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五窦联芳后,直至君家四桂堂。
莫是燕山传下本,又疑蟾窟摘来香。
即今录续题千佛,伊昔栽培记十郎。
却笑郄生太矜露,一枝未足诧名场。
一从五窦联芳后,直至君家四桂堂。
莫是燕山传下本,又疑蟾窟摘来香。
即今录续题千佛,伊昔栽培记十郎。
却笑郄生太矜露,一枝未足诧名场。
刘克庄

刘克庄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 4826篇诗文

猜您喜欢
何人劚得一片木,三尺春冰五音足。
何人劚(zhú)¹得一片木,三尺春冰五音足。
译文:不知何人用刀削制的这一琵琶,三尺春天的冰一样难得,而且五音俱全。
注释:¹劚:用砍刀、斧等工具砍削。
一弹决破真珠囊,迸落金盘声断续。
一弹决破真珠囊(náng),迸落金盘声断续。
译文:一但弹起来时,好象把真珠袋撕破,真珠迸落在金音中发出时断时续的圆润声音。
飘飘飖飖寒丁丁,虫豸出蛰神鬼惊。
飘飘飖(yáo)飖寒丁丁¹,虫豸(zhì)出蛰(zhé)神鬼惊。
译文:弦音飘荡发出冷冷的声音,蛰伏的小虫惊醒,神鬼听后都惊起。
注释:¹丁丁:形容伐木、下棋、弹琴等声音。
秋鸿叫侣代云黑,猩猩夜啼蛮月明。
秋鸿¹叫侣代云黑,猩猩夜啼蛮月明。
译文:象秋鸿鸣叫呼喊伴侣北方代地的云变黑,象猩猩夜啼把南方蛮地月亮变得更明亮。
注释:¹秋鸿:1.秋日的鸿雁。古诗文中常以象征离别。2.古琴曲。
潏潏汩汩声不定,胡雏学汉语未正。
(yù)潏汩(gǔ)汩声不定,胡雏(chú)¹学汉语未正。
译文:象潏潏汩汩水流的声音不固定,又象北方的胡人学汉学一样,语言朦胧不清。
注释:¹胡雏:1.胡人小儿; 胡人僮仆。2.对胡人的蔑称。
若似长安月蚀时,满城敲鼓声噒噒。
若似长安月蚀时,满城敲鼓声噒(lián)噒。
译文:好象长安月蚀时,引起满城百姓噒噒敲鼓声。
青山飞起不压物,野水流来欲湿人。
青山飞起不压物,野水流来欲湿人。
译文:听起来会感到峨峨的青山飞起,但没有压抑感,听起来又象有野水流来,有种润湿人的感觉。
伤心忆得陈后主,春殿半酣细腰舞。
伤心忆得陈后主¹,春殿半酣(hān)细腰舞。
译文:曲调中听起来会伤心地想到南朝陈后主,在春殿中酒至半酣时看着细腰女在跳舞。
注释:¹陈后主:陈叔宝(公元553年~公元604年),即陈后主,南朝陈末代皇帝,字元秀,小字黄奴。
黄莺百舌正相呼,玉树后庭花带雨。
黄莺百舌正相呼,玉树后庭花¹带雨。
译文:又象有一百只黄莺在相向唱歌,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上,有雨水般的伤心泪水。
注释:¹玉树后庭花:是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被称为“亡国之音”。
二妃哭处山重重,二妃没后云溶溶。
二妃¹哭处山重重,二妃没后云溶溶。
译文:感觉到娥皇女英二妃哭处山重重,娥皇女英死后云势盛大翻动。
注释:¹二妃:指传说中舜之妻娥皇、女英 。死后成为湘水之神。
夜深霜露锁空庙,零落一丛斑竹风。
夜深霜露锁空庙,零落一丛斑竹¹风。
译文:夜深霜露很大把娥皇女英空庙封住,只留下一丛斑竹在风中摇曳。
注释:¹斑竹:一种茎上有紫褐色斑点的竹子,也叫湘妃竹。
金谷园中草初绿,石崇一弄思归曲。
金谷园¹中草初绿,石崇一弄思归曲。
译文:石崇的金谷园中初春草色刚刚绿,象是他的一段思归曲。
注释:¹金谷园:指晋石崇于金谷涧中所筑的园馆。 石崇曾写金谷诗序记其事。
当时二十四友人,手把金杯听不足。
当时二十四友¹人,手把金杯听不足。
译文:当年金谷园二十四友,手把金杯听不够。
注释:¹二十四友:西晋二十四人文学集团。潘岳、石崇、欧阳建、陆机、陆云等二十四人,号曰‘二十四友’。”
又似贾客蜀道间,千铎万磬鸣空山。
又似贾(gǔ)客蜀道间,千铎(duó)万磬(qìng)鸣空山。
译文:又像商人走在蜀道间,很多的铎磬在空山中敲响。
未若此调呦呦兮啁啁,嘈嘈兮啾啾。
未若此调呦(yōu)呦兮啁(zhōu)啁,嘈嘈兮啾(jiū)啾。
译文:不一会儿,此调象鹿鸣呀禽鸟鸣,众声喧杂呀众鸟鸣。
引之于山,兽不能走。吹之于水,鱼不能游。
引之于山,兽不能走。吹之于水,鱼不能游。
译文:弹奏声传入山中,群兽驻足不愿走。弹奏声飘到水面上,鱼儿听的入迷而忘记游了。
方知此艺不可有,人间万事凭双手。
方知此艺不可有,人间万事凭双手。
译文:现在才知道此种演奏技艺其他地方是没有的,人间做很多事都是靠一双巧手而为。
若何为我再三弹,送却花前一尊酒。
若何为我再三弹,送却花前一尊酒。
译文:再为我弹几曲,怎么样?在花前送你一杯酒。

xíng

niúshū tángdài 

rénzhúpiàn sānchǐchūnbīngyīn 
tánjuézhēnzhūnáng bèngluòjīnpánshēngduàn 
piāopiāoyáoyáohánzhēngzhēng chóngzhìchūzhéshénguǐjīng 
qiūhóng鸿jiàodàiyúnhēi xīngxīngmányuèmíng 
shēngdìng chúxuéhànwèizhèng 
ruòchángānyuèshíshí mǎnchéngqiāoshēngliánlián 
qīngshānfēi shuǐliúláishī湿rén 
shāngxīnchénhòuzhǔ chūndiàn殿bànhānyāo 
huángyīngbǎishézhèngxiāng shùhòutínghuādài 
èrfēichùshānchóngchóng èrfēihòuyúnróngróng 
shēnshuāngsuǒkōngmiào língluòcóngbānzhúfēng 
jīnyuánzhōngcǎochū绿 shíchóngnòngguī 
dāngshíèrshíyǒurén shǒujīnbēitīng 
yòushǔdàojiān qiānduówànqìngmíngkōngshān 
wèiruòdiàoyōuyōuzhōuzhōu cáocáojiūjiū 
yǐnzhīshān shòunéngzǒu chuīzhīshuǐ néngyóu 
fāngzhīyǒu rénjiānwànshìpíngshuāngshǒu 
ruòwèizàisāntán sòngquèhuāqiánzūnjiǔ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浩气¹²太虚³,丹心照千古
译文:自己虽死,浩然正气回归太空,但一颗耿耿丹心照耀千古。
注释:¹浩气:正气。正大刚直的精神。²还:这里是回归的意思。³太虚:太空。⁴丹心:红心,忠诚的心。⁵千古:长远的年代,千万年。
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生平¹未报国²,留作忠魂³补。
译文:这一生还未来得及报效国家,死后也要留下忠魂来弥补。
注释:¹生平:一辈子,一生。²报国:报效国家。³忠魂:忠于国家的灵魂,忠于国家的心灵、精神。魂:作者的原意是指死后的魂灵,这是古人的看法。

  杨继盛,明代爱国将领,曾任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杨继盛坚决主张抗击北方鞑靼的入侵,反对妥协误国。先是上疏朝廷,弹劾大将军仇鸾误国,后又上疏弹劾奸相严嵩,造毒刑,被杀害,死时年仅四十岁。

  杨继盛舍身取义的高尚精神和气节,感动了京城百姓,深得民心,在押解他去会审的途中,观看的百姓充满了街道,以致道路阻塞不能通行,人们不仅齐声叹息,而且为之流下了热泪。他死了以后,他的朋友王世贞、王遴冒死备下棺材装殓了他, 京城百姓流着泪交相传诵他的弹劾严嵩疏和就义诗。杨继盛死后七年,严嵩罢官;后十年,严嵩削籍为民,抄没家产,严世藩伏诛;后十一年,明穆宗即位,为杨继盛平反,谥忠愍。所以杨继盛又被称为“杨忠愍”。

  这首诗便是他临刑前作,前二句说自己虽然死了,但浩气仍留天地之间,光耀千古,后两句感慨自己壮志未酬身先死,不禁万分遗憾,但死后若有忠魂在,一定还要补报国家,以偿夙愿。整首诗寥寥二十字,一片忠贞报国之心,凛然可睹,千载以下读之,也省事为之感动。

  诗人在诗中表示,自己报国之心不但至死不变,即使死后也不会改变。诗的大意说:自己虽死,浩然正气回归太空,还存留在天地之间,一颗耿耿丹心,永远照耀着千秋万代。这一辈子还没有来得及报效国家,死后也要留作忠魂来弥补。

  这首诗是杨继盛临刑前所作,原诗没有题目,诗题是后人代拟的。作者为揭发奸相严嵩被处死,诗中表现了忠心报国,至死不变的决心。全诗一气呵成,如吐肝胆,如露心胸,如闻忠诚之灵魂在呼喊,感人肺腑。

参考资料:
1、 周小立.民族魂 -历代爱国诗词选析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5.12 :第366页 杨继盛 就义诗

jiùshī

yángshèng míngdài 

hàohuántài dānxīnzhàoqiān 
shēngpíngwèibàoguó liúzuòzhōnghún 
厚地高天,侧身颇觉平生左。小斋如舸,自许回旋可。
厚地高天,侧身¹颇觉平生²³。小斋(zhāi)如舸(gě),自许回旋可。
译文:置身于高天厚地之间时,我会渐渐地觉得自己平生似乎事事都不顺。不过好在我还有个小船般的书斋,在其中可以信马由缰,任我发挥。
注释:¹侧身:置身。²平生:手稿本、《乙稿》、陈本作“生平”。³左:不当,不顺;错误。⁴小斋:指书房。⁵舸:船。⁶自许:自信。⁷回旋:转动,施展。
聊复浮生,得此须臾我。乾坤大,霜林独坐,红叶纷纷堕。
聊复¹浮生²,得此须臾³我。乾坤大,霜林独坐,红叶纷纷堕。
译文:姑且在这浮幻的人生中,暂时获得真正的自我。天地如此之大,我独自坐在经霜后的树林中,看那些红叶纷然坠落。
注释:¹聊复:姑且。²浮生:老庄以人生在世,虚浮无定。后世相沿称人生为浮生。³须臾:片刻,短暂。⁴乾坤:指天地。

  上片首句谓字宙广大悠久、无穷无尽。作看如此下笔,表明“我”要以审视千古的哲人眼光来述说人生。次句谓侧身人世,苦痛便与生俱生,等于走错了路。中国古人习惯,以“右”为正、为尊,以“左”为错、为卑。用《红楼梦评论》中的话说,“世界人生之所以存在”乃是“一时之误谬”。这就为“人”侧身人世定下了悲观基调。“小斋如舸,自许回旋可。”人,侧身人世便是苦痛,要怎么才能活下去。“我”说:“我”所占有的空间,仅如容身的小船,因而只好允许自己忍苦求生,逆来顺受。由小“我”而推论大我:芸芸众生,挤挤嚷嚷,周折回旋,只是为了存活,那很可哀。

  下片接着写道“聊复浮生,得此须臾我。”人类重复地繁衍后代,“我”得到了短促的生命。言外之意,“我”在苦痛折磨中,也日渐走向死亡。由此观察人世,人生如逝水,流向东海不复,岂不可哀。怎么打发这可哀的人生呢,作者以形象答复读者:“乾坤大,霜林独坐,红叶纷纷堕。”“乾坤大”一句与上片起句“厚地高天”相照应,又表明作者以宇宙之广大、悠久来与“我”并提,显得“我”之卑微与速朽。“乾坤大”为叶韵句,但应与下两句连读,不应句断。“乾坤大”充满叹息意味,叹“我”乃“须臾”之物,又领起下两句。

  这首词,上片下片的前两句,皆以诗化的思辨语言陈述,后两句或三句,则描绘形象,有直观性。这样写,好处在于仅用四十一个字,便可按照叔本华的哲学观点,说明如此人生;缺点在于形象化不足,直观性不强。

参考资料:
1、 祖保泉.王国维词解说: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62

diǎnjiàngchún··hòugāotiān--wángguówéi

hòugāotiānshēnjuépíngshēngzuǒxiǎozhāihuíxuán

liáoshēnggānkūnshuānglínzuòhóngfēnfēnduò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郁孤台¹下清江²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³,可怜无行山
译文:郁孤台下面流着的清江的江水,其中有多少苦难之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行青山。
注释:¹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又称望阙台,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行丈”得名。²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³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此处代指宋都汴京。⁴无行山:很多座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愁余 一作:愁予)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¹,山深闻鹧(zhè)(gū)²。 (愁余 一作:愁予)
译文: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还是向东流去。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悲鸣。
注释:¹愁余:使我发愁。²鹧鸪:鸟名。传说其叫声如云“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

  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词题“书江西造口壁”,起写郁孤台与清江。造口一名皂口 ,在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词中的郁孤台在赣州城西北角,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唐李勉为虔州(即赣州)剌史时,登临北望,慨然曰:‘余虽不及子牟 ,而心在魏阙一也。’改郁孤为望阙。”清江即赣江。章、贡二水抱赣州城而流 ,至郁孤台下汇为赣江北流,经造口、万安、太和、吉州(治庐陵,今吉安)、隆兴府(即洪州,今南昌市 ),入鄱阳湖注入长江。

  “郁孤台下清江水。”起笔横绝。由于汉字形、声、义具体可感之特质,尤其郁有郁勃、沉郁之意,孤有巍巍独立之感,郁孤台三字劈面便凸起一座郁然孤峙之高台。词人调动此三字打头阵,显然有满腔磅礴之激愤 ,势不能不用此突兀之笔也。进而写出台下之清江水。《万安县志》云:“赣水入万安境,初落平广,奔激响溜 。”写出此一江激流,词境遂从百余里外之郁孤台,顺势收至眼前之造口。造口,词境之核心也。

  “中间多少行人泪。”行人泪三字,直点造口当年事。词人身临隆祐太后被追之地,痛感建炎国脉如缕之危,愤金兵之猖狂,羞国耻之未雪,乃将满怀之悲愤,化为此悲凉之句。在词人之心魂中,此一江流水,竟为行人流不尽之伤心泪。行人泪意蕴深广,不必专言隆祐。在建炎年间四海南奔之际,自中原至江淮而江南,不知有多少行人流下无数伤心泪啊。由此想来,便觉隆祐被追至造口,又正是那一存亡危急之秋之象征。无疑此一江行人泪中,也有词人之悲泪啊。

  在“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中,长安指汴京。本句是诗人因记起朋友被追而向汴京望去,然而却有无数的青山挡住了诗人。境界就变为具有封闭式之意味,顿与挫级有力。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满怀忠愤的情感。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赣江北流,此言东流,词人写胸怀,正不必拘泥。无数青山虽可遮住长安,但终究遮不住一江之水向东流。换头是写眼前景,若言有寄托,则似难以指实。若言无寄托,则遮不住与毕竟二语,又明显带有感情色彩。周济云:“借水怨山。”可谓具眼。此词句句不离山水。试体味“遮不住”三字,将青山周匝围堵之感一笔推去,“毕竟”二字更见深沉有力。返观上阕,清江水既为行人泪之象喻,则东流去之江水如有所喻,当喻祖国一方。无数青山,词人既叹其遮住长安,更道出其遮不住东流,则其所喻当指敌人。在词人潜意识中,当并指投降派。“东流去”三字尤可体味。《尚书·禹贡》云:“江汉朝宗于海。”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江河行地与日月经天同为“天行健”之体现,故“君子以自强不息”。杜甫《长江二首》云:“朝宗人共挹,盗贼尔谁尊?”“浩浩终不息,乃知东极临。众流归海意,万国奉君心。”故必言寄托,则换头托意,当以江水东流喻正义所向也。然而时局并不乐观,词人心情并不轻松。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词情词景又做一大顿挫。江晚山深,此一暮色苍茫又具封建式意味境界,无疑为词人沉郁苦闷之孤怀写照,而暗应上阕开头之郁孤台景象。。

  此词写作者登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远望,“借水怨山”,抒发国家兴亡的感慨。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家国沦亡之创痛和收复无望的悲愤;下片借景生情,抒愁苦与不满之情。全词对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满和自己一筹莫展的愁闷,却是淡淡叙来,不瘟不火,以极高明的比兴手法,表达了蕴藉深沉的爱国情思,艺术水平高超,堪称词中瑰宝。

参考资料:
1、 邓小军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8月版:第1503-1505页

mán ·shūjiāng西zàokǒu

xīn sòngdài 

táixiàqīngjiāngshuǐ zhōngjiānduōshǎoxíngrénlèi 西běiwàngchángān liánshùshān 
qīngshānzhēzhù jìngdōngliú jiāngwǎnzhèngchóu shānshēnwénzhè  (chóuzuò chóu )
鸡亭故侬去,九里新侬还。
鸡亭¹故侬(nóng)²去,九里³新侬还。
译文:在金鸡亭送走了故人,便有新人从九里而来。
注释:¹鸡亭:浙江景宁沙湾十景之金鸡亭。寻阳也应有鸡亭。²故侬:故人。³九里:应是地名或亭名。⁴新侬:新人。
送一却迎两,无有暂时闲。
送一¹却迎两²,无有暂时³闲。
译文:送走故人又迎来两位新人,一时间没有片刻休息。
注释:¹送一:送走一个。²却迎两:却迎来两个。³暂时:一时,短时间。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