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南吕一枝花】诗翁状事情,疥鬼听详细。从来无触犯,因甚做仇敌。我年过三十,那早晚初相会,不提防缠到底。衠一味作痒生疼,无半点呈欢奉喜。
【北南吕一枝花】诗翁状事情,疥鬼听详细。从来无触犯,因甚做仇敌。我年过三十,那早晚初相会,不提防缠到底。衠一味作痒生疼,无半点呈欢奉喜。
【梁州第七】接续着终朝魔障,沾粘着不肯分离,百般驱遣都不济。摩弄着平添硬肿,抓挠着越有潮湿。几日来全无踪影,一时间又有痕迹。是痈疽也有个休息,是痧麻也有个收回,你贪叨着我销肉髀那得风流,妨碍我写字手是何道理。欺负我残病腰有甚便宜。恨你,怨你,细思量无一个开交计。盼残年,等除日,那井灶神煞总纳职。你也换个新的。
【梁州第七】接续着终朝魔障,沾粘着不肯分离,百般驱遣都不济。摩弄着平添硬肿,抓挠着越有潮湿。几日来全无踪影,一时间又有痕迹。是痈疽也有个休息,是痧麻也有个收回,你贪叨着我销肉髀那得风流,妨碍我写字手是何道理。欺负我残病腰有甚便宜。恨你,怨你,细思量无一个开交计。盼残年,等除日,那井灶神煞总纳职。你也换个新的。
【煞尾】你受投词享此鸡牲祭,别觅取个丰肥的再奉陪。若是今番不甘退,我着那臭硫黄火炙,辣椒汤热洗。直等到风卷残云,那时节悔。
【煞尾】你受投词享此鸡牲祭,别觅取个丰肥的再奉陪。若是今番不甘退,我着那臭硫黄火炙,辣椒汤热洗。直等到风卷残云,那时节悔。
陈铎

陈铎

明淮安府邳州人,家居南京。字大声,号秋碧。正德中世袭指挥。工诗善画,尤善散曲,山水仿沈周。有同名杂剧、传奇《纳锦郎》,又有散曲集《秋碧乐府》及《香月亭诗》。 ▶ 128篇诗文

猜您喜欢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云阳¹上征²去,两岸饶³商贾(gǔ)
译文:从云阳逆流而上去服徭役,两岸住着许多的商贾大户。
注释:丁督护歌:一名“阿督护”。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吴声歌曲》。¹云阳:今江苏丹阳。²上征:指往北行舟。³饶:多。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吴牛¹(chuǎn)月时,拖船一何²苦。
译文:吴牛热得对月直喘的时节,沿江拖船的工人多么辛苦!
注释:¹吴牛:江淮间水牛。²一何:多么之意。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水浊不可饮,壶浆¹半成土。
译文:江水混浊不堪已不可饮用,壶里的水也一半成了泥土。
注释:¹壶浆:壶中的水。
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
一唱都护歌¹,心摧泪如雨。
译文:一唱起那悲凉的丁督护歌,内心就会摧裂而泪落如雨。
注释:¹都护歌:一作“督护歌”。
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
万人凿(záo)盘石¹,无由达江浒²
译文:万名工人凿取奇异的文石,没办法很快运达江边水浒。
注释:¹盘石:大石。²江浒:江边。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君看石芒砀(dàng)¹,掩泪悲千古。
译文:你看那石头多么粗大笨重,掩面而泣为百姓悲伤千古。
注释:¹石芒砀:形容又多又大的石头。芒砀,大而多貌。

  李白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诗作不如杜甫多,此诗写纤夫之苦,却是很突出的篇章。  

  《丁都护歌》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据传刘宋高祖(裕)的女婿徐逵之为鲁轨所杀,府内直督护丁旿奉旨料理丧事,其后徐妻(刘裕之长女)向丁询问殓送情况,每发问辄哀叹一声“丁都护”,至为凄切。后人依声制曲,故定名如此。(见《宋书。乐志》)李白以此题写悲苦时事,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了。  

  “云阳”(即今江苏丹阳县)秦以后为曲阿,天宝初改丹阳,属江南道润州,是长江下游商业繁荣区,有运河直达长江。故首二句说自云阳乘舟北上,两岸商贾云集。把纤夫生活放在这商业网点稠密的背景上,与巨商富贾们的生活形成对照,造境便很典型。“吴牛”乃江淮间水牛,“南土多暑而此牛畏热,见月疑是日,所以见月则喘。”(《世说新语。言语》刘孝标注)这里巧妙点出时令,说“吴牛喘月时”比直说盛夏酷暑具体形象,效果好得多。写时与写地,都不直截、呆板,而是配合写境传情,使下面“拖船一何苦”的叹息语意沉痛。“拖船”与“上征”照应,可见是逆水行舟,特别吃力,纤夫的形象就突现纸上。读者仿佛看见那褴褛的一群,挽着纤,喘着气,面朝黄土背朝天,一步一颠地艰难地行进着……气候如此炎热,劳动强度如此大,渴,自然成为纤夫们最强烈的感觉。然而生活条件如何呢?渴极也只能就河取水,可是“水浊不可饮”呵!仅言“水浊”似不足令人注意,

  于是诗人用最有说服力的形象语言来表现:“壶浆半成土”,这哪是人喝的水呢。只说“不可饮”,言下之意是不可饮而饮之,控诉的力量尤为含蓄。纤夫生活条件恶劣岂止一端,而作者独取“水浊不可饮”的细节来表现,是因为这细节最具水上劳动生活的特征;不仅如此,水浊如泥浆,足见天热水浅,又交待出“拖船一何苦”的另一重原因。 以下两句写纤夫的心境。但不是通过直接的心理描写,而是通过他们的歌声即拉船的号子来表现的。称其为“都护歌”,不必指古辞,乃极言其声凄切哀怨,故口唱心悲,泪下如雨,这也照应了题面。

  以上八句就拖船之艰难、生活条件之恶劣、心境之哀伤一一写来,似已尽致。不料末四句却翻出更惊心的场面。“万人系磐石”,“系”一作“凿”,结合首句“云阳上征”的诗意看,概指采太湖石由运河北运。云阳地近太湖,而太湖石多孔穴,为建筑园林之材料,唐人已珍视。船夫为官吏役使,得把这些开采难尽的石头运往上游。“磐石”大且多,即有“万人”之力拖(“系”)之,亦断难达于江边(“江浒”)。此照应“拖船一何苦”句,极言行役之艰巨。“无由达”而竟须达之,更把纤夫之苦推向极端。为造成惊心动魄效果,作者更大书特书“磐石”之多之大,“石芒砀(广大貌)”三字形象的表明:这是采之不尽、输之难竭的,而纤夫之苦亦足以感伤千古矣。 全诗层层深入,处处以形象画面代替叙写。篇首“云阳”二字预作伏笔,结尾以“磐石芒砀”点明劳役性质,把诗情推向极致,有点睛的奇效。通篇无刻琢痕迹,由于所取形象集中典型,写来自觉“落笔沉痛,含意深远”,实为“李诗之近杜者”(《唐宋诗醇》)。(周啸天)

dīng

bái tángdài 

yúnyángshàngzhēng liǎngànráoshāng 
niúchuǎnyuèshí tuōchuán 
shuǐzhuóyǐn jiāngbànchéng 
chàng xīncuīlèi 
wànrénzáopánshí yóujiāng 
jūnkànshímángdàng yǎnlèibēiqiān 
登高丘,望远海。
登高丘,望远海。
译文:登上高丘,向大海遥望。
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¹
译文:那传说中的东海六鳌,早已成了如霜白骨,那海上的三神山如今又漂流到哪里去了呢?
注释:¹“六鳌”二句:六鳌三山的故事在《列子·汤问》中,是夏革讲给汤听的。革曰“渤海之东,不知几千亿万里,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五山之根无所连著,常随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失群圣之居,乃命禺强使巨鳌十五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及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沉于大海,仙圣播迁者巨亿计。”
扶桑半摧折,白日沈光彩。
扶桑¹半摧折,白日沈光彩。
译文:那东海中的神木扶桑可能早已摧折了吧,那里可是日出的地方。
注释:¹扶桑:传说中的神木,长在日出的地方。
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
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¹
译文:神话中的银台金甄,只有在梦中才会出现,秦始皇和汉武帝想成仙的愿望,只能是一场空梦啊。
注释:¹“银台”二句:《史记·封禅书》:(齐)威、(齐)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至者,仙人及不死之药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去云。及至秦始皇并天下,至海上,则方士言之不可胜数。始皇以为至海上而恐不及矣。使人乃赍童男女入海求之。船交海中,皆以风为解,曰未能至望见之焉。”《封禅书》又记:“今天子(汉武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遣方士入海中求蓬莱安期生之属。”
精卫费木石,鼋鼍无所凭。
精卫费木石¹,鼋鼍无所凭²
译文:精卫填海只能是空费木石,鼋鼍架海为梁的传说也没有什么证据。
注释:¹“精卫”句:谓“精卫填海”的故事不真实。《山海经·北山经》:发鸠之山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于东海溺而不反,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以堙于东海。²“鼋鼍”句:言三神山既不存在,鼋鼍一类的神物也就无处寄身。仍言神物为虚幻。
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来攀登。
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来攀登¹
译文:君不见骊山陵中的秦始皇和茂陵中的汉武帝都已早成土灰了吗?他门的陵墓任凭牧羊的孩子攀来登去,无人来管。
注释:¹“君不见”二句:谓求神仙、寻找不死药的秦皇、汉武仍不免一死,至今其人已化为尘土,陵寝荒废。秦始皇死葬骊山,汉武帝死葬茂陵。《汉书·楚元王传》: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石椁为游馆,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珍宝之臧,机械之变,棺椁之丽,宫馆之盛,不可胜原。又多杀宫人,生埋工匠,计以万数。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项羽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其羊,失火烧其臧椁。
盗贼劫宝玉,精灵竟何能?
盗贼劫宝玉¹,精灵²竟何能?
译文:眼看着墓中的金珠宝玉已被盗贼劫夺一空,他们的精灵究竟有何能耐?
注释:¹“盗贼”句:盗贼是作者沿用统治者对农民起义军的称呼。据《晋书·索靖传》记载,赤眉起义军曾取走汉武帝陵园中的一部分金银财宝。²精灵:指秦始皇、汉武帝的神灵。
穷兵黩武今如此,鼎湖飞龙安可乘?
穷兵黩武¹今如此,鼎湖飞龙²安可乘?
译文:像这样的穷乓颊武、不管百姓死活的帝王,今天早该有如此之下场,他们怎可能会像黄帝那样在鼎湖乘龙飞仙呢?
注释:¹穷兵黩武:好战不止。²鼎湖飞龙:据《史记·封禅书》记载,齐人公孙卿欺骗汉武帝说:“汉之圣者在高祖之孙且曾孙也。”古之黄帝与神通,且战且学仙,铸鼎于荆山,有龙下迎。武帝对此深信不疑,且言:“嗟乎!吾诚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躧耳。”

  此诗有托古讽今之意,名托刺秦始皇、汉武帝迷信求仙、穷兵黩武,实讽唐玄宗,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首二短句为第一段,点明登高山望远海。登高临海,极目远眺,诗人心潮澎湃,但他并没有写沧海扬波,洪涛排空的景象,而去写与大海、高山相关联的神话传说。

  中间八句为第二段,写望中想到传说中的神仙境界并不存在,神话传说也为虚妄。六鳌成枯骨,三山已经是过眼云烟。扶桑摧折,太阳的光彩已沉没殆尽。“银台金阙”犹如梦中烟云,秦皇汉武寻求的长生药亦如幻影。精卫填海,徒劳无功;鼋鼍为梁,不足为凭。

  末六句为第三段。写望中想到秦始皇、汉武帝穷兵黩武,妄想长生,终归一死。这一段为全诗之主旨所在。秦始皇骊山构陵,汉武帝茂陵筑墓,均已倾废荒芜。到而今,当年的英豪雄强早已灰飞烟灭,风光不再,只有听凭牧羊子赶着羊群来登临践踏。他们的魂灵守不住他们的墓冢,他们的余威阻止不了盗墓者贪婪的掘夺。昔日穷兵黩武,威加四方,何等霸气。如今仍落得个如此下场,要想乘飞龙而成仙,那简直就是白日做梦。历史就是无情的,自然也是残酷的。那些想超越自然法则的“野心家”们,终究如凡夫俗子一样,化作灰,堕为尘,成为深埋土堆里的一把枯骨,与庶民百姓没有两样。而他们那些愚妄的做法,最终成为后人的笑柄。诗意还不仅限于此。怀古仅仅是引领诗兴,由之写来,直奔主题。唐玄宗,溺于佛道,好神仙,求长生,比起秦皇汉武来,犹过之而无不及;其穷兵黩武之举,荒淫误国之行,与之相比,并无二致。借古鉴今,借古喻今,借古讽今,才是这首诗真正的主旨。

  这首诗主要不是怀古之作,而是感时之作。登高山,望远海,面对着绝好的写诗环境,绝好的诗歌材料,诗人却遥遥想起了历史上两位雄才大略的皇帝的求仙的荒诞,予以严厉抨击。这是对此类皇帝的讽刺和批判,也是对当朝皇帝的暗示。感时伤世,抨今讽今,说明诗人虽落泊漂零,仍然心系朝廷,心系国运。

  此诗典故密集,一个典故代表一种意象。这些意象的有序排列,组成了全诗的思维结构。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登高丘而望远

dēnggāoqiūérwàngyuǎn

bái tángdài 

dēnggāoqiū wàngyuǎnhǎi 
liùáoshuāng sānshānliúānzài 
sāngbàncuīzhé báichénguāngcǎi 
yíntáijīnquèmèngzhōng qínhuánghànkōngxiāngdài 
jīngwèifèishǐ yuántuósuǒpíng 
jūnjiànshānmàolíngjìnhuīmiè yángzhīláipāndēng 
dàozéijiébǎo jīnglíngjìngnéng 
qióngbīngjīn dǐngfēilóngānchéng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赤壁矶(jī)¹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²年少,气吞区宇³。万骑临江貔(pí)(zào),千艘列炬(jù)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mán),今如许¹⁰
译文:每经过一次赤壁矶就引发一次怀古心绪。想当年,周瑜意气风发,一心吞并环宇。万骑临江,鼓声震天;在千艘列炬的拼搏中,那些潜居江中的鱼龙因为受到战火的影响都变得怒不可遏。水面上卷起了长长的火龙,在鼓角声中,孙刘联军围困住了曹操。现在又怎样呢?
注释:¹赤壁矶:即黄州赤壁。²周郎:指赤壁大战吴蜀联军的统帅周瑜。³区宇:即寰宇,宇宙。⁴万骑:借指孙刘联军。⁵貅虎:猛兽,指军队,勇士。⁶列炬:猛烈的火炬。列,同烈,火势猛。⁷鱼龙怒:潜蛰在深水中的鱼龙类水族因受到战火威胁而怒。这是侧面写战争场面的惊心动魄。⁸卷长波:水面上卷起了长长的火龙。⁹曹瞒:指曹操,曹操小名叫阿瞒。¹⁰今如许:如今又怎么样呢。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¹,兴亡处²。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³、杨柳为谁春,摇金缕(lǚ)
译文:江上渡口,江边小路,全是地形险要的战略要地,是当年众雄生死争斗的地方。今天我在此凭吊古迹,自己得到的深切感受,胜过读历史书籍。东风吹,光景移,已经改朝换代无数次了,历史的往事随江潮而i折。问道旁的杨柳年年为谁而春,为谁摇动金黄的枝条。
注释:¹形胜地:地形险要的战略要地。²兴亡处:当年众雄生死争斗的地方。³傍:同旁。⁴春:春色,此用如动词。⁵金缕:指嫩黄色的柳条。化用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这首词,风格豪迈,苍劲有力,在自然朴素的描写中,不时有浓重之笔与用力之笔出现,平淡之中见奇伟。清人纪昀十分欣赏这首词,觉得它的豪壮之气并不逊于苏东坡。

  上片开头说“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相比,复古词显得起势平淡,远不如苏词的气势雄伟;但戴词以朴素的叙述入题,倒也显得自然轻快。苏词中的周瑜形象,着墨较多,形象较鲜明;复古词写周郎,仅写他“气吞区宇”的英雄气概,别是一种写法。对赤壁大战场面的描绘,苏轼仅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句;复古词则用浓墨重采,极力渲染气氛,艺术地再现这一惊心动魂的大战。“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两句,用精工的对偶句,把战争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贴切地描绘出吴蜀联军的高昂士气,写出了火攻曹军时的翻江倒海之势。“貔虎”本指猛兽,比喻勇猛的军队。“鱼龙”指潜蛰江中的水族动物,杜甫《秋兴》诗有“鱼龙寂寞秋江冷”之句,在千艘列炬的大拼搏中,那些潜居江中的鱼龙,再也不会感到孤独,它们因为受到战火的威胁而感到怒不可当了。“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刻画出波澜壮阔的中流水战,气势磅礴,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有异曲同工之妙,传神地描绘出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胜之速。词写到这里,陡然转折,用“今如许”三字提出问题:现在又怎样呢?这转折一问,问得很好,感慨苍茫,意味深厚。南渡之后,国势一日不如一日,复古将大半生目击心伤的国事,全含在这一问句中。

  下片“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数句,写赤壁矶附近的山川形胜,迫怀赤壁之战的遗迹。词人认为建安十三年发生在这里的一次战斗,是两军决定存亡的一次战斗。如今看到这些遗迹,自己得到的深切感受,真胜过读历史书籍。下面又将话题一转,抒写词人忧国伤时的感慨:“几度春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东风吹,光景移,由三国至今,改朝换代的事已经发生不只一次了,历史的往事已经随江潮而逝去,这是历史的规律。千古风流人物,也随着滚滚东流的长江而流逝了,现在又有谁能收拾祖国残破的山河啊!下片的结穴处,词人向道旁杨柳发问:问道旁杨柳在为谁生春,为谁摇动金色的柳条。言下之意是,由于自己感时伤世,面对“春风杨柳万千条”的美景,再也无心观赏了。这与杜甫的《哀江头》“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以及姜夔《扬州慢》结穴处的“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是同一种手法,都是以无心观赏美景来抒写作者的时代感伤。

  当然,苏轼是宋代一代词坛巨匠,后人再写《赤壁怀古》,要想获得读者的赞许,的确有些困难,戴复古写这阕词,也难免有望洋生叹的感觉。

参考资料:
1、 傅德岷,卢晋 .《宋词鉴赏辞典》 :长江出版社 ,2011年4月第2版 :第269页 .

mǎnjiānghóng ·chìhuái怀

dài sòngdài 

chìtóu fānguò fānhuái怀 xiǎngdāngshí zhōulángniánshào tūn wànlínjiāngzào qiānsōulièlóng juǎncháng kùncáomán jīn 
jiāngshàng jiāngbiān xíngshèng xīngwángchù lǎnzōng shèngshǐshūyán dōngfēngchuīshìhuàn qiānniánwǎngshìsuícháo wèndàobàng yángliǔwèishuíchūn yáojīn 
楚江湄,湘娥乍见,无言洒清泪。淡然春意。空独倚东风,芳思谁寄。凌波路冷秋无际,香云随步起。谩记得、汉宫仙掌,亭亭明月底。
楚江¹(méi)²,湘娥³乍见,无言洒清泪。淡然春意。空独倚东风,芳思谁寄。凌波路冷秋无际,香云随步起。谩(màn)记得、汉宫仙掌,亭亭明月底。
译文:这水仙花,就是潇湘妃子无疑。我初见时,她在江边伫立,默默无语,清泪滴滴。她那淡淡的春意,似有缕缕的哀思。她争个儿在东风里摇曳,满腔春情向谁寄?她步履轻盈地走来,带着萧瑟冷寂的秋意。只要是她经过的地方,便有袅袅清香飘起。曾记得汉宫里,那金铜仙人捧着承露盘,亭亭玉立在明月底。
注释:¹楚江:楚地之江河,此处应指湘江。²湄:河岸,水与草交接的地方。³湘娥:湘水女神湘妃,舜二妃娥皇、女英 。此处喻水仙花。⁴乍见:忽然看见;猛一见。⁵芳思:美好的情思。⁶凌波:本指起伏的波浪,多形容女子走路时步履轻盈,借指其人。⁷谩:徒,空。⁸汉宫仙掌:汉武帝刘彻曾在建章宫前造神明台,上铸铜柱、铜仙人,手托承露盘以储甘露。⁹亭亭:直立的样子;独立的样子。
冰弦写怨更多情,骚人恨,枉赋芳兰幽芷。春思远,谁叹赏、国香风味。相将共、岁寒伴侣,小窗净、沉烟熏翠袂。幽梦觉,涓涓清露,一枝灯影里。
冰弦¹写怨更多情,骚(sāo)²恨,枉赋芳兰幽芷³。春思远,谁叹赏、国香风味。相将共、岁寒伴侣,小窗净、沉烟熏翠袂(mèi)。幽梦觉,涓(juān)清露,一枝灯影里。
译文:琵琶吟怨更多情,它能道尽水仙的幽怨无极。诗人枉自赞美芳香幽雅的兰芷,却不把高洁的水仙提及。有谁叹赏她的国香风味?谁谁理解她的渺远幽思?我将与她相伴相依,共同度过严寒的冬日。明净的小窗里,我为她燃起沉香熏素衣。每当幽梦醒来,见她一身清露涓涓滴,娉娉婷婷在灯影里。
注释:¹冰弦 :指筝 。此处喻水仙。²骚人:指屈原。后亦泛指诗人,文人。³芷:草本植物,开白花,有香气。⁴国香:指极香的花,一般指兰、梅等。亦用于赞扬人的品德黄此指水仙。⁵岁寒:指岁寒三友,指松、竹、梅三种植物。也借以比喻忠贞的友谊。⁶沉烟:指点燃的沉香。⁷翠袂:喻水仙叶。⁸幽梦:隐约的梦境。⁹涓涓:细水缓流的样子。

  这首词写得宛转轻灵,工于寄托,于淡淡的语气中寄寓词人曲折蕴藉的情感,仍然具有自己新颖的角度和鲜明的个性。

  上片写水仙。开端三句:“楚江湄,湘娥乍见,无言洒清泪。”词人把水仙观照为湘娥,用风神清洁、凝眸含泪的湘水之掩辣趁动人的情状笼罩全仙徒然伫立着,无人爱怜,美好情思无所寄托,而一个“空”字则把词人失意、怅惘、落寞的情绪流礴尽了,抒发出人品高洁而难有知音的慨叹,于咏物中写出了词人的心、情。“凌波路冷秋无际,香云随步起”是由春入秋,秋是虚写,是词人的心理感受,散发出无边萦瑟轻冷的寒意。“香云随步起”描写水仙之娜香缭绕上升,仪态袅娜。此词写到这里,于淡淡的动人哀思的春意中给人增添了一份冷寂的秋感。读者可体会得到这是词人心境凄黯的写照。上片结句“漫记得、汉宫仙掌,亭亭明月底”,当是由眼前景物水仙联想到汉宫前捧承露盘的金铜仙人在明月下的亭亭玉影。词人所感,与所谓“感时花溅泪”者同一苦衷。“漫”与上文的“空”字照应,宛转地抒发了词人对宋室的眷念但却无所作为的怅惘之怀。

  下片写人惜水仙,进一步写情思。“冰弦写怨更多情,骚人恨,枉赋芳兰幽芷”,“怨”字道出了全词主题。这几句词人命意用辞很有独到之处:以有声的冰弦比无声的水仙,把视觉感受错置为听觉感受,于视觉之外再获得听觉上的美感。下二句“春思远,谁叹赏、国香风味”,传统诗词中常以兰为国香,这里词人则以水仙为国香,认为它春思悠远,韵味深长,感慨此国香风味不为世人欣赏、怜爱,这与黄庭坚《次韵中玉水仙花》中的“可惜国香天不管,随缘流落小民家”有异曲同工之妙。至此,词笔一转,着重写到自身,“相将共、岁寒伴侣”写水仙与人相亲相伴,共作岁寒之友。因水仙冬生,“岁寒”二字正切其性。在词人看来,水仙丝毫不逊色于松、竹、梅岁寒三友。“小窗净、沉烟熏翠袂”,写在惜花者所居处,水仙摆放在明净的小窗前,沉水香的缕缕轻烟缭绕着水仙抽出的绿叶。描写得极其淡雅而意境清幽。结语“幽梦觉,涓涓清露,一枝灯影里”,写惜花者一觉幽梦醒来时,灯影中目光迅速地被一枝身上带着涓涓清露的水仙吸引住,语气极淡,然清逸之韵使人回味无穷。

  这首词借湘妃、洛神来写水仙的芳魂玉魄,极力突出水仙飘逸高洁的品性。综观全词,咏物凝神观照、摆脱凡思,抒情宛转轻灵、淡雅清幽,引事用典十分贴切,又注意到处处照应。作者的才情与功力由此篇可见一斑。

参考资料:
1、 [清]上疆村民选编,黄占英注释.宋词三百首·最新注评版[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5(8):300.
2、 周永忠.宛转轻灵·淡语写深情——周密[花犯]《赋水仙》欣赏[J].阅读与写作,1998(5) :9-9.

xiùluánfènghuāfàn ·shuǐxiān

zhōu sòngdài 

chǔjiāngméi xiāngézhàjiàn yánqīnglèi dànránchūn kōngdōngfēng fāngshuí línglěngqiū xiāngyúnsuí mán hàngōngxiānzhǎng tíngtíngmíngyuè 
bīngxiánxiěyuàngèngduōqíng sāorénhèn wǎngfānglányōuzhǐ chūnyuǎn shuítànshǎng guóxiāngfēngwèi xiāngjiānggòng suìhánbàn xiǎochuāngjìng chényānxūncuìmèi yōumèngjué juānjuānqīng zhīdēngyǐng 
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缭,清江右洄,重门洞开,林峦坌入。当是时,若有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惭愧!惭愧!
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¹于几²上。白云左缭³,清江右洄,重(chóng)门洞开,林峦坌(bèn)。当是时,若有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洞愧!洞愧!
译文: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后就倚靠在几案上休息。左边白云缭绕,清澈的江水在右边回旋,树木和山峦从打开的门窗映入眼帘。当这时,我好像有什么想法实际上又没有什么思考,惬意地享受万物所拥有的一切。实在是洞愧呀!洞愧!
注释:¹倚:倚靠。²几:与案相对而言,是一种狭长面,下有足,常设于座侧,一边凭倚或搁置物件的家居。³缭:缭绕。⁴洄:水回旋而流,漩。⁵重门洞开,林峦坌入:意为树木山峦由门窗映入眼帘。⁶是:这。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