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环腾远创,金埒荷殊荣。弗玩珠玑饰,仍留仁智情。
玉环腾远创,金埒荷殊荣。弗玩珠玑饰,仍留仁智情。
凿山便作室,凭树即为楹。公输与班尔,从此遂韬声。
凿山便作室,凭树即为楹。公输与班尔,从此遂韬声。
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664年—710年7月21日),复姓上官,小字婉儿,又称上官昭容,陕州陕县(今河南陕州)人,祖籍陇西郡上邽县(今甘肃天水市)。唐代女官、诗人、皇妃。因祖父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从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在此期间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全唐诗》收其遗诗三十二首。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起兵发动唐隆政变,与韦后同时被杀。 ▶ 14篇诗文

猜您喜欢
张仪为秦连横,说赵(武)王曰:“弊邑秦王使臣敢献书于大王御史。大王收率天下以摈秦,秦兵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矣。大王之威,行于天下山东。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愁居慑处,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今秦以大王之力,西举巴蜀,并汉中,东收两周而西迁九鼎,守白马之津。秦虽辟远,然而心忿悁含怒之日久矣。今寡君有敝甲钝兵,军于渑池,愿渡河逾漳,据番吾,迎战邯郸之下。愿以甲子之日合战,以正殷纣之事。敬使臣先以闻于左右。”
张仪为秦连横¹,说(shuì)²赵(武)王曰:“弊邑(yì)秦王使³臣敢献书于大王御史。大王收率天下以摈(bìn)秦,秦兵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矣。大王之威,行于天下山东。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sù),守四封之内,愁居慑处,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今秦以大王之力,西举巴蜀,并汉中,东收两周而西迁九鼎,守白马之津。秦虽辟远,然而心忿(fèn)悁含怒之日久矣。今寡君有敝甲钝兵,军于渑(miǎn)池,愿渡河逾漳,据番吾,迎战邯(hán)(dān)之下。愿以甲子之日合战,以正殷纣之事。敬使臣先以闻于左右。”
译文:张仪为秦国推行连横主张,游说赵武王道:“敝国君王派我冒昧地给大王献上国书。大王统帅天下诸侯对抗秦国,(以致)秦军不敢向东出函谷关外已经十五年了。大王的威信传布于天下和山东六国。秦国非常恐惧而顺服,他们便修缮铠甲磨励兵器,整顿战车战马,苦练骑射,加紧耕作,聚积粮食,严守四面边疆,不敢轻举妄动,只恐大王有意责备他们的过错。现在秦国仰仗大王的威力,西面攻下巴、蜀,兼并汉中,东面收纳东、西两周,把象征天子的九鼎运移到西方,镇守白马渡口。秦国虽然地处僻远,但是心怀愤恨已经很久了。如今敝国秦王只有破铠甲钝兵器,驻扎在渑池,希望渡过黄河,越过漳水,占领番吾,与赵军于邯郸城下会战。希望在甲子之日和赵军会战,以仿效周武王伐纣的故事。秦王特派我将此事事先敬告大王陛下。
注释:¹连横:战国时期的外交策略,出自“诸子百家”中的纵横家,与“合纵”对应,也作连衡。是张仪提出的外交策略,也用来泛指结盟。²说:游说;用话劝说使人听自己的意见。³使:派遣。⁴收率:统率。⁵摈:排斥;弃绝。⁶辟远:荒僻辽远。
“凡大王之所信以为从者,恃苏秦之计。荧惑诸侯,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欲反覆齐国而不能,自令车裂于齐之市。夫天下之不可一亦明矣。今楚与秦为昆弟之国,而韩、魏称为东蕃之臣,齐献鱼盐之地,此断赵之右臂也。夫断右臂而求与人斗,失其党而孤居,求欲无危,岂可得哉?今秦发三将军,一军塞午道,告齐使兴师渡清河,军于邯郸之东;一军军于成皋,驱韩、魏而军于河外;一军军于渑池。约曰:‘四国为一以攻赵,破赵而四分其地。’是故不敢匿意隐情,先以闻于左右。臣窃为大王计,莫如与秦遇于渑池,面相见而身相结也。臣请案兵无攻,愿大王之定计。”
“凡大王之所信以为从者,恃(shì)¹苏秦之计。荧(yíng)(huò)²诸侯,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欲反覆齐国而不能,自令车裂于齐之市。夫天下之不可一亦明矣。今楚与秦为昆弟之国,而韩、魏称为东蕃之臣,齐献鱼盐之地,此断赵之右臂也。夫断右臂而求与人斗,失其党而孤居,求欲无危,岂可得哉?今秦发三将军,一军塞午道,告齐使兴师渡清河,军于邯郸之东;一军军于成皋(gāo),驱韩、魏而军于河外;一军军于渑池。约曰:‘四国为一以攻赵,破赵而四分其地。’是故不敢匿意隐情,先以闻于左右。臣窃为大王计,莫如与秦遇于渑池,面相见而身相结也。臣请案兵无攻,愿大王之定计。”
译文:大王听信合纵政策的原因,不过靠的是苏秦的计谋。苏秦惑乱诸侯,颠倒是非黑白,但是他阴谋翻复齐国却没有成功,自己反而白白地被车裂于齐国集市上。天下各诸侯国不可能结成联盟,已是显而易见的。现在楚国和秦国结为兄弟之邦,韩、魏两国臣服于秦,成为秦国东面的属国,齐国献出鱼盐之地,这是切断了赵国的右臂。一个被砍断了右臂的人还想要去与人搏斗,失去了同盟,孤立无援,要想没有危险,这怎么可能呢?现在秦国派出三路大军:一路把守午道,通知齐国让它派出大军渡过清河,驻扎在邯郸以东;一路驻扎在韩国成皋,指挥韩、魏之军,驻扎在魏国的河外;另一路军队驻扎在渑池。四国订立盟约:‘四国团结一致攻打赵国,灭掉赵后由四国瓜分赵国领土。’因此我不敢隐瞒真相,事先通知大王陛下。我私下为大王考虑,(大王)不如和秦王在渑池相会,互相见面以后亲自结为盟友。我请求秦王停兵不进攻赵国,希望大王急速决定计划。”
注释:¹恃:依赖,依靠。²荧惑:使迷惑。
赵王曰:“先王之时,奉阳君相,专权擅势,蔽晦先王,独断官事。寡人宫居,属于师傅,不能与国谋。先王弃群臣,寡人年少,奉祠祭之日浅,私心固窃疑焉。以为一从不事秦,非国之长利也。乃且愿变心易虑,剖地谢前过以事秦。方将约车趋行,而适闻使者之明诏。”于是乃以车三百乘入朝绳池,割河间以事秦。
赵王曰:“先王之时,奉阳君相,专权擅势,蔽晦( huì)¹先王,独断官事。寡人宫居,属于师傅,不能与国谋。先王弃群臣,寡人年少,奉祠祭之日浅,私心固窃疑焉。以为一从不事秦,非国之长利也。乃且愿变心易虑,剖(pōu)地谢前过以事秦。方将约车趋行,而适闻使者之明诏。”于是乃以车三百乘入朝绳池,割河间以事秦。
译文:赵武王说:“先王在位的时候,奉阳君做相国,他为人专权跋扈,蒙蔽先王,独断朝政。而我深居宫中,不能参与国家大事的谋划。当先王丢下群臣离开人间的时候,寡人年纪还小,在位的时间不长,但内心却非常疑惑。与各诸侯订立合纵之盟抗拒秦国,根本不是治国安邦的长久之计。因此正想重新考虑,改变战略国策,向秦割地,对以前参加合纵的错误表示谢罪,希望与秦国友好。我正准备车马要到秦国去时,适逢您到来,使我能够领受教诲。”于是赵武王率领三百领战车到渑池去朝见秦惠王,并把河间之地献给秦国。
注释:¹蔽晦:指蒙蔽。
铜鼓赛神来,满庭幡盖裴回。水村江浦过风雷,楚山如画烟开。
铜鼓¹赛神²来,满庭幡(fān)³裴回。水村江浦(pǔ)过风雷,楚山如画烟开。
译文:敲响铜鼓赛神来,满庭都是幡旗,还有华盖徘徊。神来去时疾鼓如风雷,一阵阵卷过山村水寨,吹开如烟的浓雾,露出楚山如画的丰采。
注释:河渎神: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双调四十九字。¹铜鼓: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乐器。²赛神:谓设祭酬神,又称“赛会”。³幡盖:供神佛所用的幢幡伞盖之类。幡,一种窄长的旗子,垂直悬挂。盖,伞盖,指一种长柄圆顶、伞面外缘垂有流苏的仪仗物。⁴裴回:同“徘徊”。⁵浦:水滨。⁶风雷:形容迎神之车马声如风雷震荡。
离别艣声空萧索,玉容惆怅妆薄。青麦燕飞落落,卷帘愁对珠阁。
离别艣(lǔ)¹空萧索,玉容²惆怅妆薄³。青麦燕飞落落,卷帘愁对珠阁
译文:耳边还响着离别时的橹声欸乃,声声震颤着空寂的愁怀。姣美的容颜在惆怅里消瘦,淡淡的妆粉画出深深的怨哀。看青青麦田里春燕双双飞又落,卷起珠帘,空对楼阁,愁情满怀。
注释:¹艣声:离别时船桨击水的声音。艣:大船桨,用人摇动而拨水,使船前进。²玉容:如花似玉之容貌,借指美女。³妆薄:指容妆淡褪。⁴青麦:麦青时节,约夏历三月,已近暮春。⁵落落:形容燕子飞行悠然自在的样子。一说众多貌。⁶珠阁:华丽的楼阁。珠,一作“朱”。“卷帘愁对珠阁”应理解为在珠楼中卷帘愁对帘外春色。

  这首词抒写的是江南民间迎神赛舞的习俗与男女别离容易会面难的情思。上片初看是就题写赛神会的盛况:山村江浦,铜鼓声声,幡盖阵阵,车驰风雪,热闹非凡。赛会一过,烟开云散,楚山历历,霎时间热闹不再,留给人们的是空寂与清冷。这是缘题而写,以赛神会的两种场景,衬托别情离恨之凄楚。虽是缘题而写,却别有深意:以赛会的两个场面,喻神之来去自由,反衬出人别易会难,去而不归。

  如果说上片是从旁以横笔铺写的,下片则是中锋纵笔,抒写人情。“离别”句承上片末句情绪,追忆兰舟送别的苦况:艣声似也因惜别而萧索,衬托别情难耐;“玉容”句写女主人公因离别而内心惆怅,妆容消瘦。末二句写她深感聚首不易,后会难期,怀远之时,卷帘只有空阁相对。这里转而写景,离别时正是暮春三月,麦草青青,紫燕双飞,更使她触景伤怀,愁怨倍增。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其情更哀。

  这首词最大的特色在于,分别营造了两个截然相反的场景,热闹的赛神场面与冷落空寂的女子闺阁,两者造成大起大落的对比,更好地渲染离愁别苦,也给读者以强烈的心理冲击。

参考资料:
1、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70-72
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
憔悴¹天涯²,故人相遇情如故。别离何遽(jù),忍唱阳关句。
译文:漂泊他乡多年,已是心中愁苦人憔悴。故人相逢,二人感情依然深厚。刚重逢又要马上分离,何等的仓促,怎么忍心唱那凄切的《阳关》曲!
注释:点绛唇:词牌名,词调最早见于南唐冯延已的《阳春集》,又名十八香、沙头雨、南浦月、寻瑶草、万年春、点樱桃。此曲句式上片为四七四五,下片为四五三四五。人声韵,上下片首句均不押韵。管倅(cuì):其人不详,据词中推测,应是作者好友。倅,对州郡副贰之官的称呼。¹憔悴:指作者现在困苦的样子。²天涯:此指他乡。
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
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无据¹。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
译文:我本就是漂泊在外的人,现在还要送漂泊之人远去。愁苦无边无际,秋蝉哀鸣,回首遥望,暮色一片苍茫。
注释:¹无据:即无端、无边无际之意。

  “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着重写故友的重逢与别离。“憔悴”是说他们相遇时俩人的形貌已憔悴不堪,早已不象年轻时那样意气风发了。不仅重逢在垂暮之年,且颠沛奔波于天涯海角,这就更令人感慨嘘唏了。然而,友谊却没有因岁月流逝而淡漠,人虽憔悴,感情友谊并未憔悴。前句抑,后句扬,且重叠两个铿锵作响的“故”字加以强调,通过白描式的叙述,久别重逢时的喜悦,和对纯真友谊的珍重,在吟咏之中,自然能体味得出。“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这是一个急转。好友重逢,理应畅叙离情,如今却不能如愿。为了生计,大家匆匆相聚,又匆匆分别,怎能不伤怀、悲切呢!情之所至,开怀畅饮,唱一曲《阳关三叠》以遣情怀。然而,唱到动情处,呜呜咽咽,实在无法再唱下去了。这是真情的流露。。

  “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在他乡遇故知,俩人都是人生旅途上的匆匆过客。正如苏轼所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天涯沦落人,聚散苦匆匆。今朝一别后,何日再相逢?一个“更”字道出这是非同一般的送别和愁怨之深。“愁无据,塞蝉鸣处,回首斜阳暮。”此时俩人心头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是很难用言语尽情表达的。只有在依依惜别,频频回首相望中,看着斜阳在寒蝉鸣叫的树林里降落,天色逐渐黯淡下来,这种感情才体味得更深切。以写景结句,点出时令,渲染离别的环境气氛,不言愁,而愁自见。

  全词风格婉约、言辞朴实、情感真挚,没有对匆匆相逢又别离的全过程进行具体描写,而是侧重突出即将分手之时的愁情,写得凄恻动人,可谓送别词中的佳作。唐代诗人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诗就对这种客中相见又分手的情形作了细致的刻画,可与本词参照理解。

参考资料:
1、 《线装经典》编委会.《宋词鉴赏辞典》:云南教育出版社,2010.01:第201页
2、 华业.《词坊》:中国长安出版社,2007.6:第241页
3、 韦立军.《宋词鉴赏辞典》:北京出版社,2009.05:第108页
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
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
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
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
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
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
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
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
何意回飚举,吹我入云中。
何意回飚举,吹我入云中。
高高上无极,天路安可穷。
高高上无极,天路安可穷。
类此游客子,捐躯远从戎。
类此游客子,捐躯远从戎。
毛褐不掩形,薇藿常不充。
毛褐不掩形,薇藿常不充。
去去莫复道,沉忧令人老。
去去莫复道,沉忧令人老。
西北有织妇,绮缟何缤纷。
西北有织妇,绮缟何缤纷。
明晨秉机杼,日昃不成文。
明晨秉机杼,日昃不成文。
太息终长夜,悲啸入青云。
太息终长夜,悲啸入青云。
妾身守空闺,良人行从军。
妾身守空闺,良人行从军。
自期三年归,今已历九春。
自期三年归,今已历九春。
飞鸟遶树翔,噭噭鸣索羣。
飞鸟遶树翔,噭噭鸣索羣。
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
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朝游江北¹岸,夕宿潇湘²沚。
注释:¹江北:原作“北海”,注云:“一作江北。”今据以校改。²潇湘:两水名。均在今湖南省境内。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时俗薄朱颜¹,谁为发皓齿。
注释:¹朱颜:美好的容颜。
俯仰岁将暮,荣曜难久恃。
俯仰¹岁将暮,荣曜²难久恃。
注释:¹俯仰:俯仰之间。形容时间的短暂。²荣曜:指女子青春时光彩焕发的荣华。
仆夫早严驾,吾行将远游。
仆夫早严驾¹,吾行将远游。
注释:¹严驾:装备好车马。
远游欲何之,吴国为我仇。
远游欲何之,吴国为我仇。
将骋万里涂,东路安足由。
将骋万里涂,东路¹安足由。
注释:¹东路:指从洛阳回去的路上。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
江介¹多悲风,淮泗驰急流。
注释:¹江介:江边。
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
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¹
注释:¹无方舟:比喻自己当时没有权柄。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飞观百余尺,临牖御棂轩。
飞观¹百余尺,临牖御棂轩²
注释:¹飞观:形容观之高。观:宫门的瞭望楼。²棂轩:栏杆。
远望周千里,朝夕见平原。
远望周千里,朝夕见平原。
烈士多悲心,小人偷自闲。
烈士多悲心,小人偷自闲。
国雠亮不塞,甘心思丧元。
国雠亮不塞,甘心思丧元¹。
注释:¹丧元:丢掉脑袋。
拊剑西南望,思欲赴太山。
拊剑西南望,思欲赴太山¹
注释:¹赴太山:古人迷信人死后魂魄归于泰山,因此“赴太山”即“赴死”之意。太,通“泰”。
弦急悲声发,聆我慷慨言。
弦急悲声发,聆我慷慨言。
揽衣出中闺,逍遥步两楹。
揽衣出中闺,逍遥步两楹。
闲房何寂寞,绿草被阶庭。
闲房何寂寞,绿草被阶庭。
空室自生风,百鸟翩南征。
空室自生风,百鸟翩南征。
春思安可忘,忧戚与我幷。
春思安可忘,忧戚与我幷。
佳人在远遁,妾身单且茕。
佳人在远遁,妾身单且茕。
欢会难再遇,芝兰不重荣。
欢会难再遇,芝兰不重荣。
人皆弃旧爱,君岂若平生。
人皆弃旧爱,君岂若平生。
寄松为女萝,依水如浮萍。
寄松为女萝,依水如浮萍。
赍身奉衿带,朝夕不堕倾。
(jī)身奉衿带,朝夕不堕倾。
倘终顾盻恩,永副我中情。
倘终顾盻恩,永副我中情。

其一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抒发了对远方亲人深切思念之情。

  “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起句工整并定下“悲”的感情基调。写诗人朝日登台,虽天气晴朗,阳光明媚,但诗人仍有所感触,觉得悲从中来。

  “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这两句诗紧承上句,也解释了悲的原因:亲人远隔万里,江河阻隔,水深难渡。同时也点明此诗是为怀故人而作的主题。“方舟”两句,继续写会面之难、离愁难以排遣。

  “孤雁飞南游”等以下六句是直写登台见闻。“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两句写诗人听到孤雁哀鸣,抬头望见正向南飞,想到孤居南方的兄弟,心内更是痛苦。“翘思”以下四句写仰首思慕远方兄弟,遐想托雁带去音信,可转眼之间,孤雁已飞走了,形影不见,无缘会面,又难通音信,惆怅痛苦,久久不平。

其四赏析

  该诗是曹植《杂诗》六首中的第四首。诗中作者以佳人自比,抒发自己虽值盛年却无法施展抱负的深沉慨叹。

  “南国有佳人,容华者桃李“,起首两句就描绘了一个艳若桃李、风华绝代的形象。是作者借屈原以香草美人代君子的写法,借美人形象来比喻自己杰出的才能。“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两句,写美人朝游江北,夕宿潇湘水的小洲上,居无定所。“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两句写美人空有色艺,却遭时俗所鄙薄,那么佳人为谁去启皓齿歌唱?这两句,自怜之意已出。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两句写时光流逝,青春美色难以久驻,暗示人生易老,如不趁青春年少建功立业,恐怕要留下终生遗憾。作者那种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感伤喷泄而出。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ráng)西¹春水縠(hú)²生。
译文:雨后初晴,阳光照耀着江上的红楼,瀼西的春江水面波光粼粼。
注释:¹瀼西:今重庆奉节瀼水西岸。²縠文:绉纱似的皱纹,常用以喻水的波纹。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译文:桥东桥西长着美好的杨柳,树下人来人往,一边唱着歌一边漫行。

  “江上朱楼”一首,写当地民俗风情。杨柳本是夹河而生,诗人用“桥东”“桥西”加以重复指示,把人的视线牵移到此,在人的刻意关注中,杨柳也似乎更加繁盛,春的气息便愈加浓郁可感。

  把桥上的行人用“人来人去”来表现,以见其熙熙攘攘,人流涌动,充满了动感,紧接着缀以“唱歌声”三字,歌声与往来行人牵引杂合,忙碌而繁闹的市井气息扑面而来。土俗民风的独特性因这些词语的重复而得到了更突出的显示。

参考资料:
1、 吴在庆 编选.刘禹锡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30-136
2、 梁守中.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36-41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