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推旧德,忧国变华颠。
夙夜劳三事,东西止百年。
温辞联册秘,良史大都传。
他日贤臣垅,心知望圃田。
斯文推旧德,忧国变华颠。
夙夜劳三事,东西止百年。
温辞联册秘,良史大都传。
他日贤臣垅,心知望圃田。
宋祁

宋祁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学家。字子京,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 12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湖海平生,算不负、苍髯如戟。闻道是、君王著意,太平长策。此老自当兵十万,长安正在天西北。便凤凰、飞诏下天来,催归急。
湖海¹平生,算不负、苍髯(rán)如戟(jǐ)²。闻道³是、君王著(zhù),太平长策。此老道当兵十万,长安正在天西北。便凤凰、飞诏下天来,催归急
译文:四海为家,胸怀天下,才称得上真正的男子汉大丈夫,才不白白长了满腮的胡须。听说当今圣上很用心听取安邦治国的策略。您如范仲淹一样有安邦治国之才能,一定能为收复北方失地、统一神州做出贡献。会有奉诏的使者带着诏书调您入京为官。
注释:满江红:词牌名,有仄韵、平韵两体。此词仄韵,为正体,双调九十三字,上片八句四仄韵,下片十句五仄韵。信守:信州太守。郑舜举:即郑汝谐,辛弃疾的朋友,字舜举,号东谷居士,浙江青田人。主抗金,稼轩称他“胸中兵百万”。曾为大理寺少卿,持公论释陈亮,历官吏部侍郎。《青田县志》:“郑汝谐字舜举,绍兴丁丑进士。”赴召:应朝廷征召。¹湖海:指不恋故土,志在四方的人。《三国志·陈登传》载:许汜谓刘备:“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²苍髯如戟:胡须坚硬如戟,形容男人相貌威武,有丈夫气概。《南史·褚彦回传》载:公主谓曰:“君须髯如戟,何无丈夫意。”³闻道:听说。⁴著意:专注,用心。⁵长策:好计谋,良策。⁶“此老”二句:《五朝名臣言行录》卷七注引《名臣传》:仲淹领延安,阅兵选将,日夕训练。.....夏人闻之,相戒曰:“无以延州为意,今小范老子腹中道有数万兵甲,不比大范老子可欺也。”大范指范雍,小范指范仲淹。长安,代指北宋故都汴梁。⁷“便凤凰”二句:皇帝诏书出道中书省,中书省苑中,有凤凰池,故唐宋诗词中常以凤池代中书省,以凤凰诏指代皇帝诏书。凤凰,传说中的神鸟,百鸟之王。这里比喻奉诏的使者。
车马路,儿童泣。风雨暗,旌旗湿。看野梅官柳,东风消息。莫向蔗庵追语笑,只今松竹无颜色。问人间、谁管别离愁,杯中物。
车马路,儿童泣。风雨暗,旌旗湿。看野梅官柳¹,东风消息。莫向蔗庵(ān)²追语笑,只今松竹无颜色。问人间、谁管别离愁,杯中物³
译文:当您离开信州时,百姓洒泪相送,连老天都悲伤得下起雨来,打湿了仪仗旗帜。野梅飘香,新柳发芽,时令已在冬末,春天即将来临。故居蔗庵人离去,笑语声停歇了,连松竹也失去了昔日美好的光彩。人间能缓解离愁的东西,只有杯中物啊。
注释:¹野梅官柳:语出杜甫《西郊》:“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²蔗庵:郑舜举在信州的宅名。³杯中物:指酒。陶潜《责子》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这是一首送行词。此词上片赞赏郑汝谐胸怀天下,气概英武,才略不凡;下片赋写作者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抒发了收复失地的爱国激情。全词多用典籍和前人语汇成句,体现了辛弃疾以文为词的特色。古来临别送行的赠词,或情深意长,或缠绵悱恻,但这首词除历叙友人间的真挚情感外,还饱含着对友人的热切期待。

  上片赞赏友人胸怀天下,气概英武,雄才大略。首句写郑舜举的远大抱负和豪情风貌,虽是通常赞语,也刻画出了友人情貌。接下来说,皇上有意于治国良策,此次郑舜举被召入京,必可有所作为。“此老”二句说友人有雄才大略,可当雄兵十万,被金兵占领的广大北方领土就等他去收复了。这既是夸赞,也是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期待。收拍点题,从凤凰飞诏,归结到友人被召晋京,贺其升迁,含有激励友人乘机奋进、实现卫国壮志之意。

  下片赋写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开始四句描写郑舜举即将离任时的天气状况和百姓泣送的情形,既渲染临别气氛,又暗写郑舜举之勤政爱民。此极言其政绩卓著,深得民心。“看野梅”二句宕开一笔,以自然为象征,说这一去,春回大地,梅柳新发,预示着友人此去将春风得意,喜讯频传。“莫向”以下,折回自身,折回送别,悬想人去宅空情景,非惟笑语难追,松竹且为之失色,一片凄黯空寂。此为加一倍写法。最后两句劝友人一心向前,不要回味昔日蔗庵相聚时的欢愉,就接着杯中酒,一浇离别愁吧。结尾以自我问答放笔直抒,谓此后唯以杯酒排遣离愁。

  此词通篇体现出友情的执着浓重。与辛弃疾词中许多赠别作品一样,这首词依然带有他一贯希望北图中原,重整河山的强烈情感。

参考资料:
1、 谢永芳.辛弃疾诗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6:125-126
2、 刘乃昌 编选.辛弃疾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64-66

mǎnjiānghóngsòngxìnshǒuzhèngshùnlángzhōngzhào--xīn

hǎipíngshēngsuàncāngránwéndàoshìjūnwángzhetàipíngzhǎnglǎodāngbīngshíwànzhǎngānzhèngzàitiān西běi便biànfènghuángfēizhàoxiàtiānláicuīguīchēértóngfēngànjīng湿shīkànméiguānliǔdōngfēngxiāoxiàngzhèānzhuīxiàozhǐjīnsōngzhúyánwènrénjiānshuíguǎnbiéchóubēizhōng

一抹斜阳沙觜,几点闲鸥草际,乌榜小渔舟,摇过半江秋水。风起,风起,棹入白苹花里。
一抹斜阳沙觜(zī)¹,几点闲鸥草际,乌榜²小渔舟,摇过半江秋水。风起,风起,棹(zhào)³入白苹花里。
译文:已是傍晚时分,一抹斜阳照在沙洲渡口上,点点海鸥悠闲地游玩了一天,也都在这时飞回来了,飞向碧草深处栖息去了。不管是江边的游船,还是渔人驾海出行的小渔舟,都在秋水中飘摇,飘离江岸已经很远了,被半江秋水包围环绕。一阵风吹起,又一阵风吹来,游船和小渔舟又都飘回了原地,船棹都飘到白蓣花里去了。
注释:¹沙觜:沙洲口。²乌榜:用黑油涂饰的船,此指船。榜,船桨。³櫂:摇船的用具。此指船。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令。它生动地描绘了夕阳照射下秋天江边美丽的景色。

  “一抹斜阳沙觜,几点闲鸥草际。”傍晚,夕阳西下,一抹斜阳的余辉照射在沙洲口上。几只闲适的水鸟,点缀在远处的绿草之中。这二句写的是远处的静景。“一抹”与“闲鸥”,突出了景色的幽静,“几点”与“草际”则点出了景色的幽远。接下几句描写的是动景:“乌榜小渔舟,摇过半江秋水。风起,风起,棹人白苹花里。”一只小船,摇过明净的秋水。划着划着,起风了,小船被吹得不能自主,一下划进了白苹花里。这几句,写的是动景,但动中有静,仍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

  这首小令写水乡秋色。景物的描写,有动有静,有近有远,都联合一体,融为一幅幽静恬淡的图画。意境优美,朴素,清新,使人得到一种很好的审美享受。

参考资料:
1、 毕桂发主编.毛泽东批阅古典诗词曲赋全编 下: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07:第1423页

mènglìng··xiéyángshā--liú

xiéyángshādiǎnxiánōucǎobǎngxiǎozhōuyáoguòbànjiāngqiūshuǐfēngfēngzhàobáipínghuā

绵绵圣学已千年,两字良知是口传。
绵绵圣学已千年,两字良知是口传。
译文:圣贤的学问已经绵延传承了千年之久,“良知”这两个字便是口口相传的根本。
欲识浑沦无斧凿,须从规矩出方圆。
欲识浑沦¹无斧凿,须从规口出方圆。
译文:想要了解整个世界自然而然的大道理,还得良知这样从身边最小处的道理出发。
注释:¹浑沦:指宇宙形成前的迷蒙状态。
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
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
译文:这个小道理包含在日常的生活行为里,其本质却是早在圣贤道出之前就存在了。
握手临歧更可语?慇勤莫愧别离筵。
握手临歧¹更可语?慇(yīn)勤莫愧别离筵(yán)²
译文:我们即将分别之前还有什么话可以说?姑且劝勉大家不要辜负了践行的酒席吧。
注释:¹临歧:赠别之辞。²筵:筵席。

biézhūshēng--wángshǒurén

miánmiánshèngxuéqiānniánliǎngliángzhīshìkǒuchuánshíhúnlúnzáocóngguīchūfāngyuán

yòngchángxíngnèizhízàoxiāntiānwèihuàqiánshǒulíngèngyīnqínkuìbiéyán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一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一望 一作:立望)
(lǒng)¹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lán)²久。一望关河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móu)
译文:山岭之上,黄昏的云彩纷飞,晚上江边, 暮霭沉沉。眼前是一片烟波万目,我凭栏久久望去,只见山河是那么清冷萧条,清秋处处凄凉,让人心中不忍难受。
注释:¹陇首:亦称陇坻、陇坂,为今陕西宝鸡与甘肃交界处险塞。²凭阑:即凭栏,倚靠着楼台的栏杆。³关河:关塞河流,这里泛指山河。⁴忍:怎能忍受。⁵凝眸:目光凝聚在一起。
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
(yǎo)¹神京²,盈盈³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断雁无凭,冉(rǎn)飞下汀(tīng)洲,思悠悠¹⁰
译文:在那遥远的神京,有一位盈盈的如仙佳人。自从分手以来,再也没有她的音信,令我思念悠悠。我望断南飞的大雁,也未等到来任何的凭据,只能使我的愁思更长。
注释:¹杳杳:遥远渺茫。²神京:帝京,京都,这里指汴京(今开封)。³盈盈:形容女子娇媚可爱的神态。⁴仙子:比喻美女,这里指词人所爱的歌女。⁵锦字:又称织绵回文。后用以指妻寄夫之书信。⁶难偶:难以相遇。⁷断雁:鸿雁传书,这里指雁没有担负起传书的任务。⁸冉冉:形容慢慢飞落的样子。⁹汀:水中或水边之平地。¹⁰思悠悠:思念之情绵绵不绝。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阻追游。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¹?阻追游²。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àn)³,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译文:回想当初有多少相见的美好时光,谁知聚散不由人,当时的欢乐,反变成今日的无限愁怨。千目之外我们无从相见,只有彼此思念。每当我又见山水美景,都会勾起我的回忆,只好默默无语,独自下楼去。
注释:¹雨恨云愁:指两人的爱情不能成功,心头充满悔恨哀愁。²阻追游:被某种力量阻碍而不能自由追寻自己的所爱。³消黯:黯然销魂。⁴永日:长日。长,兼指时间或空间。⁵却下层楼:只得无精打采地走下高楼。

  此词抒写了羁旅中的怀旧伤离情绪。词的第一叠写眼前所见,第二叠写所思之人,又将此平列的两段情景交织起来,使其成为有内联系的双头。

  此词首句化用梁柳恽的名句第一叠“陇首”三句,是当前景物和情况。“云飞”、“日晚”,隐含下“凭阑久”。“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陇首,犹言山头。云、日、烟波、皆凭阑所见,而有远近方分。“一望”是一眼望过去,由近及远,由实而虚,千目关河,可见而不尽可见,逼出“忍凝眸”三字,极写对景怀人、不堪久望之意。此段五句都是写景,却仅用“忍凝眸”三字,极写对景怀人、不堪久望之意。此段五句都是写景,用“忍凝眸”三字,便将内心活动全部贯注到上写景物之中,做到了情景交融。

  第二叠则反过来,先写情,后写景。“杳杳”三句,接上“忍凝眸”来。“杳杳神京”,写所思之人汴京:“盈盈仙子”,则写所思之人的身分。唐人诗中习惯上以仙女作为美女之代称,一般用来指娼妓或女道士。这目大约是指汴京的一位妓女。“锦字”化用窦滔、苏蕙夫妻之典。作者和这位“仙子”,虽非正式夫妻,但其落第而出京,与窦滔之获罪远徙,有些近似之故。此句是说,“仙子”虽想寄与锦字“,而终难相会。鸿雁本可传书,而说”断“,说”无凭“,则是她终不曾负担起它的任务。雁给人传书,无非是个传说或比喻,而雁”冉冉飞下汀洲“,则是眼前实事。由虚而实,体现出既得不着信又见不了面的惆怅心情。”思悠悠“三字,总结次段之意,与上”忍凝眸“遥应,而更深入一层。

  第三叠则是“思悠悠”的铺叙。当日之惆怅,实缘于旧日之欢情,所以“暗想”四句,便概括往事,写其先相爱,后相离,既相离,难再见的愁恨心情。

  “阻追游”三字,横插上四句下五句中间,包括了多少难以言说的辛酸内。回到当前之时,却又荡开一笔,平叙之中,略作波折,指出这种“忍凝眸”、“思悠悠”的情状,并不是这一次,而是许多次,每次“登山临水”就“惹起平生心事”。这回依然如此,“黯然消魂”的心情之下,长久无话可说,走下楼来。“却下层楼”,遥接“凭阑久”,使全词从头到尾,血脉流通。

参考资料:
1、 沈祖棻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318-319 .

guǎn ·lǒngshǒuyúnfēi

liǔyǒng sòngdài 

lǒngshǒuyúnfēi jiāngbiānwǎn yānmǎnpínglánjiǔ wàngguānxiāosuǒ qiānqīngqiū rěnníngmóu  (wàngzuò wàng )
yǎoyǎoshénjīng yíngyíngxiān biéláijǐnzhōngnánǒu duànyànpíng rǎnrǎnfēixiàtīngzhōu yōuyōu 
ànxiǎngdāngchū yǒuduòshǎo yōuhuānjiāhuì zhīsànnán fānchénghènyúnchóu zhuīyóu měidēngshānlínshuǐ píngshēngxīnshì chǎngxiāoàn yǒngyán quèxiàcénglóu 
北岳在浑源州之南,纷缀典籍,《书》著其为舜北巡狩之所,为恒山。《水经》著其高三千九百丈,为元岳。《福地记》著其周围一百三十里,为总元之天。
北岳在浑源州之南,纷¹(zhuì)²典籍,《书》著其为舜北巡狩之所,为恒山³。《水经》著其高三千九百丈,为元岳。《福地记》著其周围一百三十里,为总元之天
译文:北岳恒山在浑圆州的南面,关于北岳恒山,典籍中多有记载:《尚书·舜典》记载,虞舜“巡狩至于北岳。”这里指的就是恒山。《水经》记载,“其高三千九百丈”是玄岳。《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旧署五代·蜀·杜光庭“著其周围一百三十里,为总元之天。”
注释:恒山:在山西东北部浑源县南,为五岳中的北岳。恒山为东北朝西南走向,绵延300余里,主峰玄武峰,海拔2017米。明代以前所称北岳恒山为今河北曲阳北之大茂山,清顺治年间,据星象分野,北岳移祀今恒山。顾炎武《北岳辨》(载《亭林文集》)考证甚详。¹纷:多。²缀:连缀,不断记载。这句是说,关于北岳恒山,典籍中多有记载(按下文所引《尚书》等所记,多指今大茂山)。³“《书》著”句:《尚书舜典》载,虞舜“巡狩至于北岳”。⁴《水经》:我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旧传为汉代桑钦撰。⁵元岳:即玄岳。《水经》称,“顺山谓之元岳。”⁶《福地记》:指《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旧署五代蜀杜光庭撰,为记述神仙灵境的道教书籍。⁷总元之天:意谓总管北方的天界。“元”即“玄”,古以为北方天帝是黑帝,故恒山称“玄岳”,天界为“玄天”。
予家太行白岩之旁,距岳五百余里,心窃慕之,未及登览,怀想者二十余年。至正德间改元,奉天子命,分告于西蕃园陵镇渎,经浑源。去北岳仅十里许,遂南行至麓,其势冯冯煴煴,恣生于天,纵盘于地。其胸荡高云,其巅经赤日。
予家太行白岩之旁¹,距岳²五百余里,心窃慕之,未及登览,怀想者二十余年。至正德³间改元,奉天子命,分告于西蕃园陵镇渎(dú),经浑源。去北岳仅十里许,遂南行至麓(lù),其势冯(píng)(yūn),恣¹⁰生于天¹¹,纵¹²¹³于地。其胸¹⁴荡高云¹⁵,其巅(diān)经赤日¹⁶
译文:我家住在太行山西侧白岩山旁边,距离北岳恒山五百多里路。心中很是向往,但从没有登上去游览过。我怀着这个想法20多年。到了正德改元年之际,奉皇上之命向西北少数民族和看守园陵的官员、镇守山川的将领通告旧皇帝去世,新皇帝即位及改用新年号的事,中途经过浑源。去北岳恒山仅仅十里路多点,从南(我家)向北岳恒山来,山势有高有低,有起有伏。恒山像人挺胸屹立,空中的云萦绕恒山飘动,为红日所经过,极言其高我一路上,又惊又喜。
注释:¹“予家”句:作者乔宇家乡为乐平(今山西左权县),在太行山西侧。白岩山位于左权东北的山西、河北之间。²岳:指恒山。³正德:明武帝朱厚照的年号,共十六年(1506—1521)。⁴改元:改换年号,这里指1521年4月明武帝去世,明世宗朱厚熜即位,改年号为嘉靖。按制,新帝即位之次年方起用新年号,1521年仍用正德年号,所以说“正德间改元”。⁵西蕃:指当时甘肃、青海一带的各少数民族。⁶园陵:帝王的墓地。⁷镇渎:大山大川。这句是说,向西北少数民族和看守园陵的官员、镇守山川的将领通告旧皇帝去世,新皇帝即位及改用新年号的事。⁸冯冯:盛壮。⁹煴煴:微弱。这句是说,山势有高有低,有起有伏。¹⁰恣:无拘束地。¹¹生于天:从天上生下来。¹²纵:放纵,自由自在。¹³盘:环绕,盘屈。¹⁴其胸:比喻恒山像人挺胸屹立。¹⁵荡高云:形容空中的云萦绕恒山飘动。¹⁶经赤日:为红日所经过,极言其高。
余载喜载愕,敛色循坡东,迤岭北而上,最多珍花灵草,枝态不类;桃芬李葩,映带左右。山半稍憩,俯深窥高,如缘虚历空。上七里,是为虎风口,其间多横松强柏,壮如飞龙怒虬,叶皆四衍蒙蒙然,怪其太茂。从者云,是岳神所宝护,人樵尺寸必有殃。故环山之斧斤不敢至。其上路益险,登顿三里,始至岳顶。颓楹古像,余肃颜再拜。庙之上有飞石窟,两岸壁立,豁然中虚。相传飞于曲阳县,今尚有石突峙,故历代凡升登者,就祠于曲阳,以为亦岳灵所寓也。然岁之春,走千里之民,来焚香于庙下,有祷辄应,赫昭于四方。如此,岂但护松柏然哉!余遂题名于悬崖,笔诗于碑及新庙之厅上。
余载喜载愕¹,敛(liǎn)²循坡东,迤(yǐ)³岭北而上,最多珍花灵草,枝态不类;桃芬李葩(pā),映带左右。山半稍憩(qì),俯深高,如缘虚历空。上七里,是为虎风口,其间多横松¹⁰强柏,壮如飞龙怒虬(qiú)¹¹,叶皆四衍(yǎn)¹²蒙蒙然¹³,怪其太茂。从者¹⁴云,是岳神¹⁵所宝护¹⁶,人樵尺寸必有殃(yāng)¹⁷。故环山¹⁸之斧斤¹⁹不敢至。其上路益险,登顿²⁰三里,始至岳顶。颓楹(yíng)²¹古像²²,余肃颜²³再拜。庙之上有飞石窟(kū),两岸壁立,豁(huō)²⁴中虚²⁵。相传飞于曲阳县²⁶,今尚有石突峙²⁷,故历代凡升登者,就祠²⁸于曲阳,以为亦岳灵²⁹所寓³⁰也。然岁之春,走千里之民³¹,来焚香于庙下³²,有祷辄(zhé)³³,赫³⁴³⁵于四方。如此,岂但护松柏然哉!余遂题名于悬崖,笔诗³⁶于碑及新庙之厅上。
译文:我收起惊喜的表情,向东面继续走去。顺着山岭向山上爬。山上多是奇花异草。样子以不一样。杨树和李相互映衬彼此关连。我在半山停下来休息,向下看深处非常之高。像是在虚无的空间攀援经历天空。向上走了七里左右,前面是虎风口,这里的多是一些粗壮的松柏像是巨龙一样,叶子四处展延密茂茂密的奇怪。随从的人说是这里的山神在保护谁要是砍松树一尺一寸,必定遭殃。山上的路十分的险,走走停停走了三里,到了山顶。废庙中有一座神像我恭敬的朝拜。庙之上有个叫飞石窟的地方,两岸石壁林立,中间缺了一大块。相传是肥皂了曲阳县。现如今还耸立在那,所以历代上山之人都会前往祭祀。这座祠就在曲阳县。以为山神就住在那里。每年的春天有些村民走上千里也来到这里烧香有求必应。显耀的名声传遍了四面八方。所以就保护了这里的树木。我题字在这石壁之上把诗写在了新庙之上。
注释:¹载喜载愕:又喜又惊。²敛色:收起惊喜的表情,表示敬肃。³迤:曲折地沿着。⁴不类:不一样,不相似。⁵映带:景物互相映衬,彼此关连。⁶俯深:向下看深处。⁷窥:从深处、隐蔽处看。⁸缘虚:在虚无的空间攀援。⁹历空:经历天空。以上二句极写惊险。¹⁰横松:松树枝干多横向生长,故云。¹¹虬: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¹²衍:向四处展延。¹³蒙蒙然:盛多。¹⁴从者:随从人员。¹⁵岳神:山岳之神。¹⁶宝护:以为灵宝,加以保护。¹⁷“人樵”句:谁要是砍松树一尺一寸,必定遭殃。“樵”,打柴,这里指砍松树。¹⁸环山:山的周围,指整个山。¹⁹斧斤:砍木的工具。²⁰登顿:爬爬停停。²¹楹:厅堂前面的柱子。²²古像:指古庙中的神像。²³肃颜:端正神色,以示恭敬。²⁴豁然:像是裂开的样子。²⁵中虚:中间是空的,缺了一块。²⁶“相传”句:相传那缺少的山石飞到曲阳县去了。“曲阳县”,即指大茂山所在的曲阳,今属河北,参看本篇注①。²⁷突峙:耸立。²⁸就祠:前往祭祀。²⁹岳灵:指北岳之神灵。³⁰寓:居住。³¹走千里之民:谓千里以外的百姓走了很久。³²庙下:此指深源的恒岳庙。³³有祷辄应:有求必应。³⁴赫:显耀。³⁵昭:光辉。³⁶笔诗:提笔写诗。笔,用作动词。
又数十步许,为聚仙台。台上有石坪,于是振衣绝顶而放览焉。东则渔阳、上谷,西则大同以南奔峰来趋,北尽浑源、云中之景,南目五台隐隐在三百里外,而翠屏、五峰、画锦、封龙诸山皆俯首伏脊于其下,因想有虞君臣会朝之事,不觉怆然。又忆在京都时,尝梦登高山眺远,今灼灼与梦无异,故知兹游非偶然者。
又数十步许,为聚仙台。台上有石坪,于是振衣绝顶而放览焉¹。东则渔阳²、上谷³,西则大同以南奔峰来趋,北尽浑源、云中之景,南目五台隐隐在三百里外,而翠屏、五峰、画锦¹⁰、封龙¹¹诸山皆俯首伏脊¹²于其下,因想有虞¹³君臣会朝之事¹⁴,不觉怆然¹⁵。又忆在京都¹⁶时,尝梦登高山眺(tiào)远,今灼(zhuó)¹⁷灼与梦无异,故知兹¹⁸游非偶然者。
译文:又走了几十步,是聚仙台。台上有石坪,于是(我)在恒山最高峰上抖擞衣裳而放眼四望:东面是渔阳山上谷,西面是大同以南山峰奔驰而来,归附,北面尽收浑源、云中之景,南面极目五台山隐在三百里外,而翠屏、五峰、昼锦、封龙众山,都俯首伏脊在它的下面。于是,我想起有虞君臣会朝的事,不觉心中忧伤;又回忆起在京都的时候,常常梦到登上高山眺望远处,如今清清楚楚与梦境没有什么不同,所以知道这次游北岳绝非偶然呀。
注释:¹“于是”句:谓于是在恒山最高峰上抖擞衣裳而放眼四望。²渔阳:古郡名,地当今北京以东、天津以北一带。³上谷:古郡、名,地当今河北张家口至北京昌平一带。⁴奔峰来趋:山峰奔驰而来归附。“趋”,归附。⁵云中:古郡名,地当今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以南地区。⁶五台:山名,在山西东北部,距恒山约一百多里。⁷隐隐:隐约,不分明。⁸翠屏:山名,在浑源南。⁹五峰:山名,在浑源东。¹⁰画锦:山名,在浑源西北。¹¹封龙:山名,又名龙山,在浑源东北。¹²俯首伏脊:低头弯腰。这句以周围各山衬托恒山之高。¹³有虞:有虞氏,即虞舜。¹⁴会朝之事:即指虞舜巡狩北岳,接受北方诸侯的朝见。¹⁵怆然:伤悲的样子。¹⁶京都:明代京都在今北京市。¹⁷灼:鲜明,清清楚楚。¹⁸兹:这次。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