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宋清市药长安西,众工就取资刀圭。疮疡疾病一皆往,所应不必黄金赍。
君不见宋清市药长安西,众工就取资刀圭。疮疡疾病一皆往,所应不必黄金赍。
度未能酬辄焚券,耻学庸生忧噬脐。人人德清莫肯负,日获远利丰子妻。
度未能酬辄焚券,耻学庸生忧噬脐。人人德清莫肯负,日获远利丰子妻。
公侯馈遗日相属,蚁食华衣乘駃騠。罗池神人为作传,至今名誉横云霓。
公侯馈遗日相属,蚁食华衣乘駃騠。罗池神人为作传,至今名誉横云霓。
邹君业医世淮海,泻盛补衰知径蹊。玉函金匮恣探讨,拿以自副能不迷。
邹君业医世淮海,泻盛补衰知径蹊。玉函金匮恣探讨,拿以自副能不迷。
顷年西游抵京室,达官贵吏争品题。归来乡县颇萧瑟,湖水粘云芳草萋。
顷年西游抵京室,达官贵吏争品题。归来乡县颇萧瑟,湖水粘云芳草萋。
怜余寝瘵古佛刹,每辱珍剂相扶携。倾囊倒橐愿为赠,唯有圆蒲并杖藜。
怜余寝瘵古佛刹,每辱珍剂相扶携。倾囊倒橐愿为赠,唯有圆蒲并杖藜。
君闻掉头不我顾,止索诗句光衡圭。夜披陈编见清事,重嗟此道今如泥。
君闻掉头不我顾,止索诗句光衡圭。夜披陈编见清事,重嗟此道今如泥。
君诚有意嗣前躅,箧笥不忧无锦绨。
君诚有意嗣前躅,箧笥不忧无锦绨。
释道潜

释道潜

释道潜,本名昙潜,号参寥子,赐号妙总大师。俗姓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续骫骳说》)。一说姓何,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咸淳临安志》卷七○)。幼即出家为僧,能文章,尤喜为诗。与苏轼、秦观友善,常有倡和。哲宗绍圣间,苏轼贬海南,道潜亦因诗获罪,责令还俗。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曾肇为之辩解,复为僧。崇宁末归老江湖。其徒法颖编有《参寥子诗集》十二卷,行于世。 ▶ 455篇诗文

猜您喜欢
蓼彼萧斯,零露湑兮。既见君子,我心写兮。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
(lù)¹彼萧²³,零露湑(xǔ)兮。既见君子,我心写(xiè)兮。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
译文:艾蒿长得高又长,叶上露珠晶晶亮。既已见到周天子,我的心情真舒畅。一边宴饮边谈笑,因此大家喜洋洋。
注释:¹蓼:长而大的样子。²萧:艾蒿,一种有香气的植物。³斯:语气词,犹“兮”。⁴零:滴落。⁵湑:湑然,萧上露貌。即叶子上沾着水珠。⁶写:舒畅。⁷燕:通“宴”,宴饮。⁸誉处:安乐愉悦。处,安乐也。
蓼彼萧斯,零露瀼瀼。既见君子,为龙为光。其德不爽,寿考不忘。
蓼彼萧斯,零露瀼(ráng)¹。既见君子,为龙为光²。其德不爽³,寿考不忘
译文:艾蒿长得高又长,叶上露珠浓又亮。既已见到周天子,感到恩宠又荣光。您的德行洁无瑕,祝您长寿永无疆。
注释:¹瀼瀼:露繁貌,露水很多。²为龙为光:为被天子恩宠而荣幸,喜其德之辞。龙,古“宠”字。³不爽:不差。⁴不忘:没有止期。忘,“止”的假借。
蓼彼萧斯,零露泥泥。既见君子,孔燕岂弟。宜兄宜弟,令德寿岂。
蓼彼萧斯,零露泥泥¹。既见君子,孔燕²(kǎi)(tì)³。宜兄宜弟,令德寿岂(kǎi)
译文:艾蒿长得高又长,叶上露珠润又亮。既已见到周天子,快乐非常心悦畅。如同兄弟情意浓,美德无瑕寿且长。
注释:¹泥泥:露濡貌,露水很重。²孔燕:非常安详。³岂弟:即“恺悌”,和乐平易。⁴宜兄宜弟:形容关系和睦,犹如兄弟。宜,适宜。⁵令德:美德。⁶岂:快乐。
蓼彼萧斯,零露浓浓。既见君子,鞗革忡忡。和鸾雍雍,万福攸同。
蓼彼萧斯,零露浓浓¹。既见君子,鞗(tiáo)²忡忡³。和鸾(yōng),万福攸
译文:艾蒿长得高又长,叶上露珠浓又浓。既已见到周天子,精致马勒饰黄铜。銮铃悦耳响叮当,万般福祉归圣躬。
注释:¹浓浓:同“瀼瀼”,露盛多貌。²鞗革:鞗,辔头;革,马辔所余而垂者也。³忡忡:饰物下垂貌。⁴和鸾:鸾,借为“銮”,和与銮均为铜铃,系在轼上的叫“和”,系在衡上的叫“銮”。皆诸侯车马之饰也。《小雅·庭燎》亦以君子目诸侯,而称其鸾旗之美,正此类也。⁵雍雍:和谐的铜铃声。⁶攸:所。⁷同:会聚。

  全诗四章,全以萧艾含露起兴。萧艾,一种可供祭祀用的香草,诸侯朝见天子,“有与助祭祀之礼”,故萧艾以喻诸侯。露水,常被用来比喻承受的恩泽。故此诗起兴以含蓄、形象的笔法巧妙地点明了诗旨所在:天子恩及四海,诸侯有幸承宠。如此,也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完全是一副诸侯感恩戴德、极尽颂赞的景仰口吻。

  首章写初见天子的情景及感受。“蓼彼萧斯,零露湑兮。”自古以来,阳光雨露多是皇恩浩荡的象征和比喻,而微臣小民多以草芥自比,因此,这开头两句可以是兴,也可以看作比。有幸见到了君王,或是得到了君王的恩宠,当然是喜上眉梢,喜出望外,心里有多高兴自不待言,因此说:“既见君子,我心写兮。”似是日日夜夜,朝思暮盼,今日终遂心愿后的表述。因为在诸侯看来,入朝面君,无疑是巨大的幸事,一个“写”字,形象地描画出诸侯无比兴奋、诚惶诚恐、激动得难以言表的感受。境由心造,心情舒畅当然见什么都高兴。和君王在一起宴饮谈笑,如坐春风,因此,自然会得到君王的首肯、赞许,尽情享受那种恩遇带来的精神愉悦。因此,当他们与天子共享宴乐之时,便争相倾吐心中的敬祝之情,完全沉浸在圣洁的朝圣之乐中。

  二、三两章进一步描写君臣之谊,分别从诸侯与天子两方面落笔。对诸侯而言,无疑应感谢天子圣宠,“为龙为光”,这当然是“其德不爽”的结果。故最后祝天子“寿考不忘”;对天子而言,则是描写其和乐安详的圣容及与臣下如兄弟般的深情。可以说抓住了两个最有代表性的方面,恰如其分地刻画出了天子的风仪及修养。这样可亲可爱的天子,不可能不受到臣下的拥戴与崇敬。

  末章借写天子离宴时车马的威仪进一步展示天子的不凡气度。看那威风凛凛的高头大马,听那叮当悦耳的铃声和鸣,威而不滥,乐而不乱,恰恰表明天子不仅能够泽及四海,而且可以威加四夷,因此,他才能够集万福于一身,不愧受命于天的真命天子。全诗以“和鸾雍雍,万福攸同”作结,为读者描绘了一派其乐融融的大祝福场面:四方车马齐聚,鸾铃叮当悦耳,臣民齐祝君王,万福万寿无疆!想来真是令人激动满怀,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此诗无论内容或是形式,均体现出雅诗的典型风格。因表现的是诸侯对天子的祝颂之情,未免有些拘谨,有些溢美,比起健康活泼、擅长抒发真情实感的民间风诗来,在艺术与情感上,可取之处便少了许多。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48-350

xiāo

míng xiānqín 

xiāo líng jiànjūn xīnxiè yànxiào shìyǒuchǔ 
xiāo língrángráng jiànjūn wéichǒngwéiguāng shuǎng shòu寿kǎowàng 
xiāo líng jiànjūn kǒngyànkǎi xiōng lìngshòu寿kǎi 
xiāo língnóngnóng jiànjūn tiáochōngchōng luányōngyōng wànyōutóng 

人亡有此忽惊喜, 兀兀对之呼不起。
人亡有此¹忽惊喜, 兀(wù)(wù)²对之³呼不起。
译文:突然发现已失去的人有遗像感到很惊喜,用心的看着它终日相呼而不得一应。
注释:¹此:指遗像。²兀兀:用心的样子。³对之:看着它。
嗟余只影系人间, 如何同生不同死?
嗟余¹只影²系人间, 如何同生不同死?
译文:感叹余生孤零零的一个人,为什么一起活着却不一起死呢?
注释:¹嗟余:感叹余生。²只影:孤零零的一个人。
同死焉能两相见, 一双白骨荒山里。
同死焉能两相见, 一双白骨荒山里。
译文:一起死了还能够在地下相见,我们的白骨还可一起埋在荒山中。
及我生时悬我睛, 朝朝伴我摩书史。
及我生时悬我睛¹, 朝朝伴我摩书史²
译文:等到投胎出生时悬挂着我的眼睛,看着你每天陪伴着我研究书画史书。
注释:¹悬我睛:本用伍子胥典,此处仅用其字面,悬挂我的眼睛。²摩书史:研究书画史书。
漆棺幽閟是何物? 心藏形貌差堪拟。
漆棺幽閟¹(bì)何物? 心藏形貌差²³
译文:紧紧关闭的漆黑棺材是什么?心里面你的声容相貌跟实际的的差不多啊。
注释:¹漆棺幽閟:紧紧关闭的漆黑棺材。²差:差不多。³堪:可以。⁴拟:相似。
去年欢笑已成尘, 今日梦魂生泪泚。
去年欢笑已成尘, 今日梦魂生泪泚(cǐ)¹
译文:上一次的欢笑早已是很久以前,梦魂中偶念旧事,亦不禁流下泪水。
注释:¹泪泚:流下清泪。
此诗是陈师曾为继室汪春绮所作,全诗纯用白描,感情跌宕起伏,是悼亡诗中的杰作。前二句,人虽已故,犹有遗像在焉,犹可朝夕相对,这是一喜,然终日相呼而不得一应,翻成悲怆。三四句承上,所悲者,留己一人苟活于世,“如何同生不同死”,问得痴绝。五六句再承上句,用顶真格,句法密不透风,然则即便同死,亦不得相见,惟留一双白骨没于荒山而已。六句间感情大开大阖,令人动容。后六句宕开一笔,极写夫妻感情之深。悬睛,本用伍子胥典,此处仅用其字面。伊人虽逝,音容笑貌宛在,而梦魂中偶念旧事,亦不禁流下清泪。全篇字字血泪,师曾可谓深于情者。
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
穷居¹(guǎ)人用²,时忘四运³
译文:偏僻的居处少有人事应酬之类的琐事,有时竟忘记了一年四季的轮回变化。
注释:¹穷居:偏僻之住处。²人用:人事应酬。³四运:四时运行。⁴周:周而复始,循环。
门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门庭¹多落叶,慨(kǎi)然知已秋。
译文:巷子里、庭院里到处都是树木的落叶,看到落叶不禁发出感叹,才知道原来已是金秋了。
注释:¹门庭:闾里内的院落。门原作“榈”,底本校曰“一作门”,今从之。
新葵郁北牖,嘉穟养南畴。
新葵(kuí)¹(yù)²北牖(yǒu)³,嘉穟(suì)养南畴(chóu)
译文:北墙下新生的冬葵生长得郁郁葱葱,田地里将要收割的稻子也金黄饱满。
注释:¹葵:冬葵,一种蔬菜。²郁:繁盛貌。³牖:原作“墉”,城墙也,高墙也,于义稍逊。底本校日“一作牖”,今从之。和陶本亦作“牖”。⁴穟:同“穗”,稻子结的果实。⁵畴:田地。
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
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fǒu)¹
译文:如今我要及时享受快乐,因为不知道明年此时我是否还活在世上。
注释:¹不:同“否”。
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
命室¹携童弱²,良日登远游³
译文:吩咐妻子快带上孩子们,乘这美好的时光我们一道去登高远游。
注释:¹室:妻室。²童弱:子侄等。³登远游:实现远游。

  《酬刘柴桑》前两句“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说没有什么人与他来往,所以他有时竟然忘了四季的节序变化。然事实并非如此,诗人正是在知与不知中感受生命的意趣。之后吟道:“空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新葵庭北墉,嘉穗养南畴。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此八句所写与前两句恰好相对,时忘四运与叶落知秋,多落叶与葵穗繁茂,甘心穷居与择日远游,此数者意象矛盾,却展现了时间的永恒性与生命的暂时性。由忘时乃知穷居孤寂落寞;而枝头飘然而至的落叶,乃知秋天的到来,生命的秋天亦在浑然不觉中悄悄来临;墙角的新葵、南畴的嘉穗,虽暂时茂盛繁荣却犹似生命的晚钟难得长久,从而暗示生命的荣盛行将不再。因此诗人在穷居忘时之际又察其生命飞逝,择良日作此远游折射出生命的亮色。“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一句没有对来岁未知的恐怖,但有尽享今朝的胸襟。诗人情绪的宛转之变与物的荣悴之态,不能忘世的感慨之忧与对生命的达观之乐,交织成多层次的意义。

  诗中以隐居躬耕的自然乐趣和人生无常的道理来酬答刘柴桑,在淳朴祥和之中,诗篇流露着田园生活的乐趣。这首小诗共十句,虽然比较简短,然而它内容醇厚。在写法上也比较独特,撇开与对方问答一类的应酬话,只写自己的感受、抱负与游兴,显得十分洒脱别样。在遣词造句上,粗线条的勾勒,并着墨点染,使全诗呈现出古朴淡雅的风格,又洋溢着轻快明朗的感情。

参考资料:
1、 陈庆元,邵长满注评.陶渊明集:凤凰出版社,2011.01:第77-78页
2、 (晋)陶渊明著;夏华等编译.陶渊明集 图文版:万卷出版公司,2013.01:第77页

chóuliúcháisāng

táoyuānmíng wèijìn 

qióngguǎrényòng shíwàngyùnzhōu 
 tíngduōluò kǎiránzhīqiū 
xīnkuíběiyǒu jiāsuìyǎngnánchóu 
jīnwéi zhīyǒuláisuìfǒu 
mìngshìxiétóngruò liángdēngyuǎnyóu 
钟山影里看楼台,江烟晚翠开。六朝旧时明月,清夜满秦淮。
钟山¹影里看楼台,江烟晚翠开。六朝²旧时明月,清夜满秦淮(huái)³
译文:紫金山巍峨的轮廓中,能看到层层叠叠的亭台楼阁。夜晚的江面上,雾气朦胧中依稀可见山峦的青翠颜色。明月曾经俯瞰六朝古都,清冷的月夜笼罩着秦开河。
注释:建康:南京市。¹钟山:南京城的紫金山,由于常年山顶紫雾缭绕而得名。²六朝:指建康,也就是南京。曾经是东吴,东晋,以及南朝宋,齐,梁,陈共六个朝代的都城。³秦淮:流经南京市,最后汇入长江。
寂寞处,两潮回。黯愁怀。汀花雨细,水树风闲,又是秋来。
寂寞处,两潮¹回。黯愁怀。汀(tīng)花雨细,水树风闲,又是秋来。
译文:寂寞的岁月在每天的早潮和幕汐中流逝,暗自惆怅伤怀。岸边的花朵沐浴着秋雨,微风悠闲地拂过雨中的树木,又是一年秋季啊。
注释:¹两潮:朝为潮,晚为汐。

  词的上阕是作者站在秦淮河畔的怀古所见。开篇两句“钟山”“楼台”“晚翠”等景物,实际上都是江中的倒映。“旧时”二字透出怀古氛围,有“年年岁岁月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之意。下阕转为悲秋,依然从景物着笔,围绕着秦淮河来写。“寂寞处,两潮回”二句化用刘禹锡《石头城》诗中著名的诗句“潮打空城寂寞回”。全词上阕怀古,下阕悲秋,怀古是悲秋的基础,悲秋是怀古深化,二者始终交织在一起,通过景物描写来展现秋意,隐含历史变换的沧桑,所描绘景物都以秦淮河为中心,意象密集而又有条理。

  词的上阕是作者站在秦淮河畔的怀古所见。

  开篇两句“钟山”“楼台”“晚翠”等景物,实际上都是江中的倒映。“楼台”本在钟山之上,作者站在江边观察水中倒影,“楼台”也自然就在“钟山影”中了。“江烟晚翠开”是写江上的烟雾消散,露出水面的倒影,这倒影的内容正是暮色下翠绿的钟山。这两句在叙述顺序上是倒装,因为只有先“江烟”散,才能看到倒影的钟山、楼台,倒装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主题。

  “六朝旧时明月,清夜满秦淮”依然写江中倒影,但时间已是晚上。明月倒影在秦淮水中。故曰“满秦淮”。“旧时”二字透出怀古氛围,有“年年岁岁月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之意。清夜里月光辉映下的秦淮河,分外瑰丽多姿。

  下阕转为悲秋,依然从景物着笔,围绕着秦淮河来写。

  “寂寞处,两潮回”二句化用刘禹锡《石头城》诗中著名的诗句“潮打空城寂寞回”,以古今不变的潮起潮落来衬托人世无常的寂寞,带有浓浓的怀古情绪。接着“黯愁怀”三字一过渡,开始抒发作者个人的愁绪。

  “汀花雨细,水树风闲”写江上的秋雨,一个“细”字,一个“闲”字,与上文“寂寞”二字呼应。结句“又是”二字语意极重,写出岁月轮回、季节变换之迅速。此情此景,年华老去的词人自然有无限哀愁,正所谓“秋风秋雨愁煞人”。

  全词上阕怀古,下阕悲秋,怀古是悲秋的基础,悲秋是怀古深化,二者始终交织在一起。作者主要通过景物描写来展现秋意,同时又隐含着历史变换的沧桑,二者缺一则悲凉之感大减。作者所描绘的诸多景物都以秦淮河为中心,意象密集而又有条理,这是本词的特色。宋黄升在仲殊《诉衷情》一调下有这样的评价:“仲殊之词多矣。佳者固不少,而小令为最。小令之中,《诉衷情》一调又其最,盖篇篇奇丽,字字清婉,高处不减唐人风致也。”

参考资料:
1、 刘石等.宋词鉴赏大辞典.北京:中华书局,2011:408
红杏香中,绿杨影里,画桥春水泠泠。深沉院满,风送卖花声。又是清明近也,粉墙畔,时有迁莺。当此际,人传天上,特降玉麒麟。
红杏香中,绿杨影里,画桥¹春水²(líng)³。深沉院满,风送卖花声。又是清明近也,粉墙畔(pàn),时有迁莺。当此际,人传天上,特降玉麒麟(lín)
译文:春天,红杏枝头闹,绿杨水中漂。雕饰华丽的石拱桥处春水幽深。院外卖花女的歌声,穿过幽深的庭院,飘到每一个人的耳蜗里。清明将近,白墙红瓦的院墙上时有迁徙的莺鸟落脚。就在此时节,人们奔走相告。这种欢乐的气氛感染了上天,因此特降生了一个“玉麒麟”。
注释:¹画桥: 雕饰华丽的桥梁。²春水:春天的河水。³泠泠: 本指流水声。借指清幽的声音。⁴深沉:此处幽深。⁵粉墙:涂刷成白色的墙。⁶玉麒麟:对他人儿子的美称。
风云。今会遇,名邦坐抚,入侍严宸。更儿孙兰玉,都是宁馨。脆管繁弦竞奏,蕙炉袅,沉水烟轻。华筵罢,江城回首,一点寿星明。
风云¹。今会遇²,名邦³坐抚,入侍严宸。更儿孙兰玉,都是宁馨(xīn)。脆管繁弦竞奏,蕙炉袅(niǎo),沉水烟轻。华筵(yán)罢,江城回首,一点寿星明。
译文:风云变幻,斗转星移。今日相见在著名的地方抚养的儿子,幸能入朝为官侍奉当今皇上。少不更事的孙子兰玉都是如此。筵席中,笛声脆脆,繁弦阵阵,音乐声不断。香炉外,香烟袅袅,氤氲弥漫。杯盘狼藉后,临江依栏,回首过往,眼前升起一颗明亮的寿星。
注释:¹风云:此处无意。多为感叹词,引出下阙的情感基调。²会遇:即会见。³名邦:著名的地方。⁴侍:入朝奉侍。⁵宸:北极星所在,后借指帝王所居,又引申为王位、帝王的代称。⁶宁馨:晋宋时的俗语,“如此”、“这样”之意。⁷蕙:香草。⁸寿星:指老人星,古人把它作为长寿的象征。

mǎntíngfāng··hóngxìngxiāngzhōng--zhàoliáng

hóngxìngxiāngzhōng绿yángyǐnghuàqiáochūnshuǐlínglíngshēnchényuànmǎnfēngsòngmàihuāshēngyòushìqīngmíngjìnfěnqiángpànshíyǒuqiānyīngdāngrénchuántiānshàngjiànglín

fēngyúnjīnhuìmíngbāngzuòshìyánchéngèngérsūnlándōushìníngxīncuìguǎnfánxiánjìngzòuhuìniǎochénshuǐyānqīnghuáyánjiāngchénghuíshǒudiǎn寿shòuxīngmí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