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鹊桥横渺(miǎo)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译文:一道仙鹊架起的小桥横卧在那茫茫的银河上。听着织女的配环叮咚,看她款款地过桥而来。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译文:我和伊人的离别是不会停息地一年复一年。怅然间抬头望去只见到牛郎星依旧闪烁,亘古光华不变;我的哀愁啊,就渐渐的不那么明显。

níng tángdài 

dàoquèqiáohéngmiǎomiǎo qiānshēngpèiguòlínglíng 
biéhuányǒujīngnián chàngwàngxīng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道仙鹊架起的小桥横卧在那茫茫的银河上。听着织女的配环叮咚,看她款款地过桥而来。

我和伊人的离别是不会停息地一年复一年。怅然间抬头望去只见到牛郎星依旧闪烁,亘古光华不变;我的哀愁啊,就渐渐的不那么明显。

注释

徐凝

徐凝

徐凝,唐代(约公元八一三年、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前后在世)诗人,浙江睦州人,代表作《奉酬元相公上元》。《全唐诗》录存一卷。 ▶ 99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丝雨如尘云著水,嫣香碎拾吴宫。百花冷暖避东风。酷怜娇易散,燕子学偎红。
丝雨如尘云著水,嫣(yān)¹碎拾吴宫。百花冷暖避东风。酷怜娇易散,燕子学偎(wēi)²
译文:丝丝细雨如同微尘,云彩染着水汽,吴宫里残花宫落了满地。百花在微寒的东风中摇曳,仿佛在将寒气闪避。最让人怜惜的是那娇美的宫花极易败落,故而连小燕子也学着人的样子怜惜起花来,它紧紧依偎在花下。
注释:¹嫣香:娇艳芳香的花。²偎红:紧贴着红花。
人说病宜随月减,恹恹却与春同。可能留蝶抱花丛。不成双梦影,翻笑杏梁空。
人说病宜随月减,恹(yān)¹却与春同。可能留蝶抱花丛。不成双梦影,翻笑杏梁²空。
译文:人们都说疾病会像满月减损成残月一般,慢慢减弱,无奈这倦怠的感觉,正如春天浓郁的慵懒气息。可否将蝴蝶留在花丛里呢?燕子成双成对地飞去了,反而笑那屋宇梁上空空。
注释:¹恹恹:精神委靡不振貌。²杏梁:用文杏木制成的屋梁。宋晏殊《采桑子》:“燕子双双,依旧衔泥入杏梁。”

  此词抒写暮春时节,愁病交加,万般无奈的情景。词中用“吴宫”、“杏梁”等语皆作泛指,其中深含了兴亡之悲,似有深藏的隐忧,空灵含蕴而有味可咀。

  空中的愁云仿佛氤氲着水汽,蒙蒙细雨飘洒过后.吴宫里的残花散落了一地。娇美的宫花最经不得风雨,这满地落英让人怜惜不已,以致于连过路的飞燕也学着人的样子紧紧依偎在了花下。

  景物之愁加剧了纳兰的苦闷,“人说病宜随月减”,但他却自叹道“恹恹却与春同”,他的疾病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好转,反而如这暮春一样萎靡颓丧。拖着病体出得门来,只见蝴蝶飞舞流连,却迟迟不肯离开花丛,但梁上的燕子早已成双成对地飞走了。忍不住对着那空落落的屋梁苦笑一下。

  词中“吴宫”、“杏粱”等出于前人辞赋的词语中隐隐藏着莫大的忧虑,其时正是康熙盛世,对时代的兴亡忧患显然不会是纳兰词作的主题,惜时伤春又加身世感伤才更贴合纳兰的风格。他甄选的不过都是些平淡如水的词汇,然而这些词语却偏偏在他的指尖化成一段旋律——为心弦所演奏,曲曲萦绕于耳,终久不绝。

  纳兰确实是个风流的才子。但绝对不是个潇洒的文人。他的词,愁心漫溢,句句读来令人心伤,这一首满含兴亡之感的《临江仙》便是佐证。

参考资料:
1、 聂小晴主编.中华经典藏书 纳兰词: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10:第246页

línjiāngxiān··chényúnzheshuǐ--lánxìng

chényúnzheshuǐyānxiāngsuìshígōngbǎihuālěngnuǎndōngfēngliánjiāosànyànzixuéwēihóng

rénshuōbìngsuíyuèjiǎnyānyānquèchūntóngnéngliúdiébàohuācóngchéngshuāngmèngyǐngfānxiàoxìngliángkōng

晋文公既定襄王于郏,王劳之以地,辞,请隧焉。王弗许,曰:“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备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其馀,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以顺及天地,无逢其灾害。先王岂有赖焉?内官不过九御,外官不过九品,足以供给神祇而已,岂敢厌纵其耳目心腹,以乱百度?亦唯是死生之服物采章,以临长百姓而轻重布之,王何异之有?”
晋文公¹既定襄王²于郏³,王劳之以地,辞,请隧焉。王弗许,曰:“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备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其馀,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以顺及天地,无逢其灾害。先王岂有赖焉?内官不过九御,外官不过九品,足以供给神祇而已,岂敢厌纵其耳目心腹,以乱百度?亦唯是死生之服物采章,以临长百姓而轻重布之,王何异之有?”
译文:晋文公使周襄王在郏邑恢复王位,襄王拿块土地酬谢他。晋文公辞谢,要求襄王允许他死后埋葬用天子的隧礼。襄王不许,说:“从前以先王掌管天下,划出方圆千里之地作为甸服,以供奉天帝和山川百神,以供应百姓兆民的用度,以防备诸侯不服朝廷或意外的患难。其余的土地就平均分配给公侯伯子男,使人们各有地方安居,以顺应天地尊卑的法则,而不受灾害。先王还有什么私利呢?他宫内女官只有九御,宫外官员只有九卿,足够供奉天地神灵而已,岂敢尽情满足他耳目心腹的嗜好而破坏各种法度?只有死后生前衣服用具的色彩花纹有所区别,以便君临天下、分别尊卑罢了。此外,天子还有什么不同?
注释:¹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²襄王:周襄王。³郏:今河南洛阳西。⁴隧:掘墓道安葬。古时天子的葬礼。⁵甸服:国都近郊之地。⁶不庭:不来进贡。⁷不虞:意料不到的事。⁸神祇:天神和地神。⁹百度:各种法令、法度。
“今天降祸灾於周室,余一人仅亦守府,又不佞以勤叔父,而班先王之大物以赏私德,其叔父实应且憎,以非余一人,余一人岂敢有爱也?先民有言曰:‘改玉改行。’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姓改物,以创制天下,自显庸也,而缩取备物,以镇抚百姓,余一人其流辟於裔土,何辞之有与?若犹是姬姓也,尚将列为公侯,以复先王之职,大物其未可改也。叔父其茂昭明德,物将自至,余何敢以私劳变前之大章,以忝天下,其若先王与百姓何?何政令之为也?若不然,叔父有地而隧焉,余安能知之?”
“今天降祸灾¹於周室,余一人²仅亦守府,又不佞³以勤叔父,而班先王之大物以赏私德,其叔父实应且憎,以非余一人,余一人岂敢有爱也?先民有言曰:‘改玉改行。’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姓改物,以创制天下,自显庸也,而缩取备物,以镇抚百姓,余一人其流於裔土,何辞之有与?若犹是姬姓也,尚将列为公侯,以复先王之职,大物其未可改也。叔父其茂昭明德,物将自至,余何敢以私劳变前之大章,以忝天下,其若先王与百姓何?何政令之为也?若不然,叔父有地而隧焉,余安能知之?”
译文:现在上天降祸周朝,寡人也只是谨守先王故府的遗规,加以自己无能,不得不麻烦叔父;如果再分出先王的大礼来报答寡人的私德,那么,叔父也会厌恶寡人,责备寡人了。否则,寡人岂敢有所吝惜?前人说过:‘身上的佩玉改了样,走路的气派不一样。’如果叔父能发扬伟大的美德,改姓换代,开创一统天下的大业,显示自己的丰功伟绩,自然可用天子的服饰文采以安抚百姓,寡人也许会流放边疆,还有什么话可说?如果叔父仍保持姬姓,位列公侯,以恢复先王规定的职分;那么,天子所用的大礼就不可更改了。叔父还是努力发扬德行吧,您所需要的事物自然会来的。就算以敢因酬私德而改变先王的制度,从而玷辱了天下,又如何对得起先王和百姓?又如何推行政令?否则,叔父有的是土地,就是开通墓道举行隧礼,寡人又从何知道呢?”
注释:¹天降祸灾:周王朝发生内乱。²余一人:古代帝王的谦称。³不佞:谦词,不才。⁴叔父:天子对同姓诸侯的称呼。⁵更姓改物:改朝换代。⁶显庸:显示功能。⁷流:放逐。⁸辟:受刑罚。
文公遂不敢请,受地而还。
文公遂不敢请,受地而还。
译文:晋文公于是不敢请隧礼,接受赏赐的土地,回国去了。
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垒平。
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垒(lěi)¹平。
译文:肆意挥洒笔墨表达自己的情操,要怎样才能平复心中郁结的愁闷呢?
注释:¹块垒:比喻胸中郁结的愁闷或气愤。
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
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
译文:阮籍不狂就没有人会认得他,出门大笑一声,便有大江横流的气概。
这首诗评论了西晋正始诗人阮籍。阮籍所处时代正是魏晋易代之际,司马氏屠杀异己,形成恐怖的政治局面。阮籍本有济世之志,但不满司马氏的统治,姑以酣饮和故作旷达来逃避迫害,做出了不少惊世骇俗的事情,世人以为阮籍狂、痴。但元好问深知阮籍“不狂”,看到了阮籍心中的“块垒”,认识到了阮籍诗中的真情郁气(“高情”)。元好问认为阮籍的诗笔纵横,如长江奔流,神与俱远,正是他高尚情怀、胸中不平之气的表现。这说明元好问认识到了写诗须有真情实感,反映了他对阮籍狂放品格的称许,对阮籍在黑暗统治下隐约曲折、兴寄深远的风格也是肯定的。

lùnshīsānshíshǒu ·

yuánhàowèn jīncháo 

zònghéngshījiàngāoqíng néngjiāokuàilěipíng 
lǎoruǎnkuángshuíhuì chūménxiàojiānghéng 
上人学苦空,百念已灰冷。
上人学苦空¹,百念已灰冷。
译文:参寥大师你学习佛法,百念俱无。
注释:¹苦空:佛教认为世俗间一切皆苦皆空。人生老病死为苦,一切皆虚无,并非实体,为空。
剑头唯一吷,焦谷无新颖。
剑头¹唯一吷(xuè)²,焦谷³无新颖
译文:剑环头上的小孔仍只传来风过的小声,焦谷上依然没有新生出小芽。
注释:¹剑头:指剑环头的小孔。²吷:吹气声,表示小而短的声音。³焦谷:火烤干枯的谷类。⁴颖:子粒的芒壳尖。
胡为逐吾辈,文字争蔚炳?
胡为逐吾辈,文字争蔚炳?
译文:为什么要跟我们这些人一样好作诗歌?
新诗如玉屑,出语便清警。
新诗如玉屑(xiè)¹,出语便清警。
译文:你的文章都是文采华美,新出的诗篇如玉屑一样精美,语句清平而深刻。
注释:¹玉屑:比喻文词佳美,字字如珠玑飞屑。
退之论草书,万事未尝屏。
退之¹论草书,万事未尝屏(píng)
译文:韩愈谈论到张旭狂草时,认为张旭心中并未屏蔽万事。
注释:¹退之:韩愈,字退之。
忧愁不平气,一寓笔所骋。
忧愁不平气,一寓笔所骋。
译文:反而将其忧愁与不平之气,统统寓于笔端任其驰骋。
颇怪浮屠人,视身如丘井。
颇怪浮屠(tú)¹,视身如丘井。
译文:韩愈很奇怪高闲浮屠氏的草书,视人身为丘井。
注释:¹浮屠人:出家人。
颓然寄淡泊,谁与发豪猛?
颓然寄淡泊,谁与发豪猛?
译文:颓然寄有淡泊之意,又如何发出像张旭那样豪迈而不受拘束的气魄呢?
细思乃不然,真巧非幻影。
细思乃不然,真巧非幻影。
译文:仔细一想其实不然,真实的技巧并不是虚幻的泡影。
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
欲令诗语¹妙,无厌空且静。
译文:要想使诗句巧妙,不要嫌恶于空和静。
注释:¹诗语:指诗歌与禅法,这两者并不相悖,而统一于“空静”,并由此而获得“至味”和“妙”的境界。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译文:虚静因而能懂得万物之变化,空明所以能接纳万事之境界。
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
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
译文:阅历世事行走于人间,只见栖身于世外云岭。
咸酸杂众好,中有至味永。
咸酸杂众好,中有至味永。
译文:咸味酸味杂列于诸食物里,其中有着极其隽永的韵味。
诗法不相妨,此语当更请。
诗法不相妨,此语当更请¹
译文:诗歌与佛法并不相妨碍,上面的话更当允许我说出来。
注释:¹请:领受,明确接受。
此诗取韩愈论高闲上人草书之旨,反其意而论诗,最后落实到“诗法不相妨”上,表达了苏轼对禅与诗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一般说来,禅宗要求不立文字。诗歌则是语言的艺术,二者区别甚大。但在艺术实践中,诗人以及批评家却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共同性。所以宋人李之仪在其《姑溪居士前集》卷二十九《与李去言》中说: “说禅作诗,本无差别。”固然,要把二者的“本无差别”处说清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仍有线索可寻。比如,禅与诗都注重对主观精神的反映,禅宗固然是 “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诗歌亦宣称“一切景语皆情语”,因而驱遣万象以就我。所以南宋释绍嵩在《亚愚江浙纪行诗自序》说:“禅,心慧也;诗,心志也。慧之所之,禅之所形;志之所之,诗之所形。”另外,如禅思和诗思的不可预测性,禅语和诗语(部分追求“直寻”的作品当是例外)的非逻辑性,都颇能相通。宋代禅学大兴,风行于士大夫之中,因而“学诗浑似学参禅”一类的话头,成为一时风气,而从时间上看,苏轼这首诗可谓得风气之先,对后来严羽诸人以禅喻诗,分别宗乘等,都不无影响。
未栉凭栏眺锦城,烟笼万井二江明。
未栉(zhì)¹凭栏眺锦城,烟笼万井二江明。
译文:还未梳头就倚着栏杆眺望锦城,千家万户都笼罩在薄雾中,江水在月光中波光粼粼。
注释:¹栉:梳头。
香风满阁花满树,树树树梢啼晓莺。
香风满阁花满树,树树树梢啼晓莺。
译文:迎春阁充满了花香,树枝开满了花朵,早晨所有的树梢头都有黄莺在歌唱。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