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遮道,拨不断、争挽房湖逐客。臣罪既盈应九死,全荷君王矜恻。况是当年,曾将愚技,十字街头立。恩波浩荡,孤忠未报涓滴。
世事应若穿杨,一弦不到,前发皆虚的。自判此生元有分,不管筮违龟食。靴帽丛中,渔樵席上,无入非吾得。倚湖一笑,夜深群动皆息。
万人遮道,拨不断、争挽房湖逐客。臣罪既盈应九死,全荷君王矜恻。况是当年,曾将愚技,十字街头立。恩波浩荡,孤忠未报涓滴。
世事应若穿杨,一弦不到,前发皆虚的。自判此生元有分,不管筮违龟食。靴帽丛中,渔樵席上,无入非吾得。倚湖一笑,夜深群动皆息。
魏了翁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1147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东风¹知我欲山行,吹断檐(yán)间积雨声²
译文:东风像是知道我要到山里行,吹断了檐间连日不断的积雨声。
注释:¹东风:春风。²吹断檐间积雨声:吹停了屋外下了很久的雨。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岭上晴云披絮(xù)¹,树头初日挂铜钲(zhēng)²
译文:岭上浮着的晴云似披着丝棉帽,树头升起的初日象挂着铜钲。
注释:¹絮帽:棉帽。²钲:古代乐器,铜制,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口向上以物击之而鸣,在行军时敲打。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译文:矮矮竹篱旁野桃花点头含笑,清清的沙溪边柳条轻舞多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西崦(yān)¹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²春耕。
译文:生活在西山一带的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吃了好闹春耕。
注释:¹西崦:这里泛指山。²饷:用食物款待别人。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¹(pèi)²听溪声。
译文:漫漫人生旅途就同我脚下悠悠的路,马行溪边,放下缰绳缓缓走着,听那潺潺溪水声。
注释:¹委:舍弃,这里是放下之意。²辔:缰绳。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
散材¹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pèi)²
译文:那朝廷上的党争,即便是难用之材也怕搜林之斧,疲惫的战马希望听到收兵的号令。
注释:¹散材:原指因无用而享天年的树木。后多喻天才之人或全真养性、不为世用之人。²卷旆钲:收兵的号令。古代旗末端状如燕尾的垂旒,泛指旌旗。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译文:下够了的细雨,带给茶农喜悦,在这乱山深处还有我的清官好友。
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
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ǒu)¹
译文:人间的歧路能知多少?问问田里耕作的农民吧。
注释:¹耦耕:二人并耕,这里指耕地之人。

  这两首诗是苏轼在去往新城途中,对秀丽明媚的春光,繁忙的春耕景象的描绘。第一首诗主要写景,景中含情。第二首着重抒情,情中有景。

  清晨,诗人准备启程了。东风多情,雨声有意。为了诗人旅途顺利,和煦的东风赶来送行,吹散了阴云;淅沥的雨声及时收敛,天空放晴。“檐间积雨”,说明这场春雨下了多日,正当诗人“欲山行”之际,东风吹来,雨过天晴,诗人心中的阴影也一扫而光,所以他要把东风视为通达人情的老朋友一般了。出远门首先要看天色,既然天公作美,那就决定了旅途中的愉悦心情。出得门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迷人的晨景:白色的雾霭笼罩着高高的山顶,仿佛山峰戴了一顶白丝绵制的头巾;一轮朝阳正冉冉升起,远远望去,仿佛树梢上挂着一面又圆又亮的铜钲。穿山越岭,再往前行,一路上更是春光明媚、春意盎然。鲜艳的桃花,矮矮的竹篱,袅娜的垂柳,清澈的小溪,再加上那正在田地里忙于春耕的农民,有物有人,有动有静,有红有绿,构成了一幅画面生动、色调和谐的农家春景图。雨后的山村景色如此清新秀丽,使得诗人出发时的愉悦心情有增无减。因此,从他眼中看到的景物都带上了主观色彩,充满了欢乐和生意。野桃会“含笑”点头,“溪柳”会摇摆起舞,十分快活自在。而诗人想象中的“西崦人家”更是其乐无比: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田间小憩,妇童饷耕;春种秋收,自食其力,不异桃源佳境。这些景致和人物的描写是作者当时欢乐心情的反映,也表现了他厌恶俗务、热爱自然的情趣。

  第二首继写山行时的感慨,及将至新城时问路的情形,与第一首词意衔接。行进在这崎岖漫长的山路上,诗人联想到人生的旅途同样是这样崎岖而漫长。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有阴风惨雨,也有雨过天晴。诗人不知不觉中放松了缰绳,任马儿沿着潺潺的山溪缓缓前行。马背上的诗人低头陷入了沉思。三、四两句颇见性情,很有特色,脍炙人口。“散材”、“疲马”,都是作者自况。作者是因为在激烈的新、旧党争中,在朝廷无法立脚,才请求外调到杭州任地方官的。“散材”,是作者自喻为无用之才。“搜林斧”,喻指新、旧党争的党祸。即使任官在外,作者也在担心随时可能飞来的横祸降临,即便是无用之材,也畏见那搜林的利斧。作者对政治斗争、官场角逐感到厌倦,就像那久在沙场冲锋陷阵的战马,早已疲惫不堪,很想听到鸣金收兵的休息讯号。所以,作者对自己此时这样悠然自在的生活感到惬意。他在饱览山光水色之余,想到了前几日霏霏春雨给茶农带来的喜悦,想到了为官清正的友人新城县令晁端友。临近新城,沉思之余,急切间却迷了路。诗的最末两句,就写诗人向田园中农夫问路的情形,同时也暗用《论语·微子》的典故:两位隐士长沮、桀溺祸耦而耕,孔子命子路向他们问路,二人回答说:“滔滔者,夭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避人之士也,岂若从避世之士哉?”诗人以此喻归隐之意。

  两首诗以时间先后为序,依原韵自和,描绘“道中”所见所闻所感,格律纯熟,自然贴切,功力深厚。尤其是第一首“野桃”、“溪柳”一联倍受后人激赏,汪师韩以为是“铸语神来之笔,“常人得之便足以名世”(《苏诗选评笺释》卷二)。其实不仅此联,即如“絮帽”“铜钲”之比拟恰切,“散材”、“疲马”之颇见性情,也是诗中妙对。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47-348
芥毛金爪勇难干,肯作霜花对乍寒。
芥毛金爪勇难干,肯作霜花对乍寒。
若说乘轩有痴鹤,司晨如此合峨冠。
若说乘轩有痴鹤,司晨如此合峨冠。
翔仞当年览德辉,传芳花品未思归。
翔仞当年览德辉,传芳花品未思归。
晚来雾鬓凭轩处,直恐金翘相对飞。
晚来雾鬓凭轩处,直恐金翘相对飞。
泽兰萱草比多言,谓汝分阴久夺鲜。
泽兰¹萱草²比多言,谓汝分阴久夺鲜。
注释:¹泽兰:菊科泽兰属植物。“妇人和油泽头,故云泽兰。”最早之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我国的礼记和楚辞。²萱草:黄花菜学名萱草。
政恐淇园修竹劲,不如秦岭老松坚。
¹恐淇园修竹劲,不如秦岭老松坚。
注释:¹政:指国政。淇园修竹:指卫武公辅佐周平王之事。此处借指仁政、德政。淇园,周代卫国的竹园。修竹,长竹,高竹。秦岭老松:《汉书·东方朔传》记载,南山即终南山,在今陕西省南部,是秦岭的主峰之一。在民间,对老者的祝福,常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之词句,愿老者福寿双全。东海就是指现在的东海与黄海。南山一词,则源于《诗经·小雅·天保》篇,“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南山之寿,不骞不崩”。比照“淇园修竹”,此“秦岭老松”似亦有所指。
高标幽艳自宜霜,弱草繁葩莫中伤。
高标幽艳自宜霜,弱草繁葩莫中伤。
肯与红莲媚三夏,要同黄菊向重阳。
肯与红莲媚三夏,要同黄菊向重阳。
临风裛露早秋天,范出南金色更鲜。
临风裛露早秋天,范出南金色更鲜。
若向东篱比标格,定知花市不言钱。
若向东篱比标格,定知花市不言钱。
此诗饱含忧愤,前两句以泽兰和萱草之口吻,互责对方夺其风光;后两句述担忧之事,即虽拥有仁德美行,但难以实现,因为与秦岭松的长久相比,其难以相匹。诗中深蕴宏伟抱负不得施展的忧愤之情。

yùncàizhānmíngqiūyuánjué--hóngshì

jièmáojīnzhǎoyǒngnángànkěnzuòshuānghuāduìzhàhán

ruòshuōchéngxuānyǒuchīchénéguān

xiángrèndāngniánlǎnhuīchuánfānghuāpǐnwèiguī

wǎnláibìnpíngxuānchùzhíkǒngjīnqiàoxiāngduìfēi

lánxuāncǎoduōyánwèifēnyīnjiǔduóxiān

zhèngkǒngyuánxiūzhújìnqínlǐnglǎosōngjiān

gāobiāoyōuyànshuāngruòcǎofánzhōngshāng

kěnhóngliánmèisānxiàyàotónghuángxiàngzhòngyáng

línfēngzǎoqiūtiānfànchūnánjīngèngxiān

ruòxiàngdōngbiāodìngzhīhuāshìyánqián

浮云护月,未放满朱扉。鼠摇暗壁,萤度破窗,偷入书帏。秋意浓,闲伫立,庭柯影里。好风襟袖先知。
浮云护月¹,未放满朱扉(fēi)²。鼠摇暗壁³,萤(yíng)度破窗,偷入书帏(wéi)。秋暗浓,闲伫立,庭柯(kē)影里。好风襟(jīn)袖先知。
译文:轻轻将月亮遮住,浮云似有暗怜惜明月,不让她的光辉全部洒满朱扉。暗壁、破窗,鼠摇、萤度,萤是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书帏。主人公在幽寂的、静得怕人的室内再也呆不下了,只好步到中庭,悄立树阴,忽觉襟袖之间一阵好风吹来,当此深秋,独自悄立闲庭。
注释:¹浮云护月:指月亮被薄云遮盖。²朱扉:红漆的门。³鼠摇暗壁:老鼠在壁角暗处恣暗活动。⁴庭柯:庭院里的树木。
夜何其。江南路绕重山,心知漫与前期。奈向灯前堕泪,肠断萧娘,旧日书辞犹在纸。雁信绝,清宵梦又稀。
夜何其¹。江南路绕重山,心知漫²与前期³。奈向灯前堕(duò)泪,肠断萧娘,旧日书辞犹在纸。雁信绝,清宵(xiāo)梦又稀。
译文:夜已经是什么时候了呢?伊人在江南,想去寻找呢,当初曾和她预约重逢日期,现在由于岁月推移,人事变化,恐怕已难于实现了。无奈,想到现在要是能和她再通书信的话,那虽不能见面,也可鱼来雁往,互诉相思,也是一种安慰。然而鱼沉雁杳,连做梦梦到相逢也越来越少。
注释:¹夜何其:夜深已是什么时候?²漫:枉然,徒然。指心中已不存希望。³前期:早先的期约。⁴奈:无奈。⁵萧娘:这里代指作者所爱的美人。⁶雁信绝:书信断绝。古有鸿雁传书的传说。

  “浮云护月,未放满朱扉。”描写秋夜景色。化用杜甫诗:“明月生长好,浮云薄渐遮。”(《季秋苏五弟缨江楼夜宴》)以点明秋夜。作者翻出新意,说“浮云”为了“护月”,轻轻将月亮遮住,浮云似有意怜惜明月,不让她的光辉全部洒满朱扉。这一层朦胧黯淡的景色与词中主人公怀人伤感的心情是一致的。

  “鼠摇暗壁,萤度破窗,偷入书帏。”两句对仗,上句是耳闻之声,下句是目睹之景,暗壁、破窗,一派贫居陋巷的潦倒景象。鼠摇、萤度,烘托室内寂静无人,引起词中主人公一种凄清幽独的感觉。“偷入书帏”系化用唐代诗僧齐己《萤》诗:“夜深飞入读书帏。”用一“偷”字,说明萤是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书帏的。万籁寂静之夜,词人在陋室之中所闻所见,用以烘托环境之寂寞、萧索。

  “秋意浓,闲伫立,庭柯影里。”用内转之笔,点出时令,并入情。至此,词中主人公才正式露面,词中主人公在幽寂的、静得怕人的室内再也呆不下了,只好步到中庭,悄立树阴,忽觉襟袖之间一阵好风吹来,顿觉秋意已浓了。“里”字同部上声叶韵。

  “好风襟袖先知。”系套用杜牧《秋思》诗中“好风襟袖知另加一“先”字,就不只是写襟袖而且是写人对风的敏锐感觉。空间已由室内转向室外。词中主人公当此深秋,独自悄立闲庭,“尽日伫立无言,赢得凄凉怀抱。”(柳永《满朝欢》)怀人之念,油然而生,上片结拍,情景交融,然秋宵夜永,独立庭心,逗出怀人契机。由此引入下片。

  “夜何其。”借用《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的诗句,“犹问夜已到何时,委婉曲折道出他夜深无眠。”“其”是句尾助词。这是作者设问:夜已经是什么时候了呢?暗示他独自悄立树阴,因怀人而夜不成寐。秋水伊人之感,也如晏几道词“梦入江南烟水路”(《蝶恋花》)一样,他所怀念的人也在山重水复的江南。

  “江南路绕重山,心知谩与前期。”第一句写景,接着入情。美成所怀念之伊人,乃在江南重叠山峦之间,旧游之地,历历在目,想去寻找呢,又担心“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晏几道《蝶恋花》);次句直抒胸臆:当时预约重逢的前期是徒然的,现在由于岁月推移,人事变化,恐怕已难于实现了。写到这里,似乎话已写尽,忽然看到恋人的旧时书信宛然在目,又触发旧情,引起新愁。

  “奈向灯前堕泪,肠断萧娘,旧日书辞犹在纸。”“奈”,无可奈何之意”;“堕泪”非只今夜事,前时已然,亦包括今夜。“泪”字韵押同部去声。先写“堕泪”,再补写为何“堕泪”。“向灯前堕泪,肠断萧娘。”典出杨巨源《崔娘》诗:“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唐时以萧娘为女子之泛称,如将萧郎作为男子的泛称一样,并不指固定的人,如元稹诗:“揄扬陶令缘求酒,结托萧娘只在诗。”白居易诗:“风朝舞飞燕,雨夜泣萧娘”。这首词中的“萧娘”当然是指词中主人公的恋人。旧时“萧娘”书信一行行,一字字,分明写在纸上,读来令人肠断,睹物思人,不觉伤心落泪,这就是“旧日书辞犹在纸”所引起的感情激荡。他想到现在要是能和她再通书信的话,那虽不能见面,也可鱼来雁往,互诉相思,也是一种安慰。“纸”字韵押同部上声。

  “雁信绝,清宵梦又稀。”结句低欲绝。虽想重通音问,但她“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鱼沉雁杳,已够伤心,但若能常在梦中相逢,岂不也可聊慰相思之苦?在感情上得到某种补偿,这是他最后的幻想。但偏偏连梦也很少做,真是“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晏几道《阮郎归》)他的要求逐步降低,由想见面降到只求通信,由求通信降到只求梦中想会也可以,但他的相思强度却逐步升高,直到连梦里相逢也难办到时,则最后的,最起码的希望也破灭了时,不免柔肠百结,低回欲绝,陷入了刻骨相思、彻底绝望的境地,抒情至此达到高峰,突然歇拍,余意不尽。

  这首词由写景到抒情,由室内到室外,时空结合,层层递进,感情愈趋强烈,结构谨严,曲折多致。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第1012页
2、 夏承焘 .《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未知:第110页
3、 刘扬忠.《周邦彦词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第117页

yuánzhú··yúnyuè--zhōubāngyàn

yúnyuèwèifàngmǎnzhūfēishǔyáoànyíngchuāngtōushūwéiqiūnóngxiánzhùtíngyǐnghǎofēngjīnxiùxiānzhī

jiāngnánràozhòngshānxīnzhīmànqiánnàixiàngdēngqiánduòlèichángduànxiāoniángjiùshūyóuzàizhǐyànxìnjuéqīngxiāomèngyòu

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刑天¹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²干戚(qī)³以舞。
译文:刑天与黄帝争夺神位。二者相斗,黄帝斩断刑天的脑袋,并把它埋到常羊山。但刑天魂魄不灭,以双乳作眼睛,以肚脐作嘴,手执干戈,拿着盾和斧向天挥舞不止。
注释:¹刑天:本作形夭,又作形天、邢天,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²操:拿。³干戚:干戚。
晓风清,幽沼绿,倚栏凝望珍禽浴。画帘垂,翠屏曲,满袖荷香馥郁。
晓风清,幽沼(zhǎo)绿¹,倚栏凝望珍禽浴。画帘垂,翠屏曲,满袖荷香馥(fù)郁。
注释:¹幽沼绿:深池碧绿。
好摅怀,堪寓目,身闲心静平生足。酒杯深,光影促,名利无心较逐。
好摅(shū)怀¹,堪寓(yù)²,身闲心静平生足。酒杯深,光影促³,名利无心较逐。
注释:¹好掳怀:便于抒发感情。掳:表达,抒发。²堪寓目:值得观赏。寓目:过目。³光影促:光阴短促,这里指人生短促。

  这首词是抒怀之作。

  上片头二句,写出幽静的环境。“倚栏”一句写在这幽静的环境中,人也悠闲自在,倚栏欣赏着珍禽戏水。“画帘”三句,写观景后回到室内,满身还留有荷花的清香,更见其闲适。

  下片前三句,直述对此景的感触,足以舒展心怀,足以清新耳目,像这样的闲静日子,平生已可满足了。结尾三句,有“对酒当歌”之意,因为他觉得光阴短促,所以人要与世无争,莫图名利。这首词在旷达之中,透露着光阴促迫之感。

zi··xiǎofēngqīng--xiòng

xiǎofēngqīngyōuzhǎo绿lánníngwàngzhēnqínhuàliánchuícuìpíngmǎnxiùxiāng

hǎoshū怀huáikānshēnxiánxīnjìngpíngshēngjiǔbēishēnguāngyǐngmíngxīnjiàozhú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