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皇修雅乐,乘舆临太学。三老与五更,天王亲割牲。
汉皇修雅乐,乘舆临太学。三老与五更,天王亲割牲。
一人调风俗,万国和且平。单于骤款塞,武库欲销兵。
一人调风俗,万国和且平。单于骤款塞,武库欲销兵。
文物此朝盛,君臣何穆清。至今壝坛下,如有箫韶声。
文物此朝盛,君臣何穆清。至今壝坛下,如有箫韶声。

yǒngshǐshíshǒu--huá

hànhuángxiūchénglíntàixuésānlǎogèngtiānwángqīnshēng

réndiàofēngwànguóqiěpíngdānzhòukuǎnsāixiāobīng

wéncháoshèngjūnchénqīngzhìjīnwěitánxiàyǒuxiāosháoshēng

李华

李华

李华(715-766年),字遐叔,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唐代大臣、文学家。开元二十三年,中进士。天宝二年,登博学宏辞科,拜监察御使,转右补阙。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接受凤阁舍人伪职。“安史之乱”平定后,贬为杭州司户参军。后来,隐居大别山南麓,信奉佛法。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病故。作为著名散文家,与萧颖士齐名,世称"萧李",并与萧颖士、颜真卿积极共倡古义,开启唐代古文运动之先河,著有《李遐叔文集》四卷。 ▶ 2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
悲回风¹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
译文:悲叹回风摇落着蕙草,凋谢众芳,心中愁思郁结而黯然神伤。
注释:¹回风:旋风,秋季的大风。
物有微而陨性兮,声有隐而先倡。
物有微而陨性(shēng)¹兮,声²有隐而先倡³
译文:蕙草异常美好,却被摧残生机,风声有时隐微,那是狂飘震荡的先唱。
注释:¹性:通“生”,生命。²声:秋风吹动的声音。³倡:通“唱”。
夫何彭咸之造思兮,暨志介而不忘!
夫何彭咸之造思兮,暨(jì)¹志介²而不忘!
译文:我为何追思先贤彭咸?是慕求其志行操守而念念不忘。
注释:¹暨:慕求。²志介:志节。
万变其情岂可盖兮,孰虚伪之可长?
万变其情岂可盖¹兮,孰虚伪之可长?
译文:遭遇万变,其中情由岂能遮盖?虚伪做作又怎能保持久长。
注释:¹盖:覆盖,遮掩。
鸟兽鸣以号群兮,草苴比而不芳。
鸟兽鸣以号群兮,草苴(chá)¹²而不芳。
译文:鸟兽鸣叫呼号它们的同类,鲜草与枯草聚合一处,而芳华难觅。
注释:¹苴:枯草。²比:混在一起。
鱼葺鳞以自别兮,蛟龙隐其文章。
鱼葺鳞以自别兮,蛟龙隐其文章。
译文:众鱼修饰鳞甲,而自以为殊异,蛟龙却自隐其文采,而引身遁迹。
故荼荠不同亩兮,兰茝幽而独芳。
故荼¹²不同亩兮,兰茝(chǎi)³幽而独芳。
译文:苦荼甜荠不在一块田里生长,兰草芷草深处幽谷也能独含清香。
注释:¹荼:苦菜。²荠:甜菜。³茝:白芷。
惟佳人之永都兮,更统世以自贶。
惟佳人之永都兮,更统世以自贶。
译文:思慕先贤的德行永远美善,虽然历尽许多世代,也愿与其相近相比。
眇远志之所及兮,怜浮云之相羊。
眇远志之所及兮,怜浮云之相(cháng)¹
译文:远大的志向所达到的高度,爱怜那悠悠的浮云,而与之徘徊飘忽于天际。
注释:¹相羊:同“徜徉”,自由自在的徘徊,指云儿自由飘荡。
介眇志之所惑兮,窃赋诗之所明。
介眇(miǎo)¹之所惑兮,窃赋诗之所明。
译文:耿介抱着远大志向感于世事,所赋之诗,就是我要表白的心迹。
注释:¹介眇志:介,耿介持守。眇志,高远之志行。眇:通“渺”,远,高。
惟佳人之独怀兮,折若椒以自处。
惟佳人之独怀兮,折若椒以自处。
译文:思幕先贤的胸襟独与众人迥异,我折取芳椒在室,思度何以自处自励。
曾歔欷之嗟嗟兮,独隐伏而思虑。
¹歔欷之嗟嗟兮,独隐伏而思虑。
译文:屡屡悲慨哽咽连声叹息,独自隐居伏处思绪满怀。
注释:¹曾:通“增”,屡次。
涕泣交而凄凄兮,思不眠以至曙。
涕泣交而凄凄兮,思不眠以至曙。
译文:涕泪交流真是十分凄凉,思量着难以入睡直到天亮。
终长夜之曼曼兮,掩此哀而不去。
终长夜之曼曼兮,掩¹此哀而不去。
译文:过尽了漫漫的长夜,留着的这点悲哀仍不消亡。
注释:¹掩:通“淹”,止。
寤从容以周流兮,聊逍遥以自恃。
¹从容以周流兮,聊逍遥以自恃。
译文:醒来后从容地周游四方,姑且以逍遥自在自我支持。
注释:¹寤:醒,这里指起床。
伤太息之愍怜兮,气于邑而不可止。
伤太息之愍怜兮,气于邑(yì)¹而不可止。
译文:伤怀自怜而长长地喟叹,不能止息胸中郁悒的怨气。
注释:¹于邑:同“郁悒”,郁闷。
糺思心以为纕兮,编愁苦以为膺。
(jiū)¹思心以为纕(xiāng)²兮,编愁苦以为膺³
译文:纠合忧思之心作为佩带,编结愁苦之情作为背心。
注释:¹糺:通“纠”,纠结。²纕:佩的带子。³膺:胸,这里指护胸的衣服。
折若木以弊光兮,随飘风之所仍。
折若木以弊光兮,随飘风之所仍¹
译文:折下若华之木遮蔽日光,任随飘风乱吹循着各种路径。
注释:¹仍:因循。
存彷佛而不见兮,心踊跃其若汤。
¹彷佛²而不见兮,心踊跃其若汤。
译文:存在的事物迷迷糊糊辨不清,但思及君国,不免寸心跳动,犹如沸汤。
注释:¹存:客观存在的事物。²仿佛:模糊不清。
抚珮衽以案志兮,超惘惘而遂行。
抚珮衽以案¹志兮,超惘惘而遂行。
译文:抚持玉佩和衣襟,而压抑自己的心志,独在惘惘失意中走向无垠的远方。
注释:¹案:同“按”,按捺,抑止。
岁曶曶其若颓兮,时亦冉冉而将至。
岁曶(hū)¹其若颓兮,时亦冉冉而将至。
译文:岁月匆匆有如水流,老年也缓缓地将要到来。
注释:¹曶曶:同“忽忽”,很快的样子。
薠蘅槁而节离兮,芳以歇而不比。
(fán)(héng)¹槁而节离兮,芳以²歇而不比³
译文:白薠杜蘅枯槁而节节断离,芬芳鲜花已消歇不再并开。
注释:¹薠蘅:薠,蘅皆为芳草名。²以:已。³不比:比,聚合。不比,分散飘零。
怜思心之不可惩兮,证此言之不可聊。
怜思心之不可惩兮,证此言之不可聊。
译文:自悯幽思缠绵而不可抑止,表白这些哀伤之言,既无聊赖,又于事无济。
宁溘死而流亡兮,不忍此心之常愁。
宁溘死而流亡兮,不忍此心之常愁。
译文:宁愿忽然死去从流而亡,也不忍心再作此常愁之态。
孤子吟而抆泪兮,放子出而不还。
孤子吟¹而抆²泪兮,放子出而不还。
译文:孤独的人悲叹着拭去泪水,被放逐的人受贬谪不能返回。
注释:¹吟:呻吟。²抆:擦拭。
孰能思而不隐兮,照彭咸之所闻。
孰能思而不隐兮,照彭咸之所闻。
译文:谁能想起忧患而不痛苦?我愿使彭咸的遗则发扬昭著。
登石峦以远望兮,路眇眇之默默。
登石峦以远望兮,路眇眇¹之默默。
译文:登上石山向远处瞭望,道路渺渺辽远,而又幽静沉寂。
注释:¹眇眇:同“渺渺”,遥远不清楚。
入景响之无应兮,闻省想而不可得。
入景¹响之无应兮,闻²³而不可得。
译文:进入光影声响都无回应之地,听闻、省视、思索一无所获。
注释:¹景:通“影”,影子。²闻:耳听。³省:目视。⁴想:心想。
愁郁郁之无快兮,居戚戚而不可解。
愁郁郁之无快兮,居戚戚而不可解。
译文:愁思郁郁没有一点快乐,居处总戚戚悲凉不能自解。
心鞿羁而不开兮,气缭转而自缔。
心鞿羁而不开兮,气缭转而自缔。
译文:心中有所束缚挣扎不开,血气缭绕自我纠缠打结。
穆眇眇之无垠兮,莽芒芒之无仪。
穆眇眇之无垠兮,莽芒芒之无仪。
译文:静穆时渺渺没有边际,苍莽处茫茫没有形态。
声有隐而相感兮,物有纯而不可为。
¹有隐而相感兮,物有纯而不可为。
译文:声音虽然隐微细弱,却能互相感应,事物虽然本质纯粹,有时却不起作用。
注释:¹声:指秋风。
邈漫漫之不可量兮,缥绵绵之不可纡。
¹漫漫之不可量兮,缥²绵绵³之不可纡。
译文:遐想漫漫邈远,难以测其极边,思绪缥缈绵绵,不能系结,难以切断。
注释:¹邈:距离遥远。²缥:缥缈。³绵绵:隐约不绝,若有若无的样子。
愁悄悄之常悲兮,翩冥冥之不可娱。
愁悄悄之常悲兮,翩冥冥¹之不可娱。
译文:愁思悄悄,常陷悲哀之中,神魂飞翔于冥冥之境,也并无快乐可言。
注释:¹翩冥冥:黑夜里飞舞,指梦中思绪。
凌大波而流风兮,讬彭咸之所居。
凌大波而流风¹兮,讬彭咸之所居。
译文:乘凌大波之上,顺风飘流前行,彭咸所居之处,我愿依托相从。
注释:¹流风:顺风漂流。
上高岩之峭岸兮,处雌蜺之标颠。
上高岩之峭岸兮,处雌蜺(ní)¹之标颠²
译文:登上岩石高高的陡峭河岸,处于雌霓副虹的高颠。
注释:¹雌蜺:虹的一种,古人认为内层色彩鲜艳的虹为雄性,称虹,外层色彩较淡的虹为雌性,称蜺。²标颠:最高处,指虹的弓形最上部。
据青冥而摅虹兮,遂儵忽而扪天。
据青冥¹而摅(shū)²虹兮,遂儵忽而扪天。
译文:依凭着青天舒展一道彩虹,又倏忽地向上抚摸青天。
注释:¹青冥:青天。²摅:舒展。
吸湛露之浮源兮,漱凝霜之雰雰。
吸湛¹露之浮源兮,漱凝霜之雰雰。
译文:将浓浓成团的露水吸饮,又将那雾雾散落的浓霜漱含。
注释:¹湛:露厚重。
依风穴以自息兮,忽倾寤以婵媛。
依风穴¹以自息兮,忽倾寤以婵媛。
译文:我依倚着生风的地穴而自行休息,忽然翻身醒转,不禁对故国眷恋缠绵。
注释:¹风穴:神山名,在昆仑山上,是北方寒风风源之地。
冯昆仑以澂雾兮,隐渂山以清江。
冯昆仑以澂雾兮,隐渂山以清江。
译文:凭靠着昆仑山下视云雾,依傍着岷山看清江流。
惮涌湍之礚礚兮,听波声之汹汹。
惮涌湍之礚礚¹兮,听波声之汹汹。
译文:害怕急流中水石撞击之声,听着涛声汹汹的怒吼。
注释:¹礚礚:水击石发出的声音。
纷容容之无经兮,罔芒芒之无纪。
纷容容之无经兮,罔芒芒之无纪。
译文:心思纷纷乱乱没有规律,精神迷迷惘惘没有头绪。
轧洋洋之无从兮,驰委移之焉止?
(zhá)¹洋洋之无从兮,驰委移之焉止?
译文:波涛互相倾压难以趋从,连绵起伏奔流着哪儿停住?
注释:¹轧:“轧忽”之省文,长远貌。
漂翻翻其上下兮,翼遥遥其左右。
漂翻翻其上下兮,翼遥遥其左右。
译文:心如飘浮翻飞一上一下,像两翼在左右摇动拍击。
氾潏潏其前后兮,伴张驰之信期。
氾潏(yù)¹其前后兮,伴张驰之信期²
译文:像泛滥的大水前后奔涌,伴随着潮水的定期涨落而起伏波澜。
注释:¹潏潏:水涌出的样子。²信期:固定的时间。
观炎气之相仍兮,窥烟液之所积。
观炎气之相仍兮,窥烟液之所积。
译文:观看那火焰与烟气相因而生,窥察那云朵与雨滴所以集积。
悲霜雪之俱下兮,听潮水之相击。
悲霜雪之俱下兮,听潮水之相击。
译文:悲慨霜与雪一起降下,听着潮水波浪震激。
借光景以往来兮,施黄棘之枉策。
借光景¹以往来兮,施黄棘²之枉策³
译文:我借着光与影来来往往,使用棘刺做成的弯鞭驾御。
注释:¹光景:日月之光。²黄棘:神话中的树木名。³策:鞭。
求介子之所存兮,见伯夷之放迹。
求介子之所存兮,见伯夷之放迹。
译文:去寻求介子推隐居之地,再见一见伯夷放逐之处。
心调度而弗去兮,刻著志之无适。
心调度¹而弗去兮,刻著志²之无适。
译文:心里惆怅不已忧思难除,意志坚决哪儿也不会去。
注释:¹心调度:仔细考虑。²刻著志:下决心。
曰吾怨往昔之所冀兮,悼来者之悐悐。
曰:吾怨往昔之所冀兮,悼来者之悐(tì)¹
译文:煞尾:我怨恨往昔的希望和理想化为尘泥,悼惜未来的国家命运而忧惧惕惕。
注释:¹悐悐:同“惕惕”,忧劳,恐惧。
浮江淮而入海兮,从子胥而自适。
浮江淮而入海兮,从子胥¹而自适。
译文:浮行于长江、淮水而投入大海,我愿追随子胥而顺适己意。
注释:¹子胥:伍子胥,传说其被吴王夫差赐死之后,尸体被抛入江中,神化而归大海。
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
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¹之抗迹。
译文:眺望大河中的沙洲水渚,悲伤申徒狄的高尚事迹。
注释:¹申徒:申徒狄,殷末贤臣,力谏纣王不听,抱石自沉而死。
骤谏君而不听兮,重任石之何益?
¹谏君而不听兮,重任²石之何益?
译文:屡屡劝谏君王而不被听从,抱着重石自沉又有何益。
注释:¹骤:屡次,多次。²任:抱。
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心絓(guà)¹而不解兮,思蹇(jiǎn)²而不释³
译文:心中牵挂萦结而不能舒放愁怀,忧思郁塞屈曲而无法宽解自己。
注释:¹絓结:牵挂郁结。²蹇产:曲折纠结。³释:解开,消释。

  此诗以首句命名,抒写作者遭受邪恶势力的打击、政治理想无从实现的悲哀。全诗艺术上的最大特点是心理刻画手法上的高妙,未见事实之叙述,全是作者心理活动的展现,其次是多运用双声叠韵联绵词,增加了诗歌的音乐美。

  全篇共分五段。

  第一段从开头至“窃赋诗之所明”。因回风摇蕙的季节气候,联系对忠贤见斥的现实悲哀,指出君子始终是光明正大的,与万变其情的小人不同,同时表明了自己终不改悔的坚定胸怀。

  “悲回风”四句,前二句是说在回风震荡之中,凋陨了蕙草的微弱生机。后二句是说,这回风的初起,是有隐微的声音倡之于先的。这是即景生情,托物起兴,钱澄之《庄屈合诂》说:“秋风起,蕙草先死;害气至,贤人先丧。”可谓得矣。

  “夫何彭咸”四句,表达了自己对古代贤臣彭咸的无限思念仰慕之情,并说,虽然天下之事万变,但真相怎么能够掩盖得了,虚伪哪能保持长久?

  “鸟兽鸣”六句写秋冬之景,似都有所指称。“鸟兽鸣以号群”、“鱼葺鳞以自别”是说物以类聚,不相杂厕。用以比喻君子和小人之不能共处。“草苴比而不芳”象征奸佞在朝,同恶相济。“蛟龙隐其文章”比喻贤人远引,文采不彰,两两相对,交错成文。

  下面二句先以苦菜与甜菜不能种在一起,亦喻贤人处乱世,虽无人知,但不因此而改变其芬芳的节操。“惟佳人”六句意思又进一层,谓自己眼界高远,以古人彭咸等自期,然孤高之心却无所依傍,自己深微的意志不为别人理解。于是私下写作此诗,来明白地说出其中的道理。

  第二段从“惟佳人之独怀兮”至“昭彭咸之所闻”。写自己在放逐时感到十分孤单,但仍然爱国忧时,因此弄得心烦意乱。“惟佳人”四句,姜亮夫谓“言隐居伏处而独自思虑,无人知也”(《屈原赋校注》)。“涕泣交”八句王夫之释为“宵而不安于寝,旦而不怡于游,终不释于怀抱”(《楚辞通释》)。

  “糺思心”二句形容自己忧思之深切,这就像后世辛弃疾所谓“一身都是愁”(《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也。

  “折若木”二句,上句说自己求神木以遮蔽日光,象征自己曾力求韬光养晦,下句说自己随着飘风的牵引。任从它把自己吹到哪里,意指心情之空虚。

  “存仿髴”二句接着形容自己极端愁苦,有时陷入不闻不问、万念俱灰的枯寂状态,但有时又激动起来,心跳不止。

  “抚佩袵”二句意为勉强抑制自己的悲愁,茫无目的,踽踽而行。“岁曶曶”四句承“遂行”之后,写“行”中所见,时序迁流,众芳摇落,触目惊心,益深忧虑。

  “怜思心”四句言自己长愁的原因。“孤子唫”四句,姜亮夫《屈原赋校注》云:“此言思心既不可创伤,则惟存一死。”又引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云:“所以然者,秦关不返,孤臣有故主之悲;南土投荒,放子无还家之日,此固交痛而不已者也。安得不为彭咸之所为乎?”

  第三段从“登石峦以远望兮”至“托彭咸之所居”。该段写自己生意已尽,死志已决。“登石峦”四句言自己登山远望,一片寂静。楚国本是个强国。上下本应忧勤警惕,奋发图强,然而此时既不见行动,呼之又不闻其反响,因此实在令人痛心疾首。

  “愁郁郁”四句紧承上文,写登高远望后引起的愁肠寸结。“穆眇眇”四句紧承上文,意谓自己的心情有时愁思茫茫无边无际,有时则陷入空虚而无所著落的状态。叹声隐尚有可感,志纯竟不可为。

  “藐蔓蔓”两句,亦诉说自己的主观心情,言思入辽远,则渺渺漫漫不可度量,思入深微,则悠悠长长不可收束,“愁悄悄”两句言自己的神魂虽在高远处飞逝,却并无快乐。

  “凌大波”两句,表明忠臣直士只有一条路:效法古之贤人彭咸。屈原于是想乘着滚滚波涛,随风而流,到彭咸投水而死的地方去。

  第四段从“上高岩之峭岸兮”至“刻着志之无适”。该段设想自己死后。灵魂不灭,神游天地的情形,进而抒写自己的主张和思想,剖白自己光明正大、志洁行芳。“上高岩”四句,姜亮夫认为:“此言上依彭咸,初至高岩陖岸之间,继则更上而处于云气之杪顶,再上则至于玄冥之上;而舒摅其虹采,遂尔于俄顷之间,而上抚于天庭矣。此上升之事也。”(《屈原赋校注》)

  “吸湛露”四句,姜亮夫认为是从彭咸居后之事。以上八句写神游太空,极想像中壮丽、高洁、温暖之乐。但转侧之间突然惊醒,又起故国之思。

  “冯昆仑”四句写身宿风穴。风穴在昆仑,故醒后即依凭昆仑透过云雾而下瞰人寰。

  “纷容容”四句就心境立说,姜亮夫说:“此言己心烦乱,无复经纪,欲进则无所从,欲退则无所止也。”(《屈原赋校注》)

  “漂翻翻”四句,上两句仍写心境,心如两翼摇摇,翻飞飘浮或上或下,时左时右;下两句言自昆仑下至江水,往来江上,神游故国而下观。

  “观炎气”四句,借炎气烟液等为喻述事物相因之理。天庭既不能久居,彭咸也不可终随,故下转为访问古代的贤人,“借光景”六句即言自己已下定决心,循着介子推、伯夷的足迹前进。

  第五段“曰”字以下至结尾。顾往悼来,表白决心,但决不轻于一死。“吾怨”二句谓怨恨往昔的希望落空,警惕来日可危。

  “浮江海”二句指伍子胥事。谓准备投水而死,追随子胥。“望大河之洲渚兮”四句承前“从子胥”而言,意思是说,申徒狄以身殉国,其情固属可悲,但他的死并不能挽救殷商的覆亡,则死又何益?显示自己的处境,虽然死志已决,但就整个楚国言,未来的危机,也不是自己一死所能遽了的。

  故以“心絓结”二句作为全篇的终结。屈原在政治斗争过程中,虽然早已作了最后牺牲的思想准备,这种念头,也曾经常浮现,但不到最后时刻,决不轻易付诸实施,可见此尚非绝命之词。

  此篇写作艺术上的最大特点是心理刻画手法上的高妙。全篇未见事实之叙述,全是作者心理活动的展现。作品充满着深沉、悲愤的情绪,思理困惑,不知所释,忧伤悲怆,故有此篇之作。

  此外,此篇语言上也有其特色。作品中有不少双声叠韵联绵词,“相羊”、“歔欷”、“仿髴”、“从容”、“周流”、“逍遥”、“于邑”、“踊跃”、“婵媛”、“委移”等等,随处可见。而叠字词的运用,更是接二连三,触目皆是,“嗟嗟”、“凄凄”、“曼曼”、“惘惘”、“曶曶”、“冉冉”、“眇眇”、“默默”、“郁郁”、“戚戚”、“芒芒”、“蔓蔓”、“緜緜”、“悄悄”、“冥冥”、“雰雰”、“礚礚”、“汹汹”、“容容”、“洋洋”、“翻翻”、“遥遥”、“潏潏”、“悐悐”,总计共有二十四个,这些词语。不仅增加了诗歌的音乐美,对诗歌幽怨悲凉意境的形成,也起着极大的作用。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850-858
卷尽愁云,素娥临夜新梳洗。暗尘不起。酥润凌波地。
卷尽愁云,素娥(é)¹临夜新梳洗。暗尘不起。酥(sū)润凌波地²
译文:雨后,漫天的愁云被风吹散,明月露出姣好的月容,就像嫦娥刚刚沐浴梳洗般。尽管街上车水马龙,来往着体态轻盈的佳人,却没有扬起半点尘埃,因为雨后的路面润泽酥软不起尘土。
注释:¹素娥:以月宫仙女“素娥”代指月亮。²凌波地:是靓装舞女行经的街道。凌波原本是形容洛神亭亭玉立的姿态,后来借指步履轻盈的女子。
辇路重来,仿佛灯前事。情如水。小楼熏被。春梦笙歌里。
(niǎn)¹重来,仿佛灯前事。情如水。小楼熏(xūn)被。春梦笙歌里。
译文:我如今重游京华旧地,当日赏灯的情事依稀在心。难忘她的柔情似水,我的思绪如流水般难以止息。独自回到小楼里,薰香拥被独自睡去,进入温馨的春梦,梦里恍惚听到笙歌乐音。
注释:¹辇暗:帝王车驾经行之暗,这里指京城繁华的大街。

  此词写灯节之事,但词人并未由正面起笔描绘灯市盛况,而是以试灯夜的景象作陪衬,用怅惘的笔调抒发自己逢佳节而倍觉神伤的落寞情怀,虽只寥寥数语,却写得纡徐顿挫,舒卷自如,从而委婉地道出内心的万千感慨。

  上片“卷尽”两句,写试灯日遇雨,而入夜雨收云散,天青月朗;以月宫仙女“素娥”代指月亮,即以“新梳洗”形况月色明净,比拟浑成,三字兼带出“雨后”之意。这是写天上。“暗尘”两句写地上,化用苏味道“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正月十五日夜》)和韩愈“天街小雨润如稣”(《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句,又有所变化、增益,切合都城灯夜雨后的光景。《武林旧事》卷二“元夕”又载姜白石诗云:“南陌东城尽舞儿,画金刺乡满罗衣。也知爱惜春游夜,舞落银蟾不肯归。”形象地刻画了天街月夜的歌舞场面。

  上片并未用雨字、灯字、人字,读后便觉灯月交辉,地润绝尘,舞儿歌女,结队而至,赏灯士女,往来不断,显示出吴文英在语言上的精深功力和鲜明特点,比如爱用代字,用“素娥”代月亮,再如善于点代前人诗句等等。

  谭献说此词“起稍平”,这是由于上片只是客观地描述场景;下片才是密切结合自己的回忆、联想,抒发感情,借此反映出不平静亦即“拗怒”的心理状态。“辇暗”两句,写词人故地重游,沉入回忆之中。“重来”,说明词人对眼前的景象亦曾相识,从而引起联想,又以“仿佛”两字形容触景恋旧的心境。赏灯那时自己春衫年少,意气风发,记得也是同样的夜晚,月色灯光,交相辉映,箫鼓舞队,绵连数里。这一句隐隐含有物是人非之感慨,景物依旧,可是作者的心情已由欢喜变为落寞。

  末尾三句,写往事如烟、柔情似水;月与灯依旧在,伊人无觅处,自己一往情深的凄凉心事,无人倾诉。“情如水”二句也显示出吴文英语言精警的特点。

  古人就有“思君如流水”的千古佳句,以水喻情,写出了情的纯洁珍贵和绵绵不绝。赏灯不能消愁释怀,反而增添无限怅惘,只好踽踽而行,颓然而返,独上小楼,熏被而眠,遥想伊人此刻,心情亦或如是,“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姜夔《鹧鸪天》)。最深的思念就是想象对方也在思念。“春梦”句紧接上文,描绘深夜入睡以后,那悠扬的歌声乐声,绵绵不绝地萦绕荡漾在梦的涟漪中。这里将“拗怒”的词意,融入流转悠然,委婉多情的笔调之中,形成惝恍迷离的朦胧意境,显得余音袅袅,韵味无穷,真可称得上是“咳唾珠玉”。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007-2008

diǎnjiàngchún ·shìdēngchūqíng

wényīng sòngdài 

juǎnjìnchóuyún élínxīnshū ànchén rùnlíng 
niǎnchónglái fǎng仿dēngqiánshì qíngshuǐ xiǎolóuxūnbèi chūnmèngshēng 
宫粉雕痕,仙云堕影,无人野水荒湾。古石埋香,金沙锁骨连环。南楼不恨吹横笛,恨晓风、千里关山。半飘零,庭上黄昏,月冷阑干。
宫粉雕痕,仙云¹堕影,无人野水荒湾。古石埋香²,金沙锁骨连环。南楼不恨吹横笛³,恨晓风、千里关山。半飘零,庭上黄昏,月冷阑(lán)干。
译文:宛如宫女脂粉残留的秀痕,仿佛云间仙子飘坠下的倩影。一树新梅,南放在野水荒湾。古石下埋藏你芳香的遗骨,金沙滩葬着她的水环锁骨。不恨南楼的横笛吹奏起《梅花落》的笛曲,声声幽怨哀伤。但我更恨的是早晨的和风吹遍万水掠过千山,梅花被吹得飘零片片。香气在黄昏的庭院中扩散,幽冷的月光下梅花的疏影摇曳翩翩。
注释:¹仙云:状梅花飘落姿影。²古石埋香:原指美人死去。此处喻指落梅。³吹横笛:古笛曲中有《梅花落》。
寿阳空理愁鸾。问谁调玉髓,暗补香瘢。细雨归鸿,孤山无限春寒。离魂难倩招清些,梦缟衣、解佩溪边。最愁人,啼鸟清明,叶底青圆。
寿阳¹空理愁鸾。问谁调玉髓(suǐ),暗补香瘢(bān)²。细雨归鸿,孤山无限春寒。离魂难倩招清些,梦缟(gǎo)³、解佩溪边。最愁人,啼鸟清明,叶底青圆。
译文:寿阳公主空对着宝镜弥补脸上痕瘢,悄悄地妆饰姣好的容颜。试问有谁调匀玉髓,来悄悄修补香艳的痕斑?潇潇细雨中归鸿不断,翩翩飞远,无边无际的春寒,还笼罩着那种满梅花的孤山。远去的幽魂请谁才能招还,只能在梦境中与你在溪边想见。你穿着洁白的衣裙,解下玉佩赠给我作为留念。最令人忧愁的是,当梅雨过去而变成晴天,小鸟在梅树间啼叫水水,浓密的叶片下,点点梅子已又清又圆。
注释:¹寿阳:化用寿阳公主梅花妆事。²瘢:疤痕。³缟衣:白绢衣裳。

  这首词开端即写梅花凋谢“宫粉”状其颜色,“仙云”写其姿质,“雕痕”、“堕影”,言其飘零,字字锤炼,用笔空灵凝炼“无人野水荒湾”句为背景补笔。仙姿绰约、幽韵冷香的梅花,无声地飘落在阒寂的野水荒湾。境界空旷悠远,氛围淡寒。“古石埋香,金沙锁骨连环。”二句,上承“雕”、“堕”,再进一步渲染,由飘落而埋香,至此已申足题面。“金沙锁骨连环”,用美妇人——锁骨菩萨死葬的传说来补足“埋香”之意。黄庭坚《戏答陈季常寄黄州山中连理松枝》诗云:“金沙滩头锁子骨,不妨随俗暂婵娟。”词中用以拟梅花,借指梅花以美艳绝伦之身入世悦人,谢落后复归于清净的本体,受人敬礼,可谓尊爱之至,而哀悼之意亦隐于其中。接下来“南楼不恨吹横笛,恨晓风、千里关山”。三句陡然转折。“不恨”与“恨”对举,词笔从山野落梅的孤凄形象转入关山阻隔的哀伤情怀,隐含是花实际亦复指人之意。笛曲中有《梅花落》。可见,“南楼”句虽然空际转身而仍绾合本题。所以陈洵称赞为“是觉翁(吴文英晚号觉翁)神力独运处”(《海绡说词》)。下边转换空间,由山野折回庭中。“半飘零”三句,当是从林逋《山园小梅》“暗香浮动月黄昏”化出。梅花既落,而又无人月下倚阑赏之,故言“月冷阑干”,与下片“孤山无限春寒”喻意基本相同。下片言“寿阳”,言“孤山”,皆用梅花故实。《太平御览》卷三十《时序部》引《杂五行书》中的记载:“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今梅花妆是也。”“鸾”是“鸾镜”,为妇女梳妆用镜。“调玉髓”、“补香瘢”,又用三国吴孙和邓夫人的故事。和宠夫人,曾因醉舞如意,误伤邓颊,血流满面,医生说用白獭髓,杂玉与琥珀屑敷之,可灭瘢痕,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八。这里合寿阳公主理妆之事同说,以“问谁”表示已经没有了落梅为之助妆添色。孤山在今杭州西湖,宋词人林逋曾于此隐居,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此处化用数典,另翻新意。分从两方面落笔,先写对逝而不返的落梅的眷恋,再写落梅蓬山远隔的幽索。“离魂”三句,仍与落梅紧紧相扣。“缟衣”与“宫粉”拍合,“溪边”亦与“野水荒湾”呼应。“缟衣解佩”暗指昔日一般情事,寄寓了往事如烟、离魂难招的怀人之思。最后一韵,从题面申展一层,写花落之后的梅树形象。“叶底青圆”四字,化用杜牧《叹花》诗“绿叶成阴子满枝”的词句意,包孕着世事变迁的惆怅与岁月无情的蹉跎。

  吴文英在苏州时曾纳一妾,后遣去;居于杭州时又纳一妾,后亡故。联系作者的这些经历,并证以其它词章。后人对这首词虽然褒贬不一,但从总体看来,词中那些似乎不相连属的字面的深层,其实流动着脉络贯通的感情潜流,它们从不同的时空和层面,渲染了隐秘的情事和深藏的词旨,堪称咏物之作的佳品。

gāoyángtái ·luòméi

wényīng sòngdài 

gōngfěndiāohén xiānyúnduòyǐng rénshuǐhuāngwān shímáixiāng jīnshāsuǒliánhuán nánlóuhènchuīhéng hènxiǎofēng qiānguānshān bànpiāolíng tíngshànghuánghūn yuèlěnglángān 
shòu寿yángkōngchóuluán wènshuítiáosuǐ ànxiāngbān guīhóng鸿 shānxiànchūnhán húnnánqiànzhāoqīngxiē mènggǎo jiěpèibiān zuìchóurén niǎoqīngmíng qīngyuán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圆缺几时休。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圆缺几时休。
译文:天朗气清的秋夜,皎洁的月光洒满西楼。云堆散开时,圆月如明镜高悬夜空;浪花绽放深处,缺月似玉钩沉落江心。月圆月缺何时才能停止啊!
星汉迥,风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天上共悠悠。
星汉¹(jiǒng)²,风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³应信别离愁。天上共悠悠。
译文:银河迢迢,不觉又是金风玉露的新秋。月中丹桂不会因秋而凋零;月中嫦娥离群索居,无休止的孤寂的生活中,肯定体验到了离别的痛苦。人间离人和天上嫦娥,都为月缺人分离、月圆人未圆而黯然神伤。
注释:¹星汉:指银河。²迥:远。³素娥:嫦娥。

  这是一首咏月词。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一个天朗气清的秋夜,明亮的月光洒满了西楼。

  “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三、四句是说,云堆散开之时,圆月如冰鉴(镜)高悬天宇;浪花绽放深处,缺月似玉钩沉落江心。

  前句写天上月,“鉴”写月圆。后句写江中月,“钩”写月缺。本应是“冰鉴”、“玉钩”为词,作者以动词“吐”、“沉”隔开名词词组“冰鉴”、“玉钩”,这样冰、玉状月色的皎洁;鉴、钩描明月的形态。不仅句式上易板为活,有顿挫峭折之妙;而且词意上也用常得奇,颇具匠心。

  “圆缺冰时休。”上片结句是说,月升月落,月圆月缺,不知重复了多少次。

  上片结句既承接收拢了前两句,又以月圆月何时了的感慨,十分自然的开启了下片,转入一个新的意境。

  “星汉迥,风露入新秋。”下片前两句是说,斗转星移,银河迢迢,不觉又是金风玉露的新秋。

  “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这两句是说,月中丹桂四时不谢,它不会因为秋天而凋零;但月中嫦娥离群索居,在无休止的孤寂生活中,肯定体验到了离别的痛苦。“”

  丹桂,神话传说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斫之,树创随合(见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素娥,嫦娥的别称。“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天上共悠悠。”末句是说,人间离人和天上嫦娥,都为月缺人分离、月圆而人未圆而黯然神伤。悠悠,忧思绵远的样子。一个“共”字,道出了人间离人和天上嫦娥,都为月缺人分离、月圆人未圆而黯然神伤,收到了“一石击两鸟”的艺术效果。

  这首词以咏物为主,写景生动,体物精微;在咏物中抒怀,借夜月的圆缺不休,表人事的聚散不定;以嫦娥的知离愁,写出人间的悲欢离合。结句含蓄蕴藉,意境悠远。

wàngjiāngnán··jiāngnányuè--wáng

jiāngnányuèqīngmǎn西lóuyúnluòkāishíbīngjiànlànghuāshēnchùchéngōuyuánquēshíxiū

xīnghànjiǒngfēngxīnqiūdānguìzhīyáoluòhènéyīngxìnbiéchóutiānshànggòngyōuyōu

白社会中尝共醉,青云路上未相逢。
白社会中尝¹共醉,青云²路上未相逢。
译文:我曾经在白社聚会时相聚共饮,而后在官场上却没有再次相逢。
注释:¹尝:曾经。²青云:比喻高官显爵。
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
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
译文:你们不要小瞧浅浅的池中之水,浅水处也不妨有着深藏的卧龙。

  《醉中赠符载》是一首抒写不得其志的愤懑不平之作。与作者在白社会中“共醉”的符载,字厚之,蜀人,早年隐居庐山,后辟西川节度使幕掌书记,加授监察御史,有集十四卷,今存诗二首。符载是作者的友人,也是诗人,诗友相遇,正是酒逢知己千杯少,酒添诗思,诗助酒兴,频频把盏,一醉方休,真是吃得好不畅快。“青云”句说明窦庠和符载当时都还没有考中科举,踏入仕途。这一句诗隐约流露出有志未遂的感慨。由此再返观第一句,作者和友人的“共醉”,既有诗友相逢高兴的一面,也不无同怜不遇、借酒消愁的意味。但是,酒毕竟能为人平添许多豪气,作者和友人又都是怀瑾握玉的有才之士,所以,就有了这醉中挥就的壮语惊人的后二句:“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

  何等自负自信,自视甚高自命不凡!是自诩,也是许人;是自慰,更是慰人。作者和友人当时都处落魄失意之时,一介书生,书剑飘零,对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世路的坎坷当有十分痛切的感受,白眼如芒在背,冷漠如冰似霜,心中郁积了许多感慨不平之气。“时人莫小”正说明了“时人已小”“时人常小”,即作者和友人常遭“时人”的小看,被“时人”冷落、嘲弄、侮辱。对潦倒的读书人, 目光短浅的世俗之辈往往表现得极为势利,除了不屑一顾的蔑视,毫无同情和尊重可言。而诗人在气质上都是极为敏感的,有才能的人更是每每气盛,当他们的自尊心被深深刺伤,尊重需要得不到满足,心理失去平衡的时候,他们便向那些恣意轻漫自己的势利之人发出警告,提请“时人”,不要鼠目寸光,奉劝“时人”眼光放远一点;切莫看不起一池浅水,焉知池中水没有蛟龙潜藏?“算蛟龙终非池中物”,有朝一日风云际会,卧龙一定会得志行时,兴云作雨,潜渊腾天。失意的士子就是浅池中的卧龙。时人,他们明白吗?

  世俗之人的势利短见,古今皆然,是一个谁也无法否认的历史性存在。在那些世俗之辈的眼中,只认得“权”和“钱”二物,除此之外,世界上再没有第三种有价值的东西。对于不能福祸他们的读书人,他们向来是最看不惯,也最看不起的。勿庸讳言,他们是社会上一个相当广大的阶层,来自他们的这种带有普遍性的轻易而随意的卑视伤害,给不遇的士子们的人格心灵上带来极大的痛苦:羞恼、愤懑、不甘、不平,备受精神压抑的读书人恨到极出处,便常常以未来的前程对抗世俗,对“时人”的蔑视报以更高的蔑视,李白诗云:“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杜荀鹤诗云:“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都是出于同一的建立在对自我才能高度自信的基础上,那种企望超脱世俗困境的心态。当士子们一朝得志,金榜高中之后,更是抑制不住一腔兴高采烈之情,向那些曾经蔑视过自己的世俗之辈进行示威性的夸耀:“马头渐入扬州郭,为报时人洗看。”(章孝标《及第后寄广陵故人》);“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长期郁积的一肚皮龌龊鸟气,终得渲泻净尽,兀的不喜煞人也么哥!虽不免得意忘形,器小易盈之嫌,但这一种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正不必对其人其诗置以微词。

  这的确是这样:“浅处无妨有卧龙”,在不起眼的地方,往往潜藏着一种极大的可能性;在表象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和表象相悖的实质。譬如一池浅水,本无是观,你完全可以对它的存在忽略不顾,但你哪里知道,在你忽而不见之中,无视的不是池水,而是水中卧龙。目光短浅不行,就事论事也不行,重要是展望变化的端睨,看到发展的大趋势。要有穿透底蕴的洞察力和判断未来的预向性。“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今天的一茎幼芽,也许就是今后的一株参天大树;现在的一圃幼苗,也许就是今后的岁月里的一片茂密森林;朴素的一句话,也许包含着一个绝对真理;小小的一念,也许会转成伟大的结果;小小的一环,也许是系乎全局的关键所在;数椽茅舍,无碍名士高卧;一池浅水,不妨蛟龙暂栖。对于人们来说,根本的是,要看到表象的背后,要看到“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

参考资料:
1、 品诗文网.《窦庠·醉中赠符载》赏析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