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倚征棹,薄暮起劳歌。笑揽清溪月,清辉不厌多。
旅人倚征棹,薄暮起劳歌。笑揽清溪月,清辉不厌多。

qīngfànzhōu--zhāng

rénzhēngzhàobáoláoxiàolǎnqīngyuèqīnghuīyànduō

张旭

张旭

张旭(约685年—约759年),字伯高,一字季明,汉族,唐朝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常熟县尉,金吾长史。善草书,性好酒,世称张颠。与李白、贺知章等人共列饮中八仙之一。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又工诗,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传世书迹有《肚痛帖》《古诗四帖》等。 ▶ 12篇诗文

猜您喜欢
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平有此观。
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平有此观。
译文:伴着和风、轻云一口气登上了南天门,平生能有如此美妙的游览令人多么高兴。
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
万古齐州¹烟九点²,五更沧海日三竿。
译文:终于看到了“齐烟九点”的古老奇观,也一睹了“泰山日出”的壮丽美景。
注释:¹齐州:即济南。²烟九点:形容泰山烟云缭绕中群峰罗峙。化用李贺《梦天》诗句:“遥望齐州九点烟。”
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
向来井处¹方知隘(ài),今后巢(cháo)居亦觉宽。
译文:以前居住狭窄知识浅薄犹如井底之蛙,今后就算住到鸟巢好像也会觉得海阔天空。
注释:¹井处:居处狭隘,即其下句所言巢居,眼界窄,活动区域小。
笑拍洪崖咏新作,满空笙鹤下高寒。
笑拍洪崖¹咏新作,满空笙(shēng)²下高寒³
译文:笑拍着洪崖仙人的肩膀咏唱新歌,满天的仙乐飘然而下与大地、与泰山共鸣。
注释:¹洪崖:仙人名,也是山名,在江西省新建县西南,传说上古仙人洪崖得道于此,崖以仙名。山下有炼丹井,名崖井。²满空笙鹤:传说仙鹤从空而降,接仙人乘鹤在天上的笙乐声中升天而去。³高寒:指天上仙人居处。

dēngtàishān

zhāngyǎnghào yuándài 

fēngyúndàotiānguān kuàishēngpíngyǒuguān 
wànzhōuyānjiǔdiǎn gēngcānghǎisāngān竿 
xiàngláijǐngchǔfāngzhīài jīnhòucháojuékuān 
xiàopāihóngyǒngxīnzuò mǎnkōngshēngxiàgāohán 
急景流年真一箭。残雪声中,省识东风面。风里垂杨千万线,昨宵染就鹅黄浅。
急景流年¹真一箭。残雪²声中,省识³东风面。风里垂杨千万线,昨宵染就鹅黄浅。
译文:时光过的真快,这一年就像箭射过去一样,即将过去。在冬日的雪带着水滴落声中,仿佛看见了春天正在走来。在春风中杨柳枝条不停舞动,仿佛一夜间柳枝就长满了嫩芽。
注释:¹急景流年:形容光阴速逝。²残雪:尚未化尽的雪。³省识:犹认识。⁴垂杨:垂柳。⁵染就:染成。⁶鹅黄:淡黄。
又是廉纤春雨暗。倚遍危楼,高处人难见。已恨平芜随雁远,暝烟更界平芜断。
又是廉纤¹春雨暗。倚遍危楼²,高处人难见。已恨平芜(wú)³随雁远,暝烟更界平芜断
译文:又是一个细雨的黄昏,登上高楼也看不见远处的人啊。可恨的原野一望无垠,只有那远方的大雁还在北往。傍晚的炊烟又起,隔断了远眺家人的视线,又是一天即将过去。
注释:¹廉纤:细小,形容微雨。²危楼:高楼。³平芜: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⁴暝烟:傍晚的烟霭。⁵界断:隔开。

  这实际上是一首思妇之词,但在景色描写之中,流露出一种对高远开阔之境的向往以及这种向往被现实遮断的悲哀。

  “急景流年真一箭”是套用晏殊的“急景流年都一瞬”,只不过晏殊那首词透着一种旷达,而王国维这首词透着一种执着。此处的“残雪声中”可以是积雪融化之声,但也可以想像成夹杂着小雨的雪落下的声音。“省识东风面”是套用杜甫的“画图省识春风面”。杜甫指的是美人的容颜,而这里指的是春天的容颜。“风里垂杨千万线”写东风使杨柳垂枝变得柔软婀娜。“昨宵染就鹅黄浅”,写一夜柳枝就出现了黄色的新芽。这种季节交替是自然规律,可是春天对楼中思妇来说,意味更加深远。

  “又是廉纤春雨暗,倚遍危楼,高处人难见”,冬天是门窗闭锁,春天虽然可以把门窗打开,但春天又有春雨的阻隔。朦胧的春雨把眼前一切都遮蔽了,纵然打开门窗,纵然登上高楼,还是无法纵目远望。“倚遍危楼,高处人难见”的“人”,既泛指视线中所能看见的人,又暗指思妇心中所思念的人。“又是”说明不止一年如此,而“危楼”和“高处”则突出了寂寞和孤独。

  “已恨年华留不住,暝烟更界平芜断”是王国维惯用的句式。那遥远的地方总存着思妇的希望,可是现在天已黄昏,傍晚的烟霭已经知起,渐渐遮住了思妇的视线,远处的原野也逐渐看不清了。

  王国维长年在外执教,所以他的闺怨词也不少,这首词一别前人之闺怨诗词,写得哀而不怨,算得上要王国维的代表之作了。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190.

diéliànhuā··jǐngliúniánzhēnjiàn--wángguówéi

jǐngliúniánzhēnjiàncánxuěshēngzhōngshěngshídōngfēngmiànfēngchuíyángqiānwàn线xiànzuóxiāorǎnjiùéhuángqiǎn

yòushìliánxiānchūnànbiànwēilóugāochùrénnánjiànhènpíngsuíyànyuǎnmíngyāngèngjièpíngduàn

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
杏花含露团香雪¹,绿杨陌上多离别。灯在月胧明²,觉来闻晓莺(yīng)
译文:杏花含着晶莹的晨露,一簇簇好似凝香的雪团。在我们分手的小路上,自古就有很多伤心的离别。孤灯摇曳在残月朦胧中,梦醒时闻晓莺啼鸣。
注释:菩萨蛮:词牌名。¹香雪:杏花白,故比作香雪。²胧明:形容月色朦胧。
玉钩褰翠幕,妆浅旧眉薄。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
玉钩¹(qiān)²翠幕,妆浅旧眉薄³。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bìn)
译文:翠帐还需玉钩挂起,隔宿的淡妆黛色已轻。梦中情景惹引情思种种,凝眸,镜中的蝉鬓薄又轻。
注释:¹玉钩:挂窗帘的玉制之钩。²搴:揭起。³旧眉薄:旧眉指昨日所画的黛眉,因隔夜而颜色变浅,故称“薄”。⁴蝉鬓: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两鬓薄如蝉翼,故称。⁵轻:即薄。

  首句以杏花之芳美点明时节,也暗逗思妇致梦之因。春物这样芳美,独处闺中的少妇,不禁思绪牵萦而梦魂颠倒。这句写物色极为清丽。“香”和“雪”形容杏花的气色,着一“团”字,则花朵丛集的繁密景象宛然。再于前面着上“含露”二字,赋予“香雪”以更清鲜的生气,使人感到春物的芳妍。这句也表明时间是夜晚,如果说“含露”也可说是早晨景象,杏花如雪则定是夜间。韩愈《杏花》诗“杏花两株能白红”方世举注:“杏花初放,红后渐白。”其红者入夜暗不可见,白者得月色照映而愈显。证以杨万里诗“近红暮看失燕支,远白宵明雪色奇。‘花不见桃惟见李’,一生不多退之诗”,确是如此。

  次句写主人公的梦中情节。“绿杨陌”是绿杨夹立两旁的大道,这是梦中的离别之地。“多”字极妙,因别事萦心,故频见梦中,着一“多”字,以见伊人梦魂之颠倒零乱。

  “杏花”两句亦似梦境,而吾友仍不谓然,举“含露”为证,其言殊谛。夫入梦固在中夜,而其梦境何妨白日哉!然在前章则曰:“雁飞残月天。”此章则曰:“含露团香雪。”均取残更清多之景,又何说耶?故首两句只是从远处泛写,与前谓“江上”两句忽然宕开同,其关合本题,均在有意无意之间,若以为上文或下文有一“梦”字,即谓指此而言,未免黑漆了断纹琴也。以作者其他《菩萨蛮》观之,历历可证。除上所举“翠翘”“宝函”两则外,又如“凤凰相对盘金缕,牡丹一夜经微雨”,殆较此尤奇特也。更有一首,其上片与此相似,全引如下:“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相忆梦难成,背窗灯半明。”一样的讲起梦来,既可以说牡丹,为什么不可以说杏花?既可以说院中杨柳,为什么不可以说陌上杨柳呢?吾友更曰:“飞卿《菩萨蛮》中只‘闲梦忆金堂,满庭萱草长’,是记梦境。”

  “灯在”二句写梦初醒时的感觉。帘内残灯尚明,帘外残月朦胧,而又闻多莺恼人,其境既迷离倘恍,而其情尤可哀。“灯在”,灯尚在也;“月胧明”,残月也;此是在下半夜偶然醒来,忽又朦胧睡去的光景。“觉来闻多莺”,方是真醒了。此两句连读,即误。 “觉来”句既点明“绿杨”句为梦境,又与首句相映,增浓春的美感。这句收束上阕,启开下阕,上阕前三句所写皆为觉前之事,下半则为觉后起来的活动情态。

  “玉钩”二句写主人公晨起后的活动情态,与上阕末二句在时间上有一段距离。“玉钩”句晨起之象。“妆浅”句宿妆之象,即另一首所谓“卧时留薄妆”也。从“月胧明”看,主人公被多莺惊醒时天还未大明,而“褰翠幕”当在既明之后,这其间当是醒后萦思梦境,长久饮卧床榻而慵于起一身之故。“褰翠幕”即挂起翠色窗幕。“妆浅”意谓淡淡梳妆。“旧眉薄”意谓旧来画的眉已经黛色淡薄了,表明未重新画眉,活现出主人公的慵惰心情。这种情态的表现,正是由上阕描写梦别醒来的心情滋生的。

  “春梦”句是对上句情态表现的申释,更点明“绿杨”句所写之为梦境。“关情”意谓梦中之事牵系情怀,中间连一“正”字,可想见弄妆时的凝思之状。末句突出人物形象。“蝉鬓”形容女子鬓发梳得匀薄如蝉翼。对镜妆梳,关情断梦,“轻”字无理得妙。《古今注》载:魏宫人莫琼树“制蝉鬓,缥缈如蝉,故日蝉鬓”。蝉鬓已极薄,而更日“轻”,用以形容鬓发之枯槁,即以见其人之面容憔悴。发槁容悴,绝非一夕梦思而致,当为已忍受长期相思折磨的征验,春梦离别,不过是这种生活中的一折而已。对镜而觉蝉鬓轻。正当春梦关情之际,其中心当如何难堪,然并未明言,只从人的观感略点一句,则其中蕴蓄人情,极为微婉易感。

  这首词和作者同调其他诸作一样,通体只作客观的描写,从主人公的生活环境及行动中体现其深刻隐微的情绪,即在景物动作上亦只作扼要的勾点。使读者从所勾点的事物中想象到丰富的境象及其中隐含的深微的人情,初读稍苦难入,既入则觉包蕴层深,体味无尽,这就是温词的“深美闳约”所在。

参考资料:
1、 俞平伯.《隔花人远天涯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2、 胡国瑞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45-46

mán··xìnghuāhántuánxiāngxuě--wēntíngyún

xìnghuāhántuánxiāngxuě绿yángshàngduōbiédēngzàiyuèlóngmíngjuéláiwénxiǎoyīng

gōuqiāncuìzhuāngqiǎnjiùméibáochūnmèngzhèngguānqíngjìngzhōngchánbìnqīng

驱马蓟门北,北风边马哀。
(qū)马蓟(jì)¹北,北风边马哀。
译文:策马驰奔在蓟门之北,北风呼啸边地马鸣声哀。
注释:蓟北:指蓟门以北。¹蓟门:在今北京西南。
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
苍茫¹远山口,豁(huò)²胡天开。
译文:远望山口只是苍茫一片,走出峡谷才见胡天豁然大开。
注释:¹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²豁达:豁然通达,形容开朗。
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
五将茫深入¹,前军止半回²
译文:五将已经深入敌境,前军只有一半返回。
注释:¹五将茫深入:汉宣帝时,曾遣田广明等五将军,率十万余骑,出塞二千多里击匈奴。²止半回:只有半数生还。
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
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¹
译文:还有谁怜惜我这个失意之人,只好弹着长剑独自归来。
注释:¹长剑独归来:诗人用此典指自己未受重用,报国无门。

  首二句“驱马蓟门北,北风边马哀”起手颇奇,在律诗中运用顶针重叠的手法,前两句中两个“北”字前后勾连重复,营造出浓烈的“哀”气。既有以客观写主观的“边马”之哀,更有“驱马”人内心的“哀”,一笔两到,领起全篇。

  紧接着“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一联,借用上联的意象写“驱马”前行,“北风”呼啸,征途更为苦寒,将“哀”意更进一层。

  “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一联,由前两联写自然、个人之“哀”,突转为悼唐军惨烈大败之“哀”,将“哀”字赋予更为深广之社会内容,“哀”士卒,“哀”国家,“哀”用非其人。

  尾联再照应首联“哀”字,在前文“北风”、“边马”、路遥、苦寒、唐军惨败等边景、边事、边情之记叙中,以“长剑独归来”的形象描写,将诗人自身“不得意”的情渲染得无以复加,抒发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

  全诗极富塞外特色,真实感人,不论是对胡地景色的观察,还是对历史事件的记述都深深打上诗人塞外生活的烙印。先写南行出发时悲寂的的景象,继而刻画塞外独特的风光,有近有远,形象生动;随后旷远的景象又触发了诗人对时局的深深思索,当收回眼光回到现实中时,诗人更感悲愤莫名,感慨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全诗言辞悲壮、苍凉,将诗人自身哀伤的感情渲染的无以复加。

参考资料:
1、 余正松编选,边塞诗选,凤凰出版社,2012.04,第212页
2、 夏于全主编,唐诗宋词 第三卷 唐诗,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6.1,第190页

běiguī--gāoshì

ménběiběifēngbiānāi

cāngmángyuǎnshānkǒuhuōtiānkāi

jiāngshēnqiánjūnzhǐbànhuí

shuíliánzhǎngjiànguīlái

楚人居贫,读《淮南方》:“得螳螂伺蝉自鄣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鄣,问其妻曰:“汝见我不?”
楚人¹居贫²,读《淮南方》:“得螳螂伺蝉自鄣(zhāng)³,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鄣,问其妻曰:“汝见我不?”
译文:有一个楚国人处境贫穷,读到《淮南方》的话:“得到螳螂伏击蝉时隐藏自己的叶子,可以隐形。”就站在树下仰头找叶子──螳螂用以藏身伏击蝉的叶子,便摘下那叶子。叶子跌落到树下,树下原先就有落叶,无法再分别,楚国人(就)扫了几斗(叶子)回家。(将叶子)一一用来隐蔽自己,问他的妻子曰:“那你能看见我吗?”
注释:¹楚人:楚国人。²居贫:处于穷乏之境。³自鄣叶:遮蔽自己的树叶。鄣:通“障”,遮蔽。⁴不:同“否”。
妻始时恒言“见。”经日乃倦不堪,绐云:“不见。”
妻始时恒言“见。”经日乃倦不堪,绐(dài)¹云:“不见。”
译文:妻子开始一直说:“看见。”经过一天便疲倦不堪,哄骗他说:“看不见。”
注释:¹绐:哄,骗。
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嘿然¹大喜,赍(jī)²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³(yì)县。
译文:这人暗中窃喜,带着叶子来到市场上,面对面拿别人的东西,差役便将他绑了去见县官。
注释:¹嘿然:沉默无言的样子。²赍:带着。³缚:捆绑。⁴诣:到。
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译文:县官听取他的口供,(那人)自己说出事情的来龙去脉,县官大笑,释放了他而没有治他的罪。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