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集流传妙诗句,芃芃禾黍舞凉秋。
九秋宝丽从天落,一雨赋举矧若畴。
月更风流写松竹,雨余凉意满汀洲。
客来且贳邻垆酒,家酿明朝尽可篘。
先集流传妙诗句,芃芃禾黍舞凉秋。
九秋宝丽从天落,一雨赋举矧若畴。
月更风流写松竹,雨余凉意满汀洲。
客来且贳邻垆酒,家酿明朝尽可篘。
许月卿

许月卿

(1216—1285)徽州婺源人,字太空,后改字宋士,号泉田子,人称山屋先生。理宗淳祐四年进士。授濠州司户参军。历本州及临安府学教授,屡疏斥丁大全等奸邪,出干办江西提举常平事。贾似道当政,召试馆职,以言不合罢归,遂闭门著书。宋亡,深居不出。谢枋得甚为推崇。有《先天集》、《百官箴》等。 ▶ 21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当年志意欲横秋,今日思之重可羞。
当年志意¹欲横秋²,今日思之重(zhòng)³可羞
译文:想当年雄心壮志高,现在想来真真觉得无比羞愧。
注释:岁暮:暮年。自贻:写给自己。¹志意:雄心壮志。²横秋:形容人的气势很盛。³重:很,特别。⁴可羞:惭愧。
事到强图皆屑屑,道非真得尽悠悠。
事到强图皆屑(xiè)¹,道非真得尽悠悠²
译文:正发奋强图之时却疲惫匆迫,未求得真知灼见便转向庸俗无为。
注释:¹屑屑:劳瘁匆迫的样子。²悠悠:指悠闲自在。庸俗,荒谬。
静中照物情难隐,老后看书味转优。
静中照物情难隐,老后看书味转优。
译文:静心观察事物才能求真,年老读书会越发感悟。
谈麈从容对宾客,荐章重叠误公侯。
谈麈(zhǔ)¹从容对宾客,荐章²重叠³误公侯。
译文:清雅的谈论足以从容应对宾客,连篇累牍的举荐奏章反误了功名。
注释:¹谈麈:清谈。麈,古书上指鹿一类的动物,其尾可做拂尘。谈麈,指古人清谈时所执的麈尾。清谈是指在魏晋时,承袭东汉清议的风气,就一些玄学问题析理问难,反复辩论的文化现象。释义为清雅的谈论。²荐章:推荐人材的奏章;举荐文书。³重叠:重重叠叠。指连篇累牍。
已蒙贤杰开青眼,不顾妻孥怨白头。
已蒙贤杰开青眼,不顾妻孥(nú)¹怨白头。
译文:既蒙贤人垂青重用,哪管妻儿报怨发白年衰。
注释:¹妻孥:妻和子。
谷口郑真焉敢望,寿陵余子若为谋。
谷口郑真¹焉敢望,寿陵余子²若为谋³
译文:做不到谷口郑真那样清高隐居,倒像寿陵少年邯郸学步。
注释:¹谷口郑真:西汉末年谷口(今陕西礼泉东北)人郑子真,为人清高,耕读不仕,修道静默,隐逸民间,修身自保,非其所有,决不苟求。焉敢望:怎敢企望。²寿陵余子:战国时期,燕国寿陵(现在的河南洛宁县)一个少年,特别迷恋赵国国都邯郸人走路的姿态,专门到邯郸学习,结果他不仅没学会邯郸人走路的姿态,连自己的也全忘了。余子:长子之外的儿子。³若为谋:好像是同谋,同类。
鼎间龙虎忘看守,棋上山河废讲求。
(dǐng)¹龙虎²忘看守³,棋上山河废讲求。
译文:管控不好厨房的水火,又讲不清棋中谋略。
注释:¹鼎间:指厨房。²龙虎:指水火。龙为水,虎为火。³忘看守:忘记了看管。⁴棋上山河:指棋枰世界。废讲求:很难讲明白。
一枕晴窗睡初觉,数声幽鸟语方休。
一枕晴窗¹睡初觉,数声幽鸟²语方休。
译文:明亮的窗边一觉睡到大天亮,闻听得静鸟数声鸣叫。
注释:¹晴窗:明亮的窗户。²幽鸟:静鸟。用于描写幽静环境中的鸟儿,一动一静,交相辉映,增添意趣之用。
林泉好处将诗买,风月佳时用酒酬。
林泉¹好处将诗买,风月²佳时用酒酬(chóu)
译文:好山好水好写诗,良辰美景饮美酒。
注释:¹林泉:山林与泉石。指隐居之地。²风月:指美丽的景色。
三百六旬如去箭,肯教襟抱落闲愁。
三百六旬¹如去箭,肯²³(jīn)落闲愁。
译文:一年三百六十日光阴似箭,岂能让无端无谓的忧愁装满胸。
注释:¹三百六旬:指一年。旬:一旬为十天。²肯:岂肯,岂能。³教:让。⁴襟抱:胸襟,内心。胸中。落:装。闲愁:无端无谓的忧愁。
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
高楼风雨¹感斯文²,短翼(yì)差池²不及群。
译文:高楼上风雨如晦感动于杜司勋的诗文,他羽翼短小无力奋飞赶不上同群的人。
注释:¹风雨:抒写风雨怀人之情。²斯文:此文,指他当时正在吟诵的杜牧诗作。³差池:犹参差。指燕飞时尾羽参差不齐。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xūn)¹
译文:倾注心血刻意写诗感伤时事又伤离别,人世间值得推崇和赞誉的只有杜司勋!
注释:¹杜司勋:即杜牧,晚唐时期诗人、散文家。刻意:有意为之,此指别有寄托。伤春:因春天到来而引起忧伤、苦闷。复:又。伤别:因离别而悲伤。

  首句“高楼风雨感斯文”,写自己对杜牧诗歌独特的感受。这是一个风雨凄凄的春日。诗人登上高楼,凭栏四顾,只见整个长安城都沉浸在迷茫的雨雾中。这风雨如晦的景象,正好触动胸中郁积的伤世忧时之感。

  正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诗人对杜牧的诗作也就有了更深切的感受,因为后者就是“高楼风雨”的时代环境的产物。杜牧的“斯文”,不能确指,也不必确指,应是感伤时世、忧愁风雨之作。

  次句“短翼差池不及群”,转说自己,也暗含杜牧。这是一首送别诗。李商隐用“差池”暗寓“伤别”之情。这句是说,自己正如风雨中艰难行进的弱燕,翅短力微,赶不上同群。

  这是自伤身世孤孑,不能奋飞远飞,也是自谦才力浅短,不如杜牧。这后一层意思,正与末句“唯有”相呼应。上句因“高楼风雨”兴感而兼写双方,这句表面上似专写自己。其实,“短翼差池”之恨不独李商隐。他另一首《赠杜十三司勋员外》曾深情劝勉杜牧:“心铁已从干镆利,鬓丝休叹雪霜垂。”正说明杜牧同样有壮心不遂之恨。这里只提自己,只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唯有杜司勋。”三、四两句极力推重杜牧的诗歌。伤春、伤别,即“高楼风雨”的忧时伤世之意与“短翼差池”的自慨身世之情,也就是这首诗的基本内容和主题。“伤春”、“伤别”,高度概括了杜牧诗歌的主要内容与基本主题,并揭示了带有那个衰颓时代所特有的感伤情调的艺术风格。“刻意”二字,既强调其创作态度之严肃,又突出其运思寓意之深厚,暗示他所说的“伤春伤别”,并非寻常的男女相思离别,伤心人别有怀抱。末句“唯有”二字极高评价了杜牧在当时诗坛上的崇高地位。

  这首诗之蕴含着丰富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诗人极力称扬杜牧,实际上含有引杜牧为同调之意。既评杜,又属自道。同心相应,同气相求,诗人在评杜、赞杜的同时,也就寄托了自己对时代和身世的深沉感慨,暗含着诗坛寂寞、知音稀少的弦外之音。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150-1152

xūn

shāngyǐn tángdài 

gāolóufēnggǎnwén duǎnchāchíqún 
shāngchūnshāngbié rénjiānwéiyǒuxūn 
岩壑澄清景,景清岩壑深。
岩壑(hè)¹澄清²景,景清岩壑深。
译文:山峦溪谷映出清幽景色,景色清幽更显山峦溪谷幽深。
注释:¹岩壑:山峦溪谷。²澄清:一作“清澄”。
白云飞暮色,绿水激清音。
白云飞暮色,绿水激清音。
译文:黄昏时分空中白云漂浮,绿水激荡起清脆的声音。
涧户散馀彩,山窗凝宿阴。
涧户¹散馀(yú)彩,山窗凝宿阴。
译文:山斋的门户云发余彩,山窗凝结昨夜的清阴。
注释:¹涧户:指山斋门户。
花草共萦映,树石相陵临。
花草共萦(yíng)映,树石相陵临¹
译文:花草相互映照,树木与岩石好似在比高低。
注释:¹陵临:高下相凌。谓相颉颃,比个你高我低。
独坐对陈榻,无客有鸣琴。
独坐对陈榻¹,无客有鸣琴。
译文:在斋中独坐对着陈蕃榻,没有来客自可弹鸣琴。
注释:¹陈榻:陈蕃榻。典出《后汉书·徐稺传》:后汉陈蕃为太守,在郡不接宾客,唯徐稺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
寂寂幽山里,谁知无闷心。
寂寂幽山里,谁知无闷¹心。
译文:在寂静幽深的山里,谁能理解与世无争之心。
注释:¹无闷:没有苦恼。多形容遗世索居或致仕退休者的心情。

  这首诗深层写出岩壑的清与幽。时间集中为傍晚(前一首则为从早到晚)。暮色苍茫之间,白云映绿水,清音响幽谷,余霞散彩,宿阴遮窗。花、草、树、石相互萦绕,相互依凭。由此生发出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他独坐山斋,如东汉时期陈藩设榻款待徐孺子那般,殷勤地盼望薛道衡来此作客。但薛道衡不来,他只好鸣琴思客了。末尾二句,无穷感喟,大有非薛道衡便无人可以理解他的“无闷”(即与世无争)的情怀一般。

  这组诗遣辞命句非常考究,对仗工细精巧,如“深溪横古树,空岩卧幽石。日出远岫明,鸟散空林寂”“涧户散馀彩,山窗凝宿阴。花草共萦映,树石相陵临”等句,可分明看出受到南朝诗的影响,如谢灵运、王融、吴均等人的写景作品,不难看出杨素和他们的联系,当然,杨素的诗句也有空寂旷怀的意境特色。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455-1456
2、 黄岳洲.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上卷).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13:503
鲁国寒事早,初霜刈渚蒲。
鲁国寒事¹早,初霜刈(yì)(zhǔ)²
译文:鲁国的秋天来得早,初霜时便开始割蒲。
注释:¹寒事:指秋冬的物候,寒冷时节。²刈渚蒲:割水边的香蒲草。刈:割取。渚:水中小洲。蒲:香蒲,水生草本植物,嫩芽可供食用。
挥镰若转月,拂水生连珠。
挥镰(lián)¹若转月²,拂水生连珠³
译文:挥镰就好象转动弯月,掠过水面生起串串连珠。
注释:¹镰:古谓之刈钩。因形曲如钩,故名。²转月:因镰刀弯如新月,故挥动镰刀如“转月”。³连珠:溅起的水滴像连串的若珠,喻浪沫。
此草最可珍,何必贵龙须,
此草最可若,何必贵龙须¹
译文:蒲草最可珍贵,何必看重那龙须草?
注释:¹龙须:龙须草,多年生水生草本,茎可织席等,多为帝王豪贵之家所用。
织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娱。
织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娱¹
译文:织成草席铺上玉床,清静的夜晚躺在上面多么欢娱。
注释:¹欣承清夜娱:是说夜间睡在蒲席之上感到清凉适意。
罗衣能再拂,不畏素尘芜。
罗衣¹能再拂²,不畏素尘³(wú)
译文:罗衣能够再次拂扫,不必担心会蹲上尘土。
注释:¹罗衣:轻而薄的丝绸衣服。²能再拂:可以反复拂拭。言蒲席光滑平贴。³素尘:聚积的灰尘。⁴芜:杂乱。

  “鲁国寒事早,初霜刈渚蒲”用铺叙手法描绘出一幅秋寒已至、初霜割蒲的农人劳作景致,“寒事”、“初霜”点明主旨,秋寒的物候时节,交代“刈渚蒲”事件的起因及背景,字里间处处充溢着高寒、肃杀之氛围。

  “挥镰若转月,拂水生连珠”运用比喻手法,贴切自然,把“挥镰”、“拂水”渲染成“转月”、“连珠”,间接描写出鲁东门外深秋割蒲草的“挥镰”“拂水”劳动场面,意在歌颂农民的辛勤劳动变废为宝,创造了财富。为下文称赞“蒲草”作铺垫。

  “此草最可珍,何必贵龙须”生动形象地以夸张手法,赞美蒲草比帝王豪贵之家所用的“龙须”更可贵,表达出诗人对蒲草的可贵有独特的见解。

  “织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娱”承接上文,讲述诗人对蒲草“最可珍”的作用,勾勒出一幅蒲草织作玉床席、清静夜晚躺欢娱的景致,侧面烘托出农人刈蒲以作编织之用,点明题旨,紧扣诗题“鲁东门观刈蒲”,陈述了诗人见农人刈蒲的纪实。

  “罗衣能再拂,不畏素尘芜”借用谢脁《咏席》诗:“但愿罗衣拂,无使素尘弥。”讲述出所咏之蒲草的品性,“不畏”、“素尘”更显得蒲草高洁纯净、“最可珍”。

  这首诗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鲁东门外农家深秋割蒲的劳动场景,并以夸张手法,赞美了蒲草的可贵与作用。在诗人笔下,蒲草经过农户的辛勤劳动变废为宝,妙笔生花,富有浪漫色彩。刈蒲时“挥镰”、“拂水”的比喻,透露着诗人对农事劳作的喜爱,是丽句;“此草最可珍,何必贵龙须。”则是警策之句,似有评击上层贵族奢华放纵、穷奢极侈,表达出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参考资料:
1、 单人耘选注.中国历代咏农诗选: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05月第1版:58

dōngménguān--bái

guóhánshìzǎochūshuāngzhǔ

huīliánruòzhuǎnyuèshuǐshēngliánzhū

cǎozuìzhēnguìlóng

zhīzuòchuángxīnchéngqīng

luónéngzàiwèichén

齐人谏(齐策)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言之。”对曰:“君不闻海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军之水也;君长有齐阴,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臣到于天,犹之无益也。”君曰:“善。”乃辍城薛。
齐人谏(jiàn)(齐策)靖郭君¹将城薛²,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yè)³:“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qū)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bǐ)臣不敢以¹⁰死为¹¹戏!”君曰:“亡¹²!更¹³言之。”对曰:“君不闻海大鱼乎?网不能止¹⁴,钩不能牵¹⁵;荡¹⁶而失水,则蝼蚁得意¹⁷焉。今夫齐,亦军之水也;君长有齐阴¹⁸,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臣到于天,犹之无益也。”君曰:“善。”乃辍(chuò)¹⁹城薛。
译文:靖郭君田婴准备在封地薛修筑城防工事,(因为会引起齐王猜疑)不少门客去谏阻止他。田婴于是吩咐传达人员不要为劝谏的门客通报。有个门客请求接见田婴,他保证说:“我只说三个字就走,要是多一个字,愿意领受烹杀之刑。”田婴于是接见他。客人小步快走到他跟前,说:“海大鱼。”然后转身就跑。田婴赶忙问:“先生还有要说的话吧?”客人说:“我可不敢拿性命当儿戏!”田婴说:“不碍事,先生请讲!”客人这才回答道:“您没听说过海里的大鱼吗?鱼网钓钩对它无能为力,但一旦因为得意忘形离开了水域,那么蝼蚁也能随意摆布它。以此相比,齐国也就如同殿下的‘水’,您一直受着齐国的庇荫,还要在筑薛城干什么呢?而你如果失去了齐国,即使将薛邑的城墙筑得跟天一样高,又有什么作用呢。”田婴称赞说:“对。”于是停止了筑城的事。
注释:¹靖郭君:即田婴。²将城薛:将要修薛城的城墙。³谒者:主管传达通报的官吏。⁴无为客通:不要给纳谏的人通报。⁵三言:三个字。⁶益:通“溢”,超过。⁷臣请烹:我情愿接受烹刑。⁸因:于是。⁹有于此:留于此,犹言留在这里继续说。¹⁰以:把。¹¹以……为:把……当作……。¹²亡:通“无”,不。¹³更:再。¹⁴止:捕获。¹⁵牵:牵引,犹言钓住。¹⁶荡:放。¹⁷得意:满意。¹⁸阴:庇护,荫庇。¹⁹辍:停止。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