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目四野外,逍遥独延伫。
游目四野外,逍遥独延伫。
兰蕙缘清渠,繁华荫绿渚。
兰蕙缘清渠,繁华荫绿渚。
佳人不在兹,取此欲谁与?
佳人不在兹,取此欲谁与?
巢居知风寒,穴处识阴雨。
巢居知风寒,穴处识阴雨。
不曾远离别,安知慕俦侣?
不曾远离别,安知慕俦侣?

qíngshī--zhānghuá

yóuwàixiāoyáoyánzhù

lánhuìyuánqīngfánhuáyīn绿zhǔ

jiārénzàishuí

cháozhīfēnghánxuéchùshíyīn

céngyuǎnbiéānzhīchóu

张华

张华

张华(232年-300年),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人。西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藏书家。西汉留侯张良的十六世孙,唐朝名相张九龄的十四世祖。张华工于诗赋,词藻华丽。编纂有中国第一部博物学著作《博物志》。《隋书·经籍志》有《张华集》十卷,已佚,明人张溥辑有《张茂先集》。张华雅爱书籍,精通目录学,曾与荀勖等人依照刘向《别录》整理典籍。《宣和书谱》载有其草书《得书帖》及行书《闻时帖》。 ▶ 51篇诗文

猜您喜欢
走马探花花发未。人与化工俱不易。千回来绕百回看,蜂作婢,莺为使。谷雨清明空屈指。
走马探花花发未。人与化工¹俱不易。千回来绕百回看,蜂作婢(bì),莺(yīng)为使。谷雨²清明空屈指。
译文:乘着奔跑的马来看花开了没有,人和天地迫切地等待花开不容易,打发蜂婢不使千方百计、不厌其烦的来回探看,人们扳手指计算,再过几天到清明、谷雨时就该看见花了,但到时候仍看不见花呢?
注释:¹化工:天工。指大自然的创造。这里指及时开放的鲜花。²谷雨: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清明之后。时当阴历三月,是牡丹花开的节候。
白发卢郎情未已。一夜翦刀收玉蕊。尊前还对断肠红。人有泪,花无意。明日酒醒应满地。
白发卢郎情未已。一夜翦(jiǎn)刀收玉蕊(ruǐ)¹。尊前还对断肠红²。人有泪,花无意。明日酒醒应满地³
译文:卢郎到了老年还多情,一夜之间就用剪刀把刚开的花减掉,在酒宴前还要面对着断肠花,人会流泪,花也不想被人摘去,到了第二天酒醒的时候就会看见花已经落了一地。
注释:¹剪刀收玉蕊:以剪刀剪枝喻张先老年娶妾。²断肠红:断肠花。此处借喻张先所娶之妾。³满地:指落花遍地。

  上片写寻花,以喻张先千方百计物色美妾。词中作者纯用比兴,没有用一字道破张先物色美妾这件事实。那个“走马采花”者,即指积极物色美妾人选的张先。“千回来绕百回看,蜂作婢。莺为使”。则写张先的千方百计与不厌其烦。这些比喻性的叙写,很有些漫画化,带有某种讽刺意味。此外,说出“人与化工俱不易”这样的冷唆语,对“谷雨清明”这种花开时节,又说是“空屈指”,清明、谷雨时本来是鲜花盛开的时候,然而这个季节却看不到花,体现了作者这一现象的惋惜之情,其中也不无讥嘲的成分。人的“不易”,表现于“走马”来探,在“屈指”计算哪天是清明和谷雨。化工的“不易”,表现于打发蜂婢莺使千绕百看。这里置“谷雨”于“清明”之前,是为了适应词的平仄规律,《天仙子》第六句的前四字必须是先两个仄声、后两个平声;“谷雨”是仄声,“清明”是平声,所以说“谷雨清明”而不说“清明谷雨”。

  下片写面对花,说明张先买妾如愿以偿,而其妾则很可悲。在写法上也略有变化,除了比喻之外,还用了典故。以“白发卢郎”这一典故暗写张先老年娶妾,实在贴切不过。“情未已”三字,是贯穿全词的线索,它与“白发”形成对照,同样暗寓讥讽之意。“一夜剪刀收玉蕊”一句,紧承前句,固然写出张先买妾如愿之事,也暗含作者对鲜花受摧折的惋惜。以下用“断肠红”、“人有泪”、“花无意”等意象,略带悲剧色彩,似乎更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受害女子的深切同情,客观上也多少增强了对封建制度下不相称的婚姻的讽刺力量。

  此词咏的是好容易盼到花开,开的花却被一个老翁剪去,糟蹋了花。上片写人们盼花开的心切,下片写花被糟蹋以后人们的难过。实在当是惋惜一个少女被一个全不相称的人霸占。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 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3年1月1日:164-166
2、 石声淮 、唐玲玲 .东坡乐府编年笺注.北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517-518

tiānxiānzi··zǒutànhuāhuāwèi--shì

zǒutànhuāhuāwèirénhuàgōngqiānhuíláiràobǎihuíkànfēngzuòyīngwèi使shǐqīngmíngkōngzhǐ

báilángqíngwèijiǎndāoshōuruǐzūnqiánháiduìduànchánghóngrényǒulèihuāmíngjiǔxǐngyīngmǎn

才欢悦,早间别,痛煞煞好难割舍。画船儿载将春去也,空留下半江明月。
才欢悦,早¹间别²,痛煞(shà)³好难割舍。画船儿载(zài)去也,空留下半江明月。
译文:才享受相逢的喜悦,一霎时又要离别。我心里是那样的悲痛,实在难分又难舍。画船载走了你,也载走了春光,只空空留下让人惆怅不已的半江明月。
注释:双调:宫调名。寿阳曲:曲牌名,又名“落梅风”。朱帘秀:元代著名女演员,艺名珠帘秀。¹早:在词句中往往有“已经”的意思。²间别:离别,分手。³痛煞煞:非常痛苦的样子。⁴将:语气助词。⁵春:春光,美好的时光。一语双关,亦暗指朱帘秀。

  此曲的开端,全是活在人们口头的语言。盖作者当时的感情澎湃,不可遏抑,于是脱口而出,不暇推敲,越去粉饰,越有真意;越少做作,越近自然,越能叩开人们的心扉。“才欢悦,早间别,痛煞煞好难割舍”,正是作者的“真”,正是作者“心头舌尖”必欲说出的一句话,因而在感情色彩上特别显得真实、强烈而深刻。“才”字极言欢悦之短促,“早”字极言离别之骤然,两句合在一起,正是古人所说的“别时容易见时难”。从欢乐的相会遽然跌入无情的分离,作者“割舍”时的痛苦心情就可想而知了。“痛煞煞”用口语,越是平易不加修饰,越见出感情的真挚。“好难割舍”四字,虽无人物形态、语言上的具体描写,却将两情依依、久驻难分的一幕,完整地反映了出来。诗词在这种情况下要把语言加工整形一番,不能热辣辣直诉肺腑,而这就是散曲的优势所在了。

  化俗为雅,变熟为新,是作曲的一条必须遵循的原则。这支曲子的结尾,在极俗极熟的声口之后,继之以极雅极新的曲辞,使之“俗而不俗,文而不文”。“画船儿载将春去也,空留下半江明月。”固然是从宋人俞国宝的“画船载取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风入松》)的句意脱化而来,但比起俞作更富韵味,更具形象。作者在《蟾宫曲·醉赠乐府珠帘秀》中有句云:“系行舟谁遣卿卿。”可知当初朱帘秀是乘着船来到此地的。如今,尽管难分难舍,她终于还是再一次跨上了行舟,船儿也终究离开了江岸。作者不忘叙出那是一只“画船”,因为只有这样的船只才能配合美人的风韵。“画船儿”是美的,可惜却越离越远了,而且作者觉得它载走了生活中的美,载走了希望,载走了春天。好像朱帘秀一去,春的温暖,春的明媚,春的生机和活力,都被那只画船儿载走了,于是作者的空虚寂寞、凄凉惆怅之感,便在字里行间强烈地透露出来。末句“空留下半江明月”,进一步从眼下的留存来衬出失落的惨重。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许浑《谢亭送别》:“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关汉卿《四块玉·别情》:“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都是在离人远去的失落之后,借以眼前的景语,且都带有象征的意味。此曲也是一样,作者举目四望,只留下了江上冷清清的月影,在近处的波面上瑟瑟晃漾。“半江明月”除了孤寂感外,还有一种残缺感,它正是作者送别朱帘秀后的残破心灵的反照。

参考资料:
1、 羊春秋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54-55

寿shòuyáng··biézhūliánxiù--zhì

cáihuānyuèzǎojiānbiétòngshāshāhǎonánshěhuàchuánérzàijiāngchūnkōngliúxiàbànjiāngmíngyuè

惟昊天之大旱兮,失精和之正理。遥望白云之蓬勃兮,滃澹澹而妄止。运清浊之澒洞兮,正重沓而并起。嵬隆崇以崔巍兮,时仿佛而有似。屈卷轮而中天兮,象虎惊与龙骇。相抟据而俱兴兮,妄倚俪而时有。遂积聚而合沓兮,相纷薄而慷慨。若飞翔之从横兮,杨侯怒而澎濞。正帷布而雷动兮,相击冲而破碎。或窈窕而四塞兮,诚若雨而不坠。
惟昊(hào)天之大旱兮,失精和之正理。遥望白云之蓬勃兮,滃(wěng)(dàn)澹而妄止。运清浊之澒(hòng)洞兮,正重沓(tà)而并起。嵬(wéi)隆崇以崔巍(wēi)兮,时仿佛而有似。屈卷轮而中天兮,象虎惊与龙骇(hài)。相抟(tuán)据而俱兴兮,妄倚(yǐ)(lì)而时有。遂积聚而合沓兮,相纷薄而慷(kāng)(kǎi)。若飞翔之从(zòng)横兮,杨侯怒而澎(péng)(bì)。正帷(wéi)布而雷动兮,相击冲而破碎。或窈(yǎo)(tiǎo)而四塞兮,诚若雨而不坠。
译文:炎热夏天的大早啊,失去气候的正常规律。远看那蓬勃升腾的白云啊,涌起后飘荡不止。运转着的白云和乌云弥漫无际啊,正错杂而并起。高高隆起就像耸立的高山啊,不时呈现仿佛要下雨的样子。有的如弯曲的车轮在半空中滚动啊,像龙虎突然受到了惊骇。聚拢成团而共同兴起啊,时离而时合。积聚而重叠啊,纷纷迫近而不平息。犹如飞翔的鸟纵横翱翔啊,也像波涛之神阳侯怒而涛声澎湃。正在乌云密布之时雷声隆隆啊,相互撞击而乌云又散开了。阴云有时深远而遍布天空啊,好像要下雨却终究不降雨。
注释:旱云赋:《艺文类聚·卷一百》题作东方朔《旱颂》。惟:句首语助词。昊天:夏天。精和:天象和顺。精,精气,古指六气或日月。六气指沆瀣、正阳、朝霞之气,是就自然现象而言;日月则关乎气候。正理:正常规律。理,准则,规律。蓬勃:盛起的样子。滃:云气涌起的样子,一作“滃滃”。澹澹:云荡动的样子。妄:无。运:运转。清浊:指白云和乌云。澒洞:弥漫无际。嵬:山高的样子。隆崇:高大的样子。崔巍:高耸的样子。似:下雨的样子。屈:弯曲。卷轮:车轮。中天:半空。中,半。抟据:聚拢成团。妄:随意。倚俪:奇丽,一作“俪倚”,非。合沓:重叠。合,一作“给”,非。纷薄:纷纷靠近。薄,迫近。慷慨:本指人意气风发、情绪激昂,这里指天上的云团涌动,不见平息。从:同“纵”。杨侯:即阳侯,古代传说中的波涛之神。澎濞:波涛冲击声,这里形容狂风吹云之声。正:一作“云”,一作“正云”。帷布:如同帷帐遮盖,形容浓云密布。帷,帐幔,一作“惟”。雷动:雷声滚动。击:一作“盘”。破碎:一作“碎破”。窈窕:深远的样子。窕,一作“雷”。四塞:遍布。坠:落下。
阴阳分而不相得兮,更惟贪邪而狼戾。终风解而霰散兮,陵迟而堵溃。或深潜而闭藏兮,争离而并逝。廓荡荡其若涤兮,日照照而无秽。隆盛暑而无聊兮,煎砂石而烂渭。汤风至而含热兮,群生闷满而愁愦。畎亩枯槁而失泽兮,壤石相聚而为害。农夫垂拱而无聊兮,释其锄耨而下泪。忧疆畔之遇害兮,痛皇天之靡惠。惜稚稼之旱夭兮,离天灾而不遂。
阴阳分而不相得兮,更惟贪邪而狼戾(lì)。终风解而霰(xiàn)散兮,陵迟而堵溃。或深潜而闭藏兮,争离而并逝。廓(kuò)荡荡其若涤(dí)兮,日照照而无秽(huì)。隆盛暑而无聊兮,煎砂(shā)石而烂渭(wèi)。汤风至而含热兮,群生闷满而愁愦(kuì)。畎(quǎn)亩枯槁(gǎo)而失泽兮,壤(rǎng)石相聚而为害。农夫垂拱而无聊兮,释其锄(chú)(nòu)而下泪。忧疆畔之遇害兮,痛皇天之靡惠。惜稚(zhì)稼之旱夭兮,离天灾而不遂。
译文:阴阳分离不能融合啊,乃是执政者贪邪暴虐所致。最终云被风吹得如霰一般散开啊,就像山陵隳毁、土墙崩溃。有的云层深深地潜藏起来啊,争先恐后地离去并且相继消亡。辽阔的天空就像清洗过一样啊,照射到大地上的是没有一丝云彩阻挡的强烈阳光。三伏天里无所仰赖啊,在烈日下的砂石如被火煎烤一样而渭水也似乎被晒得干裂了。风含着热气吹来啊,百姓愁闷而烦乱。田间水沟干燥而庄稼枯萎啊,田地里被晒得灼热的石头也对庄稼有危害。农夫袖手而无所依赖啊,丢下锄头而眼泪直淌。既忧虑土地受到旱灾啊,又怨憎上天不仁慈。痛惜幼苗因旱枯死啊,遭遇天灾而不得成长。
注释:得:融合。邪:不正派。狼戾:凶狠。终:终究。霰散:被风吹得如霰一般散开。霰,本义为下雪前落下的小冰珠,这里作状语,一作“雾”。陵迟:同“陵夷”,指山陵隳毁。陵,大土山,一作“遂陵”;迟,通“夷”,平。堵:墙壁。争离:一作“争离刺”。廓:空阔。荡荡:空阔广远的样子。涤:水冲,一作“条”。照照:通“昭昭”,明亮,又作“昭昭”或“炤炤”。无秽: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无,一作“芜”。隆盛暑而:一作“隆盛暑其”,一作“阴阳盛暑”。隆盛暑,酷暑,即三伏天。隆,深厚;盛,极点,顶点。无聊:无所仰赖。煎砂石:砂石在烈日下如火煎烤一样滚烫。烂渭:使得渭河干裂。渭,即渭河,在陕西中部,一作“煨”,一作“煟”。汤风至而含热兮:一作“阳风吸习而熇熇”。汤,一作“阳”。含,一作“合”。群生:百姓。闷满:烦闷。满,通“懑。愁愦:忧愁。愦,昏乱。畎亩:田间水沟。畎,一作“垅”。失泽:形容庄稼枯萎。泽,指庄稼的光泽。垂拱:即袖手,形容农夫无所事事。无聊:一作“无事”。释:放下。耨:小手锄。泪:一作“涕”。忧:一作“悲”。疆畔:地界,土地。疆,一作“壤”。遇:一作“遭”。害:指旱灾。痛:恨。皇天:上天。皇,大,敬词。靡惠:不仁慈。靡,不;惠,仁慈。稚稼:幼苗。稚,幼小。夭:早亡,这里指幼苗枯死。离:同“罹”,遭遇。遂:成长。
怀怨心而不能已兮,窃讬咎于在位。独不闻唐虞之积烈兮,与三代之风气?时俗殊而不还兮,恐功久而坏败。何操行之不得兮,政治失中而违节。阴气辟而留滞兮,猒暴至而沉没。
怀怨心而不能已兮,窃讬(tuō)(jiù)于在位。独不闻唐虞(yú)之积烈兮,与三代之风气?时俗殊而不还兮,恐功久而坏败。何操行之不得兮,政治失中而违节。阴气辟(bì)而留滞(zhì)兮,猒(yàn)(pù)至而沉没。
译文:心怀怨恨而难以平息啊,暗中把把灾害的出现归咎于执政者。难道不知道唐尧、虞舜的丰功伟绩及夏、商、周三代的风尚吗?如今的风尚与上古三代的不同而无法复返啊,恐怕前人的功业也已因时间久而颓坏了。国家政令何其不对啊,政治措施不当而违背制度。阴气停滞潜藏啊,因为暴政的实行使得民不聊生。
注释:窃:私自,暗中。咎:过失。在位:执政者。唐:陶唐氏,指尧。虞:有虞氏,指舜。积烈:丰功伟绩。烈,指功绩、功业。三代:夏、商、周。风气:风俗,风尚。时:当时。俗殊:风尚与上古三代不同。殊,不同。操行:措施,这里指国家政令。不得:不对。失中:不得当。违节:违反了农业的节令。辟:通“避”,躲藏。留滞:停滞。猒暴:暴晒,引申指暴政。猒,同“餍”,足;暴,“曝”的古字,晒。至:一作“戾”。沉没:沉溺,形容民不聊生。
嗟乎!惜旱大剧,何辜于天无恩泽?忍兮啬夫,何寡德矣!既已生之,不与福矣。来何暴也,去何躁也!孳孳望之,其可悼也。憭兮栗兮,以郁怫兮。念思白云,肠如结兮。终怨不雨,甚不仁兮;布而不下,甚不信兮。白云何怨?奈何人兮!
(jiē)乎!惜旱大剧,何辜于天无恩泽?忍兮啬(sè)夫,何寡德矣!既已生之,不与福矣。来何暴也,去何躁也!孳(zī)孳望之,其可悼也。憭(liáo)兮栗(lì)兮,以郁怫(fú)兮。念思白云,肠如结兮。终怨不雨,甚不仁兮;布而不下,甚不信兮。白云何怨?奈何人兮!
译文:哎!痛惜旱灾太严重,百姓何罪使得上天不予恩泽?残酷啊田地的神灵,何其缺少德行!既然已经生了人民,却不给他们幸福。旱云来时何其猛烈啊,去时又何其躁急!人们殷切地期望着下雨,结果却十分令人伤心。凄惨而悲凉啊,让人心情不舒畅。想着那白云,就愁肠如结。最终怨恨有云而无雨,云太不仁义啊;云密布却不下雨,云太不诚信啊。但白云有什么可怨恨的?只是地上受灾的人们又该怎么办啊!
注释:惜旱:一作“惜叶”,一作“作孽”。剧:甚,严重。何辜于天无恩泽?忍兮啬夫,何寡德矣!既已生之,不与福矣:一作“何辜于天,恩泽弗宣。啬夫寡德,既生不福”。辜:罪。忍,残酷。啬夫:田神。寡:少。孳孳:努力不懈的样子。其:一作“甚”。悼:哀伤。憭兮栗兮:即“憭栗”,凄凉。栗,一作“慓”。郁怫:即抑郁,心情不舒畅,又作“郁怫”。信:诚实。怨:一作“怼”。奈何:怎么办。

  此赋分四段,开头一段写云的变化,第二段写阴云消散后的大旱灾情,第三段大胆地批评了时政的过失,最后一段写作者对上天与田神等的怨怼。全赋用骚体形式,情感激烈,语言生动形象。

  此赋开头一段写云的变化,正于言外写出千万人仰天盼望积云时的情景。开篇一句“惟昊天之大旱兮”,开门见山地点题,而“昊天”一词使读者很自然地想到《诗经·小雅·雨无正》中的“浩浩昊天,不骏其德。降丧饥馑,斩伐四国”等语。作者借指斥天而对在位者提出批判的思想便已含蓄地表现了出来。开头一段的余下部分则从多个角度展现出阴云密布的奇异形态。其兴起迅猛:风云涌起,四方弥漫,如水波激荡,重叠突起,翻腾并兴;其形态诡观:阴云经天,高崇隆起,时聚时散,既像猛虎惊吓而奔走,又似飞龙恐骇而腾跃。这里既用“隆崇”和“崔巍”这些静态的山势形容,又以“虎惊”和“龙骇”的动态比喻,形象地再现了旱云密布的奇异景象。其雷电交加,更是动人心魄。这里的风云描写,正是久旱不雨的人们翘首盼望的布雨阴云,然而它带来的却是“诚若雨而不坠”的失望。

  接着第二段突现了阴云消散后的大旱灾情。当阴云“争离而并逝”时,烈日当空,酷暑高温,砂石被烤,河流枯竭,旱风含热,禾苗枯死。面对“畎亩枯槁而失泽兮,壤石相聚而为害”的灾情,农夫心急如焚,无可奈何,垂衣拱手,弃锄流泪。这些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农夫的深切同情。作为一位政治思想家,贾谊没有停留在描写现状、同情民难的这一步,而是透过现象更进一层地揭示了灾难的背后,还有社会政治的原因。

  赋文第三段大胆地批评了时政的过失。“窃讬咎于在位”,直指统治者的罪过;“政治失中而违节”,直批朝政的过错。最后一段以“怨天”结尾,既含蓄又明确,耐人寻味。

  全赋用骚体形式,情感激烈,语言生动形象,通过抒情与叙述的有机结合描写了大旱之时天上云团和人的心情,表现了对当时政治的批评。

参考资料:
1、 赵逵夫 主编.历代赋评注(汉代卷).成都:巴蜀书社页,2010年02月第1版:44-50
2、 章沧授,芮宁生 选注.汉赋 .珠海:珠海出版社, 2004年01月第2版:9-12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
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这首诗是嘲讽秦观的诗风。秦观是北宋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诗词风格柔弱纤丽,修辞精巧,元好问称是“女郎诗”,露讥讽之意。这表明元好问崇尚的是象韩愈那样雄浑刚健的风骨之美。

  但是元好问的这种倾向性鲜明的审美观点过于绝对化,文学艺术可以也应当有多元的审美风格。刚健雄浑固然可贵,婉约秀丽也有娱人之美。在诗歌风格上,应当允许审美主体各有其好。不过作为生长在北方,仕于金王朝的诗人元好问来说,倾心于诗歌的雄浑苍茫之美,是十分自然的。

lùnshīsānshíshǒu··èrshí--yuánhǎowèn

yǒuqíngsháoyàohánchūnlèiqiángwēiwǎnzhī

niānchū退tuìzhīshānshíshǐzhīshìlángshī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
不炼金丹¹不坐禅²,不为商贾(gǔ)³不耕田
译文:我不像道士那样去炼金丹以追求人生不老,也不像和尚那样去坐禅;我不去做商人,也不做农夫去耕田。
注释:¹金丹:古代方士用黄金、丹砂等炼成的药物。²坐禅:指佛家教徒静坐潜修领悟教义。³商贾:经商。⁴耕田:务农。
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闲来写就青山¹卖,不使人间造孽(niè)²
译文:空闲的时候我就画一些画去卖,不用那些来路不正的钱。
注释:¹写就青山:绘画。²造孽钱:“造孽”本作“造业”,乃佛教用语,即要遭报应的作恶。“造孽钱”即来路不正的钱。

  桃花坞里,金阊遗迹足千秋。风流才子唐伯虎,从小便有着非凡的才气,在绘画、诗文方面都有优秀的造诣。弘治十一年,中解元,才华横溢的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进士之路。偏偏造化弄人,弘治十二年,卷入徐经科场舞弊案,坐罪入狱。遭此打击的唐寅,坚决不再做官,回到家乡,靠卖画维持生活。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前二句一连用了四个“不”,写诗人在摒弃功名利禄之后的有所不为。“不炼金丹不坐禅”,即不学道,不求佛。唐伯虎是一个不肯趋炎附势,但又并不放弃世俗生活快乐的漂泊者,读者对他“高楼大叫秋觞月,深幄微酣夜拥花”的放浪形骸的生活方式不妨批判,但对其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那点精神是应予肯定的。“不炼金丹不坐禅”,大有“子不语怪力乱神”意味。“不为商贾不耕田”,则是不事人间产业。“不为商贾”是不屑为;“不耕田”是不能为,即孔夫子所谓“吾不如老农”、“吾不如老圃”也。四个“不”一气贯注。语极痛快干脆。

  “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唐伯虎可以自居的头衔是画家,其画与祝允明、文徵明齐名。他不慕荣华,不耻贫贱,以鬻文卖画、自食其力为荣。“闲来写就青山卖”是非常值得敬佩的,这是从事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应有的豪言壮语,能“写青山”而“卖”之,自有可参造化之笔,此为实话,亦自负语。假清高的人往往以卖画讨润笔为可羞,殊不知这是卖知识产权,和写文章“拿稿酬”一样的天经地义。所以作者敢于大呼:“谁来买我画中山!”这样挣来的钱花着舒心。由此,诗人又反跌一意:“不使人间造孽钱!”这一笔尤其显得豪迈。一竹竿打一船人,一切的巧取豪夺、贪污受贿、投机倒把、偷盗抢劫、诈骗赌博……而获得的非法收入,得之即“造孽”,花之亦“造孽”,“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而已。此句足使人深长思之。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心中淡泊名利、专事自由读书卖画生涯之志。诗中平铺直述,开门见山不仅表明出唐寅自命清高的处世态度,还反映出他那不羁的性格。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08:第362页

yánzhì

tángyín míngdài 

liànjīndānzuòchán wèishānggēngtián 
xiánláixiějiùqīngshānmài shǐ使rénjiānzàonièqi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