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室安居广,炉香乐性闲。
不欺幽独境,无愧两仪间。
斗室安居广,炉香乐性闲。
不欺幽独境,无愧两仪间。
金朋说

金朋说

金朋说,字希传,号碧岩,休宁(今属安徽)人。曾从朱熹学。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进士。初为教官,后于知鄱阳时值庆元党禁,归隐于碧岩山,时人比之陶潜。有《碧岩诗集》二卷,明万历间裔孙金袍曾刊刻。事见本集卷首宋范宽、明金大绶序。 金朋说诗,以清抄《碧岩诗集》(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明显舛误酌作校正。 ▶ 100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春山¹无伴独相求²,伐木丁(zhēng)³山更幽。
译文:春日的山中独处无伴,因而特意把您访求,铮铮的伐木声使山谷更显清幽。
注释:¹春山:指春日山中。²相求:互相寻求。³伐木丁丁:语出《诗经·小雅·伐木》,丁丁,伐木声。
涧道馀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
涧道¹(yú)²历冰雪³,石门斜日到林丘。
译文:沿着冰雪未消的山涧行走,我感到冬天残留的寒意;当夕阳余晖落在石门山上,我来到您隐居的处所。
注释:¹涧道:山涧通道。²馀寒:大寒之后尚未回暖时的寒气;残余的寒气。³冰雪:犹言冻雪,冰读去声。石门:《地理志》:临邑县有济水词,水有石门,以石为之,故济水之门也。按:石门不必确指地名。斜日:傍晚时西斜的太阳。林丘:指隐居的地方。
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
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¹朝看麋(mí)鹿游²
译文:您从不贪财,就算晚上能见到金银气,也不会去索求;只愿躲避灾祸,每天欣赏麋鹿闲游。
注释:¹远害:避免祸害。²麋鹿游:形容张氏隐居处的幽僻。
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
乘兴¹(yǎo)²迷出处,对君³疑是泛虚舟。
译文:我乘兴而来,为您的情怀所感而迷路;面对您,仿佛坐上一艘空船,在茫茫大海上漂流。
注释:¹乘兴:兴会所至。²杳然:渺远貌。迷出处:一作“迷去处”。³对君:语本庾信诗:“对君俗人眼。”虚舟:谓空无所系。无人驾御的船只。
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
之子¹时相见,邀人晚兴²留。
译文:张先生啊,您经常和我相见,眼下天色已晚,却仍邀请我留下,以尽晚间雅兴。
注释:¹之子:这个人。指张氏。²晚兴:至晚未衰之兴致。
霁潭鳣发发,春草鹿呦呦。
霁潭¹(zhān)(bō)²,春草鹿呦呦³
译文:晴明的潭水上,鳣鱼游跃,弄出“发发”之响。春天草野间,传来“呦呦”鹿鸣。
注释:¹霁潭:一作“济潭”,是指济水言。²鳣发发:语出《诗经》:“鳣鲔发发。”。发发:盛貌。³呦呦:象声词。鹿鸣声。
杜酒偏劳劝,张梨不外求。
杜酒¹偏劳劝,张梨²不外求。
译文:酒本是我杜家的,却偏偏劳您来劝我;梨本是你张府上的,自然不必向外找。
注释:¹杜酒:家酿的薄酒。史传杜康造酒,故称。²张梨:典出潘岳《闲居赋》:“张公大谷之梨。”此处借指张氏果园的梨。
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
前村¹山路²险,归醉每无愁。
译文:前村的山路虽然艰险,却已在醉中走熟;让我们尽情地喝吧,来一个一醉方休。
注释:¹前村:语本沈炯诗:“火炬前村发。”²山路:语本杨炯诗:“山路绕羊肠”。

  这组诗共两首,第一首是七律,大概在初识张氏时所作,形容他的为人。仇兆鳌《杜诗详注》认为: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中间大概为分段处。若细分之,首句张氏,次句隐居。三四句切隐居,言路之僻远,五六句切张氏,言人之廉静。末二句说得宾主两忘,情与境俱化。

  诗人在诗中用了反衬手法表现人的孤寂和山的幽静:“春山处处子规声”(清陆以湉《冷庐杂识·潘太守诗》),而张氏却独生无伴,只好自说自话,以春山的“闹”衬托孤寂的人,人越发孤寂了;丁丁的伐木声,以“有声”衬托幽静的山,山越发幽静了。诗人用典故表现张氏的廉静:《南史》载梁隐士孔祐至行通神,尝见四明山谷中有钱数百斛,视之如瓦石。《关中记》:辛孟年七十,与麋鹿同群,世谓仙鹿。而结尾二句,更是诗人的良苦用心:“迷出处”,暗示张氏迷人的隐居环境如同桃花源,使诗人“迷不复得路”(陶渊明《桃花源记》);“泛虚舟”,则表现“至行通神”张氏的飘逸与神秘。

  第二首为五律。大约跟张氏已很相熟了,所以开首便道“之子时相见”,《杜诗镜铨》以为“当是数至后再题”,《杜诗详注》以为“往来非一度矣”,皆是。

  虽是一首应酬之作,却可以看出作者的人情味与风趣。这首诗直说与用典双管齐下。直说与用典是古诗常用的两种表现方法,如不能分辨,诗意便不明白。在这里却两两密合。假如当作直说看,那简直接近白话;假如当作用典看,那又大半都是些典故,所谓无一句无来历。但这是形迹,杜诗往往如此,不足为奇。它能够有风趣,方是真正的难得。

  如“之子”翻成白话当说“这人”或“这位先生”,但“之子”却见《毛诗》。第三句,池中鲤鱼很多,游来游去;第四句鹿在那边吃草呦呦地叫;但“鳣鲔发发”,“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并见《毛诗》。用经典成语每苦迂腐板重,在这儿却一点也不觉得,故前人评:“三四驱遣六艺却极清秀。”而且鹿鸣原诗有宴乐嘉宾之意,所以这第四句虽写实景,已景中含情,承上启下了。

  “杜酒”一联,几乎口语体,偏又用典故来贴切宾主的姓。杜康是创制秫酒的人。“张公大谷之梨”,见潘岳《闲居赋》。这典故用得非常巧,显出主人的情重来,已是文章本天成,尤妙在说得这样轻灵自然。《杜诗镜铨》说:“巧对,蕴藉不觉。”慰藉不觉正是风趣的一种铨表。

  诗还用透过一层的写法。文章必须密合当时的实感,这原是通例。但这个现实性却不可呆看,有些地方正以不必符合为佳。惟其不很符合,才能把情感表现得非常圆满,也就是进一步合乎现实了。这诗末联“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就是这样。想那前村的山路很险,又喝醉了酒,跌跌蹱蹱地回去,仿佛盲人瞎马夜半深池的光景,没有不发愁之理;所以这诗末句实在该当作“归醉每应愁”的,但他偏不说“应愁”,颠倒说“无愁”。“无愁”虽非实感,却能进一步地表现这主题──主人情重,客人致谢,宾主极欢。

  在这情景下,那么不管老杜他在那天晚上愁也不愁,反正必须说“无愁”的。所以另外本可以有一个比较自然合理的解释,喝醉了所以不知愁;但也早被前人给否决了。《杜诗集评》引李天生说:“末二句谓与张深契,故醉归忘山路之险,若云醉而不知,则浅矣。”杜甫正要借这该愁而不愁来表示他对主人的倾倒和感谢,若把自己先形容成了一个酒糊涂,那诗意全失,不仅杀风景而已。又这一句结出首联的意思来,“邀人晚兴留”是这诗里主要的句子。

zhāngshìyǐnèrshǒu

 tángdài 

chūnshānbànxiāngqiú zhēngzhēngshāngèngyōu 
jiàndàohánbīngxuě shíménxiédàolínqiū 
tānshíjīnyín yuǎnhàizhāokàn鹿yóu 
chéngxìngyǎoránchūchù duìjūnshìfànzhōu 

zhīshíxiāngjiàn yāorénwǎnxìngliú 
tánzhān chūncǎo鹿yōuyōu 
jiǔpiānláoquàn zhāngwàiqiú 
qiáncūnshānxiǎn guīzuìměichóu 

水园沁碧,骤夜雨飘红,竟空林岛。艳春过了。有尘香坠钿,尚遗芳草。步绕新阴,渐觉交枝径小。醉深窈。爱绿叶翠圆,胜看花好。
水园沁碧,骤夜雨飘红,竟空林岛¹。艳春过了。有尘香坠钿,尚遗芳草。步绕新阴,渐觉交枝径小。醉深窈²。爱绿叶翠圆,胜看花好。
译文:园中池水清澈透碧,一夜骤雨花落飘零,竟使林岛绿肥红消。艳丽的春天过了,尚有金钿、遗落于香尘芳草。漫步在初夏绿荫的小道,渐渐发现枝叶繁茂交错,路径越来越狭窄。沉醉在这一片幽深的密林中,翠圆的绿叶招人喜爱,胜过三春赏花好。
注释:扫花游:词牌名。双调,九十四字,上片十一句六仄韵,下片十句七仄韵。古江村: 在苏州西园。¹林岛:指西园陂池中小岛及陆地上的花木。²深窈: 深幽的树林。
芳架雪未扫。怪翠被佳人,困迷清晓。柳丝系棹。问阊门自古,送春多少。倦蝶慵飞,故扑簪花破帽。酹残照。掩重城、暮钟不到。
芳架雪未扫。怪翠被佳人,困迷清晓。柳丝系棹。问阊(chāng)¹自古,送春多少。倦蝶慵飞,故扑簪(zān)²破帽。酹³残照。掩重城、暮钟不到。
译文:花架下的落花还没有清扫,嗔怪佳人已是清晨仍然还在睡懒觉。柳丝只系船棹不系春,阊门自古是送别之地,有谁知道送走了多少春天呢?疲倦的蝴蝶也懒得飞起,故意盯扑在簪花破帽。黄昏里倾杯为春祭酹,城门重重紧闭,隔断那隐隐的钟声。
注释:¹阊门: 在今苏州市。宋时西园所在处,亦即古江村所在处。²簪花: 上插戴的花。³酹:把酒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起誓。

  《扫花游》,词牌名。双调,九十四字,上片十一句六仄韵,下片十句七仄韵。

  “水园”三句,写暮春园林景色。“水园”,即荷池。题曰“送春”,所以古江村的园中在遭到一夜的急风骤雨摧残后,岸上、池中小岛上的花木尽都凋零,水上飘满落英,只有池中长满的碧绿的田田荷叶更显精神。“艳春”三句,述春去而迹遗。既曰“送春”,所以此言万紫千红的春天虽已过去了,但是飘到头饰上的微尘中还含有花的香味,在游园女子的身上能找到春草的气息。“步绕”两句,写初夏景色。入夏之后,如果人们在绿荫下散步,会发觉树上的枝叶繁密交杂,使林中小径显得更加窄小。“小”字韵咏“新阴”入细。“醉深窈”三句,说明自己对浓绿的喜爱程度。因为绿色表示生命,古今爱绿之心相同,所以词人深深地沉醉在这深幽繁茂的浓绿荫中,觉得那翠绿色的片片圆叶,比千姿百态的繁花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故此,词人在“送春”时,对“落花流水春去也”,没有留恋之意。“好” 字韵,写“绿阴幽草胜花时”妙极。

  “芳架”三句,再叙暮春之景。此言暮春时节,花架上的白色花瓣还没有来得及清扫掉,从窗口射入照在美人床上锦被的阳光已变得翡翠色了(此因阳光从浓绿中透入之故也),所以使床上佳人更感到神思困乏,懒于起床。此是写佳人之春困,是第一层“送春”。“柳丝”三句。“阊门”,即是西园,也就是“古江村”的所在地。此言在古江村近旁的阊门运河边、柳树下,拴着即将离开的客船不知道在这条运河上,也曾经送别了多少个春天。古时有折柳送别的习俗,今柳丝终不能拴住客船,留住行人。这儿的“系棹”所想留住的实是词人心中的去妾,即上句的“困迷清晓”的“佳人”,及“送春”中的“春”所暗示的伊人也。此为第二层行客之“送春”。“倦蝶”两句,言彩蝶受到和暖的阳光照射(即外界因素的影响),更懒于飞翔,所以它就只能就近挑选一处地方,如破帽上的簪花之类停下来休息。这里是指其也已年老力衰,离开这里(即“飞”)后,所能选择的新家,也只能如破帽上的簪花一样属一时新鲜也。此潦倒中含有闲放也,是第三层词人的“送春”。“酹残照”两句,写实而兼影射。此言词人迎着夕阳洒酒于地送别残春。而古江村由于地处偏僻,受城墙阻隔,所以也听不见暮钟催晚的响声。这两句是梦窗化用周邦彦《扫花游》词结尾“黯凝伫,掩重关、遍城钟鼓”。而“酹残照”也是照应上片“醉深窈”。

过去光阴箭离弦,河清易俟鬓难玄。
过去光阴箭离弦,河清易俟鬓(bìn)难玄¹
注释:¹河清易俟鬓难玄:等黄河变清虽是不易之事,但是白色鬓发重新变黑却更是难上加难。
再加孔子从心岁,三倍周郎破贼年。
再加孔子从心岁,三倍周郎破贼年。
耄齿阻陪鸠杖列,瞽言曾献兽樽前。
(mào)齿¹阻陪鸠杖²列,瞽(gŭ)³曾献兽樽前。
注释:¹耄齿:年老高龄。²鸠杖:杖头刻有鸠形的拐杖。³瞽言:不明事理之言。还如“瞽见”、“瞽论”。此为作者自谦。瞽,昏昧。”
磻溪淇澳吾何敢,且学香山也自贤。
(pán)¹淇澳²吾何敢,且学香山³也自贤。
注释:¹磻溪:周吕尚的别称。传说吕尚未遇文王之前,曾在磻溪垂钓,故以借指。²淇澳:原义是淇河的曲岸,此指卫武公。³香山:即白居易,晚年隐居后号香山居士。
败絮萧然拥病身,久疎朝谒作闲人。
败絮萧然拥病身,久疎(shū)¹朝谒(yè)作闲人。
注释:¹疎:同“疏”,松懈,疏远。
公卿各趁黄麾仗,宾客谁看乌角巾。
公卿各趁黄麾(huī)¹,宾客谁看乌角巾²
注释:¹黄麾仗:此指权贵。²乌角巾:古代葛制黑色有折角的头巾,常为隐士所戴。
菱照无情难讳老,杏梢作意已撩春。
(líng)¹无情难讳老,杏梢作意已撩春。
注释:¹菱照:照镜子。菱:即古代菱花镜的简称。古时铜镜多为六角形或者背面刻有菱花,名菱花镜。
卧闻儿女夸翁健,诗句年光一样新。
卧闻儿女夸翁健,诗句年光一样新。

  这两首诗是作者在戊午年正月初一所作。

  第一首诗首联和颔联写光阴似箭,不知不觉自己年事已高,与孔子和周瑜相比,感慨自己虚度年华,无所成就。颈联写自己虽已届耄耋之年,却仍为为国家大事在君王面前献计献策。尾联言志,写自己虽不敢以吕尚和卫武公自比,但也要向白居易学习。

  第二首诗歌首联写自己年老多病,疏远国事。颔联写众多公卿趋向皇权,很少看重被君王疏远的人。颈联写作者揽镜自照,发觉岁月无情,自己已到暮年。尾联写儿孙们对自己身体和诗歌的夸赞。

yuánèrshǒu--liúzhuāng

guòguāngyīnjiànxiánqīngbìnnánxuán

zàijiākǒngzicóngxīnsuìsānbèizhōulángzéinián

mào齿chǐpéijiūzhànglièyáncéngxiànshòuzūnqián

pánàogǎnqiěxuéxiāngshānxián

bàixiāorányōngbìngshēnjiǔshūcháozuòxiánrén

gōngqīngchènhuánghuīzhàngbīnshuíkànjiǎojīn

língzhàoqíngnánhuìlǎoxìngshāozuòliāochūn

wénérkuāwēngjiànshīniánguāngyàngxīn

睡海棠,春将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乱。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
睡海棠(táng)¹,春将晚。恨不得明皇²掌中看。霓(ní)³便是中原乱。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lù),怎知蜀道难
译文:杨贵妃酣睡初醒的神情仿佛是晚春的海棠花一般,唐明皇恨不得放在自己的手心里观赏把玩。那只《霓裳羽衣舞曲》便是中原最大的祸患,不是因为这个杨玉环,引起那位野心家安禄山的垂涎,怎么会发生那么大的动乱?唐明皇也就不会知道蜀道有多么难。
注释:¹睡海棠:比喻杨贵妃。²明皇:指唐玄宗。³霓裳:即《霓裳羽衣曲》,相传杨贵妃善舞此曲。⁴玉环:杨贵妃字玉环。⁵禄山:即安禄山。⁶蜀道难:指安禄山攻入潼关,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之事。

  马嵬坡又名马嵬驿,在今陕西省兴平县西北。唐玄宗宠爱杨贵妃,荒淫误国,酿成“安史之乱”。安史叛军攻破潼关,唐明皇仓皇向四川逃难,路过马嵬驿时,扈从的禁卫军哗变,求诛杨氏以谢天下。玄宗为了稳定军心,被迫缢死杨贵妃。这首小令以曲写史,意在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此曲前半叙事,后半议论,借唐玄宗与宠妃杨玉环终日游戏作乐,发出了兴亡之叹。全曲造词清新、畅达自然,后世流传甚广。有人认为作品对杨玉环的责备重于玄宗,表明作者由于历史观的局限,仍有“女人祸水”的消极思想。其实这是此类话题的传统论见,作者不可能不知道祸首是谁,“恨不得”一句已经透尽个中消息,只是囿于忠君之道,不便揭穿罢了。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主编 .元曲鉴赏辞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230-231

kuài··wéi--zhìyuǎn

shuìhǎitángchūnjiāngwǎnhènmínghuángzhǎngzhōngkànshang便biànshìzhōngyuánluànyīnzhèhuányǐnshānzěnzhīshǔdàonán

女羞夫婿薄,客耻主人贱。
女羞¹夫婿薄²,客耻³主人贱
译文:女子不光彩是由于她夫婿的轻视,客人感到羞愧是由于主人轻贱他。
注释:¹羞:不光彩,不体面。²薄:轻视,刻薄。³耻:感到羞愧。⁴贱:轻贱,不重视。
遭遇同众流,低回愧相见。
遭遇同众流¹,低回²愧相见。
译文:我的遭遇和这些人一样,只好低头徘徊,和尊高的人见面感到羞愧。
注释:¹众流:指前文的“羞女”和“耻客”。²低回:也作“低徊”或“低廻”,徘徊。
君非青铜镜,何事空照面。
君非青铜镜,何事空照面。
译文:您不是青铜的镜子,为什么只是看表面呢?
莫以衣上尘,不谓心如练。
莫以衣上尘,不谓心如练¹
译文:不要因为我衣服上有尘土就不以为我的心像白练那样纯洁高尚。
注释:¹练:白色的丝绢,比喻人心清白高洁。
人生当荣盛,待士勿言倦。
人生当荣盛,待士勿言倦。
译文:当您的人生处在荣华富贵的高峰时,也不要对地位低的人感到厌倦。
君看白日驰,何异弦上箭。
君看白日驰¹,何异弦上箭。
译文:您请看太阳升落,时光飞驰,和弦上的箭一去不返有什么区别呢?
注释:¹白日驰:本文指时光飞快,暗示人生的荣华富贵转瞬即逝,并不是永恒的。白日,太阳,阳光。

yóuziyín--

xiū婿báochǐzhǔrénjiàn

zāotóngzhòngliúhuíkuìxiāngjiàn

jūnfēiqīngtóngjìngshìkōngzhàomiàn

shàngchénwèixīnliàn

rénshēngdāngróngshèngdàishìyánjuàn

jūnkànbáichíxiánshàngjià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