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夫¹营畔(pàn)²(méng)濛,隋(suí)³(dī)边四路通。
注释:¹亚夫:指西汉名将周亚夫。²营畔柳:《史记》中有“周亚夫军细柳”的经典描写。³隋主:指隋炀帝杨广。⁴堤:隋炀帝下扬州的时候在京杭运河两边种植杨柳壮丽景致。
攀折赠君¹还有意,翠眉轻嫩怕春风。
注释:¹攀折赠君:古人在送别亲友时有折柳寄情的习俗。
这是一首咏史的七言绝句。作者以咏柳为题目,引用了“周亚夫军细柳”、“隋炀帝下扬州”的历史典故。充分表现了作者渊博的历史文化知识。

注释

注释

亚夫:指西汉名将周亚夫。

营畔柳:《史记》中有“周亚夫军细柳”的经典描写。

隋主:指隋炀帝杨广。

堤:隋炀帝下扬州的时候在京杭运河两边种植杨柳壮丽景致。

攀折赠君:古人在送别亲友时有折柳寄情的习俗。

汪遵

汪遵

(全唐诗云:一作王遵)(约公元八七七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宣州泾县人(唐诗纪事作宣城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初为小吏。家贫,借人书,昼夜苦读。工为绝诗。与许棠同乡。咸通七年,(公元八六六年)擢进士第。后五年,棠始亦及第。遵诗有集《唐才子传》传世。他的诗绝大部分是怀古诗,有的是对历史上卓越人物的歌颂;有的是借历史人物的遭遇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绪;有的是歌颂历史上的兴亡故事来警告当时的统治者;有的直接反映当时的现实生活,这些诗都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寄托了对现实生活的深沉感慨。 ▶ 63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一夜相思,水边清浅横枝瘦。小窗如昼,情共香俱透。
一夜相思,水边清浅横(héng)枝瘦¹。小窗如昼²,情共³香俱
译文:整夜思念着远方的知音,在清澈的池水边,横斜着清瘦稀疏的梅花影子。小窗外被月光照得如同白昼一样,那一缕缕情思、一阵阵暗香,都透出在这幽静的夜晚。
注释:¹水边清浅横枝瘦:横枝,指横向生出的梅枝。瘦,指梅的枝条稀疏。²小窗如昼:形容月光明亮,照得窗前如同白昼。昼:白天。³共:和。⁴俱:一起。⁵透:透出,透过。
清入梦魂,千里人长久。君知否?雨僝云僽,格调还依旧。
清入梦魂¹,千里人长久²。君知否?雨僝(chán)云僽(zhòu)³,格调还依旧
译文:那清淡的月光,那疏梅的幽芳,将伴人进入梦乡,梦中很可能见到远在千里外的长久思念的知音。你知道不,纵然屡遭风吹雨打的摧残,梅的品格还是依然如故。
注释:¹清入梦魂:即“魂入清梦"的倒装,指梅和月的灵魂品质进入了我清幽的梦境。²千里人长久:意为祝愿千里外的知音天长地久。³雨僝云僽:梅月经受雨和云的折磨。僝僽:折磨。⁴格调:品格和情调,此处专指品格。⁵依旧:像以前一样,指品格不变。

  “一夜相思”一句用拟人手法写梅花,“相思”竟至于“一夜”,体现了词人孤独寂寞之状。“水边清浅横枝瘦”一句化用“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诗意,既写梅花的形象,亦暗写月。“水边清浅”是梅生长的环境;“横枝瘦”形容梅花的风韵姿态;“瘦”字照应上句,是“相思”的结果。“相思”是此词意脉。“相思”不得,故小;小不得,故千里寻人,遥致情怀;寻人致语仍难遗缱绻孤寂之情,遂有问;由问而突出梅花在凄雨寒云之下傲然挺立的清标风神,从而也就抒写出词人坚持正义不怕打击不屈不挠的人格,完成了意境创造。

  “小窗如昼,情共香俱透。”这两句咏月与梅。上句写月,暗及窗内之人,“如昼”二字描绘了皓洁的月色,月照“小窗”,体现出室内人的难眠之意;下句“情”因“相思”而生,“香”从嗅觉上写梅花,“透”字自月光转出,而用“共”、“俱”二字将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情景交融。

  “清入小魂,千里人长久。”两句意蕴丰富。这里的“清”既指月亮的清辉,亦指梅花的清香;清辉幽芳伴人入小,体现了小境的和谐、温馨。“千里人长久”化用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意,写词人对远方友人的祝愿,既含有相思之情,又暗中关合一个“月”字,意境绵邈,含蓄委婉。

  “雨僝云僽倦,格调还依旧。”这两句咏梅言志,先以疑问句突出词情,继而写梅花遭受风雨摧残而格调还依旧”,表现了梅花在风雨中傲然挺立的清标风神。梅花的“格调”,正是词人高洁品质和坚持正义、不怕打击、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这首月下咏梅词,托梅言志,借月抒怀。词人把梅、月、人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来写,寥寥数笔,点染出梅花的幽姿清韵、暗香芳魂,也描绘出月亮的清辉,创造了一个清幽温馨而又朦胧飘渺的境界。通篇写梅月,却不道出半个“梅”字“月”字,而能尽得其象外之物,环中之旨,脉络井井可寻,是一首“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佳作。这首词把梅的品格和词人的心境表达得曲折尽意,饶有余味。

参考资料:
1、 王兆鹏.婉约词选:凤凰出版社,2012:208-209
2、 王筱云 韦风娟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分类集成 词曲卷 (1) :百花文艺出版社,1994:724
3、 谢均祥.全宋词佳句精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446
春来何处不归鸿,非复羸牛踏旧踪。
春来何处不归鸿¹,非复羸(léi)²牛踏旧踪。
译文:春天到来,任何地方都是鸿雁的归处,不再是瘦弱的牛来脚踩这旧时的踪迹。
注释:¹鸿:鸿雁。²羸:瘦弱。
但愿老师真似月,谁家瓮里不相逢。
但愿老师真似月,谁家瓮(wèng)¹里不相逢。
译文:希望老师透明澄澈的思想如皎洁的明月,把清辉洒满大地,使每户人家都能够通过水瓮而与老师相逢。
注释:¹瓮:盛东西的陶器。腹部较大。
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蓬莱清浅对觚棱。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
闻道长安灯夜好,雕(diāo)¹宝马如云。蓬莱清浅对觚(gū)²。玉皇如碧落³,银界失黄昏。
译文:听说都城汴京元宵晚上灯火热闹非凡,华丽的车辆,俊秀的宝马就像天上的云一样多,宛如神仙境界。玉帝把碧落打开天上的星儿、宿儿便纷纷下落,使“银界失黄昏”了。
注释:¹雕轮:指华丽的车辆。²棱:神灵之威,这里借用。³碧落:道家称天空曰碧落。
谁见江南憔悴客,端忧懒步芳尘。小屏风畔冷香凝。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
谁见江南憔悴客,端忧懒步芳尘。小屏风畔(pàn)冷香凝。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
译文:没人看见孤单的我,而妻子对那元夜的繁华早已失去了兴趣,只有在闺房中,在“小屏风畔”,独对薰香袅袅,薰香则渐冷而凝。只有在喝醉的时候才能在梦中排除孤寂,只有月从客舍的破窗隙中来寻找我。

  这首词上片写想象中的汴京元夜之景,下片写现实中羁旅穷愁,无法排遣的一种无奈心情。上片虚写,下片实写;一虚一实,虚为宾,实为主。

  首句“闻道长安灯夜好”,“长安”点“都城”,即汴京。“灯夜好”点“元夕”。词题即在首句点出。“闻道”二字,点明都城元夕的热闹景象都是神游,并非实境。不过,这“神游”并不是对往昔生活的回忆,也不是对于期待中的未来的憧憬,更不是梦境,而是在同一时刻对另一空间的想象,即处凄冷之境的“江南憔悴客”对汴京元夜热闹景象的想象。摆脱现实的束缚,按照自己潜在的心愿作几乎是无限的发挥。“雕轮宝马如云”毛滂这一句极言“雕轮宝马”之多(“如云”)。词人把都城元夕的繁华景象描摹尽致。但是,这一片繁华都只是词人想象的产物,首句“闻道”二字点明了这一点。上片越是写得繁华热闹,则越是反衬出下片凄清冷寂的尴尬之状。下面三句词人把汴京元夜从地上移到了天上,以想象中的仙境喻都城元夕的盛况。“蓬莱清浅对觚棱”是描写汴京元宵之夜宛如神仙境界。“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碧落”,犹碧天。“玉皇”句中的“开”字启人想象。言“开”,则“碧落”原是“闭”着的,只是在上元之夜,玉皇才将原是“闭”着的“碧落”“开”了。“碧落”既“开”,则天上的星儿、宿儿便纷纷下落,使“银界失黄昏”了。词人的写法无非是把人间的皇帝搬到了天上,以在想象中染上一层迷离恍惚的色彩,使帝京元夜在词人的表现中更加热闹罢了。

  下片首句,“江南憔悴客”是作者自指。“谁见”,设问之辞,意即无人见。特指作者自己深深思念的妻子反不知自己待罪客舍的窘境。这一句,以设问的口气写出了自己的孤寂。“谁见”二字还将读者(也使作者自己)从想象中的繁华景象拉回到凄冷的现实中来。“端忧懒步芳尘”,这是写闺中人对那元夜的繁华早已失去了兴趣,毛滂词中的闺中人则无须去“寻”,她知道自己的丈夫远在千里之外,乃“懒”去那元夜繁华之地。她只在闺房中,在“小屏风畔”,独对薰香袅袅,薰香则渐冷而凝。一种无奈之状展现在读者眼前,像是一幅画得极高明的《闺中夜思图》。这种描写,只是词人的设想,但是设想闺中人在思念自己,也就更深刻地表现了自己在思念闺中人。“酒浓”句,词人从对闺中人的思念中回到现实中来。上元之夜,本应是欢乐之夕,而作者自己却处在待罪羁旅、凄冷孤寂的心境中,去消受那本不应如此凄清的元夜之夕。“春梦”只能于“酒浓”时去做。而酒并不能真的解忧,它只是使人于麻醉中暂时忘却而已。结句“窗破月寻人”,写词人孤寂一个,只有元夕之月伴春梦之人。“寻”字,以人拟月。这位“江南憔悴客”,待罪羁旅,没有人去“寻”他,只有月从客舍的破窗隙中来“寻”,越显其孤独寂寞,心情已从凄冷变成凄苦了。

  这首词以乐景写哀情,将词人羁滞异乡、困顿潦倒、憔悴不堪的苦境与悲怀抒写得缠绵悱恻 。然而,尽管词人满怀苦情,却又以飘逸秀雅的笔调抒写内心的情怀,使全词充满了潇洒风流的情致。

参考资料:
1、 邱芬编写.节日诗词: 合肥:黄山书社 , 2012.06
2、 曹春梅.古诗词阅读训练五则:作文周刊(高中·人教版),2011
3、 夏晨曦等.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为问西风因底怨?百转千回,苦要情丝断。叶叶飘零都不管,回塘早似天涯远。
为问¹西风因底²怨?百转千回³,苦要情丝断。叶叶飘零都不管,回塘早似天涯远
译文:为我问一问西风,什么它那样怨恨杨柳,百千次地旋绕衰柳狠吹,苦苦地要把系情的柳丝折断。西风把柳叶吹得纷纷坠落,到处飘洒也不顾惜,柳叶被吹得已离开回塘,飘泊到天涯海角去了。
注释:蝶恋花:蝶恋花,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本名“鹊踏枝”,又名“黄金缕”“卷珠帘”“凤栖梧”“明月生南浦”“细雨吹池沼”“一箩金”“鱼水同欢”“转调蝶恋花”等。正体,此体为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¹为问:为我问之意。²底:底事,什么事。³百转千回:形容思虑过重,萦绕不去。⁴苦要:偏要。⁵情丝:指柳条。⁶“叶叶”二句:这两句说,柳叶飘零不知何方,距离生长之地已如天涯般遥远。飘零的柳叶正是明遗民的象征。回塘,池塘,塘旁多植柳,此指柳树生长的地方。
阵阵寒鸦飞影乱。总趁斜阳,谁肯还留恋?梦里鹅黄拖锦线,春光难借寒蝉唤。
阵阵寒鸦飞影乱。总趁斜阳,谁肯还留恋¹?梦里鹅黄²拖锦线³,春光难借寒蝉唤
译文:寒鸦害怕天黑找不到栖息之处,都仓皇失措的乱飞起来,趁着天没黑有斜阳,谁还肯留恋这衰柳。柳叶初生时的鹅黄秀色,只有在梦里才能找到;寒蝉叫声无力是唤不回春天的。
注释:¹“阵阵”三句:意思是说,柳条柳叶飘零殆尽,栖息在柳上的寒鸦趁着斜阳纷纷飞走。²鹅黄:春天柳芽才吐的色泽。³锦线:春天的柳条。⁴“春光”句:是说初春的柳色只有在梦中才能再见到,美好的春光是寒蝉不能唤回的。

  这是一首咏物词。词的上片写秋风摧残下衰柳枝条断折、树叶飘零的景象,下片写栖柳寒鸦纷纷离去和柳色春光难再的感叹。作者借咏衰柳,寄寓亡国之痛与复国无望的哀伤。这首词借衰柳象征明王朝无可挽回的失败命运,抒发沉痛的故国之思;物象鲜明,抒情气氛浓郁。

  词的上阙,写衰柳叶落不能归根。开头三句,用拟人手法提出问题:为我问一问西风,因为什么它那样怨恨杨柳,百千次地旋绕衰柳狠吹,苦苦地要把系情的柳丝折断。“情丝”眷恋明朝的土地,“叶叶飘零都不管,回塘早似天涯远。回塘周围自然种柳,有唐严维“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为证,故回塘也指衰柳所在。既然西风把柳口卜吹尽,四处飘飞,那么早就离生根的土地远如天涯了。叶落归根已不可得,这两句说尽柳树的衰败、叶的飘零的绝境,象征着明朝遗民无所归附的命运。

  词的下阙写衰柳春光不在。先从寒鸦写起,与上片相衔接。李白诗云:“杨柳可栖鸦”。那是春正浓,现在柳已衰落,故阵阵寒鸦无枝可栖。它们都去趁夕阳的温暖,没有谁还留恋衰柳。言外之意是说,明朝大势已去,已经无法挽回了,所以多数人自找温暖栖身之地。“梦里鹅黄拖锦线,春光难借寒蝉唤。”“鹅黄”、“锦线”形容垂柳的新生姿态,但这种景象只不过是梦中所想,寒蝉与衰柳都是秋天景物,二者只能在秋天同归于尽,又怎能靠它来唤回春光。

参考资料:
1、 毕桂发.毛泽东评点历代名家词赏析: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05:990
漫有登高兴,兼当望远何。
漫有登高兴,兼当望远何。
译文:自己空有登高的兴致,可是登高望远又能如何呢?
注释:子约:即皇甫濂,作者之弟。
对花惊白发,见雁忆黄河。
对花惊白发,见雁忆黄河¹
译文:对着美丽的花儿,才惊觉自己青春已不再;看到大雁南归,想起自己游宦在外,思归却归不得。
注释:¹黄河:代指故乡。
乱后书来少,霜前木落多。
乱后书来少,霜前木落多。
译文:本来因为战乱的缘故,兄弟之间赖以联系的惟一方式就受到了阻隔,偏又遇上这令人伤感的萧萧落叶。
不堪羁宦日,同是阻干戈。
不堪羁(jī)(huàn)¹日,同是阻干戈。
译文:常年离家在外地做官早已不堪忍受,更何况是在这样一个纷乱的年代,兄弟都为战乱所阻啊!
注释:¹羁宦:离家在外地做官。

  本诗中,首联“漫有登高兴,兼当望远何?”便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基调:自己空有登高的兴致,可是登高望远又能如何?这一句,比“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惊一人”更多了一份难言的意绪。

  颔联“对花惊白发,见雁忆黄河”便为我们揭示了这种无奈,原来,在思念亲人之余,诗人心中又多了一份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悲慨。对着美丽的花儿,才猛然惊觉自己已青春不再,岁月就在不知不觉中消失得无影无踪;看到大雁南归,想起自己游宦在外,思归却归不得,而大雁尚能年年南归,真是人不如物了!

  第三联“乱后书来惊,霜前木落多”颇似杜甫“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句。于是,全诗的感情便又在思亲、感叹时间之外,又多了一份伤时念乱和悲秋的意绪,使诗歌表达的感情更加复杂。本来因为战乱的缘故,兄弟之间赖以联系的惟一方式就受到了阻隔,偏又遇上这令人伤感的萧萧落叶!

  尾联“不堪羁宦日,同是阻干戈”,则对前两联来了一次小结,说自己早已不堪忍受仕途的寂寞和不自由,更何况是在这样一个纷乱的年代!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