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发举明经,卓斝有遐志。三献始见收,橐笔承明地。
束发举明经,卓斝有遐志。三献始见收,橐笔承明地。
坟典恣穷讨,曾靡簿书累。况遘明盛时,芳轨俨然示。
坟典恣穷讨,曾靡簿书累。况遘明盛时,芳轨俨然示。
运甓因惜阴,循墙恐或坠。寂莫葆素心,沈冥晰真义。
运甓因惜阴,循墙恐或坠。寂莫葆素心,沈冥晰真义。
雏雀宁高翔,乘风聊展翅。章服亦云荣,组脩非其至。
雏雀宁高翔,乘风聊展翅。章服亦云荣,组脩非其至。
三复先民言,毋令衾影愧。
三复先民言,毋令衾影愧。
韩日缵

韩日缵

明广东博罗人,字绪仲。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检讨。累迁至礼部尚书。时宦官用权,人皆畏其凶焰,独日缵坦然处之。后充经筵讲官,得熹宗称善。卒谥文恪。 ▶ 203篇诗文

猜您喜欢
嬴女吹玉箫,吟弄天上春。
(yíng)女吹玉箫,吟弄天上春¹
译文:秦穆公的乖乖女,喜欢吹玉箫,吟弄天上之春。
注释:¹“嬴女”二句:谓秦穆公之女弄玉在天上的春色里吹箫。
青鸾不独去,更有携手人。
青鸾(luán)¹不独去,更有携手人。
译文:青鸾不独飞去,更要载着她的爱人萧史,一起携手升天。
注释:¹青鸾:传说中凤类神鸟,多为神仙所乘。此处指弄玉和箫史仙去时所乘之凤凰。
影灭彩云断,遗声落西秦。
影灭彩云断,遗声落西秦¹
译文:他们升空的倩影消失在彩云之中,箫声飘洒整个西秦。
注释:¹“影灭”二句:谓弄玉、箫史二人登仙,人去楼空,只有其事千古流传于秦地。
拂霞疑电落,腾虚状写虹。
拂霞(xiá)疑电落,腾虚状写虹¹
译文:你飘拂若霞似电,你飞扬绚丽如虹。
注释:幡:寺院中常用之物,为表佛世尊威德所作。其状犹如大将之旌旗。亦有为祈福而立者。¹写虹:描绘彩虹。
屈伸烟雾里,低举白云中。
屈伸烟雾里,低举白云中。
译文:你飘逸在烟雾里,你飞腾在白云中。
纷披乍依迥,掣曳或随风。
纷披¹乍依迥²,掣(chè)(yè)³或随风。
译文:依依地你随意招摇,悠悠地又随风而去。
注释:¹纷披:和缓。²依迥:往复回环。³掣曳:牵引。
念兹轻薄质,无翅强摇空。
念兹轻薄质,无翅强摇空。
译文:你这无翅的轻薄子啊,何苦如此在空中折腾?
唐太宗为一代雄主,其武功文治为史家所称道,这首诗所表现的大乘空观,对这位明主而言,应是很有意思的现象。诗歌首先极写殿前幡的千姿百态:她艳丽,如虹若电;她生动,低飞高举;她依依随人,又飘飘随风。然而,作者的一双慧眼却早看透了她本质的轻薄,她的招摇全不过是弄空而已。由此,对不可一世的她,作者反倒生出一种大慈大悲的怜悯之心。这首诗诗中的殿前幡,成为尘世里万法之象征,该诗也就表现出了唐太宗李世民的空观。这首诗,令世人想起《坛经》所记载的一段公案:“时有风吹幡动,一僧云幡动,一僧云风动。惠能云:‘非幡动、风动,人心自动。’印宗闻之悚然。”唐太宗诗未如惠能悟得透彻,但该诗却自有一种禅悟的智慧。

yǒngxìngguó殿diànqiánfān--shìmín

xiádiànluòténgzhuàngxiěhóng

shēnyānbáiyúnzhōng

fēnzhàjiǒngchèhuòsuífēng

niànqīngbáozhìchìqiángyáokōng

园中有榆,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在后,曲其颈欲擢而食之也。螳螂方欲食蝉,不知黄雀在后,举头而欲啄食之。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下,仰而欲弹之。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此皆贪前之利,不顾后害者也。
园中有榆(yú)¹,其上有蝉,蝉方奋²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táng)(láng)在后,曲其颈欲擢(zhuó)³而食之也。螳螂方欲食蝉,不知黄雀在后,举头而欲啄食之。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xié)弹丸在榆下,仰而欲弹之。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此皆贪前之利,不顾后害者也。
译文:园中有一棵榆树,树上有一只蝉。蝉正在振翅大鸣,想饮清凉的露珠,并不知道螳螂就在它身后,弯曲了颈项,想抓它来吃。螳螂正准备捉蝉,不知道黄雀就在它身后,伸长了了颈项,想把它啄来吃掉。黄雀正要啄螳螂,不知一少年拿着弹丸在树下瞄准了黄雀。少年正准备用弹丸射黄雀,不知脚前有深坑,脚后有洞穴。这就是只看见前面的好处,而不顾忌后面的害处。
注释:¹榆:榆树。²奋:挥动。³攫:抓。⁴挟:携带。
往年宏辞御题有西山晴雪诗。
往年宏辞¹御题²有西山晴雪诗。
译文:往年参加宏辞科考试,陛下出的题目有以“西山晴雪”作诗。
注释:浣溪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¹宏辞:金章宗明昌初年,为选拔超常人才,特设的制式科目,又叫博学宏词科。²御题:即皇帝的命题。
日射云间五色芝,鸳鸯宫瓦碧参差。西山晴雪入新诗。
日射云间五色芝¹,鸳(yuān)(yāng)宫瓦²碧参差³。西山晴雪入新诗。
译文:阳光照耀在云间,犹如五色灵芝仙草。俯仰生姿的鸳鸯宫瓦,参差反射着青碧光彩。西山晴雪的美景,如今重新进入了诗篇。
注释:¹五色芝:即祥瑞的灵芝,古称仙草。五色,指彩云,写祥瑞的气象。²鸳鸯宫瓦:指宫殿上的琉璃瓦,仰为沟,俯为脊,脊上雨水往沟里流下。因俯仰之边相扣,故喻鸳鸯。³差参:高低错落叠放。
焦土已经三月火,残花犹发万年枝。他年江令独来时。
焦土已经三月火¹,残花犹发万年枝²。他年江令³独来时。
译文:故都遭遇敌军的烧杀劫掠,城郭已化为焦土,而存活下来的残花依然在万年久远的枝头萌发。在那年江令郎独自归来的时候。
注释:¹三月火:指项羽烧秦宫室,大火三月不灭。这里指蒙古军攻汴京,放火焚毁宫室。当年,金灭北宋时,亦然。汴京屡建屡遭浩劫。²万年枝:指年代久远的大树。³江令:指南朝陈国之江总,字总持。好学,能文。尤善五七言诗。陈后主即位,授尚书令。大权在握,伤于浮艳,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陈亡人隋。后来诗文中以江令喻有文才之人。作者以江令自喻,慨叹沦为遗民的伤痛。

  词的上片,作者回忆二十年前,汴京的灿烂与辉煌,以及御题赋诗的憧憬。下片则写遭劫后的破败荒凉,以及亡国之臣的失落。全词运用简明对比的写法,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像余地。该词采用今昔盛衰对举之法,写世事之变迁,道无尽之哀感。

  词的上片追忆往昔盛况。

  “日射云间五色芝。鸳鸯宫瓦碧参差。”灵芝,能益精气,强筋骨,久食延寿,旧来以为兆瑞之草。如《神农芝论》云:山川云雨、五行四时、阴阳昼夜之精以生五色神芝,皆为圣王休祥焉。汉朝有灵芝生于宫,每每君臣欢庆,大赦天下(见《双书》《东观汉记》等)。此词谓皇宫所生五色神芝,借以象征太平盛世。虚处着笔,正、反映射全篇。下面一句是说,丽日照耀下的宫殿,红墙绿瓦,流光溢彩。宫瓦俯仰相次,故以鸳鸯名之。如《长恨歌》云“鸳鸯瓦冷霜华重”,即指此。亦称鸳瓦,李庾《东都赋》所云“鸳瓦鳞翠,虹梁叠壮”即是。以上只两句,即将国运昌泰的气象勾勒了出来。“西山晴雪人新诗”,是景致,是文事,也不无怀念旧君之意。作者于词下自注云:“往年宏辞御题有西山晴雪诗。”以上怀旧,只用侧笔出之,与杜甫诗“忆昔开元全盛日”云云之正写不同。于此又可见词与诗在表现方式上有直婉的不同质素。

  词的下片文情陡转,与世事突变合拍。

  “焦土已经三月火,残花犹发万年枝。”“三月火”,是对蒙古军队的愤怒控诉。“万年枝”,盖谓社稷倾覆,故都化为一片焦土,而花儿犹自开落,成为人世变故的见证。两相对照,愈见物是人非。末句“他年江令独来时”,强调“他年”、“独来”,显然突出了词人旧地重游,一来表明词中所写均为自己此行所见所感,二来表明自己和江令一样已是沦为异族臣民。一个亡国遗民来到残破不堪的故都,此情此景,难以为怀。其深沉的故国之思,黍离之悲自在不言中。全文上结晴雪入诗,下结江令独来,一文事,一文士,有照应勾连之妙趣,通体停匀,双结工稳婉转。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5月:第140页—第141页
2、 李道英.《赏诗词 增智慧》.北京:金盾出版社,2011年10月:第170页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译文:出城天色刚破晓微明,站立水边让我心意稍微宁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译文:水面泛起的薄雾弥漫开来仿佛与天相连。
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¹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译文:水中的苇草弯曲下来发出寒响,遥远的青山如黛仿佛连淡淡的影子也若有似无。
注释:¹折:弯曲。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译文:一会儿过后晨日初起,远处三三两两的小舟泛在水上。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影。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影。
译文:怎么能够学得野鸭一般,能去追逐那远方的清影呢。

  《晓至湖上》载于《清诗选》,是清代浙西词派的代表人物厉鹗的作品。

  这首诗情感丰富。此诗用清凉的晨雾,清淡的远山,清澈的湖水,清灵的野凫,构成一幅清新宜人的晓湖之景。表现了诗人平静闲适的心态,愿象野凫一样回归自然的情怀。从“人意静”、“寒雾生”等语可以看出作者喜爱幽静;“临水”、“稍见初日开”等词句则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之意;而从“安得学野凫”、“逐清景”又可看出作者向往自由以及对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之情。

  “折苇动有寒,遥山淡无影”是写景名句。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看,此联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以有寒与无影对比,近写听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同时采用了对偶的手法,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寒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形象丰满,层次分明,构建了开阔、淡雅、幽静、清新的意境。

xiǎozhìshàng

è qīngdài 

chūguōxiǎowēi línshuǐrénjìng 
shuǐshànghánshēng màntiānyǒng 
zhéwěidòngyǒushēng yáoshāndànyǐng 
shāojiànchūkāi sānliǎnglièměng 
ānxué fǎnfànzhúqīngyǐ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