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以圣德。行聘徧周流。
仲尼以圣德。行聘徧周流。
遭斥厄陈蔡。归之命也夫。
遭斥厄陈蔡。归之命也夫。

shī--chénlín

zhòngshèngxíngpìnbiànzhōuliú

zāochìèchéncàiguīzhīmìng

陈琳

陈琳

陈琳(?-217年),字孔璋,广陵射阳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汉灵帝末年,任大将军何进主簿。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陈琳曾谏阻,但何进不纳,终于事败被杀。董卓肆恶洛阳,陈琳避难至冀州,入袁绍幕府。袁绍失败后,陈琳为曹军俘获。曹操爱其才而不咎,署为司空军师祭酒,使与阮瑀同管记室。后又徙为丞相门下督。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与刘桢、应玚、徐干等同染疫疾而亡。 陈琳著作,据《隋书·经籍志》载原有集10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陈记室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 10篇诗文

猜您喜欢
无情流水多情客,劝我如曾识。杯行到手休辞却,这公道难得。曲水池上,小字更书年月。还对茂林修竹,似永和节。
无情流水多情客¹,劝我如曾识。杯行到手²休辞却,这公道³难得。曲水池上,小字更书年月。还对茂林修竹,似永和节
译文:流水无情,客人多情,如同似曾相识的老友劝我饮酒。杯行到手可不要推辞,这样的公道事是很难得的。弯曲的水道上,用小楷书写年月。还面对着茂密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像当年王羲之永和年间在兰亭集会一样。
注释:¹多情客:指苏轼自身及杨绘。²杯行到手:古代有曲水流杯的习俗,宾主环绕水流而坐,杯随流水行到人的面前,则此人饮酒。³公道:公平合理。⁴曲水:引水环曲为渠,以流酒杯。⁵小字更书年月:小字,小楷。更书年月,指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载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⁶茂林修竹:茂密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出自《兰亭集序》中语。⁷永和节:指王羲之永和年间在兰亭集会。永和,东晋穆帝年号。
纤纤素手如霜雪,笑把秋花插。尊前莫怪歌声咽,又还是轻别。此去翱翔,遍赏玉堂金阙。欲问再来何岁,应有华发。
纤纤¹素手如霜雪,笑把秋花插。尊前莫怪歌声咽(yè)²,又还是轻别³。此去翱(áo)翔,遍赏玉堂金阙(què)。欲问再来何岁,应有华发
译文:歌女抬起那籍雪一般白净而又纤细柔嫩的双手,笑着将秋天的鲜花插入了花瓶。在宴会上可别责怪她唱出了呜呜咽咽的歌声,这还算是未把离别当作一回事呢。这次一去,要看一看所有辉煌的殿堂。要问哪一年再来相聚,怕是人都老了。
注释:¹纤纤:纤细柔长的样子,这里形容“素手”。²咽:呜咽,声音因阻塞而低沉。³轻别:以离别为轻,意为不把离别当作一回事。⁴玉堂金阙:玉堂,官署名,侍中有玉堂署,宋以后翰林院亦称玉堂,这里专指翰林。金阙:帝王的宫阙。⁵华发:花白的头发。

  上片写送别宴会上曲水流觞的场景。苏轼乐在曲水流杯的游戏中,把“无情流水”与“多情客”对照写来,显得饶有情味。接着将“流水”人格化,说流水劝我饮酒,苏轼和流水如同似曾相识一般。“杯行到手可不要推辞,这样的公道事是很难得的!”出语幽默,暗含着对世事的褒贬。苏轼还运用王羲之《兰亭集序》中一些现成的词语,“曲水池上”、“茂林修竹”,勾画出曲水流觞的场景,并多少透露出苏轼清雅脱俗的情怀。

  下片转到写别情。“纤纤素手如霜雪,笑把秋花插。”这两句强化了送别宴会留给苏轼的美好的印象,以写歌女的肢体、表情和动作为承启的笔墨,写来像特写镜头一样鲜明。 “尊前莫怪歌声咽,又还是轻别。”这两句从歌女的声情侧面触及了离别之情,别责怪歌女唱出了呜呜咽咽的歌声,不要把离别当作一回事。“此去翱翔,遍赏玉堂金胭。”这两句是专写杨绘,道出了送别的情由,以鸟的“翱翔”比喻人在仕途上的进取,以“玉堂金胭”点明杨绘入朝为翰林。“欲问再来何岁,应有华发。”写出了离别的惆怅,表达了苏轼真挚的友情。

  该词是一首送别词,采用拟人、用典的写作手法,以怀古为赠别,反衬了苏轼与旧友相劝饮酒以及浓郁的情谊。苏轼凭着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的能力,既描叙了儿女柔情,又有吊古追远之意,可谓词中有诗,这是苏轼词的一大特点。该词写出了一个送别词全新的境界,已超出了一般的送别词。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243-246

quànjīnchuán··qíngliúshuǐduōqíng--shì

qíngliúshuǐduōqíngquàncéngshíbēixíngdàoshǒuxiūquèzhègōngdàonánshuǐchíshàngxiǎogèngshūniányuèháiduìmàolínxiūzhúshìyǒngjié

xiānxiānshǒushuāngxuěxiàoqiūhuāchāzūnqiánguàishēngyànyòuháishìqīngbiéáoxiángbiànshǎngtángjīnquēwènzàiláisuìyīngyǒuhuá

五里滩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
五里滩¹头风欲平,张帆举棹(lǔ)觉船轻。柔橹(lǔ)²不施停却棹(zhào),是船行。
译文:船行至五里滩时风势将要平息,马上举棹扬帆,船行瞬间轻松了许多。轻轻地摇着橹不用划桨,船儿都行走的飞快。
注释:¹五里滩:河上的一个地名。²橹:使船前进的工具,比桨长而大,安在船尾或船旁,用人摇。
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却似走来迎。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却似走来迎。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译文:放眼望去,只见微风吹来,水面上波光荡漾。看着眼前的山,就好像是来迎接你似的,但当你仔细一看,山并没有动,而是船在前行。

  这是一首反映船夫水上生活的抒情小词,它写的是狂风过后船夫们驾驶帆船前进的情景和心情。

  词一开头就说”五里滩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五里滩,是这条河上的一个地名,“头”是方位词,它说明船已开到五里滩上了。帆船是需要借助风力的,乘风破浪,船走得更快。但这种风必须是顺风。如果吹来的风是旋风,或逆风,那就不但不能帮助帆船前进,而且还会带来危险,所以是不能张帆的。在五里滩以前,船夫们遇到的显然不是顺风。他们经过一场和狂风恶浪的搏斗以后,观察到风势将要平息,也就是“风欲平”了,就马上扯起帆来。在这个当儿,大家虽然还在继续举棹摇般,却产生了“觉船轻”的感觉。“棹”,桨板,举棹就是打桨板。既然风力可以代替人力,何必还要打桨摇橹呢,于是,便“柔橹不施停却棹”吧。在文学作品中常把橹称为柔橹,以形容橹的得心应手。橹的外形有点儿象桨,安在船梢或船旁,用人摇动,它会象鱼的尾和鳍一样,通过拨水,产主推动力。“施”,使用。写到这里,船夫们的轻松愉快的感情,一下就传达出来了。

  词的下片就是通过看山看水反映了他们的心情。

  “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却似走来迎。”“闪灼”,形容水光闪动的样子。狂风过后,乌云也散开了,上文说“风欲平”,是还有些风,所以河里的波浪涌起,波光粼粼。这时两岸的山呐,看上去挺有趣过的,它们似乎很好客,正在急急忙忙地迎面走过来欢迎大家。但是,山是不会走动的。子细(仔细)看看,山确实没有动啊。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哦,那不过是因为船走得快,使得坐在船上的人产生一种“走来迎”的感觉罢了。

  词的上片和下片的末尾都用“是船行”作结束,它不仅起一个叙述作用,而且还象船夫的劳动号子的和声一样,余音袅袅[niǎo],久久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

当九秋之凄清,见一鹗之直上。以雄才为己任,横杀气而独往。梢梢劲翮,肃肃逸响;杳不可追,俊无留赏。彼何乡之性命,碎今日之指掌。伊鸷鸟之累百,敢同年而争长?此雕之大略也。
当九秋¹之凄清,见一鹗(è)²之直上。以雄才为己任,横³杀气而独往。梢梢劲翮(hé),肃肃逸响;杳(yǎo)不可追,俊无留赏。彼何乡之性命,碎今日之指掌。伊鸷(zhì)¹⁰之累百,敢同年而争长?此雕之大略也。
译文:正当凄凉冷清的深秋时节,一只大雕冲天而上。它自负材具非凡,横穿寒秋独来独往。劲健的毛羽,发出肃肃的声响,刹那间便远得看不见,踪影难寻,动作迅捷神速,使人无暇细看。那个不知何处的生命,今日碎裂在它的指掌。那些鸷鸟即使数以百计,岂敢与它同日而语,一争雄长?这是的大致情况。
注释:¹九秋:九月之秋。²鹗:雕。³横:充满。⁴杀气:秋天肃杀之气。⁵梢梢:象声词,形容雕翅掠空的声音。⁶翮:羽茎。⁷肃肃:象声词。⁸杳:飘忽不见踪影的样子。⁹俊无留赏:形容雕动作迅捷神速,使人无暇细看。¹⁰鸷鸟:猛禽。
若乃虞人之所得也,必以气禀玄冥,阴秉甲子;河海荡潏,风云乱起;雪冱山阴,冰缠树死。迷向背于八极,绝飞走于万里。朝无所充肠,夕违其所止;颇愁呼而蹭蹬,信求食而依倚。用此时而椓杙,待弋者而纲纪;表狎羽而潜窥,顺雄姿之所拟。欻捷来于森木,固先系于利觜;解腾攫而竦神,开网罗而有喜。献禽之课,数备而已。
若乃虞(yú)¹之所得也,必以气禀玄冥²,阴秉甲子³;河海荡潏(yù),风云乱起;雪冱(hù)山阴,冰缠树死。迷向背于八极,绝飞走于万里。朝无所充肠,夕违其所止;颇愁呼而蹭蹬,信求食而依倚¹⁰。用此时而椓(zhuó)(yì)¹¹,待弋(yì)¹²而纲纪¹³;表狎(xiá)¹⁴而潜窥,顺雄姿之所拟¹⁵。欻(xū)¹⁶来于森木,固先系于利觜(zī)¹⁷;解腾攫(jué)¹⁸而竦(sǒng)¹⁹,开网罗而有喜。献禽之课²⁰,数备而已。
译文:如果虞人要捕捉大雕,须在寒冷的严冬时节,阴气随着岁时而至。河海汹涌,风云四起,大雪封闭,群山暗晦,层冰纠结,树木冻死。大雕迷失了方向,停止了万里高飞。白天没有食物充饥,夜晚找不到原来的住地。困顿得只能凄厉呼叫,觅取食物确实要有凭依。在这个时候打桩设网,待大雕到来以罗网捕取。放出驯化的鸟儿并暗中窥探,顺应着雕的动意。大雕迅捷地飞出丛林,先用利嘴袭击。虞人见雕腾跃飞扑而神情激切,打开罗网而心中欢喜。献纳珍禽的赋税,数目足够才能完毕。
注释:¹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圃、田猎的官,负责驯养猛禽。²玄冥:玄冥是孟冬之神,气禀玄冥意为禀受冬神的寒气。³阴秉甲子:一年中的阴寒季节。甲子指日期。⁴荡潏:汹溃起伏。⁵冱:冻结。⁶迷向背:分不清南北阴阳。⁷绝飞走:飞禽走兽绝迹。⁸违:离开,错过。⁹蹭蹬:困顿。¹⁰依倚:徘徊不去。¹¹椓杙:捶钉小木桩,用于张网捕雕。¹²弋者:猎人。¹³纲纪:结网。¹⁴表狎羽:设置诱饵。狎羽,驯养狎熟的禽鸟。¹⁵拟:预定,预计。¹⁶欻捷:迅捷。¹⁷觜:鸟喙。¹⁸腾攫:雕落网后挣扎挠抓之态。¹⁹竦神:敬畏,神情肃然。²⁰课:赋税。
及乎闽隶受之也,则择其清质,列在周垣;挥拘挛之掣曳,挫豪梗之飞翻。识畋游之所使,登马上而孤骞。然后缀以珠饰,呈于至尊。抟风枪累,用壮旌门。乘舆或幸别馆、猎平原,寒芜空阔,霜仗喧繁。观其夹翠华而上下,卷毛血之崩奔;随意气而电落,引尘沙而昼昏。豁堵墙之荣观,弃功效而不论。斯亦足重也。
及乎闽隶¹受之也,则择其清质²,列在周垣(yuán)³;挥拘挛(luán)之掣(chè)(yè),挫豪梗之飞翻。识畋(tián)之所使,登马上而孤骞(qiān)。然后缀以珠饰,呈于至尊。抟(tuán)¹⁰枪累¹¹,用壮旌(jīng)¹²。乘舆(yú)¹³或幸别馆、猎平原,寒芜空阔,霜仗¹⁴喧繁。观其夹翠华¹⁵而上下,卷毛血¹⁶之崩奔¹⁷;随意气而电落,引¹⁸尘沙而昼昏。豁¹⁹堵墙²⁰之荣观²¹,弃功效而不论。斯亦足重也。
译文:等到养鸟官闽隶接收了雕,则拣选其中仪态清俊者,置放皇家苑圊。闽隶牵动拘系它的绳索,剪束它赖以翻飞的劲羽,直到游猎时懂得听从使唤,然后置之马背,让它独自飞翔。再用珠玉加以装饰,呈献给皇帝。让它从枪剑丛中乘风直上,在猎场施展威风。天子车驾或是抵达行宫,射猎原野,深秋的草地空旷无边,鲜明的仪仗队喧腾不止,只见大雕环绕旌旗忽上忽下,猎物毛羽飘洒,鲜血崩流。大雕惬意地闪电似的落下,卷起漫天尘沙,白昼也显得昏暗。它无意于万众围观的荣耀,舍弃功劳而不愿称道,这也是值得称道的。
注释:¹闽隶:官名,掌役畜养鸟。²清质:形态清秀。³周垣:设在宫殿外围的机构,这里指皇家苑囿。⁴拘挛:痉挛,抽搐。⁵掣曳:牵引。⁶豪梗:豪放倔强。⁷畋遂:打猎、郊游。⁸孤骞:离傲的样子。⁹至尊:皇帝。¹⁰抟风:乘风而上。¹¹枪累:篱笆。¹²旌门:皇帝出游,旌旗排列如门,称旌门。¹³乘舆:皇帝的车驾。¹⁴霜仗:如霜雪一般发亮的仪仗。¹⁵翠华:翠羽装饰的旗帜。¹⁶毛血:被雕击杀的鸟兽的毛与血。¹⁷崩奔:四散纷飞。¹⁸引:卷起,带起。¹⁹豁:开,冲开。²⁰堵墙:围观的人群像堵墙一样。²¹荣观:荣耀壮观的景象。
至如千年孽狐,三窟狡兔;恃古冢之荆棘,饱荒城之霜露。回惑我往来,趑趄我场圃。虽有青骹载角,白鼻如瓠;蹙奔蹄而俯临,飞迅翼而遐寓。而料全于果,见迫宁遽;屡揽之而颖脱,便有若于神助。是以哓哮其音,飒爽其虑;续下鞲而缭绕,尚投迹而容与。奋威逐北,施巧无据;方蹉跎而就擒,亦造次而难去。一奇卒获,百胜昭著。夙昔多端,萧条何处。斯又足称也。
至如千年孽(niè)狐,三窟狡兔;恃古冢之荆棘,饱荒城之霜露。回惑¹我往来,趑(zī)(jū)²我场圃(pǔ)³。虽有青骹(qiāo)载角,白鼻如瓠(hù);蹙(cù)奔蹄而俯临,飞迅翼而遐寓。而料全于果,见迫宁遽(jù);屡揽之而颖脱,便有若于神助。是以哓(xiāo)(xiāo)其音,飒(sà)爽其虑¹⁰;续¹¹下鞲(gōu)而缭绕¹²,尚投迹¹³而容与¹⁴。奋威逐北,施巧无据;方蹉(cuō)( tuó)¹⁵而就擒,亦造次¹⁶而难去。一奇卒获,百胜昭著。夙(sù)昔多端,萧条何处。斯又足称也。
译文:至于多年妖狐,具备三个巢穴的狡兔,倚仗着古墓上荆棘丛生,饱餐废墟的露水,迷惑往来行人,徘徊在人家园地。虽然青胫之鹰爪上套着骨角,白鼻之鹰肥如葫芦,时而迫近狂奔的野兽俯视,时而展翅迅飞而远瞩。尽管预料稳操胜券,发觉逼近猎物岂能有所畏惧,但是屡屡抓取都被逃脱,就像它们有神帮助。于是大雕放声长鸣,振奋精神,接着离开臂鞲缭绕腾空,却盘旋不下,仍然神态安闲。尔后奋起神威追逐逃敌,旋展巧技而无需凭依。奔亡者刚一失足就被擒捉,仓促之下难以逃离。一施奇巧突然抓获猎物,连连取胜功绩显赫。妖狐狡兔往日机诈多端,今日寂寞凄凉又在何地。这又是值得称道的。
注释:¹回惑:迷惑。²趑趄:犹豫不前。³场圃:打场种菜的地。⁴骹:指胫骨下段。⁵瓠:指瓠籽。⁶蹙:踢。⁷遐寓:从远处望。⁸遽:窘迫。⁹哓哮:凄厉的叫声。¹⁰飒爽其虑:神情矫健。¹¹续:接着。¹²缭绕:盘旋。¹³投迹:止步不前。¹⁴容与:从容。¹⁵蹉跎:失足,摔倒。¹⁶造次:仓猝。
尔其鸧鸹凫鶂之伦,莫益于物,空生此身。联拳拾穗,长大如人。肉多奚有,味乃不珍。轻鹰隼而自若,托鸿鹄而为邻。彼壮夫之慷慨,假强敌而逡巡。拉先鸣之异者,及将起而遄臻。忽隔天路,终辞水滨。宁掩群而尽取,且快意而惊新。此又一时之俊也。
尔其鸧(cāng)(guā)(fú)(yì)¹之伦,莫益于物,空生此身。联拳²拾穗,长大如人。肉多奚有,味乃不珍。轻鹰隼而自若,托鸿鹄而为邻。彼壮夫之慷慨,假强敌而逡(qūn)³。拉先鸣之异者,及将起而遄(chuán)(zhēn)。忽隔天路,终辞水滨。宁掩群而尽取,且快意而惊新。此又一时之俊也。
译文:那些鸽鸹、野鹏,水鹏一伙飞禽,无益于事物,徒有躯体,俯啄遗穗,体大如人,肉多有什么用处,味道不值得珍贵。它们轻视鹰隼而神态自若,依托大雁结为近邻。它们如同壮士一样意气激昂,却远离强敌止步不前。大雕意欲摧折其中首先呜叫的特异者,刚刚飞起就迅速到达,忽然又远飞天外,终于离开水边。岂是袭击群鸟而尽数捕获,不过是暂求快意以惊奇动人。这又是一时的美事。
注释:¹鸺鸹凫鶂:几种禽鸟的名称。²联拳:一个接一个的样子。³逡巡:迟疑不前。⁴拉先鸣之异者:攻击首先鸣叫的凡鸟。拉:摧折。⁵遄臻:迅速跑掉。⁶掩群:一网打尽。⁷快意而惊新:因新奇刺激而感快意。
夫其降精于金,立骨如铁;目通于脑,筋入于节。架轩楹之上,纯漆光芒;掣梁栋之间,寒风凛冽。虽趾蹻千变,林岭万穴;击丛薄之不开,突杈丫而皆折,此又有触邪之义也。
夫其降精于金¹,立骨如铁;目通于脑²,筋入于节³。架轩楹(yíng)之上,纯漆光芒;掣梁栋之间,寒风凛冽。虽趾蹻(qiāo)千变,林岭万穴;击丛薄之不开,突杈丫而皆折,此又有触邪之义也。
译文:雕是金的精灵降世,骨头像钢铁铸成,眼睛与大脑相通,长筋直入骨节,落在高高的柱子上,纯黑如漆,乌光闪亮;腾跃在梁柱之间,寒风凛冽。脚趾千般移动,遍及林间岭上万孔洞穴,扑击久久封闭的林莽,触及树木权而全都折断,又有着冲击邪恶的意义。
注释:¹降精于金:是说雕是五行中金气之精华的化身。傅玄《鹰赋》:“受金刚之纯精。”²目通于脑:写雕眼之有神。³筋入于节:写雕爪之劲健。⁴趾蹻:踪迹。趾,脚趾;蹻,草鞋。⁵丛薄:草木丛生之处。
久而服勤,是可呀畏。必使乌攫之党,罢钞盗而潜飞;枭怪之群,想英灵而遽坠。岂比乎?虚陈其力,叨窃其位,等摩天而自安,与抢榆而无事者矣?
久而服勤,是可呀畏¹。必使乌攫(jué)²之党,罢钞盗³而潜飞;枭(xiāo)之群,想英灵而遽坠。岂比乎?虚陈其力,叨窃其位,等摩天而自安,与抢榆而无事者矣?
译文:大雕长期服事辛劳,可使众鸟畏服。一定能让乌鸦一伙强取豪夺之徒,停止抢掠而偷偷飞走;枭一类怪异之辈,想到它的非凡气概就立即坠落。岂能和那些空自施展力量,徒然占据高位,一样摩云高飞却只求自我安适的黄鹄、以及只能突过榆树而无所事事的学鸩相提并论呢?
注释:¹呀畏:赞叹敬畏。呀,一作“吁”。²乌攫:乌鸦一类的鸟。³钞盗:抄掠。⁴枭怪:猫头鹰之类。
故不见其用也。则晨飞绝壑,暮起长汀;来虽自负,去若无形。置巢嶻嵲,养子青冥。倏尔年岁,茫然阙庭。莫试钩爪,空回斗星。众雏傥割鲜于金殿,此鸟已将老于岩扃。
故不见其用也。则晨飞绝壑,暮起长汀;来虽自负,去若无形。置巢嶻(jié)(niè),养子青冥。倏(shū)尔年岁,茫然阙(què)¹。莫试钩爪,空回斗星。众雏傥(tǎng)割鲜²于金殿,此鸟已将老于岩扃(jiōng)³
译文:所以,它如果不被重用,白天就翱翔在险峻的山谷,晚上就停立在长长的江岸。来时虽然自视甚高,离去时又好像没有形迹。在高高的山崖上安置巢窝,在高空抚育子孙。时间飞逝,朝廷遥远,不能一用钩抓,一任斗转星移。许多小鸟在金殿分食鲜肉,而大雕却已老死在山窟。
注释:¹阙庭:宫廷。²割鲜:分割美味。³岩扃:山洞。

  这篇赋先总述雕“以雄才为己任”,展示了骠悍骁勇的雄姿;接着笔锋一转,插叙捕雕的情景和驯雕的过程;然后叙雕“奋威逐北”之令人称羡、使异类震惊之杰出本领及其敢于“触邪”的刚正气质;结尾写雕“不见用”而飘然远逝,在自伤怀才被弃的坎坷命运中,对“虚陈其力,叨窃其位”的昏庸官僚进行了嘲讽。全赋借雕自况,吐露怀抱,章法谨严。

  全篇可分为八层。

  第一层以写实之笔略述雕之俊异,喻士之负有雄才。“当九秋之凄清,见一鹗之直上。以雄才为己任,横杀气而独往。梢梢劲翮,肃肃逸响;杳不可追,俊无留赏。”开篇寥寥数语,便勾画出一幅勇悍绝伦的雕像图。

  第二层借言取雕于“愁呼”,“蹭蹬”之时,暗喻取士当于困顿窘迫之际。

  第三层言雕先调习而后可试,喻得士当先养而后可用。

  第四层以雕可逐灭孽狐、狡兔,喻负有奇才之士方能剪除国之巨奸。

  第五层言雕不击凡鸟,喻土不与庸才之人争能。

  第六层借雕以强健之力勇于触邪,喻士以凛然正气敢于斥奸。“夫其降精于金,立骨如铁;目通于脑,筋入于节。架轩楹之上,纯漆光芒;掣梁栋之间,寒风凛冽。”赋中短短片言,又再展雕之威凛神韵,令人叹止。

  第七层言有雕之飞翔,而枭怪之鸟藏匿,喻正人之士得用而小人之奸必去。

  第八层借离不得识终将茫然而去,喻士不得用必悲伤潜身。

  全赋一波三折,深沉雄浑,悲壮激昂,写雕言己,喻志抒情,铺写详尽而章法井然,描绘生动而形神毕现,从观雕、得雕、试雕、任雕及弃雕之中,尽言取士之法,育人之道,任才之效,笔力苍劲,精神悲壮,在结构、排布上,留有明显的雕琢痕迹,在语言上避免模仿汉赋那种呆板句式,而以散文的笔法御领全篇,句式或四四相俳,或六六成偶,灵活舒展,在骈丽之中,又寓古文之气,虽有雕琢之笔,却又绝不失风骨之力,毫无靡繁之气,读来使人为之振奋。

  此外,此赋全篇俱属比喻。正是这种比喻,形成此赋的结构独特性,即不像作者的三大礼赋那样,模仿汉赋,铺陈名物,而是着墨于雕,立意于志,以意御文,层层相扣,段段紧关,结构严谨简练,一气呵成。

参考资料:
1、 李穆南,郄智毅,刘金玲 主编.历代名赋.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学苑音像出版社,2006年:161-166
2、 田兆民.历代名赋译释.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06月第1版:1191-1201
汀洲采白蘋,日落江南春。(日落 一作:日暖)
(tīng)¹采白蘋(píng)²,日落³江南春。(日落 一作:日暖)
译文:一位妇人在水中小洲上采摘白蘋,江南的太阳暖暖的照在水边。
注释:¹汀洲:水中小洲。²白蘋:水草名。谷雨时始生,夏秋间开小白花。³日落:一作”日暖“。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洞庭¹有归客²,潇湘³逢故人。
译文:洞庭湖那边有归客回来,曾与夫君在潇湘之畔遇见,为我捎来他的消息。
注释:¹洞庭:湖名。在长江南岸,湖南省北部。²归客:归乡之人。³潇湘:水名,潇水与湘水在湖南省零陵县以西汇合,称潇湘,后亦可泛指湖南地区。
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
故人¹何不返,春花²复应³晚。
译文:思念的人为何至今还不归来呢?春花已经凋落,又一个春天将要过去。
注释:¹故人:指女主人公的丈夫。²春花:此泛指春天里的花;春花一作“春华”。³复应:又将。
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
不道新知¹乐,只言行路远。
译文:归客不说故人结交新欢之事,只说路途太遥远难以返回。
注释:¹新知:指丈夫结交的新欢。

  这是一首闺怨诗。诗的前二句描绘江南景致,点明时间,并引起下文,后六句写女主人公偶遇归客,向他询问丈夫的情况。表达了一位江南女子对远在他乡的丈夫的思念和久不见其归来的忧虑。全诗婉曲喜人,音节雅亮,借作问答,语言朴素。

  诗的开头两句由写汀洲采蘋而带出江南明媚的春色,笔墨寥寥而江南水乡风物宛然可想。诗写汀洲采蘋,大抵只是触物起兴,借以表达折芳寄远、相思怀人之意,也就是说只是一个“兴象”,而并非实写。这两句借采蘋起兴写相思之情,使读者由芳草而想起美人,而江南如画的春色无疑也给思妇和她的相思平添了一段风情。接下去两句说有“归客”从洞庭回来,带来了“故人”的消息。

  思妇在刚听到消息的时候,想必也曾感到一点安慰,但对于一个因为爱情而怀抱相思痛苦的人来说,这一点消息是足以激起更加强烈而不安的思念。以下四句便由此生发。这两句写“归客”带回“故人”的消息,只以一个“逢”字点出,写得特别简略,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余地。诗写“洞庭”、“潇湘”,实指同一个地方,却分开来写,给行文增添了一点参差错落;而这样的表达,在字面上使读者觉得好像是两个不同的地方,诗意因此仿佛有了一点辗转漂泊的意思。与“逢”字所传达的偶然相遇的意思结合在一起,让读者想起远方游子行踪的不定与音讯的渺茫。

  诗的后半首以一个问句开头,直接表达了相思的迫切之情。 “春花复应晚”,“春花”指的是白蘋,因首句已点明女主人公正在采蘋,故女主人公将手中之物作比喻,信手拈来,毫无斧凿痕迹,显示出巧妙的构思。其中的“复”字提示其丈夫已多年未归,侧面反衬出女主人公的焦灼神态。这里也隐喻红颜消损,美人迟暮,在岁月无情的消磨中写出了相思憔悴之意。前面的问句,只因为有这一个句子接住,便具有了触动读者的力量。

  结尾两句说“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实际上说的是“行路远”。“行路远”因而见出相思的渺茫与深长。“不道新知乐”只是设想之辞,不可坐实。只因相思无望,便有了无端的猜想,而正是从虚设之辞中,写出了哀怨帐惘的相思之情。

  从表面的意思上看,“故人何不返”一句下面,应接以诗的最后两句,这两句是对“故人何不返”的直接回答。诗却避免了直接的回应,而以“春华复应晚”一句接住,使诗意平添了曲折之意,也与开头写采蘋有照应之妙。

  这首诗写女子相思之情,辞意婉转,又与比兴相结合,更显得含蓄而富于风情。诗借乐府旧题写闺怨,颇有江南民歌清新流丽的特点。

参考资料:
1、 陈庆元.大学语文.福州市: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24-25页
2、 王运熙 王国安.乐府诗集导读.成都市:巴蜀书社,1999年:183-184页

jiāngnán

liǔyùn nánběicháo 

tīngzhōucǎibáipíng luòjiāngnánchūn  (luòzuò nuǎn )
dòngtíngyǒuguī xiāoxiāngféngrén 
rénfǎn chūnhuāyīngwǎn 
dàoxīnzhī zhǐyánxíngyuǎn 

路辅横塘,风卷地、水肥帆饱。眼双明、旷怀浩渺。问菟裘、无恙否,天教重到。木落雾收,故山更好。
路辅横塘¹,风卷地、水肥帆饱。眼双明、旷怀²浩渺³。问菟(tù)(qiú)、无恙否,天教重到。木落雾收,故山更好。
译文:一路行船,船头转换方向来到横塘,风力迅猛,水势浩大,船帆被风吹得饱胀。眼前一片明亮,烟波浩渺的景色让人心境开阔。心里不断猜测,家乡是否别来无恙? 这次是因为上天的示意教导(心里想念),我才又回到家乡。 此时,放眼望去树叶飘落,云雾消逝,因为没有了遮挡,所以远处的山显得更美了。
注释:¹横塘:古堤名。在江苏省吴县西南。²旷怀:豁达的襟怀。³浩渺:形容水面辽阔。⁴菟裘:古邑名。春秋鲁地。在今山东泰安东南楼德镇。后世因称士大夫告老退隐的处所为“菟裘”。
过溪门、休荡桨,恐惊鱼鸟。算年来、识翁者少。喜山林、踪迹在,何曾如扫。归鬓任霜,醉红未老。
过溪门、休荡桨,恐¹惊鱼鸟。算年来²、识翁者少。喜山林、踪迹在,何曾如扫。归鬓(bìn)任霜,醉红未老。
译文:船行驶过溪门,无需荡桨,因为怕惊吓到水中的鱼和水鸟。算一算离家多年已经老了,估计回到家乡能认识我的人不多吧。让我高兴的是故乡的山林还是旧日模样,不曾消失。虽然归来时两鬓任凭岁月染得像霜一样的白,但想想酒醉后面庞泛着红晕,也觉得自己不曾老去。
注释:¹恐:害怕。²年来:近年以来。

sāndēng··zhuǎnhéngtáng--fànchéng

héngtángfēngjuǎnshuǐféifānbǎoyǎnshuāngmíngkuàng怀huáihàomiǎowènqiúyàngfǒutiānjiàozhòngdàoluòshōushāngènghǎo

guòménxiūdàngjiǎngkǒngjīngniǎosuànniánláishíwēngzhěshǎoshānlínzōngzàicéngsǎoguībìnrènshuāngzuìhóngwèilǎ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