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悲故里,居者爱吾庐。
生须著锥地,何赖汗牛书。
丈室八尺床,称子闭门居。
百为会有还,一足不待余。
纷纷幼老间,失得了悬虚。
客在醉则眠,听我勿问渠。
论胜已绝倒,句妙方愁予。
竹几无留尘,霜畦有余蔬。
相从十五年,不为食有鱼。
时须一俛仰,君可贷蘧篨。
行者悲故里,居者爱吾庐。
生须著锥地,何赖汗牛书。
丈室八尺床,称子闭门居。
百为会有还,一足不待余。
纷纷幼老间,失得了悬虚。
客在醉则眠,听我勿问渠。
论胜已绝倒,句妙方愁予。
竹几无留尘,霜畦有余蔬。
相从十五年,不为食有鱼。
时须一俛仰,君可贷蘧篨。
陈师道

陈师道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 475篇诗文

猜您喜欢
祭天马酒洒平野,沙际风来草亦香。
(jì)¹马酒洒平野,沙际风来草亦香。
译文:祭天结束后将马乳酒洒向原野,一阵风从沙漠中吹来连草也散发奶酪香。
注释:¹祭天:元世祖北征时,曾在桓州涵马乳祭天,后来酒马乳祭天成为皇家习俗。
白马如云向西北,紫驼银瓮赐诸王。
白马如云向西北,紫驼银瓮(wèng)¹赐诸王。
译文:成群的白马如一片白云向西北方移去,紫色骆驼运载银瓮赐给诸王。
注释:¹银瓮:盛马乳的容器。

  这首诗写祭天典礼结束后,成袋的马奶子酒洒在无边的平野上,一阵阵风从沙漠上吹来,拂过草原,带来一股浓郁的酒香。祭天后的赛会开始,赛马场上,成群的白马,犹如一片白云,向西北方移去。活动结束,皇帝颁下赏赐,一匹匹紫色骆驼,负盛满酒的银色酒瓮,走向各部落王公贵族的帐篷。

  全诗由一个个画面组成,从祭天写到赛会,又写到活动结束,每个过程都抓住最精彩的部分。祭天则写风带酒香,赛会则写赛马,比赛结束则写颁赐。余下情景,都让读者自己去想像。诗又充分注意着色:黄沙青草、白马、蓝天、紫驼、银瓮,和谐地搭配在一起;而节日的五彩旌旗,绚丽服饰,豪华帐篷等又隐在诗外,使读者自然能感受到。短短四句,包蕴着十分丰富的诱惑力,一下子把读者吸引到那新奇热闹的场景中去,深深地陶醉在诗境中。

参考资料:
1、 钱仲联.元明清诗鉴赏辞典 辽·金·元·明: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12月:第213-214页

shàngjīngshì--dōu

tiānjiǔpíngshāfēngláicǎoxiāngbáiyúnxiàng西běituóyínwèngzhūwáng

到得洪都又一年,祖生击楫至今传。
到得洪都¹又一年,祖生击楫(jí)²至今传。
注释:¹洪都:旧南昌府的别称。隋、唐、宋三代曾以南昌为洪州治所,又为东南都会,因而得名。这里指江西省的南昌市。²祖生击楫:祖生,祖逖。击楫,敲打船桨。祖逖率师渡江北伐,中流击楫,立誓说,如果不能平定中原而再渡江者,有如大江。
闻鸡久听南天雨,立马曾挥北地鞭。
闻鸡¹久听南天雨²,立马曾挥北地鞭³
注释:¹闻鸡:这里化用闻鸡起舞的典故。《晋书·祖逖传》:“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祖逖和刘琨年轻时都有大志,互相勉励振作,因此听到鸡鸣就起床舞剑。后以“闻鸡起舞”比喻有志之士奋起行动。²南天雨:指在南方的战斗生活。³挥北地鞭:指北方的战斗生活。
鬓雪飞来成废料,彩云长在有新天。
(bìn)¹飞来成废料²,彩云长在有新天。
注释:¹鬓雪:形容头发苍白。²废料:指人因衰老而无用。
年年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处处鲜。
年年¹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²处处鲜³
注释:¹年年:每年。²江草江花:比喻新人新事。³处处鲜:祖国河山的锦绣前程。

  此诗风格上具有作者青壮年时期诗词那种豪气张扬、气势雄浑的一贯特点而且表现了他在艰辛探索中急切进取的伟大政治家情怀。

  这首诗抒怀明志。借典咏史,抒发诗人报效祖国、改造社会的豪情壮志,同时歌颂新中国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伟大事业,寄托对祖国未来的殷殷期望。

  首联以诗人到历史名城洪都之行起兴,引发思古之情,藉以通过“祖生击楫”典故的运用,表达坚持革命事业的信念。

  颔联生动形象地对诗人大半生的革命生涯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久听南天雨”即是诗人对自己在南方经历种种急风暴雨革命斗争经历的回忆。“曾挥北地鞭”同样是诗人对自己在北方几十年戎马生涯的一种概括总结。可以说,诗人在首联和颔联引用祖逖北伐和祖逖、刘琨闻鸡起舞的典故,意为表现对以往革命斗争的回顾、歌颂之情和表达继续革命的雄心壮志。

  颈联以对比的手法表现诗人对祖国新天地与光明前途的瞻望。诗人自己虽然老了,但是祖国却“彩云长在有新天”。尾联是说革命自有后来人,一代更比一代强,表达了诗人对革命接班人的殷切期望与热情激励。全诗意蕴深长,用典恰当,气势豪迈,格调昂扬。

参考资料:
1、 毛润之.毛泽东选集.邯郸创建的晋察冀日报社印刷:人民出版社,1944
2、 辜正坤.毛泽东诗词: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4-1
3、 王玉孝.毛泽东诗词: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1
蜻蛉游天地,与世本无患。
蜻蛉(líng)¹游天地,与世本无患。
译文:蜻蜓在天地之间游戏,对他物本来没有患害。
注释:¹蜻蛉:蜻蜓的别称。
飞飞未能止,黄雀来相干。
飞飞未能止¹,黄雀来相干。
译文:飞呵飞呵还没有离开,黄雀便过来干涉侵犯。
注释:¹止:一作“去”。
穰侯富秦宠,金石比交欢。
(ráng)¹富秦宠,金石比交欢。
译文:魏冉深受秦王的恩宠,君臣交好坚如金石般。
注释:¹穰侯:指魏冉。因食邑在穰(战国韩邑,今河南省邓州市),号曰穰侯,战国时秦国大臣。
出入咸阳里,诸侯莫敢言。
出入咸阳里,诸侯莫敢言。
译文:在咸阳城里进进出出,哪个诸侯也不敢进言。
宁知山东客,激怒秦王肝。
宁知山东客,激怒秦王肝。
译文:怎知道来个山东说客,一番话激怒秦王肺肝。
布衣取丞相,千载为辛酸。
布衣¹取丞²相,千载为辛酸。
译文:一介平民取代了丞相,千年来使人辛酸伤感。
注释:¹布衣:平民百姓。²丞:一作“卿”。
道字娇讹语未成。未应春阁梦多情。朝来何事绿鬟倾。
道字娇讹(é)语未成。未应春阁梦多情¹。朝来何事绿鬟(huán)²
译文:睡梦中柔声细语吐字不清, 莫非是情郎来到她的梦中? 假如不是跟他梦中欢会呀, 为何见她早起时发髻斜倾?
注释:¹“道字”二句:意谓少女说话时咬字不准,还不应在闺房中做多情的春梦。²朝来句:谓低头沉思不知何故。
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困人天气近清明。
彩索身轻长趁燕¹,红窗睡重不闻莺(yīng)²。困人天气³近清明。
译文:秋千上她象燕子身体轻盈, 红窗内她睡得甜不闻莺声。那使人困意浓浓的天气呀, 已不知不觉地快要到清明。
注释:¹趁燕:追上飞燕。这句写荡秋千。²睡重不闻莺:睡得很浓连莺啼声也听不见。³因人天气:指使人困倦的暮春天气。

  这首词体现了作者对婉约词的一个极好的开拓与创新。词中以含蓄蕴藉、轻松幽默的语言,描写一位富裕家庭怀春少女的天真活泼形象。整首词新颖工巧,清绮细致,雅丽自然,表现人物形象不仅能曲尽其形,且能曲尽其神,曲尽其理,显示出非凡的艺术功力。

  上片写少女朝慵初起的娇态。首句写少女梦呓中吐字不清,言不成句,意表现少女怀春时特有的羞涩心理。接下来二句语含谐趣,故设疑云:如此娇小憨稚的姑娘是不会被那些儿女情事牵扯的吧,那为什么早晨迟迟不起云鬟半偏呢?以上几句将少女的春情写得若有若无,巧妙地表现了情窦初开的少女的心理特点。

  词的下片通过少女荡秋千和昼眠这两个生活侧面的描写,写她贪玩好睡的憨态。姑娘白天秋千上飞来荡去,轻捷灵巧的身子有如春燕。可是,晚上躺下来以后,她就一觉睡到红日当窗,莺啼户外,仍是深眠不醒。少女白昼酣眠,是为排遣烦忧,作者却说是因为快要到清明了,正是困人的季节。

  这首词传神地描写了少女春天的慵困意态,写出了少女怀春时玫瑰色的梦境。写作上,它撮笔生新,不落陈套,始终围绕少女春日贪睡这一侧面,用饶有情致的笔调加以渲染,使一位怀春少女的神思跃然纸上,呼之欲出。词以上下问答的形式写出,这种结构造成了一种意深笔曲的效果,而无一眼见底的单调浅薄之感。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我宿五松下,寂寥(liáo)¹无所欢。
译文:我寄宿在五松山下的农家,心中感到十分苦闷而孤单。
注释:五松山:在今安徽省铜陵市南。媪(ǎo):老妇人。¹寂寥:(内心)冷落孤寂。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田家¹秋作²³,邻女夜舂(chōng)
译文:农家秋来的劳作更加蒙忙,邻家的女子整夜在舂米,不怕秋夜的清寒。
注释:¹田家:农家。²秋作:秋天的劳作。³苦:劳动的辛苦,心中的悲苦。⁴夜舂寒:夜间舂米寒冷。舂:将谷物或药倒进器具进行捣碎破壳。此句中“寒”与上句“苦”,既指农家劳动辛苦,亦指家境贫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跪进¹(diāo)胡饭²,月光明素盘³
译文:房主荀媪给我端来菰米饭,盛满像月光一样皎洁的素盘。
注释:¹跪进:古人席地而坐,上半身挺直,坐在足跟上。²雕胡饭:即菰米饭。雕胡:就是“菰”,俗称茭白,生在水中,秋天结实,叫菰米,可以做饭,古人当做美餐。³素盘:白色的盘子。一说是素菜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令人惭¹(piǎo)²,三谢³不能餐
译文:这不禁使我惭愧地想起了接济韩信的漂母,一再辞谢而不敢进餐。
注释:¹惭:惭愧。²漂母:在水边漂洗丝絮的妇人。³三谢:多次推托。⁴不能餐:惭愧得吃不下。

  五松山下住着一位姓荀的农民妇女。一天晚上李白借宿在她家,受到主人诚挚的款待。这首诗就是写诗人当时的心情。

  开头两句“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写出诗人寂寞的情怀。这偏僻的山村里没有什么可以引起他欢乐的事情,他所接触的都是农民的艰辛和困苦。这就是三四句所写的:“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秋作,是秋天的劳作。“田家秋作苦”的“苦”字,不仅指劳动的辛苦,还指心中的悲苦。秋收季节,本来应该是欢乐的,可是在繁重赋税压迫下的农民竟没有一点欢笑。农民白天收割,晚上舂米,邻家妇女舂米的声音,从墙外传来,一声一声,显得十分凄凉。这个“寒”字,十分耐人寻味。它既是形容舂米声音的凄凉,也是推想邻女身上的寒冷。

  五六句写到主人荀媪:“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古人席地而坐,屈膝坐在脚跟上,上半身挺直,叫跪坐。因为李白吃饭时是跪坐在那里,所以荀媪将饭端来时也跪下身子呈进给他。“雕胡”,就是“菰”,俗称茭白,生在水中,秋天结实,叫菰米,可以做饭,古人当做美餐。姓荀的女主人特地做了雕胡饭,是对诗人的热情款待。“月光明素盘”,是对荀媪手中盛饭的盘子突出地加以描写。盘子是白的,菰米也是白的,在月光的照射下,这盘菰米饭就像一盘珍珠一样地耀目。在那样艰苦的山村里,主人端出这盘雕胡饭,诗人被深深地感动了,最后两句说:“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漂母”用西汉淮阴侯韩信的典故。这里的漂母指荀媪。荀媪这样诚恳地款待李白,使他很过意不去,又无法报答她,更感到受之有愧。李白再三地推辞致谢,实在不忍心享用她的这一顿美餐。

  李白的性格本来是很高傲的,他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常常“一醉累月轻王侯”,在王公大人面前是那样地桀骜不驯。可是,对一个普通的山村妇女却是如此谦恭,如此诚挚,充分显示了李白的可贵品质。

  李白的诗以豪迈飘逸著称,但这首诗却没有一点纵放。风格极为朴素自然。诗人用平铺直叙的写法,像在叙述他夜宿山村的过程,谈他的亲切感受,语言清淡,不露雕琢痕迹而颇有情韵,是李白诗中别具一格之作。

参考资料:
1、 裴 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384-386 .
2、 袁行霈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339-340 .

宿sōngshānxiàxúnǎojiā

bái tángdài 

宿sōngxià liáosuǒhuān 
tiánjiāqiūzuò línchōnghán 
guìjìndiāofàn yuèguāngmíngpán 
lìngréncánpiǎo sānxiènéngc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