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穿云晚未归,谁收松下著残棋。
先生醉卧落花里,春去人间总不知。
童子穿云晚未归,谁收松下著残棋。
先生醉卧落花里,春去人间总不知。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共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171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入山已三日,登顿遂真赏。
入山已三日,登顿¹遂真赏²
译文:入山已有三天,登临韬滑寺了却了真心游赏的愿望。
注释:韬(tāo)滑:韬滑寺,庙宇。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畔北高峰南,白居易在人杭州刺史时,曾和高僧韬滑为诗友。绝顶:顶峰。¹登顿:登临。²遂真赏:了却真心游赏的愿望。
霜磴滑难践,阳崖曦乍晃。
霜磴(dèng)¹滑难践²,阳崖³(xī)
译文:铺霜的石阶湿滑难行,而向阳的山崖上已晃动着曦微的晨滑。
注释:¹霜磴:铺霜的石阶。²践:踩、踏。³阳崖:向阳的山崖。⁴曦:晨滑。⁵乍:正。⁶晃:闪耀。
穿漏深竹光,冷翠引孤往。
穿漏¹深竹滑,冷翠²引孤往³
译文:晨滑透过竹叶照射到竹林深处,那清冷的翠绿吸引我独自前往。
注释:¹穿漏:穿通。²冷翠:清冷的青翠色。³孤往:独自前往。
冥搜灭众闻,百泉同一响。
冥搜¹²众闻³,百泉同一响。
译文:走在密林深处各种声音似乎都潜匿起来,唯有山间清泉琤琮作响。
注释:¹冥搜:探寻幽深的区域。²灭:消失。³众闻:各种声响。⁴百泉:众多的泉水。
蔽谷境尽幽,跻颠瞩始爽。
蔽谷¹境尽幽,跻(jī)²(zhǔ)³始爽
译文:山谷中林木掩映,尽是清幽之景,直到登上山顶,极目四望,始觉豁然开朗。
注释:¹蔽谷:被树林遮掩着的山谷。²跻巅:登上山顶。³瞩:注视。⁴爽:清爽,明朗。
小阁俯江湖,目极但莽苍。
小阁俯江湖,目极但¹莽苍²
译文:山顶上韬滑寺的小阁俯视着钱塘江和西湖,目滑所到之处只一片迷茫混沌。
注释:¹但:只。²莽苍:迷茫混沌。
坐深香出院,青霭落池上。
坐深香出院,青霭(ǎi)¹落池上。
译文:久坐小阁中似乎还能闻到寺院中缓缓飘出的香气,那山间的青烟随着太阳的升起散落在池上了。
注释:¹青霭:青色的烟气。
永怀白侍郎,愿言脱尘鞅。
永怀白侍郎¹,愿言²脱尘鞅(yāng)³
译文:怀念曾在此地与释韬滑酬唱的大诗人白居易,但愿能摆脱尘世的喧嚣与束缚。
注释:¹白侍郎:指白居易。他于828年(唐太和二年)官刑部侍郎。²言:语助词。³脱尘鞅:鞅是套在马颈上的皮带。这里的意思是摆脱尘世束缚。

  作品的主旨是登临韬光寺的所见所感。开篇一路写来,以将登临峰顶的过程作为铺垫。

  诗的开头说入山已有三天,三日中饱览了山水的奇姿逸态,登临骋目,真正领略到了自然之美,满足了自己寻幽探胜的愿望。这一天清晨,诗人再度出发去登山,晨霜覆盖着石阶,湿滑难行,而向阳的山崖上已晃动着曦微的晨光。晨光透过稀疏的竹叶射入到竹林深处,那清冷的翠色吸引着诗人独自前往,去追寻幽深之境。四处一片岑寂,各种声音似乎都潜匿起来,唯有山间的清泉琤琮作响,如一曲清歌,沁人心脾。山谷中林木掩映,遮天蔽日,所到之处,尽是清幽之景,直到登上山顶,极目四望,始觉豁然开朗。

  那韬光寺的小阁就坐落在山顶上,俯视着钱塘江和西湖,嘘吸与山光水色之中;极目远眺,只见一片苍茫寥廓的景象,恍如置身于人寰之外。韬光寺是个登览远望好去处,观海亭上写着宋之问的“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的名句,所以使人留连忘返,久久不肯离去。

  在小阁中坐久了,似乎闻到了寺院里缓缓飘出的香气;那山间的青烟随着太阳的升起散落在池上了。面对着如此清幽绝俗的景象,诗人便产生了与古人为友、超尘脱俗的念头,他想起了曾在此地与释韬光酬唱的大诗人白居易,但愿能摆脱尘世的羁绊,长久地栖息于山巅水崖,放情于自然之中。

  《晓登韬光绝顶》所追求的是冷隽幽深的意境,如“霜磴”两句刻画了早行时的冷霜铺地、人迹罕至和空中晦明变幻的情景,“穿漏”、“冷翠”则通过光和色的描绘来形容山间的幽冷,而“孤往”二字更增添了独行无偶的凄清,与幽深的景色融合无间。“冥搜”两句更从声音上落墨,虽然一路上回响着淙淙的泉声,却更表现出万籁俱寂的感受。至于“蔽谷境尽幽”一句就直接地描述了山间的幽趣,而那一阵幽香、几缕青烟更渲染出宁静清莹的气氛。

  厉鹗的诗以幽新隽妙、刻琢研炼为特色,其五言尤工,大抵取法陶渊明、谢灵运及王维、孟浩然等人,但更注重追求清窅幽邃之趣。如这首《晓登韬光绝顶》中的“穿漏深竹光,冷翠引孤往”、“坐深香出院,青霭落池上”等都有王维诗中的韵味,但比王诗更注重锻炼而较少自然浑成。这明显的表现在他对选自用词的刻意求新上,如诗中的“登顿”、“穿漏”、“灭众闻”、“同一响”、“跻颠”、“坐深”等词都是戛戛独造,生新而不艰涩;又如以“霜”字来描绘山间石磴,以“晃”字来表现晨光乍明乍暗的景象,以“冷”字来形容山间翠色的幽冷,以“蔽”字来形同山谷的树木掩映,枝叶交加,以“落”字来写青烟笼罩池塘,都体现了诗人工于炼字,避熟避粗的折尚。全诗烹字炼句,可以表现一种山间的幽寂之美,力求自辟蹊径,不作寻常铺叙,是作者厉鹗的典型风格。

参考资料:
1、 王小舒.元明清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
2、 钱仲联等编著. .名家品诗坊 元明清诗. .上海市::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4.05. :180-181
3、 刘永生编. .清诗选.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7.

xiǎodēngtāoguāngjuédǐng

è qīngdài 

shānsān dēngdùnsuìzhēnshǎng 
shuāngdènghuánánjiàn yángzhàhuǎng 
chuān穿lòushēnzhúguāng lěngcuìyǐnwǎng 
míngsōumièzhòngwén bǎiquántóngxiǎng 
jìngjìnyōu diānzhǔshǐshuǎng 
xiǎojiāng dànmǎngcāng 
zuòshēnxiāngchūyuàn qīngǎiluòchíshàng 
yǒnghuái怀báishìláng yuànyántuōchényāng 

春流半绕凤凰台。十年花月夜,泛金杯。玉箫呜咽画船开。清风起,移棹上秦淮。
春流半绕凤凰台¹。十年花月夜,泛金杯。玉箫呜咽画船开。清风起,移棹(zhào)上秦淮。
译文:春天气息流转半绕在凤凰台上。数年深夜与花月相伴,饮进数杯酒。行进中的画船上玉箫声泛,箫声凄伤。吹泛清风,摇着船棹驶向秦淮。
注释:¹凤凰台:在南京秦淮河附近的凤凰山上。
客梦五更回。清砧迎塞雁,渡江来。景阳宫井断苍苔。无人处,秋雨落宫槐。
客梦五更回。清砧(zhēn)迎塞雁,渡江来。景阳宫井¹断苍苔。无人处,秋雨落宫槐。
译文:客居他处五更时回萦梦中。秋风潇潇,塞雁南迁,渡过江来。景阳宫井已不见苍苔,景阳宫中也不见人迹,满目萧疏,一派荒凉,只有淅淅沥沥的秋雨润着寂寞的宫槐。
注释:¹“景阳宫井”:又名胭脂井,故址在南京。隋兵攻占南京,陈后主入井避难,后被活捉。

  宋征舆,与同乡陈子龙、李霁称“云间三子”。宋于陈去世那年(1647)即顺治四年,进士及第。宋之事清与隐匿之殉明,大相径庭,但并不妨碍他对朱明故国的缅怀和伤悼。这首词记录了在南京的见闻,浸润着宋征舆对故国衰亡的无限凄伤。

  “春流半绕凤凰台”,起韵点明地点。“凤凰台”在南京秦淮河附近的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在古代,凤凰被视为祥瑞之物。李白曾有名作《登金陵凤凰台》,慨叹六朝繁华一去不返。宋征舆透支了李诗的一部分诗趣。“十年花月夜,泛金杯”,写往日的情景。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定都南京。朱元璋死,以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建文元年(1393),朱允炆四叔燕王朱棣自北平(今北京)起兵,自称“靖难”,四年破京师,夺取帝位,年号永乐。永乐十九年(1421)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设有职无权的六部。至明末崇祯年间,北京成为起义军和后金攻击的目标,许多大官显宦南迁留都,于是南京又显现出短暂的病态的繁华。第二韵写的就是这个史实。句中的“泛”字,出语轻微,却勾勒出享乐于金陵的人们的醉生梦死的情态。

  “玉箫呜咽画船开”,写现时的情景。古诗词里常用“吟”来描写玉箫的乐音,此处却用“呜咽”。未必是箫声凄伤,这在是因为宋征舆心绪凄伤的缘故。“清风起,移棹上秦淮”,一接触到“秦淮”,立即使人联想到杜牧的名作《泊秦淮》。杜牧是夜泊秦淮,宋征舆也是夜泊秦淮。杜牧辛辣地讽刺了南朝陈后主的荒淫误国,宋征舆却在词句中寄寓着故国衰亡的凄伤,当然,其中不无对不念国亡仍然享乐者的愤慨。

  “客梦五更回”,宋征舆梦中思索些什么呢?“清砧迎塞雁,渡江来”,这句交待了此作的时令:秋风萧萧,塞雁南迁。由此可以推算,这首词是宋征舆由京外放福建布政使,途经南京时所作。

  “景阳宫井断苍苔”,这一韵分明是造境。上征暂歇处分明是在秦淮,“客梦”之后怎会出现“景阳宫井”呢?借梦造境无疑。“景阳宫井”又名胭脂井,故址在今南京玄武湖西侧。据《陈书·后主纪》,祯明三年(589)隋兵攻占台城(今南京),后主闻兵至,与张妃丽华投此井。至夜,为隋兵所执。宋征舆引用“景阳宫井”的典故,分明是为了抒写故国衰亡的哀思。

  “无人处,秋雨落宫槐”,景阳宫井已不见苍苔,景阳宫中也不见人迹,满目萧疏,一派荒凉,只有淅淅沥沥的秋雨润着寂寞的宫槐。在这充满凄伤的景象里,依稀可见宋征舆凄伤的形象。

参考资料:
1、 《近三百年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洛阳四野,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游观之胜,香山首焉。香山之坏,久矣。楼亭骞崩,佛僧暴露,士君子惜之,余亦惜之。佛弟子耻之,余亦耻之。顷,余为庶子宾客,分司东都。时性好閒游,灵迹胜概,靡不周览。每至兹寺,慨然有葺完之愿焉。迨今七八年,幸为山水主,是偿初心、复始愿之秋也。似有缘会,果成就之。噫。予早与元相国微之,定交于生死之间,冥心于因果之际。去年秋,微之将薨,以墓志文见托。既而,元氏之老状,其臧获舆马、绫帛、洎银鞍、玉带之物,价当六七十万,为谢文之贽,来致于余。余念平生分文不当,辞贽不当纳。自秦抵洛,往返再三,讫不得已。回施诸寺,因请悲知僧清閒主张之。命谨干将士复掌治之。始自寺前,亭一所,登寺桥一所,连桥廊七间。次至,石桥一所,连廊六间。次东佛龛,大屋十一间。次南宾院堂一所,大小屋共七间。凡支坏补缺,垒隤覆漏,圬墁之功必精,赭垩之饰必良,虽一日必葺,越三月而就。譬如长者坏宅,郁为导师化城。于是龛像无澡湿陊泐之危,寺僧有经行晏坐之安。游者得息肩,观者得寓目。关塞之气色,龙潭之景象,香山之泉石,石楼之风月。与往来者,一时而新。士君子、佛弟子,豁然如释,憾刷耻之为。清閒上人与余及微之,皆夙旧也。交情愿力尽得知之,憾往念来,欢且赞曰:凡此利益皆名功德,而是功德当归微之。必有以灭宿殃荐冥福也。予应曰:呜呼。乘此功德,安知他劫,不与微之结后缘于兹土乎。因此行愿,安知他生,不与微之同游于兹寺乎。言及于斯,涟而涕下。唐太和六年八月一日,河南尹太原白居易记。
洛阳四野,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游观之胜,香山首焉。香山之坏,久矣。楼亭骞(qiān)¹,佛僧暴露,士君子惜之,余亦惜之。佛弟子耻之,余亦耻之。顷,余为庶(shù)子宾客,分司东都。时性好閒(xián)²,灵迹胜概,靡(mí)不周览。每至兹寺,慨然有葺(qì)完之愿焉。迨(dài)今七八年,幸为山水主,是偿初心、复始愿之秋也。似有缘会,果成就之。噫。予早与元相国微之,定交于生死之间,冥心于因果之际。去年秋,微之将薨³,以墓志文见托。既而,元氏之老状,其臧获舆(yú)、绫帛、洎银鞍(ān)、玉带之物,价当六七十万,为谢文之贽,来致于余。余念平生分文不当,辞贽不当纳。自秦抵洛,往返再三,讫不得已。回施诸寺,因请悲知僧清閒主张之。命谨干将士复掌治之。始自寺前,亭一所,登寺桥一所,连桥廊七间。次至,石桥一所,连廊六间。次东佛龛(kān),大屋十一间。次南宾院堂一所,大小屋共七间。凡支坏补缺,垒隤(tuí)覆漏,圬(wū)(màn)之功必精,赭(zhě)垩之饰必良,虽一日必葺,越三月而就。譬如长者坏宅,郁为导师化城。于是龛像无澡湿陊(duò)(lè)之危,寺僧有经行晏(yàn)坐之安。游者得息肩,观者得寓目。关塞之气色,龙潭之景象,香山之泉石,石楼之风月。与往来者,一时而新。士君子、佛弟子,豁(huò)然如释,憾刷耻之为。清閒上人与余及微之,皆夙旧也。交情愿力尽得知之,憾往念来,欢且赞曰:凡此利益皆名功德,而是功德当归微之。必有以灭宿殃荐冥福也。予应曰:呜呼。乘此功德,安知他劫,不与微之结后缘于兹土乎。因此行愿,安知他生,不与微之同游于兹寺乎。言及于斯,涟而涕下。唐太和六年八月一日,河南尹太原白居易记。
译文:洛阳城四周的山水名胜,以龙门为首。龙门十寺观赏游玩的胜地,以香山寺为首。香山寺损坏已经很久了,楼阁亭台坍塌崩坏,佛像和僧人都无所遮蔽。士大夫和君子为此感到可惜,我也为此感到可惜,佛教弟子为此感到耻辱,我也为此感到耻辱。不久前我作为庶子宾客被分派管辖东都洛阳,那时性情喜好闲逛游玩,景色美好的名胜古迹没有不全部游览的,每次到这座寺庙,都感慨地产生将它修葺完好的愿望。到如今已经有七八年了,有幸成为山水的主人,是满足当初的心意,完成开始时的愿望的时候了。像是有因缘际会,终于成功完成了它。唉!我早年与元相国元微之在生死之交结为朋友,于因果之际泯灭俗念。去年秋天,微之在临终之前,托付我为他撰写墓志铭。不久后,元家的老人送来奴婢,车马,绫罗布帛,银鞍玉带等物品,价值六七十万,作为答谢我作文的礼物。我念及平生的情分,作文的事不可推辞,礼物不可接受。从陕西到洛阳,往返了很多次,最后不得已而收下,回来赠予此寺。于是请悲知僧清闲主持这件事,命谨慎干练的将士再次掌管治理。从寺前亭台一座,登寺桥一座,连桥廊七间,再到石楼一座,连廊六间,东面有供奉佛像的阁子大屋十一间,南面有宾客所居院落一座,大小房屋共七间。凡是支撑崩坏的地方填补空缺,垒砌坍塌的墙壁覆盖缺漏,粉刷墙壁和地板的技术必须精细,粉刷用的建筑涂料必须精良,即使一天也不停止修葺,过了三个月而完成。就像老人的房子,变成了引路人的庙宇。如此佛像不再有被淋湿倒塌崩坏的危险,寺中僧人有了静坐养身的安稳。过路的人可以在此休息,观景的人可以在此游赏,边塞的气色,龙潭的景象,香山的山水,石楼的风景,和往来经过的人,一时间都变得更好。士大夫君子和佛教弟子,一下子得以释怀,感慨地觉得洗刷了耻辱。清闲上人和我还有微之,都是早年的旧交,得知了情谊和意愿,感慨往事,念及将来,欣慰地感叹道:凡是有益于他人的事情,都是功业和德行,而这些功德,应该都属于微之。一定能够消除前世的灾祸,带来阴间的福报。我回答说:唉!凭借这份功德,怎知在下一个轮回不能和微之在这片土地上结下缘分呢?凭着身心的修养,怎知来世不能和微之一起在这所寺院里游览呢?说到这里,流下了眼泪。唐太和六年八月一日,河南尹太原白居易记。
注释:¹骞崩:亏损坍圮。²閒游:亦作“闲游”。闲暇时到外面随便游玩;闲逛。³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⁴舆马:车马。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际晓¹投巴峡²,馀(yú)春忆帝京³
译文:拂晓时分直向巴峡而去,春日将尽使我思念京城。
注释:¹际晓:犹黎明。²巴峡:长江自巴县(重庆)至涪州(涪陵)一段有明月、黄葛、铜锣、石洞、鸡鸣、黄草等峡,这些峡皆在古巴县或巴郡境内,因统称为巴峡。³帝京:帝都,指京都长安。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晴江一女浣(huàn)¹,朝(zhāo)²众鸡³鸣。
译文:江色晴明有位女子浣洗,旭日初升群鸡竞相啼鸣。
注释:¹女浣:即浣女。浣,洗。²朝日:早晨初升的太阳。³鸡:一作“禽”。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
水国¹舟中市,山桥树杪(miǎo)²行。
译文:水边城市人在船上做生意,山间桥上人如在树梢走行。
注释:¹水国:犹水乡。临水城邑。²树杪:树梢。杪:一作“上”。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登高万井¹出,眺迥(jiǒng)²二流³明。
译文:登上高处万家井邑出现,眺望远处阆白二流明莹。
注释:¹万井:千家万户。井:即市井,村落,指山城住户。²眺迥:远望。³二流:其一为长江,另一当指在巴峡一带入江的河流,如嘉陵江、玉麟江、龙溪河等。一说为阆水和白水。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人作殊方语¹,莺(yīng)为故²国声。
译文:人们都说着异乡的方言,黄莺却啼着故里的声音。
注释:¹殊方语:异乡语言。殊方:远方,异域。²故:一作“旧”。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译文:幸赖自己深知山水情趣,稍可排解离乡背井愁情。
注释:赖:多亏。多:一作“谙”。

  此诗描写了巴峡周围的景色和风土人情。词句清丽,景象雄伟。开头点明时间和地点,说在暮春的黎明作者行经巴峡,心中却思念着遥远的京城。接着写诗人沿途所见所闻,清江边有浣衣的少女,朝阳里传来一片鸡鸣。江面上舟船聚拢,水上人家的集市已经开始了;遥望江岸远山,山桥竟横跨在树梢之上。有人认为“万井”是指千泉万涓,而不是指千家万户。因为以巴峡的地势,不可能像平原一样聚居很多人家。也有道理,可备一说。然而这些美丽的景象并不能让诗人欢快起来,因为身在异乡,难免有思乡之愁。尤其是听到人们说着异乡方言,莺啼还是故乡声音的时候。诗人最后说,幸得山水有许多的意趣,才能稍稍缓解他的离别之情。

  从格律上说此诗是一首五言排律,中间几联在形式上都是对仗,在内容上都是写景,很有特色。作者既好山水,自然善于捕捉异地的自然景物、风俗民情等特殊的美感。“晴江一女浣”、“水国舟中市”等句子,写出了作者即目所得的优美风光。水国舟市,道尽水乡的独特风貌;桥过树梢,极写山乡的奇幻景观。“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使人视野开阔,诗歌意境也随之宏远。不同的方言俚俗,相同的莺啼鸟叫,写尽在外流浪漂泊异乡人的思念之情。此地虽有山水情趣,也只能稍事排解离别之情、思念之苦。虽然有淡淡的离乡之愁,但总的说来,全诗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并不消沉。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64-165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白苎(zhù)新袍¹入嫩凉²。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³已准桃花浪,月殿(diàn)先收桂子香。
译文:廓之你在这初秋微凉的天气、穿着白色苎麻织成的新衣、离开我去参加科举考试。我仿佛看到了你以后参加考试的情景,你将与其他考生们一道在考场里专心致志地书写,犹如春蚕啃食桑叶,回廊里沙沙有声。乡试放榜时飘拂的桂花香已经先散向了月殿,你一定能名登桂榜,蟾宫折桂;不仅如此,连下一年桃花浪涌起时像鱼跃龙门一样考试得中的会试也已经为你准备好了。
注释:¹白苎新袍:白苎是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宋代举子均著苎麻袍。²嫩凉:微凉,初凉。³禹门:即龙门,相传龙门为大禹所凿。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上,却笑人间举子忙。(青云上 一作:青云去)
鹏北海¹,凤朝(cháo)²阳。又携(xié)书剑³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上,却笑人间举子忙。(青云上 一作:青云去)
译文:现在你携带着书和剑走向应试的辽远广阔之路,就像鲲鹏从北海展翅翱游到南海,又像凤凰朝向太阳飞。明年的今天,你早已青云直上,那时你可以轻松愉悦地闲看世间的举子还在为功名奔忙。
注释:¹鹏北海:典出《庄子·逍遥游》。北海:泛指北方的大海。²朝:朝向。³书剑:书和剑。⁴青云上:一作“青云去”。以“青云直上”比喻人仕途顺遂,升迁很快,亦即官运亨通,迅速升到高位。⁵举子:科举考试的应试人。

  这是一首送别词。首句“白苎新袍入嫩凉”中的“嫩”字很有意蕴,词人将天气的凉爽感受着一“嫩”字来表现,可谓出语惊人。这种“陌生化”的表达,将秋天天气微凉、清爽和清新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次句“春蚕食叶响回廊”就是在首句所点明的环境基础上写范廓之(也可以说是考生们)穿着白色苎麻做的新衣服在微凉的天气里端坐在考场中,奋笔疾书而发出了如春蚕嚼桑叶般的沙沙声的情景。这样写,突出了“秋试”之“秋”的季节特点,在秋高气爽的季节,参加应试的举子们奋笔疾书、紧张忙碌的情状通过“春蚕食叶”的比喻表现出来。

  此词突出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相生。上阕点明时令和环境。“白苎新袍入嫩凉”是实写送别的季节——初秋、天气环境——微凉、被送者的衣着——白苎新袍;“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响先收桂子香”是虚写,想象仲秋时节范廓之参加秋试的情景、此次秋试的结果以及下一年参加春闱的结果,虚实结合。下阕,“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用比喻的手法实写廓之携书剑登程的情景,实中有虚,以虚喻实,喻体“鹏北海,凤朝阳”意境豪迈雄壮,充满对廓之的鼓励;“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完全是虚写,想象廓之连中两试后轻松愉快的心情,表达了对廓之的美好祝福。

  此词在意象运用与意境创设上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朝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既文又武,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此词用典也很突出,“春蚕食叶”“禹门”“桃花浪““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青云”都用了典故。如桃花浪,典出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六:“鲍氏安国、安行、安世兄弟,三科连中,故程文昌伯禹赠之诗,有‘七年三破桃花浪’之句。”而“月响先收桂子香”暗喻“蟾宫折桂”,“折桂”一词源于《晋书·郤诜传》“累近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此后即将朝廷科举中选拔人才称为“折桂”。借喻高中状元。词人借用这两个典故,含蓄地表达对范廓之参加“秋试”的美好祝愿,祝愿他金榜题名。

  这虽是一首送别词,但因为是送人参加科考,自然不必如一般的送别诗般抒写离情别绪,而侧重于对应考者热情的鼓励和美好的祝愿,合情合理。

参考资料:
1、 倪同刚.2013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述评.中学语文,2013,08
2、 洪建.2013年高考诗词鉴赏题探究.语文建设,2013,11
3、 许闻君.梦里追寻且仗剑,词中况味各千秋.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9

zhètiān ·sòngkuòzhīqiūshì

xīn sòngdài 

báizhùxīnpáonènliáng chūncánshíxiǎnghuíláng ménzhǔntáohuālàng yuèdiàn殿xiānshōuguìxiāng 
péngběihǎi fèngzhāoyáng yòuxiéshūjiànmángmáng míngniánqīngyúnshàng quèxiàorénjiānmáng  (qīngyúnshàngzuò qīngyún )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