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宅林园巧,亭垂剪剪茅。
雪香藏冷艳,月影浸疏梢。
桃李陪台等,松先道义交。
巡檐频索笑,应不厌推敲。
傍宅林园巧,亭垂剪剪茅。
雪香藏冷艳,月影浸疏梢。
桃李陪台等,松先道义交。
巡檐频索笑,应不厌推敲。
卫宗武

卫宗武

卫宗武约公元?年至一二八九年字洪父,(一作淇父)自号九山,嘉兴华亭人。生年不详,卒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淳佑间历官尚书郎,出知常州。罢官闲居三十余载,以诗丈自娱。宋亡,不仕。宗武著有《秋声集》八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诗文气韵冲澹,有萧然自得之趣。 ▶ 156篇诗文

猜您喜欢
龙德宫中旧御园,缭墙栽柳俨然存。
龙德宫¹中旧御园²,缭(liáo)³栽柳俨(yǎn)存。
译文:龙德宫是昔日北宋御苑,当年宫墙边栽种的柳树仍在。
注释:¹龙德宫:北宋时期宫殿,由原端王府扩建而成。靖康之变后废弃。²御园:即御苑。³缭墙:围墙。⁴俨然:形容庄重、严肃。
秋光更向墙头发,似与行人溅泪痕。
秋光更向墙头发,似与行人溅泪痕。
译文:秋光照到宫墙墙头,好像看到了遗民洒落的泪水痕迹。
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
瓦砾(lì)明珠一例抛¹,何曾石尉²重娇娆(ráo)³
注释:¹瓦砾明珠一例抛:把明珠(喻绿珠)当作瓦砾一样地抛弃。²石尉:即石崇,他曾任散骑常侍、侍中,出领南蛮校尉,故称石尉。³娇娆,美丽的女子,指绿珠。
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liáo)¹
注释:¹“都缘”二句:绿珠跳楼死去后,石崇也一家被杀。诗中说他还是有前生注定的厚福的,因为尚有绿珠与他同归地府,可以慰其寂寞。以悲剧为有福,即书中所谓“命意新奇,别开生面”。

  这首诗是《红楼梦》中林黛玉惜“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的寄慨之作。林黛玉自谓:“曾见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终身遭际令人可欣、可羡、可悲、可叹者甚多,……胡乱凑几首诗,以寄感慨。”恰好被贾宝玉翻见,将这组诗题为《五美吟》。《五美吟·绿珠》就是其中之一。

  组诗中所写的人事其实并非都据史实。如东施效颦出自《庄子》,带有寓言性质;《西京杂记》中所写王昭君不肯贿赂画工以致不为汉元帝所知而被诏使出塞的情节只是传说;至于出自《虬髯客传》的红拂形象则更经传奇作者的艺术加工。

  这首诗中的议论原本是借古讽今,为现实感受而发。林黛玉惋惜绿珠而对石崇有微词,以为石崇生前的珠玉绮罗之宠,抵不得绿珠临危以死相报,又可见其在爱情上重在意气相感,精神上有默契。

  诗中所咏与小说情节的某种照应关系,这是可以研究的问题。《五美吟》写的都是关于死亡或别离的内容,有的还涉及事败或者获罪被拘系,这就不是偶然的了。在现存材料很少的条件下,要确切地阐明作者的意图还是不容易的。在《红楼梦》戚序本与甲辰本上有一条早期批语说:“《五美吟》与后《十独吟》对照。”《十独吟》在后四十回续书中没有,当是已散失的后半部原稿中薛宝钗或史湘云所写的诗。从诗题看,大概是借古史上十个独处的女子如寡妇、弃妇、尼姑和离别丈夫的妇女等的愁怨,来写书中人物的现实感触的。所谓“对照”当也不仅仅限指诗题。

měiyín··绿zhū--cáoxuěqín

míngzhūpāocéngshíwèizhòngjiāoráo

dōuyuánwánqiánshēngzàogèngyǒutóngguīwèiliáo

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舞凤翔鸾势绝妙。可怜宵,波间涌出蓬莱岛。香烟乱飘,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
万家灯火闹¹春桥,十里光相照,舞凤翔(xiáng)(luán)势绝妙²。可怜宵³,波间涌出蓬(péng)(lái)。香烟乱飘,笙(shēng)歌喧闹,飞上玉楼腰。
译文:万家灯火照耀着热闹的春桥,沿江十余里灯火互相映照。凤灯飞舞,鸾灯腾翔,气势恢宏绝妙。多么可爱的元宵佳节,波浪中舞现出的灯火彩船好似蓬莱仙岛。浓香的烟火纷散着乱飘,笙歌声声喧响欢闹,一起飘飞,直飞上华丽的高楼,飞上云空。
注释:小桃红:曲牌名,句式为七、五、七、三、七、四、四、五,共八句。¹闹:热闹、欢乐。²舞凤翔鸾势绝妙:飞舞的凤凰和翱翔的鸡鸟精彩绝妙,这里指元宵灯会中用纸扎的凤凰和鸾鸟灯笼的神情。鸾:鸟名,传说中亦属凤凰的一类。³可怜宵:可爱的元宵佳节。可怜:可爱。⁴波中涌出蓬莱岛:指波浪中涌现出的灯火彩船。蓬莱岛:仙岛,参见王和卿《大鱼》。

  这支小令描写元宵节闹花灯的盛况。万家灯火,华丽明亮,有的如凤凰飞舞,有的似鸾乌飞翔,美妙绝伦。整首小令在幻觉般的境界中戛然而止,回味无穷。

  这篇小令起句就大肆渲染元宵之夜的盛况,“万家灯火”四字,把佳节来临、灯火辉煌、万民同乐的宏丽场景一下子展现出来,同时也使“春桥”这一特殊的景点得以凸显。之后迎面而来的是“春桥”两边的十里长堤,堤上的灯光与水中灯船连绵相照,让人联想起灯光与水波相映的场景,定是潋滟荡漾,十足的好光景。

  悬挂着的、手提着的各式各样的灯笼摇摆着、晃动着,如鸾飞凤舞,让人的心随之摇曳,觉得奇妙已极。至此,诗人不由赞叹:“可怜宵!”仿佛是蓬莱仙境来到了人间,又仿佛是人们登上了海上仙山,茫茫江面上若隐若现着仙山琼阁,这美妙的夜景让人幻惑迷离,飘然若仙。作者以虚托实,以幻写真,把夜间灯光摇曳,焰火与水雾相接的情景展现得淋漓尽致。

  “香烟乱飘”三句,风儿轻飘,香烟缭绕,笙歌悠扬,仙乐齐发,人声相随,一起飞上华丽的楼宇,飞上云空,羽化而登仙。此情此景,让人进一步感受到元宵夜的魅惑,宛如此夜是与神仙同欢,是天赐的福缘。

  小令以朦胧之笔写朦胧之夜,短短几句写出一个欢快迷人宛如仙境的元宵佳景,朴实清淡中展现幽美,读来如身临其境。

参考资料:
1、 陈思思,于湘婉编著.元曲鉴赏大全集 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17-18页

xiǎotáohóng ·jiāngànshuǐdēng

西cūn yuándài 

wànjiādēnghuǒnàochūnqiáo shíguāngxiāngzhào fèngxiángluánshìjuémiào liánxiāo jiānyǒngchūpéngláidǎo xiāngyānluànpiāo shéngxuānnào fēishànglóuyāo 
路有论冤谪,言皆在中兴。
路有论冤谪(zhé),言¹皆在中兴²
译文:行路的人们都在议论您的冤情,您的言论全是为着国家的中兴。
注释:刘司户蕡(fén):刘蕡,唐代宝历二年(826年)进士,善作文,耿介嫉恶,祖籍幽州昌平(今北京昌平)。大和元年(827年)参加“贤良方正”科举考试时,秉笔直书,主张除掉宦官,考官赞善他的策论,但不敢授以官职。后令狐楚、牛僧孺等镇守地方时,征召为幕僚从事,授秘书郎。终因宦官诬害,贬为柳州司户参军,客死异乡。¹言:指刘蕡应贤良方正试所作的策文。²中兴:中途振兴;转衰为盛。《诗经·大雅·烝民》序:“任贤使能,周室中兴焉。”
空闻迁贾谊,不待相孙弘。
空闻迁¹(jiǎ)²,不待³相孙弘。
译文:空听说昔年贾谊曾被召回任用,已等不到公孙弘那样拜相高升。
注释:¹迁:在这里是迁升之意。²贾谊: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却遭谗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来汉文帝又把他召回京城,任文帝爱子梁怀王太傅,常向他询问政事。孙弘:即公孙弘,汉武帝时初为博士,一度免归,后又举为贤良文学,受到重用,官至丞相,封平津侯。³不待:用不着;不用。《尹文子·大道上》:“善人之与不善人,名分日离,不待审察而得也。”
江阔惟回首,天高但抚膺。
江阔惟回首¹,天高但抚膺(yīng)²
译文:隔着辽阔的大江唯有频频回首,仰视高远的苍天只能痛苦抚膺。
注释:¹回首:回头;回头看。汉司马相如《封禅文》:“昆虫闿怿,回首面内。”²抚膺:抚摩或捶拍胸口。表示惋惜、哀叹、悲愤等。《列子·说符》:“昔人言有知不死之道者,燕君使人受之,不捷,而言者死……有齐子亦欲学其道,闻言者之死,乃抚膺而恨。”
去年相送地,春雪满黄陵。
去年相送地,春雪满黄陵(líng)¹
译文:想起去年我和您依依惜别之地,那时候纷飞的春雪正洒满黄陵。
注释:¹黄陵:地名。在湖南省湘阴县北,滨洞庭湖。传说舜二妃墓在其上,有黄陵亭、黄陵庙。

  此诗的前半写刘蕡冤谪而死。诗先不写自己的看法,而是从引述旁人的议论落笔。行路之人都在议论刘蕡遭贬柳州确是冤屈,都说他在贤良对策中的言论全是为着国家的中兴。言“中兴”而遭“冤谪”,可见蒙冤之深,难怪路人也在为之不平了。诗人借路人之口谈论冤谪,当然比直说更加有力。这不但表现了人们对刘蕡的同情和敬重,也从侧面反映了他们对宦官诬陷刘蕡的痛恨,对朝廷软弱昏庸的谴责。

  下面两句接着引贾谊与公孙弘两个历史人物,写诗人对刘蕡之死的痛惜。两句是说:空自听说昔年贾谊被召回朝廷,刘蕡却被远谪柳州,客死异乡,不可能像公孙弘那样再次被举,受到重用了。此联用典妥帖,何焯特别称第四句“最为精切”(《李义山诗集辑评》)。“空闻”、“不待”二语,顿挫有力,透出诗人深感怅惋痛惜之情。

  诗人视刘蕡为“师友”,而他竟死于冤屈,不能不使诗人伤心痛哭。五、六两句,即扣住题面,写诗人痛哭情状。刘蕡最后似死在浔阳(今江西九江)。诗人是在长安作此诗的。遥隔大江,只有频频回首南望,望空洒泪;天高难问,沉冤难诉,死不复生,惟有捶胸痛哭。长恸之后,痛定思痛,诗人回想起一年前与刘蕡在黄陵(山名,在今湖南湘阴)相别的最后一面。那时,正当刘蕡冤谪柳州,天空阴暗,春雪凄寒。结尾两句不但烘托着二人相别时的悲凄心情,且与诗人写此诗时悲痛欲绝的心境亦融为一体,留下不尽的哀思。纪昀说:“逆挽作收,结法甚好。”(《李义山诗集辑评》)

  这首诗,整篇都浸透着诗人的泪水,贯穿着一个“哭”字:始则是呜咽悲泣,随后是放声痛哭,继而是仰天悲号,最后则又变为抽噎饮泣。读完全诗,仿佛诗人的哭声还萦绕在耳际。写法上,诗人把叙述、议论、抒情三者结合在一起。前面四句全是叙述、议论,但叙述中含着很强的抒情色彩。后面四句抒情,而结联于抒情中又含着叙述成分。如果全是叙述和议论,容易干枯乏味;如纯用抒情,又与引诗所写的具体内容不太相合,难于写出刘蕡的沉冤。此诗将这三者结合起来,使公义私情,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从而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王思宇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24-1225

liúfén--shāngyǐn

yǒulùnyuānzhéyánjiēzàizhōngxìng

kōngwénqiānjiǎdàixiāngsūnhóng

jiāngkuòwéihuíshǒutiāngāodànyīng

niánxiāngsòngchūnxuěmǎnhuánglíng

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
老翁山¹下玉渊(yuān)²,手植青松三万栽。
注释:¹老翁山:在今眉山市东坡区土地乡。苏轼父母和其妻王弗的坟墓皆在此山。²玉渊回:清澈的泉流环绕。玉渊,指“老翁井”泉。
父老得书知我在,小轩临水为君开。
父老得书知我在,小轩¹临水为君开²
注释:¹小轩:有窗的小屋。²开:设置。一本作“蓬莱亲手为君开”。
试看一一龙蛇活,更听萧萧风雨哀。
试看一一龙蛇¹活,更听萧萧风雨²哀。
注释:¹龙蛇:形容枝干盘曲。²风雨:想象中的松涛。
便与甘棠同不剪,苍髯白甲待归来。
便与甘棠(táng)¹同不剪,苍髯(rán)白甲待归来。
注释:¹甘棠:作者引用这个故事,说青松当和甘棠一样受到人民的保护。因为预想到贾讷要去那里,所以这样称誉他。

  公元1086年(元祐元年),苏轼知登州任,到官五日,调回京师。一年之间,三迁要职,当上翰林学士。贾讷这时将到作者故乡眉州作官,作者故作诗相送。

  这首诗,是作者委托贾讷看顾父母坟园和问候家乡父老,对故土的眷恋之情跃然纸上。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