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遍阑干日欲斜,春光撩动客思家。
园丁颇识人岑寂,特地携来四品花。
倚遍阑干日欲斜,春光撩动客思家。
园丁颇识人岑寂,特地携来四品花。
杨公远

杨公远

杨公远(一二二七~?)(生年据本集卷上《生朝(己巳)》“初度今朝四二年”、卷下《初度(丙戌)》“今朝六十从头起”推定),字叔明,号野趣居士,歙(今安徽歙县)人。善诗工画。终生未仕,以诗画游士大夫间。有《野趣有声画》二卷。事见本集卷首宋吴龙翰序、卷末方回跋,《元书》卷八九《方回传》附。 杨公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刻本,无异文)。 ▶ 416篇诗文

猜您喜欢
闷自剔残灯,暗雨空庭。潇潇已是不堪听,那更西风偏著意,做尽秋声。
闷自剔(tī)¹残灯,暗雨空庭²。潇潇³已是不堪(kān)听,那更西风偏著(zhuó),做是秋声
译文:心情烦闷,屋里灯光昏暗,拨起灯芯,使灯光再亮一些。夜雨落在无人的庭院,淅淅沥沥的声音勾起人的愁绪。那西风又偏于此时送来了秋声,好像是专意增添愁人的烦恼。
注释:浪淘沙:词牌名,此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等。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者),平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别格。¹剔:指拨起。²空庭:幽寂的庭院。³潇潇:形容风雨急骤。⁴著意:犹专意、用心。⁵秋声:秋天西风起而草木摇落,其肃杀之声令人生情动感,故古人将万木零落之声等称为秋声。
城柝已三更,欲睡还醒。薄寒中夜掩银屏,曾染戒香消俗念,莫又多情。
城柝(tuò)¹已三更,欲睡还醒。薄寒中夜掩银屏²,曾染戒香³消俗念,莫又多情。
译文:城垣上传来打更的梆子声,已到三更时,想要睡去,却总也睡不着。寒气阵阵袭来,掩上屏风,自己分明已决意向佛,不要再陷入多情的纠结里去,但是为什么控制不住自己呢?
注释:¹城柝:谓城垣上传来的柝声。柝:古代巡夜时敲击之木梆。²银屏:银饰之屏风。³戒香:佛教说戒时所点燃之香。司空图《为东都敬爱寺讲律僧惠确化募雕刻律疏》:“启秘藏而演愎毗尼,熏戒香以消烦恼。”这里以戒香代指超脱尘世烦恼的忘机之意。

  这首词上片写无聊的夜间,独坐灯前,秋夜空庭,抒发其心情困顿。下片言明时间已至三更,而词人仍是难以安寝。全词采用翻转层进的表达之法,使所要抒发的感情更加深透,更能启人联想。

  上片写无聊的夜间,独坐灯前,秋夜空庭。“闷自剔残灯”,让人想到容若是个容易亲近的人,在灯前独坐,百无聊赖,只得面对残灯,自娱自乐。这样的男子,虽然性情忧郁,却在骨子里有着让人喜爱的部分。开篇一句正是其心情困顿,无可抒发的无奈写照。到了“暗雨空庭。潇潇已是不堪听”,已经是痛到极致的一种状态了。风雨潇潇而落,空气清冷,在晦暗的夜空下,这雨声还有风声是如此的不堪入耳。听到耳朵里,仿佛都是刺在心头,针扎一般,让人难以忍受。“那更西风偏着意,做是秋声”,可是秋风不解人意,偏偏刮个不停,将凄凉的秋意刮遍人心。在容若的词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悲伤欲绝的词,相当凄切。所谓“观之不忍卒读”,字字句句情真意切,有着无法宽宥的自责与责他。

  下片言明时间已至三更,而词人仍是难以安寝。已经是三更天了,夜深人静,自己却还是难以入眠,“城柝已三更,欲睡还醒”,容若在孤寂的夜色中,看着天色一点点变明亮,眼看着第二天的白日就要升起来了,可自己还是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独坐桌旁,守着一盏孤灯,看着窗外寒夜中的星空,心早已苦成了一个又一个黑洞。在这个深夜中,“薄寒中夜掩银屏”。容若在为什么愁思,是为女子,还是为友人,难以说清。这突如其来、绵绵不绝的愁绪,让容若也对自己产生了嘲讽之意,他暗叹道:“曾染戒香消俗念,莫又多情”,就此结束了整首词,不需要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为自己的愁苦开示。从前种种,是永远的痛。而今一切,是无奈的人生。

  诗人自悔多情,欲从中自救,故“曾染戒香”去消解之。但秋夜秋声却偏偏又触动了他的多情。本来是多情。偏要学无情,结果仍是陷入多情的烦恼中,如此矛盾的心情,又使诗人平添了更多的愁苦。这是翻转层进的表达之法,使所要抒发的感情更加深透,更能启人联想。

参考资料:
1、 纳兰容若著.一生最爱纳兰词 全词彩插珍藏版:石油工业出版社,2014.11:第98页
我行指孟春,春仲尚未发。
我行指¹孟春²,春仲³尚未发。
译文:原拟孟春即动身,牵延仲春未成行。
注释:西陵:指钱塘。康乐:指谢灵运,是惠连的从兄,与惠连友善,曾同游始宁墅。¹指:打算,决定。²孟春:春季的第一个月。古人常于季节名称前冠以孟、仲、季,以表季节中的月次。³春仲:即仲春,指春季的第二月。
趣途远有期,念离情无歇。
(qū)¹远有期,念离情无歇²
译文:奔赴上路远有期,思念不尽离别情。
注释:¹趣途:上路。趣:同“趋”,趋向,奔赴。²歇:尽,竭。
成装候良辰,漾舟陶嘉月。
成装¹候良辰²,漾舟陶³嘉月。
译文:打点行装待吉日,泛舟前往乐良辰。
注释:¹成装:整理好行装。²良辰:谓好日子。³陶:乐,喜悦。嘉月:嘉美的月份,指春月。
瞻涂意少悰,还顾情多阙。
(zhān)¹涂意少悰(cóng)²,还顾情多阙(quē)³
译文:展望前程乐观少,回顾往事遗憾深。
注释:¹瞻:向前望。²悰:乐。³阙:缺憾。
哲兄感仳别,相送越坰林。
哲兄¹感仳(pǐ)²,相送越坰(jiōng)³
译文:仁兄道别感伤多,远送郊野又一程。
注释:¹哲兄:对兄长的敬称,此指谢灵运。²仳别:分别。仳:别离。³坰林:野外的树林。
饮饯野亭馆,分袂澄湖阴。
饮饯¹野亭馆²,分袂(mèi)³澄湖阴。
译文:饯行效外亭馆里,握别湖南水清静。
注释:¹饮饯:设宴饮酒饯别。²亭馆:供人游憩歇宿的亭台馆舍。³分袂:分手。袂:衣袖。⁴澄湖:明净的湖水。⁵阴:水之南曰阴,此谓湖水的南面。
凄凄留子言,眷眷浮客心。
凄凄¹留子²言,眷眷³浮客心。
译文:挽留对话同悲伤,行客眷念情难分。
注释:¹凄凄:悲伤貌。²留子:留下的人,指灵运。³眷眷:依恋向往貌。⁴浮客:犹言“游子”,指诗人自己。
回塘隐舻栧,远望绝形音。
回塘¹隐舻(lú)(yì)²,远望绝形音³
译文:池塘弯曲隐舟楫,远望隔断匿身影。
注释:¹回塘:曲折的堤岸。²舻栧:船头和船桨。³形音:形影和声音。
靡靡即长路,戚戚抱遥悲。
(mǐ)¹²长路,戚( qī)³遥悲
译文:迟缓踏上漫长路,忧惧远悲存于心。
注释:¹靡靡:迟迟,缓慢貌。²即:就,往。³戚戚:忧伤貌。⁴抱:怀着。⁵遥悲:远途之悲。
悲遥但自弭,路长当语谁!
悲遥但自弭(mǐ)¹,路长当语谁!
译文:远悲徒然自制止,路长愁思向谁倾?
注释:¹弭:终止。
行行道转远,去去情弥迟。
行行道转¹远,去去²情弥(mí)³
译文:行走不停路转远,越去越远迟缓增。
注释:¹转:更。²去去:意谓离去愈来愈远。³弥:更。⁴迟:长久。
昨发浦阳汭,今宿浙江湄。
昨发浦阳¹(ruì)²,今宿浙江³
译文:昨日起锚浦阳北,今天停泊浙江滨。
注释:¹浦阳:浦阳江,又称浦江。钱塘江支流。²汭:河流转弯处。³浙江:水名。古渐水,又名之江,以其多曲折,故称浙江。⁴湄:水边。
屯云蔽曾岭,惊风涌飞流。
屯云¹蔽曾岭²,惊风涌飞流。
译文:云层聚集掩重岭,急风涌起飞流惊。
注释:¹屯云:聚集的云层。²曾岭:高山。曾:通“层”,重叠。
零雨润坟泽,落雪洒林丘。
¹雨润坟²³,落雪洒林丘
译文:断续细雨润丘泽,飘飘雪花洒山林。
注释:¹零:落。²坟:高地。³泽:沼泽,聚水的洼地。⁴洒:洒落,散落。⁵林丘:树木和土丘,泛指山林。丘:丘陵,低矮小山。
浮氛晦崖巘,积素惑原畴。
浮氛¹²崖巘(yǎn)³,积素原畴(chóu)
译文:浮云遮掩峰峦暗,积雪覆盖田野隐。
注释:¹浮氛:飘动的云雾。²晦:暗。³崖巘:高崖险峰。巘:山峰。⁴积素:积雪。素:白色,用以指代白雪。⁵惑:迷惑。意谓分辨不清。⁶原畴:平畴原野。原:原野。
曲汜薄停旅,通川绝行舟。
曲汜(sì)¹²停旅³,通川绝行舟。
译文:曲塘深处停行旅,通达大河无船行。
注释:¹曲汜:曲折的水流处。汜:由干流分出又汇合到干流的水。²薄:通“泊”,停泊。³停旅:驻留的旅人。
临津不得济,伫檝阻风波。
临津¹不得济²,伫(zhù)³(jí)阻风波。
译文:面临渡口不得过,风浪阻隔船下帆。
注释:¹津:渡口。²济:渡。伫楫:停船。³伫:停止。⁴楫:船桨,此代指船。
萧条洲渚际,气色少谐和。
萧条¹洲渚(zhǔ)²际,气色³少谐和
译文:寂寞冷落沙洲边,景象惨淡心如焚。
注释:¹萧条:寂寞,冷落,凋零。²洲渚:水中陆地,大的曰洲,小的曰渚。³气色:景象。⁴谐和:即和谐,协调,意谓赏心悦目。
西瞻兴游叹,东睇起凄歌。
西瞻兴¹游叹²,东睇(dì)³起凄歌
译文:西望萌生行游叹,东看兴起凄怆吟。
注释:¹兴:起。²游叹:离家在外的感叹。³东睇:向东望。睇:小看,泛指看。⁴凄歌:悲歌。
积愤成疢痗,无萱将如何!
积愤¹成疢(chèn)(mèi)²,无萱³将如何!
译文:怨恨郁结成疾患,如何忘忧去病根?
注释:¹积愤:久积之愤。愤:怨恨。²疢痗:忧伤,疾病。³无萱:没有忘忧草。萱:忘忧草,意为不能忘忧。

  一至四句叙述了诗人临行前那一缕淡淡的哀愁。“我行指孟春,春仲尚未发。趣途远有期,念离情无歇。成装候良辰,漾舟陶嘉月。”指明了启程的季节不是孟春正月,而是仲春二月。谢灵运有答诗云“暮春虽未交,仲春善游邀”,也可以证明俩人的分手是在二月。念路途遥远,离情即迫。行装业已打点完毕,行前再与族兄泛舟赏月。这时,闲适恬淡的心情早已不复存在,遥望着伸延不尽的路途,难免又生悲慨。“瞻涂意少悰,还顾情多阙”则暗示了此次出仕的矛盾心情。本来,步人仕途,为日后一展宏愿已奠定了良好的基石,这应当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但诗人却流露出一种难言的伤感。

  五至八句描绘了诗人与族兄分别时那一幕伤感的场面。“哲兄感仳别,相送越垌林。饮饯野亭馆,分袂澄湖阴。”族兄送了一程又一程,越城郭,穿林间,饯饮之后,终于在湖畔长揖作别了。依依惜别之情跃然纸上。史载,灵运无所推重,惟与惠连结忘年交。景平元年(423年)灵运由永嘉郡去职移居会稽,过视了年仅十七岁的谢惠连,便大相知赏。元嘉五年(428年)灵运表陈东归,复与惠连等共为山泽之游。《谢氏家录》载:灵运每对惠连辄有佳句。其在永嘉供职时,竟日思诗不得,忽梦见惠连,即成“池塘生春草”这一名句。灵运颇以为得意,常说:“此语有神助,非我语也。”可见两人之一往情深。这次分手是难舍难分的。更何况,这一年春正月,与谢灵运深构仇隙的会稽太守孟颛颉告发灵运谋反,灵运只好诣阙上表以自解,被命为临川内史。这就意味着,这次离别非同以往,两人都要远离会稽,各奔东西了。这更加剧了久结于怀的离愁别绪。“凄凄留子言,眷眷浮客心。回塘隐舻栧,远望绝形音。”执手话别,意绪绵绵。一叶轻舟渐渐的隐去了,身影渐小,别音渐消。

  九至十二句刻画了诗人拭泪启程后的戚戚怀抱。“靡靡即长路,戚戚抱遥悲。悲遥但自弭,路长当语谁!”行迈靡靡,中心遥遥,长路漫漫,前程难料。这些,诗人以为自己尚可排解,但内心的忧思又向谁来倾述呢。“行行道转远,去去行弥迟。昨发浦阳汭,今宿浙江湄。”离愁是绵长的,像一条路,走到哪里,它就伸延到哪里。正如李后主所感悟到的“离情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古往今来的离愁,凝结成了这些感人肺腑的诗句。后两句用“昨发”“今宿”等字眼,将时光推移,隐含着诗人别情的凄苦悠长。

  十三至十六句渲染诗人在西陵行舟受阻的场景。“屯云蔽曾岭,惊风涌飞流。零雨润坟泽,落雪洒林丘。浮氛晦崖巘,积素惑原畴。”浓云滚滚,覆盖着层峦起伏的群岭,惊风阵阵,掀起了无数的浪花。霎时间,雨雪纷飞,润泽了大地,笼罩了林丘。“曲汜薄停旅,通川绝行舟。”则与诗题相映照。在这种恶劣的气候里,诗人被迫在岸边停泊下来。

  十七至二十句以悲慨的语调总括全诗。“临津不得济,伫楫阻风波。萧条洲渚际。气色少谐和。”此借用《孔丛子》记载的“临津不济”的语句,既是凭古伤今,也是写的眼中实景。茫茫原野,万物萧条,自然逼出最后四句:“西瞻兴游叹,东睇起凄歌。积愤成疢痗,无萱将如何!”不管西瞻也好,东睇也好,叹前程凶险,念知己已去,留下的只有悲慨,只有凄歌。积愤成疾,何以消忧。

  这首诗结构十分严整。它以倒叙的手法,通过景物的细致描写与时间的缓慢推移,将那淡淡的愁绪渐渐推向忧思难忘的极致,因而把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读其诗,回环往复,丝丝入扣,给人以“渐入佳境”之感。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古诗鉴赏辞典(中):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第823页
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
轻舸(gě)¹迎上客²,悠悠湖上来。
译文:乘坐着轻便的小船迎接贵客,小船在湖上悠悠地前行。
注释:¹轻舸:轻便的小船。吴楚江湘一带方言,称船为舸。²上客:尊贵的客人。
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尊 一作:樽)
当轩¹对尊(zūn)²酒,四面芙蓉³开。(尊 一作:樽)
译文:宾主围坐临湖亭中开怀畅饮,四周一片盛开的莲花。
注释:¹当轩:临窗。轩,有窗的长廊。²樽:盛酒的器具。³芙蓉:此指荷花,即水芙蓉。

  诗人王维在亭子里等待、迎接贵宾,轻舸在湖上悠然驶来。宾主围坐临湖亭开怀畅饮,窗外就是一片盛开的莲花。诗歌将美景、鲜花、醇酒和闲情巧妙地融于一体,在自然中寄深意,与质朴中见情趣,娟秀飘逸的意境,令人陶醉。

  此诗颇同《山居秋瞑》“竹喧”“莲动”之意。然“竹喧”“莲动”是从他人着笔,而此诗则是自我抒怀。与“上客”挚友相约湖上一游,良辰、美景、高朋,人生之快哉莫过如此。诗中最为精彩处乃最后一句,此本为唐诗小绝句之惯例,喜以收束处点缀二三意象,以达言尽无穷之效。技法众人皆,唯如何遣词造句则有凡圣之异。“四面”显景色之开阔以见心境之敞亮。芙蓉之嫣然,映衬游客之欢颜。诗人轻松欢快之情韵传播于辞章,使小诗亦随之简明单纯,无甚深意揣摩,只以清新自然得一时之欢然欣悦。

  此类风调甚似孟襄阳之作,世以“王孟”并称,即多着意于此。襄阳思虑单纯,酣然以乐,无幽思而多甜美。心田得此滋润,无须深意仍能回味萦怀。稍有不同处,襄阳乐之欢畅,故而兴高而采烈。摩诘思虑深沉,难得有此闲淡。因此心性,而淡然以欢并无神采飞扬之色。襄阳亦是“开轩面场圃”,但末尾仍不忘叮咛“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可见其兴致之高昂。而摩诘只一“四面芙蓉开”,点到为止,幽喜意俱在无言之中。

参考资料:
1、 (唐)王维著;李俊标疏解.王维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12:第220页

líntíng

wángwéi tángdài 

qīngyíngshàng yōuyōushànglái 
dāngxuānduìzūnjiǔ miànróngkāi  (zūnzuò zūn )
凿破苍苔涨作池,芰荷分得绿参差。
凿破苍苔涨作池,芰(jì)¹分得绿参(cēn)(cī)²
译文:我凿破青色的苔藓挖了个小池,池上菱荷碧绿高低参差;清晨水气弥漫的池面上,只见一朵水灵灵的荷花亭亭玉立。
注释:莲花:一作《咏莲》;作小池:一作“涨作池”;晓来一作晓开。¹芰荷:泛指菱、荷。²参差:长短高低不一致。
晓开一朵烟波上,似画真妃出浴时。
晓开一朵烟波上,似画真妃¹出浴时。
译文:微风里摇曳多姿,散发着淡淡的幽香,恰似那杨贵妃从华清池浴罢缓步走出之时。
注释:真¹妃:杨贵妃字太真,因谓。

  以人比物,神、态兼备。起句写因,营造环境;苍苔、小池暗喻幽静、娇小。

  次句应题,芰荷切“莲”;绿参差是为“花”的出场先作渲染,进一步营造“众绿拱花”的环境,至此情景已足,下面该主角登场了。

  “晓来”二字有机关,是“转”的关节。上面是“绿参差”,一点也不关花的事啊!可花要出场,该怎么办?那就让时光偷偷地溜过一个夜晚吧,昨天看到的是一片绿,可今早醒来(晓来)所见到的已是“一朵烟波上”啦!留下了一整夜能让人驰骋思维的空间。转得有依据,自然合理。

  最后以“人似花、花似人”收结。“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用杨贵妃雪肤花貌、婀娜多姿的娇软形象和她出浴时的神态来比喻莲花,真是柔情绰态、风光无限,起到神形兼备的效果。作者又别出心裁地用“似画”来把节凑放缓、把时间拉长:美景如画,可正在“画(动词)”啊,在这个画的过程中可以更仔细地、尽情地欣赏!

画鼓声中昏又晓。时光只解催人老。求得浅欢风日好。齐揭调。神仙一曲渔家傲。
画鼓¹声中昏又晓²。时光只解催人老。求得浅欢风日好。齐揭调³。神仙一曲渔家傲
译文:在一片动听响亮的画鼓声中,人们不知已经过去了整日。不像那易逝的时间,只会让人渐渐地老去。能享受短暂的欢乐时光,及时发现风光的无限美好。一齐放声歌唱。就是一曲美妙动人的《渔歌子》。
注释:¹画鼓: 有彩绘的鼓。²昏又晓:朝夕,整日。昏即天黑,晓即天明。³揭调:高调,放声歌唱。⁴渔家傲:本写渔家生活。渔家傲之名始于本词。
绿水悠悠天杳杳。浮生岂得长年少。莫惜醉来开口笑。须信道。人间万事何时了。
绿水悠悠天杳(yǎo)¹。浮生²岂得长(cháng)年少(shào)³。莫惜醉来开口笑。须信道。人间万事何时了。
译文:碧绿清澈的湖水悠远无尽,澄澈的天空缥缈绵长。人生又怎会一直停留在少年时代。不要惋惜那醉后的开怀大笑。需要知道的是。人间的万事是永远不会结束的。
注释:¹杳杳:悠远渺茫。²浮生:人生。老庄学派认为人生在世空虚无定,故称人生为浮生。³长年少:青春常驻。
前阕首句“画鼓声中昏又晓”,人们在一片画鼓声中,由黄昏而达旦,真有点儿快乐不知时间过。“昏又晓”,黑夜与白天的更迭,形象表达时间的消逝。然而,“时光只解催人老”,时光不管你快乐与忧愁,只懂得催促人走向衰老 所以要“求得浅欢风日好”,及时地行乐,莫负光阴。后阕的“浮生岂得长年少”、“莫惜醉来开口笑”再一次反复强调,抒发时光易逝、行乐须及时的感慨。
参考资料:
1、 林兆祥编撰.唐宋花间廿四家词赏析: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06:第561页

jiāào ·huàshēngzhōnghūnyòuxiǎo

yànshū sòngdài 

huàshēngzhōnghūnyòuxiǎo shíguāngzhǐjiěcuīrénlǎo qiúqiǎnhuānfēnghǎo jiēdiào shénxiānjiāào 
绿shuǐyōuyōutiānyǎoyǎo shēngchángniánshào zuìláikāikǒuxiào xìndào rénjiānwànshìshíliǎ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