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知涂益可羞,寒灯冷砚照穷愁。
著书不望从儿读,归舍何当与妇谋。
赤脚踏鲲真浪计,短衣射虎恐长休。
何人得似襄阳守,乞我苕湖十顷秋。
老马知涂益可羞,寒灯冷砚照穷愁。
著书不望从儿读,归舍何当与妇谋。
赤脚踏鲲真浪计,短衣射虎恐长休。
何人得似襄阳守,乞我苕湖十顷秋。
敖陶孙

敖陶孙

字器之,号臞翁,一号臞庵,自称“东塘人”。淳熙七年(1180年)乡荐第一,客居昆山。在太学,曾写诗送朱熹,又作诗悼赵汝愚,忤韩侂胄。庆元五年(1199年)进士。历任海门县主簿,漳州府学教授、广东转运司主管文字。因临安书商陈起刊刻《江湖集》受株连贬官。官至温陵通判。宝庆三年(1227年)卒。著有《臞翁诗集》2卷,收入《南宋群贤小集》。《江湖集》、《江湖后集》可见其佚诗。 ▶ 177篇诗文

猜您喜欢
泪浥红笺第几行,唤人娇鸟怕开窗。那能闲过好时光。
泪浥(yì)¹红笺(jiān)²第几行,唤³人娇鸟怕开窗。那能闲过好时光。
译文:红色的信纸被泪水沾湿,窗外有鸟儿娇声啼叫,却不敢开窗。只因害怕勾起以前与君共度美好时光的回忆。
注释: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此调有平仄两体。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¹泪浥:被泪水沾湿。浥:沾湿。²红笺:红色信纸。³唤:呼叫,喊。
屏障厌看金碧画,罗衣不奈水沉香。遍翻眉谱只寻常。
屏障(zhàng )厌看金碧¹画,罗衣不奈水沉香²。遍翻眉谱³只寻常。
译文:屏风上的金碧山水画不喜欢看了,缭绕的沉香也叫人不耐烦。眉谱翻了又翻,心上人不在身边,对一切事情都提不起兴致。
注释:¹金碧:金碧山水,即以泥金、石青、石绿三色为主的山水画。古人多将此画于屏风、屏障之上。²水沉香:即沉水香,又名沉香。落叶亚乔木,产于亚热带,木材是名贵的熏香料,能沉于水,故名。³眉谱:古代女子画眉毛所参照的图谱。

  这首《浣溪沙》继承了传统诗词写作一大风格,便是情感女性化。

  这首词是以词人妻子的角度写,通过描写妻子对词人的深切怀念来表达词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全词在情感上收放并进,虽词浅意显,却更显得情深意切。从总体上开,全词在“怕”、“闲”、“厌”三阶段情感递进中上升。

  上阙“泪渑红笺”起首,基本奠定全词的格调。“泪浥红笺”是一种情感的外放,在情感统摄上,有开门见山的优势。接着写“娇鸟”、“唤人”,却“怕开窗”,这时,在情感的表现方式上,较之“泪浥红笺”,相对内敛一些,用“怕”来表现内中矛盾,她大抵会黯然神伤:“此遭启窗开,只怕又是,一番空倚栏。”接着情感益发收了一番,用了“闲”这开似无情感的词。然而这“闲”是藏着极深沉情感的,“闲”与“好时光”的交织,让她无比无奈与痛苦。

  下阙并未脱离上片的情感轨迹。第一句“屏障厌开金碧画”中的“厌”字,是全词情感的最高点,余下几句,尽是这时情感飞瀑直泄而下的水流,“罗衣犹觉寒”,“眉谱无心思”。“厌”字较之“泪”、“怕”,更为深沉,所以内敛得也最深。这时她对外部世界的一切只是一个“无心”,对那些氤氲的沉香、华丽的屏画、缤纷的眉谱等,就因一个“厌”,不闻、不开、不画,无有适意,无不伤怀,开似“天命无常,人事随兴”,其实心中的情感确是最为激烈的。这种“非我所爱,皆我所恨”的细腻而激烈的情感,逐渐从词中表现出来。

  回开全词,词人在情感处理上颇有一些小心思。在情感的处理手段上,采用“收”的方法,而情感的表现上,却是念人伤怀,愈感愈深,递相深进地“放”。这首词很短,可谓“小制”,然情感上却收放并进,读之味足,感慨至切。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聂小晴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08,第111页
鼎湖瞻望远,象阙宪章新。
(dǐng)¹瞻望远,象阙(què)²宪章³新。
译文:瞻望鼎湖江山渺远,代宗即嘘法度更新。
注释:¹鼎湖:鼎湖是黄帝升仙处。此处以黄帝的升天来说明玄宗和肃宗的去世。²象阙:指朝廷。³宪章:法制。
四海犹多难,中原忆旧臣。
四海犹多难¹,中原忆旧臣²
译文:四海之零仍然多难,朝廷思念你这位旧臣。
注释:¹多难:时祸乱未平,所以说犹多难。²旧臣:严武在玄宗时已为侍御史,肃宗时又为京兆少尹兼御史中丞(时年三十二),所以称为旧臣。
与时安反侧,自昔有经纶。
与时安反侧¹,自昔有经纶²
译文:你应时而起安抚君王的忧心,从早就具有治国的才能。
注释:¹安反侧:指平安史之乱。²经纶:是用治丝的事情来比喻一个人的文武才干的。
感激张天步,从容静塞尘。
感激¹张天步²,从容³静塞尘
译文:你慷慨奋发壮大国运,从容地平定了西蜀的边争。
注释:¹感激:奋发。²张天步:张国运,指收复京师。³从容:有应付自如之意。⁴静塞尘:指镇守四川。
南图回羽翮,北极捧星辰。
南图回羽翮,北极¹捧星辰。
译文:如今要从蜀地返回京都,去朝廷辅佐新君。
注释:¹北极:北极五星,其一曰北辰,是天之最尊星,故古人多以喻朝廷或皇帝。
漏鼓还思昼,宫莺罢啭春。
漏鼓¹还思昼²,宫莺罢啭(zhuàn)³
译文:夜闻漏鼓盼望天明启程,计算着入朝应在宫莺罢啭的时辰。
注释:¹漏鼓:漏是古代的计时器。²思昼:待旦,等天亮。用“思”字是为了调平仄。³宫莺罢啭春:点明严武入朝已在夏天,宫莺都不歌唱了。鸟叫得好听叫啭。
空留玉帐术,愁杀锦城人。
空留玉帐术¹,愁杀锦城²人。
译文:这里空留你的用兵之术,成都人民都愁苦万分。
注释:¹玉帐术:古代兵家一种安营的方法,认为主帅在某月将营帐安在某个方位,敌人就无法攻破,是一种迷信。²锦城:指成都。
阁道通丹地,江潭隐白蘋。
阁道¹通丹地²,江潭隐白蘋(píng)³
译文:你将行经栈道进入朝廷,我仍在江边隐居有如白苹。
注释:¹阁道:栈道。²丹地:指皇帝的宫廷,因宫廷都用红色涂饰。这是说严武入朝。³江潭隐白蘋:蘋通苹,苹的繁体字作蘋。
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
此生那老蜀?不死会¹归秦²
译文:这辈子哪能老于蜀地?如果不死一定要回到关中跟你一样效忠朝廷。
注释:¹会:定。²秦:此处代指长安。
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
公若登台辅¹,临危莫爱身²
译文:你若能登上台辅之位,危机关头切莫顾惜自身!
注释:¹台辅:即宰相。台,三台,星名,又名泰阶。辅,辅佐。²莫爱身:献身。

  诗歌前四句写朝廷君王更替、四海多难之际需要严武这样的旧臣。严武在玄宗朝曾任侍御史,肃宗朝曾任京兆少尹、御史中丞。不说朝廷而说中原,是赞扬严武为众望所归,表明他这次还朝,是大家所盼望的。

  “与时安反侧,自昔有经纶。感激张天步,从容静塞尘。”这四句赞扬严武文韬武略满腹经纶,在平叛收京镇守一方等各方面均有杰出贡献。安禄山叛乱后,玄宗逃往成都,肃宗即位灵武(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北)。严武也到灵武辅佐肃宗,搞好安定团结。后两句借用张天步,比喻国家的政治局势。这是说严武过去在中央工作,曾经激于忠愤,协助打开当时的局面,收复两京。塞上由于战争而扬起的沙尘,说严武镇守四川,又从容不迫地将和少数民族之间的纠纷平息下去了。

  “南图回羽翮,北极捧星辰。漏鼓还思昼,宫莺罢啭春”,首句用典《庄子·逍遥游》上的寓言:大鹏飞到九万里的高度,背负青天,然后图谋迁移到南海去,用来比喻志向远大。这是赞美严武抱有大志,要将四川地区治理好,有如大鹏展翅,而今奉召回朝,又好比它回翅由南方飞返北方。“北极”一句,古人认为:它位于天体最高处,其它的星都拱卫着它。这是赞美严武一向忠心耿耿地为皇帝工作,这次内调中央,更加接近,和其他大臣一道犹如众星捧着北极星。“漏鼓”一句是设想严武上朝情景,待漏听鼓,直到天亮。“宫莺”一句,这是点明严武入朝已在夏天,宫莺都不歌唱了。鸟叫得好听叫啭。

  “空留玉帐术,愁杀锦城人。阁道通丹地,江潭隐白苹。”事实上,“玉帐术”一句是典用一种迷信说法。这是说严武还朝后,虽然留下了玉帐术,足以“静塞尘”保护成都人民。突出严武在四川政绩,令百姓思念,最后写杜甫自己淹留四川心中惆怅,希望自己此生不要终老蜀地,争取再回朝廷做官,从多角度写赠别之意。诗的最后二句是全诗核心,也是杜甫最郑重的嘱咐——如果严武回朝担任辅弼要职,一定要克尽职守,不能临危惜身。

  严武入朝既是杜甫的政治理想的一种延伸,也在客观上使杜甫又失去了经济依靠,此后二年诗人漂泊在梓州、阆州,直到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严武复回成都任东西川节度使,杜甫才又携家回成都。

参考资料:
1、 程千帆,沈祖棻注评.古诗今选:凤凰出版社,2010:239
2、 海兵.杜甫诗全集详注.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209
妒韶华风雨潇潇,管月犯南箕,水漏天瓢。湿金缕莺裳,红膏燕嘴,黄粉蜂腰。梨花梦龙绡泪今春瘦了,海棠魂羯鼓声昨夜惊着。极目江皋,锦涩行云,香暗归潮。
妒韶华¹风雨潇潇,管月犯南箕(jī)²,水漏天瓢(piáo)³。湿金缕(lǚ)莺裳,红膏燕嘴,黄粉蜂腰。梨花梦龙绡(xiāo)泪今春瘦了,海棠魂(jié)鼓声昨夜惊着。极目江皋(gāo),锦涩行云,香暗归潮。
译文:老天妒嫉人世韶华才洒下潇潇风雨,星宿们相互争斗闹得大雨像瓢泼盆倾,这大雨可否淋湿了你饰着金饰的舞衣?想着你红艳迷人的小水,黄粉蜂一般的细腰,想着你离别时鲛人般的泪珠如梨花带雨。你离开我让我身体憔悴消瘦,风雨打海棠声声如战鼓让我难以入睡,极目远望江畔小路,行云重重可否阻碍你回来?你满身香气可否也被雨水冲淡?
注释:侑尊:劝酒,陪侍。云:语助词。¹韶华:美好时光。²南箕:箕星,二十八宿之一。月到此处,天多风雨。³水漏天瓢:喻雨水如瓢泼从天而下。⁴金缕莺裳:指用金线织的舞衣。⁵龙绡:即鲛绡。⁶海棠魂:暗用唐玄宗比喻杨贵妃酒酣未醒为昨海棠典故。⁷羯鼓声:暗用唐玄宗击羯鼓催花典故。⁸江皋:江边。

zhéguìlìng··chuāngliúmèngluányànyòuzūnyún--qiáo

sháohuáfēngxiāoxiāoguǎnyuèfànnánshuǐlòutiānpiáo湿shījīnyīngshanghónggāoyànzuǐhuángfěnfēngyāohuāmènglóngxiāolèijīnchūnshòulehǎitánghúnjiéshēngzuójīngzhejiānggāojǐnxíngyúnxiāngànguīcháo

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
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
译文:酒瓮琴书终日与日渐衰病的身体相伴,虽然我熟知世道人情但也乐于孤寂清贫。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乐乾(qián)¹窃禄(lù)²人。
译文:我宁愿安守穷困,做一个天地之间的诗者,决不投身官场,成为世间利禄之人。
注释:¹乾坤:天地间。²窃禄:盗窃官俸,犹言尸位素餐。
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
诗旨¹未能忘救物²,世情奈(nài)³不容真。
译文:吟诗作赋时不忘济世救物,可叹的是,世道黑暗,人情深险,不能容忍正直本真。
注释:¹诗旨:乐诗的意旨。²救物:拯救百姓。³值:遇。
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平生肺腑(fǔ)无言处,白发吾唐¹一逸人²
译文:平生肺腑之言无处诉说,如今老矣,苍颜白发,只能遁身世处,做一个隐逸之人。
注释:¹吾唐:唐人称本朝。²逸人:避世隐居者。

  这首七律,诗人写自己身处暗世、有志难伸、怀才不遇、走投无路的困境和内心的烦恼。通篇夹叙夹议,评论时事,陈述怀抱,满篇韵味,生动感人。

  诗的首联概述诗人的境遇和处世态度。“酒瓮琴书伴病身”,开头七字,形象逼真地勾画出一个当时封建社会中失意潦倒的知识分子形象。他只有三件东西:借以泻愁的酒瓮,借以抒愤、寄情的琴和书,诗人是十分贫寒、孤独的。可是诗人对这种贫苦生活所抱的态度,却出人意料,他不以为苦,反以为“乐”——“熟谙时事乐于贫”。原来他“乐于贫”乃是因为对当时晚唐社会的昏暗社会现实非常熟悉。“熟谙”一词,总括了诗人“年年名路漫辛勤,襟袖空多马上尘”(《感秋》)的长期不幸遭遇;也暗示出上句“病身”是如何造成的。“乐于贫”的“乐”字,表现了诗人的耿直性格和高尚情操。这样正直、高尚的人,不能“乐于”为国施展才华,而只能“乐于贫”,这是统治者造成的真正悲剧。

  紧接着,诗人进一步表明“乐于贫”的心迹:“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意思是说:我宁愿安守穷途,做天地间一个隐逸诗人;决不愿获取俸禄,当人间的庸俗官吏。这一联警句,上下对仗,一取一舍,泾渭分明,坚定有力,震慑人心。这种掷地作金石声的语言,进一步表现出诗人冰清玉洁的品格。

  诗人说宁愿作“闲吟客”,第五句对“吟”什么作了回答:“诗旨未能忘救物”。诗人困于蒿莱,也不消极避世,而是始终不忘国家和人民所遭受的灾难。他的诗多是“言论关时务,篇章见国风”(《秋日山中见李处士》),表现出一片救物济世的热情。正因为他的诗“多主箴刺”,而不能为世所容,以致“众怒欲杀之”(见《唐才子传》)。故诗的第六句深深慨叹:“世情奈值不容真!”真,指敢于说真话的正直之士。“不容真”三字,深刻地揭露了人妖颠倒、是非混淆的现实社会。这两句是全诗的重点和高峰。诗人单刀直入,揭示了志士仁人和黑暗社会之间的尖锐矛盾。

  诗的最后两句,以苍凉悲愤的语调作结:“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一生怀才不遇,壮士莫酬,内心的痛苦,无处诉说。诗人说:“吾唐”虽大,却没有正直之士容身之地,我只好遁身世外,做个隐逸之人。在《离骚》中,屈原也是掩泪叹息:“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此诗结尾两句和《离骚》的卒章同样感人。诗中刻画了诗人白发满鬓、愁容满面、仰天长啸、老泪纵横的形象。

  这首诗以议论为主,但议而不空,直中见曲,议论同形象相结合,议论中又饱和着浓郁的感情,字字句句“沛然从肺腑中流出”(惠洪《冷斋夜话》),充满着悲切和激情。在谋篇布局上构思精巧,结构层层推演,环环相扣,步步进入:首联“乐于贫”,带出颔联“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颔联“闲吟客”带出颈联“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颈联“不容真”,带出尾联“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尾联“平生肺腑无言处”,又与开头“酒瓮琴书伴病身”相呼应,浑然一体。随着层次的推进,诗人的形象越来越鲜活;诗人感情的波涛,似长江后浪推前浪,逐步推向高峰;诗的主旨也一步一步开拓、深化。此诗的意境转过一层又一层,愈来愈入佳境。

xún tángdài 

jiǔwèngqínshūbànbìngshēn shúānshíshìpín 
nìngwéizhòuxiányín zuòqiánkūnqièrén 
shīzhǐwèinéngwàngjiù shìqíngnàizhíróngzhēn 
píngshēngfèiyánchù báitángrén 
千山在辽阳城南六十里,秀峰叠嶂,绵亘数百里。东引瓯脱,南抱辽阳,嶻嶪蓊郁,时有佳气,如海蜃然。嘉靖丁亥,予戍抚顺,丙申迁盖州,道出辽阳,乃与同志徐、刘二子游焉。
千山¹在辽嶂²城南六十里,秀峰叠³,绵亘(gèn)数百里。东引(ōu),南抱辽嶂,嶻(jié)(yè)(wěng),时有佳气¹⁰,如海蜃(shèn)¹¹然。嘉靖¹²丁亥,予戍(shù)¹³抚顺¹⁴,丙申¹⁵¹⁶盖州¹⁷,道出辽嶂,乃与同志¹⁸徐、刘二子游焉。
译文:千山在辽阳城南面六十里的地方,高高耸立的山峰和重重叠叠的山岭,绵延横亘几百里。向东面牵挽着边境屯守之处,从南面环抱着辽阳城,高峻的山岭上长满着蓊郁茂密的草木,远望山中,经常可以看到非常美好的景物,好像是海市蜃楼一般。嘉靖六年,我被谪戍守抚顺所,嘉靖十五年,调往盖州卫,经过辽阳,就同志趣相投的朋友徐、刘二位到千山游览。
注释:¹千山:指今辽宁鞍山东南的千朵莲花山,简称千山。²辽嶂:县名,今辽宁辽嶂市。³叠:重叠。⁴嶂:如屏障的山峰。⁵绵亘:连绵不断,延伸。⁶引:牵引,牵挽。⁷瓯脱:亦作“区脱”。汉时匈奴语,为边境屯戍或守望之处,因泛指边界。⁸嶻嶪:形容山高耸。⁹蓊郁:形容草木茂盛。¹⁰佳气:美好的云气。古代认为是吉祥、兴隆的象征。¹¹海蜃:即海市蜃楼。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著折射或全反射时,把远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而形成的各种奇异景象。常发生在海上或沙漠地区。古人误认为是蜃吐气而成,故称。¹²嘉靖: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共45年(1522—1566)。丁亥:指嘉靖六年(1527)。¹³戍:谪戍。指因罪而被遣送至边远地方,担任守卫。¹⁴抚顺:今辽宁抚顺市,明代在此设有防区。¹⁵丙申:指嘉靖十五年(1536)。¹⁶迁:指职官调动,多指升职。¹⁷盖州:今辽宁盖县,明代设有盖州卫。¹⁸同志:志趣相同者。
出南门,过八里庄、石门、钓鱼台。台,盖屯戍旧址也。东北有温泉,莹洁可鉴。南折入山,数里,抵祖越寺。路颇峻,稍憩于寺之禅堂,乃登万佛阁。阁在山半,缘崖旋转,越飞梁而入。凭栏四望,天风泠然,因宿于寺。时戊子日也,循东山,望螺峰,附太极石,入岩涧,高不满丈,深倍之,广半。俯看万佛阁,已在下方矣。前有亭,曰一览。自一览亭迤西而北,入龙泉寺。晡时,往香岩,乱溪而东,岩壑窈窕,僧房半出云间,扶杖登之。
出南门,过八里庄、石门、钓鱼台¹。台,盖屯(tún)²旧址也。东北有温泉,莹洁可鉴³。南折入山,数里,抵祖越寺。路颇峻,稍憩(qì)于寺之禅堂,乃登万佛阁。阁在山半,缘崖旋转,越飞梁而入。凭栏四望,天风泠(líng)然,因宿于寺。时戊子日也,循东山,望螺峰,附太极石,入岩涧,高不满丈,深倍¹⁰之,广半¹¹。俯看万佛阁,已在下方矣。前有亭,曰一览。自一览亭迤(yǐ)西而北,入龙泉寺。晡(bū)¹²,往香岩¹³,乱溪¹⁴而东,岩壑(hè)¹⁵窈窕¹⁶,僧房半出云间,扶¹⁷杖登之。
译文:从辽阳城南门出发,经过八里庄、石门、钓鱼台。钓鱼台是屯边戍守的旧址。它的东北边有一个温泉,泉水清莹明洁,可以照见人。从这里向南转弯进山,走了几里路,到达祖越寺。这里的道路颇为险峻,在佛寺中唱经的殿堂里稍稍休息了一会儿,就向万佛阁攀登。万佛阁建在半山腰上,沿着山崖盘旋而上,跨过一座架在空中的桥梁走进阁里。我们靠着栏杆向四面眺望,天空吹着清凉的风,打算就到山上一座寺院里去过夜。这一天是四月初四日。我们顺着东面的山岭:远望海螺峰,攀附着太极石,走进一条山涧,山涧岸高不到一丈,水深大约有两丈,宽有五尺。低头再看万佛阁,它已经处在我们的下方了。前面有一座山亭,名叫一览亭。从一览亭往西北方向慢慢走去,来到了龙泉寺。下午时分,前往香岩寺,渡过一条溪水向东走,一路都是山岩和涧谷,深远而又曲折,远远望见香岩寺隐隐出现在云雾间,就拄着拐杖一口气登了上去。
注释:¹钓鱼台:在辽嶂南三十里。²屯戍:屯田和驻防。明代军事制度,卫、所的军士大部分屯田,以高军饷,小部分驻防。³可鉴:可当镜子照。⁴憩:休息。⁵禅堂:寺庙中唱经修行的佛殿。⁶飞梁:悬空架设的桥。⁷泠:清凉。⁸戊子日:指当年农历四月初四日。下文“己丑”、“庚寅”依次指初五、初六。⁹螺峰:即海螺峰。¹⁰深倍:承接上句“不满丈”而言,深约两丈。¹¹广半:广约五尺。¹²晡时:即申时,指下午三点至五点。¹³香岩:寺名。¹⁴乱溪:横渡溪水。¹⁵岩壑:山岩沟涧。¹⁶窈窕:幽深曲折的样子。¹⁷扶:拄持。
明晨己丑,寺僧设斋,乃行,憩大树下。人境空寂翛然,有遗世之想。东峰危险,徐、刘二子浮白引满,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闻之愀然。由此至大安,自东而北。自龙泉至此,约二十余里,陡绝洿陷,悬崖怪石,后先相倚,抚孤山,瞰深壑,奇花异卉,杂然如绣。行复数里。隍堂中开,诸山罗列,高爽清旷。视三寺为最西峰,空洞倚天。徐子题曰:“通明天”。是夕,有雨意。
明晨己丑,寺僧设斋,乃行,憩大树下。人境¹空寂翛(xiāo)²,有遗世³之想。东峰危险,徐、刘二子浮白引满,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yuè),闻之愀(qiǎo)。由此至大安¹⁰,自东而北。自龙泉至此,约二十余里,陡绝¹¹洿陷¹²,悬崖怪石,后先¹³相倚,抚孤山,瞰深壑,奇花异卉,杂然¹⁴如绣。行复数里。隍(huáng)堂中开¹⁵,诸山罗列,高爽¹⁶清旷¹⁷。视三寺¹⁸为最西峰,空洞¹⁹倚天²⁰。徐子题曰:“通明天”。是夕,有雨意。
译文:第二天是初五日,寺院的僧人给我们安排了斋饭,吃过饭就上路,走累了就在一棵大树下面休息。四周环境空旷寂静、安适自在,使人产生超脱尘世的遐想。东面山峰高耸险峻,徐、刘两位朋友举起一大杯酒一饮而尽,那时正巧有一个吹奏胡笳的人,笳声在茂密成荫的树林里震荡,使人听了之后心里感到悲凄。从这里又前往大安寺,由东向北而行。从龙泉寺到这里,大约已经走了二十多里,一路都是陡峭的山岭、低陷的沟谷,高悬的山崖、怪异的岩石,前后相靠,一个接着一个,远望孤立的山峰、俯看深邃的峡谷,奇花异草,杂然交错如同锦绣。又走了几里路,见一条大峡谷从中间豁然展开,一座座山峰排列在两旁,峡谷里非常清爽而开阔。从我们所游过的祖越、龙泉、香岩三座寺院的方向来看,这里是最西面的一座高峰,在开阔的空谷中直耸云天。姓除的那位朋友给它取名“通明天”。这一天晚上,天好像是要下雨的样子。
注释:¹人境:尘世,人所居住的地方。²翛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样子。³遗世:抛弃尘世,指辞官出家。⁴危险:指险恶、险要之地。⁵浮白:愿意为罚饮一满杯酒,后也称满饮或畅饮酒为浮白。⁶引满:举饮满杯的酒。和“浮白”一样,都指满杯饮酒。⁷笳:即胡笳,古代北方的一种乐器,多用作军号。⁸樾:道旁的林荫树。⁹愀然:凄楚的样子。¹⁰大安:寺名。¹¹陡绝:高而陡峭。¹²洿陷:低凹下陷。这句指地势忽高忽低,忽上忽下。¹³后先:后边的和前边的。¹⁴杂然:混杂的样子。¹⁵隍堂中开:山壑像高大的客厅一样从中间展开。隍,无水的城壕,这里指山壑。堂,堂屋。¹⁶高爽:高大轩敞。¹⁷清旷:清朗开阔。¹⁸三寺:指前文所说的祖越寺、龙泉寺、香岩寺。¹⁹空洞:即“崆峒”,山高峻的样子。²⁰倚天:靠着天。
翼日庚寅,晴霁,登中峰,顾瞻京国,远眺荒徼,山海混茫无际。东有罗汉洞,高寒袭人。又数息,至双井,一在树下。一在乱石间,泉甚冽。又数息,抵仙人台,峭壁断崖,北隅以木梯登望之,股栗。健者匍匐而上,有石枰,九仙环弈焉。自仙人台寻中会寺,入溪,穿石,荆棘塞路,不可杖,径仅容双趾。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武,摘山花以诗赠余。余亦倚声和之。趺坐石上,一老进麦饼。值饥,食之厌,问其姓氏,笑而不答,乃至寺。自大安山行几二十里,因惫,坐僧房。久之,起视山冈,两浮屠相向争耸,乃自中会反祖越。
翼日¹(gēng)(yín),晴霁(jì)²,登中峰,顾³京国,远眺荒徼(jiǎo),山海混茫无际。东有罗汉洞,高寒袭人。又数息,至双井,一在树下。一在乱石间,泉甚冽¹⁰。又数(shuò)息,抵仙人台,峭壁断崖,北隅(yú)¹¹以木梯登望之,股栗¹²。健者匍(pú)(fú)¹³而上,有石枰(píng)¹⁴,九仙环弈(yì)¹⁵焉。自仙人台寻中会寺,入溪,穿石,荆棘塞路,不可杖,径仅容双趾。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¹⁶¹⁷,扶¹⁸滕侧足,盘跚¹⁹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武²⁰,摘山花以诗赠余。余亦倚声²¹(hè)²²之。趺(fū)²³坐石上,一老进麦饼²⁴。值饥,食之厌²⁵,问其姓氏,笑而不答,乃至寺。自大安山行几²⁶二十里,因惫,坐僧房。久之,起视山冈,两浮屠²⁷相向争耸,乃自中会反祖越。
译文:又过了一天是初六日,雨后天晴,我们登千山的中峰,回头瞻望京都,远眺荒远的边地,山海相连浑然一体,茫然无际。东面有一个罗汉洞,洞里的寒气侵人肌骨。走走歇歇好几次,来到了双井,一眼井在大树底下,一眼井在乱石之间,井里的泉水十分清冷。又走了一阵,来到仙人台,这里有陡峭的石壁和断绝的山崖,从山崖北边角上用木梯爬上去再往下看,两腿直发抖。身体健壮的人匍匐着爬了上去,那里有一个石头的棋盘,传说有九位神仙曾在这里围坐着下棋。从仙人台走出来寻访中会寺,走过一条小溪,穿过杂乱的山石,荆棘塞满了山路,手杖都无法插下去,小路只能容下两脚的脚趾。我们就用一匹布绑在胸部,让人从后面牵拉着,援着藤条,侧着双脚,一瘸一拐地走着,非常危险。刘先生在前头走,徐先生和我两个相隔只一两步,他摘下一朵山花,作了一首诗赠给我。我也就依着他的诗韵和了一首。我们盘腿坐在石头上,一位老人送上了麦饼。我正好肚子很饿,吃了麦饼感到非常满足,问老人姓什么,他笑着不回答,我们这才来到了中会寺。我们从大安寺出发走了将近二十里山路,都感到十分疲备,就在和尚的住房里坐下休息。坐了好久,站起来观看四周的山峰冈岭,只见两座佛塔相对着互相比试高低。于是,我们从中会寺又返回到祖越寺。
注释:¹翼日:次日。翼,通“翌”。²霁:雨停日出。³顾:回头看。⁴瞻:仰望,表示尊敬。⁵京国:指明代国都北京。⁶眺:向远处看。⁷荒徼:荒远的边境。⁸混茫:广大无边。⁹数息:多次休息。¹⁰冽:寒冷。¹¹北隅:北边。¹²股栗:两腿发颤,形容恐惧之甚。栗,通“傈”。¹³匍匐:竭力,尽力。¹⁴枰:棋盘。¹⁵弈:下棋。¹⁶挽:拉,拽。¹⁷之:这里指自己。¹⁸扶:攀附。¹⁹盘跚:同“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²⁰武:半步。²¹倚声:指依照原诗的声律节奏填词。²²和:应和。²³趺:盘腿坐。²⁴麦饼:小麦面粉做的饼。²⁵厌:通“餍”,饱足。²⁶几:将近,几乎。²⁷浮屠:亦作“浮图”,梵语译音,指佛塔。
从者病,取道石桥,宿南村农家。回望诸峰,如在天上矣。兹山之胜,弘润秀丽,磅礴盘结,不可殚述。使在中州,当与五岳等。僻在东隅,高人、游士罕至焉。物理之幸不幸,何如也,昔柳州山水以子厚显,予之劣陋,弗克传其胜,姑撮其大概如此。
从者病,取道石桥,宿南村农家。回望诸峰,如在天上矣。兹山之胜,弘润¹秀丽,磅(páng)(bó)²盘结³,不可殚述。使在中州,当与五岳等。僻在东隅,高人、游士罕至焉。物理之幸不幸,何如也,昔柳州山水以子厚,予之劣陋,弗¹⁰¹¹传其胜,姑¹²¹³其大概如此。
译文:有个随从我们的人生了病,我们就经过那座石桥下山来,在南村的一户农家借宿。回头仰望群峰,全都像是在天上了。千山的美好景致,高大而又润泽,清秀而又瑰丽,山势磅礴无际,树木盘曲交错,不能用文字一一尽述。如果这座山处在中原地区,应当与五岳相等。然而它却地处偏僻的东部一角,名望高贵的人、四方游历之士,都很少有人来到这里。事物的道理就这样有的幸运、有的不幸,这是为什么呢?古时柳州的山水因为柳子厚写过游记文章而得以名扬天下,我的文笔粗劣浅陋,不能写出千山的美妙所在,姑且摘取它的大致情况记述在这篇文章里。
注释:¹弘润:指山势高大,草木丰润。²磅礴:气势盛大的样子。³盘结:盘曲交错。⁴殚:尽。⁵中州:指中土,即中原地区。⁶物理:事物的道理。⁷柳州:今山西柳州。⁸子厚: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子子厚。他被贬柳州刺史后,曾写过介绍柳州山水的文章。⁹显:扬名。¹⁰弗:不。¹¹克:能够。¹²姑:姑且,暂且。¹³撮:摘取。

  此文是作者在被贬途中的及景记游之作。然而文中不见颓唐沮丧之气,反倒让人从中赏见了关外山水风光。文章笔墨潇洒,铺绘写景精炼老到、形象生动,每处景色都洋溢着迷人的魅力。文中时有作者心理感受的描写,如“愀然”之感,“高爽清旷”之概,“危甚”之叹等,都增强了清静的感染力。作者用千山和五岳相比,惋惜千山“僻在东隅”,可能暗含寓意;接着却是说明自己写此作乃是仿柳宗元著文为柳州扬名,目的是宣传千山。

  此文在对千山及这次游历的背景作了必要的交代之后,随作者之足迹和目光,描述了千山的主要名胜,使人们具体了解了千山风光,亦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欣喜心情。它的艺术特点就在真切自然,不仅语言简朴自然,不雕饰浮华,而且思想感情朴实真切,不矫揉造作。登木梯上仙人台,两腿发抖;从仙人台下山,让人用布带拽着;游累了,饿极了,即便是吃麦饼也觉得味道香。后面虽发一些不遇的感慨,但也没有柳宗元那样愤激,却显得平和而无奈,平心希望人们能了解这僻居边荒的千山名胜。

  文章采用了全面铺叙的手法,笔势似无拘敛,但着墨并不散漫。每一处景观,都以精炼的文字,写出其独呈的异彩。还不时插进主观感受的描写,如听笳声激荡林樾,有“愀然”之感;见“诸山罗列”,有“高爽清旷”之慨;入溪穿石寻中会寺,有“危甚”之叹。虽仅稍作点染,却也将情与景结合起来,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最后举五岳相比,又惋惜千山“僻在东隅”,作者无疑是暗含有对自己不遇的不平。但没有即此渲泄愤激之情,而是陡然煞住,借柳宗元著文为柳州山水扬名,申明自己写这篇游记介绍千山的本旨;这样的结尾是极富于意趣的,也表现了作者豁达洒脱的胸怀。

  文章无论是说明方位,记叙游程还是状写景物,抒发感情。都极精练简洁。作者结合记游写景,抒发情怀。如山境空寂的遗世之想。峭壁断崖的股栗之惧,赋诗饮酒的陶然之乐,读来亲切生动。篇末议论事物的幸与不幸,寄寓了作者直而被贬的身世之慨。

参考资料:
1、 蒋松源.《历代山水小品》.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1994:66
2、 布仁图.《历代游记导读》.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230
3、 林邦钧.《历代游记选》.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427

yóuqiānshān

chéngchōng míngdài 

    qiānshānzàiliáoyángchéngnánliùshí xiùfēngdiézhàng miángènshùbǎi dōngyǐnōutuō nánbàoliáoyáng jiéwěng shíyǒujiā hǎishènrán jiājìngdīnghài shùshùn bǐngshēnqiāngàizhōu dàochūliáoyáng nǎitóngzhì liúèryóuyān 

    chūnánmén guòzhuāng shímén diàotái tái gàitúnshùjiùzhǐ dōngběiyǒuwēnquán yíngjiéjiàn nánzhéshān shù yuè jùn shāozhīchántáng nǎidēngwàn zàishānbàn yuánxuánzhuàn yuèfēiliángér pínglánwàng tiānfēnglíngrán yīn宿 shí xúndōngshān wàngluófēng tàishí yánjiàn gāomǎnzhàng shēnbèizhī guǎng广bàn kànwàn zàixiàfāng qiányǒutíng yuēlǎn lǎntíng西érběi lóngquán shí wǎngxiāngyán luànérdōng yányǎotiǎo sēngfángbànchūyúnjiān zhàngdēngzhī 

    míngchénchǒu sēngshèzhāi nǎixíng shùxià rénjìngkōngxiāorán yǒushìzhīxiǎng dōngfēngwēixiǎn  liúèrbáiyǐnmǎn jiānshìyǒuchuījiāzhě shēngzhènlínyuè wénzhīqiǎorán yóuzhìān dōngérběi lóngquánzhì yuēèrshí dǒujué洿xiàn xuánguàishí hòuxiānxiāng shān kànshēn huāhuì ránxiù xíngshù huángtángzhōngkāi zhūshānluóliè gāoshuǎngqīngkuàng shìsānwéizuì西fēng kōngdòngtiān yuē  tōngmíngtiān  shì yǒu 

    gēngyín qíng dēngzhōngfēng zhānjīngguó yuǎntiàohuāngjiào shānhǎihùnmáng dōngyǒuluóhàndòng gāohánrén yòushù zhìshuāngjǐng zàishùxià zàiluànshíjiān quánshènliè yòushù xiānréntái qiàoduàn běidēngwàngzhī  jiànzhěérshàng yǒushípíng jiǔxiānhuányān xiānréntáixúnzhōnghuì  chuān穿shí jīngsài zhàng jìngjǐnróngshuāngzhǐ xiōng shǐ使réncónghòuwǎnzhī téng pánshānér wēishèn liúxiānzhī xiāngshù zhāishānhuāshīzèng shēngzhī zuòshíshàng lǎojìnmàibǐng zhí shízhīyàn wènxìngshì xiàoér nǎizhì ānshānxíngèrshí yīnbèi zuòsēngfáng jiǔzhī shìshāngāng liǎngxiāngxiàngzhēngsǒng nǎizhōnghuìfǎnyuè 

    cóngzhěbìng dàoshíqiáo 宿náncūnnóngjiā huíwàngzhūfēng zàitiānshàng shānzhīshèng hóngrùnxiù pángpánjié dānshù shǐ使zàizhōngzhōu dāngyuèděng zàidōng gāorén yóushìhǎnzhìyān zhīxìngxìng  liǔzhōushānshuǐhòuxiǎn zhīlièlòu chuánshèng cuōgà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