就成了江河,堵塞它就成深渊。升到云上去就变成雨下落,沉到地下去就使土润泽。本体清纯用时洗涤万物,不会被污浊淆乱;在受到污浊包围的情形下救助万物,其清纯不会受到损伤。所以圣人身处困厄和显达就像没有区别一样。忠直的言行触犯君主,独立的操守不合世俗,事理时势就是如此。所以树木高出树林,风肯定会把它吹断;土堆突出河岸,急流肯定会把它冲掉;德行高于众人,众人肯定会对他进行诽谤。前车时鉴不远,后来的车也继续翻覆在前车翻覆的路上。然而志士仁人,还要踏着忠直时路进行而不后悔,还要坚持独立的操守而不肯失掉,这是为什么呢?目的是要以此实现自己的志向,成就自己的声名。为求得自己志向的实现,而在险恶的仕途上经受着风波;为求得自己声名的成功,而经受着时人的诽谤议论。他们时所以身处这样的境地,是有着自己的考虑的。子夏说:“死生是由命定的,富贵是由天安排的。”所以思想将要得到推行的时候,生命将要显贵起来的时候,就像伊尹、吕尚在商代周代兴起,百里奚、张子房在秦国汉朝被任用,是不用追求而自然就会得到,不用追求而自然就能遇上的。而思想将要废弃不用的时候,生命将要微贱的时候,难道只是君子为时感到羞耻而不肯有所作为吗?也是因为他们知道即使干也是不会有什么收获的。
注释:¹乐天知命:安于命运,自得其乐。²抑:屈。³排:排挤。⁴名:声誉。⁵川:河流。⁶渊:深潭。⁷雨施:下雨。⁸清:清净。⁹不乱于浊:不被浊物混乱。¹⁰济物:洗涤东西。¹¹迕:犯。¹²主:君主。¹³独立:不依赖别人而自立。¹⁴负:背负。¹⁵秀:特出。¹⁶堆:土墩。¹⁷湍:急流之水。¹⁸行:品行。¹⁹非:非议。²⁰监:通“鉴”,前车之鉴。²¹覆车继轨:紧跟着又翻车。²²操之:指坚守节操。²³遂志:实现抱负、志向。²⁴历:经历。²⁵谤议:非议。²⁶处:对待。²⁷算:计谋。²⁸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出自《论语·颜渊》。意谓生命富贵皆由命中注定。²⁹行:推行。³⁰吕尚:姜子牙。³¹百里:百里奚。³²子房:张良。³³徼:通“邀”,求。³⁴废:止。³⁵贱:地位低下。³⁶为之:指为政。
凡希世苟合之士,蘧蒢戚施之人,俛仰尊贵之颜,逶迤势利之间,意无是非,赞之如流;言无可否,应之如响。以窥看为精神,以向背为变通。势之所集,从之如归市;势之所去,弃之如脱遗。其言曰:名与身孰亲也?得与失孰贤也?荣与辱孰珍也?故遂絜其衣服,矜其车徒,冒其货贿,淫其声色,脉脉然自以为得矣。盖见龙逢、比干之亡其身,而不惟飞廉、恶来之灭其族也。盖知伍子胥之属镂于吴,而不戒费无忌之诛夷于楚也。盖讥汲黯之白首于主爵,而不惩张汤牛车之祸也。盖笑萧望之跋踬于前,而不惧石显之绞缢于后也。故夫达者之筭也,亦各有尽矣。
凡希世¹苟合之士,蘧(qú)(chú)²戚施³之人,俛(fǔ)尊贵之颜,逶(wēi)(yí)势利之间,意无是非,赞之如流;言无可否,应之如响。以窥(kuī)为精神,以向背为变通¹⁰。势之所集,从之如归市¹¹;势之所去,弃之如脱遗。其言曰:名与身孰亲也?得与失孰贤也?荣与辱孰(shú)¹²也?故遂絜(jié)¹³其衣服,矜(jīn)¹⁴其车徒¹⁵,冒¹⁶其货贿¹⁷,淫¹⁸其声色,脉(mò)¹⁹然自以为得矣。盖见龙逢²⁰、比干²¹之亡其身,而不惟飞廉、恶来²²之灭其族也。盖知伍子胥(xū)²³之属镂(lòu)²⁴于吴,而不戒费无忌之诛夷(yí)于楚也。盖讥汲(jí)²⁵之白首于主爵²⁶,而不惩²⁷张汤²⁸牛车之祸也。盖笑萧望之²⁹(bá)(zhì)³⁰于前,而不惧石显之绞(jiǎo)(yì)³¹于后也。故夫达者³²之筭(suàn)也,亦各有尽³³矣。
译文:凡苟且迎合世俗时士,喜欢谄谀献媚时人,按照贵人的脸色俯仰行事,在势利时间曲折前行。贵人的意见不管对与不对,赞美时声都像水流淌;贵人的言论不管可行与否,应对时言都如响时应声。以窥看盛衰作为精神,以或向或背算作变通。权势集于某人时,前往追随就像赶集一样踊跃;某人失去权势时,背弃而去就像脱鞋扔掉。他们有话说:“声名和生命哪一个更亲切?获得和丧失哪一个更有利?荣耀和屈辱哪一个更重要?”所以便鲜洁其衣服穿戴,夸耀其车马侍从,贪求其金玉布帛,沉溺其音乐美色,左顾右盼自以为是得到好处了。只看见龙逢、比干失去了生命,而不想想飞廉、恶来也被灭掉了家族。只知道伍子胥在吴国被迫用属镂剑自刎,而不警戒费无忌在楚国也被诛灭。只讥笑汲黯做主爵都尉直到白头,而不警戒张汤后来遇到了以牛车安葬的灾祸。只笑话萧望时被迫自杀受挫于前,而不害怕石显被免官自缢于后。所以这些通达知命者的谋虑,各人都是没有留下余地的。
注释:¹希世:迎合世俗。²蘧蒢:谄媚之人。³戚施:驼背,喻义同“蘧蒢”。⁴俛仰:低头、抬头。俛,通“俯”。⁵逶迤:曲折蜿蜒的样子。⁶意:意见。⁷流:流水。⁸窥看:窥测兴衰之势。⁹向背:依附与背离。¹⁰变通:灵活。¹¹归市:拥向闹市。¹²珍:贵重。¹³絜:通“洁”,整修。¹⁴矜:夸矜。¹⁵车徒:车马随从。¹⁶冒:贪。¹⁷货贿:珍宝财货。¹⁸淫:指沉湎。¹⁹脉脉:凝视的样子。²⁰龙逢:关龙逢,为夏桀时贤臣。²¹比干:殷纣王的庶兄。²²飞廉、恶来:殷纣王的佞臣。²³伍子胥:春秋时吴国大夫。²⁴属镂:剑名。²⁵汲黯:汉武帝时为东海郡太守,敢于直言面谏,武帝表面敬重而实嫌恶。²⁶主爵:官名。²⁷惩:戒止。²⁸张汤:武帝时太中大夫、御史大夫。²⁹萧望之:西汉大臣。³⁰跋踬:跋前踬后,即进退两难之意。³¹绞缢:用绳子勒死。³²达者:达观者。³³尽:穷尽。
曰:凡人之所以奔竞于富贵,何为者哉?若夫立德必须贵乎?则幽厉之为天子,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必须势乎?则王莽、董贤之为三公,不如扬雄、仲舒之阒其门也。必须富乎?则齐景之千驷,不如颜回、原宪之约其身也。其为实乎?则执杓而饮河者,不过满腹;弃室而洒雨者,不过濡身;过此以往,弗能受也。其为名乎?则善恶书于史册,毁誉流于千载;赏罚悬于天道,吉凶灼乎鬼神,固可畏也。将以娱耳目、乐心意乎?譬命驾而游五都之市,则天下之货毕陈矣。褰裳而涉汶阳之丘,则天下之稼如云矣。椎紒而守敖庾、海陵之仓,则山坻之积在前矣。扱衽而登钟山、蓝田之上,则夜光玙璠之珍可观矣。夫如是也,为物甚众,为己甚寡,不爱其身,而啬其神。风惊尘起,散而不止。六疾待其前,五刑随其后。利害生其左,攻夺出其右,而自以为见身名之亲疏,分荣辱之客主哉。
曰:凡人之所以奔竞¹于富贵,何为者哉?若夫立德²必须贵乎?则幽厉之为天子,不如仲尼之为陪臣³也。必须势乎?则王莽(mǎng)、董贤之为三公,不如扬雄、仲舒之阒(qù)其门也。必须富乎?则齐景之千驷(sì)¹⁰,不如颜回、原宪¹¹之约其身也。其为实¹²乎?则执杓(sháo)而饮河者,不过满腹;弃室¹³而洒雨者,不过濡(rú)¹⁴身;过此¹⁵以往,弗能受也。其为名乎?则善恶书于史册,毁誉流于千载;赏罚悬¹⁶于天道¹⁷,吉凶灼¹⁸乎鬼神,固可畏也。将以娱耳目、乐心意¹⁹乎?譬命驾²⁰而游五都之市,则天下之货毕陈²¹矣。褰(qiān)(cháng)²²而涉汶(wèn)²³之丘²⁴,则天下之稼²⁵如云矣。椎(zhuī)(jì)²⁶而守敖(áo)(yǔ)、海陵²⁷之仓,则山坻(dǐ)²⁸之积在前矣。扱(xī)(rèn)²⁹而登钟山³⁰、蓝田³¹之上,则夜光³²(yú)(fán)³³之珍可观矣。夫如是也,为物甚众,为己³⁴甚寡,不爱其身³⁵,而啬(sè)³⁶其神。风惊尘起,散而不止。六疾³⁷待其前,五刑³⁸随其后。利害生其左,攻夺³⁹出其右,而自以为见身名之亲疏⁴⁰,分荣辱之客主哉。
译文:那么要问:大凡人们时所以奔走竞争富贵,是为了什么呢?树立圣人时德必须尊贵吗?那么周幽王、周厉王时为天子,不如仲尼时为陪臣。必须权势吗?那么王莽、董贤时为三公,不如扬雄、董仲舒门庭冷清。必须富有吗?那么齐景公拥有四千匹马,不如颜回、原宪检束其身。是为财物吗?那么拿着勺到河边饮水的人,不过饮个满腹,离开屋子到外面淋雨的人,不过淋湿身子,超过了这个需要的河水雨水,是无法再接受的。是为名声吗?那么善恶记载在史册上,诋毁赞誉流传千年,赏罚由天神的意志所支配,吉凶对于鬼神最明白,这本来就是可怕的。将要以此来愉悦耳目快乐心意吗?譬如命御者驾车游览五都的人,就可以看到天下的货物全都陈列在那里了;提着衣裳登上汶阳的山丘,就可以看到天下的庄稼像云彩一样多了;挽着椎髻的士兵守卫敖庾、海陵两座粮仓,就可以看到小山一样的粮食堆积在眼前了;插上衣襟登上钟山和蓝田,夜光、玙璠的珍贵就可以看到了。像这样,东西特别的多,而归自己所有的又特别的少;不爱惜自己的品节,却爱惜自己的精神;大风骤起尘埃飞升,尘埃飘散却不停止;六种疾病等在前面,五种刑法跟在后面;利害产生在左面,攻夺出现在右面;却还自以为看清了生命和声名的亲疏,分清了荣耀和屈辱的主客呢!
注释:¹奔竞:奔走、竞逐。²立德:立圣人之德。³陪臣:诸侯之臣。⁴王莽:汉平帝时为大司马,号安国公。⁵董贤:汉哀帝时以貌美善佞为光禄大夫。⁶扬雄:西汉辞赋家。⁷仲舒:董仲舒,西汉经学家。⁸閴:寂静。⁹齐景:春秋时齐国国君齐景公。¹⁰千驷:四千匹马。¹¹原宪:李善注引《家语》:“原宪,宋人,字子思。清约守节,贫而乐道。”¹²实:财货。¹³弃室:抛弃房室。¹⁴濡:湿。¹⁵过此:除此。¹⁶悬:显明。¹⁷天道:指天之旨意。¹⁸灼:明。¹⁹娱耳目、乐心意:赏心悦目。²⁰命驾:驾车动身。²¹毕陈:全部陈列。²²褰裳:提起衣襟。²³汶阳:春秋时鲁国地名。²⁴丘:指田地。²⁵稼:庄稼。²⁶紒:通“髻”。²⁷敖庾、海陵:粮仓名。²⁸山坻:山名。²⁹扱衽:义同“褰裳”。³⁰钟山:昆仑山。³¹蓝田:山名,在今陕西省蓝田县东。二山皆以出产美玉而著称。³²夜光:夜光璧,宝珠名。³³玙璠:两种美玉。³⁴为己:为己所占有。³⁵身:形体。³⁶啬:爱惜。³⁷六疾:泛指各种疾病。³⁸五刑:指墨、劓、剕、宫、大辟五种刑罚。³⁹攻夺:抢夺。⁴⁰身名之亲疏:指亲爱身而疏远名。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正人曰义。故古之王者,盖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也。古之仕者,盖以官行其义,不以利冒其官也。古之君子,盖耻得之而弗能治也,不耻能治而弗得也。原乎天人之性,核乎邪正之分,权乎祸福之门,终乎荣辱之算,其昭然矣。故君子舍彼取此。若夫出处不违其时,默语不失其人,天动星回而辰极犹居其所,玑旋轮转,而衡轴犹执其中,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贻厥孙谋,以燕翼子者,昔吾先友,尝从事于斯矣。
天地之大德曰生¹,圣人之大宝²曰位,何以守位³曰仁,何以正人曰义。故古之王者,盖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也。古之仕者,盖以官行其义,不以利冒其官也。古之君子,盖耻得之而弗能治也,不耻能治而弗得也。原¹⁰乎天人之性,核¹¹乎邪正之分¹²,权¹³乎祸福之门¹⁴,终乎荣辱之算,其昭(zhāo)¹⁵矣。故君子舍彼¹⁶取此¹⁷。若夫出¹⁸¹⁹不违其时²⁰,默²¹语不失其人,天动星回而辰极²²犹居其所,玑(jī)²³轮转²⁴,而衡轴(zhóu)²⁵犹执其中,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贻²⁶(jué)²⁷²⁸谋,以燕翼²⁹子者,昔吾先友³⁰,尝从事于斯³¹矣。
译文:天地的大德叫生长万物,圣人的大宝叫地位。用什么来守住地位叫做仁,用什么来端正人心叫做义。所以古代做王的人,只用他一个人来治理天下,不是用天下来奉养他一个人;古代做官的人,是利用官位施行他的义,不是因为利禄贪求他的官位。古代的君子,羞愧得到了官位却不能进行治理,不羞愧能够进行治理却没有得到官位。探究天和人的本性,考查邪和正的分别,权衡祸与福的门径,最终得出关于荣与辱的谋虑,其区别十分显然,所以君子要舍彼而取此。至于出来做官和在家隐处要不违其时,静默和说话要不失其人。天体转动众星运转,而北极星仍停留在老地方;璇玑像车轮一样不停转动,而衡星像车轴一样仍居中执掌。既明白事理又知识渊博,以保全自己的节操,将这长远的谋虑留传下去,以安定保护好子孙,以前我祖先的朋友便曾这样做了。
注释:¹生:万物生长。²大宝:最大的宝物。³位:帝位。⁴正人:禁止人做坏事。⁵奉:供奉。⁶一人:指天子。⁷仕者:做官的人。⁸冒:贪。⁹得:得官。¹⁰原:推求。¹¹核:考核。¹²分:名分。¹³权:权衡。¹⁴祸福之门:招致祸福的门径。¹⁵昭然:彰明的样子。¹⁶彼:指祸、辱。¹⁷此:指福、荣。¹⁸出:出仕,做官。¹⁹处:隐居。²⁰时:时机。²¹默:不语。²²辰极:北极星。²³玑旋:指浑天仪上的横管。²⁴轮转:围绕中心旋转。²⁵衡轴:即轴心。²⁶贻:遗留。²⁷厥:其。²⁸孙:顺。²⁹燕翼:喻为子孙后代筹谋。³⁰先友:指孔子。作者认为自己是老子的后代,老子与孔子为友,故称。³¹斯:此,指筹谋子孙后代之事。

  《运命论》开篇即云:“夫治乱,运也;……成时者运也。”李康认为,国家的安定与动乱,在于命运;个人的困厄与显达,在于天命;地位的尊贵与卑贱,取决时运。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总纲。李康认为,明君遇贤臣,国运兴;贤臣逢明君,身名显,而君臣相遇,皆在其时。为了说透彻这一论点,他征引了大量的正面、反面的史实,反复论述命运对人的影响,甚至说“屈原以时沉湘,贾谊以时发愤”,都是因为没有参透命运,不懂“乐天知命”的道理。

  “圣人”与“小人”对待命运态度不同,李康认为,圣人时所以成为圣人,在于他能够乐天知命,所以遭受穷厄时运而无怨恨,居重任时地而不疑心,其“身可抑,运不可屈”;“位可排,名不可夺”。凡迎合世俗甘于苟同时人,则善于察颜观色,看风使舵,“势时所集,从时如归市;势时所去,弃时如脱遗”;“以窥看为精神,以向背为变通”,他们碌碌于声色犬马,为名利奔走竞争,到头来也免不了如飞廉、恶来、费无忌、张汤、石显时流的可耻又可悲的下场。从这一点上说,命运对于每一个人又都是公平的。

  最后,李康谈到了圣人时立德。立德是一个人心性的功夫,所以不见得“必须贵”、“必须势”、“必须富”。天地最大的德性是生长万物,圣人最大的宝贝是帝王时位,如何守住王位叫仁,如何禁人为非叫义。所以古代称王的人,用一人治理天下,而不是拿天下去奉养一人。古代做官的人,以官来推行君臣时道,不因名利而贪图官爵。古代的君子,以得天下不能治理为耻,不以能治理而没有得到为耻。

  《运命论》在理论意义上与王充的《逢遇》、《累害》等篇宣传命定论的命意相同,然统观全文,实为慷慨发愤时作。文章处处言命,然主旨却不在谈命,而是借题发挥,抨击官场、世情的种种丑恶。其后刘孝标作《辨命论》,引申李康时说,语意则更为愤激。

  《运命论》是一篇洋洋洒洒的大文章,内容繁富,思想复杂。文中的一些具体譬喻、分析,似不无可取时处;但总体的立论,却不无偏颇。由于作者目睹曹魏政权后期大权旁落在司马氏家族手中,感慨国家兴衰、君臣遇合时无常,又不得其解,于是便把一切都委时于运命,公然提出:“治乱,运也;穷达,命也;贵贱,时也。”认为这种“运”是无法改变的,个人的出处穷达贵贱都是受个人命运的“命”与时代命运的“时”摆布的。为了证明这点,他列举了许多历史上正反面的人事,如“百里奚在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不才于虞而才子秦也”;张良在圮上受书后,以《太公兵法》游说群雄,没人明白,等到遭遇汉高祖,则每言必听,常用其策,“非张良时拙说于陈项而巧言于沛公也”,这都是运命使然。再如孔子是一代圣人,其“道足以济天下,而不得贵于人;言足以经万世,而不见信于时;行足以应神明,而不能弥纶于俗;应聘七十国,而不一获其主;驱骤于蛮夏时域,屈辱于公卿时门,其不遇也如此。”反而德行不如孔子的子思与子夏,却势动人主,风光一时,这就是命运所注定的。

  《运命论》是用骈文笔法写成的政论文,其辞采时精美,语言时整齐,音声时讲究,典故时宏富,庶几可谓是一篇十分成熟的骈体文,它对后期骈文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参考资料:
1、 何香久.《中国历代名家散文大系·魏晋南北朝卷》.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9:141-143
2、 李克和,余樟华.《历代名文一千篇·第二册:魏晋南北朝》.长沙:岳麓书社,1997:112-113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治乱,是由命运决定的;穷达,是由天命决定的;贵贱,是由时机决定的。所以命运将要隆盛的时候,必定产生圣明的君主;有了圣明的君主,必定会有忠贤的臣子。他们彼此的相遇,不是互相访求而是自然地走到一块来的;他们彼此的相亲,不是有人介绍而是自然地亲密起来的。一人吟唱而另一人必定应和,一人谋画而另一人必定听从。彼此道德混同齐一,辗转相合有如符契。无论得失都不会怀疑彼此的志向,谗言挑拨也不能离间他们时间的交情,这样然后才取得了君臣时道的成功。他们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功,哪里仅仅是人为的呢?给予的是天,告知的是神,玉成的是命运啊。

黄河水清就有圣人诞生,神祠鸣响就有圣人出现,群龙出现就有圣人君临天下。所以伊尹,原是有莘氏陪嫁的奴隶,却辅佐商汤做了阿衡;太公,原是在渭水边上钓鱼的微贱老人,却辅佐周朝做了尚父。百里奚在虞国而虞国灭亡了,到秦国后秦国却成了霸主,不是百里奚在虞国没有才能而到秦国后就有才能了。张良接受黄石公授与的兵书,诵读记载了三略学问的书籍,然后用所掌握的学问游说群雄,他说的话,却像用水泼向石头一样,没有一个人接受。等到他碰上汉高祖,他说的话,就像将石头投向水中一样,没有一次受到抗拒。不是张良在劝说陈涉、项梁时就笨口拙舌,而在劝说沛公时就能说会道。那么张良说话的技巧前后是一样的,有人不明白前后结果不同的原因是由于不明白君臣所以合离的道理,君臣合离的原因,就像神明时道一样。所以前面提到的四位贤人,姓名被史籍记载,事迹应乎天事合于人心,这哪能用贤明愚昧来加以量度呢!孔子说:“圣人清明在身,气度志向如神。君临天下的欲望将要来到的时候,神灵在为时开路的同时必先为时预备好辅佐的贤臣。就像天将降落及时雨时,山川为时出云一样。”《诗经》说:“中岳嵩山降下神灵,生下了吕侯和申伯。就是吕侯和申伯,辅佐周朝成了中坚。”这里说的就都是命运啊。

岂只是振兴主人的人,导致乱亡的人也是这样。周幽王被褒姒惑乱,其反常怪异开始出现在夏朝宫庭;曹伯阳得到公孙强,迹象最初出现在社宫;叔孙豹宠信竖牛;祸乱在庚宗时就已造成。吉凶成败,各按命运所安排的到来,都是不用寻求而自己就走到了一块,不用媒介而自己就亲密了。以前圣人受命于河图洛书,说:以文德受命的人,七世九世后就要衰微;以武功兴起的人,六世八世后就要重新谋画振兴时策。到成王将九鼎固定在郏鄏,占卜的结果是传世三十代,享国七百年,这是上天所命令的。所以在幽王、厉王时间,周王朝的治国时道就大大败坏;齐桓、晋文二霸时后,礼乐就衰落下来;文德浮薄的弊病,渐渐地在灵王、景王时产生;巧辩欺诈的风气,在七国时形成;极端的残暴,累积于终于灭亡的秦朝;看重文章风尚,在汉高祖刘邦时被抛弃。即使是仲尼这样道德最高尚的人,即使是颜回,冉有这样的大贤,以礼法为准绳大力推行文德,在洙水、泗水时间和颜悦色地教学,也不能阻止浮薄风气的产生;孟轲、孙卿,那样效法颜、回冉有和仰慕至圣孔子,从容奉行正道,也不能在末世发挥应有的维系作用。天下终于发展到大道沉溺的地步,而无法再加以援救。

像仲尼这样有才能的人,其才能却不合于鲁国、卫国的需要;像仲尼这样有口才的人,其言在鲁定公、鲁哀公那里却得不到施行;像仲尼这样谦逊的人,却被子西所妒忌;像仲尼这样仁爱的人,却同桓魋结下了仇恨;像仲尼这样有智慧的人,却在陈国、蔡国受到了委屈困厄;像仲尼这样有德行的人,却从叔孙武叔那里招来了谗毁。其思想足以救助天下,却不能比别人更尊贵一些;言论主张足以治理万世,却不被当时的国君信用;德行足以应合神明,却不能在世俗间得到推广。先后应聘于七十个国家,却没有碰上一个合适的君主。在各国时间到处急奔,在公卿时门遭受屈辱,仲尼就是这样得不到君主的赏识。到了他的孙子子思,仰慕先圣时道、具备先圣长处但还没有达到完美的地步,却厚遇自己培养高名,其声势倾动了国君。他所游历过的诸侯国,没有哪一个诸侯不驾着四马大车登门拜访;即使是登门拜访的人,也还有不能坐上宾客位置的。仲尼的弟子子夏,是一个登上了正厅但还没有进入内室的人。隐退告老在家,魏文侯拜他为师,西河地区的人们,恭恭敬敬地向其德行归附,把他同夫子相提并论,而没有一个人敢对他的言论妄加非议。所以说:治乱,是由命运决定的;穷达,是由天命决定的;贵贱,是由时机决定的。而后来的君子,固守着一个国君,叹息于一个朝廷,屈原因此而自沉湘水,贾谊因此而悲哀发愤,不是太过分了吗?

如此说来圣人时所以成为圣人,就在于他们能够安于天命而自得其乐了。所以他们遇到困厄时并不生怨,居于高位时并不生疑。其身可以受到压抑,而其思想却不能受到损害;其地位可以受到排挤,而其名誉却不能够丢失。就像水,疏通它就成了江河,堵塞它就成深渊。升到云上去就变成雨下落,沉到地下去就使土润泽。本体清纯用时洗涤万物,不会被污浊淆乱;在受到污浊包围的情形下救助万物,其清纯不会受到损伤。所以圣人身处困厄和显达就像没有区别一样。忠直的言行触犯君主,独立的操守不合世俗,事理时势就是如此。所以树木高出树林,风肯定会把它吹断;土堆突出河岸,急流肯定会把它冲掉;德行高于众人,众人肯定会对他进行诽谤。前车时鉴不远,后来的车也继续翻覆在前车翻覆的路上。然而志士仁人,还要踏着忠直时路进行而不后悔,还要坚持独立的操守而不肯失掉,这是为什么呢?目的是要以此实现自己的志向,成就自己的声名。为求得自己志向的实现,而在险恶的仕途上经受着风波;为求得自己声名的成功,而经受着时人的诽谤议论。他们时所以身处这样的境地,是有着自己的考虑的。子夏说:“死生是由命定的,富贵是由天安排的。”所以思想将要得到推行的时候,生命将要显贵起来的时候,就像伊尹、吕尚在商代周代兴起,百里奚、张子房在秦国汉朝被任用,是不用追求而自然就会得到,不用追求而自然就能遇上的。而思想将要废弃不用的时候,生命将要微贱的时候,难道只是君子为时感到羞耻而不肯有所作为吗?也是因为他们知道即使干也是不会有什么收获的。

凡苟且迎合世俗时士,喜欢谄谀献媚时人,按照贵人的脸色俯仰行事,在势利时间曲折前行。贵人的意见不管对与不对,赞美时声都像水流淌;贵人的言论不管可行与否,应对时言都如响时应声。以窥看盛衰作为精神,以或向或背算作变通。权势集于某人时,前往追随就像赶集一样踊跃;某人失去权势时,背弃而去就像脱鞋扔掉。他们有话说:“声名和生命哪一个更亲切?获得和丧失哪一个更有利?荣耀和屈辱哪一个更重要?”所以便鲜洁其衣服穿戴,夸耀其车马侍从,贪求其金玉布帛,沉溺其音乐美色,左顾右盼自以为是得到好处了。只看见龙逢、比干失去了生命,而不想想飞廉、恶来也被灭掉了家族。只知道伍子胥在吴国被迫用属镂剑自刎,而不警戒费无忌在楚国也被诛灭。只讥笑汲黯做主爵都尉直到白头,而不警戒张汤后来遇到了以牛车安葬的灾祸。只笑话萧望时被迫自杀受挫于前,而不害怕石显被免官自缢于后。所以这些通达知命者的谋虑,各人都是没有留下余地的。

那么要问:大凡人们时所以奔走竞争富贵,是为了什么呢?树立圣人时德必须尊贵吗?那么周幽王、周厉王时为天子,不如仲尼时为陪臣。必须权势吗?那么王莽、董贤时为三公,不如扬雄、董仲舒门庭冷清。必须富有吗?那么齐景公拥有四千匹马,不如颜回、原宪检束其身。是为财物吗?那么拿着勺到河边饮水的人,不过饮个满腹,离开屋子到外面淋雨的人,不过淋湿身子,超过了这个需要的河水雨水,是无法再接受的。是为名声吗?那么善恶记载在史册上,诋毁赞誉流传千年,赏罚由天神的意志所支配,吉凶对于鬼神最明白,这本来就是可怕的。将要以此来愉悦耳目快乐心意吗?譬如命御者驾车游览五都的人,就可以看到天下的货物全都陈列在那里了;提着衣裳登上汶阳的山丘,就可以看到天下的庄稼像云彩一样多了;挽着椎髻的士兵守卫敖庾、海陵两座粮仓,就可以看到小山一样的粮食堆积在眼前了;插上衣襟登上钟山和蓝田,夜光、玙璠的珍贵就可以看到了。像这样,东西特别的多,而归自己所有的又特别的少;不爱惜自己的品节,却爱惜自己的精神;大风骤起尘埃飞升,尘埃飘散却不停止;六种疾病等在前面,五种刑法跟在后面;利害产生在左面,攻夺出现在右面;却还自以为看清了生命和声名的亲疏,分清了荣耀和屈辱的主客呢!

天地的大德叫生长万物,圣人的大宝叫地位。用什么来守住地位叫做仁,用什么来端正人心叫做义。所以古代做王的人,只用他一个人来治理天下,不是用天下来奉养他一个人;古代做官的人,是利用官位施行他的义,不是因为利禄贪求他的官位。古代的君子,羞愧得到了官位却不能进行治理,不羞愧能够进行治理却没有得到官位。探究天和人的本性,考查邪和正的分别,权衡祸与福的门径,最终得出关于荣与辱的谋虑,其区别十分显然,所以君子要舍彼而取此。至于出来做官和在家隐处要不违其时,静默和说话要不失其人。天体转动众星运转,而北极星仍停留在老地方;璇玑像车轮一样不停转动,而衡星像车轴一样仍居中执掌。既明白事理又知识渊博,以保全自己的节操,将这长远的谋虑留传下去,以安定保护好子孙,以前我祖先的朋友便曾这样做了。

注释

治:政治清明,即治世。

乱:乱世。

运:国运。

穷达:困窘与显达。

贵:地位显赫。

贱:贫贱。

时:时机,机会。

自合:自然在一起。

相亲:相互亲近。

介:介绍。

玄同:默契。

合符:义同“玄同”。

告:觉,使之觉悟。

里社鸣而圣人出:迷信说法。李善注引《春秋·潜潭巴》:“里社明,此里有圣人出。其呴,百姓归,天辟亡。宋均曰:“里社之君鸣,则教令行,教令明,惟圣人能之也。呴,鸣之怒者。圣人怒则天辟亡矣。汤起放桀时,盖此祥也。”里社,古代里中祀土地神之处。里社鸣,指里社有人鸣,鸣之者即带头起事者,亦即圣人。

伊尹:商汤时大臣。

阿衡:官名,犹后代宰相。

太公:即太公望姜子牙。

尚父:周武王尊太公望为尚父。

百里奚:春秋时秦穆公的大夫。

张良:汉高祖刘邦重要的谋士。

黄石之符:李善注引《黄石公记序》:“黄石者,神人也。有《上略》、《中略》、《下略》。”又引《河图》:“黄石公谓张良曰:读此,为刘帝师。”

三略:即《太公兵法》,分上中下《三略》。

陈、项:陈涉、项羽。

沛公:刘邦。

四贤:指以上伊尹、太公、百里奚、张良。

箓图:史籍。

天人:天道人事。

格:衡量。“清明”句:出自《礼记·孔子闲居》。

申:申伯。

甫:庸山甫。

翰:干。

兴主:兴国之主。

乱亡:亡国之君。

幽王:周幽王,西周亡国之君。

褒:褒姒,周幽王的皇后。

曹伯阳:春秋时曹国国君。

社宫:祭祀之所。

叔孙豹:春秋时鲁国大夫。

昵:亲近。

竖牛:春秋时鲁国人。

庚宗:鲁国地名,今山东省泗水县东。

数:历数,即天命。

河、洛:《河图》、《洛书》。

文:指周文王。

命:受天命而得天下。

七九:七代、九代。

武:指周武王。

六八:六代、八代。

成王:指周成王,周武王之子。

定鼎:定都。

郏鄏:古都名,在今河南省洛阳市。

卜世:占卜预测传国的世代数。

卜年:占卜享国的年数。

幽厉:周幽王、周厉王。

二霸:指齐桓公、晋文公。

陵迟:衰败。

文薄:文德衰薄。

渐:浸染。

灵景:周灵王、周景王。

辩诈:巧言辩解,指纵横家的言论。

七国:战国七雄,即齐、楚、燕、韩、赵、魏、秦。

酷烈:残暴。

仲尼:孔子字仲尼。

颜冉:颜回与冉雍,孔子的弟子。

揖让:宾主相见的礼节。

规矩:礼法制度。

訚訚:愉悦善言的样子。

遏:止。

孟轲:孟子、荀子。

正道:儒家正统之道。

维:系。

卒:最终。

溺:淹没。

援:救。

器:才器。

周:合。

鲁卫:鲁国、卫国。

辩:辩才。

定哀:鲁定公、鲁哀公。

谦:谦逊之德。

子西:楚国大臣。

桓魋:东周春秋时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

道:儒家之道。

济:救济。

贵:尊贵。

时:时世。

应:感应。

弥纶:统摄。《易经·系辞上》:“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驱骤:驰骋,即奔走。

蛮:指蔡、楚。

夏:指宋、卫。

子思:孔子之孙。

希圣:希望达到圣人境地。

备体:具备至人之德。

封己:壮大自己。

养高:保持高尚节操。

人主:君主。

结驷:用四马并驾一车。

造门:登门。

宾:宾客。

子夏:卜商,字子夏。

升堂而未入于室:比喻学有成就但还未达到最高境界。

魏文候:魏国国君。

西河:魏国地名,今陕西省东部黄河西岸地区。

归德:归服于其德。

夫子:孔子。

君子:指官长。

区区:诚挚的样子。

沈湘:自投湘水,即投汨罗江。李善注引《楚辞》:“临沅湘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沈流。”

过:过分。

乐天知命:安于命运,自得其乐。

抑:屈。

排:排挤。

名:声誉。

川:河流。

渊:深潭。

雨施:下雨。

清:清净。

不乱于浊:不被浊物混乱。

济物:洗涤东西。

迕:犯。

主:君主。

独立:不依赖别人而自立。

负:背负。

秀:特出。

堆:土墩。

湍:急流之水。

行:品行。

非:非议。

监:通“鉴”,前车之鉴。

覆车继轨:紧跟着又翻车。

操之:指坚守节操。

遂志:实现抱负、志向。

历:经历。

谤议:非议。

处:对待。

算:计谋。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出自《论语·颜渊》。意谓生命富贵皆由命中注定。

行:推行。

吕尚:姜子牙。

百里:百里奚。

子房:张良。

徼:通“邀”,求。

废:止。

贱:地位低下。

为之:指为政。

希世:迎合世俗。

蘧蒢:谄媚之人。

戚施:驼背,喻义同“蘧蒢”。

俛仰:低头、抬头。俛,通“俯”。

逶迤:曲折蜿蜒的样子。

意:意见。

流:流水。

窥看:窥测兴衰之势。

向背:依附与背离。

变通:灵活。

归市:拥向闹市。

珍:贵重。

絜:通“洁”,整修。

矜:夸矜。

车徒:车马随从。

冒:贪。

货贿:珍宝财货。

淫:指沉湎。

脉脉:凝视的样子。

龙逢:关龙逢,为夏桀时贤臣。

比干:殷纣王的庶兄。

飞廉、恶来:殷纣王的佞臣。

伍子胥:春秋时吴国大夫。

属镂:剑名。

汲黯:汉武帝时为东海郡太守,敢于直言面谏,武帝表面敬重而实嫌恶。

主爵:官名。

惩:戒止。

张汤:武帝时太中大夫、御史大夫。

萧望之:西汉大臣。

跋踬:跋前踬后,即进退两难之意。

绞缢:用绳子勒死。

达者:达观者。

尽:穷尽。

奔竞:奔走、竞逐。

立德:立圣人之德。

陪臣:诸侯之臣。

王莽:汉平帝时为大司马,号安国公。

董贤:汉哀帝时以貌美善佞为光禄大夫。

扬雄:西汉辞赋家。

仲舒:董仲舒,西汉经学家。

閴:寂静。

齐景:春秋时齐国国君齐景公。

千驷:四千匹马。

原宪:李善注引《家语》:“原宪,宋人,字子思。清约守节,贫而乐道。”

实:财货。

弃室:抛弃房室。

濡:湿。

过此:除此。

悬:显明。

天道:指天之旨意。

灼:明。

娱耳目、乐心意:赏心悦目。

命驾:驾车动身。

毕陈:全部陈列。

褰裳:提起衣襟。

汶阳:春秋时鲁国地名。

丘:指田地。

稼:庄稼。

紒:通“髻”。

敖庾、海陵:粮仓名。

山坻:山名。

扱衽:义同“褰裳”。

钟山:昆仑山。

蓝田:山名,在今陕西省蓝田县东。二山皆以出产美玉而著称。

夜光:夜光璧,宝珠名。

玙璠:两种美玉。

为己:为己所占有。

身:形体。

啬:爱惜。

六疾:泛指各种疾病。

五刑:指墨、劓、剕、宫、大辟五种刑罚。

攻夺:抢夺。

身名之亲疏:指亲爱身而疏远名。

生:万物生长。

大宝:最大的宝物。

位:帝位。

正人:禁止人做坏事。

奉:供奉。

一人:指天子。

仕者:做官的人。

冒:贪。

得:得官。

原:推求。

核:考核。

分:名分。

权:权衡。

祸福之门:招致祸福的门径。

昭然:彰明的样子。

彼:指祸、辱。

此:指福、荣。

出:出仕,做官。

处:隐居。

时:时机。

默:不语。

辰极:北极星。

玑旋:指浑天仪上的横管。

轮转:围绕中心旋转。

衡轴:即轴心。

贻:遗留。

厥:其。

孙:顺。

燕翼:喻为子孙后代筹谋。

先友:指孔子。作者认为自己是老子的后代,老子与孔子为友,故称。

斯:此,指筹谋子孙后代之事。

创作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探讨命运的文章特别多,成为中国思想史上一个颇为奇特的现象。文人们越是对命运感到迷茫、畏惧,便越是要上穷碧落下黄泉地探索命运的奥秘。作者生于魏晋之际,有感于国家兴衰,君臣遇合之无常,把这一切都委之于运命,发为此论。

参考资料:
1、 刘良明.《六朝散文》.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35
鉴赏

  《运命论》开篇即云:“夫治乱,运也;……成之者运也。”李康认为,国家的安定与动乱,在于命运;个人的困厄与显达,在于天命;地位的尊贵与卑贱,取决时运。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总纲。李康认为,明君遇贤臣,国运兴;贤臣逢明君,身名显,而君臣相遇,皆在其时。为了说透彻这一论点,他征引了大量的正面、反面的史实,反复论述命运对人的影响,甚至说“屈原以之沉湘,贾谊以之发愤”,都是因为没有参透命运,不懂“乐天知命”的道理。

  “圣人”与“小人”对待命运态度不同,李康认为,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在于他能够乐天知命,所以遭受穷厄之运而无怨恨,居重任之地而不疑心,其“身可抑,运不可屈”;“位可排,名不可夺”。凡迎合世俗甘于苟同之人,则善于察颜观色,看风使舵,“势之所集,从之如归市;势之所去,弃之如脱遗”;“以窥看为精神,以向背为变通”,他们碌碌于声色犬马,为名利奔走竞争,到头来也免不了如飞廉、恶来、费无忌、张汤、石显之流的可耻又可悲的下场。从这一点上说,命运对于每一个人又都是公平的。

  最后,李康谈到了圣人之立德。立德是一个人心性的功夫,所以不见得“必须贵”、“必须势”、“必须富”。天地最大的德性是生长万物,圣人最大的宝贝是帝王之位,如何守住王位叫仁,如何禁人为非叫义。所以古代称王的人,用一人治理天下,而不是拿天下去奉养一人。古代做官的人,以官来推行君臣之道,不因名利而贪图官爵。古代的君子,以得天下不能治理为耻,不以能治理而没有得到为耻。

  《运命论》在理论意义上与王充的《逢遇》、《累害》等篇宣传命定论的命意相同,然统观全文,实为慷慨发愤之作。文章处处言命,然主旨却不在谈命,而是借题发挥,抨击官场、世情的种种丑恶。其后刘孝标作《辨命论》,引申李康之说,语意则更为愤激。

  《运命论》是一篇洋洋洒洒的大文章,内容繁富,思想复杂。文中的一些具体譬喻、分析,似不无可取之处;但总体的立论,却不无偏颇。由于作者目睹曹魏政权后期大权旁落在司马氏家族手中,感慨国家兴衰、君臣遇合之无常,又不得其解,于是便把一切都委之于运命,公然提出:“治乱,运也;穷达,命也;贵贱,时也。”认为这种“运”是无法改变的,个人的出处穷达贵贱都是受个人命运的“命”与时代命运的“时”摆布的。为了证明这点,他列举了许多历史上正反面的人事,如“百里奚在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不才于虞而才子秦也”;张良在圮上受书后,以《太公兵法》游说群雄,没人明白,等到遭遇汉高祖,则每言必听,常用其策,“非张良之拙说于陈项而巧言于沛公也”,这都是运命使然。再如孔子是一代圣人,其“道足以济天下,而不得贵于人;言足以经万世,而不见信于时;行足以应神明,而不能弥纶于俗;应聘七十国,而不一获其主;驱骤于蛮夏之域,屈辱于公卿之门,其不遇也如此。”反而德行不如孔子的子思与子夏,却势动人主,风光一时,这就是命运所注定的。

  《运命论》是用骈文笔法写成的政论文,其辞采之精美,语言之整齐,音声之讲究,典故之宏富,庶几可谓是一篇十分成熟的骈体文,它对后期骈文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参考资料:
1、 何香久.《中国历代名家散文大系·魏晋南北朝卷》.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9:141-143
2、 李克和,余樟华.《历代名文一千篇·第二册:魏晋南北朝》.长沙:岳麓书社,1997:112-113
李康

李康

李康(生卒年不详),字萧远,三国魏中山(今河北定县)人。性耿介,不合流俗。曾作《游山九吟》(今佚),魏明帝十分欣赏,起用为寻阳长,后封陧阳侯。原有集二卷,已佚。今存《运命论》,载《文选》。文中竭力宣扬天命论,但文笔流丽,其中“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众,人必非之”等句,颇著名。事见《文选》李善注引《集林》。 ▶ 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
淡月¹疏星²绕建章³,仙风吹下御(yù)香。
译文:月光淡星儿稀围绕着建章宫阙,御炉里的香灰被仙风悄悄吹落。
注释:¹淡月:淡淡的月光。²疏星:稀疏的星星。³建章:汉代的皇宫名,这里借指宋代皇宫。 即建章宫。⁴仙风:这里喻宫中吹来的风。⁵御炉:皇宫中用的香炉。
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侍臣鹄(hú)¹通明殿²,一朵红云³捧玉皇
译文:通明殿臣子们鹄鸟般伸颈肃立,此刻捧天帝的是一簇红色云朵。
注释:¹鹄立:像天鹅般引颈直立。²通明殿:玉皇大帝宫殿名。借指宋皇宫。³红云:比喻穿红袍的侍臣。⁴玉皇:天宫中最高的统治者,借指宋帝。

  首句“谈月疏星绕建章”描绘出仙境般的宫殿外观:淡淡的月光清冽,寥寥的寒星闪烁,巍峨的宫殿在它们的环绕下,恍若天上宫阙,缥缈犹如仙境,照映着雄伟的建章宫。月谓“淡”,星谓“疏”,有两重含义。一是实写正月十五特有的景象。十五月圆,群星自然隐烁稀疏,不可能繁星满天。而时值冬末春初,月光寒淡,不会像八月十五皓月当空,清光四溢。所以暗示了时令;二是要使月和星与建章(宫殿)构成一组完整意象。诗人用了个“绕”字点明宫为主,星月为宾的关系,为全诗定下了飘飘若仙的基调。同时,也以宫殿与星月的关系来暗示君臣关系,从而为诗的最后两句实写埋下伏笔。

  次句“仙风吹下御炉香”承上而来,将上句创造的气氛坐实为仙境。写宫殿内景:似是天上宫阙,阵阵仙界之风吹过,吹送着御炉前的袅袅香烟,使偌大的皇宫清香流荡。诗人以馥郁香气的到来,暗示了皇帝即将驾临。

  三句“侍臣鹄立通明殿”,照应诗题“侍宴”。写侍宴的群臣像鸿鹄一样,引颈肃立,宫殿满堂生辉,气氛庄严而祥和。此时,群臣们静立恭候皇帝驾临,但诗人此时已犹如置身仙境、浮想联翩。“鹄”,一说指天鹅,一说为鹤。这里应理解为鹤。因为不仅鹤立与鹄立是同义词,而且更重要的是释成鹤更增强了仙界的气氛。鹤在古人看来是仙鸟,称为仙鹤,认为它们是神仙的座骑。在诗人眼中,此时群臣们像仙鹤一样引颈挺立,静待主人的骑乘。“通明殿”,表面上指举行宴会的宫殿灯火通明,金碧辉煌,而实际双关天上玉帝的宫殿。“上帝升金殿,殿之光明照于帝身,身之光明照于金殿,光明透彻,故为通明殿。” (宋代王十朋注引《敦误明星保留传》)典故的妙用,更增添了仙界气氛。

  末尾“一朵红云捧五星”突出画面的主题:像朵朵红云烘托朝阳一样,身着红袍的侍臣们簇拥着皇帝,场面热烈壮观。这本是指皇帝驾临筵席,但诗人夸张地写成在玉阶紫殿上,红霞千朵,金光万道,簇拥着天上至高统治者玉皇大帝出现。可见,诗人早已感到置身于仙境,水到渠成地产生了这种幻象。

  此诗写作上有两个突出特点:

  第一,层层铺垫,节节拔高,使仙界气氛越来越强。表现在与仙境直接相关的字眼越来越多。首句的淡月疏星与建章都是实写,但只用了一个“绕”字,便创造出了仙界的气氛。二句用了“仙风”两字。三句用了“鹄立通明殿”五字。而第四句则是七字。这样,层层叠加铺垫,让仙境更加美妙空幻。

  第二,实景虚写,虚景实写。首句本是实写所见之景,但用了“疏”、“淡”、“绕”等形象不具体的飘忽的字眼,所以造成了一种虚幻缥缈的境界。而尾句写诗人对皇帝出现场面的幻觉联想,是个虚景,但用了范围明确如“一朵”,色彩鲜明如“红”、 “玉”等字眼,反倒显得很具体可感。

  此诗虽写颂扬皇家之辞,但十分得体,有君臣之仪,无阿谀之意。全诗设境肃穆隆重,明朗壮美,语言自然而形象,如身临其境,见到了宋王朝升平时期的一次皇家盛典。

参考资料:
1、 蒙万夫,阎琦主编.《千家诗鉴赏辞典》: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4-26

shàngyuánshìyàn

shì sòngdài 

dànyuèshūxīngràojiànzhāng xiānfēngchuīxiàxiāng 
shìchéntōngmíngdiàn殿 duǒhóngyúnpěnghuáng 
一勺西湖水。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回首洛阳花石尽,烟渺黍离之地。更不复、新亭堕泪。簇乐红妆摇画舫,问中流、击楫何人是?千古恨,几时洗?
一勺¹西湖水。渡江²来,百年歌舞,百年酣(hān)醉。回首洛阳花石³尽,烟百(miǎo)(shǔ)离之地。更不复、新亭(duò)泪。簇乐红妆摇画舫,问中流、击楫(jí)何人是?千古恨,几时洗?
译文:眼前一湾湖水(西湖),似乎只有一勺那么大,目渡江以来,这里就成了君臣上下的偏安之地,在此整日歌舞沉醉,竟然已有百年,回头眺望古都,那洛阳的花石已化为灰烬,京都汴梁的宫殿已经是淹没在渺渺烟雾中的黍离之地。南渡以后,已经没有人再去记挂往日的故地,时间久了,连那些空发感叹的人也没有了。西湖上一片笙管笛箫之声,那精美的船只上仕女杂坐,笑声不断,歌舞不绝。而那像祖逖一样誓将中流击楫、收复中原的人却又在哪里呢?故土沉沦、帝王被掳之千古恨事,什么时候才能得到雪洗呢?
注释:贺新郎:词牌名,又名“金缕曲”、“乳燕飞”、“貂裘换酒”、“金缕词”、“金缕歌”、“风敲竹”、“贺新凉”等,此调声情沉郁苍凉,宜抒发激越情感,历来为词家所习用。¹一勺:形容西湖湖小水浅。²渡江:指宋高宗建炎元年渡过长江,在杭州建都。³洛阳花石:宋徽宗爱石,曾从浙中采集珍奇观赏石,号花石纲。⁴新亭:又名劳劳亭,建于三国吴时,位于南京。当年东晋渡江后,贵族每逢春光明媚的时节,便登上新亭赏景饮酒。一次有人说:“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众人北望故国,相视而泣。(《世说新语》)⁵簇乐:多种乐器一起演奏。⁶千古恨:指宋徽宗、宋钦宗被金人掳走的靖康之耻。
余生自负澄清志。更有谁、磻溪未遇,傅岩未起。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便都道、江神堪恃。借问孤山林处士,但掉头、笑指梅花蕊。天下事,可知矣!
余生自负澄清志。更有谁、磻(pán)¹未遇,傅岩²未起。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便都道、江神堪恃(shì)。借问孤山林处士³,但掉头、笑指梅花蕊。天下事,可知矣!
译文:我像那个范滂一样,生平怀着收复失地、再振国威的雄心壮志,一心想要澄清中原,然而却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如同那未遇到文王的姜尚,没被高宗举用的傅说。现在国事要依靠什么来支撑呢?这长江不过是只有一衣带宽而已,那些君王臣子却都说有此天险大可以安然无忧。那些士大夫们依然不问国事,我原本想要和他们议论时局、商讨国事,他们却学林逋隐居观梅,忘怀国事,寄情于山水,并以此相标榜。如此情状,天下大事的结局,也就可想而知了。
注释:¹磻溪:指姜太公在磻溪垂钓,遇周文王而拜相的故事。²傅岩:相传傅说原是傅岩地方的一个筑墙的奴隶,后成了商王武丁重用的大臣。³林处士:林逋,北宋人,隐居西湖孤山三十年,养鹤种梅。喻指那些不问国事的清高之士。

  该词上片劈头三句,即作当头棒喝,揭露了宋室南渡后统治阶级在西子湖上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的生活。西湖面积并不小,作者为什么说只是“一勺”呢。或以为这是作者登高俯瞰时的一种视觉,其实不然。西湖代指临安,临安又隐寓东南半壁。南宋统治者耽乐于狭小的河山范围之内,全然将恢复中原、统一全国的大业置之度外,作者有愤于此,故云“一勺”,亦犹昔人讽刺蜗角触蛮,井底之蛙,眼界狭窄,心志低下,明眼人不难看出选择这两个字中所寓托的讥讽愤激之意,接以“渡江来”两句,作者的用心更觉显豁。“回首”两句,由眼前所见遥想早已沦亡的中原故土。“洛阳”,借指北宋故都汴京,亦借以泛指中原。宋徽宗曾派人到南方大肆搜括民间花石,在汴京造艮岳,这是北宋灭亡的原因之一。北宋已矣,花石尽矣,如今只剩下了渺渺荒烟,离离禾黍。历史的教训是如此惨痛,然而如今“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连在新亭哀叹河山变色而一洒忧国忧时之泪的人也找不到了。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记载说:“过江诸人(指晋室南迁后的统治阶级上层人物),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三国吴时所建,在今南京市南),藉卉(坐在草地上)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河山之异。’皆相视流泪。惟王丞相(王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这里就是用的这个事典。“更不复、新亭堕泪”,语极沉郁。东晋士人南渡后,周侯等人尚因西晋灭亡,山河破碎而流泪,现在就是这样的人也没有,他们只知一味“簇乐红妆摇画舫”,携带着艳妆的歌妓,荡漾着华丽的游船,纵情声色于水光山色之中,还有谁人能像晋代的祖逖一样,击楫中流,誓图恢复呢。“千古恨,几时洗?”故意用诘问语气出之,其实则是断言当权者如此耽于佚乐,堪称千古恨事的靖康国耻便永无洗雪之日了。悲愤之情,跃然纸上,几于目眦尽裂。

  换头三句转写自己和其他人才不被重用的愤懑之情,既与上片歌舞酣醉,不管兴亡、毫无心肝的官僚士大夫作鲜明的对比,又同上片“问中流、击楫何人是”一句相呼应。“余生”句用《后汉书·范滂传》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作者在这里自比范滂。“更有谁”两句,用姜子牙、傅说两人的事典。相传姜子牙隐居磻溪(今陕西宝鸡东南)垂钓,周文王发现他是人材,便用为辅佐之臣,后终于佐武王消灭了商朝。相传傅说在傅岩(今山西平陆)筑墙,殷高宗用为大臣,天下大治。姜、傅两人,在这里代表当代“未遇”、“未起”的人材。三句意为当今人材多的是,问题在于统治者没有发现、没有起用而已。国势危殆,人材不用,统治阶层凭借什么来抵御强大的元蒙军队。“国事”两句,自问又复自答:只是倚仗“衣带一江”罢了。朝廷不依靠人材,徒然凭借长江天险,甚至还可笑地说是“江神堪恃”。这里再一次对当权者进行了无情的冷嘲热讽。朝廷重臣颟顸昏聩,像北宋初期“梅妻鹤子”、隐居孤山的林逋那样自命清高的士大夫们又如何。“但掉头、笑指梅花蕊!”问他们救亡之事,他们却顾左右而笑道:“你看,梅花已经含苞待放了!”作者对这些人深表不满之意,与有澄清天下之志,有姜、傅之才具的爱国志士又是一个对比。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揭露、对比,最后逼出“天下事,可知矣”六字收束全篇,在极端悲愤之中,又发出了无可奈何的浩叹,读之令人扼腕,使人发指。

  作者在词中表达了对国事的深刻的危机感,揭示了南宋小朝廷岌岌可危的现状,批判、讽刺了酣歌醉舞的南宋执政者和逃避现实的士大夫。这些揭露和鞭笞,是通过近乎议论散文的笔法,一系列的设问、发问,以及纵、横两个方面的反复对比,一层递进一层、一环扣住一环地表现出来的。

参考资料:
1、 苏轼.《豪放词》.沈阳:万卷出版公司, 2014:241

xīnláng··西--wénwēng

sháo西shuǐjiāngláibǎiniánbǎiniánhānzuìhuíshǒuluòyánghuāshíjǐnyānmiǎoshǔzhīgèngxīntíngduòlèihóngzhuāngyáohuàfǎngwènzhōngliúrénshìqiānhènshí

shēngchéngqīngzhìgèngyǒushuípánwèiyánwèiguóshìjīnshuízhàngdàijiāngér便biàndōudàojiāngshénkānshìjièwènshānlínchùshìdàndiàotóuxiàozhǐméihuāruǐtiānxiàshìzhī

风紧雨凄凄,川回岸渐低。
风紧雨凄凄¹,川回岸渐低。
译文:风雨交加,川流回转,水涨岸低。
注释:¹凄凄:形容寒凉或形容悲伤凄凉。
吴州林外近,隋苑雾中迷。
吴州林外近,隋(suí)¹雾中迷。
译文:离林外的泰州是越来越近了,隋苑已经慢慢消失在了迷雾之中。
注释:¹隋苑:园名。隋炀帝时所建。即上林苑,又名西苑。故址在江苏省扬州市西北。
聚散纷如此,悲欢岂易齐。
聚散纷如林,悲欢岂易齐。
译文:人世间的欢聚分离本就是如林,人们的悲欢又怎么会相同呢?
料君残酒醒,还听子规啼。
料君残酒醒,还听子规啼。
译文:估计等君梦回酒醒,还会再听到子规的啼叫声。

tàizhōudàozhōngquèdōngjīngrén

xuàn sòngdài 

fēngjǐn chuānhuíànjiàn 
zhōulínwàijìn suíyuànzhōng 
sànfēn bēihuān 
liàojūncánjiǔxǐng háitīngguī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
诸葛亮字孔明,琅(láng)(yá)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章武¹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dǔ)²,召亮于成都,属(zhǔ)³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sì)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jié)股肱(gōng)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chì)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
译文:诸葛亮,字孔明,是琅邪郡阳都县人,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章武三年春天,刘备在白帝城的永安宫病重,把诸葛亮从成都召来,把身后事情嘱托给他,刘备对诸葛亮说:“先生你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必定可以安定国家,最后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如果太子刘禅可以辅佐的话,那就拜托你辅佐了;如果他不成才的话,你可以自己取而代之。”诸葛亮流着眼泪说:“臣一定会竭尽所有辅佐的力量,献上忠贞的节操,坚持到死为止!”刘备又下诏告诫刘禅说:“你和丞相共掌国事,要像侍奉父亲一样侍奉他!”建兴元年,刘后主封诸葛亮为武乡侯,设丞相府,管理大小事情。
注释:¹章武:三国蜀汉刘备的年号,章武三年即公元221年。²笃: 重。³属  : 通“嘱嘱托。⁴嗣子:继承人,指刘禅。⁵股肱: 大腿和胳膊的上部,都是人体的有力部位。比喻辅佐帝王的得力大臣。⁶效: 奉献。⁷敕 : 君主对臣下或上级对下级的命令。⁸后主: 刘备的儿子刘禅。
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闇,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六年春,扬声由斜谷¹道取郿(méi)²。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hé)战于街亭。谡(sù)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lù)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máo)(yuè)³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闇(àn),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jué)咎。”
译文:建兴六年(228)春,诸葛亮扬言要从针谷道攻取眉州,并派遣赵云、邓芝率军为疑兵,占据其谷虚张声势,魏国大将军曹真领兵前来抗击。诸葛亮亲自统率各军前攻祁山,军容整齐,赏惩肃严,号令分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归蜀,一时间整个关中地区震动惊惧。魏明帝御驾西进坐镇长安,命令张邻率军抵御诸葛亮。诸葛亮派遣马设督率各军前行,与张邻大战于街亭。由于马设违背了诸葛亮的作战部署,进军布阵失策,被张郁打败。诸葛亮迁移西县百姓千余户,逃军汉中,处死马设,向全军承认错误,并向后主上奏说:“臣下以浅薄的才能,担当了不能胜任的职务,亲自领受君令和所赐锦旗斧钱以激励三军,却未能按照规章、严明军纪,面临大事而犹豫决策,以致发生了街亭违背军令的错误,其谷发兵失于处事不谨慎,其责任都由于为臣用人不当。臣下既无知人之明,考虑问题又多有糊涂之处,依据《春秋》军事失利先罚主帅的典则,此次战争失误的主要责任在臣。自请降职三级,以罚过错。”
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¹粮不继²,使己志不申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译文:建兴十二年(234)春,诸葛亮带领所有军队从斜谷出发,用流马运送军粮,占据在武功五丈原,和魏将司马懿在渭水南边列阵对抗。诸葛亮常常忧虑粮食供应不上,让自己统一全国的壮志无法伸展,于是分派出部分士兵屯田,作为长久驻扎的基础。耕田的士兵混杂在渭水边的居民间,而百姓都安居乐业,军队不曾侵扰百姓谋取私利。两军对峙了一百多天。这年八月,诸葛亮生重病,死在军中,享年五十四岁。等到蜀军撤退以后,司马懿去巡察蜀军的营垒、住所,说道:“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啊!”起初,诸葛亮自己向后主上表说:“臣成都家中有八百棵桑树,贫瘠的田地十五顷,我子孙们穿衣吃饭之外,尚有剩余。臣在外任职当官,别无开销,随身的衣物和饮食,完全由官府供给,也没有另外经营其他产业,来增加家财。等到臣死的时候,不要让我家里头有多余的币帛,外面有多余的钱财,以致辜负了陛下。”到诸葛亮死的时候,果真和他说的一样。
注释:¹³患:忧虑。²不继:中断、不持续、不连接的意思。³申:伸展,施展。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
严关¹百尺界²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
译文:威严高耸的嘉峪雄关,连接着辽阔的西北河山;从东南沿海前线,不远万里,我来到嘉峪关前,停下马来。
注释:¹严关:险要的关门;险要的关隘。²界:连接。
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
飞阁遥连秦树直,缭(liáo)(yuán)¹斜压陇(lǒng)²低。
译文:远看,嘉峪关上的高阁与远处秦地的树木遥相连接;盘绕在嘉峪关上的长城,蜿蜒倾斜压迫,使陇地上空的云都显得低了。
注释:¹缭垣:指围墙。²陇云:陇山上面的云彩。
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
天山巉(chán)¹(mó)²立,瀚(hàn)海苍茫入望迷。
译文:嘉峪关不远处,天上山脉山势险峻,如凿削状,山上的高峰一座接一座矗立着;周围的大沙漠旷远迷茫,人眼望去,迷失了方向。
注释:¹巉削:形容山势险峻陡峭。²摩肩:肩挨着肩,此形容山上高峰一座接一座。
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谁道崤(xiáo)¹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译文:谁说千百年来险固的关隘要数崤塞和函谷关?我穿关而过,在远处回头看,不禁感叹:这地势险要的嘉峪关,用一丸泥封塞,就可阻敌了。
注释:¹崤函:古代地名,崤山与函谷关的合称。相当今河南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