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云亡恨,曾无可赎身。江山归国路,桃李泣蹊人。
谁为云亡恨,曾无可赎身。江山归国路,桃李泣蹊人。
追册君恩厚,题功史笔新。所嗟经济事,不及相平津。
追册君恩厚,题功史笔新。所嗟经济事,不及相平津。

xuānhuītàiwèizhènggōngwǎnèrshǒuèr--sòng

shuíwèiyúnwánghèncéngshúshēnjiāngshānguīguótáorén

zhuījūnēnhòugōngshǐxīnsuǒjiējīngshìxiāngpíngjīn

宋祁

宋祁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学家。字子京,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 12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倦童疲马放松门,自把长筇倚石根。
倦童¹疲马放松门²,自把长筇(qióng)³倚石根
译文:疲惫的随行人马都留在寺门,一根竹杖扶我继续登临石壁。
注释:宝公塔:宝公名宝志,为南朝高僧,梁天监十三年(514年)卒,葬于钟山定林寺前,梁武帝为建塔于其上,名宝公塔。塔前有寺。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子王雱卒,其祠堂就在宝公塔院。¹童:指随行的童仆。²松门:松木为门,此指寺门。³筇:筇竹,可作拐杖,因称杖为筇。⁴石根:大石的底部,这里指石壁。
江月转空为白昼。
江月转¹空为白昼。岭云分暝(míng)²与黄昏。
译文:升空的皓月要将星空转为白昼,绕岭的重云想把黑夜分给黄昏。
注释:¹转:运转。²暝:日暮,夜晚。
岭云分暝与黄昏。
鼠摇岑(cén)¹声随起,鸦矫²荒寒影对翻。
译文:小鼠磨牙打破了塔中的岑寂,寒鸦振翅掠过投下了移动的清影。
注释:¹岑寂:寂静,寂寞。²矫:举起,昂起;这里是振翅的意思。
鼠摇岑寂声随起,鸦矫荒寒影对翻。
当此不知谁主客,道人¹忘我我忘言。
译文:面对此景此情已分不清谁主谁客,同游大化,道人与我两两相望无言。
注释:¹道人:得道之人,这里指守塔院的僧人。
当此不知谁客主,道人忘我我忘言。
当此不知谁客主,道人忘我我忘言。

  此首七律作于诗人的晚年,叙写诗人在一个黄昏登宝公塔的所见所感。诗中描写了一派静谥而开阔的景色,表现出诗人饱经忧患与挣扎之后力求超脱的心境。此诗造语奇警,组合新巧,炼字取意精严娴熟。

  诗的首联描写了登塔前的一路艰辛。从“倦童疲马”四字透出路遥行艰之状,“长筇倚石根”说明山石巍峨,攀登不易。而倦童疲马留于寺门与诗人拄杖登山的情形恰成鲜明对比,通过童仆和马匹的倦怠疲惫,反衬出诗人登山临水、意兴无穷的精神。诗中出现的诗人形象:一个不避险远的“有志者”。

  颔联写登楼所见的景色:江上升起的皓月驱走了黄昏时苍茫的夜色,将黝暗的夜空照得如同白昼一般;岭间飘浮的云影加深了暮色的昏暗,像是将暝色分给了黄昏。这两句状写江上山间由黄昏转入月夜时光影的明暗变化,极为工妙。夜空本不可转,暝色也不能分,然而诗中说“转空”、“分暝”,已是一奇;以月转空,以云分暝,则将月和云赋予了活力和生命,又是一奇;明明是入夜,却说转为白昼,黄昏本是虚无,却说分予暝色,更是奇上加奇。这联中“转空”、“分暝”都是诗人独造之词,然而在全句中不显得生硬晦涩,耐人咀嚼回味。

  颈联续写登塔的所闻所见:老鼠轻微的一动便打破了山间的寂静,声音随之而起;乌鸦在荒寒的空中高飞,投下它们翻飞的身影。这两句通过极细微的描写,表现了山间入夜时分的宁静和荒寒,“鼠摇”的声响十分微弱,但犹可听见,说明空山幽寂,古塔阒静。乌鸦在夜空中飞过本是晦暗不明的,然而其影可鉴,正表现了月色的明朗。这一联造语也很奇警。“鼠摇”、“鸦矫”脱胎于卢纶的“斗鼠摇松影”和杜甫的“雁矫衔芦内”,但组合新巧,对仗自然,体现了诗人炼字取意的精严娴熟。

  如此静谧开阔的景色令诗人心旷神怡,深深陶醉,甚至忘记了尘世的烦扰和纷争,如同要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尾联表现了诗人这种物我两忘的感受。“当此不知谁客主”一句,李壁注引《襄阳记》:“司马德操尝诣庞德公,值其上冢,径入室,呼德翁妻子,使速作黍。须臾,德翁还,直入相就,不知何者是客也。”诗中的“客主”就是指诗人自己与寺中僧人。结尾二句虽然只是刻画一种感受,却并不离登塔的主题,虽不写景,而景由此可见。

  全诗描绘了荒山、冷月、寒鸦的清冷幽僻之景,虽一字未提墓塔,却全然是墓塔周围特有的氛围,突现了游览地的固有特征。

参考资料:
1、 《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第219-221页
2、 范能船,朱晓松选注.游览诗一百首:上海书店出版社,1993.09:第83页

dēngbǎogōng

wángānshí sòngdài 

juàntóngfàngsōngmén chángqióngshígēn 
jiāngyuèzhuǎnkōngwéibáizhòu 
lǐngyúnfēnmínghuánghūn 
shǔyáocénshēngsuí jiǎohuānghányǐngduìfān 
dāngzhīshuízhǔ dàorénwàngwàngyán 
从商帅国器猎于南阳,同仲泽、鼎玉赋此。
从商帅国器¹猎于南阳,同仲泽²、鼎(dǐng)³赋此。
译文:我跟随商帅国器围猎南阳,与仲泽、鼎玉对这件事作了文章。
注释:水龙吟:词牌名。双调一百零二字,前段十一句四仄韵,后段十一句五仄韵。¹商帅国器:完颜斜烈,名鼎,字国器。曾任元帅,镇商州,故称商帅。²仲泽:王渥,字仲泽,金人,工诗善赋,词亦闻名。³鼎玉:据施国祁《元遗山乐府笺注》谓为燕人王铉。
少年射虎名豪,等闲赤羽千夫膳。金铃锦领,平原千骑,星流电转。路断飞潜,雾随腾沸,长围高卷。看川空谷静,旌旗动色,得意似,平生战。
少年射虎名豪¹,泽闲赤羽千夫膳(shàn)²。金铃锦领³,平原千骑,星流电转。路断飞潜,雾随腾沸,长围高卷。看川空谷静,旌(jīng)旗动色,得意似,平生战。
译文:少年射虎的英豪,统领赤羽千军若泽闲。头悬金铃,锦绣围脖,千骑相随于广袤平原,纵横驰骋快如流星闪电。飞禽游鱼无路可遁,骏马在浓雾中奔腾,长长的队列合围在一起。看那寂静的山谷,旌旗飘扬,志得意满,好似平生一场胜战。
注释:¹名豪:英豪,指商帅。²赤羽千夫膳:赤羽即旗帜。千夫膳即千夫之膳食。两者合起来是指军队人数众多,阵容盛壮。³金铃锦领:指车骑之鲜艳。⁴星流电转:形容打猎车骑奔驰得迅速。⁵飞潜:天上的飞禽和水里的游鱼。⁶长围:指打猎合围以困鸟兽。
城月迢迢鼓角,夜如何,军中高宴。江淮草木,中原狐兔,先声自远。盖世韩彭,可能只办,寻常鹰犬。问元戎早晚,鸣鞭径去,解天山箭。
城月迢(tiáo)迢鼓角,夜如何,军中高宴。江淮草木,中原狐兔,先声自远。盖世韩彭¹,可能只办,寻常鹰犬²。问元戎(róng)早晚,鸣鞭径去,解天山箭³
译文:城台明月高悬,鼓角声远远传来,夜里营中在做什么呢?满载而归的将军在高堂设宴。江淮的草木,中原的狐兔,一听到声威便不战而退。那功劳卓绝的韩信和彭越,不过是供人驱使的鹰犬。试问商帅何时策马扬鞭,三箭定天山。
注释:¹韩彭:指韩信和彭越。两人都是西汉初著名武将,辅佐刘邦建国后,皆获罪被杀。²鹰犬:指为人所驱使利用。³天山箭:唐薛仁贵曾率军战胜九姓突厥于天山,军中有“将军三箭定天山”之称。

  写出猎的词,元好问之前已有许多,而东坡《江城子·密州出猎》开其先声。由于出猎场面豪阔,气势雄壮,反映到词中,作品易以威武取胜。而元好问此词,更高出寻常威武一筹,在人事的见解上卓有特色,深沉高远。

  “少年射虎”两句,劈头先用两个典故,反衬出猎主人的威猛。西汉李将军李广,曾经见草中石而以为虎,拉箭猛射,箭头深没石中。但李广射石,恐非少年时事,此处写法,主要是衬托年二十就以善战闻名的商帅完颜国器。“赤羽千夫膳”全用杜甫《故武卫将军挽词》之二中的一句,原是称颂将帅的立功塞外之事,此处亦说商帅把这视若等闲,可见商帅更比前人高出一头。

  “金铃锦领,平原千骑,星流电转。路断飞潜,雾随腾沸,长围高卷。”这几句全写围猎场面。骏马金铃悬头,锦绣围脖,在平原民奔腾驰骋,如星流电转,而千骑齐奔,更见其气势雄大。高超的射猎技艺,使天上飞禽和水里游鱼的路全断了,乖乖地来到人们的囊中;白雾紧随着飞腾的马蹄,蔚为壮观;射猎队伍形成了合围的阵势,准备一网打尽入了围的野物。几句词,声调短促,吻合了射猎车骑风驰电掣的情势。“看川空欲静,旌旗动色,得意似,平生战。”围猎场面壮观,气势雄大,固然可观。然而,仅仅停留于此,则仍是雕虫之技,不足与言大者。这里,作者的笔触轻轻一点:“得意似,平生战”,既写出了商帅的善战,又用“得意”二字,写出了商帅视战争为“等闲”的军人气概。那喧闹车骑的背景,是川空谷阔的静谧,而五色旌旗飘摇飞动,变幻着高深莫测的图景,就像平生常常得胜的战役。

  词的上片直写围猎,喧闹非常,都是眼前之景。词的下片切换到围猎回归军营的场景。“城月迢迢鼓角,夜如何?”这两句勾勒出寂寥空旷的夜景:古城上空,悬着一钩残月,鼓角声隐隐从远方传来,清静中富有动感。而“军中高宴”一句,归结了白日围猎满载而归的喜悦之情,也同时衬托了将帅的豪气。“江淮草木,中原狐兔,先声自远。”这里,作者的笔彻底从围猎荡开去了,他用“草木皆兵”之典,把中原大地上的敌军比作“狐兔”,形象描绘了商帅逼人的军威,而这些敌军,听到商帅兵马的声音以前,便已颓然远遁。如此煊赫的军威,用对面状况来表现,更显得气势宏大。“盖世韩彭,可能只办,寻常鹰犬。”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曾在击败项羽的过程中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彭越也曾参与致项羽于死地的垓下决战。这两员战将的战功,千古之下,未敢轻视。而作者则主,他们两人,不过只做到平常的鹰犬罢了。言外之意是,商帅决非此种人物。因此,由上文逼出最后两句:“问元戎早晚,鸣鞭径去,解天山箭。”唐代大将薛仁贵战胜九姓突厥于天山,此指商帅的才略志向,当效薛仁贵“三箭定天山”、一举扫清边患,这才是将帅本色。

  全词气势峥嵘,场面豪阔,情境雄沉,不愧为名家手笔。

参考资料:
1、 田宝琴.《诗词曲赋名作鉴赏大辞典 词曲赋卷》.山西:北岳文艺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第534页—536页

shuǐlóngyín··cóngshāngshuàiguóliènányángtóngzhòngdǐng--yuánhǎowèn

cóngshāngshuàiguóliènányángtóngzhòngdǐng

shǎoniánshèmíngháoděngxiánchìqiānshànjīnlíngjǐnlǐngpíngyuánqiānxīngliúdiànzhuǎnduànfēiqiánsuíténgfèizhǎngwéigāojuǎnkànchuānkōngjìngjīngdòngshìpíngshēngzhàn

chéngyuètiáotiáojiǎojūnzhōnggāoyànjiānghuáicǎozhōngyuánxiānshēngyuǎngàishìhánpéngnéngzhǐbànxúnchángyīngquǎnwènyuánróngzǎowǎnmíngbiānjìngjiětiānshānjiàn

含娇含笑,宿翠残红窈窕,鬓如蝉。寒玉簪秋水,轻纱卷碧烟。
含娇含笑,宿翠残红窈(yǎo)(tiǎo)¹,鬓如蝉。寒玉簪(zān)秋水,轻纱卷碧烟。
译文:女道士含着娇态含着笑,翠眉已薄胭脂淡,青丝鬓发轻如蝉翼,身姿窈窕动人。头上的玉簪寒如秋水,身边的帷幕轻纱如卷碧烟。
注释:¹“含娇”二句:带着娇态,含着微笑,隔夜的翠眉已薄,脸上的胭脂已淡,而仍然显得美丽。宿翠残红:指脸面上的残妆,未重新打扮。窈窕:形容女子文静而美丽。
雪胸鸾镜里,琪树凤楼前。寄语青娥伴,早求仙。
雪胸鸾(luán)镜里¹,琪树²凤楼³前。寄语青娥伴,早求仙。
译文:坐到梳妆台前,鸾镜中的她轻衣薄裳,肌肤胜雪,美丽性感;站在凤楼前,她亭亭如玲珑玉树,袅袅如弱柳扶风。她希望美丽的同修女道们,早日成为神仙。
注释:¹“雪胸”句:在鸾镜中,微露如雪的胸脯。²琪树:仙家的玉树。³凤楼:泛指华丽的楼阁。⁴寄语:传信。⁵青娥:指美丽的少女。

guānzi··hánjiāohánxiào--wēntíngyún

hánjiāohánxiào宿cuìcánhóngyǎotiǎobìnchánhánzānqiūshuǐqīngshājuǎnyān

xuěxiōngluánjìngshùfènglóuqiánqīngébànzǎoqiúxiān

十月二十六日得家书,知新置田获秋稼五百斛,甚喜。而今而后,堪为农夫以没世矣!要须制碓制磨,制筛罗簸箕,制大小扫帚,制升斗斛。家中妇女,率诸婢妾,皆令习舂揄蹂簸之事,便是一种靠田园长子孙气象。天寒冰冻时,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暇日咽碎米饼,煮糊涂粥,双手捧碗,缩颈而啜之,霜晨雪早,得此周身俱暖。嗟乎!嗟乎!吾其长为农夫以没世乎!
十月二十六日得家书,知新置田获秋稼(jià)五百斛(hú),甚喜。而今而田,堪为农夫以没世矣!要须制碓(duì)¹制磨,制筛罗簸(bò)(ji),制大小扫帚,制升斗斛。家中妇女,率诸婢(bì)妾,皆令习舂(chōng)(yú)(róu)(bò)²之事,便是一种靠田园长子孙气象。天寒冰冻时,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暇(xiá)日咽碎米饼,煮糊涂粥,双手捧碗,缩颈而啜(chuò)之,霜晨雪早,得此周身俱暖。嗟乎!嗟乎!吾其长为农夫以没世乎!
译文:十月二十六日收到家里来信,知道新买的田地,秋季收获了五百斛的稻谷,我非常高兴。从今以后,我们可以做个农夫过一辈子了。现在需要制备碓、磨、筛罗、簸箕,制备大小扫帚,制备升、斗、斛等农具。家中妇女,连同家中女佣,都让它们学习舂揄蹂簸的活计,这才有一种靠田园抚养子孙的生活气象。天寒冰冻时,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再加一小碟酱姜等佐料,这最能使他们感到温暖。农闲的日子,吃碎米饼,煮糊涂粥,双手捧着碗,缩着脖子喝,即使是霜雪浓重的寒冷的早晨,喝这样的粥,全身都暖和。唉!唉!我们可以长久地做农夫过一辈子了!
注释:¹碓:舂米器具。²舂揄蹂簸:《诗经生民》:“或舂或揄,或蹂或簸。”舂,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揄,拉,引;蹂,搓。
我想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士为四民之末。农夫上者种地百亩,其次七八十亩,其次五六十亩,皆苦其身,勤其力,耕种收获,以养天下之人。使天下无农夫,举世皆饿死矣。我辈读书人,入则孝,出则弟,守先待后,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所以又高于农夫一等。今则不然,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作官,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产田。起手便走错了路头,后来越做越坏,总没有个好结果。其不能发达者,乡里作恶,小头锐面,更不可当。夫束修自好者,岂无其人;经济自期,抗怀千古者,亦所在多有。而好人为坏人所累,遂令我辈开不得口;一开口,人便笑曰:“汝辈书生,总是会说,他日居官,便不如此说了。”所以忍气吞声,只得捱人笑骂。工人制器利用,贾人搬有运无,皆有便民之处。而士独于民大不便,无怪乎居四民之末也!且求居四民之末,而亦不可得也。
我想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士为四民¹之末。农夫上者种地百亩,其次七八十亩,其次五六十亩,皆苦其身,勤其力,耕种收获,以养天下之人。使天下无农夫,举世皆饿死矣。我辈读书人,入则孝,出则弟²,守先待田,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³,所以又高于农夫一等。今则不然,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作官,如何攫(jué)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产田。起手便走错了路头,田来越做越坏,总没有个好结果。其不能发达者,乡里作恶,小头锐面,更不可当。夫束修自好者,岂无其人;经济自期,抗怀千古者,亦所在多有。而好人为坏人所累,遂令我辈开不得口;一开口,人便笑曰:“汝辈书生,总是会说,他日居官,便不如此说了。”所以忍气吞声,只得捱(ái)人笑骂。工人制器利用,贾人搬有运无,皆有便民之处。而士独于民大不便,无怪乎居四民之末也!且求居四民之末,而亦不可得也。
译文:我想世界上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读书人是士、农、工、商四民的最后一等。上等的农夫,耕种一百亩的地,次等的七、八十亩,再次等的五、六十亩,都是劳苦他们的身体,勤奋地付出他们的力量,耕种收获,来养活天下的人。假使天下没有农夫,全世界的人都要饿死了。我们这些读书人,就应该在家孝敬父母,出外尊敬兄长,守住先人的美德,等待传给后人来继承发扬,做官得志时,把恩泽施与百姓;不能达到心愿时,就修养身心,将美德表现于世;所以又比农夫高了一等。可是现在的读书人就不是这样了,一捧起书本,便想要考中举人、考中进士、作官,作官后要如何抓取金钱,建造大房屋,购买很多田产。一开始便错走了路,后来越做越坏,总没有个好结果。而那些在事业上没有发展和成就的人,便在乡里为非作歹,行为丑陋,更令人受不了。至于约束言行,注重修养自己品德的人,难道没有吗?甚至期望自己达到经世济民的理想,使自己的心智高尚,媲美古人的人,也到处都有。但是好人总是被坏人所牵累,于是让我们也开不得口。一开口说话,别人便笑说:你们这些读书人总是会说,将来做了官,就不这样说了。所以只好忍气吞声,忍受别人的笑骂。工人制造器具,让人使用方便;商人搬运货物,输通有无,都有方便民众的地方。只有读书人对于人民最不方便,难怪要列在四民中的最后一等,而且连求列在最后一等也都得不到呢。
注释:¹四民:指士、农、工、商。《汉书食货志上》:“士农工商,四民有业。”²入则孝,出则弟:《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弟,同“悌”,敬重兄长。³“得志”二句:语见《孟子尽心上》:“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见,同“现”,显露。⁴小头锐面:谓尖头小面,形容善于经营。《春秋田语》:“平原君对赵王曰:‘渑池之会,臣察武安君之为人也,小头而锐,断敢行也。’”⁵束修:约束整饬。⁶经济:经世济民。
愚兄平生最重农夫,新招佃地人,必须待之以礼。彼称我为主人,我称彼为客户,主客原是对待之义,我何贵而彼何贱乎?要体貌他,要怜悯他;有所借贷,要周全他;不能偿还,要宽让他。尝笑唐人《七夕》诗,咏牛郎织女,皆作会别可怜之语,殊失命名本旨。织女,衣之源也,牵牛,食之本也,在天星为最贵;天顾重之,而人反不重乎?其务本勤民,呈象昭昭可鉴矣。吾邑妇人,不能织绸织布,然而主中馈,习针线,犹不失为勤谨。近日颇有听鼓儿词,以斗叶为戏者,风俗荡轶,亟宜戒之。
愚兄平生最重农夫,新招佃地人,必须待之以礼。彼称我为主人,我称彼为客户,主客原是对待之义,我何贵而彼何贱乎?要体貌¹他,要怜悯(mǐn)他;有所借贷(dài),要周全他;不能偿还,要宽让他。尝笑唐人《七夕》诗,咏牛郎织女,皆作会别可怜之语,殊失命名本旨。织女,衣之源也,牵牛,食之本也,在天星为最贵;天顾重之,而人反不重乎?其务本勤民,呈象²(zhāo)昭可鉴矣。吾邑(yì)妇人,不能织绸织布,然而主中馈(kuì)³,习针线,犹不失为勤谨。近日颇有听鼓儿词,以斗叶为戏者,风俗荡轶,亟(jí)宜戒之。
译文:兄长我一生中最敬重的是农夫。对于新招用的佃户,一定以礼相待。他们称呼我们为主人,我们称呼他们为客户;主客本来就应该是相互平等对待的意思,我们有什么好尊贵的,而他们又有什么好低贱的呢?要体恤他们,要怜悯他们,如果他们有需要借贷,就要周全他,无能力偿还的,就要宽让他们。我曾经嘲笑唐人《七夕》诗,吟咏牛郎织女,都作相会、离别等可怜之说,实在失去了原本的主旨。织女,穿衣的本源;牵牛,吃饭的根本,作为天星为最尊贵,上天非常重视它们,而人却反不重视啊!它们昭示人民勤劳务农,它们的形象明显可作为人们的镜子。我们乡邑的妇女们,不能织绸织布,然而主持家务,多做针线,也仍然不失为勤劳。近来有很多沉湎于听鼓词、玩斗叶的人,这习惯太放纵,亟应该制止他们。
注释:¹体貌:谓以礼待人。²呈象:指天所呈现的现象。³主中馈:指主持家中饮食之事。⁴斗叶:玩纸牌。明清时称纸牌为叶子。⁵荡轶:放荡纵逸。
吾家业地虽有三百亩,总是典产,不可久恃。将来须买田二百亩,予兄弟二人,各得百亩足矣,亦古者一夫受田百亩之义也。若再求多,便是占人产业,莫大罪过。天下无田无业者多矣,我独何人,贪求无厌,穷民将何所措足乎!或曰:“世上连阡越陌,数百顷有余者,子将奈何?”应之曰:他自做他家事,我自做我家事,世道盛则一德遵王,风俗偷则不同为恶,亦板桥之家法也。哥哥字。
吾家业地虽有三百亩,总是典产¹,不可久恃(shì)。将来须买田二百亩,予兄弟二人,各得百亩足矣,亦古者一夫受田百亩²之义也。若再求多,便是占人产业,莫大罪过。天下无田无业者多矣,我独何人,贪求无厌,穷民将何所措足³乎!或曰:“世上连阡(qiān)越陌,数百顷有余者,子将奈何?”应之曰:他自做他家事,我自做我家事,世道盛则一德遵(zūn)王,风俗偷则不同为恶,亦板桥之家法也。哥哥字。
译文:我们家的田地,虽然有三百亩,但总是人家典押的产业,不可长久依靠它。将来需买二百亩田,我兄弟二人各得一百亩就够了,这也是古代一个农夫受田一百亩的意思。如果再求多,就是侵占他人产业,那是很大的罪过。天下没有田地产业的人很多,我是什么人啊,如果贪求而不满足,那么穷人将如何求得生存呢?有人说:"在这世上,很多人的田产是阡陌相连,拥地数百顷还多,你奈他何?"我说:别人这么做是他家的事情,我只尽力做自家的事情,当世道昌盛时,大家一起遵守王制;若世风日下,民俗浇薄时,也决不随着世俗同流合污。这也是板桥家法吧。哥哥字。
注释:¹典产:指支付典价而占有的土地。原主可以赎回。²一夫受田百亩:《孟子万章下》:“耕者之所获,一夫百亩。”³措足:立足。⁴偷:浇薄。

  文章中提出“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士为四民之末”,是振聋发聩之语。这虽与中国农本主义的传统有关,但更是基于作者对当时读书做官、物欲横流的不良风气的深切痛恨及批判。作者指出应尊重“苦其身,勤其力”“以养天下之人”的农夫,批评了一心想做官发财的读书人,表现了极为可贵的进步思想。全文语言浅近贴切,叙事议论不加雕饰,明白如话,但“颇有言近指远之处”。

  这封家书原不分段,但从文意可以把握到它是讲了四层意思。

  首先是郑燮从家中来信得知的信息很高兴,高兴的是有“一种靠田园长子孙气象”。这对远在山东作七品知县的他是很大的欣慰,因为宦海不仅凶险,而且肮脏,郑燮是厌倦了官场生涯的,后方家园有此气象,无异有着极好的退路。所以,他一再喟叹“堪为农夫以没世矣”。此中人生感受极深,不言而自见。至于叮嘱备制足够农活用具,家人都要习作农活,以及待穷亲友要有“暖老温贫”情意,日常饮食应粗茶淡饭自供等等,全为强化“靠田园长子孙”的厚道而自俭“气象”。

  由此而紧接着申述“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的观念,这是从理论上说清为什么要强化上述“靠田园长子孙气象”。作者自己原已是个地道的“士”,却申称在农、工、商、士的四民之列居士于末,强调“天下无农夫,举世皆饿死矣”,这显得很奇突。读者不应认为郑燮恪守的是小国寡民式的小农思想,进而以为在城市经济已趋发达的清中叶,这种思想是保守落后的。郑燮的这些想法,一是儒家农本思想所教化的表现,此中还有民本观念;二是他这个从小生活于农村的下层知识分子出身者对乡土特有的感情;更重要的是他在与世俗社会中千奇百怪的“士”的行为的比较中形成农夫才算是“天地间第一等人”的观点。他其实并非要一笔抹倒“士”的价值,他讲了“士”本应“又高于农夫一等”的,即“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可是,世道风气却变为“士独于民大不便”,专门孳生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令正派士子为之气短,反而“捱人笑骂”。所以,郑燮显然是有所激愤而发,这一层必须得看到。

  到这里,农为四民之首而士为末的道理已讲透,可是他还旁敲侧击地加上一笔:“尝笑唐人《七夕》诗,咏牛郎织女,皆作会别可怜之语,殊失命名本旨。”所谓“唐人《七夕》诗”,未知所指何篇。杜牧《七夕》云:“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李商隐《七夕》云:“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则确是“皆作会别可怜之语”的。而牛郎、织女命名的本旨,是“织女,衣之源也;牵牛,食之本也,在天星为最贵”,而唐人诗又确是“失其本旨”了,所以他特地在家书中要家中人明此理后身体力行,在“重农夫”上,“勤谨”而不准“荡轶”上告诫兄弟子侄辈,从具体行为上强化前述“靠田园长子孙气象”。

  最后再从田产设置上嘱咐既要使全家有所恃,又不能贪求过多,占人产业,并将结束语落实在“我自做我家事”六字上。

  作为“家书”,本是随意写来,意行则行,意止则止,不必花梢,多饰语。这通家书即平实而生动,真挚恳切之极,而文字却又行云流水,自然吞吐,然而绝不散漫,在“意”的缕析上,犹如茧裹而紧圆,脉理清晰。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章培恒主编.古文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7月:第1827—1830页

fànxiànshǔzhōngshèshū

zhèngxiè qīngdài 

    shíyuèèrshíliùjiāshū zhīxīnzhìtiánhuòqiūjiàbǎi shèn érjīnérhòu kānwéinóngshì yàozhìduìzhì zhìshāiluó zhìxiǎosàozhǒu zhìshēngdǒu jiāzhōng shuàizhūqiè jiēlìngchōngróuzhīshì biàn便shìzhǒngkàotiányuánzhǎngsūnxiàng tiānhánbīngdòngshí qióngqīnpéngyǒudàomén xiānpàowǎnchǎosòngshǒuzhōng zuǒjiàngjiāngxiǎodié zuìshìnuǎnlǎowēnpínzhī xiáyānsuìbǐng zhǔzhōu shuāngshǒupěngwǎn suōjǐngérchuòzhī shuāngchénxuězǎo zhōushēnnuǎn jiē jiē zhǎngwéinóngshì 

    xiǎngtiānjiānděngrén zhǐyǒunóng érshìwéimínzhī nóngshàngzhězhǒngbǎi shí liùshí jiēshēn qín gēngzhǒngshōuhuò yǎngtiānxiàzhīrén shǐ使tiānxiànóng shìjiēè饿 bèishūrén xiào chū shǒuxiāndàihòu zhìjiāmín zhìxiūshēnjiànshì suǒyòugāonóngděng jīnrán pěngshūběn biàn便xiǎngzhōng zhōngjìnshì zuòguān juéjīnqián zàofáng zhìduōchǎntián shǒubiàn便zǒucuòliǎotóu hòuláiyuèzuòyuèhuài zǒngyǒuhǎojiēguǒ néngzhě xiāngzuòè xiǎotóuruìmiàn gèngdāng shùxiūhǎozhě rén jīng kànghuái怀qiānzhě suǒzàiduōyǒu érhǎorénwéihuàirénsuǒlèi suìlìngbèikāikǒu kāikǒu rénbiàn便xiàoyuē  bèishūshēng zǒngshìhuìshuō guān biàn便shuōliǎo  suǒrěntūnshēng zhǐáirénxiào gōngrénzhìyòng rénbānyǒuyùn jiēyǒubiàn便mínzhīchù érshìmínbiàn便 guàimínzhī qiěqiúmínzhī ér 

    xiōngpíngshēngzuìzhòngnóng xīnzhāodiànrén dàizhī chēngwéizhǔrén chēngwéi zhǔyuánshìduìdàizhī guìérjiàn yàomào yàoliánmǐn yǒusuǒjièdài yàozhōuquán néngchánghuán yàokuānràng chángxiàotángrén  shī yǒngniúlángzhī jiēzuòhuìbiéliánzhī shūshīmìngmíngběnzhǐ zhī zhīyuán qiānniú shízhīběn zàitiānxīngwéizuìguì tiānzhòngzhī érrénfǎnzhòng běnqínmín chéngxiàngzhāozhāojiàn rén néngzhīchóuzhī ránérzhǔzhōngkuì zhēnxiàn线 yóushīwéiqínjǐn jìnyǒutīngér dǒuwéizhě fēngdàng jièzhī 

    jiāsuīyǒusānbǎi zǒngshìdiǎnchǎn jiǔshì jiāngláimǎitiánèrbǎi xiōngèrrén bǎi zhěshòutiánbǎizhī ruòzàiqiúduō biàn便shìzhànrénchǎn zuìguò tiānxiàtiánzhěduō rén tānqiúyàn qióngmínjiāngsuǒcuò huòyuē  shìshàngliánqiānyuè shùbǎiqǐngyǒuzhě jiāngnài  yìngzhīyuē zuòjiāshì zuòjiāshì shìdàoshèngzūnwáng fēngtōutóngwéiè bǎnqiáozhījiā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晚妆¹初了²明肌雪³,春殿(diàn)(pín)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间,重按(ní)(cháng)¹⁰歌遍彻¹¹
译文:妃嫔宫女们画好了晚妆,一个肌肤似雪,明媚动人,她们鱼贯而入,准备在春殿之上一展自己的美丽和才华。凤箫声悠扬动听,不断演奏着《霓裳羽衣曲》,乐声一直传到水云之间。
注释:¹晚妆:一作“晓妆”。《全唐诗》中作“晓妆”。²初了:刚刚结束。³明肌雪:肌肤明洁,白滑似雪。亦是用白雪形容肌肤清亮光洁。⁴春殿:即御殿。以其豪华、盛大而称“春殿”。⁵嫔娥:宫中的姬妾与宫女。⁶鱼贯:游鱼先后接续。比喻一个挨一个地依序排列。⁷凤箫:凤凰箫。泛指管乐器。⁸水云:水和云。此指水云相接之处。⁹重按:一再按奏。¹⁰霓裳:《霓裳羽衣舞》的简称,唐代著名法曲。¹¹歌遍彻:唱完大曲中的最后一曲。唐宋大曲系按一定顺序连接若干小曲而成,又称大遍。其中各小曲亦有称“遍”的。一说遍、彻都是称曲调中的名目。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临春 一作:临风)
临春谁更飘香屑¹?醉拍阑(lán)²情味³切。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tà)马蹄清夜月。(临春 一作:临风)
译文:临风当前,香料的气味随风飘散,醉拍阑干,其情味深切。归去时不要燃亮烛花焰火,且待骑马踏着清夜月归去。
注释:¹香屑:香粉,香的粉末。一说指花瓣,花的碎片。如许昂胃《词综偶评》:“疑指落花言之。”²阑干:栏杆。用竹、木、砖石或金属等构制而成,设于亭台楼阁或路边、水边等处作遮拦用。³情味:犹情趣。

  此词是李煜于南唐全盛时期所创作的一篇代表作。词的上片主要写春夜宴乐的盛大场面。首句突出描绘“晚妆初了”的嫔娥们的盛妆和美艳,由此写出作者对这些明艳丽人的一片飞扬的意兴,同时从开篇即渲染出夜宴的奢华豪丽。继之两句宴乐开始,歌舞登场,作者极写音乐的悠扬和器物的华美。比如,笙箫二字可以给人一种精美、奢丽的感觉,与词中所描写的奢靡之享乐生活、情调恰相吻合。而“吹”作“吹断”,“按”作“重按”,不但字字可见作者的放任与耽于奢逸,而且十分传神地赋予音乐以强烈的感情色彩。据马令《南唐书》载:“唐之盛时,《霓裳羽衣》最为大典,罹乱,瞽师旷职,其音遂绝。后主独得其谱,乐工曹生亦善琵琶,按谱粗得其声,而未尽善也。(大周)后辄变易讹谬,颇去哇淫,繁手新音,清越可听。”李煜与大周后都精通音律,二人情爱又笃深,更何况《霓裳羽衣》本为唐玄宗时的著名大曲,先失后得,再经过李煜和周后的发现和亲自整理,此时于宫中演奏起来,自然欢愉无比。所以不仅要“重按”,而且要“歌遍彻”,由此也可想见作者之耽享纵逸之情。

  词的下片是描写曲终人散、踏月醉归的情景。“临春”一句明是写香,暗是写风,暗香随风飘散,词人兴致阑珊,由“谁更”二字而出,更显得活泼有致。“醉拍”二字直白而出,写醉态,写尽兴尽欢妥贴至极。到这里,作者有目见的欣赏,有耳听的享受,有闻香的回味,加上醉拍由口饮而生的意态,正是极色、声、香、味之娱于一处,心旷神驰,兴奋不已,因此才“情味切”,耽溺其中无以自拔。结尾二句,写酒阑歌罢却写得意味盎然,余兴未尽,所以向来为人所称誉。《弇州山人词评》中赞其为“致语也”。今人叶嘉莹曾详评此句:“后主真是一个最懂得生活之情趣的人。而且‘踏马蹄’三字写得极为传神,一则,‘踏’字无论在声音或意义上都可以使人联想到马蹄得得的声音;再则,不曰‘马蹄踏’而曰‘踏马蹄’,则可以予读者以双重之感受,是不仅用马蹄去踏,而且踏在马蹄之下的乃是如此清夜的一片月色,且恍闻有得得之声入耳矣。这种纯真任纵的抒写,带给了读者极其真切的感受。”读此二句,既可感作者的痴醉心情,也可视清静朗洁的月夜美景,更可见作者身上充盈着的文人骚客的雅致逸兴。

  全词笔法自然奔放,意兴流畅挥洒,语言明丽直快,情境描绘动人。作者从个人宫廷生活场面出发,虽然带有较为浓郁的富贵脂粉气,未能表现出深刻的思想内容,但短短一篇就把一次盛大欢宴的情形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艺术描绘生动逼真,情景刻画细腻动人,由喻象中见情思,于浅白处见悠远,充分显示了作者高妙的艺术功力,是“写得极为俊逸神飞的一首小词”。

lóuchūn ·wǎnzhuāngchūliǎomíngxuě

 dài 

wǎnzhuāngchūliǎomíngxuě chūndiàn殿pínéguànliè fèngxiāochuīduànshuǐyúnjiān chóngànchángbiànchè 
línchūnshuígèngpiāoxiāngxiè zuìpāilángānqíngwèiqiè guīshíxiūfàngzhúguānghóng dàiqīngyuè  (línchūnzuò línfēng )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