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轼言:蒙恩就移前件差遣,已于今月二十日到任上讫者。风俗阜安,在东南号为无事;山水清远,本朝廷所以优贤。顾惟何人,亦与兹选。臣轼中谢。伏念臣性资顽鄙,名迹堙微。议论阔疏,文学浅陋。凡人必有一得,而臣独无寸长。荷先帝之误恩,擢置三馆;蒙陛下之过听,付以两州。非不欲痛自激昂,少酬恩造。而才分所局,有过无功;法令具存,虽勤何补。罪固多矣,臣犹知之。夫何越次之名邦,更许借资而显受。顾惟无状,岂不知恩。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天覆群生,海涵万族。用人不求其备,嘉善而矜不能。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收养小民。而臣顷在钱塘,乐其风土。鱼鸟之性,既能自得于江湖;吴越之人,亦安臣之教令。敢不奉法勤职,息讼平刑。上以广朝廷之仁,下以慰父老之望。臣无任。
臣轼言:蒙恩就移前件差遣,已于今月二十日到任上讫(qì)者。风俗阜安,在东南号为无事;山水清远,本朝廷所以优贤。顾惟何人,亦与兹选。臣轼中谢。伏念臣性资顽鄙,名迹堙(yīn)微。议论阔疏,文学浅陋。凡人必有一得,而臣独无寸长。荷先帝之误恩,擢(zhuó)置三馆;蒙陛下之过听,付以两州。非不欲痛自激昂,少酬恩造。而才分所局,有过无功;法令具存,虽勤何补。罪固多矣,臣犹知之。夫何越次之名邦,更许借资而显受。顾惟无状,岂不知恩。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天覆群生,海涵万族。用人不求其备,嘉善而矜(jīn)不能。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收养小民。而臣顷在钱塘,乐其风土。鱼鸟之性,既能自得于江湖;吴越之人,亦安臣之教令。敢不奉法勤职,息讼(sòng)平刑。上以广朝廷之仁,下以慰父老之望。臣无任。
译文:臣苏轼有话说:蒙皇上厚恩,将臣差往徐州,已于本月二十日到任。湖州风俗富裕安定,在东南地区号称无事之州。山清水秀,本是朝廷优待贤才的地方。我算什么人?居然获得如此厚爱,臣苏轼先此致谢。 臣苏轼性情鄙陋,名声政绩都微不可言。议论迂阔粗疏,学识浅陋。每个人都有一技之长,而臣却无任何长处。受先帝的误宠,提拔到三馆任职,蒙陛下的信任,交给两州去管理。 臣不是不想努力奋进,报答君恩,只是才力有限,有过无功;法令俱在,臣即使再勤劳也是于事无补。臣的罪过多得很,自己也很清楚。臣凭什么能越次担任名邦之职呢?全都是因为遇到了陛下,用人不求其才能具备,表扬好的也能包容不好的。 臣知道自己迂腐不识时务,难以与新进之人共同进步。皇上知道臣年老不会多生事端,或许能保全一方百姓,所以让臣到湖州任职。 臣之前在杭州时,就喜欢江南的风土之美,在江湖中像鱼鸟一样悠然自得,当地百姓也很听从臣的教导。既然到了此地,臣怎敢不恪尽职守,奉公守法,上以推广朝廷的仁义,下以满足父老百姓的愿望。臣无能。
注释:讫:绝止、完毕。阜安:富足安宁。堙微:没落衰微。阔疏:指粗疏;不严密。天覆:指上天覆被万物,后用以称美帝王仁德广被。群生:指众生物、万物;百姓。息讼:平息争讼。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臣苏轼有话说:蒙皇上厚恩,将臣差往徐州,已于本月二十日到任。湖州风俗富裕安定,在东南地区号称无事之州。山清水秀,本是朝廷优待贤才的地方。我算什么人?居然获得如此厚爱,臣苏轼先此致谢。 臣苏轼性情鄙陋,名声政绩都微不可言。议论迂阔粗疏,学识浅陋。每个人都有一技之长,而臣却无任何长处。受先帝的误宠,提拔到三馆任职,蒙陛下的信任,交给两州去管理。 臣不是不想努力奋进,报答君恩,只是才力有限,有过无功;法令俱在,臣即使再勤劳也是于事无补。臣的罪过多得很,自己也很清楚。臣凭什么能越次担任名邦之职呢?全都是因为遇到了陛下,用人不求其才能具备,表扬好的也能包容不好的。 臣知道自己迂腐不识时务,难以与新进之人共同进步。皇上知道臣年老不会多生事端,或许能保全一方百姓,所以让臣到湖州任职。 臣之前在杭州时,就喜欢江南的风土之美,在江湖中像鱼鸟一样悠然自得,当地百姓也很听从臣的教导。既然到了此地,臣怎敢不恪尽职守,奉公守法,上以推广朝廷的仁义,下以满足父老百姓的愿望。臣无能。

注释

讫:绝止、完毕。

阜安:富足安宁。

堙微:没落衰微。

阔疏:指粗疏;不严密。

天覆:指上天覆被万物,后用以称美帝王仁德广被。

群生:指众生物、万物;百姓。

息讼:平息争讼。

创作背景

  宋神宗在熙宁年间(1068 ~1077)重用王安石变法,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1078 ~1085)从事改制。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即元丰二年(1079年)发生了文字狱。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由于他当时是文坛的领袖,任由苏轼的诗词在社会上传播对新政的推行很不利。所以在神宗的默许下,苏轼被抓进乌台。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3359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译文:在烟波浩淼的碧波之上,有一条扬帆却又有人在划浆的渔船,船上有一个老翁正独坐垂钓。
注释:一字诗:一种含有某种文字游戏成份的诗歌。“一”字笔画最少,可是经诗人巧妙安排,能化平淡为神奇。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译文:身子一俯一仰地悠然自得,还乐呵呵地唱着渔歌,举目四望,只见皓月当头,秋色满江。

  这首诗创作于清朝嘉庆年间,诗人陈沆去黄州赶赴选拔举人的乡试,求取功名。刚行至巴河岸边,不巧渡船刚刚离岸,船上早坐满了各乡秀才。陈沆恳求艄公行个方便,将船开回岸边,一道渡他过河。那艄公见站在岸边的是位文质彬彬的书生,便乐呵呵地说:“相公前往赶考,必是满腹文才。如果你能作一首包括十个‘一’字的七言绝句,老夫即刻拨转船头,渡你同往彼岸。如若不能,那就请相公耐心等待,待老夫先此船才子送往黄州,上岸再喝上二两老酒,慢慢过来接你。”陈沆一听急得直跺脚,忙说:“小生遵命,乞求贤翁先将渡船撑回头,我好赋诗,贤翁也好听得清楚,给予指点。”老艄公捋须微笑:“也好。”随即把船撑回岸边。陈沆一脚跨了上去。这时,恰好江心划过一条渔船,只见一个渔翁坐在船头,身边搁着一根钓竿,双手划着桨,身子一俯一仰地悠然自得,还乐呵呵地唱着渔歌。陈沆举目四望,见江心秋波,正随波荡漾。陈沆灵机一动,当即作了这首诗。

  整首诗描写了在烟波浩淼的碧波之上,远远只见一渔舟荡浆而来,渔翁手持钓钩,钓得鱼来满心欢喜。真是碧空如洗,皓月当头,秋色满江。短短的四句诗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人物有动作,描绘出多彩多姿的垂钓的画面,充满诗情画意,令人回味无穷,百读不厌。

shī

chénhàng qīngdài 

fānjiǎngzhōu wēngdiàogōu 
yǎngchángxiào jiāngmíngyuèjiāngqiū 
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
小雨湿¹黄昏。重午佳辰独²掩门。巢(cháo)³引雏(chú)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mì)宿痕。
译文:端午佳节的黄昏被绵绵小雨浸润,我寂落的独自轻掩门扉。梁间的燕子带着它的雏鸟全都离开了,面对如此冷清的雨夜怎不让人黯然销魂,只能徒劳的向梁间寻觅燕子往日栖息的痕迹,怀念一下往日热闹欢欣的时光。
注释:¹湿:浸润。²独:独自一人。³巢燕:巢里的燕子。
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恰似当时枕上闻。
客舍¹宛如村²。好事³无人载一樽(zūn)。唯有莺声知此恨,殷(yīn)勤。恰似当时枕上闻
译文:旅居的客舍就好像乡野山村一样,有了喜悦的事情也没有人共饮一杯。这种没有知音好友分享陪伴的遗憾,只有黄莺的啼鸣了解,所以才殷勤的鸣叫安慰着我,就好像往日美好时光中在梦中、枕上听到的一样。
注释:¹客舍:旅居的客舍。²村:乡野山村。³好事:喜悦的事情。⁴唯:只,仅仅。⁵恰似:好像是。⁶闻:听到。

  《南乡子·端午》是北宋词人李之仪的一首词,整首词即景生情,即事喻理,在端午节的一种闲愁。

  上片写端午节的景象。端午节下着小雨,诗人独自一人,比较冷清,回忆往日的热闹时光。

  下片抒情,旅居在外的诗人在端午节没有友人的陪伴,喜悦的事情只有自己一人享受。表现出心中的寂寥,落寞之闲情。

  整首词深婉含蓄,抒发自己孤独,寂寞的情感。

画船儿载不起离愁,人到西陵,恨满东州。懒上归鞍,慵开泪眼,怕倚层楼。春去春来,管送别依依岸柳。潮生潮落,会忘机泛泛沙鸥。烟水悠悠,有句相酬,无计相留。
画船儿载不起离愁¹,人到西陵,恨满东州²。懒上归鞍(ān),慵³开泪眼,怕倚层楼。春去春来,管送别依依岸柳。潮生潮落,会忘机泛泛沙鸥。烟水悠悠,有句相酬,无计相留。
译文:画船儿载不动离别的愁绪。人还在西陵,遗憾已经弥漫了整个东州。我无奈地骑上马儿回去,眼含泪水,懒得睁开,恨倚者高楼远眺。春天去了又来,年复一年,西陵的杨柳依然轻柔披拂,送别的场景却始终萦绕在脑海。潮涨潮落,甘于淡泊,与世无争,江上沙鸥泛水。雾霭迷蒙的水面辽阔无际,只能酬和诗句寄托深情,可还是没有办法把人留下来。
注释:折桂令:此调又名《百字折桂令》《天香引》《秋风一枝》《蟾宫曲》。此调为元人小令曲名。西陵:元代无此地名,或为西陵渡,在今浙江杭州萧山区。浙江有西陵渡,故址在今萧山县,张乔《越中赠别》诗云:“别离吟断西陵渡,杨柳秋风两岸蝉。”前人每以西陵渡指称送别之地。本曲此处亦当作如是解。¹画船儿载不起离愁: 化自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句。²东州:指琅琊(今山东临沂市北)一带。或为作者友人即将远行之所。³慵:困倦,懒得动。这里指黯然伤神之时,泪眼模糊,双眼难睁。⁴层楼:高楼。⁵忘机:指毫无巧诈之心,淡泊名利,与世无争。⁶相酬:酬和,用诗词作答。

  张可久的这首小令写送别。前半部分为送别时的情景和心绪,后半写真诚友谊的可贵,最后三句是对开头的照应,也是对曲情的绾结。“春去春来”四句为一扇面对,前两句与后两句骈俪成文,切情切景,蕴藉自然。

  首句点明是在西陵送别友人。虽是化用李清照词句的意境,但李词说的是游览用的小艇,此处则是作交通工具的大船,更显离愁之重,因之更衬托出友情之深厚。二、三两句写出送别之地及友人的目的地。它营造出一个在西陵握别,离恨却已弥漫东州的深广意境。离情之苦,友谊之深更因之而强化。

  四、五、六句为第二层,写送别友人后的情景。友人已去,眼前已无良朋,泪眼难睁。回家后不敢倚楼眺望,因为过尽千帆都不会是载友人归来的画船。

  第七句到第十句,抒写与友人别离后的寂寞凄清。春来春去,西陵渡头依然杨柳依依,潮涨潮落,日更一日,但友人踪影难觅,何堪伤悲。

  最后三句,悱恻缠绵,情悠意长。友人早已远去,江上烟水迷茫,真个是“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悠悠烟水也正是绵绵离愁。虽有深情的诗句,但牵不住离舟。余音袅袅,如水长流。小令不长,却载千古离恨,真良构也。

  这首散曲抒发了离别之情,深感真挚。描写自然朴实,情景交融,意韵深远。

参考资料:
1、 李春林评注. 元曲三百首[M]. 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 ,244-245.
2、 傅德岷,余曲编著. 传统文化名篇赏析丛书 元曲名篇赏析[M]. 成都:巴蜀书社,2012 ,217.
稼轩何必长贫,放泉檐外琼珠泻。乐天知命,古来谁会,行藏用舍。人不堪忧,一瓢自乐,贤哉回也。料当年曾问,饭蔬饮水,何为是、栖栖者。
稼轩何必长贫,放泉檐外琼珠泻。乐天知命¹,古来谁会,行藏(cáng)用舍²?人不堪忧,一瓢(piáo)自乐,贤哉回³也。料当年曾问:“饭蔬饮水,何为是,栖(qī)者。”
译文:稼轩何谓贫穷,任凭檐外泉水如玉珠倾泻。顺应天意的安排,安于自己的处境。自古谁真正理解“用我则行,舍我则隐”? 贤者颜回住陋巷,一竹篮饭,一木瓢水,别人也许受不了这种穷困,他却守清贫而自乐。料想当年,会问孔丘:既以粗茶淡饭为乐,又何必整日忙碌不停?
注释:瓢泉:《铅山县志》:“瓢泉在县东二十五里,泉为辛弃疾所得,因而名之。其一规圆如臼,其一规直若瓢。周围皆石径,广四尺许,水从半山喷下,流入臼中,而后入瓢,其水澄可鉴。”¹乐天知命:《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²行藏用舍:指出世入世之道。³回:颜回,字子渊,孔子的得意弟子,现在山东曲阜有颜庙。⁴饭蔬饮水:吃粗粮,喝冷水,即粗茶淡饭之意。语出《论语·述而》:“子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栖栖: 忙碌状。
且对浮云山上,莫匆匆、去流山下。苍颜照影,故应流落,轻裘肥马。绕齿冰霜,满怀芳乳,先生饮罢。笑挂瓢风树,一鸣渠碎,问何如哑。
且对浮云山上,莫匆匆去流山下。苍颜照影,故应零落,轻裘(qiú)肥马¹。绕齿冰霜,满怀芳乳,先生饮罢。笑挂瓢²风树,一鸣渠碎,问何如哑。
译文:泉水呀,姑且与浮云青山相伴,不要匆忙地流下山去。对泉照影,自觉苍老,被当权者冷落,乃意中事。饮罢泉水,但觉口齿清凉,满怀清香。笑挂瓢树上,风吹有声面摔碎。问:何不作哑以保全自己?
注释:¹轻袭肥马: 《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后即指富豪之人。²笑挂瓢:《逸士传》:“许由手捧水饮,人遗一瓢,饮讫,挂木上,风吹有声,由以为烦,去之。”

  这首词吟咏瓢泉,主旨就在一个“乐’字上。

  上片起句即以“稼轩何必长贫,放泉檐外琼珠泻”来表明自己的乐观情绪,他并不担心必隐以后的清贫生活,甚至将瓢泉溅起的朵朵浪花比作琼玉珍珠,将其视为自己的财富,可见词人之高雅。“乐天知命,古来谁会,行藏用舍”,作者为自己能够以达观的心态看待人生而表示得意,因为他已经做到了“行藏用舍”,因而也就毫无遗憾。接下来词人又以安贫乐道的颜回自许,“一瓢自乐”意为其所居之地有如琼玉一般的瓢泉,生活虽然清苦,但是没有烦恼,也不用再为仕途的得失而忙碌奔波,且悠闲自在。

  下片是作者面对瓢泉产生的独特想法,“且对浮云山上,莫匆匆、去流山下”一句希望泉水能够居于山中保持自己清冽的本色,而不要流下山去变得浑浊,寄托了自已绝不与污浊的官场同流合污的理想。“苍颜”三句,是作者以瓢泉为镜,看见自己衰老的容颜之后的感受,功名富贵如过眼云烟,人最终还是会变老,万事都成一梦。结句双关,“挂瓢风树”的瓢,既指饮水之瓢,又暗指瓢泉之瓢,点明了远离喧器的尘世以保持自己高洁品行的主旨。

参考资料:
1、 辛弃疾. 经典传家 图解辛弃疾词[M]. 合肥:黄山书社, 2016.03.第149页
(唐玄宗) 昼梦一小儿绛衣犊鼻,跣一足,盗武惠妃绣香囊及帝玉笛,绕殿奔戏。帝叱问之,鬼曰:“臣乃虚耗也。于空虚中盗人物,耗人家喜事。”帝怒,欲呼武士;忽一大鬼胡髯黑面,破帽蓝袍,插笏执剑,先刳小鬼目,后擘其肢而啖之。帝问何神,奏曰:“臣终南举子锺馗,应试不捷,羞归故里,触殿阶死。奉旨赐进士,蒙以绿袍殓葬,岁时祭祀。愿与皇除天下虚耗妖孽。” 言讫舞而去。帝觉,病遂瘳。诏神画手吴道子图其象,悬后宰门。《历代神仙统建通鉴》
(唐玄宗) 昼梦一小儿绛(jiàng)¹衣犊(dú)²,跣(xiǎn)³一足,盗武惠妃绣香囊及帝玉笛,绕殿奔戏。帝叱问之,鬼曰:“臣乃虚耗也。于空虚中盗人物,耗人家喜事。”帝怒,欲呼武士;忽一大鬼胡髯(rán)黑面,破帽蓝袍,插笏执剑,先刳(kū)小鬼目,后擘(bò)其肢而啖(dàn)之。帝问何神,奏曰:“臣终南举子锺馗,应试不捷,羞归故里,触殿阶死。奉旨赐进士,蒙以绿袍殓葬,岁时祭祀。愿与皇除天下虚耗妖孽。” 言讫舞而去。帝觉,病遂瘳(chōu)。诏神画手吴道子图其象,悬后宰门。《历代神仙统建通鉴》
译文:唐玄宗在白天小睡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穿着深红上衣、犊鼻裤的小儿,光着一只脚,偷了武惠妃的绣花香囊和玄宗的玉笛,绕着宫殿奔跑嬉戏。玄宗斥问他是谁,小鬼回答说:“我的名字叫“虚耗’,能凭空偷盗别人的财物,耗损别人的喜庆之气。”玄宗听了大怒,打算呼唤士兵。不料,一个黑脸满络腮胡子,戴着破帽,穿着蓝袍,插着笏板,手拿宝剑的大鬼出现了。(捉住小鬼后,) 先剜出小鬼的眼睛,再剖开四肢,然后吃了它。玄宗问他是何方神灵,他回答说:“我是终南山读书应举的人,名叫钟馗。因为参加科举考试落了榜,无颜还乡,在殿前撞石阶而死。皇高降旨赐我为进士,身穿绿色官服入殓,每年都受到祭莫。我愿为皇上铲除天下的妖魔鬼怪!”说完便挥袖离去。玄宗从梦中醒来,竟然病就好了。于是,他下诏命神画手吴道子画了钟馗的像,并挂在玄武门。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