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是青山便卜邻,世情那得较纷纭。
露含远岫分为雨,烟起人家去作云。
柳色晴光扶槛人,莺声人语隔窗闻。
高斋独卷重帘坐,花落棋床日未曛。
才是青山便卜邻,世情那得较纷纭。
露含远岫分为雨,烟起人家去作云。
柳色晴光扶槛人,莺声人语隔窗闻。
高斋独卷重帘坐,花落棋床日未曛。
柴望

柴望

柴望(1212—1280)字仲山,号秋堂,江山人。南宋嘉熙四年(1240)为太学上舍,供职中书省。淳祐六年(1246)上自编《丙丁龟鉴》,列举自战国秦昭王五十二年即丙午年(前255)至五代后晋天福十二年即丁未年(947)间,凡属丙午、丁未年份,约有半数发生战乱,意在说明“今来古往,治日少而乱日多”,切望当局居安思危。南宋亡国后,拒绝元朝征召,吟诗填词寄托亡国哀思。世称“柴氏四隐”。著作有《道州苔衣集》、《咏史诗》20首及词集《凉州鼓吹》。墓在今江山市长台镇高斋山下,列为江山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70篇诗文

猜您喜欢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译文:二月里的湖水呀是那么清澈,家家户户春意盎然,鸟儿快乐地鸣叫。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译文:树林里的花儿开了又谢,扫也扫不完;小径上翠绿的青草呀,充满了勃勃生机,踏上去之后,很快就又可以生长起来。
酒伴来相命,开尊共解酲。
酒伴来相命,开尊共解酲(chéng)
译文:我的酒友又来喊我去喝酒了,我们拿出酒杯啊,打开酒瓮。
当杯已入手,歌妓莫停声。
当杯已入手,歌妓莫停声。
译文:酒杯握在手中啊,歌妓们在眼前唱歌跳舞。歌舞是那么的优美动人啊,千万不要停下来啊!

  诗的颈联和尾联,酒伴来相命,开樽共解酲。当杯已入手,歌妓莫停声。

  作者与友人就着美景良辰,来此畅饮,并希望歌女的歌声莫停,不露痕迹地表达了惜春的心情。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林花已经开到极至,花至荼靡花事了,灿烂之后就是伤逝的开始了,显然林花已经开始凋零了,代表春天也即将逝去,但在作者心里的惋惜是不明显的,而是对更加灿烂的生命寄予希望,这一点从径草的”踏”而”还生”可以看出来。

chūnzhōngwángjiǔxiāngxún

mènghàorán tángdài 

èryuèshuǐqīng jiājiāchūnniǎomíng 
línhuāsǎogèngluò jìngcǎoháishēng 
jiǔbànláixiāngmìng kāizūngòngjiěchéng 
dāngbēishǒu tíngshēng 
明月茫茫,夜来应照南桥路。梦游熟处。一枕啼秋雨。
明月茫茫,夜来应照南桥¹路。梦游熟处。一枕(zhěn)啼秋雨。
译文:茫茫的明月,这时亦应照在苏州老屋一带的南桥路上。梦中身游苏州熟悉的南桥,无限激动,一觉醒来,却在他乡,泪水像秋雨一般湿透了枕头。
注释:点绛唇:词牌名。江淹诗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绎唇”。又名《点樱桃》、《南浦月》。双调四十一字,仄韵。¹南桥:苏州城内古桥,词人旧居附近。
可惜人生,不向吴城住。心期误。雁将秋去。天远青山暮。
可惜人生,不向吴城¹住。心期²误。雁(yàn)³秋去。天远青山暮。
译文:感叹自己不能一生一世住在苏州,很多事情不能如心所愿。遥望秋空,大雁带着萧瑟的秋意飞去,远处的青山已沉没在暮霭之中。
注释:¹吴城:即苏州。²心期:谓两相期许。³将:携带。

  词的上片写见月兴怀,由思人梦以及梦后的悲伤,丝丝入扣,言简意赅,又极富艺术韵味。“明月茫茫,夜来应照南桥路”两句,见月兴怀,引发作词之灵感。眼前的月色,令词人追思当年苏州南桥附近的街巷。自然唤起他如水的柔情和美好的回忆。“茫茫”,辽阔,深远之意。这里接在“明月”之下,便觉词人有无限感慨。“梦游熟处,一枕啼秋雨”两句,言思之人梦。这两句写因怀想入梦,以及梦醒后的伤感。“秋雨”,比喻泪水。“一枕”句,锤炼极工而又不露痕迹,化用李清照词《采桑子·芭蕉》“伤心枕上三更雨”句意,既言梦境之短,又见泪水之多。

  词的下片正面抒发怀念苏州之情,以及难于名状的人生遗憾。“可惜人生,不向吴城住”一韵,正面抒写怀恋苏州。“可惜”二字,既怀恋又后悔,感叹自己住在苏州,情溢于词,见出其恋恋苏州之情,何其之深也。“心期误”,言人事多变。词人本想早归或已拟定回苏州之日,但人事蹉跎,一误再误,竞不能如愿。三个字,寄托了词人的隐痛。一个“心期”,一个“误”字,包含词人人生遗恨。“雁将秋去。天远青山暮”二韵,以景结情,无限怅惘尽在不言之中。这等景象,令人兴怀。词人思念故地、故人,渲染得出神入化,缠绵深挚。结句“天远青山暮”,化用欧阳修词《踏莎行·候馆梅残》:“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的句意。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以时空人事的变化,来反衬词人对苏州的眷念之情始终不变。结构严密,语言自然流畅,言有尽而意无穷。全词运笔轻灵,颇见深情和远韵,是一首婉约深曲疏快的小词。

参考资料:
1、 赵慧文,徐育民编著.吴文英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2007.1:第873-875页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译文:等到月亮西下到西厢房的时候,当你看到我房间的门是虚掩的、半开着的时候,才可以进来。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¹墙花影动,疑是玉人²来。
译文:当我看到门外院墙上花的摇动,还以为是美人(张生)到来了。
注释:¹拂:轻轻檫过。²玉人:情人,这里指张生。

zhāngshēngzuòmíngyuèsān--cuīyīngyīng

dàiyuè西xiāngxiàyíngfēngbànkāiqiánghuāyǐngdòngshìrénlái

骑马踏红尘,长安重到,人面依前似花好。旧欢才展,又被新愁分了。未成云雨梦,巫山晓。
骑马踏红尘,长安重到,人面依前似花好。旧欢才展,又被新愁¹分了。未成云雨梦,巫山晓²
译文:骑马踏人红尘,再次来到京城,恋人的容貌还像以前一样如花一样漂亮。和旧爱的欢聚才开始,又要离别,带来了新的忧愁。与恋人没能完成云雨欢会,天就要亮了。
注释:感皇恩: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双调六十七字,上下片各七句四仄韵。¹新愁:此指乍见又别之愁。²巫山晓:暗示又将分离。
千里断肠,关山古道,回首高城似天杳。满怀离恨,付与落花啼鸟。故人何处也?青春老。
千里断肠,关山古道,回首高城似天杳(yǎo)¹。满怀离恨,付与落花啼鸟。故人何处也²?青春老。
译文:远隔千里,令人肠断;翻越穿行于关山古道之间,回头怅望京都高城和天际一样遥远,如同天外一样遥远不可见。满怀的离愁别恨,都交付给落花和啼鸟。恋人在何处呢?青春在离愁中,已经迅速地逝去了!
注释:¹天杳:和天际一样遥远。²也:语助词。

  词的上片写乍逢又别的惆怅,下片写已别还思的眷恋。全词描写了词人与故人暂聚又别为内容,抒发人生易老、聚少离多的悲苦心情。这首词在艺术上,层层渲染。如写离别,从初别时的留恋之情,到别后的种种离愁,后来的“满怀离恨”,步步递进,颇具韵味。

  上片写与故人久别重逢的相聚之欢,但欢不掩悲。内容铺展,井然有序。“骑马踏红尘,长安重到,人面依前似花好”之句,是先写又回“长安”,重见故人“红尘”一词,在这里除了指熙熙攘攘的繁华所在外,也可指随风化尘的遍地落花。这样一来,其中也便含有归来晚、春已老的慨叹;蕴义颇丰。“人面依前似花好”之句可知这个久别重聚的故人应是词中男主人公所爱恋的女子。

  “旧欢才展”四句写刚聚又散、欢中带悲、悲欢混杂的情绪。“未成云雨梦、巫山晓”这里使用巫山云雨的典故,暗喻男女欢会之情,对多情人偏偏不能常会、欢会时短的情景作进一步渲染,意思是说:与久别的恋人还未能很好地再续前缘,就被无情的黎明破坏了。

  下片抒写才相逢又前手远去的悲苦心情。“千里断肠”三句是寓情于景,凄凄凉凉:迢迢千里作远别,已令人心痛肠断;翻越穿行于关山古道之间,回头怅望京都高城已不可见,如仙的美人已隔在漠漠云天之外,这更摧人心肝。

  “满怀离恨,付与落花啼鸟”二句则是直抒胸中的无可奈可之情:把离情别恨交付给落花,交付给啼鸟。这是典型的移情手法,用花自飘落、鸟自啼鸣象征人生聚散无定、一切都由它去吧的消极心绪。

  “故人何处也?青春老”句中的“故人”,即词中男主人公所恋之人:令人系恋难忘的故人如今在哪里?人生苦短,青春华年的离愁的催化下,已经迅速地逝去,全词便在充满忧伤地对恋人呼唤与思念中结束。

  这首词风格悲凉深沉而浑朴,手法多样。尤其在布局谋篇方面更具特色,它层次前明、结构紧凑,一环扣一环,层层铺展,把词中人悲欢离合的每一个感情节奏,都强烈地显示了出来。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唐宋词鉴赏辞典 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09:第1060页
金华郡守张佐治至一处,见蛙无数,夹道鸣噪,皆昂首若有诉。佐治异之,下车步视,而蛙皆蹦跳为前导。至田间,三尸叠焉。公有力,手挈二尸起,其下一尸微动,以汤灌之,未几复苏。曰:“我商也,道见二人肩两筐适市,皆蛙也。哀之,购以放生。二人复曰:‘此皆浅水,虽放,后必为人所获;前有清渊,乃放生池也。’吾从之至此,不意挥斤,遂被害。二仆随后不远,腰缠百金,必为二人诱至此,并杀而夺金也。”张佐治至郡,急令捕之,不日人金俱获。一迅即吐实,罪死。所夺之金归商。
金华¹郡守²张佐治至一处,见蛙无数,夹道鸣噪,皆昂首若有诉。佐治异之³,下车步视,而蛙皆蹦跳为前导。至田若,三尸叠焉。公有力,手挈二尸起,其下一尸微动,以汤灌之,未几复苏。曰:“我商也,道见二人肩两筐适¹⁰,皆蛙也。哀之,购以放生。二人复曰:‘此皆浅水,虽¹¹放,后必为人所获;前有清渊¹²,乃放生池也。’吾从之¹³至此,不意挥斤¹⁴,遂被害。二仆随后不远,腰缠百金,必为二人诱至此,并¹⁵杀而夺金也。”张佐治至郡,急令捕之,不日人金俱获。一迅即吐实,罪死。所夺之金归商。
译文:金华县的长官张佐治到一个地方,看见有许多青蛙在道路旁鸣叫,都昂着头,好像有冤要说似的。张佐治对这事感到很奇怪,便下车步行,青蛙见他下了车,于是又蹦又跳地来他的面前为他引路。一直走到了一田边,只看见三具尸体叠在一起。张佐治力气大,用手提起上面两具尸体,发现最下面那具尸体还在微微颤动,于是喂给那人热水喝,不一会儿那人醒了。他讲起了经过:“我是名商人,在路上看见两个人挑着竹筐去集市,筐中有许多青蛙。我为它们感到悲哀,于是我便买下了青蛙把它们全放生了。那两个卖蛙的人说:‘这里水池很浅,即使你把青蛙放生了,也会被别人捉去;前面有一潭深水,是个放生池。’我于是便跟那两人前往放生池。可料想,那两个人挥动斧头,于是,我就被他们伤害了。我的两个随从还没走远,身上带着几百两金子,(他们)肯定把我的随从诱惑到这里,把他们杀害然后抢走金子。"张佐治回到郡内,急忙下令捉捕。不出几天人的金子都落网了,一审讯便吐露了事实,把他们处死。夺回来的金子还给了商人。
注释:¹金华:古地名,今浙江金华市。²郡守:郡的长官。³异之:感到奇怪。 异:奇怪。⁴前导:在前面开路。导:引路。⁵焉:在那里。⁶挈:提。⁷汤:热水。⁸未几:不久。⁹适:到....去。¹⁰市:到市场上去。¹¹虽:即使。¹²清渊:深水。渊:深水,深潭。¹³从之:跟随着他们。从:跟随。¹⁴斤:斧头。¹⁵并:同时。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