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气昏昏又啸风,一杯扶病要时供。三年闭户儿童怪,千古闲情我辈钟。
海气昏昏又啸风,一杯扶病要时供。三年闭户儿童怪,千古闲情我辈钟。
若得黄甘应手种,更求青李莫函封。疏顽自笑将安适,寄谢江山好见容。
若得黄甘应手种,更求青李莫函封。疏顽自笑将安适,寄谢江山好见容。

wénzhènggōngshǎoshísuíshìzhìshūjǐnghòurénwèizuòtángyīnjiùshīhòucháoèr--hán

hǎihūnhūnyòuxiàofēngbēibìngyàoshígōngsānniánértóngguàiqiānxiánqíngbèizhōng

ruòhuánggānyīngshǒuzhǒnggèngqiúqīnghánfēngshūwánxiàojiāngānshìxièjiāngshānhǎojiànróng

韩驹

韩驹

韩驹(1080~1135)北宋末南宋初江西诗派诗人,诗论家。字子苍,号牟阳,学者称他陵阳先生。陵阳仙井(治今四川仁寿)人。少时以诗为苏辙所赏。徽宗政和初,召试舍人院,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因被指为苏轼之党谪降,后复召为著作郎,校正御前文籍。宣和五年(1123)除秘书少监,六年,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高宗立,知江州。绍兴五年(1135)卒。写诗讲究韵律,锤字炼句,追求来历典故,写有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佳作,有《陵阳集》四卷,今存。 ▶ 33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归心正似三春草。试著莱衣小。橘怀几日向翁开。怀祖已瞋文度、不归来。
归心正似三春草¹。试著莱衣小。橘怀²几日向翁开。怀祖已瞋(chēn)³文度、不归来。
译文:马中玉探母归心如三月春草之盛,像老莱子著小儿衣以取悦父母一样孝敬父亲;像三国吴人陆绩六岁见袁术时,悄悄怀揣三枚橘子,欲归送母亲;又像晋人王坦之不速归探父怀祖,父亲便要瞪眼发怒了。
注释:¹三春草:意谓探望母亲的归心如春草越来越盛。²橘怀:用陆绩怀橘故事来比喻马中玉孝敬父母。³瞋:瞪眼发怒。
禅心已断人间爱。只有平交在。笑论瓜葛一枰同。看取灵光新赋、有家风。
禅心已断人间爱¹。只有平交在。笑论瓜葛一枰(píng)²。看取灵光新赋³、有家风。
译文:我心境清静澄明,已无七情六欲,不像马中玉那样执著于人间情爱了。只有平昔之交,不论什么纠葛亲友关系都一视同仁。看一下《灵光》新赋,颇有马中玉的诗书传家风范。
注释:¹禅心已断人间爱:意谓自己心境清静澄明,已无七情六欲,不像马中玉那样执著于人间情爱了。²笑论瓜葛一枰同:意谓不论什么关系都一视同仁。瓜葛:瓜、葛是两种蔓生的植物,蔓生纠结,比喻各种亲友关系。³灵光新赋:指王延寿作的《灵光殿赋》。

  上片赞颂友人马中玉对其父母的孝养之心:四句全部用典。“归心正似三月草”,化用孟郊《游子吟》诗事;“试着莱衣小”,乃选用《列女传》“老莱子孝养二亲”之典;“橘怀几日向翁开”,是用《三国志·吴志·陆绩传》之故事;“怀祖已嗔文度、不归来”,乃化用《晋书·王湛传》事典。这些典故均附含马中玉性情之实际,贴切自然,启人联想,可以窥见词人的学识渊博和才艺出众。

  下片则叹息自己的心绪和情感,远不如友人马中玉的热烈积极:“禅心已断人间爱,只有平交在。祖论瓜葛一秤同。”词人在仕途上屡遭挫折,佛家的清静澄明,已浸透了他的心灵,消磨掉了炽热的情感,已不似马中玉这般执著于人间的诸般情爱了。所剩下的,只有平昔之交,不论什么纠葛亲友关系,都一视同仁。平交意指平淡之心。词篇在与友人的对比反差中,突出烘托了马中玉的孝亲个性和形象。末句:“看取灵光新赋、有家风”,又回到用典的艺术方法上,它以后汉王延寿作《灵光殿赋》的才华横溢、卓然出众,再次补充赞美了马中玉的诗书传家风范。

  全词叠用事典,引喻譬类,意象复加地塑造了马中玉友人的高尚品格和丰满形象,堪称是词人“以才学为词”的典型之作。引譬用典,可使词章含蓄蕴藉,别造新境,烘云托月,虚实相生;然而,这首词典故过多,也往往形成词意晦涩,阻滞思路,不易霎时领会词旨的缺憾。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第1112-1114页

měirén··shù怀huái--shì

guīxīnzhèngshìsānchūncǎoshìzheláixiǎo怀huáixiàngwēngkāi怀huáichēnwénguīlái

chánxīnduànrénjiānàizhǐyǒupíngjiāozàixiàolùnguāpíngtóngkànlíngguāngxīnyǒujiāfēng

绣带合欢结,锦衣连理文。
绣带¹合欢结²,锦衣³连理文
译文:姑娘绣花的衣袋上打上一个合欢结,穿着织锦做的衣衫上绣满连理枝的图纹。
注释:¹绣带:绣花的衣带。²合欢结:以绣带结成双结,象征夫妇和好恩爱。³锦衣:织锦做的衣衫。精美华丽的衣服。显贵者的服装。⁴连理文:连理枝的图纹。连理,异根草木,枝干连生。旧以为吉祥之兆。喻结为夫妇同心。
怀情入夜月,含笑出朝云。
怀情¹入夜月²,含笑出朝(zhāo)³
译文:晚上怀情而去,这时夜深人静,月华如水,早上含笑而归,像朝云一样美丽。

  春花秋月,人所习见,但月与秋季的联系更为紧密。此诗全篇采用第三人称的口吻,委婉含蓄地描写了一位热恋中的女郎。诗中没有单纯写景的笔墨,一开始视角即对准那女子,用大特写镜头映出她的绣着连理花纹的锦衣和打着合欢结的刺绣衣带。“连理”,原指不同根的草木,枝干连在一起;“合欢”,一种象征和合欢乐的图案:二者常比喻男女相结合成或夫妻相爱。这里借以表明女子已有相好。以上二句是静态描写,接写的后二句由静转动,仿佛那女子从画面上走出:她晚上怀情而去,这时夜深人静,月华如水,好的时光希望给自己带来好的结局;两情相谐,不知东方之既白,在朝霞升起时,她告别情郎归来,含着笑靥,仿佛从朝霞深处出来,步步走近。末句中的“朝云”,暗用了宋玉的《高唐赋》楚王与神女在高唐欢合,神女自谓“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人即以“云雨”作为男女幽会的代称。“朝云”即“旦为朝云”。

  这首诗,虽写幽会,却不落痕迹。诗人所要着力表现的,是一个沉浸于自由自在爱情之间的少女;由于情志不俗,加之构思巧妙,故能表现得意境幽美,字句芳菲。

zishíshíliùshǒuqiūshǒujiǔ--xiāoyǎn

xiùdàihuānjiéjǐnliánwén怀huáiqíngyuèhánxiàochūcháoyún

惨澹龙蛇日斗争,干戈直欲尽生灵。
惨澹¹龙蛇日斗争,干戈(gē)²直欲尽生灵。
译文:连年的战争把一切搅动得阴天惨地,这场战争真的要让活着的人全部死去方才罢休。
注释:¹惨澹:凄惨暗淡。²干戈:指战争。
高原水出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
高原水出山河改,战尽风来草木腥。
译文:蒙军南侵,山河破碎,国土变色。战场上尸横遍野,血染草木,以至于在吹来的风中也带上了血腥气。
精卫有冤填瀚海,包胥无泪哭秦庭。
精卫有冤填瀚海,包胥(xū)¹无泪哭秦庭。
译文:当年蒙金和亲,却不能使金国真正安宁,如今就算有申包胥再世,也不能再去秦庭恸哭了。
注释:¹包胥:即申包胥,春秋时楚国大夫。楚昭王十年(公元前506年),吴国用伍子胥计攻破楚国,他到秦国求救,在秦庭痛哭七日夜,终于使秦国发兵救楚。
并州豪杰知谁在,莫拟分军下井陉。
并州豪杰知谁在,莫拟分军下井陉(xíng)¹
译文:如今的并州豪杰还有谁在,可悲的是河朔诸将帅竟然没有人学五代刘知远那样分兵解救汴京之围!
注释:¹井陉:山名。太行山的支脉。有要隘名井陉口,又称土门关。秦时为军事要尽。

rénchénshíèryuèchējiàdōngshòuhòushìshǒu ·èr

yuánhàowèn jīncháo 

cǎndànlóngshédòuzhēng gānzhíjìnshēnglíng 
gāoyuánshuǐchūshāngǎi zhànfēngláicǎoxīng 
jīngwèiyǒuyuāntiánhànhǎi bāolèiqíntíng 
bīngzhōuháojiézhīshuízài fēnjūnxiàjǐngxíng 

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急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李姬¹者,名香,母曰贞丽²。贞丽有侠气,尝一夜博³,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pǐ),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急称之。少风调(jiǎo)¹⁰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¹¹,受歌玉茗堂四传奇¹²,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¹³,然不轻发¹⁴也。
译文:名妓李香,她的母亲叫贞丽。贞丽颇有任侠的风度,曾经与他人赌博,一夜之间输尽千金。她所结侠的都是一些才华出众的人物,跟宜兴人陈贞慧特别要好。李香是贞丽的养女,性格也很豪爽,而且聪明伶俐,略读点书,能辨别那些当官的是否正直贤明,张溥、夏允彝都非常称赞她。李香年少时风度爽朗美好,韵致超群。十三岁那年,跟苏州艺人周如松学唱汤显祖《紫钗记》《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四大传奇,而且能将曲调音节的细微变化尽情地表达出来。她特别擅长《琵琶记》,然而不轻易唱给别人听。
注释:¹李姬:李香,明末南京秦淮名妓。²贞丽:姓李,字淡如,明末秦淮名妓,李香假母。³博:赌博。⁴阳羡:江苏宜兴旧名。⁵陈贞慧:字定生,宜兴人,为复社重要成员,明亡不仕,有《皇明语林》。⁶贤否:贤与恶。⁷张学士溥:张溥,字天如,江苏太仓人,进士及第,复社发起人,著有《七录斋诗文合集》《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⁸夏吏部允彝:夏允彝,字彝仲,华亭(今属上海)人,崇祯进士,官福建长乐知县,与陈子龙组织几社,与复社相呼应。南明弘光朝,官吏部主事。清兵渡江,于家乡起兵抵抗,兵败投水死。著有《幸存录》。⁹风调:风度、格调。¹⁰皎爽:纯洁爽朗。¹¹周如松:苏昆生原名,本河南固始人,精通音律,善歌,为著名昆曲教习。明亡后,流落苏州。¹²玉茗堂四传奇:即汤显祖的《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玉茗堂是汤显祖书斋名。¹³琵琶词:即高明《琵琶记》的曲辞。¹⁴不轻发:不轻易演唱。
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初,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雪苑侯生¹,己卯²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³之。初,皖(wǎn)人阮(ruǎn)大铖(chéng)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jī)实首其事,持之力¹⁰。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解¹¹之,乃假¹²所善¹³王将军¹⁴,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¹⁵,公子盍(hé)¹⁶¹⁷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bǐng)¹⁸述大铖意。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¹⁹,其人有高义,闻吴君²⁰尤铮(zhēng)²¹,今皆与公子善²²,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²³,安²⁴²⁵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²⁶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殊怏(yàng)²⁷,因辞去,不复通²⁸
译文:商丘侯生,于崇祯十二年来到金陵,结识了李香。她曾邀请侯生题诗,然后自己唱曲给他听作为酬谢。当初安徽人阮大铖因奉承依附阉党魏忠贤而被判罪,削职后退居金陵,遭到正直言论的抨击。实际上首先发难的是宜兴陈贞慧、贵池吴应箕,他们坚持得很有力。阮大铖不得已,想让侯生从中斡旋,于是假手于好友王将军,每日送来美酒佳肴,陪同侯生一道游玩。李香生疑道:“王将军家境清贫,不是广侠朋友的人,你何不问一问他呢?”经侯生再三诘问,王将军于是屏退左右,转述了阮大铖的用意。李香私下告诉侯生说:“我从小跟随养母与宜兴陈贞慧君相识,他品德高尚,还听说吴应箕君更是铁骨铮铮。而今他们跟你都十分友好,你怎能为了阮大铖而背弃这些亲朋密友呢!况且公子你出身于世家,颇负名望,怎能去结侠阮大铖呢!公子读遍万卷诗书,你的见识难道会比不上我这样的妇道人家吗?”侯公子听后大声叫好,从此便故意借醉酒而卧床不见,王将军心里颇不高兴,只得辞别而去,不再同侯公子来往。
注释:¹雪苑侯生:作者自称。雪苑,汉梁孝王林苑,初名兔园,规模甚大,司马相如等名士曾为座上客,故著名,也称梁苑。南朝谢惠连作《雪赋》,描绘梁苑雪景,传诵极广,故梁苑亦称雪苑。故址在今河南商丘东南。侯方域为商丘人,故称雪苑侯生。²己卯:明崇祯十二年(1639),时侯方域二十二岁。³偿:酬报。⁴皖人阮大铖:字圆海,安徽省怀宁人。明天启朝为京官,依附权阉魏忠贤。崇祯初,削职为民,流寓南京,作戏曲,蓄声伎,结纳文士、游侠。南明弘光朝,依附马士英,官至兵部尚书。清兵渡江,出降,从清兵南侵,死于仙霞关。作有《春灯谜》《燕子笺》等传奇。事见《明史·奸臣传》。⁵论城旦:被定罪判刑。城旦,古代刑罚名。⁶屏居:退居。⁷为清议所斥:指复社陈贞慧、吴应箕等人在南京联合发布《留都防乱揭帖》,揭发阮大铖为阉党馀孽,蓄意再起。清议,在野士人对时政之评议。⁸吴应箕:字次尾,贵池(今属安徽)人,复社领导人之一。⁹首其事:首先发起那件事情。¹⁰持之力:态度坚决。¹¹解:排解。¹²假:借,委托。¹³所善:所交好的人。¹⁴王将军:事迹不详。¹⁵非结客者:不是有能力广交宾客的人。¹⁶盍:何不。¹⁷叩:询问。¹⁸屏人:让周围人退避。¹⁹阳羡君:指陈贞慧。²⁰吴君:指吴应箕。²¹铮铮:正直刚强貌。²²善:交好。²³世望:家世和名望。侯方域祖执蒲、父恂、叔恪,在明末天启、崇祯间为朝官,均立身正直,未阿附权阉魏忠贤,属东林党人。²⁴安:如何。²⁵事:为之服务。²⁶后于:低于,不如。²⁷怏怏:失意貌。²⁸不复通:不再交往。通,往来。
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未几,侯生下第¹。姬置酒桃叶渡²,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³,雅不减中郎。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jī),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¹⁰!妾亦不复歌矣!”
译文:过了不久,侯生赴考名落孙山。李香在桃叶渡设宴饯行,还特地唱了一曲《琵琶记》送他上路,说:“公子的才华名声与文章词采都很美好,和蔡邕中郎不相上下。蔡邕学问虽然不差,但难以弥补他品行上的缺陷。如今《琵琶记》里所描写的故事固然虚妄,但蔡邕曾经亲附董卓,却是不可掩盖的。公子秉性豪爽不受约束,再加上科场失意,从此一别,相会之期实难预料,但愿你能始终自爱,别忘了我为你唱的《琵琶记》!从今以后我也再不唱它了。”
注释:¹下第:指侯方域应江南乡试未中。²桃叶渡:在南京秦淮河口,相传因晋王献之送其爱妾桃叶于此而得名。³文藻:词彩,文彩,指文章。⁴雅:甚。⁵中郎:《琵琶记》演蔡伯喈与赵五娘故事,系据宋元间民间传说而作成,附会为东汉蔡邕之事。蔡邕字伯喈,官左中郎将,以职称名中郎。⁶学不补行:谓学问虽富,而品行有缺陷。补,修补,引申为掩盖。⁷琵琶所传词固妄:谓《琵琶记》所写并非蔡邕实有之事。固,诚然。⁸尝昵董卓:汉献帝时,董卓擅政,征蔡邕为侍中,再拜中郎将,封高阳乡侯。王允诛董卓,独蔡邕哭之,坐董卓党下狱死。事见《后汉书·蔡邕传》。昵,亲近。⁹掩:掩盖,掩饰。¹⁰“无忘”句:勿忘所以歌之意,即勉之以蔡中郎为鉴。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姬叹曰:“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¹田仰²者,以金三百锾(huán)³,邀姬一见。姬固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姬叹曰:“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¹⁰于侯公子者谓何¹¹?今乃利¹²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¹³矣!”卒不往。
译文:侯生离开之后,原淮阳巡抚田仰以三百锾黄金为聘,邀李香见面,李香断然予以拒绝。田仰恼羞成怒,便故意制造流言对李香恶意中伤。李香感叹地说:“田仰难道与阮大铖有什么不同吗?我以往所赞赏侯公子的是什么?而今如果为贪图钱财而赴约,那是我背叛了侯公子!”她终于不肯与田仰相见。
注释:¹开府:古代高级官员设立官署,自选僚属,称“开府”。明清两代用以指称方面大员,如总督、巡抚。²田仰:字百源,贵州人,与马士英有亲,弘光朝官淮扬巡抚。³锾:货币量词。⁴固:坚决。⁵却:推辞,拒绝。⁶有以:因此。⁷中伤姬:诬陷李香。侯方域有《答田中丞书》,驳斥田仰声称李香却金拒招是受其指使。此所谓“中伤”,当是指田仰羞怒,诬陷李香拒招有复社人物反马士英、阮大铖擅政之政治背景。⁸岂异:何异。⁹向:前时。¹⁰赞:支持。一说规劝。¹¹谓何:为了什么。谓,通“为”。¹²利:贪图。¹³卖公子:负心于公子。

  明代文人涉足花丛,在南京秦淮河上选色征歌,以至与秦淮歌女结下情谊,甚至论及嫁娶,这样的风月故事可以数出许多桩。

  此文塑造了明末秦淮歌妓李香的形象,不仅描写了她擅长歌唱的艺术才能和不同流俗的风度,更突出了她的见识和品格,同时生动地描绘了李香的生活和斗争,热情地赞美了李香的才能、智慧和品德。全文叙次井然,文笔流畅,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无论在思想上或者在艺术上,都有可取之处。

  这篇别传首尾两段一为前奏,一为尾声,中间两段是其主干。作者写自己眼中和亲密交往中的李姬,这一叙事角度便构成了文章的主线,因此第一段关于李姬的一般性介绍只能成为文章进入主题的前奏,而最后一段写别后李姬拒绝田仰的邀聘也只是余波荡漾的尾声。当然前奏和尾声都必不可少,且与主干部分水乳交融,构成全文严谨的整体。

  第一段,作者先用一句话“李姬者名香”作必要而简略的交代之后,就掉转笔头写她的假母李贞丽的大“有侠气”与“所交接皆当世豪杰”,以衬托作为养女的李香大有乃母之风,然后鲜明地点出李香“能辨别士大夫贤否”,曾经得到复社领袖张溥与名士夏允彝的称道。再写她“少,风调皎爽不群”与对音律歌唱所具有的才华,却无一字道及李香君的美色,不作任何涉及轻薄的侧艳之辞,显示作者为李姬立传,重德重才而不重色,为全文确立了较高的格调。

  于是在主干部分,作者抛开了与李姬交往中一切深情缱绻和幽期密约,集中笔力记叙李姬生平行状中值得大书特书的义却阮大铖之举。阮大铖为天启朝权倾天下的阉党魏忠贤余孽,曾奉魏阉为义父,为陷害东林党人出过大力。崇祯登位后,阉党事败,阮大铖名列逆案,由光禄寺卿革职为民,匿居南京库司坊,起造第宅,蓄养声伎,谈兵论剑,企图死灰复燃,是一个为当时朝野士大夫所不齿、为公正舆论所贬斥的人物。与侯方域同列复社四公子的阳羡陈贞慧与贵池吴应箕主持正义,排阮最力。阮大铖为此假手王将军想拉拢侯方域以软化陈、吴等人,为他的东山再起消除阻力。是否与阮大铖结交,在当时的政治斗争中成了泾清渭浊、是非分明的原则问题。文章写李姬凭着她对人际关系的敏锐感觉提醒侯方域,要他摸清“贫非结客者”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之游的真实意图,又写当了解王的真实意图之后侯方域尚未采取行动,李姬便对他作了一番大义凛然的规劝,使侯“大呼称善”,与王绝交,得以避免“负至交”、隳声望的尴尬处境,保全了侯生的清操。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处均系李姬而非侯生采取主动,说明李姬的才慧见识与对是非的判断均胜侯生一筹,而这一赞誉完全通过对比与烘托加以凸出,尽得含蓄蕴藉之致。对此,《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深有会心,他在将这一情节移植改造为香君“却奁”之后,于《桃花扇·闹榭》一出中,借吴应箕之口,盛赞道:“香君却奁一事,只怕复社朋友还让一筹哩。”陈贞慧接口:“已后竟该称他老社嫂了。”“社嫂”一词施之于秦淮歌妓李香君,何其光宠乃尔。

  第三段写侯生应举下第后,李姬于桃叶渡置酒送行。席间李姬“歌琵琶词以送之”。早在第一段中,作者已经为比埋下了伏笔,说李姬“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然不轻发”一语,看似信手拈出,只有读到桃叶渡送行的记叙时,我们才能体会到以琵琶词作呼应关合的文意之佳妙和情意之深重。琵琶词,指的是高明所作《琵琶记》。李姬临别歌《琵琶记》曲辞,且以蔡伯喈比侯方域,说:“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然而“中郎学不补行”,才胜于德。《琵琶记》所述情节固然于史无稽,但蔡中郎确实有阿附董卓的劣迹,无以掩饰。“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李姬以“从不轻发”而今一发之后再“不复歌”相喻相誓,表达了爱人以德与生死相依的款款深情。作者笔下规箴侯生“终自爱”的李姬,显示了凛然的风骨和高洁的格调,却又如此深情绵邈、凄婉动人。这里在写情侣临别赠言时脱出常格,别具一种强毅的伦理道德的美学风采,摄取了发自李姬灵魂深处最为眩目的一次闪光,给读者以不可磨灭的印象。这既是《李姬传》取材和运笔的成功,也是侯方域自我反省的成功。侯方域入清之后因软弱畏祸参加了河南乡试,仅中副榜,此举于民族气节有亏,当时和后世都受人讥弹。但侯方域敢于直陈桃叶渡李姬“愿终自爱”的临别赠言,说明在对蔡中郎媚事董卓一类的问题上自己是否“自爱”,曾经历过内心反省。包括前文在义却阮大铖一事上的自我对照,应当说作者是在一定程度的反省意识支配下写作《李姬传》的。中国的文学与文人比较缺乏自我反省意识,侯方域愿以自己为参照,暴露主观的欠缺和客观的优胜,更觉难能可贵。

  最后一段写侯生去后之事,虽属全文的尾声,但对描写李姬形象仍是不可或缺的一笔。在这以前,李姬的动人光彩主要还是闪烁在她的言论之中,而到这时,她才以侯郎去后坚拒财雄势大的开府田仰的邀聘,以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诺言。田仰的三百金利诱与“有以中伤”的威逼,她都不为所动。李姬的品德和人格至此光芒四射。她最后说:“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证实了她为人的“风调皎爽不群”,言出必践,忠于爱情。

  《李姬传》风格朴质刚健而无绮罗香泽之态;笔致含蓄,颇多有余不尽之意;选材凝炼集中,不枝不蔓;行文坦率,具有可贵的自我批评的反省意识,显示了名家风范。凡此种种,使《李姬传》这篇别传为人记诵,成为明清古文中的名篇。后来孔尚任依这篇文章为蓝本刻画《桃花扇》中的李香君形象。李香君的性格及剧中《却奁》《拒媒》等出的情节均以《李姬传》所述为主要依据,《李姬传》也因《桃花扇》得传大名而著名。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 章培恒.古文鉴赏辞典(下)[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1802-1806
咄汝青衫叟。阅浮生、繁华萧索,白衣苍狗。六代风流归扺掌,舌下涛飞山走。似易水、歌声听久。试问于今真姓字,但回头笑指芜城柳。休暂住,谭天口。
¹汝青衫²(sǒu)。阅浮生³、繁华萧索,白衣苍狗。六代风流归扺掌,舌白涛飞山走。似易水、歌声听久。试问于今真姓字,但回头笑指芜城柳。休暂住,谭天¹⁰口。
译文:唉你这个身穿青衫的老头,看尽了动荡的人生,繁华转瞬变成萧瑟。就像云层幻现的白衣苍狗。六朝的风流已归击掌谈说,口中舌下如涛飞山走,就像在易水边,慷慨悲歌已经听久。试问如今你的真实姓名,你只是回过头去,笑指扬州城中的垂柳。可不要闭上,你谈天说地的利口。
注释:柳敬亭:明末清初时泰州(今属江苏)人。本姓曹,十五岁时犯法当死,改姓柳,流落江湖,为当时江南最著名的说唱艺术家。又客于左良玉幕,人称“柳将军”。左良玉死,复以卖艺为生。吴伟业曾为他撰《柳敬亭传》。¹咄:表示惊叹或感叹的象声词。²青衫:指卑贱者之衣。³浮生:谓人生虚浮无定。⁴白衣苍狗:比喻世事变幻莫测。⁵六代风流:指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历史事迹。⁶抵掌:击掌。⁷“舌白”句:形容柳敬亭说书时的流畅和气势。⁸易水:水名,在今河北省。⁹“试问”二句:黄宗羲《柳敬亭传》:“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为人说书。”又,吴伟业《柳敬亭传》:“(柳敬亭)过江休大柳白,攀条泫然。已,抚其树,顾同行数十人曰:“嘻!吾今氏柳矣!”芜城,扬州城。南朝宋鲍照著有《芜城赋》,因名。¹⁰谭天:《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邹衍之术迂大而闳辩,······故齐人颂曰:谭天衍,雕龙奭。”
当年处仲东来后。断江流、楼船铁锁,落星如斗。七十九年尘土梦,才向青门沽酒。更谁是、嘉荣旧友。天宝琵琶宫监在,诉江潭憔悴人知否。今昔恨,一搔首。
当年处仲¹东来后。断江流、楼船铁锁²,落星如斗³。七十九年尘土梦,才向青门沽酒。更谁是、嘉荣旧友。天宝琵琶宫监在,诉江潭憔悴人知否。今昔恨,一搔(sāo)¹⁰
译文:当年左良玉率军东下以后,截断了江流,他的楼船又烧断铁锁,可军至半途将星陨落山丘。七十九年的人生就像尘世中的梦,如今又流落街头沽酒浇愁。更有谁,是当年与你一同献艺的朋友?天宝时的琵琶艺人和太监还在,对江潭倾述身心憔悴不知有人知否。今昔的怨恨,都化作了一回感慨的搔首。
注释:¹处仲:晋王敦字处仲。²楼船铁锁:喻指左军南白事。³落星如斗:喻指左良玉死于九江。⁴七十九年:指作此词时柳敬亭七十九岁。⁵青门:汉朝都城长安的东南门。因门作青色,故称青门。⁶嘉荣旧友:语本刘禹锡《与歌者米嘉荣》诗:“唱得凉州意外声,旧人唯数米嘉荣。”⁷天宝琵琶:指唐玄宗天宝年间著名的琵琶艺人贺怀智。⁸宫监:指太监。⁹江潭:江边。语本庾信《枯树赋》:“昔年移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既暗切柳姓,又暗切柳氏曾在左良玉武昌幕府中事。¹⁰搔首:抓头,挠发。有所思貌。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赠答名作。

  上片写柳敬亭的身世和技艺。首句即点出柳敬亭的形象:嘿!你这个身穿青布长衫的老头儿。不仅表明作者对这位说书老的亲切之情,并自然呼出下文。“阅浮生、繁华萧索,白衣苍狗”三句,概括了他的坎坷身世。其中“繁华萧索”四字,指柳敬亭一生所经历的盛衰荣辱。“白衣苍狗”,见于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比喻变幻无常。纵观柳敬亭一生,荣辱盛衰,须臾变幻,饱尝了人间的苦辣辛酸。一个“阅”字,道出他平生的艰难曲折。下面两句,转而描述柳敬亭高超的说书技艺。“抵掌”,犹击掌,此处概指说书。六朝众多风流人物的英雄故事,一经他的手掌比划,便生动地呈现在听众面前,似狂涛飞跑,山岳奔走,使整个大自然富有灵性。词中“抵掌”与“舌下”紧相呼应,形象地刻画出他说书时的语言、动作和表情,维妙维肖。周容《杂忆七传·柳敬亭》云:“听其说数日,见汉壮缪,见唐李、郭,见宋鄂、蕲二王,剑棘刀槊,钲鼓起伏,髑髅模糊,跳踯绕座,四壁阴风旋不已。予发肃然指,几欲下拜,不见敬亭。”可谓出神入化,令人叹为观止!

  柳敬亭不仅具有卓越超群的说书艺术,而且以其“豪情侠气,卓绝一时”(雪樵居士《秦淮见闻录》)。“似易水、歌声听久”二句,即将他喻为战国义士荆轲、高渐离等人。词中一个“似”字,说明柳敬亭同当年的荆轲、高渐离一样,也是长期流落江湖的慷慨悲歌之士。“试问”三句,道出他的姓氏、籍贯。“芜城”,即古广陵城。后因战乱,城邑荒芜,鲍照为之写下著名的《芜城赋》,故城位于今江苏扬州。扬州清代为府,敬亭所居的泰州即隶属扬州府。这几句言敬亭当今姓柳,其籍贯正是后来荒芜了的古代名城广陵。“笑指”二字,不仅将其声容笑貌跃然纸上,而且合盘托出他的爽朗性格和豁达态度,显得颇为传神。“休暂住,谈天口”,乃是作者的期望,但愿他将评话一直不停地说下去。“谈天”,指说天道地,谈古论今,充溢着作者由衷的赞赏之情。

  下片写柳敬亭晚年的境遇。“当年”四句,回顾往事。“处仲”,晋朝王敦的字。史载东晋元帝永昌元年(322),王敦以诛刘隗等为名,在武昌谋反。他率兵东下攻陷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市清凉山),入朝自为丞相,并谋篡帝位。后敦退兵姑孰(今安徽当涂县),自为扬州牧。明帝太宁二年(324),王敦再次谋反,兵入江宁,却病死于途中。又《晋书·王濬传》云:濬为益州刺史,晋武帝谋伐,诏濬造大船,自成都起兵。吴人于江险碛要害处,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椎,暗置江中,以逆拒船。后获吴间谍,具知其情状。溶乃作大筏数十,上缚草人,椎著筏即去;又作火炬,灌以麻油,遇锁烧之。船无所碍。濬入石头城,吴主孙皓投降。词中言王敦率军进入石头城后,像当年吴主孙皓以铁锁抗拒王濬楼船,企图阻击晋朝大军那样,想以此为基地,篡夺帝位。但不久“落星如斗”,他因病死去。此处,作者以古喻今,实指南明左良玉的结局。据《明史·左良玉传》:崇祯十七年(1644),左良玉封宁南伯。福王(朱由崧)立于南京,又进封为宁南侯。后左起兵讨马士英,军至九江,病死于舟中。词中暗示左良玉死后,柳敬亭失去了知己和依靠,只得重理故业,以说书为生。接着,便写他晚年赴北京的情况。“青门”,本是汉代长安城东南面的霸城门,因门色青,俗称青门。此处借指北京。这时柳敬亭已79岁,抗清复国的志向如同尘埃和梦幻一样消逝,其心情是极为悲凉的。“沽酒”二字,道出他到京城后不得不以说书糊口度日的窘境。“更谁是、嘉荣旧友”则进一步说明了他晚年亲朋疏远、凄苦孤独的状况。“天宝琵琶宫监”,本指唐朝天宝年间玄宗梨园子弟的首领,此指柳敬亭。当年盛极一时,誉满大江南北的柳敬亭,如今虽已年迈憔悴,但他仍以其高超绝伦的说书技艺,不停地奔走于南国水乡,倾诉积淀已久的家国之恨。末尾两句,则揭示出他壮志未酬,大恨难消的结局。

  总之,全词以铺陈叙述的手法,通过描写柳敬亭精湛超群的说书艺术和他一生坎坷不平、愁苦潦倒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对于这位大说书家的高度赞誉和深切同情。清人王炜指出:其词“肮脏磊落,雄浑苍茫,是其本色。而语多奇气,惝恍傲睨,有不可一世之意。至其珠园玉润,迷离哀怨,于缠绵款至中自具萧洒出尘之致,绚烂极而平淡生,不事雕锼,俱成妙诣”(《珂雪词序》)。这首《贺新凉》正体现出缠绵款至、萧洒出尘的特色,因而具有感人的魅力。

参考资料:
1、 曹贞吉《贺新凉·再赠柳敬亭》赏析,郑伯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