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冠惯趁舞雩春,属疾弥年素产贫。
旧隐却招三径菊,归装不受九街尘。
平时戏服欢为采,日后迎蒲待裹轮。
天下书生皆皓首,牛溪休访续经人。
章冠惯趁舞雩春,属疾弥年素产贫。
旧隐却招三径菊,归装不受九街尘。
平时戏服欢为采,日后迎蒲待裹轮。
天下书生皆皓首,牛溪休访续经人。
宋祁

宋祁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学家。字子京,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 12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序曰:凡九千二百五十二言,断为五十篇。篇无定句,句无定字,系于意,不系于文。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序曰:凡¹九千二百五十二言,断为五十篇。篇无定句,句无定字,系于意,不系于文。首句标其目,卒章显²其志,诗三百之义也。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译文:序说:《新乐府》共有九千两百五十二字,分为五十篇。文章没有固定的句子,句子没有固定的字,主要在于文章内容,不在于语言形式。第一句标记文章的题目,最后一张显示文章的中心思想,差不多是《诗经》三百篇的意义。它的用词真切而且朴素,想要理解的人就容易懂;它的话语直接而且切中要害,想要听闻的人就能深深警醒;它的事典可靠而且真实,引用的人传播起来就能让人信服;它的文体通顺而且畅快,可用来在歌词和曲调里传唱。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是为了写文章而写的。
注释:¹凡:表示数量的全部;总共。²章显:显扬;表露。

xīnyuè

bái tángdài 

    yuē fánjiǔqiānèrbǎishíèryán duànwéishípiān piāndìng dìng  wén shǒubiāo zhāngxiǎnzhì shīsānbǎizhī zhìérjìng jiànzhīzhě yánzhíérqiè wénzhīzhěshēnjiè shìérshí shǐ使cǎizhīzhěchuánxìn shùnér yuèzhāng zǒngéryánzhī wéijūn wéichén wéimín wéi wéishìérzuò wèiwénérzuò 
偶步西廊下,幽兰一朵开。
偶步¹西廊下,幽兰一朵开。
译文:偶尔来西边的走廊下散步,看到一朵兰花静静的开放着。
注释:¹偶步:偶尔散步。
是谁先报信,便有蜜蜂来。
是谁先报信,便有蜜蜂来。
译文:是谁先把消息传出去的呢?不然怎么会有蜜蜂比我早来?

ǒu

yuánméi qīngdài 

ǒu西lángxià yōulánduǒkāi 
shìshuíxiānbàoxìn biàn便yǒufēnglái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译文:在北楼上往西望去,满眼是晴朗的天空,浩浩的流水依傍着连绵的山峰,那秀丽的景色胜过图画。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胜残月势如弓。
译文:湍濑之上,急奔的水流好像离弦之箭的破空声;高挂在城头上空的一弯月亮形同一张悬着的弯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
垂竿已羡磻(pán)溪老¹,体道犹思塞上翁。
译文:垂下钓竿我不由十分羡慕姜太公的际遇,当我深刻地领会到人事变化的规律时,又不由深深思念起塞上那位通达世事的老翁。
注释:¹磻溪老:指姜太公吕尚。
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qiāng)¹怨无穷。
译文:想知道边陲地带到底还发生了什么事,但知道如今回荡在那边陲上空的还是一片羌笛的哀怨之声。
注释:¹羌笛:乐器,出于羌族,因以名之,其曲音调多凄婉。
这首诗虽然充满塞上烟尘,但究其根源,诗人写的是自己怀才不遇的忧闷之情,与其他的边塞诗所表现的内容和主题有所不同。首联写诗人登高所望见的壮丽景色,起句宏伟,而且跳脱,铺就出一绝大之空间。诗的颔联写水流的急,月势的静,两相映衬,衬托出诗人欲动不能,欲静还动的心境。前四句景物特点是写出了塞风光的苍凉雄壮。颈联写诗人追思历史旧事,对人生际遇,祸福更替有了更深的认识,但内心因不得志而郁结的愁思仍然溢于字里行间。尾联是诗人对边塞生活高度凝练的概括,见解深刻独到。后四句抒发作者饱尝世途艰辛,前途未卜的心情,起突出主题的作用。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08页

jīnchéngběilóu--gāoshì

běilóu西wàngmǎnqíngkōngshuǐliánshānshènghuàzhōng

tuānshàngliúshēngruòjiànchéngtóucányuèshìgōng

chuí竿gānxiànpánlǎodàoyóusāishàngwēng

wèiwènbiāntínggèngshìzhìjīnqiāngyuànqióng

湿云不渡溪桥冷。蛾寒初破东风影。溪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湿云¹不渡²溪桥冷。蛾寒³初破东风影。溪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译文:带着雨意的乌云凝滞不动漂浮在天空,小溪的桥上寒意袭人。一弯新月破云而出,映照着梅树随风而动的影子。小桥下的小溪水声长远,一枝怒放的梅花在皎洁的月光中散发着幽香。
注释:菩萨蛮: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又名“子夜歌”“重叠金”“花溪碧”“晚云烘日”等。上下片各四句,均为两仄韵,两平韵。¹湿云:饱含水气的云。²渡:移动,运动。³蛾寒:像蛾眉似的冷月。蛾:通“娥”,指娥眉,用以比喻弯月。⁴和:连。
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独自倚栏杆,夜深花正寒。
人怜¹花似旧,花不知人瘦。独自倚栏杆,夜深花正寒。
译文:怀着爱怜的心情看着梅花仍和往年一样娇美,花却不知爱怜它的人日渐消瘦。独自依靠着栏杆,夜深了寒意更浓,连那不畏寒的腊梅,似乎也感到了寒冷。
注释:¹怜:爱惜。

  这首词题曰“咏梅”,实际上是以梅花的高洁来比拟作者不甘流俗,满腔哀愁,无处倾诉的情怀。上片写梅花,其所处的环境是云湿,桥冷,月寒,衬托出梅花的冷艳。下片写梅花,花似旧,花正寒,观梅者,人瘦,独倚。整首词情景交融,感情细腻,情浓景真,风格秀婉,感人心扉。

  词的上片写桥头月下见寒梅独放的情景。雨云凝滞不动飘浮在天空,溪上小桥是那么清冷;一弯新月破云而出,映照着梅树随风而动的影子;小溪水声长远,一枝寒梅在月下散发着芳香。词人轻移笔触,由天空写到桥上写到桥旁写到桥下,勾画出一幅朦脆的月夜观梅图,意境清幽静谧,衬托出人的孤寂和哀愁。晚上词人立足在小桥上看到的景物:“湿云”、“桥冷”、“娥寒初破”,写出了一种孤寂、冷艳的气氛。“娥寒初破东风影”,“破”字给人以势不可挡之感;“影”字更是把梅树随风摇曳的动姿描画得栩栩如生。这是以动写静的笔法,从视觉方面落墨。“溪下水声长”,以声响映衬夜的寂静,从听觉方面着笔。“一枝和月香”,这是从嗅觉方面来写周围环境的清静。“一枝”二字具有深刻的含意,它除了写实景之外,也是作者的自况。

  词的下片借写花而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孤寂之情。“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以拟人的手法写花,一年一度,花开花落,人像往日一样怜花,花却不知人日渐消瘦,喻花不解人意,不知人之哀愁,非常凄楚。这两句可能还有更深层次的寓意。据说淑真婚姻不遂,而婚前又心有所爱,终日忧郁,因此这种幽怨显然是有的而发了。结拍“独自倚阑干,夜深花正寒”两句意味深长,尤感言未尽意亦未尽。“花正寒”明写花而实则写自己,写花寒而喻人寒,越来越多的愁绪凝成驱之不去的寒意,深深包围着忧郁的人。夜越来越深,愁苦和哀怨亦越来越多,越来越浓,正凝结成驱之不尽的寒意,向独倚栏杆、孤寂凄楚的人袭来。

参考资料:
1、 穆杰.古诗词鉴赏·春之卷:陕西古籍出版社,2004:第156页
2、 林音.婉约词三百首注析:三秦出版社,2003:第202页
3、 王丽珍.婉约词: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第148页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译文:只有梅花没有雪花的话,看起来没有什么精神气质。如果下雪了却没有诗文相合,也会非常的俗气。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译文:当在冬天傍晚夕阳西下写好了诗,刚好天空又下起了雪。再看梅花雪花争相绽放,像春天一样艳丽多姿,生气蓬勃。
此诗阐述了梅、雪、诗三者的关系,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者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最美丽的春色。诗人认为如果只有梅花独放而无飞雪落梅,就显不出春光的韵味;若使有梅有雪而没有诗作,也会使人感到不雅。从这首诗中,可看出诗人赏雪、赏梅、吟诗的痴迷精神以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xuěméi··èr--méi

yǒuméixuějīngshényǒuxuěshīlerén

shīchéngtiānyòuxuěméibìngzuòshífēnch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