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城霞起武陵春,桐柏先生解守真。白石桥高曾纵步,
赤城霞起武陵春,桐柏先生解守真。白石桥高曾纵步,
朱阳馆静每存神。囊中隐诀多仙术,肘后方书济俗人。
朱阳馆静每存神。囊中隐诀多仙术,肘后方书济俗人。
自领蓬莱都水监,只忧沧海变成尘。
自领蓬莱都水监,只忧沧海变成尘。

yóuxiānshīzuòōuyángbǐng--ōuyángjiǒng

chìchéngxiálíngchūntóngbǎixiānshēngjiěshǒuzhēnbáishíqiáogāocéngzòng

zhūyángguǎnjìngměicúnshénnángzhōngyǐnjuéduōxiānshùzhǒuhòufāngshūrén

lǐngpéngláidōushuǐjiānzhǐyōucānghǎibiànchéngchén

欧阳炯

欧阳炯

欧阳炯(896-971)益州(今四川成都人),在后蜀任职为中书舍人。据《宣和画谱》载,他事孟昶时历任翰林学士、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随孟昶降宋后,授为散骑常侍,工诗文,特别长于词,又善长笛,是花间派重要作家。 ▶ 47篇诗文

猜您喜欢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问君¹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²。杨柳乍(zhà)如丝³,故园春尽时。
译文:试问我为何轻易地离别?一年能有几次圆月。北国的杨柳刚刚如长丝,家园已是三圆过尽时。
注释:¹问君:词人自问。²一年能几团圆月:指自己与家人一年能团聚多久。³乍如丝:指刚刚吐出新绿时。⁴故园:指词人家所在的北京。
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
春归¹归不得,两桨松花²隔。旧事逐寒潮,啼(tí)(juān)³恨未消。
译文:圆天归去我却不能归,行船松花江被江阻隔。往事悠悠像寒冷的江潮,裹啼的杜鹃怨恨未消。
注释:¹春归:乘春而归家。²松花:松花江。³啼鹃:鹃,杜鹃,传说杜鹃啼叫声为“不如归去”。

  上阕由问句起:“问君何事轻离别”,这句是词人故意模拟妻子口吻质问自己:你为何轻视离别?表面上是妻子恼我,骨子里是我谅妻子,笔致深情而委婉。接以“一年能几团圆月”句,其怅叹离多会少之情已见。词人并不是“轻离别”,只是身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他随扈出行,不得不离,不得不别。“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二句出之以景语,以美好的春色反衬有家难归的悲凄。“乍如丝”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北地的季节在仲春,那么此时“故园”也就春意阑珊了。

  下阕明确点出“归不得”的缘由,即扈驾从巡,身不由己。“春归归不得”一句上承“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言春尽而不能归的怅惘心情。“两桨松花隔”,南朝民歌《莫愁乐》:“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词人反其意而用之,说是因为被松花江阻隔,不能回去。表面是怨江,实际上是怨侍卫之差事阻其归家与妻子相聚。结篇二句是此时心态的描写,即追思往事,令人心寒,犹如眼前松花江水的寒潮起伏,不能平静。

  全词话语直致,但内容曲折,首句的拟言和结句的用典都为本词增加深沉宛转之情,深婉感人。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子艮.纳兰词 前碎一地的残香与叹息:万卷出版公司,2012.07:100-101页

mán··wènjūnshìqīngbié--lánxìng

wènjūnshìqīngbiéniánnéngtuányuányuèyángliǔzhàyuánchūnjǐnshí

chūnguīguīliǎngjiǎngsōnghuājiùshìzhúháncháojuānhènwèixiāo

回看巴路在云间,寒食离家麦熟还。
回看巴路¹在云间,寒食²离家麦(mài)³还。
译文:回头看巴山的道路隐没在白云里边,我寒食离开家乡麦熟才回来。
注释:¹巴路:巴山小路。巴,古国名,在今川东、鄂西一带。²寒食:寒食节,指三月。³麦熟:小麦成熟,指五月。
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
日暮(mù)数峰青似染(rǎn)¹,商人说是汝州²山。
译文:傍晚时分,前面出现了几座青得像是染过一样的山峰。听人说这就是汝州的山。
注释:¹染:点染,书画着色用墨。²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

  这首是一首纪行诗。第一句是回望来路。江陵到汝州,行程相当遥远,回望巴路,只见白道如丝,一直向前蜿蜒伸展,最后渐渐隐入云间天际。这一句表明离出使的目的地江陵已经很远,回程已快接近尾声了。翘首南望,对远在云山之外的江陵固然也会产生一些怀念和遥想,但这时充溢在诗人心中的,已经是回程行将结束的喜悦了。所以第二句紧接着瞻望前路,计算归期。王建家居颍川,离汝州很近,到了汝州,也就差不多到家了。“寒食离家麦熟还”,这句平平道出,看似只是客观地交待离家和归家的时间季节,实则此行往返路程的遥远,路上的辛苦劳顿,盼归心情的急切以及路途上不同季节景物的变化,都隐然见于诗外。寒食离家,郊原还是一片嫩绿,回家的时候,田间垅上,却已是一片金黄了。

  三、四两句转写前路所见景物。“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傍晚时分,前面出现了几座青得象染过一样的峰峦,同行的商人说,那就是汝州附近的山了。两句淡淡写出,徐徐收住,只说行途所见所闻,对自己的心情、感受不着一字,却自有一番韵外之致,一种悠然不尽的远调。

  单从写景角度说,用洗炼明快之笔画出在薄暮朦胧背景上凸现的几座轮廓分明、青如染出的山峰,确实也富有美感和新鲜感。甚至通过“数峰青似染”就展现出天气的清朗、天宇的澄清和这几座山峰引人注目的美丽身姿。但它的妙处似乎主要不在写景,而在于微妙地传递出旅人在当时特定情况下一种难以言传的心境。

  这个特定情况,就是上面所说的归程即将结束,已经行近离家最近的一个大站头汝州了。这样一个站头,对盼归心切的旅人来说,无疑是具有很大吸引力的,对它的出现自然特别关注。正在遥望前路之际,忽见数峰似染,引人瞩目,不免问及同行的商人,商人则不经意地道出那就是汝州的山峦。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此刻在诗人心中涌起的自是一阵欣慰的喜悦,一种兴奋的情绪和亲切的感情。而作者没有费力地去刻画当时的心境,只淡淡着笔,将所见所闻轻轻托出,而自然构成富于含蕴的意境和令人神远的风调。

  纪行诗自然会写到山川风物,但它之所以吸引人,往往不单纯由于写出了优美的景色,而是由于在写景中传出诗人在特定情况下的一片心绪。这种由景物与心境的契合神会所构成的风调美,常常是纪行诗(特别是小诗)具有艺术魅力的一个奥秘。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776-777
2、 乐云.湖北辞书出版社:唐宋诗鉴赏全典,2011:371
3、 刘海娣.唐诗鉴赏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77-378
世间荣落重逡巡,我独丘园坐四春。
世间荣落¹(zhòng)²(qūn)³,我独丘园四春
译文:人世的升降是瞬息即变,而我却在家中呆坐了四年。
注释:¹荣落:荣显和衰落。²重:甚,很。³逡巡:顷刻、急速。⁴丘园:家园,乡里。后亦以丘园指隐居之处。⁵坐:渐、行将。⁶四春:四年。诗人会昌二年母亲去世,服丧闲居,到五年春已第四年。
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
纵使¹有花兼(jiān)有月,可堪²无酒又无人³
译文:哪怕是有花又有月亮,但就没人把我推荐。
注释:¹纵使:即使。²可堪:岂堪。³又无人:李商隐《小园独酌》:“空余双蝶舞,竟绝一人来。”与“无人”同慨。又,冯引一本作“更”。
青袍似草年年定,白发如丝日日新。
青袍(páo)¹似草年年定,白发如丝日日新。
译文:八品官的青袍年年都一样,头上的白发却越来越亮眼。
注释:¹青袍:唐八、九品官穿青袍。作者居丧前任秘书省正宇,系正九品下阶,故著青袍。青袍颜色似春天的青草,《古诗》有“青袍似春草”之句,故云。“年年定”,应上“四春“。居丧期间离职家居,原职仍在。
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龙津。
欲逐风波¹千万里,未知何路到龙津²
译文:一心想去追逐风波千万里,却不知哪条路才能见龙颜!
注释:¹欲逐风波:想去追逐风波。²龙津:即龙门,又名禹门口,在今山西省河津县西北。

  一、二两句言世间盛衰变化本甚迅捷,而我半生沦落;今隐于丘园行将四年,于仕途甚感渺茫。三、四两句言丘园中虽不乏花晨月夕,然家贫无酒可以消忧,又无知己可以相慰藉。三年在京守丧,四年杨弁平后移家永乐,仍为秘省正字,官职没有升迁,况且遇到丁忧,故云“年年定”也。五、六对仗衬贴,“青袍似草”、“白发如丝”,不惟设色相映,更叹官卑秩微而头颅渐大;草青、丝白,兼具衰飒之象;“年年定”,一年盼过一年,无丝毫升迁之迹象;“日日新”,日子倏忽消逝,鬓发日日改白。一“定”一“新”,动感相映,所谓仕进无路,汲引无门也,所以最后感叹“未知何路到龙津”。

  全诗纯以对比之法结撰成章。首联领起人事花事二题, “荣落”指人指花都可。诗人首先将“世间”与“我”对比,然后写自己因守丧而困守家园的寂寞生活,颔联写景同时也流露出无聊之状,起承了五痕迹。唐代八、九品官着青色服,诗人由眼前之春草萋萋而联想到自己的九品青袍,本系即景巧喻,而“青袍”与“白发”又形成对比。“年年定”是说久居下僚,“年年”与“日日”的叠字更进一步补足了对比之意。第五句感伤岁月流逝。“龙津”即龙门,尾联是说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又慨叹无人引进。抒发的是诗人对未来的希望。

  这首春日诗失之于轻靡,或者说是百无聊赖,有的也有寄托,不过比较直露。李商隐这首诗,从主题上说这首诗没什么新意,但在艺术手法情景浑溶,低徊唱叹,富艳而多气,不多用典故而音节嘹亮,颇有杜诗境界。但在梗概多气上还是不如杜诗同类之作。

参考资料:
1、 李元洛.李元洛新编今读唐诗三百首:岳麓书社 ,2013:271
2、 黄世中.类纂李商隐诗笺注疏解 第3册:黄山书社,2009:1596
3、 李商隐,《李商隐诗选评》,刘学锴、李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0月,ISBN:9787532534944

chūnhuái怀

shāngyǐn tángdài 

shìjiānróngluòzhòngqūnxún qiūyuánzuòchūn 
zòngshǐ使yǒuhuājiānyǒuyuè kānjiǔyòurén 
qīngpáocǎoniánniándìng báixīn 
zhúfēngqiānwàn wèizhīdàolóngjīn 
昔人将猎而不识鹘,买一凫而去。原上兔起,掷之使击,凫不能飞,投于地;又再掷,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为鹘,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得他兔否?”
昔人将猎而不识鹘(hú)¹,买一凫(fú)²而去。原上兔起,掷(zhì)³之使击,凫不能飞,投于地;又再掷,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pán)(shān)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fèn),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为鹘,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nuò)得他兔否?”
译文:从前,有个人准备去打猎,想买一只鹘,但他从来没见过鹘,结果买了一只野鸭。他来到野外荒原,看见一只兔子从草丛中窜出,立刻抛起鸭子让它去追击,鸭子不会飞,一头栽到地上。这人提起来又扔向空中,鸭子又跌在地上。如此扔起跌下三四次,这鸭子忽然摇摇摆摆走到人的面前说起话来:“我是野鸭,杀了吃肉,才是我的本分。为什么把我扔来扔去,让我皮肉受苦呢?”这人惊讶地说:“我以为你是鹘,可以抓兔,怎么会是鸭子呢?”鸭子举起脚蹼,笑着说:“您仔细看看我这手脚,可以捕捉到那兔子吗?”
注释:¹鹘:鸷鸟名。即隼。部分隼属动物的旧称。²凫:野鸭。³掷:抛;投。⁴投:掉落。⁵蹒跚:腿脚不灵便的样子。⁶人语:讲人话。⁷分:工作、职责、权限等的范围。⁸搦:捏,握持,这里是“捉”的意思。
虢公梦在庙,有神人面白毛虎爪,执钺立于西阿,公惧而走。神曰:“无走!帝命曰:‘使晋袭于尔门’。”公拜稽首,觉,召史嚚占之,对曰:“如君之言,则蓐收也,天之刑神也,天事官成。”公使囚之,且使国人贺梦。……六年,虢乃亡。《国语》
(guó)公梦在庙,有神人面白毛虎爪,执钺(yuè)¹立于西阿,公惧而走²。神曰:“无走!帝命曰:‘使³晋袭于尔门’。”公拜稽(qǐ)首,觉,召史嚚(yín)占之,对曰:“如君之言,则蓐(rù)也,天之刑神也,天事官成。”公使囚之,且使国人贺梦。……六年,虢乃亡。《国语》
译文:虢国公梦见在宗庙里,有一位神人,脸上长着白毛还有老虎一样的爪,拿着钺站在西边的屋角,虢国公吓得要直接逃跑。神人说:“不要虎!天帝有令:‘让晋国袭击你的国家’。”虢国公下拜磕头后,就从梦中醒了过来,召来史嚚占问这个梦的吉凶。史嚚回答说:“如果如君主你所叙述的,那么这个神就是西方之神蓐收了。他是天上主管刑杀的神,上天命令的事情都是由它完成的。”虢国公下令把史嚚囚禁起来,并且要国人祝贺他做了个好梦。过了六年,虢国就灭亡了。
注释:¹钺:钺古代兵器。似斧而大,刃口呈弧形,长柄,金属制成,也有玉石做的。²走:跑。³使:派遣。⁴蓐收:又名该,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金神、秋神、西方之神、天之刑神,五行神之一。少昊之子及其辅佐神。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