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卉木少珍奇,且喜逢春具数枝。
百禄大来唯酒美,一年全盛是花时。
芳心未吐蜂先到,秀色如凝露暗滋。
犹倚栏干忍虚过,可能垂顾习家池。
岭南卉木少珍奇,且喜逢春具数枝。
百禄大来唯酒美,一年全盛是花时。
芳心未吐蜂先到,秀色如凝露暗滋。
犹倚栏干忍虚过,可能垂顾习家池。
余靖

余靖

(1000—1064)韶州曲江人,初名希古,字安道。仁宗天圣二年进士。累迁集贤校理,以谏罢范仲淹事被贬监筠州酒税。庆历中为右正言,支持新政。使契丹,还任知制诰、史馆修撰。再使契丹,以习契丹语被责,复遭茹孝标中伤,遂弃官返乡。皇祐四年起知桂州,经制广南东西路贼盗。寻又助狄青平定侬智高,留广西处置善后事宜。加集贤院学士,徙潭、青州。嘉祐间交阯进扰,任广西体量安抚使。后以尚书左丞知广州。有《武溪集》。 ▶ 143篇诗文

猜您喜欢
自有仙才自不知,十年长梦采华芝。
自有仙才¹自不知,十年长梦采华芝²
译文:自个儿有仙人的才分自己却竟然不知,十年来常在梦中采摘那名贵的灵芝。
注释:¹仙才:仙人的才分。²华芝:灵芝,仙药。又指华盖,高官显贵者所用。此处语意双关,以梦采仙药及望登进士第相关合。
秋风动地黄云暮,归去嵩阳寻旧师。
秋风动地黄云暮,归去嵩阳寻旧师。
首句即自嘲之词,说自己对自己有得道成仙之才分却竟然不自知。实在糊涂不该。这即是自嘲没有应世人仕之才却居然去应举,笑自己不安分,作了盲目的必然不能成功之事。自己只有得道求仙的才分,那么,还是有自知之明才好。次句,说十年来常在梦中采灵芝则是说的实际思想,意谓自己也确是早就有隐遁高蹈之心,由自嘲自我排解到说出自己本有的思想,真切地表现了复杂心理。因为用世和隐遁这两方面本来是当时知识分子经常普遍存在的心理。在自嘲之后又自我超脱出来,意谓:考试落选也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可难受的,不是早就梦想采摘灵芝的生活吗?考不中就回去学道不也很好吗?所以后二句即承此意说:还是回去吧,去找当年的宗师。不过,尽管如此,这种自我排解还是充满着愁郁。看第三句所写的景色的萧瑟,动地秋风,入暮黄云是那么凄清,还是可以充分见出诗人心情的无比低沉和郁闷,看来,诗人思想中最理想的还是渴望早日用世,而并不真正愿意隐遁求仙。
参考资料:
1、 李淼.李商隐诗三百首译赏:长春出版社,1990:378-379
豁开青冥颠,泻出万丈泉。
(huō)¹开青冥²(diān)³,泻出万丈泉。
译文:瀑布如青天之顶裂开一个豁口,泉水从万丈高空倾泻而下。
注释:¹豁:裂开。²青冥:青色的天空。³颠:顶。
如裁一条素,白日悬秋天。
如裁一条素¹,白日悬秋天。
译文:又如剪裁一条素绢,在丽日朗照下,从秋高气爽的蓝天上飘然下悬。
注释:¹素:白色的生绢。
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鲜明的映衬,把落差极大的高山飞瀑生动地描绘了出来。当你到江西庐山、贵州黄果树、河南云台山……去观赏那里的瀑布时,这美丽的诗句一定会启迪你的思想,增添你的逸兴,使你惊叹大自然的造化之功而流连忘返。

shījiān tángdài 

huōkāiqīngmíngdiān xièchūwànzhàngquán 
cáitiáo báixuánqiūtiān 
渐渐之石,维其高矣。山川悠远,维其劳矣。武人东征,不皇朝矣。
(chán)¹之石,维其²高矣。山川悠远,维其劳³矣。武人东征,不皇(zhāo)矣。
译文:山峰险峻层岩峭,高高上耸入云霄。山重重来水迢迢,日夜行军多辛劳。将帅士兵去东征,赶路不论夕或朝。
注释:¹渐渐:借为“巉(chán)巉”,险峭的样子。²维其:犹“何其”。³劳:劳苦。一说读为“辽”,指辽远。⁴武人:指东征将士。⁵皇:同“遑”,闲暇。⁶朝:早上。
渐渐之石,维其卒矣。山川悠远,曷其没矣?武人东征,不皇出矣。
渐渐之石,维其卒(cuì)¹矣。山川悠远,曷(hé)其没²矣?武人东征,不皇出³矣。
译文:山峰险峻层岩险,高峻陡峭难登攀。山川逶迤又遥远,不知何时到终点。将帅士兵去东征,一直向前不顾险。
注释:¹卒:借为“崒”,高峻而危险貌。²曷其没:言何时是个尽头。曷,何。没,尽。³出:出险。
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武人东征,不皇他矣。
有豕白蹢(dí)¹,烝(zhēng)²涉波矣。月离³于毕,俾(bǐ)(pāng)(tuó)矣。武人东征,不皇他矣。
译文:白蹄子的大小猪,成群涉水踏波过。月亮靠近天毕星,大雨滂沱汇成河。将帅士兵去东征,其他事情无暇做。
注释:¹蹢:蹄子。²烝:众多。一说“进”。³离:借作“丽”,依附,此指靠近。⁴毕: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又叫“天毕”。⁵俾:使。⁶滂沱:大雨貌。⁷不皇他:无暇顾及其他。

  这首诗的情调酷似《诗经》中的“国风”,重在叙述行军艰难而紧张,并没有《毛诗序》所说“役久”的意思。全诗三章,以赋叙事抒情,头两章叠唱,意思相仿,诗人在急行军途中,迎面映入眼的是陡崖峭壁,挡住队伍的去路,忍不住惊呼道“维其高矣”、“维其卒矣”。头两句写所见,中间两句写所感,叹惋山川遥远,跋涉攀援,步步维艰,疲劳不堪,十分盼望抵达目的地。然而“山川悠远”,不知道何日才能走到。最后两句点题,交代急行军。“武人东征”一句贯穿全诗,三章都有,点明抒情主体与事件。首章“不皇朝矣”句,说明行军紧急,起早摸黑,天不亮就上路。第二段“不皇出矣”句蕴藏着更多难言的痛苦,行军紧迫,不断深入,无暇顾及以后能否脱险。也就是说至此生命已全置之度外。

  第三章诗人笔锋一转,突然伸向天空,描写星空气象,与首章“朝矣”句相应,暗示是夜晚行军。朱熹说前四句“豕涉波,月离毕,将雨之验也”(《诗集传》)。这可能是诗人引用已有的气象民谚。近人闻一多指出:“豕涉波与月离毕并举,似涉波之豕亦属天象,《述异记》曰:‘夜半天汉中有黑气相连,俗谓之黑猪渡河,雨候也。’《御览》引黄子发《相雨书》曰:‘四方北斗中无云,惟河中有云,三枚相连,如浴猪狶,三日大雨。’与《诗》之传说吻合,是其证验。《史记·天官书》曰:‘奎为封豕,为沟渎。’《正义》曰:‘奎……一日天豕,亦曰封豕,主沟渎……荧惑星守之,则有水之忧,连以三年。’《易林·履之豫》诗曰:‘封豕沟渎,水潦空谷,客止舍宿,泥涂至腹。’此与《诗》所言亦极相似,是《诗》所谓豕白蹢者,即星中之天豕,明矣。”(《周易义证类纂》)依闻一多的说法,天豕为二十八宿之一的奎星,奎由十六颗星组成,所以说“烝涉波”。杨慎《古今谚》中“谚语有文理”条也说:“天河中有黑云,谓之黑猪渡河,主雨。”可与此相参证。“月离毕”说的是月亮靠近毕宿,古人同样视为下雨的征兆,《尚书·洪范》说:“月之从星,则以风雨。”此星即指毕星。应劭《风俗通义》说:“雨师者,毕星也。”其下即引用此诗“月离”两句为证。《晋书·天文志》也说“月行入毕多雨”。所以这首诗前四句是引气象民谚,预兆将有滂沱大雨。“俾”字点明尚未发生,姚际恒《诗经通论》引姚炳的说法“将雨、既雨,诸说纷如”,实际上诗中原本是说“将雨”,而不是“既雨”,这个意思已经很明显了。正因为诗人担心遭遇滂沱大雨,行军难上加难,一心一意只想加速行进,无暇顾及其他,所以才说“不皇他矣”。三个段落的末句意思递进,旅途的苦情、忧虑一层深过一层。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510-512

chánchánzhīshí

míng xiānqín 

chánchánzhīshí wéigāo shānchuānyōuyuǎn wéiláo réndōngzhēng huángzhāo 
chánchánzhīshí wéi shānchuānyōuyuǎn  réndōngzhēng huángchū 
yǒushǐbái zhēngshè yuè pāngtuó réndōngzhēng huáng 

四年书剑滞燕京,更值秋来百感并。
四年书剑¹(zhì)²燕京³,更值秋来百感并
译文:四年间我携带书剑浪游四方,滞留在京城,再加上正值秋天,许多感慨一齐产生。
注释:¹书剑:书籍与宝剑。二者皆古时文士随身之物。²滞:滞留。³燕京:北京。⁴并:一齐(产生)。
台上何人延郭隗?市中无处访荆卿。
台上何人延郭隗¹?市中无处访荆(jīng)²
译文:在幽州台上还有什么人延请郭隗?燕京市中已没有地方可以寻访荆卿。
注释:¹郭隗:《战国策·燕策》:“燕昭王收破燕,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²荆卿:荆轲。《史记·刺客列传》:“荆轲者,卫人也。……燕人谓之荆卿。……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
云浮万里伤心色,风送千秋变徵声。
云浮万里伤心色,风送千秋变徵声¹
译文:万里浮云灰暗好象是伤心的颜色,秋风送来千年如一的悲壮之声。
注释:¹变徵声:《史记·刺客列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据此段文字,变徵之声当为悲壮使人泣下的乐声。
我自欲歌歌不得,好寻驺卒话平生。
我自欲歌歌不得,好寻驺(zōu))¹卒话平生。
译文:我想自己歌唱却唱不出来,只好寻找贫贱之人共话平生。
注释:¹驺:古时官衙中的隶役。

  首联“四年书剑滞燕京,更值新来百感并。”诗人说自己滞留燕京四年,虚耗了精力,空度了年华,尝遍了酸甜苦辣,时逢寒秋,更是百感交集,一桩桩往事涌上心头。“书剑”指代文士生涯。以书耀文,以剑显武,是古代儒生本色,是诗人的骄傲。“滞”是不通不畅之意,说明命运多艰,仕途蹇涩。此联上句突出诗人形象,下句“更”字使诗意推进一层,将感情强化,引出“百感”。秋来更增百感,源于“宋玉悲秋”。宋玉《九辩》开头就高唱“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此后,它就引发了许多诗人的生活感受和艺术联想,也成为诗歌创作的触媒。

  颔联“台上何人延郭隗,市中无处访荆卿。”承接上文“百感并”,写其所感。诗人在秋色触目,忧愁苦闷,百感交集之时,头脑中浮现出两个古人,一个是郭隗,一个是荆轲,他们都有过不同寻常的际遇《战国策》、《史记》均有燕昭王礼聘郭隗的记载。《史记·燕世家》:“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燕昭王为隗改筑宫而事之。”《文选》李善注还载有燕昭王于易水边建黄金台以招天下贤士的故事。两千年来,燕昭王成为礼贤下士的代表人物,郭隗成为文人学子羡慕向往的榜样。

  荆轲亦曾受燕太子丹特殊礼遇,同时他还有几位肝胆相照的朋友。《史记·刺客列传》:“荆轲者,卫人也。而之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卿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今云“市中无处访荆卿”,即伤心知己无从寻觅,又隐指像荆轲那样的际遇今己难逢。怀念郭隗,寻访荆卿,表明诗人企盼受到当权者的尊重和厚待,渴望找到心心相印、志同道合的知己。但是英主难逢,古贤远逝,徒令寒士唏嘘感喟而已。两句用典,借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使其悲秋之情显得更为深沉厚重。

  颈联“浮云万里伤心色,风送千秋变徵声。”放眼远望,万里浮云呈现一片灰黯颜色。顷耳细听,飒飒秋风里传来千年回响的变徵悲音。上联主要是怀古,此联转入了伤今。诗句展现出北国秋色的壮阔景象,但在诗人眼中,它却是一片“伤心”颜色,他听到的却是一种“变徵”哀声。变徵声:变徵为古音阶之一。古人把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五声,又有变宫、变徵二声。变徵音色凄凉,宜于悲歌。“变徵声”与上联“访荆卿”照应。诗人在秋风中仿佛听到了变徵之声,一方面寄托对荆轲的向往和怀念之情,一方面从听觉上渲染心境的悲凉。旅京无托,志士失意,不免感到万物同悲,此融情入景也。

  尾联“我自欲歌歌不得,好寻驺卒话生平。”此尾联收束全篇。京都四年,怀才不遇,知己难寻,在萧飒秋风中,百感交集,憋闷郁结,欲以长歌排遣,却又意兴索然,心情颓丧,只好寻找身份低贱的仆夫隶役共话生平,一诉衷肠了。驺卒:官府服贱役的仆隶。南朝梁人谢几卿曾于闹市与驺卒对饮,为放纵不羁之士所激赏。作者此语既有失意于上层社会,欲到平民中寻觅知己的想法,又有放纵情怀,不计穷通得失的意味,也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自我宽慰。前面两联“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此联徒然收回,强自压抑,另辟通途,便产生了沉郁顿挫、纵放自如、悠然意远的艺术效果

折杨柳。百鸟园林啼。道欢不离口。
折杨柳¹。百鸟²园林³啼。道欢不离口。
译文:攀折杨柳想要送给心上人。鸟儿们在园中树林啼鸣,口中仿佛在念着所思人的名字。
注释:¹折杨柳:古人离别时,有折柳枝相赠之风俗。²百鸟:多种鸟禽。³园林:园中树林。⁴道:说;讲述。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