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奏开元旧乐章,乐中歌曲断人肠。
译文:不要吹奏开元时期的旧乐章,乐章中的歌曲让人愁断肠。
注释:开元后乐:指开元以后的音乐,即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所谓“开天盛世”的官廷音乐。
(bīn)¹玉笛三更咽,虢(guó)²金车³十里香。
译文:邠王宴乐玉笛呜咽之音持续到三更时分,虢国夫人的金车香飘十里。
注释:¹邠王:即李守礼,章怀太子李贤之子。邠王玉笛”,盖泛言侯王宴乐,不必指实。²虢国:指杨贵妃之姐虢国夫人。³金车:装饰华美之车。
一自犬戎¹生蓟(jì)²,便从征战老汾阳³
译文:自安禄山发动叛乱以来,兵连祸结,汾阳王郭子仪从此征战疆场。
注释:¹犬戎:周代西方少数民族。周幽王十一年(前771),犬戎曾攻入周朝京城。这里借指胡人安禄山攻入长安事。²蓟北:安禄山从范阳起兵作乱,范阳郡治在河北蓟县,因有此称。³汾阳:指郭子仪。郭子仪平定安禄山叛乱有功,封汾阳那王。“老汾阳”,指其长期征战,岁月销磨于疆场之中。
中原骏马搜求尽,沙苑¹年来草又芳²
译文:中原的良马早已被搜求殆尽,如今沙苑只剩下一片萋萋芳草,再无牧马。
注释:¹沙苑:在陕西大荔南洛水、渭水之间,地多沙草,宜畜牧,唐时曹于此置沙苑监,管领养马事。²草又芳:暗示已无牧马。

  此诗从开元乐写起,引出了唐王朝由胜转衰、安史之祸的缘由,从一个侧面揭露了战祸连年造成的悲惨现状。全诗以不见行踪的“悲愤”二字为宗,勾连各句,将跳跃幅度极大的四联诗融为一有机整体,表现出较为深厚的艺术功力。

  首联“莫奏开元旧乐章,乐中歌曲断人肠。”的句意:不要再奏响那些霓裳羽衣舞和秦王破阵舞曲(虽然出现在李世民时代,但是开元时期仍在演绎),那是过去《忆昔》的回忆,想到这些,那辉煌的时代,对比此时兵荒马乱,“路有冻死骨”的惨景,真是悲从心起。

  颔联“邠王玉笛三更咽,虢国金车十里香。”写两处场景的不同比较,王室后孙却遭遇软禁,生不如死,在三更尚不能眠,笛声哽咽,催人泪下,而那单单一个虢国夫人的车马,就是贴金镶钻,所谓宝马香车,暗示开元时候的物质生活糜烂,更飘逸出了夫人使用的熏香。两处对比烘托出唐朝政治失利者的悲哀和当朝者和宠臣们的逍遥。

  颈联“一自犬戎生蓟北,便从征战老汾阳。”安禄山的胡人背景有《胡旋舞》为证,大概的词句为,“内有太真外禄山”。因此,说他们是蛮夷之乱也不为过。安禄山在蓟北筑城招兵买马,贮存武器钱粮,谋反叛变,汾阳王郭子仪长期征战,岁月销磨于疆场之中。

  尾联“中原骏马搜求尽,沙苑年来草又芳。”最后一句,诗人发忧古之思,看到凄惨情景,不由叹声遽然,战事连连,中原的男儿被抓为壮丁当兵,连骏马都搜求一空;年复一年,月复一月,岁月变迁,沙苑之战,以少胜多,取得胜利。但是这一切过去,意义也不过如此。老百姓死的死,亡的亡,只有这青草还在生长,其他的都转瞬即逝。

  这首诗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从开元后乐讲音乐这个题目,写出唐代兴衰的大感触来。这种以小见大,还有见微知著的作用。

参考资料:
1、 周蒙,冯宇主编. 毛泽东喜读的古典诗词曲赋500篇[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 2000 ,539-540.
2、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656-657页

kāiyuánhòu--xuēféng

zòukāiyuánjiùzhāngzhōngduànréncháng

bīnwángsāngèngyànguóguójīnchēshíxiāng

quǎnróngshēngběi便biàncóngzhēngzhànlǎofényáng

zhōngyuánjùnsōuqiújǐnshāyuànniánláicǎoyòufāng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不要吹奏开元时期的旧乐章,乐章中的歌曲让人愁断肠。

邠王宴乐玉笛呜咽之音持续到三更时分,虢国夫人的金车香飘十里。

自安禄山发动叛乱以来,兵连祸结,汾阳王郭子仪从此征战疆场。

中原的良马早已被搜求殆尽,如今沙苑只剩下一片萋萋芳草,再无牧马。

注释

开元后乐:指开元以后的音乐,即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所谓“开天盛世”的官廷音乐。

邠王:即李守礼,章怀太子李贤之子。邠王玉笛”,盖泛言侯王宴乐,不必指实。

虢国:指杨贵妃之姐虢国夫人。

金车:装饰华美之车。

犬戎:周代西方少数民族。周幽王十一年(前771),犬戎曾攻入周朝京城。这里借指胡人安禄山攻入长安事。

蓟北:安禄山从范阳起兵作乱,范阳郡治在河北蓟县,因有此称。

汾阳:指郭子仪。郭子仪平定安禄山叛乱有功,封汾阳那王。“老汾阳”,指其长期征战,岁月销磨于疆场之中。

沙苑:在陕西大荔南洛水、渭水之间,地多沙草,宜畜牧,唐时曹于此置沙苑监,管领养马事。

草又芳:暗示已无牧马。

创作背景

  公元756年(唐玄宗天宝十五年),安禄山攻入长安,玄宗逃到成都。作者薛逢会昌初(约公元841年)考中进士,得听到宫廷音乐,上距安禄山攻入长安已有八十多年。作者听了开元乐,想起开元时的盛况,感叹当时唐朝的衰落,就写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编. 唐诗鉴赏辞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1512.
赏析

  此诗从开元乐写起,引出了唐王朝由胜转衰、安史之祸的缘由,从一个侧面揭露了战祸连年造成的悲惨现状。全诗以不见行踪的“悲愤”二字为宗,勾连各句,将跳跃幅度极大的四联诗融为一有机整体,表现出较为深厚的艺术功力。

  首联“莫奏开元旧乐章,乐中歌曲断人肠。”的句意:不要再奏响那些霓裳羽衣舞和秦王破阵舞曲(虽然出现在李世民时代,但是开元时期仍在演绎),那是过去《忆昔》的回忆,想到这些,那辉煌的时代,对比此时兵荒马乱,“路有冻死骨”的惨景,真是悲从心起。

  颔联“邠王玉笛三更咽,虢国金车十里香。”写两处场景的不同比较,王室后孙却遭遇软禁,生不如死,在三更尚不能眠,笛声哽咽,催人泪下,而那单单一个虢国夫人的车马,就是贴金镶钻,所谓宝马香车,暗示开元时候的物质生活糜烂,更飘逸出了夫人使用的熏香。两处对比烘托出唐朝政治失利者的悲哀和当朝者和宠臣们的逍遥。

  颈联“一自犬戎生蓟北,便从征战老汾阳。”安禄山的胡人背景有《胡旋舞》为证,大概的词句为,“内有太真外禄山”。因此,说他们是蛮夷之乱也不为过。安禄山在蓟北筑城招兵买马,贮存武器钱粮,谋反叛变,汾阳王郭子仪长期征战,岁月销磨于疆场之中。

  尾联“中原骏马搜求尽,沙苑年来草又芳。”最后一句,诗人发忧古之思,看到凄惨情景,不由叹声遽然,战事连连,中原的男儿被抓为壮丁当兵,连骏马都搜求一空;年复一年,月复一月,岁月变迁,沙苑之战,以少胜多,取得胜利。但是这一切过去,意义也不过如此。老百姓死的死,亡的亡,只有这青草还在生长,其他的都转瞬即逝。

  这首诗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从开元后乐讲音乐这个题目,写出唐代兴衰的大感触来。这种以小见大,还有见微知著的作用。

参考资料:
1、 周蒙,冯宇主编. 毛泽东喜读的古典诗词曲赋500篇[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 2000 ,539-540.
2、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656-657页
薛逢

薛逢

薛逢,字陶臣,蒲洲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会昌元年(公元八四一)进士。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议论激切,屡忤权贵,故仕途颇不得意。《全唐诗》收录其诗一卷。《旧唐书》卷一九零,《新唐书》卷二零三皆有传。 ▶ 96篇诗文

猜您喜欢
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
金络¹青骢(cōng)²白玉鞍,长鞭紫陌³野游盘。
译文:金饰的笼头青白的色泽洁白似玉的马鞍,主人扬着长鞭在京郊大道上来回游荡。
注释:¹金络:即金络头。²青骢:毛色青白相杂的骏马。³紫陌:指京师郊野的道路。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
¹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游日未阑²
译文:早晨奔驰在大道上扬起的尘土很久才消散,傍晚到达黄河的发游地太阳尚未下山。
注释:¹朝:早晨。²阑:将尽。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dàn)(lǒng)阴寒。
译文:汗血宝马常跟随主人征战沙场艰苦卓绝,即使马蹄受伤也毫不畏惧边地的苦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为报天山行路难。
君能一饮长城窟,为报天山行路难。
译文:希望你能将这满满长城的泉窟一饮而尽,哪怕历尽艰难险阻的天山也在所不辞。

  首联写骢马的毛色、装饰与气派。“金络”,指用金装饰的马笼头,形容它的富贵与华丽。“青骢”,指马的毛色和品种,是产于西域的名马,有青白相间的色泽。“白玉鞍”,指洁白似玉的马鞍。开篇在读者眼前展现的就是一匹形貌引人注目、气度不凡的良马:有着一身青白相间斑驳有致的色毛,装饰着金光闪闪的马络头,配以洁白玉石似的马鞍,主人骑着它,扬着长长的鞭子,在京郊的康庄大道上来回蹓跶,奔跑,气派十足。“金”、“青”、“白”,色彩的调配既富丽堂皇,又柔和舒适。用词造意,铺张夸饰,以突出骢马华饰的高贵和扬厉矫健的雄姿,使马的形象更为鲜明生动。

  颔联写马的敏捷、矫健和雄风。“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早晨骏马奔驰在长安的大道上,扬起的尘土很快消散;傍晚到达黄河的发源地,太阳尚未下山。“朝”、“暮”,早晚仅为一天,说明时间的短促,“东道”、“河源”,两地相距数千里,用以夸张空间的阔远。“尘恒灭”、“日未阑”,表现骢马飞奔的神速、锐意进取的雄风。

  颈联刻划骢马的功业、品格和德性。“汗血”,即“汗血马”,一种产在西域大宛国的千里马。据说此马在长途跋涉之中,至日中其汗从前肩髆小孔中流出,颜色如血。“每随”、“不惮”四字,表现了骢马艰苦卓绝、征战沙场、出生入死、为国捐躯的昂扬的战斗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颔、颈两联属对工致,气势开宕、豪迈,读后令人精神振奋。

  尾联写对骢马的信任、勉励和希望。“君能一饮长城窟,为尽天山行路难。”表达了主人对骢马的期望,正如杜甫“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房兵曹胡马》)之意。“能”、“尽”二字,充分表达了主人对马的信任,认为其定能为人驰骋,为国尽职,肩负起横行关塞、守边保疆的重任。反之,也表明了骢马的决心、壮志和宏愿。“长城窟”,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的简写,原属《相和歌·瑟调曲》。相传长城有泉窟,可以饮马。古辞原意为“征戍之客,至于长城而饮其马,妇人思念其勤劳,故作是曲也。”“行路难”,原属《乐府·杂曲歌辞》,即“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乐府解题》)。结句引用乐府古题,意思是只要能有建功立业、为国献身的机会,哪怕是奔赴长城内外和历尽艰难险阻的天山也在所不辞,表现了骢马的不甘寂寞、一展宏图的雄心壮志,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和立功边陲的宏伟抱负。这首诗从马的华饰,写到马的才能、突出马的品质和德性,盛赞它为国建功立业而不怕艰苦、不惜伤残的精神。一联写外在美,二三四联写内在美,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明是赞马,实为喻人,表现诗人自己的胸襟和抱负。诗歌格调高亢,豪放旷达,体现了盛唐奋发昂扬、热情奔放的诗风。沈德潜称这首诗“几可追步老杜咏马诗。”

cōng

wànchǔ tángdài 

jīnluòqīngcōngbáiān chángbiānyóupán 
zhāodōngdàochénhéngmiè dàoyuánwèilán 
hànxuèměisuíbiān shāngdànlǒngyīnhán 
jūnnéngyǐnchángchéng wèibàotiānshānxíngnán 
湖上。闲望。雨萧萧。烟浦花桥路遥。谢娘翠蛾愁不销。终朝。梦魂迷晚潮。
湖上。闲望。雨萧萧¹。烟浦(pǔ)²花桥路遥。谢娘³翠蛾(é)愁不销。终朝。梦魂迷晚潮。
译文:闲望湖上,雨丝凄凄迷迷。那长堤花桥,远远地隐入烟浦雾里。美人相思生愁怨,愁思在翠眉间凝聚。终日盼着爱人归来,梦里还听那雨中晚潮阵阵,似乎在传递他的消息。
注释:¹萧萧:或写作“潇潇”,形容刮风下雨的状态。²烟浦:云烟笼罩的水滨。³谢娘:此指游春女。⁴翠蛾:翠眉。蛾:一作“娥”。⁵终朝:一整天。⁶晚:一作“晓”。
荡子天涯归棹远。春已晚。莺语空肠断。若耶溪,溪水西。柳堤。不闻郎马嘶。
荡子¹天涯归棹²远。春已晚。莺(yīng)语空肠断³。若耶(yē),溪水西。柳堤。不闻郎马嘶(sī)
译文:浪子的归舟遥遥万千里,春光却又将逝去。听莺语声声,唱不尽断肠的心曲。若耶溪啊相思的溪,溪水西岸那洗纱女,天天看溪水空流,日日在柳堤寻觅,总不见郎君归来的踪迹。
注释:¹荡子:古代女子称自己远行不归或流荡忘返的丈夫。²归棹:归舟,以棹代船。³空肠断:一本作“肠空断”。⁴若耶溪:水名,今浙江绍兴市若耶山下,传说西施曾在此处浣纱。此借指思妇住所。

  此词以湖上迷离雨景为背景,写荡子春晚不归、思妇惆怅之情。

  上片一开始就指明地点,是在湖上;“闲望”是一篇之主。关于“闲望”的内容,预先并未说破,而是逐步透露。她极目远眺,但见春雨潇潇,烟浦花桥隐约可见,那儿曾是两人游宴之处。如今远远望去,却是濛濛一片,什么都望不见,看不清,这些就是“闲望”时所见的景色。“翠蛾”句描绘思妇愁眉不展,相思难解,这是她“闲望”时所怀的愁情;这种愁情使她从早到晚心事重重,梦魂犹牵系于水上,盼行人客舟归来。一“迷”字很形象地描绘出这种心情。潮声本易使人联想起客舟和舟中之人,由潮及人,又直接勾起下片首句。

  下片叙述思妇闺怨。荡子漂泊天涯,归棹杳无音讯,思妇在湖上望断云山,也盼不到归舟远客,这里方始点出“闲望”的用意所在。春意阑珊,莺语如簧,只令人愁肠欲断,此是念及客舟去远时的失望之情。“若耶溪”本是西施浣纱之处,用来借指思妇住所;那儿长堤垂柳,依依拂水,昔日郎骑马来访,如今柳色依旧,伫立长堤,却听不到旧侣重来的马嘶之声。虽然内容已从湖上转到柳堤,但仍然归结到荡子迟迟未回。而且又与上面的“闲望”相互关联。湖、堤两处都无踪影,其失望为何如。

  此词情致缠绵,含意婉转,极尽低佪留连之致,思妇的身份、所处的环境以及盼望之心、失望之情,融合在景物描绘之中,通过逐步透露,间接道出,亦即以“含蓄”、“暗示”的方式来反映。

  在音律方面,此词也很有特色,可以说促节繁音,变化多端,与内容起伏很为一致,句法也随之长短参差不齐,有二、三、四、五、七字句,错杂用之,并且换韵频繁,曲折尽情,显得结构复杂而富于变化,想来演奏时悲管清瑟,抑扬婉转,必能丝丝入扣地表达出思妇内心的无限哀怨。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63-64 .
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
万里西风,吹我上、滕(téng)王高阁。正槛(jiàn)¹、楚山²云涨,楚江³涛作。何处征帆木(mù)(mò)去,有时野鸟沙边落。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
译文:万里西风助我登上滕王阁,楚江波涛惊起,云层翻腾。远远望去好像船从树梢上驶过去,有时水鸟雀沙边飞落。晚上阴雨遮天,与唐时无异。
注释:¹正槛外:门外正是。²楚山:指西山又名南昌山(今湖北省西部)。古时南昌属楚地,故称西山为楚山。³楚江:指赣江。⁴作:起。⁵木末:树梢。一作“林杪”。
秋渐紧,添离索。天正远,伤飘泊。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著。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
秋渐紧¹,添离索。天正远,伤飘泊。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²。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³虽大愁难著(zhuó)。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
译文:秋天来临、气蓑悲伤,自叹十年官场浮沉,多次落职乡居。唉,算了算了,不去说它了。天地之大,却没有我落脚之地。
注释:¹紧:深,浓。秋意已深。²休休莫莫:罢休,罢了。³乾坤:指天地。⁴著:安放。⁵断送:逗引。⁶角:号角。

  上片重在写景。“万里”用得极有气势,“吹”极为生动,写出了登临高阁时的兴致。这里引用了王勃的故事。传说他往南昌途中,水神曾助以神风,使他一夕行四百余里,民谚谓“时来风送滕王阁”。这个故事更表现了作者的兴致,还自然地将目前的登临与王勃当年联结了起来。“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槛外”写出了当时居高临下凭栏四望的感觉。楚山,指西山。楚江,指赣江。“云涨”、“涛作”,景象当时壮观,可以想见词人心潮的激荡。“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这是写登高远望时所看到的景象,征帆像行驶在树梢上,野鸟有时落在沙边。“有时”,二字极为传神。“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暮雨”说明其伫望之久。正当游目骋怀、沉入遐思时,雨雾扑帘而来,真是“珠帘暮卷西山雨”,与王勃当年所见情景如此相象,也不禁临风嗟叹了。

  下片重在抒情。“秋渐紧”四句均是由景人情。秋天是易使人感伤的季节,更何况词人此刻正处于官场失意、前途渺茫之际。看远方天水相接,渺渺茫茫,思及自己年过半百,依然漂泊未定,任谁能不伤感,故而“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现在,自己岁月无多,天下虽大,无奈奸臣当道,哪里是自己的容身之所。“乾坤虽大愁难着”。乾坤之大却安放不住、也安放不下他的“愁”。这里以固态体积状愁,既给人以形之大、又给人以质之重的感觉,想象奇特。上面都是登高临景惹起的对往事的回忆和无限慨叹,往事本不堪回首,但面对此景情不自禁,由此抒发出的郁闷不平之气,亦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临近黄昏,城头的号角又吹起来了,声声入耳,又勾引起迁客无尽的羁旅愁思这正与上片“暮雨”照应,角声混合着秋风、雨意,是多么萧条悲凉的感觉。这是一个倒装句。把“城头角”放在最后,又使人觉得他的无尽愁思似乎像那声声号角一样,在广阔的秋空中,久久回荡。这又变成一个以景结情的好句。“乾坤虽大愁难着”痛愤无比,结句哀思绵绵,刚柔相济,益显其沉痛悲郁。

  全文上片写登滕王阁览景,下片借景抒情,由近及远回首往事,十年来宦海沉浮,如流年似水,去日苦短,能有作为的岁月不多了。而社稷颠危,国难深重,有志难伸,内忧外患,充满胸间。临近黄昏,城头的号角更勾引起迁客无尽的羁旅愁思。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1953-1954页
2、 林力、肖剑.《宋词鉴赏大典 (上、中、下卷)》:长征出版社,1999年:第1535页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留余庆¹,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亲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³,上有苍穹(qióng)
译文:是上辈行善留下的德泽,是上辈行善留下的德泽,灾难临头幸得遇上恩人;多亏我的娘亲,多亏我的娘亲,积得阴功回报给后代人。奉劝世人们,都来接济扶助贫苦人。不要象我那狠舅奸兄,只爱金钱不念骨肉情!正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好是坏全由上天定。
注释:¹留余庆:曲名“留余庆”,是说贾巧姐的娘王熙凤曾接济过刘姥姥,做了好事,因而得到好报——由刘姥姥救巧姐出火坑。先代为后代所遗留下来的福泽叫余庆。《易·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留余庆,与“积得阴功”义相似,是因果报应的通俗表达。²娘亲:“母亲”的一种方言叫法。狠舅奸兄:后人难以考证曹雪芹原稿中“奸兄”所指系谁。《红楼梦》高鄂版续书写贾巧姐后为王仁(狠舅)、贾环、贾芸(奸兄)等所卖,但可以肯定贾芸并不是曹雪芹原稿中所说的“奸兄”。第二十四回的脂砚斋批语说小说后半部分有“芸哥仗义探庵”(靖藏本)事,并说“此人后来荣府事败,必有一番作为”。贾环则既非“舅”,也非“兄”,而是巧姐的叔叔。³乘除加减:指老天的赏罚丝毫不出差错,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⁴苍穹:苍天。

  这首曲子,出自《红楼梦》第五回。曲中主要叙述了刘姥姥救贾巧姐出火坑的事情,表达了作者规劝人们济困扶穷的思想观念,警示人们因果轮回报应不爽。在这首曲子中,作者用一种庆幸的笔调反复咏叹“留余庆”,借题发挥,直抒劝世行善的主旨。全曲借由巧姐口吻叙述,用语平白直接,含有讽刺意味。

  “济困扶穷”与“爱银钱忘骨肉”是强烈的对照。从巧姐的遭遇中看到,“济困扶穷”只能存在刘姥姥这样的劳动者阶层之中;而封建地主阶级,在其覆灭前的挣扎中连骨肉亲情也早已“忘”得一千二净,从而暴露出他们“奸”与“狠”的真面目来。

  曲子把王熙凤偶济刘氏,说成是她能“留余庆”,“积得阴功”,那是作者的阶级偏见。曲子还宣扬因果报应,说“乘除加减”,即所谓或增或损,或赏或罚,都是“上有苍穹”一全由老天爷安排决定。这些都是应该批判剔除的封建糟粕。

  此曲假托历经家败人亡、又流落烟花巷、最后幸遇曾受恩于贾府的刘姥姥赎救而得脱离苦海的巧姐口吻而直抒劝世行善的主旨。

参考资料:
1、 玉乃球等编写.红楼梦诗词鉴赏[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9:85-86.
“敢问夫子恶乎长?”
“敢问夫子恶乎长?”
译文:公孙丑说:“请问老师您长于哪一方面呢?”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¹之气。”
译文:孟子说:“我能理解别人言辞中表现出来的情志趋向,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注释:¹浩然:盛大而流动的样子。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译文:公孙丑说:“请问什么叫做浩然之气呢?”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sāi)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něi)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qiè)¹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²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³,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mǐn)其苗之不长而揠(y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孟子说:“这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这种气,极端浩大,极端有力量,用正直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而且,必须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一旦你的行为问心有愧,这种气就会缺乏力量了。 所以我说,告子不懂得义,因为他:把义看成心外的东西。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培养义,心中不要忘记,但也不要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它生长。不要像宋人一样:宋国有个人嫌他种的禾苗老是长不高, 于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们一株一株地拔高,累得气喘吁吁地回家, 对他家里人说:‘今天可真把我累坏啦!不过,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已全部枯死了。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禾苗生长的人,就是拔禾苗的人,这不但是没有用的,而且是又加害损伤了禾苗。”
注释:¹慊:快,痛快。²告子:名不详, 可能曾受教于墨子。³正:止。“而勿正”即”“而勿止”。⁴闵 :担心,忧愁。⁵揠:拔。⁶芒芒然:疲倦的样子。⁷其人:指他家里的人。⁸病:疲倦,劳累。⁹耘:除草。
“何谓知言?”
“何谓知言?”
译文:公孙丑问:“怎样才算理解别人言辞中表现出来的情志趋向呢?”
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曰:“诐(bì)¹知其所蔽,淫辞²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³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译文:孟子回答说:“偏颇的言论,知道它不全面的地方;过激的言论,知道它陷入错误的地方;邪曲的言论,知道它背离正道的地方;躲闪的言论,知道它理屈辞穷的地方。从心里产生,必然会对政治造成危害,用于政治,必然会对国家大事造成危害。如果圣人再世,也一定会同意我的话。”
注释:¹诐辞:偏颇的言辞。²淫辞:夸张、过分的言辞。³遁辞: 躲闪的言辞。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