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上和风吹薄云,溪边花木亦欣欣。
州人未散烦携酒,行乐先须让使君。
溪上和风吹薄云,溪边花木亦欣欣。
州人未散烦携酒,行乐先须让使君。
宋祁

宋祁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学家。字子京,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 12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小国寡民¹。使²有什(shí)(bǎi)之器³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yú),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¹⁰,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译文:要使国家的疆域不要太大,人口要少。即使有效率十倍百倍的器械,却并不使用;使老百姓珍惜生命也不会背井离乡,迁徙远方。即使有船和车子,也没有地方要乘坐它,即使有铠甲和兵器,也没有地方要陈列它。让百姓回到结绳记事的时代。国富民强到了鼎盛时代。使百姓认为(他们)吃得香甜,服装漂亮,住的舒适,满意(他们的)风俗。国与国之间互相望得见,鸡犬的叫声都可以听得见,(但)人民从生到死,也不互相往来。
注释:¹小国寡民:小,使……变小,寡,使……变少。此句意为,使国家变小,使人民稀少。²使:即使。³什伯之器:各种各样的器具。一说是指效用十倍百倍的工具什伯,数量词,指超过十倍、百倍。⁴重死:看重死亡,即不轻易冒着生命危险去做事。⁵徙:迁移、远走。⁶舆:车子。⁷甲兵:武器装备。⁸陈:陈列。此句引申为布阵打仗。⁹结绳:文字产生以前,人们以绳记事。¹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以人们吃的食物为甘美,以他们所穿的衣服为美好,以他们所住的房子为安适,以他们的风俗为快乐。
过尽遥山如画。短衣匹马。萧萧落木不胜秋,莫回首、斜阳下。
过尽遥山如画。短衣匹马¹。萧萧落木不胜秋,莫回首、斜阳下。
译文:身着短衣,单枪匹马,走过一座座风景如画的山峦。树木不敌秋霜,落叶纷纷飘坠。夕阳下,切莫回首望乡,这样只能徒增伤感。
注释:¹短衣匹马: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尚骑射,故穿窄袖之衣,称为短衣。这里落谓穿短衣,乘匹马,奔驰在征途上。
别是柔肠萦挂。待归才罢。却愁拥髻向灯前,说不尽、离人话。
别落柔肠萦(yíng)¹。待归才罢。却愁拥髻(jì)向灯前,说不尽、离人话²
译文:离家之后,与你彼此深深牵挂,只有等回家之后这牵挂才能放下。到那时,我们会灯前相对,有着说不完的情话。
注释:¹萦挂:牵挂。²却愁二句:意谓待到行人归来,对灯夜话时,述说着别离之苦反倒使人生愁增恨。拥髻:捧持发髻。

  此落一首别有情趣的抒发离愁别恨的小词。

  上片写的落征途之景, “过尽遥山如画,短衣匹马”。词人身着短衣,乘着骏马,奔驰在征途上,那历历如画的青山,已被自己远远地甩在了身后。一“尽”字说明了行程之远,一“匹”字,彰显了征途之寂寞。“萧萧落木不胜秋”,承“遥山如画’而来,显得大气磅礴。“景物之萧瑟和意境之深远,历历如绘。“莫回首、斜阳下”,只顾策马而行吧,千万不要回头,那夕阳西下,落木萧萧的景象会让人断肠的。

  下片则落从闺中人一方写来的,落作者假想中的情景。“别落柔肠萦挂,待归才罢”。此句字面的意思落:我落特别地牵挂你啊,这种柔肠百转的思念之心只有等你回来以后才能停止。在下片的开端,纳兰便用如此直白的语气写出了思念之情,这种感情如此浓烈,所以在分离之后,更显得孤寂和落寞。在这首词的最后,纳兰自己也写道:“却愁拥髻向灯前,说不尽、离人话。”闲愁越想越多,只有当两人重新见面之后,才能化解,离人话说不尽,说得尽的只有彼此之间对对方的牵挂。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个“我”指的落谁?若落容若自己,怎还会有“待归才罢”之语呢?显然,这句话说得并不落词人自己,而落与自己遥隔千里的妻子。

  因此,其高明之处不在于按题中应有之义诉说了柔肠千转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归家团聚之日的渴望,而在于最后做了一笔反面文章.强调自己怕发付不了他日两人相聚,灯前絮话时她的那种“说不尽、离人话”的无限深情,因而又添新愁。这较之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意思更深了一层。所以此篇极有浪漫特色,极见情味。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鸿恩主编,纳兰词图解详析 超值全彩珍藏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10:第157页

luòsuǒ··guòjǐnyáoshānhuà--lánxìng

guòjǐnyáoshānhuàduǎnxiāoxiāoluòshèngqiūhuíshǒuxiéyángxià

biéshìróuchángyíngguàdàiguīcáiquèchóuyōngxiàngdēngqiánshuōjǐnrénhuà

院落深沉,池塘寂静。帘钩卷上梨花影。宝筝拈得雁难寻,篆香消尽山空冷。
院落深沉¹,池塘寂静。帘钩²卷上梨花影。宝筝³(niān)难寻,篆(zhuàn)尽山¹⁰冷。
译文:夜晚的院落幽深隐蔽,池塘寂清谧静。我睡不着觉,把窗帘卷挂在帘钩上,映入眼帘的是满树梨花的花影。手指拢住古筝的弦,黑暗中筝面的雁柱也摸不到,音调也调不准。香炉中的盘香耗尽,懒得去添香料,身处屏风旁也徒然感觉到室内的寒凉。
注释:踏莎行:词牌名。亦称《踏雪行》。双调五十八字,前后阕各三仄韵,前后阕开始两句例用对仗。¹深沉:深邃隐蔽。北宋梅尧臣《邃隐堂》诗:“华宇何深沉,但闻列图籍。”²帘钩:卷挂帘帷的钩子。唐王昌龄《青楼怨》诗:“肠断关山不解说,依依残月下帘钩。”³宝筝:筝的美称。⁴拈:原指手指捏取、搓搽东西。这里指弹筝时的捻、拢、挑等手法。⁵得:助词,用在动词谓语后,表示行为的实现。可灵活译出。⁶雁:雁柱,指筝面承弦的柱,排列如雁行。雁柱的作用是调整音高。两宋之交的吕渭老《薄悻》词:“尽无言、闲品秦筝,泪满参差雁。”⁷篆香:是用香末盘绕成盘曲状的炉香。两宋之交的李清照《满庭芳》词:“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⁸消:同“销”,耗费。⁹山:指屏风中所画的山。¹⁰空:徒然,无效果。
钗凤斜欹,鬓蝉不整。残红立褪慵看镜。杜鹃啼月一声声,等闲又是三春尽。
钗凤¹斜欹(qī)²,鬓(bìn)³不整。残红慵看镜。杜鹃啼月一声声,等闲又是三春尽。
译文:凤形的头钗倾侧在头发的一边,蝉形的鬓发发武零乱不整。憔悴面孔的脂粉颜色即刻减退,也懒得去照一下镜子。月下传来杜鹃鸟一声声催归的啼叫声,不经意间,一年中三春的美好时光就这样轻易终结了。
注释:¹钗凤:指饰有凤形的头钗。钗:古代妇女别在发髻上的首饰,由两股簪子合成。唐李洞《赠入内供奉僧》诗:“因逢夏日西明讲,不觉宫人拔凤钗。”²欹:斜,倾侧。³鬓蝉:即蝉鬓,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两鬓薄如蝉翼,故称。亦借指妇女。南朝梁萧绎《登颜园故阁》诗:“妆成理蝉鬓,笑罢敛蛾眉。”⁴残红:落花。这里借指憔悴人脸上残留的脂粉。⁵立:副词。立刻,立即。唐周繇《送边上从事》诗:“提笔男儿事,功名立可夸。”⁶褪:减色,颜色变淡。南宋陈允平《恋绣衾》词:“缃桃红浅柳褪黄,燕初来,宫漏渐长。”⁷杜鹃:鸟名,又叫杜宇、子规,传为古蜀帝所化,其叫声若“行不得也哥哥”,人们认为有催归的意思。⁸等闲:随便,轻易。⁹三春:旧指阴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尽:终止。

  开头两句用“院落”、“池塘”写女主人的生活环境,而这环境的特点是“深沉”与“寂静”,一上来就透露了境中人的孤单与寂寞。第三句由“院落”、“池塘”写到“帘钩”,这正如电影镜头的推移,且的是让读者亲自巡视一下主人公的生活天地,从而加深空阔、冷清的感受。一般人喜欢用“帘幕低垂”写孤寂,这固然不错,但往往需要上下文的配合,否则,美满的家庭也能庭院深深、帘幕沉沉。也许洪迈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而他又不愿意在上下文中点明主人公的哀乐,于是别出心裁,炼出“帘钩卷上梨花影”一句。如果帘钩卷上只有“梨花影”前来作伴的生活,那就太空虚和寂寞。以上三句着力渲染了环境。

  她在弹筝:“宝筝拈得雁难寻”,她在出神地望着烧尽的上香:“上香消尽山空冷”。吕渭老《薄幸》词:“尽无言、闲品秦筝,泪满参差雁。”而这里的女主人公却是“宝筝拈得”而“雁难寻”,连音调也调试不准,有相思而无法于弦上诉说,这就加倍的不堪。眼看着“上香消尽”而懒得去添,以致帷冷屏寒,其难以入睡也可知矣。“山”是画屏上的山,如牛峤《菩萨蛮》所说的“画屏山几重”。这一句所写的情境,《花间集》中颇多见,如欧阳炯《凤楼春》“罗幌香冷粉屏空”,毛熙震《木兰花》“金带冷,画屏幽,宝帐慵熏兰麝薄”,张泌《河传》“锦屏香冷无睡,被头多少泪”,都可作为理解此句的参考。女主人公这一整夜都是在凄凉中度过,那么未来的一天,又将“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过片的“钗凤”三句写主人公形貌。在痛苦中熬着日子,“钗凤斜鼓”、“鬓蝉不整”、“慵看镜”,便是相思成疾之状的形象反映。《诗经·伯兮》中的句子:“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以及徐斡《室思》里的话:“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无有穷已时。”这三句正是要表现其无穷的思念。“杜鹃啼月一声声”,表面上只写环境,只是在进一步创造冷清的气氛,因为“杜鹃啼血猿哀鸣”是自然界最凄厉的声音,实际上这里还用催归的杜鹃声表现思妇对行人的期待。前面已经说过,上半阕的结句是在暗示一夜将尽,到下半阕的结句则说“等闲又是三春尽”。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等著.宋词鉴赏辞典 上:上海辞典书出版社,2013.08:第1133页

shāxíng··yuànluòshēnchén--hóngmài

yuànluòshēnchénchítángjìngliángōujuǎnshànghuāyǐngbǎozhēngniānyànnánxúnzhuànxiāngxiāojǐnshānkōnglěng

chāifèngxiébìnchánzhěngcánhóngtuìyōngkànjìngjuānyuèshēngshēngděngxiányòushìsānchūnjǐn

门外青骢郭外舟,人生无奈是离愁。
门外青骢(cōng)¹²外舟,人生无奈是离愁。
译文:门前系着青骢马,城外郊野停泊着客船,人生最无奈的是离愁别绪。
注释:¹青骢:毛色青白相杂的骏马。²郭:城。
不辞苦向东风祝,到处人间作石尤。
不辞苦向东风祝,到处人间作石尤¹
译文:我宁愿一再向东风祈求:您在人间到处都变作石尤风吧!
注释:¹石尤:石尤风,即顶头逆风,能阻止船只前行。

  本首诗主要是写相思乃因离别而生。

  人生总是多离别,门外系着青骢,城外飘着轻舟,都是令离人万般无奈之景。于是,诗人痴情地想,既然人力无法消除分离,可以借助天公来阻止离思。

  《琅环记》云:“石尤风者,传闻为石氏女嫁为尤氏妇,情好甚笃。尤为商远行,妻阻之,不从。尤出不归,妻忆之,病亡。临亡,长叹曰:‘吾恨不能阻其行,以至于此。今凡有商旅远行,吾当作大风,为天下妇人阻之。’自后商旅发船,值打头逆风,则曰:‘此石尤风也。’遂止不行。妇人以夫姓为名,故曰石尤。”乞愿风儿都作“石尤”,以阻遏行舟,也不是什么新鲜意象。南朝宋孝武帝刘骏《丁都护歌》即云:“愿作石尤风,四面断行旅。”但此诗依然让人感动,这主要是基于祝东风到处作石尤的祈愿,建筑在本人对“离愁”无奈的基础上。“苦向”东风祝祷的“苦”,不仅仅有对别情的恼恨与无奈,更含有清醒地认识到祝祷本不会生效的哀伤。明知不生效却还要祝祷,与明盼不分离却又不得不分离一样,都是人生不可避免的痛苦,以及不得不寻求解脱的努力。这同样是既清醒又浑茫的心绪,是理智与感情的交战,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浑一。他又分明怀有不甘现状的苦苦求索;他又分明意识到人生到处是“无奈”的羁绊。既想挣脱,又明知无法挣脱,不得不品味人生的苦酒,又不甘愿驯顺地接受生活的安排。这种两难处境,或曰对人生现实与理想难以统一的清醒认识与苦苦追求,是诗人的基本心境。这种心境自身的内在矛盾,大大增添了诗作内容的丰厚与感情的繁复。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 红豆生南国 历代爱情诗鉴赏[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281-284.

hóngdòushǒu ·èr

wángguówéi qīngdài 

ménwàiqīngcōngguōwàizhōu rénshēngnàishìchóu 
xiàngdōngfēngzhù dàochùrénjiānzuòshíyóu 
和烟和露一丛花,担入宫城许史家。
和烟和露(lù)¹一丛花,担入宫城许史家²
译文:卖花翁摘下一丛新鲜的花朵,担入了许府和史府。
注释:¹和烟和露:花采摘下的露珠和水气。²许史家:汉宣帝的外戚,代指豪门势家。
惆怅东风无处说,不教闲地著春华。
惆怅东风无处说,不教闲地著春华。
译文:东风吹来,不见百花绽放,寂寥空空,心中失落无比,只知百花闭锁进豪门深府。

  “和烟和露一丛花,担入宫城许史家。”这一联交代卖花翁把花送入贵家的事实。和烟和露,形容花刚采摘下来时缀着露珠、冒着水气的样子,极言其新鲜可爱。许氏与史氏,汉宣帝时的外戚。“许”指宣帝许皇后家,“史”指宣帝祖母史良娣家,两家都在宣帝时受封列侯,贵显当世,所以后人常用来借指豪门势家。诗中指明他们住在宫城以内,当是最有势力的皇亲国戚。

  “惆怅东风无处说,不教闲地著春华。”这后一联抒发作者的感慨。东风送暖,大地春回,鲜花开放,本该是一片烂漫风光。可豪门势家把盛开的花朵都闭锁进自己的深宅大院,剩下那白茫茫的田野,不容点缀些许春意,景象十分寂寥。“不教”一词,显示了豪富人家的霸道,也隐寓着诗人的愤怒,但诗人不把这愤怒直说出来,却托之于东风的惆怅。东风能够播送春光,而不能保护春光不为人攫走,这真是莫大的憾事;可就连这一点憾恨,也无处申诉。权势者炙手可热,于此可见一斑。

  诗篇由卖花引出贵族权门贪婪无厌、独占垄断的罪恶。他们不仅要占有财富,占有权势,连春天大自然的美丽也要攫为己有。诗中蕴含着的这一尖锐讽刺,比之白居易《买花》诗着力抨击贵人们的豪华奢侈,在揭示剥削者本性上有了新的深度。表现形式上也不同于白居易诗那样直叙铺陈,而是以更精炼、更委婉的笔法曲折达意,即小见大,充分体现了绝句样式的灵活性。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336页

màihuāwēng

róng tángdài 

yāncónghuā dāngōngchéngshǐjiā 
chóuchàngdōngfēngchùshuō jiàoxiánzhuóchūnhuā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