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莫传衣去,饶他舍筏回。
雪虽炉上见,珠自髻中来。
劫劫无真谛,人人止妄猜。
公知兜率否,举足便尘埃。
遮莫传衣去,饶他舍筏回。
雪虽炉上见,珠自髻中来。
劫劫无真谛,人人止妄猜。
公知兜率否,举足便尘埃。
宋祁

宋祁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学家。字子京,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 12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辛夷才谢小桃发,蹋青过后寒食前。
辛夷¹才谢²小桃发³,蹋(tà)青过后寒食前。
译文:辛夷花刚刚凋谢,小桃花又接续开放了。三月三踏青过后,直到清明前。
注释:¹辛夷:一种香草。²谢:凋谢。³发:开发。⁴蹋青与寒食:是古代的节日,寒食节在清明的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四时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唯少年。
四时最好是三月,一寒不回唯少年。
译文:三月里的这段日子,正是四季里最美好的时节,可是年少青春却一寒不返。
吴国地遥江接海,汉陵魂断草连天。
吴国地遥江接海,汉陵¹魂断草连天。
译文:当此之时,遥远的吴地,江流入海,长安汉家陵墓春草连天,惹人肠断。
注释:¹汉陵:汉陵,即西汉历朝帝王的陵墓,在陕西咸阳北原(亦称五陵原)。
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底眠。
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wèng)¹底眠。
译文:新愁旧恨萦绕心头,自知无法消除,还得在邻家酒瓮旁烂醉而眠。
注释:¹瓮:酒瓮。

  韩偓的七言律诗《三月》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盛景不再的感慨,其中也寄寓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无奈。这与诗人所处的时代不无关系。晚唐早已没有了盛唐的雄壮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剩下的仅有颓废和衰弱,作为始终坚持反对朱全忠篡唐的有气节的士人,身处这种时代,面对危乱的时局,却只能无奈叹息,这首《三月》正是诗人无奈的哀叹,一方面是借哀叹美好的初春三月来哀叹国势颓危的晚唐王朝,另一方面也在为自己盛年易逝,无可挽留,功业未就的现实感慨万分,诗的结尾 “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底眠”万般无奈的心情表露纸上,借酒消愁却愁更愁。

  辛夷花是一月开花的,它才刚刚谢了,桃花却早早的开了。笫一句就说明写诗时是早春时节,这样的时节是充满生气的,绿地草涨莺飞,万物渐欣渐荣。在这样的日子出去踏青是再好不过的了,在南方,寒食时节,总是细雨飘飘,滋润着千树力‘花,也带给人清新舒服的感觉。第一句的前半句“四时最好是三月”,正好说明“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就好比一个人的少年时期,一个精力充沛、活力无限的时期,然而少年也像春天的三月那样,晃一晃就过去了。时间总是这样,在你的指缝隙间流失,而你却全然不知。韩偓在这里就借用短暂的三月来感叹少年时期的一去不复返,让人不禁的感伤了起来。“吴国地遥江接海”,吴国即吴地,是长江及其支流哺乳的地域,长江经过吴地最后流入浩翰的东海,故诗人说“江接海”。汉陵是汉朝天子陵墓,“汉陵魂断草连天”,汉朝天子建立的辉煌大业早已成为历史,今也只剩陵墓断碑伴着杂草丛生。“新愁旧恨真无奈”,新增添的忧烦苦闷和旧有的遗憾悔恨,让诗人也无可奈何,如今的他除了借酒醉酣睡在瓮底,还以做什么来扭转故国火亡的乾坤呢?

  整首诗由春天短暂的三月写到人生的少年,又寄寓着家国灭亡的哀痛。春天的三月快的让人无奈,少年的大好光阴逝去让人无奈,国家变迁更让人无奈。这首诗倾注着诗人对国家的眷恋,环境的变化往往会让诗人的诗作风格有着质的改变,和李煜一样,社会动荡、王室颠覆给予韩偓诗歌创作以重大影响。他的诗常有以不写而写来传达窈妙之情,一句“一去不回唯少年”,无伤而让人感伤;一句“新愁旧恨真无奈”,不明言其愁,而愁巳不言而喻。

参考资料:
1、 李元洛.《唐诗三百首》:岳麓书社,2013-1-1:160
洞房记得初相遇。便只合、长相聚。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况值阑珊春色暮,对满目、乱花狂絮。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
洞房¹记得初相遇。便只合²、长相聚。何期小会³幽欢,变作离情别绪。况值阑(lán)春色暮,对满目、乱花狂絮。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
译文:记得在洞房时初次相遇情景,就觉得应该永远在一起。谁知道这短短的幽会欢好,竟会变成分离前的最后情爱,又恰好是在阑珊的暮春。对着满眼乱飘的柳絮,心里恐慌着这美好的春光都随着他的离去而消散了。
注释:¹洞房:深邃的住室。后多用以指妇女所居的闺阁。²只合:只应该。³小会:指两个人的秘密相会。⁴幽欢:幽会的欢乐。⁵离情别绪:分离前后惜别、相思的愁苦情绪。⁶阑珊:将残、将尽之意。⁷春色暮:即暮春,春天最后一段时间,指农历三月。⁸满目:充满视野。⁹伊:为第三人称代词,此词的“伊”亦指男性。
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早知恁地难拚,悔不当时留住。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心处。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
一场寂寞凭谁诉¹。算前言²、总轻负³。早知恁(nèn)地难拚(pīn),悔不当时留住。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心处。一日不思量,也攒(cuán)眉千度
译文:一场情爱最终寂寞,又能跟谁说呢?想起以前的海誓山盟,都被轻易辜负了。早知道如此难受,后悔当初没把他留住。他除了长得风流端正以外,还有让人朝思暮想的地方。一天不想他都要皱千次眉了,更何况想他呢?
注释:¹凭谁诉:向人诉说。²前言:以前说过的话。³轻负:轻易地辜负了昨日的誓言。⁴恁地难拚:这样地难过。恁地:如此。难拚:指难以和离愁相拼。⁵攒眉千度:皱眉一千遍,形容整天愁眉紧锁。攒眉,愁眉紧锁。

  词以抒相女主人公的语气叙述其短暂而难忘的爱相故事。她从头到尾,絮絮诉说其无尽的懊悔。作者以追忆的方式从故事的开头说起,不过省略了许多枝节,直接写她与相人的初次相会。这次欢会就是他们的初次相遇。初遇即便“幽欢”,正表现了市民恋爱直捷而大胆的特点。这样的初遇,自然给女性留下特别难忘的印象,她一心认定“便只合,长相聚”。但事与愿违,初欢即又是永久的分离。

  暮春时节所见到的是“乱花狂絮”,春事阑珊。春归的景象已经令人感伤,而恰恰这时又触动了对往日幽欢幸福与离别痛苦的回忆,愈加令人感伤了。“况值”两字用得极妙,一方面表示了由追忆回到现实的转换,另一方面又带出了见景伤相的原因。“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之“伊”为第三人称代词,既可指男性,也可指女性。柳永的俗词是供女艺人演唱的,故其中的“伊”一般都用以指男性,此词的“伊”亦指男性。女主人公将春归与相人的离去联系起来,美好的春光她的感受中好象是随他而去了。“直恐”两字使用得很恰当,事实上春归与人去是无内联系的,她所作的主观怀疑性的判断,将二者联系起来纯是相感的附着作用所致,说明思念之强烈。“一场寂寞凭谁诉”,词相的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场寂寞”是春归人去后最易感到的,但寂寞和苦恼的真正原因是无法向任何人诉说的,也不宜向人诉说,只有深深地埋藏自己内心深处。于是整个下片转入抒写自身懊悔的相绪。作者“算前言,总轻负”,是由于她的言而无信,或是损伤了他的感相,这些都未明白交代,但显然责任是女方;于是感到自责和内疚,轻易地辜负了他的相意。再讲“早知恁地难拚,悔不当时留住。”可以看出她当初未考虑到离别后相感上竟如此难于割舍。他不仅举措风流可爱,而且还品貌端正,远非一般浮滑轻薄之徒可比,实是难得的人物。而这个人“更别有、系人心处”,写说她才能体验到的好处,也是她“难拚”的最重要的原因。

  结句“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非常形象地表现了这位妇女悔恨和思念的精神状态。攒眉即愁眉紧锁,是“思量”时忧愁的表相。意思是,每日都思量,而且总是忧思千次的,可想见其思念之深且切了。这两句的表述方式很别致,正言反说,语转曲而相益深。不思量已是攒眉千度了,则每日思量时又将如何,如此造语不但深刻,而且俏皮,十分传神。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317页
代马不思越,越禽不恋燕。
¹马不思越,越禽²不恋燕。
译文:代地之马不喜欢越地的南方,越地的禽鸟也不恋眷北方的燕京栖息。
注释:¹燕、代:泛指古代北方边地。²禽:鸟类。
情性有所习,土风固其然。
情性有所习,土风固其然。
译文:这些都是遗传习性所决定,长期的生活所习惯。
昔别雁门关,今戍龙庭前。
¹²雁门关³,今戍龙庭前。
译文:你看边疆的战士们,以前只是在雁门关一带,如今却深入到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埋葬祖先的远远的北方腹地。
注释:¹昔:同“惜”,珍惜。²别:离别,分别。³雁门关:即雁门山,在山西省代县。其山双关陡绝,雁欲过,必经此地,故名。一名雁门塞,倚山立关,谓之雁门关。³戍:军队防守。⁴龙庭:匈奴单于祭天地鬼神之所。这里泛指匈奴之地。
惊沙乱海日,飞雪迷胡天。
惊沙乱海日,飞雪迷胡天¹
译文:那里是狂风飞雪,漫天黄沙,遮月闭日,条件恶劣。
注释:¹胡天:亦泛指胡人居住的地方。
虮虱生虎鹖,心魂逐旌旃。
(jǐ)(shī)¹生虎鹖(hé)²,心魂逐旌(jīng)(zhān)³
译文:战土们的头盔和甲胄都生满了虮虱,心魂天天逐着战旗前进。
注释:¹虮虱:虱子及虱卵。²虎鹖:虎鹖:虎,指虎衣,鹖,指鹖冠,皆古代武将衣冠。³旌旃:旗帜的泛称。
苦战功不赏,忠诚难可宣。
苦战功不赏,忠诚难可宣。
译文:但是,他们苦战所得来的功勋却得不到奖赏,其忠诚之心向谁来表达?
谁怜李飞将,白首没三边。
谁怜李飞将¹,白首没三边。
译文:有谁来可怜这些像飞将军李广一样的将士,头发已经花白还在守卫边关?
注释:¹李飞将:指汉代抗击匈奴名将李广。《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闻之,号曰汉之李飞将。按,李广屡建战功而终未封侯,后有微过,自刭,为后人所不平。
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
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几¹边羌(qiāng)笛雨,李陵台²上胡笳(jiā)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
译文:岁月无几,屈指可数,而大明版图自北到南消歇殆尽。在江山变色、民族斗争尖锐激烈的年代里,坚持忠义大节的冰清玉洁的志士又有几个呢?赵信城、李陵台都曾是追歼敌人的凯旋处,或者是追思故国的望乡地,现在传来的是幽幽羌调,呜呜胡笳。曲调呜咽幽怨,声声凄厉。
注释:¹赵信几:在今外蒙古真颜山。²李陵台:在今山西大同几北五百里。这里用赵信几、李陵台泛指边关。
汉宫露,梁园雪。双龙逝,一鸿灭。剩逋臣怒击,唾壶皆缺。豪杰气吞白凤髓,高怀眦饮黄羊血。试排云、待把捧日心,诉金阙。
汉宫露,梁园¹雪。双龙²逝,一鸿³灭。剩逋(bū)臣怒击,唾壶皆缺。豪杰气吞白凤髓(suǐ),高怀眦(zì)黄羊血。试排云、待把捧日心,诉金阙。
译文:汉宫、梁园的辉煌一去不复返。唐王隆武、桂王永历二帝都已死去,鲁王也已不在。但自己即使是逃亡之臣,依然怒击唾壶。气吞白凤髓,饮尽敌人血。排开云雾,只为向逝去的帝王表述我的忠心。
注释:¹梁园:故址在今开封东南,为汉代梁孝五所筑的名园。²双龙:唐王朱聿键和桂王朱由榔。³一鸿:鲁王朱以海,曾为“监国”,与永历同年死于金门。鲁王在抗清战斗中,经常漂泊浙江、福建海上,故贴切地称之为“鸿”。⁴眦饮:裂眦而饮,意为痛恨之极。⁵排云:指排开云层。⁶日心:忠心。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岳飞的一阙《满江红》,千古传诵,激励着多少志士仁人的壮怀。张煌言吟诵之作,不禁“仰天长啸”,步其原韵,写下了自己的《满江红》。
   
  “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岁月无几,屈指可数,而大明版图自北到南消歇殆尽。从顺治元年(1644)到康熙三年(1664),清王朝消灭了弘光、隆武、永历等南明政权和各地的抗清斗争,一统天下。这二十年,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不过是一刹那。但立国二百七十多年的明王朝居然迅速覆灭,真正是憾事、恨事、伤心事。“便几个”二句,慨叹在江山变色、民族头争尖锐激烈的年代里,能够发扬民族正气,坚持忠义大节的冰清玉洁的志士,实在太少了。“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赵信城在今外蒙古真颜山。据《汉书·卫青霍去病传》,卫青追赶单于到达这里,“得匈奴积粟食军,军留一日而还,悉烧其城余粟以归。”李陵台在今山西大同城北五百里。据《大同府志》,相传李陵不得南归,登临此地以望汉。这里用赵信城、李陵台泛指边关。它们曾经是追歼敌人的凯旋处,或者是追思故国的望乡地,现在传来的是幽幽羌调,呜呜胡笳。“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汉蔡文姬《胡笳十八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凄惨的曲调,寄托着亡国之痛,沦落之苦。
   
  过片“汉宫露,梁园雪”云云,以古喻今。汉一武帝曾在长安建章宫内建造高二十丈的铜柱,上有仙人,手捧承露盘,梁园故址在今开封东南,为汉代梁孝五所筑的名园。它们是汉家文明的代表。“露”与“雪”,既是景物,又有露易消,雪易化的含义。“黄图消歇”,附丽之物焉能独存?由此很自然地过渡到当代的政治变迁:“双龙逝,一鸿灭”。“双龙”指唐王朱聿键和桂王朱由榔。唐王立号隆武,顺治三年(1646)在汀州遇害。桂王立号永历,康熙元年(1662)在昆明殉难。称“双龙”,因为他们建元立号,自为南明一代皇帝。“一鸿”指鲁王朱以海,曾为“监国”,与永历同年死于金门。鲁王在抗清战斗中,经常漂泊浙江、福建海上,故贴切地称之为“鸿”。“黄图消歇”,君王逝去,但自己作为忠臣义士,豪气未消,即使成为“逋臣”——逃亡之世,依然怒击唾壶,壮心未已。据《晋书·王敦传》,王敦酒后往往高歌曹操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击唾壶为节,壶边尽缺”。王敦其人不足道,但他的这一举动为后人所称扬,此事也就成为有名的典故,其意义在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豪杰气吞白凤髓,高怀眦饮黄羊血”,则是“壮心不已”的形象体现,又是岳飞《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翻换。世俗以“龙肝凤髓,豹胎鲤尾”为食中珍品,“白凤之膏,丹豹之髓”尤为贵重。眦饮,裂眦而饮,意为痛恨之极。“气吞”、“眦饮”二句,淡化了岳飞原句中原始的复仇色彩,较为雅驯。结句“试排云、待把捧日心,诉金阙”,捧日心,即忠心。唐钱起《赠阙下裴舍人》有“霄汉长悬捧日心”之句。初读之,或觉此处是岳飞“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同义反复,但细细体察,二词仍然有别。岳飞之“朝天阙”,义为拜见当今天子,张词之“诉金阙”,意为向逝去的帝王表述忠心。“金阙”,也可指天帝居处。张煌言作此词时,南明君主已无存者,故金阙决不会指现实世界中的帝王居处。由此可见,这首词的结尾比岳飞原作要低沉。岳飞之时,虽中原沦丧,而南宋还有半壁江山存在。张煌言晚岁,中华大地已尽入清人掌握。其词之低回沉痛。盖时势使然。
参考资料:
1、 喜马拉雅.满江红·屈指兴亡

mǎnjiānghóng··zhǐxìngwáng--zhānghuángyán

zhǐxìngwánghènnánběihuángxiāoxiē便biànzhōngbīngqīnglièzhàoxìnchéngbiānqiānglíngtáishàngjiāyuècǎnchuīchūguānqíngshēngqiè

hàngōngliángyuánxuěshuānglóngshì鸿hóngmièshèngchéntuòjiēquēháojiétūnbáifèngsuǐgāo怀huáiyǐnhuángyángxuèshìpáiyúndàipěngxīnjīnquē

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秋。
玉树¹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²秋。
译文:《玉树后庭花》曲终人散,国破家亡,一行大雁南飞送走石城的秋天。
注释:¹玉树:《玉树后庭花》为宫体诗,也是宫中流行的歌词。²石城:石城特指南京,因为南京又称为石头城,所以石城又是南京的别称。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
江山¹不管兴亡事,一任²斜阳伴客愁。
译文:山川、江河依旧,从不管六朝兴亡更替,任凭那斜阳伴随着游子的愁思。
注释:¹江山:犹言山川、江河。²一任:任凭。

  七绝《再过金陵》是一首咏史诗。一曲《玉树后庭花》,断送几多王业。秋风瑟瑟,大雁南飞,诗人再过金陵,面对六朝残破的景象,涌起江山故国之思。那西落的夕阳,其实也是江河日下的唐王朝的象征。“一任斜阳伴客愁”,面对夕阳,无数诗人以自己的诗作营构出凄清晚照中的诗词世界。

  特别最后两句是说,山川、江河依旧,它们并不管六朝兴亡更替,谁主沉浮,也不管过往凭吊之客人发出的感叹与悲愁,依然任凭斜阳西照。诗人目睹安史之乱后江山依旧,政事日非的现实,喻以古鉴今,发出深深的感慨,语调凄凉,心事沉重。

  斜光照临,日薄西山,处于社会动荡或家业不幸中的人们,更易因以而产生江山己尽、家国衰败的情怀。面对破碎江山,且又斜阳一片,江山不知愁苦,空怀一腔热血,深感悲情万千。

zàiguòjīnlíng--bāo

shùzhōngwángshōuyànxínggāosòngshíchéngqiū

jiāngshānguǎnxìngwángshìrènxiéyángbànchó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