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殿之赋,论者以灵光为宗。然诸侯之遗事,盖务恢张飞动而已。自兹已降,代有辞杰,播于声颂,则无闻焉。夫先王建都营室,必相地形,询卜筮,考农隙。工以子来,虞人献山林之干,太史占日月之吉,虽班张左思,角立前代,未能备也。而曩之文士,赋长笛洞箫怀握之细,则广言山川之阻,采伐之勤,至于都邑宫室,宏模廓度,则略而不云。其体病矣。至若阴阳惨舒之变,宜于壮丽;栋宇绳墨之间,邻于政教。岂前修不逮?将俟圣德而启臣心,辄极思虑,作《含元殿赋》。陋百王之制度,出群子之胸臆,非敢厚自夸耀,以希名誉。欲使后之观者,知圣代有颂德民焉。其辞曰:
宫殿之赋,论者以灵光为宗。然诸侯之遗事,盖务恢张飞动而已。自兹已降,代有辞杰,播于声颂,则无闻焉。夫先王建都营室,必相地形,询卜筮,考农隙。工以子来,虞人献山林之干,太史占日月之吉,虽班张左思,角立前代,未能备也。而曩之文士,赋长笛洞箫怀握之细,则广言山川之阻,采伐之勤,至于都邑宫室,宏模廓度,则略而不云。其体病矣。至若阴阳惨舒之变,宜于壮丽;栋宇绳墨之间,邻于政教。岂前修不逮?将俟圣德而启臣心,辄极思虑,作《含元殿赋》。陋百王之制度,出群子之胸臆,非敢厚自夸耀,以希名誉。欲使后之观者,知圣代有颂德民焉。其辞曰:
维皇高宗,穆端命于玄穹。万有千岁,钟景祚于洪裔。建北宫之尊严,上取法于天帝。乃图正殿之逌居,规崇山而定制。信神明幽赞,而人谋袭契。不然,何前王旷此之雄丽也?先是大司空帅其属,执度而相之曰:“美哉川后!”骛乎其大。坦坤灵兮配乾刚,坤顺乾而为龙,舒广衍兮走群山,纷却面而朝宗。陵正阳之弈弈,郁佳气之葱葱。盖昊天之作,而黄祇授元圣获以造新宫也。乃审于龟筮,龟筮协从,太卜以告,神人咸同。皇曰:“钦哉!是将而为朕宫。”因以鸿称,含元建名。
维皇高宗,穆端命于玄穹。万有千岁,钟景祚于洪裔。建北宫之尊严,上取法于天帝。乃图正殿之逌居,规崇山而定制。信神明幽赞,而人谋袭契。不然,何前王旷此之雄丽也?先是大司空帅其属,执度而相之曰:“美哉川后!”骛乎其大。坦坤灵兮配乾刚,坤顺乾而为龙,舒广衍兮走群山,纷却面而朝宗。陵正阳之弈弈,郁佳气之葱葱。盖昊天之作,而黄祇授元圣获以造新宫也。乃审于龟筮,龟筮协从,太卜以告,神人咸同。皇曰:“钦哉!是将而为朕宫。”因以鸿称,含元建名。
《易》乾坤之说曰:“含弘光大”,又曰:“元亨利贞”。括万象以为尊,特巍巍乎上京。则命征般硕之匠,下荆杨之材,操斧执斤者万人。涉碛砾而登崔嵬,择一干于千木。规大壮于乔枚,声坎坎于青云。若神踣而颠摧,势动连崖,拉风捽雷,倒劲梢于穷谷,斩巨柢于昭回。时也山祇效灵,波神作气,为桴为筏,羽叠鳞萃。朝泛江海,夕出河渭。云奔山横,交积于作宫之地。于是农事既收,灵台勿亟,子来而就役者,周邦畿而薄四海,咸忘劳而献力。乃张为广庭,考正极星,邦伯是经,国工研精。刬盘冈以为趾,太阶积而三重。因博厚而顺高明,筑凌天之四墉。四墉既列,太阶如截,下土相嵌,愕以沈沈。其始也,星锤电交于万堵,霜锯冰解于千寻。拥栋为山,攒杵如林,乃卜日星之吉,以成帝室。虹梁劲于中极,榱桷以砻密。折姑繇以为楹,隳乔山以为,乱重檐以切霞,炯素壁以留日。神标峻樀,鬼叠屋楣,高卑迭拒,寻尺相持。木从绳而后正,栋操宇而不危。阶莹冰级,瓦敷鳞差。荡晶景而升降,歘睒眥以交辉。耸大厦之奇杰,势将顿而复飞。爰诏有司,练日推时。徵考室于周颂,会公卿以发之。丕赫哉!如俯如跂,若合若离。踈森修邃以窅徼,况嶪騀而岩巍。谓冲飚激海兮,漩奫沦以无底;奔雷触山兮,掉巘崿而倾。石鲛拕首于堂庑,状出去而撑鬐。崇高之制,灵丘上盘。邻斗极之光辉,迩天汉之波澜。察凿枘之吞吐,吸山丛而水攒。建升龙之大旂,邈不至于阶端。峥嵘孱颜,下视南山。照烛无间,七耀回环。赤以突兀,摅闳弘以萧榝。捧帝座于三辰,衔天街之九达。进而仰之,骞龙首而张凤翼;退而瞻之,岌树巅而崪云末。嶷兮峨峨,巨鳌戴仙山而出沧波;划兮煌煌,烛龙坼穹宂而临北方。排层城而廓帝居,豁阊阖而面苍苍。左翔鸾而右栖凤,翘两阙而为翼。环阿阁以周墀,象龙行之曲直;夹双壶以鸿洞,启重闺之呀赫;趋堂涂之未半,望宸居而累息。惟上圣之钦明,爰听政而布德。去雕玑与金玉,绌汉京之文饰。炽丹雘于崚嶒,抗重霄而竞色。若乃紫微晨,彤墀夜明,云薄万拱,风交四荣。冬止其阳,则释裘而橐。夏休其阴,则捐以清。旂猎风而振响,叶坠露而成声。悬栌骈凑,竦柱奔列,复槛罾缀,高窗景爇。日翳而罙连,曤天开而中绝。形持神而欲离,足偻步而将跌。眝昭训之崇崇,瞵光范之揭揭。其南则丹凤启途,遐瞩荆吴,十扇开闭,阴阳睢盱。容鼎七局,方驾五车。示王者之无外,不树屏于清都。望仙辟于巽维,建福敞于坤隅。偃朱旗而橐玄甲,屯仡仡之骁夫。其后则深闱秘殿,曼宇踈楹。瑞木交阴,玄墀砥平。鲜风历庑,凌霰飘英,荫蔼武闉,增华穆清。玉烛内融,则嘉盛丰备,太阳临照,而天下文明。
《易》乾坤之说曰:“含弘光大”,又曰:“元亨利贞”。括万象以为尊,特巍巍乎上京。则命征般硕之匠,下荆杨之材,操斧执斤者万人。涉碛砾而登崔嵬,择一干于千木。规大壮于乔枚,声坎坎于青云。若神踣而颠摧,势动连崖,拉风捽雷,倒劲梢于穷谷,斩巨柢于昭回。时也山祇效灵,波神作气,为桴为筏,羽叠鳞萃。朝泛江海,夕出河渭。云奔山横,交积于作宫之地。于是农事既收,灵台勿亟,子来而就役者,周邦畿而薄四海,咸忘劳而献力。乃张为广庭,考正极星,邦伯是经,国工研精。刬盘冈以为趾,太阶积而三重。因博厚而顺高明,筑凌天之四墉。四墉既列,太阶如截,下土相嵌,愕以沈沈。其始也,星锤电交于万堵,霜锯冰解于千寻。拥栋为山,攒杵如林,乃卜日星之吉,以成帝室。虹梁劲于中极,榱桷以砻密。折姑繇以为楹,隳乔山以为,乱重檐以切霞,炯素壁以留日。神标峻樀,鬼叠屋楣,高卑迭拒,寻尺相持。木从绳而后正,栋操宇而不危。阶莹冰级,瓦敷鳞差。荡晶景而升降,歘睒眥以交辉。耸大厦之奇杰,势将顿而复飞。爰诏有司,练日推时。徵考室于周颂,会公卿以发之。丕赫哉!如俯如跂,若合若离。踈森修邃以窅徼,况嶪騀而岩巍。谓冲飚激海兮,漩奫沦以无底;奔雷触山兮,掉巘崿而倾。石鲛拕首于堂庑,状出去而撑鬐。崇高之制,灵丘上盘。邻斗极之光辉,迩天汉之波澜。察凿枘之吞吐,吸山丛而水攒。建升龙之大旂,邈不至于阶端。峥嵘孱颜,下视南山。照烛无间,七耀回环。赤以突兀,摅闳弘以萧榝。捧帝座于三辰,衔天街之九达。进而仰之,骞龙首而张凤翼;退而瞻之,岌树巅而崪云末。嶷兮峨峨,巨鳌戴仙山而出沧波;划兮煌煌,烛龙坼穹宂而临北方。排层城而廓帝居,豁阊阖而面苍苍。左翔鸾而右栖凤,翘两阙而为翼。环阿阁以周墀,象龙行之曲直;夹双壶以鸿洞,启重闺之呀赫;趋堂涂之未半,望宸居而累息。惟上圣之钦明,爰听政而布德。去雕玑与金玉,绌汉京之文饰。炽丹雘于崚嶒,抗重霄而竞色。若乃紫微晨,彤墀夜明,云薄万拱,风交四荣。冬止其阳,则释裘而橐。夏休其阴,则捐以清。旂猎风而振响,叶坠露而成声。悬栌骈凑,竦柱奔列,复槛罾缀,高窗景爇。日翳而罙连,曤天开而中绝。形持神而欲离,足偻步而将跌。眝昭训之崇崇,瞵光范之揭揭。其南则丹凤启途,遐瞩荆吴,十扇开闭,阴阳睢盱。容鼎七局,方驾五车。示王者之无外,不树屏于清都。望仙辟于巽维,建福敞于坤隅。偃朱旗而橐玄甲,屯仡仡之骁夫。其后则深闱秘殿,曼宇踈楹。瑞木交阴,玄墀砥平。鲜风历庑,凌霰飘英,荫蔼武闉,增华穆清。玉烛内融,则嘉盛丰备,太阳临照,而天下文明。
古有六寝,御兹一人;今也三朝,繇古是因。布大命于宣政,澹玄心于紫宸。羲和弭节于通乾,望舒停景于观象。密勿旒康,臣人是仰。左黄阁而右紫微,命伊皋以为长。其下则鹖冠鱼服,良家茂族,厉禁非宜,金吾领之。其前则置两石以恤刑,张三侯以兴武。告善之旌,登闻之鼓,节晷漏于钟律,架危楼之筍簴,以辨内外之差,以正东西之序。天光流于紫庭,倒景入于朱户。腾祥云之郁霭,映旭日之葱茏。清渠导于元气,玉树生于景风。夷坦数里,徘徊无穷。罗千乘与万骑,曾不得半乎其中。厥初经营,天下既乂,文物未周,孤其壮丽。盖重施于劳,非不怀也。乃眷睿孙,睿孙开元。万晏清而大和,奄书契之所论。既克广于崇构,声明备而益尊,盖圣皇之孝也,挥绰变化兮动摇乾坤。其东于是弘文教而开馆,对日华之清阈,盖左学之遗制,协前王之讲德。其西于是延载笔之良史,俯月华之峻扉,集贤人于别殿,朝命妇于中闱。王风阐而成化,阴教备而不亏。加以咏周诗而展亲,睦鲁卫而敦叙,因命族之来宴,置更衣之丰宇。至于殿内诸曹,则左右有局,通轩并庑,物有恒司,供无废举。又有银珰珥貂,寺人巷伯,奉宣出纳之命,更践宫中之役。熊罴之旅,董以龙武,矛戟森森,材官羽林。声破丘山,气詟飞沈,爪抉千钧,跟腾百寻。克壮皇威,协比其心。其外则校人掌马,天驷在闲,以备顺游,放牧其间。望我銮和,陟彼高山,犹虑宪章或遗,国容未备,乃立掌匦之司,馆通事之吏,职在达下情于上天,儆王言于有位。壖通太极,澄指龙池,重门内注,复道潜移。幽峻肃以相属,光彤融以熹熹,玄象著明,帝座维三,皇居设位。俯察仰参,翼室正中,游宫次南,北起含光,其容耽耽。总而言之,如山之寿,则曰蓬莱;如日之升,则曰大明。自兹而北,燕游所经,达天苑囿,不可殚名。周庐更呵,匝以环卫。南端百仞,上级霄际,却视崟,经途广深,缭以层城,黕为重阴。至若时雨膏田,九农畅,云归山宂,倏以昭旷。白日丽于宫隅,混晶光而益壮。于是风师敛威,纤壒不升,颖绝摇芒,叶无翻棱。自中徂外,镜洗川澄,弦直闾阎,井画沟塍。靡迤秦山,陂随汉陵。知稼穑之艰难,见皇王之废兴。及乎玄冥戒寒,海神飞雪,瑶城粉野,琪树森列,玉宇璇阶。云门露阙,天华爽霁,朗日朝彻,赤旗绛庭,朱柱艳月。仰白帝而金精开,据河宫而银烛发。其或蛮夷不至,帝用兴戎,降元师于天上,发神谋于禁中。皇灵震耀,殄厥渠凶,矫矫武臣,此焉献功。效俘虏而陈器械,恢莫大之威容。尔乃时殷仲冬,日正南至,上公奉斝,群后在位。一人寿昌,万国承赐式,燕以乐欣欣且醉,乃撞宫悬,砅碣天地。
古有六寝,御兹一人;今也三朝,繇古是因。布大命于宣政,澹玄心于紫宸。羲和弭节于通乾,望舒停景于观象。密勿旒康,臣人是仰。左黄阁而右紫微,命伊皋以为长。其下则鹖冠鱼服,良家茂族,厉禁非宜,金吾领之。其前则置两石以恤刑,张三侯以兴武。告善之旌,登闻之鼓,节晷漏于钟律,架危楼之筍簴,以辨内外之差,以正东西之序。天光流于紫庭,倒景入于朱户。腾祥云之郁霭,映旭日之葱茏。清渠导于元气,玉树生于景风。夷坦数里,徘徊无穷。罗千乘与万骑,曾不得半乎其中。厥初经营,天下既乂,文物未周,孤其壮丽。盖重施于劳,非不怀也。乃眷睿孙,睿孙开元。万晏清而大和,奄书契之所论。既克广于崇构,声明备而益尊,盖圣皇之孝也,挥绰变化兮动摇乾坤。其东于是弘文教而开馆,对日华之清阈,盖左学之遗制,协前王之讲德。其西于是延载笔之良史,俯月华之峻扉,集贤人于别殿,朝命妇于中闱。王风阐而成化,阴教备而不亏。加以咏周诗而展亲,睦鲁卫而敦叙,因命族之来宴,置更衣之丰宇。至于殿内诸曹,则左右有局,通轩并庑,物有恒司,供无废举。又有银珰珥貂,寺人巷伯,奉宣出纳之命,更践宫中之役。熊罴之旅,董以龙武,矛戟森森,材官羽林。声破丘山,气詟飞沈,爪抉千钧,跟腾百寻。克壮皇威,协比其心。其外则校人掌马,天驷在闲,以备顺游,放牧其间。望我銮和,陟彼高山,犹虑宪章或遗,国容未备,乃立掌匦之司,馆通事之吏,职在达下情于上天,儆王言于有位。壖通太极,澄指龙池,重门内注,复道潜移。幽峻肃以相属,光彤融以熹熹,玄象著明,帝座维三,皇居设位。俯察仰参,翼室正中,游宫次南,北起含光,其容耽耽。总而言之,如山之寿,则曰蓬莱;如日之升,则曰大明。自兹而北,燕游所经,达天苑囿,不可殚名。周庐更呵,匝以环卫。南端百仞,上级霄际,却视崟,经途广深,缭以层城,黕为重阴。至若时雨膏田,九农畅,云归山宂,倏以昭旷。白日丽于宫隅,混晶光而益壮。于是风师敛威,纤壒不升,颖绝摇芒,叶无翻棱。自中徂外,镜洗川澄,弦直闾阎,井画沟塍。靡迤秦山,陂随汉陵。知稼穑之艰难,见皇王之废兴。及乎玄冥戒寒,海神飞雪,瑶城粉野,琪树森列,玉宇璇阶。云门露阙,天华爽霁,朗日朝彻,赤旗绛庭,朱柱艳月。仰白帝而金精开,据河宫而银烛发。其或蛮夷不至,帝用兴戎,降元师于天上,发神谋于禁中。皇灵震耀,殄厥渠凶,矫矫武臣,此焉献功。效俘虏而陈器械,恢莫大之威容。尔乃时殷仲冬,日正南至,上公奉斝,群后在位。一人寿昌,万国承赐式,燕以乐欣欣且醉,乃撞宫悬,砅碣天地。
及乎献岁元辰,东风发春,悬法象魏,与人惟新。俨文物于王庭,兼九伐而宿陈。威仪之严,山岳振振,若太一披絪缊而俯百神。既而咸造勿亵,会朝清明,璿柄指寅,寝闱发扃。皇帝御衮龙之法服,佩苍璧之纯精,执镇圭,导朱纮,降辇登阶,微闻玉声。于是典礼之官,赞王就位,南面穆然。至若甸侯采卫,要荒闽貊,输其方赆,罔不来格。统以千官,六卿二伯,司仪叙进,象胥重译。肃肃委皮,乾乾奠璧,设以庭燎。天烘地赫,雷鼓殷殷,朱干玉戚,神簴如生。熊罴愕眙,危昂歇向,歊焰喷射,金根玉辂。太常少伯,火烈门旂,霜交陛戟,乃进元元以观礼,珿亿兆之增。金吾南首,麾之以肱,递攀援而耸仰,齐屦企而冠腾。太史来告,卿云勃兴,洒丰泽于生人,答上玄之休征。申命司寇缓刑,冢卿降德。祑山川而问耆老,周雨露而均邦国。华戎竭欢,喜气阗塞。揭金鸡于太清,炫晨阳于正色。庆抃之声,不逾辰而雷四域。当斯时也,驱周骤汉,于廓焕烂,王临于朝,天地贞观,灵宫岩岩,上下交赞。盖所以法乾道而遵帝度,岂唯安体而明威者哉?
及乎献岁元辰,东风发春,悬法象魏,与人惟新。俨文物于王庭,兼九伐而宿陈。威仪之严,山岳振振,若太一披絪缊而俯百神。既而咸造勿亵,会朝清明,璿柄指寅,寝闱发扃。皇帝御衮龙之法服,佩苍璧之纯精,执镇圭,导朱纮,降辇登阶,微闻玉声。于是典礼之官,赞王就位,南面穆然。至若甸侯采卫,要荒闽貊,输其方赆,罔不来格。统以千官,六卿二伯,司仪叙进,象胥重译。肃肃委皮,乾乾奠璧,设以庭燎。天烘地赫,雷鼓殷殷,朱干玉戚,神簴如生。熊罴愕眙,危昂歇向,歊焰喷射,金根玉辂。太常少伯,火烈门旂,霜交陛戟,乃进元元以观礼,珿亿兆之增。金吾南首,麾之以肱,递攀援而耸仰,齐屦企而冠腾。太史来告,卿云勃兴,洒丰泽于生人,答上玄之休征。申命司寇缓刑,冢卿降德。祑山川而问耆老,周雨露而均邦国。华戎竭欢,喜气阗塞。揭金鸡于太清,炫晨阳于正色。庆抃之声,不逾辰而雷四域。当斯时也,驱周骤汉,于廓焕烂,王临于朝,天地贞观,灵宫岩岩,上下交赞。盖所以法乾道而遵帝度,岂唯安体而明威者哉?
夫瑶台之靡,不可以刑万国;土阶之陋,不可以仪天地。奢不逊而俭固,允执中于大位。《洪范》曰:皇建其有极,富哉上圣之宏议也。诗歌楚室,颂美泮宫,诸侯之事也;云梦甘泉,晏恢景福,僻王之志也。论诸侯,曷若戴天子;嘉僻王,曷若尊圣人。烈烈盛唐,祖武宗文,太古赧德,六王惭勋。而政本乎慈,用过乎俭。夫苍生所奉者惟君,所爱者惟亲。宁有君亲宅体于卑室,而赤子得安其身乎?故有熊明庭,帝姚总期,从人欲也。天垂定星,易有大壮,君人者法焉。圣朝犹斥其华而凭其质。今是殿也者,唯铁石丹素,无加饰焉。身居玄眇,心与万姓同畎亩之劳。是以临众,何众不宾;以是享神,何神不若?其德欤!虽欲宫昆仑而馆不周,城八极而隍四海,犹未足储鸿醇而俯丕耀,岂咸镐一京之所在?崇四续之前式,敕怀铅之小臣,俾仇书于禁中,正百代之遗文。由是循环天造,耳目惟新,敢颂成功,告于神宗。无愧斯干之什,式昭圣德之容。颂曰:
夫瑶台之靡,不可以刑万国;土阶之陋,不可以仪天地。奢不逊而俭固,允执中于大位。《洪范》曰:皇建其有极,富哉上圣之宏议也。诗歌楚室,颂美泮宫,诸侯之事也;云梦甘泉,晏恢景福,僻王之志也。论诸侯,曷若戴天子;嘉僻王,曷若尊圣人。烈烈盛唐,祖武宗文,太古赧德,六王惭勋。而政本乎慈,用过乎俭。夫苍生所奉者惟君,所爱者惟亲。宁有君亲宅体于卑室,而赤子得安其身乎?故有熊明庭,帝姚总期,从人欲也。天垂定星,易有大壮,君人者法焉。圣朝犹斥其华而凭其质。今是殿也者,唯铁石丹素,无加饰焉。身居玄眇,心与万姓同畎亩之劳。是以临众,何众不宾;以是享神,何神不若?其德欤!虽欲宫昆仑而馆不周,城八极而隍四海,犹未足储鸿醇而俯丕耀,岂咸镐一京之所在?崇四续之前式,敕怀铅之小臣,俾仇书于禁中,正百代之遗文。由是循环天造,耳目惟新,敢颂成功,告于神宗。无愧斯干之什,式昭圣德之容。颂曰:
帝作含元,含元言言。萃若日观,呀为天门。太阶三层,达于昆仑。镇兹秦野,揭以周原。列文祖宗,永锡孝孙。孝孙有庆,于以施令。奄甸万姓,受天休命。歌之颂之,管磬宜之。穆穆皇居,寿考无期。
帝作含元,含元言言。萃若日观,呀为天门。太阶三层,达于昆仑。镇兹秦野,揭以周原。列文祖宗,永锡孝孙。孝孙有庆,于以施令。奄甸万姓,受天休命。歌之颂之,管磬宜之。穆穆皇居,寿考无期。
既成斯文,客有观之上者,对曰:前王之尤祥绝瑞,乃圣朝之细事。今休征以厌于聪明,颂声亦饫于天意。和歌窃抃,乃臣子之本志,又焉足以荐闻哉?客曰:不然。今至尊明发不寐,有怀先皇,周文之孝也;允恭克让,光溢海外,尧舜之谦也。自即位以来,上下之休嘉,神人之咏歌,歌于睿躬则固辞,颂于宗庙则无楶。今吾子之文明,昭乎累圣之耿光,美于大君之孝德。可进而退,宜言而默,使雅颂之音,卷而不舒,犹坦荡其胸臆,无乃过欤!为人之下者,有可达于君亲,虽滨于死,亦冒行之,况宗庙启其心哉!臣华常闻迁善之规,愿附升歌之末。
既成斯文,客有观之上者,对曰:前王之尤祥绝瑞,乃圣朝之细事。今休征以厌于聪明,颂声亦饫于天意。和歌窃抃,乃臣子之本志,又焉足以荐闻哉?客曰:不然。今至尊明发不寐,有怀先皇,周文之孝也;允恭克让,光溢海外,尧舜之谦也。自即位以来,上下之休嘉,神人之咏歌,歌于睿躬则固辞,颂于宗庙则无楶。今吾子之文明,昭乎累圣之耿光,美于大君之孝德。可进而退,宜言而默,使雅颂之音,卷而不舒,犹坦荡其胸臆,无乃过欤!为人之下者,有可达于君亲,虽滨于死,亦冒行之,况宗庙启其心哉!臣华常闻迁善之规,愿附升歌之末。
李华

李华

李华(715-766年),字遐叔,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唐代大臣、文学家。开元二十三年,中进士。天宝二年,登博学宏辞科,拜监察御使,转右补阙。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接受凤阁舍人伪职。“安史之乱”平定后,贬为杭州司户参军。后来,隐居大别山南麓,信奉佛法。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病故。作为著名散文家,与萧颖士齐名,世称"萧李",并与萧颖士、颜真卿积极共倡古义,开启唐代古文运动之先河,著有《李遐叔文集》四卷。 ▶ 29篇诗文

猜您喜欢
了了晴山见,纷纷宿雾空。
了了¹晴山见,纷纷²宿雾空。
译文:晴天来临,青山面目越发清楚,纷纷茫茫积攒了一整夜的大雾慢慢散去。
樵归妇腰斧,渔罢叟收筒。
樵归妇腰斧,渔罢叟(sǒu)¹收筒。
译文:打柴回来的农妇将斧头别在腰间,打鱼归家的渔翁收起鱼筒。
但取登临适,何须吟啸工。
但取登临适,何须吟啸工。
译文:如果我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登临之处,哪里又需要吟啸高歌消磨时间的功夫呢?
平生钓台路,明日与君同。
平生钓台路,明日与筒同。
译文:我平生走过很多钓鱼的路,明天我与你一块去钓鱼。

zǎoxíngshìtóngzhōu--zhàofān

leleqíngshānjiànfēnfēn宿kōng

qiáoguīyāosǒushōutǒng

dàndēnglínshìyínxiàogōng

píngshēngdiàotáimíngjūntóng

宝枕轻风秋梦薄。红敛双蛾,颠倒垂金雀。新样罗衣浑弃却,犹寻旧日春衫着。
宝枕轻风秋梦薄¹。红敛双蛾²,颠(diān)倒垂金雀³。新样罗衣弃却,犹寻旧日春衫着。
译文:秋夜卧枕而眠,轻风中睡梦不安。愁锁双眉,金雀倒挂无心管。新式罗衣全不要,还倒着穿过去的衣衫。
注释:¹秋梦薄:梦短易醒。秋,“秋闺”点题,明节令。此句言心神不宁,失眠。²“红敛”句:红肿眼睑,紧锁双眉。双蛾:蛾喻眉毛。³金雀:钗,金雀饰状的发钗。⁴罗衣:丝织绫罗所制衣衫。⁵浑:全。⁶春衫:相对于“罗衣”的布衫。“春”又与“秋”相对照,亦暗切题旨。青春衣衫实即“青衿”,秀才(诸生)服也。
偏是断肠花不落。人苦伤心,镜里颜非昨。曾误当初青女约,只今霜夜思量着。
偏是断肠花不落¹。人苦伤心,镜里颜非昨。曾误当初青女²约,只今霜夜思量着。
译文:那芙蓉花偏偏不落,看着它令人愁肠寸断。人因伤心而痛苦,镜里容颜不像从前。当初误了与霜雪之神的前约,如今只好忍受寒夜反思的熬煎。
注释:¹肠断花回不落:意谓伤心人偏偏仍活着。断肠花:暗翻李白《古风》“朝为断肠花,暮逐东流水”句意。²青女:李商隐《霜月》诗:“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青女为传说中专司霜雪之神。“青女约”指相约如松柏之坚贞不屈。
“闺思”题材,无论是“春闺”抑是“秋闺”,从来不外是怨郎君或情郎薄倖,叹一己青春空抛、红颜薄命,罕见有自责负约、自伤移情改志的。有则自清初始。时代的某些特定背景,导致传统题材的内涵启变,“闺怨”即其中一例。宋徵舆在“云间三子”中年最少,幼于陈子龙、李雯十岁,迟后陈、李二十年始卒。“三子”在甲申、乙酉鼎革之际,子龙赴难殉身,李、宋改志仕清。李雯卒早,宋徵舆渐居要路,俯今仰昔,心情复杂,愧对故友如陈子龙者之自疚感时有涌起,这首《秋闺》就是以吞吐含蓄之笔透现内心的隐蔽境界。尽管事实已是“新样罗衣”难以弃却,“旧日春衫”无可寻复,“青女约”之误早成定狱,“断肠花不落”的怨天尤人均无法挽回“颜非昨”之势,但作者的自怨自艾并非伪饰,是真诚的。惟其真诚而又不可逆变已铸成之事实,所以,隐痛也就显得深沉。云间词人论词主“境由情生、辞随意启”的雅正婉研之旨,好以“香草美人”为寄托载体,本多情爱之写。不意陵谷变迁,陈子龙最后三数年之作尽寄以忠爱苦情,李雯、宋微舆等则于白日歌酒流连,夜半乃自伤成为“两截人”,境由情生之旨转获致更多层面的发挥。时势推移,每多初衷始所未料者。此词意象似多陈旧,然而特定个性的情思却推陈见新,颇醒服目。词的脉络甚细,辞既达意又能惋曲,老于传统手笔而不迂不滞,允称驾轻就熟之高手。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长夜难明赤县¹天,百年魔怪舞翩(piān)(xiān)²,人民五亿³不团圆。
译文:赤县神州千百年来陷入暗无天日的黑夜中,近百年来外族入侵,在中国横行霸道,好似群魔乱舞,五亿各族人民无法团圆。
注释:浣溪沙:词牌名,唐教坊(音乐学校)里曲子的名称。¹赤县:指中国。《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介绍战国末驺(zou邹)衍的说法:中国名曰赤县神州。²百年魔怪舞翩跹: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时起,外国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侵略者开始侵入中国。他们和他们的走狗在中国横行霸道,好似群魔乱舞。³人民五亿:五亿各族人民。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一唱雄翩天下白,万方¹乐奏²有于阗³,诗人兴会更无前。
译文:雄鸡一声长鸣,报道中国大地已经天亮了,各民族在祖国的生日大典上奏起欢乐的乐章,这其中包括新疆儿女的甜美歌声,诗人们欣喜唱和兴致无边。
注释:¹万方:古人称国族为方,《易经》“有鬼方”。²乐奏:1958年9月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中误植为《奏乐》。³于阗: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西南部县名,1959年改于田。当地人民以能歌善舞著名。这里借指新疆文工团所表演的音乐歌舞节目。⁴兴会:兴致、兴趣。

  这是一首揭露旧中国的黑暗现实、赞美新中国民族大团结的史诗,是旧时代结束、新纪元开始的雄伟钟声。全词首先从联欢晚会的热烈景象触景生情,联想到旧中国的悲惨情景;然后笔锋转而颂扬国庆晚会上的浓烈气氛,喻示了新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共创繁荣局面的美好前景。

  上阕是对旧中国长期黑暗统治的揭露与批判。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蹁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气呵成,不容停顿。这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到解放前夕百年历史的沉痛概括:暗无天日,群魔乱舞,人民受苦。“长夜”,是100年的漫漫长夜。“难明”,多少次艰苦卓绝的斗争也难以掀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魔怪舞蹁跹”,这是指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及其卵翼下的种种黑暗势力沆瀣一气,张牙舞爪,为所欲为。人民“不团圆”,既有无法幸福美满,又有各族人民不能团结一致、和睦相处之意。

  为此我们可以沉浸在百年历史的回忆中:1840年的鸦片战争,1856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83年的中法战争,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列强对中国的侵凌,掠夺接连不断。国内的反动派有清王朝、北洋军阀和蒋介石政府,相继统治,盘剥人民。这是一幅历史的长卷,显现中国百年历史的沧桑;正是内外反动派的压迫和剥削,造成了各族人民的苦难。

  然而,历史总是在对立统一中发展。“百年魔怪”的对立面是“人民五亿”。人民不能忍受“魔怪”的欺压,奋力反抗。多少志士仁人,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在百年历史中,最为鲜明的有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1919年的五四运动,而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更成为砥柱中流,领导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涓涓细流归大海,人民终于战胜“魔怪”而胜利,1949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就是“一唱雄鸡天下白”。

  下阕,诗人的思路返回到了眼前盛典上的欢乐场面。各族人民载歌载舞,欢庆国庆节,表现出了人民欢乐、祥和、幸福的新生活,展示了新中国光辉灿烂的前景。“一唱雄鸡天下白”,是李贺“雄鸡一声天下白”的倒装。雄鸡一声长鸣,报道中国大地已经天亮了,而“唱”字更高亢、激越,仿佛是从人们心底喷出来的激情,道尽了人们摆脱漫漫长夜、迎来红日曙光的欢乐心情。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力量是伟大的,从建立工农武装,到二万五千里长征,从抗战胜利到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最终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昂首看天,觉得天格外晴朗,人民当家作主人的喜悦心情洋溢在字里行间。

  “万方乐奏有于阗”,用眼前之事表达人民的欢乐、各民族的大团结,与“人民五亿不团圆”对照。于阗,古代西域国名,这里代指新疆歌舞团。“万方”,四面八方,指全国各族人民。新中国成立,各族人民当家作主,欢欣鼓舞。他们以绚丽的舞蹈、谐美的歌唱表达自己的心声。上片“百年魔怪舞蹁跹”,下片“万方乐奏有于阗”,正是天翻地覆的变化,欢乐的人民取代了横行的妖魔鬼怪,成为国家的主人。

  “诗人兴会更无前”,这里的诗人不仅指柳亚子,也指诗人自己,更泛指全国的文艺工作者,诗人的兴致是以前所没有的。一方面说明诗人应感知新生活、歌颂新生活,是对包括柳亚子在内的文艺工作者的肯定与勉励,另一方面说明诗人坚信未来的中国将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更伟大和壮丽,坚信新中国的繁荣昌盛、安定团结也是前所未有的。

  这首词上下两阕巧妙运用对比手法,极其鲜明地写出了新旧社会天上人间的反差。上阕写旧中国,下阕写新中国,而上下两阕又互相呼应,作者以旧社会的黑暗反衬新社会的“天下白”,以群魔乱舞反衬各族人民的欢庆歌舞,以旧社会的四分五裂反衬新社会的民族大团结。这样强烈的对比不能不震撼人心。

参考资料:
1、 毛润之 等.《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44年:第59-60页
2、 毛泽东 等.《毛主席诗词》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 年:第309-310页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幅巾¹(lí)²杖北城头,卷地³西风满眼愁。
译文:一幅头巾,一根藜杖,深秋傍晚独登上城北门楼:西风卷地,百草凋零,满眼秋色勾起我满腹烦愁。
注释:¹幅巾:古代男子用绢一幅束头发,称为幅巾。²藜:草本植物,用它的茎做成的手杖叫“藜杖”。³卷地:贴着地面迅猛向前推进。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
一点烽传散关¹信,两行雁带杜陵²³
译文:一点烽火,报传着大散关口的敌情战况,两行雁阵,带来了长安杜陵的秋意浓厚。
注释:¹散关:即大散关,位于宝鸡市南郊秦岭北麓。²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诗人用杜陵借指长安,长安为宋以前多代王朝建都之地,故在这里又暗喻故都汴京。³秋:在这里既指季节,也有岁月更替的意思。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山河兴废¹²搔首,身世³安危入倚(yǐ)楼。
译文:眼望破碎的山河呵,常令人心中不安频频搔首;想起身世的安危呵,倚楼间百感交集涌上心头。
注释:¹山河兴废:指北方沦陷区至今还没有收复。兴废,这里偏用“废”字。²供:令人,使人。³身世:指诗人所处的时代及自身的遭遇。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
横槊(shuò)赋诗¹非复昔,梦魂²犹绕古梁州³
译文:如今,已不再是当年横戈马上,军中赋诗的光景,可时时刻刻魂绕梦萦的,仍是那古时的梁州!
注释:¹横槊赋诗:意指行军途中,在马上横戈吟诗。²梦魂:古人以为人的灵魂在睡梦中会离开肉体,故称“梦魂”。³梁州:古九州之一,这里指关中地区。

  这首诗主要是诗人登城所见所想,叙事与抒情的结合是这首诗最大的特色。头两句叙出游地点、时间及感受,点明题旨。第二联抒写自己远望烽火、仰观雁阵所兴起的失地之愁。第三联由失地而想到国家的命运与自身的遭际。最后一联写自己对“横槊赋诗”往事的追忆和壮志难酬的悲哀痛苦。全诗以诗人之“愁”贯穿全篇,感情激愤,意想沉痛,爱国热情跃然纸上。

  首句“幅巾藜杖北城头”,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闲散的生活,无拘无束和日就衰颓的情况。“卷地西风满眼愁”是写诗人当时的感受。当诗人登上北城门楼时,首先感到的是卷地的西风。“西风”是秋天的象征,“卷地”,生动形容了风势猛烈。时序已近深秋,西风劲吹,百草摧折,寒气袭人,四野呈现出一片肃杀景象。当这种萧条凄凉景象映入诗人眼帘时,愁绪不免袭上心来。“满眼愁”,正是写与外物相接而起的悲愁。但诗人在登楼前内心已自不欢,只有心怀悲愁的人,外界景物才会引起愁绪。所以与其说是“满眼愁”,勿宁说是“满怀愁”。“满眼愁”在这里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而“愁”字可以说是诗眼。它既凝聚着诗人当时整个思想感情,全诗又从这里生发开来。这句诗在这里起到了点题的作用。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这两句是写对边境情况的忧虑和对关中国土的怀念。大散关是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诗人过去曾在那里驻守过,今天登楼远望从那里传来的烽烟,说明边境上发生紧急情况。作为一个积极主张抗金的诗人,必会感到深切的关注和无穷的忧虑。这恐伯是诗人所愁之一。深秋来临,北地天寒,鸿雁南飞,带来了“杜陵秋”的信息。古代有鸿传书的典故。陆游身在西南地区的成都,常盼望从北方传来好消息。但这次看到鸿雁传来的却是“杜陵秋”。“杜陵秋”三字,寄寓着诗人对关中失地的关怀,对故都沦陷的怀念之情。远望烽火,仰视雁阵,想到岁月空逝,兴复无期,不觉愁绪万千,涌上心头。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这联诗句,抒发了诗人的忧国深情。作者在此发问:国家可兴亦可废,而谁是兴国的英雄?时代可安亦可危,谁又是转危为安、扭转乾坤的豪杰?山河兴废难料,身世安危未卜,瞻望前途,令作者搔首不安,愁肠百结。再看,自己投闲置散,报国无门,只能倚楼而叹了。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这—联既承前意,又总结全诗。“横槊赋诗”,语出元振稹《唐故捡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其后苏拭在《前赤壁赋》中也曾写过“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横槊赋诗”在这里借指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于南郑任四川宣抚使幕府职时在军中作诗事,他经常怀念的,正是“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戎马生涯,而现在这些已成往事。“非复昔”三字包含着很多感慨。诗人虽然离开南郑已有五年之久,但金戈铁马,魂绕古梁州”,正是报国心志的抒发,诗虽结束,而余韵悠长。

  这首诗边记事边抒情,层次清楚,感情激愤,爱国热情跃然纸上。此外,如语言的形象,对仗的工整,也是此篇的艺术特点。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951-953
2、 邹志方.陆游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67-68
3、 陆坚.陆游诗词赏析集:巴蜀书社,1990:108-109

qiūwǎndēngchéngběilóu--yóu

jīnzhàngběichéngtóujuǎn西fēngmǎnyǎnchóu

diǎnfēngchuánsànguānxìnliǎngxíngyàndàilíngqiū

shānxìngfèigōngsāoshǒushēnshìānwēilóu

héngshuòshīfēimènghúnyóuràoliángzhōu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河南¹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译文:河南乐羊子的妻子,已经不知道原来是姓什么的人家的女儿。
注释:¹河南:汉袭秦制,地方分郡县,郡上设部。郡,相当于地一级行政区。河南郡今河南省西北部。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 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羊子尝行路,氏遗金一饼,还以与妻¹。妻曰:“妾闻志士不饮‘ 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jiē)来之食²,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³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译文:羊子在路上行走时,曾经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拿回家把金子给了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洁方正的人不接受‘嗟来之食’,何况是捡拾别人的失物、谋求私利来玷污自己的品德呢!”羊子听后十分惭愧,就把金子扔弃到野外,然后远出拜师求学去了。
注释:¹还以与妻:当读作“还,以与妻”(回家后,把它交给妻子)。 ²嗟来之食:在《礼记·檀弓》里本作“嗟!来食(喂,来吃吧)”,是富人叫饿肚子的人来吃饭时说的,有鄙夷饿者的味道。³污其行:这里是玷污自己行为的意思。⁴捐:丢弃,舍弃。现在,此义仅保存在成语中,如“为国捐躯”。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一年来归,妻跪¹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²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zhù)³。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jī)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yì)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¹⁰?”羊子感其言¹¹,复还终业¹²,遂七年不返。
译文:一年后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问他回来的缘故。羊子说:“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妻子听后,就拿起刀来快步走到织机前说道:“这些丝织品都是从蚕茧中生出,又在织机上织成。 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达到一寸长,一寸一寸地积累,才能成丈成匹。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那就无法成功(织出布匹),迟延荒废时光。你积累学问,就应当‘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以此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来了,那同切断这丝织品又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话感动了,重新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并且七年没有回来。
注释:¹跪:古人席地而坐,跪时腰伸直,示敬之意。 ²无它:它”本指蛇,后来转化为“没什么”的意思。³成于机杼:今语要倒过来说,在织布机上织成。“机”,最早就是指织布机。杼,机上的梭子。⁴累寸不已:(倒装句,不以累寸),不停地一寸一寸地积累。⁵若:假若。楚地方言,今保留。⁶ 捐失:即失去,这是两个近义词组成的双音词。捐,也有“失”义。⁷ 稽废:稽延荒废。⁸积学:积累学识。⁹亡:通“无”,没有。¹⁰ 何异断斯织乎:也要倒着说,跟割断这块帛有什么不同。异:不同。¹¹ 感其言:(倒装句),被这番话感动。 ¹²复还终业:以下尚有“遂七年不反。妻常躬勤养姑,又远馈羊子”等句,然后转叙他事。
尝有它舍鸡谬入园中,姑盗杀而食之,妻对鸡不餐而泣。姑怪问其故。妻曰:“自伤居贫,使食有它肉。”姑竟弃之。后盗欲有犯妻者,乃先劫其姑。妻闻,操刀而出。盗人曰:“释汝刀从我者可全,不从我者,则杀汝姑。”妻仰天而叹,举刀刎颈而死。盗亦不杀其姑。太守闻之,即捕杀贼盗,而赐妻缣帛,以礼葬之,号曰“贞义”。
¹有它舍鸡谬(miù)入园中,姑盗杀而食之,妻对鸡不餐而泣。姑怪问其故。妻曰:“自伤居贫,使食有它肉。”姑竟弃之。后盗欲有犯妻者,乃先劫其姑。妻闻,操刀而出。盗人曰:“释汝刀从我者可全,不从我者,则杀汝姑。”妻仰天而叹,举刀刎(wěn)颈而死。盗亦不杀其姑。太守闻之,即捕杀贼盗,而赐妻缣(jiān)(bó),以礼葬之,号曰“贞义”。
译文:这期间,有一次邻家所养的鸡误闯入乐羊子的园中,婆婆偷偷抓来杀了做菜吃。到吃饭时,乐羊子妻却对着那盘鸡流泪,不吃饭。婆婆感到奇怪,问她原因,乐羊子妻说:“我是难过家里太穷,饭桌上吃的竟然是别人家的鸡。”婆婆听了(大感惭愧),就把鸡丢弃不食。 后来有盗贼想侵犯乐羊子的妻子,就先劫持其婆姑(婆婆,丈夫母亲)。妻子听到后,拿着刀跑出来,盗贼说:“你放下刀依从我,就保全你们的性命,如果不从我,我就杀了你婆婆。”妻子仰天叹息,举起刀子就刎颈(割脖子)自杀了。盗贼也没有杀她婆婆(就逃跑了)。太守知道了这件事后,抓捕那盗贼,就赐给乐羊妻子丝绸布帛,为她举行丧礼,赐予“贞义”的称号。
注释:¹尝:曾经。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它通过两个小故事,赞扬了羊子的妻的高洁品德和过人才识。乐羊子妻的两段话,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并且对不同民族,不同政见,不同文化,不同宗教的人来说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她告诫人们:做人就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做事就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1.乐羊子妻不但不收丈夫拾来的金子,而且用“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典故说服丈夫,进一步指出因贪小利而失大节的危害,使乐羊子非常惭愧,知错就改并远寻师学。

  2.乐羊子妻“引刀趋机”以自己织布必须日积月累“遂成丈匹”的切身体会,说明求学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道理,最后归结到“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妻子这一番借织布来讲道理的话,使乐羊子深受感动,最后“复还终业”。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