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贫无居,借宅横水北。
轩窗五月凉,四面绕修竹。
方塘贮清泉,绿净荫湖目。
初疑青钱小,稍展圆盖绿。
红妆出菡萏,敛萼似羞缩。
清晨露华滋,掩苒耀容服。
风来香十里,雨过珠百斛。
全家在清凉,衾枕有余馥。
吾师老瞿昙,六入渐驱逐。
尘嚣化五浊,热恼变三伏。
食实餐其根,对案何用肉。
我老贫无居,借宅横水北。
轩窗五月凉,四面绕修竹。
方塘贮清泉,绿净荫湖目。
初疑青钱小,稍展圆盖绿。
红妆出菡萏,敛萼似羞缩。
清晨露华滋,掩苒耀容服。
风来香十里,雨过珠百斛。
全家在清凉,衾枕有余馥。
吾师老瞿昙,六入渐驱逐。
尘嚣化五浊,热恼变三伏。
食实餐其根,对案何用肉。
袁甫

袁甫

庆元府鄞县人,字广微。袁燮子。少承家学,又受业于杨简。宁宗嘉定七年进士。为秘书省正字,奏称内外局势可惧,请严守帅之选,兴屯田之利。迁校书郎,又言边事之病在内不在外。历任监司及州府官,所至兴利除弊。入为中书舍人,屡奏边事当以上流为急,议和恐误事。累官至权兵部尚书、兼吏部尚书。卒谥正肃。有《蒙斋集》等。 ▶ 13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夜中¹不能寐(mèi),起坐弹鸣琴。
译文:因为忧伤,到了半夜还不能入睡,就起来弹琴。
注释:¹夜中:中夜、半夜。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薄帷(wéi)¹²明月,清风吹我襟(jīn)
译文:明亮的月光透过薄薄的帐幔照了进来,清风吹着我的衣襟。
注释:¹薄帷:薄薄的帐幔。²鉴:照。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孤鸿¹²外野,翔(xiáng)³鸣北林
译文:孤鸿在野外哀号,飞翔盘旋着的鸟在北林鸣叫。
注释:¹孤鸿:失群的大雁。²号:鸣叫、哀号。³翔鸟:飞翔盘旋着的鸟。鸟在夜里飞翔正因为月明。⁴北林:表示忧伤。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译文:这时徘徊会看到些什么呢?不过是独自伤心罢了。

  诗歌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落寞、忧虑等复杂的感情。不过,尽管诗人发出“忧思独伤心”的长叹,却始终没有把“忧思”直接说破,而是“直举情形色相以示人”,将内心的情绪含蕴在形象的描写中。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将无形的 “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犹如在人的眼前耳畔。这首诗采用动静相形的手法,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起坐弹鸣琴”是动;清风吹拂,月光徜徉,也是动。前者是人的动,后者是物的动,都示意着诗人内心的焦躁。然而。这里的动是以如磐夜色为背景的。动,更衬出了夜的死寂,夜的深重。茫茫夜色笼罩着一切,象征着政治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心灵上承受着的重压。这首诗言近旨远,寄托幽深,耐人寻味。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这两句出自王粲《七哀三首》(其二):“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王粲夜不能寐,起而弹琴,是为了抒发自己的忧思。阮籍也是夜不能寐,起而弹琴,也是为了抒发忧思,而他的忧思比王粲深刻得多。王粲的忧思不过是怀乡引起的,阮籍的忧思却是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产生的。南朝宋颜延之说:“阮籍在晋文代,常虑祸患,故发此咏耳。”(《文选》李善注引)李善说:“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这是说,阮籍生活在魏晋之际这样一个黑暗时代,忧谗畏祸,所以发出这种“忧生之嗟”。清人何焯认为:“籍之忧思所谓有甚于生者,注家何足以知之。”(《义门读书记》卷四十六)何氏以为阮籍的“忧思”比“忧生之嗟”更为深刻,注家并不了解这一点。一般读者当然更是无法弄清究竟是何种“忧思”。不过,《晋书·阮籍传》说:“(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由此或可得其仿佛。史载诗人“善弹琴”,他正是以琴声来排泄心中的苦闷。这里以“不能寐”、“起坐”、“弹鸣琴”着意写诗人的苦闷和忧思。

  诗人没有直接点明诗中所抒发的“忧思”,却写道:“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写清澈如水的月光照在薄薄的帐幔上,写带有几分凉意的清风吹拂在诗人的衣襟上,造成一种凄清的气氛。这似乎是在写自然景色,但是,景中有人。因为在月光下徘徊的是诗人,清风吹拂的是诗人的衣襟。所以,可以说写景正是为了写人。这样写,比直接写人,更富有艺术效果,使人感到含蓄不尽,意味无穷。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是继续写景。是写孤鸿在野外哀号,而盘旋的飞鸟在北林上悲鸣。如果说,上两句是写诗人的所见,这两句就是写诗人的所闻。所见者清风、明月,所闻者鸿号、鸟鸣,皆以动写静,写出寂静凄清的环境,以映衬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但是,《文选六臣注》中,吕延济说:“夜中,喻昏乱。”吕向说:“孤鸿,喻贤臣孤独在外。翔鸟,鸷鸟,以比权臣在近,谓晋文王。”好像诗中景物皆有所指,如此刻意深求,不免有些牵强附会。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在月光下,清风徐来,诗人在徘徊,孤鸿、翔鸟也在空中徘徊,月光朦胧,夜色苍茫,他(它)们见到什么:一片茫茫的黑夜。所以“忧思独伤心”。这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失望、愁闷和痛苦的心情,也为五言《咏怀八十二首》定下了基调。

  阮籍五言《咏怀八十二首》,是千古杰作,对中国古代五言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刘勰说:“阮旨遥深。”(《文心雕龙·明诗》)钟嵘说:“厥旨渊放,归趣难求。”(《诗品》上)李善说:“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情测。”(《文选》卷二十三)都说明阮籍诗隐晦难解。阮诗隐晦难解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多用比兴手法。而这是特定的时代和险恶的政治环境及诗人独特的遭遇造成的。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307-308
2、 魏耕原 等.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鉴赏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2:798-799
城外萧萧北风起,城上健儿吹落耳。
城外萧萧¹北风起,城上健儿吹落耳。
译文:城外萧萧刮起了寒冷的的北风,城楼上守城的将士被寒风吹得连耳朵都要掉了一样。
注释:¹萧萧:风声。
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
将军玉帐貂(diāo)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
译文:将军在帐篷里面身披貂鼠大衣,手持酒杯忧愁的看着帐外的飞雪。

  这是一首起眼绝句,第一句诗中“萧萧”说明风很大,而“北风”即北方吹来的风,北方吹来的风都是非常寒冷的,所以风很大,而且很冷。在这种环境之下,在城上守卫的将士(健儿),自然会很冷,冷到什么程度呢?冷到连耳朵都快被萧萧寒风吹落。所以第二句紧接着就写了守城将士在此种恶劣环境下的状况。在颈联中作者再次突出天气之寒冷,将军在帐篷中都还要穿着貂鼠大衣才能御寒。在这时候,将军面对这样的天气和环境也能能持酒望着帐外飞雪而已。尾联即将军的反应。

  全诗通过对这种恶劣天气和环境的描写,对将士们的反应刻画,表达出了将士们行军打仗的艰辛,也从侧面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批判和对将士们的怜爱之情。

běifēngxíng

liú míngdài 

chéngwàixiāoxiāoběifēng chéngshàngjiànérchuīluòěr 
jiāngjūnzhàngdiāoshǔ shǒuchíjiǔbēikànxuěfēi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官仓(cāng)¹老鼠大如斗(dǒu)²,见人开仓亦不走。
译文:官府粮仓里的老鼠肥大得像量米的斗一样,看见人来开启粮仓也不逃走。
注释:¹官仓:官府的粮仓。²斗:古代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一作“牛”。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健儿¹无粮百姓饥,谁遣(qiǎn)²(zhāo)³入君口。
译文:边疆的将士没有粮食,老百姓也饿肚子,是谁让你们天天都得吃的呢?
注释:¹健儿:前方守卫边疆的将士。²谁遣:谁让。³朝朝:天天。⁴君:指老鼠。

  这是一首讽刺诗,借“官仓鼠”的形象,讽刺那些贪官污吏,真是惟妙惟肖,令人拍案叫绝。官仓鼠,就是官府粮仓里的老鼠。“官仓”二字至关重要。它带来了“鼠”的特殊性,决定了诗的主题。

  第一句“官仓老鼠大如斗”开篇点题,并且描绘了官仓鼠惊人的身材一“大如斗”大得像个斗!斗是粮仓中必备的量具,一斗相当于10升,能装几十斤粮食。用“斗”来形容官仓鼠,真是绝妙至极:一、写出官仓鼠出奇的个儿大;二、写出官仓鼠满肚子装的都是粮食,正像斗装粮食一样;三、斗是粮仓里的器具,鼠也生活在粮仓里,以斗喻鼠,是就近取材,有信手拈来之妙。总之,这句从身材上写出官仓鼠的特征。鼠是向来以体小著称的,“官仓鼠”却为什么如此硕大?正是由于它吃的是官粮,吞的是百姓的血汗,它们与那官府里的肥头大耳的贪官污吏是多么相似啊!

  第二句“见人开仓亦不走”。亦,也。走,当跑讲。这句意思是说:官仓鼠见人前来开仓门,也不跑掉。这真是胆大包天了。这一笔写出官仓鼠的又一惊人特征。老鼠向来是以胆小著称的,它们偷偷摸摸,鬼鬼祟祟,一有响动便溜之大吉。但是官仓鼠为什么不怕人?正是因为没人整治它们,于是才从容不迫、安闲自如地对待来人。这使我们想到,那些贪官污吏之所以敢于横行霸道,也正是因为他们的上司在纵容他们,包庇他们,甚至与他们同流合污。

  第三句突然由“鼠”写到“人”:“健儿无粮百姓饥。”官仓里的老鼠被养得又肥又大,前方守卫边疆的将士和后方终年辛劳的百姓却仍然在挨饿。诗人以强烈的对比,一下子就把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矛盾展现在读者面前。

  面对这样一个人不如鼠的社会现实,第四句的质问就脱口而出了:“谁遣朝朝入君口?”至此,诗的隐喻意很清楚了。官仓鼠是比喻那些只知道吮吸人民血汗的贪官污吏;而这些两条腿的“大老鼠”所吞食掉的,当然不仅仅是粮食,而是从人民那里搜刮来的民脂民膏。尤其使人愤慨的是,官仓鼠作了这么多孽,竟然可以有恃无恐,这必定有人作后台。“谁遣朝朝入君口?”诗人故执一问,含蓄不尽。“谁”字下得极妙,耐人寻思。它有意识地引导读者去探索造成这一不合理现象的根源,把矛头指向了最高统治者,主题十分鲜明。

  这种以大老鼠来比喻、讽刺剥削者的写法,早在《诗经·魏风·硕鼠》中就有。不过,在《硕鼠》中,诗人反复冀求的是并不存在的“乐土”“乐国”“乐郊”,而《官仓鼠》却能面对现实,引导人们去探求苦难的根源,在感情上也更加强烈。这就是一种发展。

  这首诗,从字面上看,似乎只是揭露官仓管理不善,细细体味,却句句是对贪官污吏的诛伐。诗人采用的是民间口语,然而譬喻妥帖,词浅意深。他用“斗”这一粮仓盛器来比喻官仓鼠的肥大,既形象突出,又点出了鼠的贪心。最后一句,又把“鼠”称为“君”,俨然以人视之而且尊之,讽刺性极强,深刻地揭露了这个是非颠倒的黑暗社会。

参考资料:
1、 冯伟民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264-1265 .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元和十年,予(yú)¹左迁²九江郡(jùn)司马。明年³秋,送客湓(pén)(pǔ)口,闻舟马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zhēng)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gǔ)¹⁰妇。遂命酒¹¹,使快¹²弹数曲。曲罢悯(mǐn)¹³,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¹⁴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yú)出官¹⁵二年,恬然¹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zhé)¹⁷意。因为(wéi)¹⁸长句¹⁹,歌²⁰以赠之,凡²¹六百一十六言²²,命²³曰《琵琶行》。
译文: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次年秋天,到湓浦口送客,听到邻舟有一女子在夜晚弹奏琵琶,细审那声音,铿铿锵锵颇有点京城的风味。我询问她的来历,原来是长安的乐伎,曾经跟穆、曹这两位琵琶名家学习技艺,后来年长色衰,嫁给一位商人为妻。于是我吩咐摆酒,请她尽情地弹几支曲子。她演奏完毕,神态忧伤,叙说自己年青时欢乐的往事,但如今漂泊沦落,憔悴不堪,在江湖之间飘零流浪。我出任地方官已将两年,一向心境平和,她的话却使我有所触动,这一晚竟然有被贬逐的感受。于是撰写了这首七言歌行,吟唱一番来赠送给她,一共有六百一十六字,命题为《琵琶行》。
注释:¹予:同“余”,我。²左迁:贬官,降职。古以左为卑,故称“左迁”。³明年:第二年。⁴铮铮:形容金属、玉器等相击声。⁵京都声:指唐代京城流行的乐曲声调。⁶倡女:歌女。倡,古时歌舞艺人。⁷善才:当时对琵琶师或曲师的通称。是“能手”的意思。⁸委身:托身,这里指嫁的意思。⁹为:做。¹⁰贾人:商人。¹¹命酒:叫(手下人)摆酒。¹²快:畅快。¹³悯然:忧郁的样子。¹⁴漂沦:漂泊沦落。¹⁵出官:(京官)外调。¹⁶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¹⁷迁谪:贬官降职或流放。¹⁸为:创作。¹⁹长句:指七言诗。²⁰歌:作歌。²¹凡:总共。²²言:字。²³命:命名,题名。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xún)阳江¹头夜送客,枫叶荻(dí)花秋瑟瑟²
译文:夜晚我到浔阳江头送别客人,枫树、 芦荻被秋风吹得发出飒飒声响。
注释:¹浔阳江:万里长江流经江西省九江市北的一段,因九江古称浔阳,所以又名浔阳江。²瑟瑟:形容枫树、 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主人¹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译文: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想要饮酒却无助兴的音乐。
注释:¹主人:诗人自指。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jìn)月。
译文: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茫茫江水中浸着一轮冷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译文:忽然听见江面传来阵阵琵琶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译文: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不语。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¹重开宴。
译文: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
注释:¹回灯:重新拨亮灯光。回:再。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译文: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用怀里抱着的琵琶半遮着脸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zhuǎn)(zhóu)拨弦¹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译文:她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还没弹成曲调却先有了感情。
注释:¹转轴拨弦:拧转弦轴,拨动弦丝。这里指调弦校音。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xián)弦掩抑¹声声思(sī)²,似诉平生不得志。
译文: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一生的不如意。
注释:¹掩抑:声音低沉。²思:深长的情思。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低眉信手¹续续弹²,说尽心马无限事。
译文:她低眉随手慢慢地连续弹奏,尽情地倾诉心底无限的伤心事。
注释:¹信手:随手。²续续弹:连续弹奏。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六幺 一作:绿腰)
轻拢(lǒng)¹慢捻(niǎn)²(mò)³复挑(tiǎo),初为《霓(ní)(cháng)后《六幺》。(六幺 一作:绿腰)
译文:轻轻地拢,慢慢地捻,又抹又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
注释:¹拢:扣弦。²捻:揉弦的动作。³抹:顺手下拨。⁴挑:反手回拨的动作。⁵《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本为西域乐舞,唐开元年间西凉节度使杨敬述依曲创声后流入马原。⁶《六幺》: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弦¹(cáo)²如急雨,小弦³切切如私语。
译文:大弦声音沉重抑扬如暴风骤雨,小弦细促轻幽、急切细碎,如人窃窃私语。
注释:¹大弦:指最粗的弦。²嘈嘈:声音沉重抑扬。³小弦:指最细的弦。⁴切切:细促轻幽,急切细碎。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嘈嘈切切错杂弹(tán),大珠小珠落玉盘。
译文: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大小小的珍珠一颗颗掉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jiàn)¹莺语花底滑,幽咽(yè)²泉流冰下难³
译文:一会儿像黄鹂在花下啼鸣婉转流利,一会儿又像泉水在冰下流动滞涩不畅。
注释:¹间关:莺语流滑叫“间关”。鸟鸣声。²幽咽:形容乐声梗塞不畅。³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难,艰难,形容乐声滞塞难通。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暂歇 一作:渐歇)
冰泉冷涩(sè)弦凝绝¹,凝绝不通声暂歇。(暂歇 一作:渐歇)
译文:好像冰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
注释:¹凝绝:凝滞。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译文: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声音暂歇却比有声更动人。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银瓶乍破水浆迸(bèng)¹,铁骑突出刀枪鸣。
译文:突然,琵琶之音陡然高昂,似银瓶炸裂,水浆奔迸;又像杀出一队铁骑,刀枪齐鸣。
注释:¹迸:溅射。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曲终¹收拨²当心画³,四弦一声如裂帛(bó)
译文:一曲终了拨子从弦索中间划过,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
注释:¹曲终:乐曲结束。²拨:弹奏弦乐时所用的拨工具。³当心画:用拨子在琵琶的马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东船西舫(fǎng)¹(qiǎo)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bái)
译文:东面和西面的画舫和游船都静悄悄的,只看见江心之中映着的秋月泛着白光。
注释:¹舫:船。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沉吟放拨插弦马,整顿衣裳起敛(liǎn)¹
译文: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然后整理一下衣服起身站立,收敛(深思时悲愤幽怨的)面部表情。
注释:¹敛容:收敛(深思时悲愤深怨的)面部表情。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há)蟆陵¹下住。
译文:她说她本是京城负有盛名的歌女,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
注释:¹虾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fāng)¹第一部。
译文:十三岁就已学会弹奏琵琶技艺,名字登记在教坊乐团的第一部里。
注释:¹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服 一作:伏)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¹妒。
译文: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伎们嫉妒。
注释:¹秋娘:唐代歌妓女伶的通称。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五陵¹年少争缠头²,一曲红绡(xiāo)³不知数。
译文:京城的富贵子弟争着给我赏赐,每当一曲弹罢,不知要给多少彩绸。
注释:¹五陵:在长安城外,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²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妓女。³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银篦 一作:云篦)
(diàn)头银篦(bì)¹击节²碎,血色罗裙翻酒污。(银篦 一作:云篦)
译文: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
注释:¹钿头银篦:此指镶嵌着花钿的篦形发饰。²击节:打拍子。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译文: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¹
译文:教坊的兄弟参军去了,当家的阿姨也死了,暮去朝来我也年老色衰。
注释:¹颜色故:容貌衰老。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译文: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自己的年岁大了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¹买茶去。
译文:商人只重营利,对离别看得很轻淡,上个月他到浮梁买茶办货去了。
注释:¹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盛产茶叶。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去来¹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译文: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船的秋水凄寒。
注释:¹去来:走了以后。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¹红阑(lán)²
译文:更深夜阑常常梦到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
注释:¹唧梦啼妆泪:梦马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²阑干:纵横散乱的样子。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chóng)¹唧唧²
译文:我听了琵琶声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加歔欷。
注释:¹重:重新,重又之意。²唧唧:叹声。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译文:同样都是天涯沦落的可怜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zhé)居卧病浔阳城。
译文: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便一直卧病。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译文: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也听不见管弦奏鸣。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住近湓(pén)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译文:居住在湓江附近,低洼潮湿,院子周围,尽长些黄芦苦竹。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xuè)猿哀鸣。
译文: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春江花朝(zhāo)秋月夜,往往取酒还(hái)独倾。
译文: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zhāo)(zhā)¹难为听。
译文: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
注释:¹呕哑嘲哳:形容声音噪杂。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今夜闻君琵琶语¹,如听仙乐耳暂²明。
译文: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就像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
注释:¹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²暂:突然。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莫辞更(gèng)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译文: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我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¹促弦²弦转(zhuǎn)³急。
译文: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
注释:¹却坐:退回到原处。²促弦:把弦拧得更紧。³转:更加,越发。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凄凄不似向前声¹,满座重(chóng)闻皆掩泣²
译文:凄凄切切不似刚才奏过的单调,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
注释:¹向前声:刚才奏过的单调。²掩泣:掩面哭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座马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¹湿。
译文: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江州司马的青衫已被泪水浸湿!
注释:¹青衫:唐朝八品、九品文官的服色。白居易当时的官阶是将侍郎,从九品,所以服青衫。

  本诗的诗眼(主旨)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

  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移船”“邀相见”,经过“千呼万唤”,然后歌女才“半遮面”地出来了。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就为“天涯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石。

  接着以描写琵琶女弹奏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先是“未成曲调”之“有情”,然后“弦弦”“声声思”,诉尽了“生平不得志”和“心中无限事”,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

  然后进而写琵琶女自诉身世:当年技艺曾教“善才服”,容貌“妆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然而,时光流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描写,与上面她的弹水,“暮去朝来颜色故”、最终只好“嫁作商人妇”。这唱互为补充,完成了琵琶女这一形象的塑造。

  最后写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

  既层出不穷,又着落主题。真如江潮澎湃,波澜起伏,经久不息。反复吟诵,荡人胸怀,情味无限。语言铿锵,设喻形象。“如急雨”“如私语”“水浆迸”“刀枪鸣”“珠落玉盘”“莺语花底”。这些读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诗的小序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述了琵琶女的悲凉身世,说明写作本诗动机,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琵琶行》全诗共分四段,从“浔阳江头夜送客”到“犹抱琵琶半遮面”共十四句,为第一段,写琵琶女的出场。其中的前六句交代了时间,这是一个枫叶红、荻花白、瑟瑟秋风下的夜晚;交代了地点,是浔阳江头。浔阳也就是今天的九江市;浔阳江头也就是前边序中所说的湓浦口。交代了背景,是诗人给他的朋友送别。离别本身就叫人不快,酒宴前再没有个歌女侍应,当然就更加显得寂寞难耐了。这里面“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句法稍怪,其意思实际是主人陪着客人一道骑马来至江边,一同下马来到船上。“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里的景色和气氛描写都很好,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寥、怅惘的感觉,和主人与客人的失意、伤别融合一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其中蹬后八句是正面写琵琶女的出场:“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声音从水面上飘过来,是来自船上,这声音一下子就吸引了主人和客人的注意,他们走的不想走、回的不想回了,他们一定要探寻探寻这种美妙声音的究竟。“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里的描写非常细致。由于这时是夜间,又由于他们听到的只是一种声音,他们不知道这声音究竟来自何处,也不知演奏者究竟是什么人,所以这里的“寻声暗问”四个字传神极了。接着“琵琶声停”表明演奏者已经听到了来人的呼问;“欲语迟”与后面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相一致,都表明这位演奏者的心灰意懒,和惭愧自己身世的沉沦,她已经不愿意再抛头露面了。这段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历历动人,她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未闻其语先已微露其内心之隐痛,为后面的故事发展造成许多悬念。

  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共二十四句为第二段,写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其中“转轴拨弦三两声”,是写正式演奏前的调弦试音;而后“弦弦掩抑”,写到曲调的悲伧;“低眉信手续续弹”,写到舒缓的行板。拢、捻、抹、挑,都是弹奏琵琶的手法。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朝宫廷中制作的一个舞曲名。六幺:当时流行的一个舞曲名。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四弦一声如裂帛”共十四句,描写琵琶乐曲的音乐形象,写它由快速到缓慢、到细弱、到无声,到突然而起的疾风暴雨,再到最后一划,戛然而止,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系列的生动比喻,使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这里有落玉盘的大珠小珠,有流啭花间的间关莺语,有水流冰下的丝丝细细,有细到没有了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有突然而起的银瓶乍裂、铁骑金戈,它使听者时而悲凄、时而舒缓、时而心旷神怡、时而又惊魂动魄。“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是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

  从“沉吟放拨插弦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共二十四句为第三段,写琵琶女自述的身世,自述早年曾走红运,盛极一时,到后来年长色衰,飘零沦落。沉吟:踌躇,欲言又止的样子。敛容:指收起演奏时的情感,重新与人郑重见礼。虾蟆岭:即下马岭,汉代董仲舒的坟墓,在长安城东南部,临近曲江。从“十三学得琵琶成”以下十句极写此女昔日的红极一时。她年纪幼小,而技艺高超,她被老辈艺人所赞服,而被同辈艺人所妒忌。王孙公子迷恋她的色艺:为了请她演奏,而不惜花费重金;她自己也放纵奢华,从来不懂什么叫吝惜。就这样年复一年,好时光像水一样地很快流走了。教坊:唐代管理宫廷乐队的官署。第一部:如同说第一团、第一队。秋娘:泛指当时貌美艺高的歌伎。五陵:指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五个汉代皇帝的陵墓,是当时富豪居住的地方。五陵年少:通常即指贵族子弟。缠头:指古代赏给歌舞女子的财礼,唐代用帛,后代用其他财物。红绡:一种生丝织物。钿头:两头装着花钿的发篦。银篦:指用金翠珠宝装点的首饰。击节:打拍子。歌舞时打拍子原本用木制或竹制的板,现在兴之所至,竟拿贵重的钿头银篦击节,极言其放纵奢华,忘乎所以。等闲:随随便便,不重视。从“弟走从军阿姨死”以下十句写此女的时过境迁,飘零沦落。随着她的年长色衰,贵族子弟们都已经不再上门,她仅有的几个亲属也相继离散而去,她像一双过了时的鞋子,再也没人看、没人要了,无可奈何只好嫁给了一个商人。商人关心的是赚钱,从来不懂艺术和情感,他经常独自外出,而抛下这个可怜的女子留守空船。人是有记忆的,面对今天的孤独冷落,回想昔日的锦绣年华,对比之下,怎不让人伤痛欲绝呢!“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其实即使不作梦,也是一天不知要想多少遍的。浮梁:县名,县治在今江西景德镇北。红阑干:泪水融和脂粉流淌满面的样子。

  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最后的“江州司马青衫湿”共二十六句为第四段,写诗人感慨自己的身世,抒发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之情。唧唧:叹息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二语感情浓厚,落千古失落者之泪,也为千古失落者触发了一见倾心之机。自“我从去年辞帝京”起以下十二句,写诗人贬官九江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感。他说:“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地势荒僻,环境恶劣,举目伤怀,一点开心解闷的东西都没有。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诗人自己的苦闷移情的结果,我们对比一下《水浒传》里宋江赞赏江州的一段话,他说:“端的好座江州,我虽犯罪远流到此,倒也看了真山真水。我那里虽有几座名山古迹,却无此等景致。”诗人的悲哀苦闷完全是由于他政治上受打击造成的,但是这点他没法说。他只是笼统含糊地说了他也是“天涯沦落人”,他是“谪居卧病”于此,而其他断肠裂腑的伤痛就全被压到心底去了。这就是他耳闻目睹一切无不使人悲哀的缘由。接着他以一个平等真诚的朋友、一个患难知音的身份,由衷地称赞和感谢了琵琶女的精彩表演,并提出请她再弹一个曲子,而自己要为她写一首长诗《琵琶行》。琵琶女本来已经不愿意再多应酬,后来见到诗人如此真诚,如此动情,于是她紧弦定调,演奏了一支更为悲恻的曲子。这支曲子使得所有听者无不唏嘘成声。多情的诗人呢?看他的青衫前襟早已经湿透了。促弦:紧弦,使调子升高。青衫:八、九品文官的服色,司马是从九品,所以穿青衫。

xíng

bái tángdài 

yuánshínián zuǒqiānjiǔjiāngjùn míngniánqiū sòngpénkǒu wénzhōuzhōngtánzhě tīngyīn zhēngzhēngrányǒujīngshēng wènrén běnchángānchāng chángxué cáoèrshàncái niánchángshuāi wěishēnwéirén suìmìngjiǔ shǐ使kuàitánshù mǐnrán shàoxiǎoshíhuānshì jīnpiāolúnqiáocuì zhuǎnjiāngjiān chūguānèrnián tiánránān gǎnrényán shìshǐjuéyǒuqiānzhé yīnwéicháng zèngzhī fánliùbǎishíliùyán mìngyuē xíng  

xúnyángjiāngtóusòng fēnghuāqiū 
zhǔrénxiàzàichuán jiǔyǐnguǎnxián 
zuìchénghuāncǎnjiāngbié biéshímángmángjiāngjìnyuè 

wénshuǐshàngshēng zhǔrénwàngguī 
xúnshēngànwèntánzhěshuí shēngtíngchí 
chuánxiāngjìnyāoxiāngjiàn tiānjiǔhuídēngchóngkāiyàn 
qiānwànhuànshǐchūlái yóubàobànzhēmiàn 
zhuǎnzhóuxiánsānliǎngshēng wèichéngdiàoxiānyǒuqíng 
xiánxiányǎnshēngshēng píngshēngzhì 
méixìnshǒután shuōjìnxīnzhōngxiànshì 
qīnglǒngmànniǎntiǎo chūwéi cháng hòu liùyāo   (liùyāozuò 绿yāo )
xiáncáocáo xiǎoxiánqièqiè 
cáocáoqièqiècuòtán zhūxiǎozhūluòpán 
jiànguānyīnghuāhuá yōuquánliúbīngxiànán 
bīngquánlěngxiánníngjué níngjuétōngshēngzànxiē  (zànxiēzuò jiànxiē )
biéyǒuyōuchóuànhènshēng shíshēngshèngyǒushēng 
yínpíngzhàshuǐjiāngbèng tiěchūdāoqiāngmíng 
zhōngshōudāngxīnhuà xiánshēngliè 
dōngchuán西fǎngqiǎoyán wéijiànjiāngxīnqiūyuèbái 

chényínfàngchāxiánzhōng zhěngdùnchángliǎnróng 
yánběnshìjīngchéng jiāzàilíngxiàzhù 
shísānxuéchéng míngshǔjiàofāng 
céngjiàoshàncái zhuāngchéngměibèiqiūniáng  (zuò  )
língniánshàozhēngchántóu hóngxiāozhīshù 
diàntóuyínjiésuì xuèluóqúnfānjiǔ  (yínzuò yún )
jīnniánhuānxiàomíngnián qiūyuèchūnfēngděngxián 
zǒucóngjūnā zhāoláiyán 
ménqiánlěngluòān lǎojiàzuòshāngrén 
shāngrénzhòngqīngbié qiányuèliángmǎichá 
láijiāngkǒushǒukōngchuán ràochuányuèmíngjiāngshuǐhán 
shēnmèngshàoniánshì mèngzhuānglèihónglángān 

wéntàn yòuwénchóng 
tóngshìtiānlúnluòrén xiāngféngcéngxiāngshí 
cóngniánjīng zhébìngxúnyángchéng 
xúnyángyīnyuè zhōngsuìwénzhúshēng 
zhùjìnpénjiāngshī湿 huángzhúràozháishēng 
jiāndànwén juānxuèyuánāimíng 
chūnjiānghuāzhāoqiūyuè wǎngwǎngjiǔháiqīng 
shāncūn ōuzhāozhānánwéitīng 
jīnwénjūn tīngxiānyuèěrzànmíng 
gèngzuòtán wéijūnfānzuò xíng  

gǎnyánliángjiǔ quèzuòxiánxiánzhuǎn 
xiàngqiánshēng mǎnzuòchóngwénjiēyǎn 
zuòzhōngxiàshuízuìduō jiāngzhōuqīngshānshī湿 

鲁公扈、赵齐婴二人有疾,同请扁鹊求治,扁鹊治之。既同愈。谓公扈、齐婴曰:“汝曩之所疾,自外而干府藏者,固药石之所已。今有偕生之疾,与体偕长;今为汝攻之,何如?”二人曰:“愿先闻其验。”扁鹊谓公扈曰:“汝志强而气弱,故足于谋而寡于断。齐婴志弱而气强,故少于虑而伤于专。若换汝之心,则均于善矣。”
鲁公扈、赵齐婴二人有疾¹,同请扁鹊求治,扁鹊治之。既同愈²。谓³公扈、齐婴曰:“汝曩之所疾,自外而干府藏者,固药石之所已。今有偕生之疾,与体偕长;今为汝攻之,何如?”二人曰:“愿先闻其验¹⁰。”扁鹊谓公扈曰:“汝志强而气弱¹¹,故足于谋而寡于断。齐婴志弱而气强,故少于虑而伤于专。若换汝之心,则均于善矣。”
译文:鲁公扈和赵齐婴两人有病,一同到扁鹊那里请求医治。扁鹊为他们看了病,不久病就已经全好了。扁鹊对公扈和齐婴说:“你们以前得的病,是由于外界风邪侵扰脏腑,用药草和针砭就能治好。现在你们还有与生俱来的疾病,和身体一同生长发展,现在给你们治疗,怎么样?”他二人说:“希望先说说我们病的症状。”扁鹊对公扈说:“你意志刚强但性情软弱,所以计谋太多而缺乏果断。齐婴心志柔弱但气魄刚强,所以计谋太少而十分专横。如果把你们的心交换一下,那么大家就都会很好了。”
注释:扁鹊:战国时名医,姓秦名越人。¹疾:病(总称)。²既同愈:病已经全好了。既:已、已经。愈:同愈,病好。³谓:对……说。⁴囊:从前、昔。⁵药石:药物和砭石(石针,医疗用具)。⁶已:止,去。指病好。⁸偕生之疾:同生的病 ,胎里带来的病。⁹为汝攻之:给你们治疗。攻,治。¹⁰验:指实情与效果。¹¹志强(强)气弱:意志刚强,气质性格软弱。意志强,所以考虑的多;性情弱所以寡断、不易下决心。
扁鹊遂饮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易而置之;投以神药,既悟如初。二人辞归。于是公扈反齐婴之室,而有其妻子;妻子弗识。齐婴亦反公扈之室,有其妻子;妻子亦弗识。二室因相与讼,求辨于扁鹊。扁鹊辨其所由,讼乃已。
扁鹊遂饮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易而置之;投以神药,既悟如初。二人辞归。于是公扈反齐婴之室,而有¹其妻子;妻子弗识。齐婴亦反公扈之室,有其妻子;妻子亦弗识。二室因相与讼²,求辨于扁鹊。扁鹊辨其所由,讼乃已。
译文:扁鹊于是叫两人喝下麻醉用的药酒,让他们昏迷了三天,剖开胸膛,取出心脏,交换以后又放了进去,给他们吃了神药,醒来以后一切和原来一样。两人告辞回家。于是公扈回到了齐婴的家,并拥有他的妻子儿女,妻子儿女却不认识他。齐婴也回到了公扈的家,占有他的妻子儿女,妻子儿女也不认识他。两家人因此打起了官司,求扁鹊来分辨缘由。扁鹊说明了这件事发生的原因,官司才解决。
注释:¹有:相亲也。²讼:争,争辩真伪。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