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玉瑞下层霄,今日瑶池预祝尧。负扆当阳天子坐,称觞颛面宰臣朝。
昔年玉瑞下层霄,今日瑶池预祝尧。负扆当阳天子坐,称觞颛面宰臣朝。
九重陛下听鸣跸,万岁山前看舞韶。持橐五人沾镐饮,独怜蒲柳望秋凋。
九重陛下听鸣跸,万岁山前看舞韶。持橐五人沾镐饮,独怜蒲柳望秋凋。

shàng寿shòuyànèrshǒu--rèn

niánruìxiàcéngxiāojīnyáochízhùyáodāngyángtiānzizuòchēngshāngzhuānmiànzǎichéncháo

jiǔzhòngxiàtīngmíngwànsuìshānqiánkànsháochítuórénzhāngǎoyǐnliánliǔwàngqiūdiāo

任希夷

任希夷

眉州眉山人,徙居邵武,字伯起,号斯庵。任伯雨曾孙。孝宗淳熙二年进士。曾从朱熹学,熹称为开济士。宁宗开禧初,为礼部尚书,奏为周敦颐、程颢、程颐赐谥。进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寻提举临安洞霄宫。卒谥宣献。 ▶ 109篇诗文

猜您喜欢
甲子今重数,生涯只自怜。
甲子¹今重数,生涯只自怜。
译文:如今年岁渐长,自己怀有满腔抱负却都未实现,空剩自怜。
注释:¹甲子:年月,年岁。
殷勤元日日,欹午又明年。
殷勤元日¹日,欹(qī)²又明年。
译文:为了迎接新年一直忙碌不停,太阳落山后就意味着新的一年将到来。
注释:¹元日:一年之第一日。即农历正月初一。²欹午:太阳偏西。<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

yuán

kōng tángdài 

jiǎjīnchóngshǔ shēngzhǐlián 
yīnqínyuán yòumíngnián 
负疴颓檐下,终日无一欣。
负疴(kē)¹(tuí)²下,终日无一欣³
译文:破败茅屋抱病居,终日无事可欢欣。
注释:周掾(yuàn)祖谢:指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人。周续之:字道祖,博通五经,入庐山事释慧远,与刘遗民、陶渊明号称“浔阳三隐”。祖企、谢景夷:据萧统《陶渊明传》所记,二人皆为州学士。¹疴:病。²颓檐:指破败的房子。颓:倒塌,衰败。³欣:欢喜。
药石有时闲,念我意中人。
药石¹有时闲²,念我意中人³
译文:药石有时暂停用,经常思念我友人。
注释:¹药石:治病的药物和贬石。泛指药物。²闲:间,间断。³意中人:所思念的人,指周续之等三人。
相去不寻常,道路邈何因?
相去石寻常¹,道路邈(miǎo)²何因?
译文:彼此相隔并非远,感到路遥是何因?
注释:¹寻、常:古代计量长度的单位,八尺为寻,两寻为常。²邈:遥远。
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
周生¹述孔业²,祖谢³响然臻(zhēn)
译文:周生传授孔子业,祖谢响应遂紧跟。
注释:¹周生:指周续之。生,旧时对读书人的称呼。²述孔业:传授孔子的儒教。³祖、谢:祖企、谢景夷。响然臻:响应而至。⁴臻:至,到。
道丧向千载,今朝复斯闻。
¹丧向²千载,今朝复斯闻³
译文:儒道衰微近千载,如今于此又听闻。
注释:¹道:指孔子的儒家之道。²向:将近。³复斯闻:“复闻斯”的倒装。斯:这,指“道”。
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勤。
马队¹非讲肆²,校(jiào)³亦已勤
译文:马厩岂能作讲舍,尔等校书太辛勤。
注释:¹马队:指马厩,养马之处。²讲肆:指讲堂,讲舍。³校书:校对。订正书籍。⁴勤:勤苦。
老夫有所爱,思与尔为邻。
老夫¹有所爱,思与尔²为邻。
译文:我爱古书崇儒道,愿与你们作近邻。
注释:¹老夫:作者自指。²尔:你们。
愿言诲诸子,从我颍水滨。
愿言¹²诸子,从我颍(yǐng)³滨。
译文:真心奉劝诸好友,随我隐居颍水滨。
注释:¹言:语助词,无意义。²诲:劝说。一作“谢”。³颍水:河名,发源于河南登封县境,入安徽省境淮水。晋时皇甫谧《高士传》记,传说尧时有位隐士叫许由,隐居于颍水之滨,箕山之下,尧召他出来做官,许由石愿听,洗耳于颍水。随着这个上古高士的故事在中古时代的传播,颍水便逐渐成为隐逸之所的代语。陶此诗意在以隐居相召。

  这首五言诗是陶渊明为周续之、祖企和谢景夷三人,在马队旁边那样极差的环境讲解和校勘《礼记》所作。萧统《陶渊明传》说:“刺史檀韶苦请续之出州,与学士祖企、谢景夷三人共在城北讲《礼》,加以雠校。所住公廨,近于马队。是故渊明示其诗云:‘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勤。’”从诗中“意中人”等语中可以看出,陶渊明与周续之等三人亦为知交好友。

  诗从作者自己说起,诗人说自己养病在破败住宅的屋檐下,整日里没有一件高兴的事。除服用药剂和砭石之外还有不少空闲时间,于是想念起那些好朋友。但志趣已相去甚远不再是寻常事,路途遥远也不是什么真的原因。周续之先生正在著述孔子的学业,又有祖企、谢景夷二个在积极响应并将臻于完成。儒家的大道理已失传上千年了,此时又重新听到这些。马队并非是个讲习的场所,校勘书籍也确实够勤奋了。诗人表示应有自己的爱好,只是想与周续之等三人成为邻居。但愿能教导好自己的几个儿子,让他们跟随他到颍水之滨洗干净耳朵。诗中说,“道丧向千载,今朝复斯闻”,这本是令人高兴的事,但请几个饱学之士在马队旁边校书讲《礼》,而马队是武事的畜力所在,这就十分不协调了。诗人希望周续之、祖企、谢景夷能与自己成为邻居,听他们讲习《周礼》,以摒弃名缰利索,甘心与自己一起洗耳于颍水滨,即甘愿终生隐居林泉。

  颖水滨,是巢父、许由隐居之地。这里还有一个饶有趣味的典故:许由因恶闻尧帝召其做九州长而洗耳于颍水滨。巢父牵着小牛来此饮水,说许由故意这样做给世人看,是想得到好的声誉,因此怕污染了小牛的口而牵着小牛到颖水的上游饮水去了。陶渊明诗中的“愿言诲诸子,从我颍水滨。”便是巧用这个典故,并言“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勤”,就是说,买卖马匹牲畜的市场不是讲经的场所,勤勉校书也是徒然,以此善意劝导周、祖、谢诸子放弃一切尘念,一心一意做个真正的隐者。

  陶渊明认为周续之、祖企和谢景夷三人校书讲《礼》,十分勤苦,这是对孔子之业的发扬光大,值得赞扬;但他们的所居之处近于马队,与所从事的事业极不相称,未免滑稽可笑。所以诗中有称扬,也有调侃,最终以归隐相招,表明了诗人的意趣与志向。诗中扬抑交替,最后善意相招,显示了陶渊明继承了传统的婉讽特色。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63-66
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问公何事,不语书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昨夜霜风¹,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²。问公何事,不语书空³。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yōng)
译文:昨夜霜降寒风骤起,梧桐叶落纷纷,我无处回避自己衰老的面容。秋风问我为何这样,我没有说话,只是用手在空中书写。人老了,有时沉醉有时沉病有时慵懒。
注释:¹霜风:刺骨寒风。²衰容:衰老的面容。³不语书空:不说话,用手指在空中虚画字形。⁴慵:困倦。
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都将万事,付与千钟。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光阴如箭 一作:飞英如霰)
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nóng)¹。都将万事,付与千钟²。任酒花³白,眼花乱,烛花红。(光阴如箭 一作:飞英如霰)
译文:早晨来到院子里,感叹时光荏苒,岁月流逝,默默催人老身患一身病。如今万念俱空,把所有心事,都换作千杯酒来饮。哪管它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注释:¹侬:我,系江浙方言。²付与千钟:交付酒杯,即以酒浇愁之意。钟,酒器。³酒花:指斟酒时酒面泛起的珠花。⁴眼花:这里指视线。⁵烛花:指蜡烛的火焰。

  这首词创作于作者晚年,属悲秋之作。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叙事议论。

  上片写景抒情,将秋风拟人与人对话,写词人面对萧瑟秋景,衰容剧增。悲秋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历史悠久的传统主题,“霜风”就渲染出秋日的萧瑟氛围,奠定了全词悲凉哀怨的基调;尽管词人不愿意让人看出内心的痛苦,但“衰容”遮掩不住其因政治上的挫折而带来的郁结。接着以问句的形式写出词人有冤无处诉的忧郁愤激,“醉、病、慵”高度概括出了词人生活的无聊和苦闷,显示出对社会和人事的完全绝望。

  下片叙事议论,写词人早上醒来,来得庭院,感叹时光易逝,来日无多,而当时处境,只能让他将世间万桩事付与千钟美酒,任凭酒花雪白,眼花缭乱,烛花火红。光阴似箭,强烈地表现出词作的感伤之情;酒醉、眼乱、烛红,充分写出了词人狂放不羁的醉态。

  此词上下片采用对称结构,但时序上却有“昨夜”与“今朝”的先后承递关系。词中描述了两幅衰容,一是霜风昨夜入梧桐、今朝来庭下的萧瑟冷落;一是词人病后意慵懒、酒后眼花乱的潦倒颓放。

  全词融悲自然之秋、悲生命之秋和悲心境之秋为一体,风格悲凉凄婉,情感沉郁缠绵,富有感染力。它硬语盘空,借秋日病愈,抒发了官场坎坷、世路沧桑的感叹,流露出风烛残年的悲伤。

  作者一生多舛,几遭贬谪。这时,曾经骄傲的才子,回望一生漂泊,秋风中过往的淡然、坚定、洒脱似一一看穿。这时的他褪去了才子的傲然,伤得真切。全词悲切中又有作者一如既往的旷达,也表达了作者对坎坷一生的无谓态度,在伤感中放任心性的情感,哀而不伤。

参考资料:
1、 谭新红.苏轼词全集.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2011:306-307
2、 刘石 等.宋词鉴赏大辞典.北京:中华书局,2011:268-269
3、 张旭泉.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精品词鉴赏.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186-188

xíngxiāng ·qiū

shì sòngdài 

zuóshuāngfēng xiāntóng húnchú huíshuāiróng wèngōngshì shūkōng dànhuízuì huíbìng huíyōng 
zhāoláitíngxià guāngyīnjiàn yán yǒushāngnóng dōujiāngwànshì qiānzhōng rènjiǔhuābái yǎnhuāluàn zhúhuāhóng  (guāngyīnjiànzuò fēiyīngxiàn )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迎春故早发¹,独自不疑(yí)²寒。
译文:梅花要迎接春天的来临,所以它早先开放。尽管冬天的天气是多么寒冷,但它还是傲然独立,毫不畏惧。
注释:¹发:开花。²疑:畏惧,害怕。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¹看。
译文:它只是怕开花落在群芳之后,到那时,人们游春的意兴索然,再也没有人特别注意地观赏它了。
注释:¹别意:格外注意,特别注意。

  在咏梅诗中仅以早梅为题的就为数不少。这类诗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突出一个“早”字。这首《早梅》诗,用极富表现心理状态的手法,写出了梅花的坚强性格。

  诗题是《早梅》,却并没有具体描写早梅的形象、姿韵,而是在议论早梅“早发”的原因。“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为了迎接美好的春天的来临,梅花不畏严寒,不惧风霜而早于众花开放。“迎春”二字,回答了“早发”的原因。“不疑寒”,化入了梅花不怕严寒的坚强性格。这些均从诗人口中说出,倍感亲切。同时,在诗人观赏早梅生发出来的感叹中,隐隐寄寓着诗人的情怀。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承上联,继续抒写早梅的原因。唯怕百花开在先头,自己落了后,没有人再来观赏,所以,争先恐后,早早放出了芳香。“畏”字引出的意义深远。原来,梅花独自早早开放,是有着一种追求的,不能落在“众花后”,而要开在“百花前”。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梅花人的个性,用“疑”“畏”等极富于表现心理状态的字眼,生动描写了梅花不怕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而且,巧妙地寄寓了诗人自己怀才不遇、孤芳自赏的情怀。

  诗里没有直接出现梅的画面,也没有任何对梅的形象描绘,但读后,早梅的形象却鲜明可触。这是因为诗人的议论,紧紧扣住了一个“早”字,突出了早梅的性格。

参考资料:
1、 程龙 宋宝军 .花卉诗注析 :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0年06月 :第4页 .

zǎoméi--xièxiè

yíngchūnzǎohán

wèiluòzhònghuāhòurénbiékàn

井上辘轳床上转。水声繁,弦声浅。情若何,荀奉倩。
井上辘(lù)(lu)¹²上转。水声繁,弦声浅。情若何³,荀(xún)奉倩
译文:汲水辘轳井台上转,滴水声响亮,绳索声低慢。细语缠绵像何人?夫妻恩爱恰似荀奉倩。
注释:¹辘轳:装在井上用来绞起汲水斗的器具。²床:指安装辘轳的木架。弦:指吊桶的绳索。一作“丝”。³若何:怎样,怎么样。⁴荀奉倩:三国魏荀粲,字奉倩,因妻病逝,痛悼不能已,每不哭而伤神,岁余亦死,年仅二十九岁。
城头日,长向城头住。一日作千年,不须流下去。
城头日,长向城头住。一日作千年,不须流¹下去。
译文:城头上的太阳啊,但愿能够长留住;一天当作一千年,太阳不沉落,永远无昏暮。
注释:¹流:犹言沉、落。

  从表面上看,这首诗所写的不外是“井”及与之相关的“辘轳”、“水声”、“弦(丝)声”、“城头日”和一位“荀奉倩”。乍一看,似乎很简略,找不出诸意象之间的内在必然的联系。让人摸不清到底说的是什么。但一个“情”字,而且诗人将“情”字与“荀奉倩”作了相比。这就给疏解提供了入门的路径。

  “井上辘轳床上转,水声繁,丝声浅。”诗的开头依旧题,从“井”说开去。这三句所涉及的意蕴当以一种复沓而又孤单的音响构成的思绪为主。因为“转”字总括了后园里深井汲水的操作过程,并引出水井与器具的混杂声。“弦声”一本作“丝声”。绳索缠绕辘轳的声音相对辘轳的声音要小,而“水声”之“繁”又时时打破辘轳自转的单调声,写出诗人仔细辨别不同声响的专注。诗人或许是一次偶然的后园闲步,无意中驻足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后引出一段感慨。因此三句以“转”字引出深井汲水所需器具的相互联系,作为下文“情”的缘由的起兴。另有一种解释是,开头写的是闺阁之言,说是主人公在床上辗转反恻不能入眠才注意到后园的汲水声,由于注意力转移,室内的声乐丝弦声反而减弱,故谓“弦声浅”。

  辘轳声或强或弱,或长或短的重复,似乎在诗人心里制造一种紧迫的心理压力,以为这种断断续续的动力源不能久长。“情若何?荀奉倩。”这两句是规定此诗情感范围的关键,意思是说:感情怎么样呢?像荀奉倩那样吧!《世说新语》和《三国志·裴松注》都记载,荀粲字奉倩,娶骠骑将军曹洪之女,两人感情很深,冬天妻子病热,荀粲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历年后妻子病亡。荀粲不病而神伤,傅嘏前往安慰,说:妇人才色并茂为难,你娶曹洪女是遗才而好色,假如按照这种标准,还是很容易再遇到你满意的女人的,没必要如此悲哀。荀粲回答说:佳人难再得,虽说她没有倾城之色,但再找一个谈何容易。荀粲痛悼不能自己,岁余而亡。至此,诗中才透露出为什么诗人要强调辘轳与井架的和谐转动,吊桶与吊绳索的相互联系。因为有了这种配合的默契,水声才能繁多,水才能源源不断地被汲上来,以此来比喻夫妻之间的和谐关系,实在非常贴切。

  李贺的爱情诗多带上悲凉的死亡意绪,这也许是“鬼才”的特质。在这里,诗人赞赏荀奉倩对于爱情的“好色”观,实在是一种很值得品味的现象。荀奉倩在得到曹洪女为妻后,“容服帷帐甚丽,专房欢宴”,把自己的所专所爱都倾注到妻子身上,而且这种爱由“自宜以色为主”渗化为一种生死以之的痴情,这种由冲动而达到升华的爱情就更值得人们眷恋神往,更易于净化灵魂,从而幻化出悲剧美的境界。

  但是,诗人又为这种美好的东西的急剧销沉而惋惜不已。于是面对着东上西下的太阳发出凝固不转的奇想。“城头日,长向城头住。”意思说只要城头上的太阳永远不落,普照人间,世上美好的爱情也就能长葆。虽然李贺体弱多病,写过不少阴森可怖的鬼诗,流露一种对死的恐惧以及人生幻灭感。但是,在这首诗里,他却放声高歌宇宙中永恒的太阳,“一日作千年,不须流下去。”诗人说:但愿太阳的光晖长在,一天的光阴像一千年,永无昏暮,让那一刻令人销魂的时光与之天长地久。

  在此诗的随感式的慨叹中,由“井上辘轳床上转”的“转”和“长向城头住”的“住”构成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诗人由辘轳声转而时时感觉到它将骤然停歇的压力与隐忧;又由太阳的日日西沉而忧及一日夕阳的消失。这种宇宙无穷、时间永恒而人生短促固然是苦恼的命题,但此诗又有其特定的情景与内涵,或许青年诗人正有一种稍纵即逝的爱情体验,便以无限圣洁的感情,通过比拟与夸张以期达到凝固在自己的心中,从而享受和追忆一种青春美好、爱情长存的极大愉悦。而这种偶然感发式的浓郁含意又很难用浓丽的字眼来表达,于是找到拟古歌谣的最古朴方式,来规范他跳跃超常的激情。其中还表现出长吉诗风中的几分劲拔。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57-158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