迸破莓苔地,亭亭出短篱。
箨随风雨解,根有岁寒期。
凤管终须奏,渔竿莫可窥。
傥容常守节,定见化龙时。
迸破莓苔地,亭亭出短篱。
箨随风雨解,根有岁寒期。
凤管终须奏,渔竿莫可窥。
傥容常守节,定见化龙时。
释道宁

释道宁

释道宁(一○五三~一一一三),俗姓王,歙溪(今安徽歙县)人。祝发蒋山泉禅师,依雪窦老良禅师。踰二年,遍历丛林,参诸名宿。晚至白莲,参五祖法演禅师,顿彻法源。徽宗大观中,住潭州开福寺。政和三年卒,年六十一。为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法演禅师法嗣。《僧宝正续传》卷二、《嘉泰普灯录》卷一一、《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今录诗一百三十二首。 ▶ 85篇诗文

猜您喜欢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薛谭¹学讴(ōu)²³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遂¹⁰¹¹。秦青弗¹²¹³,饯¹⁴¹⁵郊衢(qú)¹⁶,抚节¹⁷悲歌¹⁸,声振¹⁹林木,响遏行云²⁰。薛谭乃谢²¹求反²²,终身不敢言²³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自以为已经学完了,于是就告辞回去。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用酒食设宴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声歌唱悲歌。高昂的歌声振动了林木,美妙的嗓音响彻了云霄。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想要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至死也不敢再说要回去。
注释:¹薛谭、秦青:传说中秦国两名善于唱歌的人。²讴:徒歌(无伴奏)歌唱。这里指唱歌。³于:向。⁴穷:尽、完,用完。这里指学完。⁵技:本领。⁶谓:以为,认为,自认为。⁷尽:学尽,学完。⁸之:代词,指代上句中的秦青之技 。⁹遂:于是,就。¹⁰辞:告辞,告别。¹¹归:回去,回家。¹²弗:没有,不。¹³止:挽留,阻止。¹⁴饯:用酒食设宴送行,设酒送行。¹⁵于:在。¹⁶郊衢:郊外的大道边。郊:城外大道旁。衢:大路,四通八达的路。¹⁷抚节:打着节拍。¹⁸悲歌:慷慨悲壮的歌。¹⁹振:使...振动。²⁰响遏行云:遏,使...停止,阻拦;行云,飘动的云彩。形容歌声嘹亮。²¹谢:道歉。²²反:通“返”,返回。²³言:说。

xuētánxuéōu

liè xiānqín 

    xuētánxuéōuqínqīng wèiqióngqīngzhī wèijìnzhī suìguī qínqīngzhǐ jiànjiāo jiébēi shēngzhènlín xiǎngèxíngyún xuētánnǎixièqiúfǎn zhōngshēnggǎnyánguī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秋阴时¹²渐向暝(míng),变一庭凄冷。伫听³寒声,云冷无雁影。
译文:秋日阴雨绵绵,偶尔放晴却已是薄暮昏暝,庭院突然变得清冷。伫立在庭中静听秋声,茫茫云深不见鸿雁踪影。
注释:¹时:片时、偶尔的意思。²晴:一作“作”。³伫听:久久地站着倾听。伫,久立而等待。⁴寒声:即秋声,指秋天的风声、雨声、虫鸟哀鸣声等。此处是指雁的鸣叫声。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gēng)冷人去寂静,但照壁(bì)¹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²
译文:夜深人散客舍寂静,只有墙上孤灯和我人影相映。浓浓的酒意已经全消,长夜漫漫如何熬到天明?
注释:¹照壁:古时筑于寺庙、广宅前的墙屏。与正门相对,作遮蔽、装饰之用,多饰有图案、文字。亦谓影壁,指大门内或屏门内做屏蔽的墙壁。也有木制的,下有底座,可以移动,又称照壁、照墙。²消夜永:度过漫漫长夜。夜永,犹言长夜。

  这是一首客旅之词。全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冷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作者意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词中刻画寒夜酒醒,百无聊赖的孤苦形象,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来刻画孤凄意境。这种凝练冷沉的风格,与周邦彦小令词高华清丽的主流风格有所不同。

  上片一开篇就推出了一个阴雨连绵,偶尔放晴,却已薄暮昏暝的凄清的秋景,这实很像是物化了的旅人的心境,难得有片刻的晴朗。“秋阴时作渐向暝”,这是以白描手法勾出秋天时阴时晴、阴冷、黯淡的特点,这似乎是客观事物的直叙,然而一句“变一庭凄冷”,就将词人的感情突现出来。“一庭”即满庭。着一“变”字,将“凄冷”与上句联系起来,揭示了“凄冷”之因。同时将自然与人的感受融在一起,表现了景中情。在这“凄冷”的庭院中,词人“伫听寒声”。这久久的伫立,静听寒声,可见出人之心寒、孤寂。这寒声是秋风飒飒,秋叶瑟瑟,秋雁哀鸣,这寒声加浓了羁旅“凄冷”的况味。歇拍“云冷无雁影”一句,词人不仅在满庭凄冷的环境中伫立,静听秋声,而且还在寒声中追寻那捎书的鸿雁,然而望尽云霄,只听哀鸿长泣,不见孤鸿形影,留下的是更加冷重的寂寞之感,也触发了词人思乡念亲之情。

  在沉寂之中推出了过片:“更冷人去寂静”,把上下片很自然地衔接起来,而且将词境更推进了一步。“人去”二字突兀而出,正写出身旅途的旅伴聚散无常,也就愈能衬托出远离亲人的凄苦。同时“人去”二字也呼应了下文孤灯、酒醒。临时的聚会酒阑人散了,只有一盏孤灯曳的微光把自己的影子投射在粉壁上。此时此刻,人非常希望自己尚酣醉之中。可悲的是,偏偏酒已都醒,清醒的人是最难熬过漫漫长夜的,旅思乡愁一并袭来,此情此景,难以忍受。这首词全无作者惯有的艳丽之彩,所有的只是一抹凄冷之色。

  这首词不仅切合音律,而且精于铸词造句。“秋阴时晴”,一个“时”字表明了天阴了很久,暂晴难得而可贵。“伫听寒声”两句写得特别含蓄生动。寒声者,秋声也。冷秋之时,万物萧瑟寒风中发出的呻吟都可以叫做寒声。词人笔下的孤旅伫立空庭,凝神静听的寒声,是云外旅雁的悲鸣。南飞的雁都因浓云的阻隔而不能一面,自然是凄苦的情景。

  整首词中几乎一字一句均经过刻意的琢磨。可以说通篇虽皆平常字眼,但其中蕴含有冷挚情思。这也是周邦彦词的一大妙处。全词取境典型,结句直接抒情。全词以时间为线索,章法缜密,构思严谨。意象鲜明,人与物、情与境,浑然融为一气。感情步步推进,格调清峭,情味淡永。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054-1055
2、 唐圭璋 钟振振.唐宋词鉴赏辞典.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545
3、 甘远辉 等.宋诗词全书: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471
4、 于非.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428

guānlìng ·qiūyīnshíqíngjiànxiàngmíng

zhōubāngyàn sòngdài 

qiūyīnshíqíngjiànxiàngmíng biàntínglěng zhùtīnghánshēng yúnshēnyànyǐng 
gēngshēnrénjìng dànzhàodēngxiāngyìng jiǔdōuxǐng xiāoyǒng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夕阳度¹西岭,群壑(hè)²(shū)³已暝(míng)
译文:夕阳已经落下西边的山岭,千山万壑忽然昏暗静寂。
注释:¹度:过、落。²壑:山谷。³倏:一下子。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¹
译文:月光照进松林夜晚渐生凉意,风声泉声共鸣分外清晰。
注释:¹满清听:满耳都是清脆的响声。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qiáo)¹月欲尽,烟²鸟栖初定。
译文:山中砍柴人已经全都归家而去,烟霭中鸟儿刚归巢安息。
注释:¹樵人:砍柴的人。²烟:炊烟和雾霭。一作“磴”。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¹²期宿来³,孤琴候萝径(jìng)
译文:与丁大约定今晚来寺住宿,独自带着琴站在山路等你。
注释:¹之:此。²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³宿来:一作“未来”。⁴孤琴:一作“孤宿”,或作“携琴”。

  孟浩然在山水诗中,很善于表现自然景物在时间中的运动变化。山区寻常的景物,一经作者妙笔点染,便构成一幅清丽幽美的图画。

  此诗写诗人夜宿山寺中,于山径之上等待友人的到来,而友人不至的情景。前六句尽写夜色:夕阳西下,万壑蒙烟,凉生松月,清听风泉,樵人月尽,暮鸟栖定;后两句写期待故人来宿而未至,于是抱琴等待。全诗不仅表现出山中从薄暮到深夜的时令特征,而且融合着诗人期盼知音的心情,境界清新幽静,语言委婉含蓄。

  这首诗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形象,不仅仅准确地表现出山中从薄暮到深夜的时态特征,而且融统着诗人期盼知音的心情。特别是“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写诗人见松月而觉夜凉,听见泉而感山幽,细致入微地传达出日暮山间听泉时的全部感受,很有韵味。

  全篇前六句都是融情入景,到了第七句,才点出“之子期宿来”,然后在第八字再点出一个“候”字,彰显了诗人不焦虑不抱怨的儒雅风度,也从侧面表露出了诗人闲适的心境和对友人的信任。“孤琴候萝径”,以“孤”修饰琴,更添了孤清之感。孤琴的形象,兼有期待知音之意。而用“萝”字修饰“径”,也似有意似无意地反衬诗人的孤独。因为藤萝总是互相攀援、枝蔓交错地群生的。这一句诗,在整幅山居秋夜幽寂清冷的景物背景上,生动地勾勒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这位风神散朗的诗人,抱着琴,孤零零地伫立在洒满月色的萝径上,望眼欲穿地期盼友人的到来。诗的收尾非常精彩,使诗人深情期待知音的形象栩栩如生。

  表面上看起来,前六句是写景,只有结尾两句写候友。其实不然,诗从一开始就在写候友,不过诗人暗藏在景物中,没有露面罢了。前六句看起来是无人之境,实际上是友人之境。“群壑倏已暝”是诗人看到的,“松月生夜凉”是诗人感到的,“风泉满清听”是诗人的感觉,“樵人月欲尽,烟鸟栖初定”也是诗人看到的。这些诗句表明诗人候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待读到“孤琴候萝径”,暗藏在景物中的人,与抚琴候友的人迭在一起,形象蓦地活起来,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全诗色彩不断变幻,景物描写十分清幽,语言含蓄委婉却不失韵味。“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是此诗名句。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1-12
2、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88-89

宿shīshānfángdīngzhì

mènghàorán tángdài 

yáng西lǐng qúnshūmíng 
sōngyuèshēngliáng fēngquánmǎnqīngtīng 
qiáorénguījìn yānniǎochūdìng 
zhī宿lái qínhòuluójìng 
刮风有处躲,下雨好存身。
刮风有处躲,下雨好存身。
译文:刮风时候有处躲,下雨时候可藏身。
霜雪全无惧,雷声永不闻。
霜雪全无惧,雷声永不闻。
译文:霜雪来时不用怕,打雷声音听不清。
烟霞常照耀,祥瑞每蒸熏。
烟霞常照耀,祥瑞¹每蒸熏²
译文:霞光常年来照耀,祥云每天在蒸腾。
注释:¹祥瑞:又称“福瑞”,吉祥的征兆。²蒸熏:蒸腾、弥漫。
松竹年年秀,奇花日日新。
松竹年年秀,奇花日日新。
译文:松树竹子年年绿,奇花异草天天新。
严霜拥絮频惊起,扑面霜空。斜汉朦胧。冷逼毡帷火不红。
严霜¹拥絮(xù)²频惊起,扑面霜空。斜汉³朦胧。冷逼毡(zhān)(wéi)火不红。
译文:塞上的夜,沉沉如水。月落的时候,秋霜满天。罗衾不耐五更寒。曾几何时,小园香径,人面如桃花。你牵着她的手,闭着眼睛走,也不会迷路。
注释:采桑子: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罗敷艳歌》等。格律为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另有添字格,两结句各添二字,两平韵,一叠韵。¹严霜:严寒的霜气。霜起而使百草衰萎,故称。²絮:飞絮。³斜汉:即天河、银河。⁴毡帷:毡做的毛毯。
香篝翠被浑闲事,回首西风。何处疏钟,一穗灯花似梦中。
香篝(gōu)¹汉被浑闲事,回首西风。何处疏钟²,一穗(suì)³灯花似梦中。
译文:那时的翠被,是多么的温暖。那时回廊下,携手处,花月是多么的圆满。如今,边塞。在每个星光陨落的晚上,你只能一遍一遍数自己的寂寞。守护一朵小小的灯花。在梦中,已是十年飘零十年心。
注释:¹香篝:熏笼。古代室内焚香所用之器。²疏钟:稀疏的钟声。³穗:谷物等结的穗,这里指灯花。

  全词围绕着边塞的寒夜进行描写。

  上片全是用的景语,词人用“严宵”“拥絮”来透露塞上寒夜的寒冷,也从中透露出自己凄苦的心境。“严霜拥絮频惊起,扑面霜空。斜汉朦胧。冷逼毡帷火不红。”首句就写出夜的寒冷,这里的“絮”做两个解释,一个是上文所提到的棉被,意思便是半夜用被子裹着身体,还有一个就是指柳絮般的雪花。整句的意思便是严寒卷起雪花,令其如柳絮般飞舞在空中。不过从“频惊起”这三个字来推敲,这里的絮当做棉被来解释。因为夜里太过寒冷,几次从睡梦中被冻醒,屋内尚且如此,屋外的旷野上更不用说了,“扑面霜空,斜汉朦胧,逼毡帷火不红”。天空寒雾迷漫,银河仿佛横亘在夜空上的河流,被寒气所笼罩,在这样的天气下,军营里的炉火,再怎么添加柴火,也是烧不旺的。

  下片词人便峰回路转,从景转心,开始了联想、回忆、幻境相结合的心理描写。“香篝翠被浑闲事,回首西风。何处疏钟,一穗灯花似梦中”。“香篝翠被浑闲事”,一段似梦非梦的描述,仿佛让读词的人与他一同回到了温暖的家中,守着暖炉,怀拥翠被,温暖舒适。这里的描述并非完全是身体上向往的舒适,更多的则是表达心理上的一种向往,向往自由轻松、宽松舒适的环境。“香篝”是古人在室内焚香所用的器具,而”翠被“则是背面鲜丽柔软的被子,这两样事物看似是纳兰对家的渴望,纳兰也知道这一切都是“浑闲事”,他“回首西风”,妻一切不过是想象出来的美梦一场罢了。最后两句:“何处疏钟,一穗灯花似梦中。”这时词人听到稀疏的钟声,而帐中只有“一穗灯花”,在灯光朦胧中,作者如在梦中,不知身在何处,孤凄情怀,只能以词写心,托物言志。

  这首词写塞外的苦寒、孤寂、霜气卷着雪花阵阵飞起,扑面而来的是冬日寒冷的天空,情景交融,词人用词精妙,令人哀婉叹息。

参考资料:
1、 钮君怡.纳兰词(线装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293
2、 张明林.纳兰全集.辽宁:辽海出版社,2014:214
3、 彭玉平.人间词话.上海:中华书局,2010:312

cǎisāng ·yánshuāngyōngpínjīng

lánxìng qīngdài 

yánshuāngyōngpínjīng miànshuāngkōng xiéhànménglóng lěngzhānwéihuǒhóng 
xiānggōucuìbèihúnxiánshì huíshǒu西fēng chùshūzhōng suìdēnghuāmèngzhō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