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害同根源,赏下有甘钩。义门近横塘,兽口出通侯。
利害同根源,赏下有甘钩。义门近横塘,兽口出通侯。
抚剑安所趋,蛮方未顺流。蜀贼阻石城,吴寇冯龙舟。
抚剑安所趋,蛮方未顺流。蜀贼阻石城,吴寇冯龙舟。
二军多壮士,闻贼如见仇。投身效知己,徒生心所羞。
二军多壮士,闻贼如见仇。投身效知己,徒生心所羞。
鹰隼厉爪翼,耻与燕雀游。成败在纵者,无令鸷鸟忧。
鹰隼厉爪翼,耻与燕雀游。成败在纵者,无令鸷鸟忧。

zhǎngxíng--xuán

hàitónggēnyuánshǎngxiàyǒugāngōuménjìnhéngtángshòukǒuchūtōnghóu

jiànānsuǒmánfāngwèishùnliúshǔzéishíchéngkòufénglóngzhōu

èrjūnduōzhuàngshìwénzéijiànchóutóushēnxiàozhīshēngxīnsuǒxiū

yīngsǔnzhǎochǐyànquèyóuchéngbàizàizòngzhělìngzhìniǎoyōu

傅玄

傅玄

傅玄(217~278年),字休奕,北地郡泥阳(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东南)人,西晋初年的文学家、思想家。 出身于官宦家庭,祖父傅燮,东汉汉阳太守。父亲傅干,魏扶风太守。 ▶ 120篇诗文

猜您喜欢
我李百万叶,柯条布中州。
我李百万叶¹,柯(kē)条布中州²
译文:我们李家如同一棵大李树,枝叶百万遍布中州。
注释:¹叶:喻宗族支派。²中州:即中国。
天开青云器,日为苍生忧。
天开青云器¹,日为苍生忧。
译文:老侄为天生的青云之器,天天为百姓操心。
注释:¹青云器:能飞黄腾达的大器。
小邑且割鸡,大刀伫烹牛。
小邑且割鸡,大刀伫烹(pēng)¹
译文:治理小县如同“割鸡”,将来还会大刀宰牛,将有大用。
注释:¹“小邑”二句:《论语·阳货》中说,孔子到了武城,听见一片弦歌之声,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后以“割鸡”为治理县政之代称。烹牛,喻施展大本领。
雷声动四境,惠与清漳流。
雷声动四境,惠与清漳(zhāng)¹流。
译文:你的官声如雷贯月惊动四邻,你的惠政将与清漳同流。
注释:¹清漳:水名,源出于山西阳泉南。经山西和县、河北涉县,南流入清漳。
弦歌咏唐尧,脱落隐簪组。
弦歌咏唐尧¹,脱落隐簪(zān)²
译文:县境内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老侄无为而治,官帽也不戴,形同吏隐。
注释:¹“弦歌”句:歌颂唐尧的无为而治。²簪组:冠簪和冠带。此指官服。簪,插戴官帽用的簪子。组,系帽的带子。隐簪组:指有隐士风度。
心和得天真,风俗由太古。
心和得天真,风俗由太古。
译文:百姓为德政所化心平气和,有天真的赤子之心,风俗像太古一样纯朴。
牛羊散阡陌,夜寝不扃户。
牛羊散阡陌,夜寝不扃(jiōng)¹
译文:牛羊散于阡陌之中,百姓们家家夜不闭户。
注释:¹扃户:闭户。
问此何以然,贤人宰吾土。
问此何以然,贤人宰¹吾土。
译文:问为什么能这样,他们回答说,是县令贤明。
注释:¹宰:此处用作动词,任县令。
举邑树桃李,垂阴亦流芬。
举邑树桃李,垂阴¹亦流芬。
译文:县中种植桃李树,到处散发出桃李花的芬芳。
注释:¹垂阴:树木枝叶覆盖形成阴影。
河堤绕绿水,桑柘连青云。
河堤绕绿水,桑柘连青云。
译文:河中流的是清清的河水,两岸桑柘茂密如云。
赵女不冶容,提笼昼成群。
赵女不冶容¹,提笼昼成群。
译文:赵地的女子不爱梳洗打份,成群地在田野里提笼采桑。
注释:¹冶容:女子修饰得很妖媚。
缲丝鸣机杼,百里声相闻。
(sāo)¹鸣机杼,百里声相闻。
译文:家家都在忙着缲丝和纺织,百里之间,机杼之声相闻。
注释:¹缲丝:煮茧抽丝。
讼息鸟下阶,高卧披道帙。
讼息鸟下阶,高卧披道帙(zhì)¹
译文:由于无人告状,县衙前门可罗雀,县令高卧无事,在闲读道书。
注释:¹道帙:道书的书衣,此指道书。
蒲鞭挂檐枝,示耻无扑抶。
蒲鞭(biān)¹挂檐枝,示耻无扑抶(chì)²
译文:檐前挂着蒲鞭,对有过失的百姓只是象征性的惩罚。
注释:¹蒲鞭:用蒲草做成的鞭子,用来做象征性的惩罚。²扑抶:鞭打。
琴清月当户,人寂风入室。
琴清月当户,人寂风入室。
译文:政闲时明月当头,琴声清越;庭中寂然,清风入室。
长啸一无言,陶然上皇逸。
长啸一无言,陶然上皇¹逸。
译文:老侄但长啸无言,陶然如上皇之逸人。
注释:¹上皇:即羲皇,伏羲。
白玉壶冰水,壶中见底清。
白玉壶冰¹水,壶中见底清。
译文:政清德高,洁如玉壶之冰,壶中透明见底。
清光洞毫发,皎洁照群情。
清光洞毫发,皎洁照群情。
译文:清光一片,可鉴毫发,从中可映出百姓们的身影。
赵北美佳政,燕南播高名。
赵北美佳政,燕南¹播高名。
译文:清漳县令的高名和佳政,在赵北燕南一带到处传颂。
注释:¹赵北、燕南:指河北中部她区。
过客览行谣,因之颂德声。
过客览行谣,因之颂德声。
译文:我这位过客听了百姓们赞颂县令美政的民谣,因此写出了这篇颂诗。

  这首诗四十句,每八句用一韵,为一层诗意,共五层诗意。声韵随情而变。平仄互换。诗中描绘清漳政通民和,风俗淳古,礼乐之乡,歌颂贤吏李聿。全唐诗有李聿小传,曾作清漳令,后为尚书郎。从全诗中反映了李白的无为而治的政治理想,并形象地描绘出理想的社会蓝图。充满着自信和豪情。

  诗从开端到“惠与清漳流”为第一段,紧扣诗题,概略介绍李聿的才识、气质、治邑的惠政,预示其是前途远大,无可限量的青云人物。开端两句概述李氏家族,传宗百万代(夸张说法),宗干支脉,遍布中州大地。这种介绍法,因始祖为道圣李耳,当今又是李氏天下,颇引以为自豪和荣耀。用以衬托下面对李聿的介绍。李聿是天赋与的才识和美德,作为县令,日日为苍生忧患。这四句以树木的繁盛比喻李氏繁衍百代,而遍布全国。又以天开青云比况其才能德性,正因如此,李聿才日日替百姓着想。为百姓生活能幸福安居,日夜思虑谋画。这是李白理想中的贤吏形象,对于现实的李聿,可能更富于理想化了。接着又用四句诗,概括其政绩。前两句化用孔子的话。孔子观子游治武城,闻弦歌声,曾感慨地说:“割鸡焉用牛刀。”李白用此典故是说李聿是治国的大才,治理清漳小邑,如同用宰牛刀割鸡,将来前途如大刀宰牛,必有大用。因其大德大才治邑,德政如雷声响遍四境之内,其给与百姓的好处,又如清漳水流滋润着全县百姓。这就使“青云器”、“苍生忧”形象而具体化了,开花结果了。李聿不愧为李氏的后代,为李氏又争了光。

  接着诗人又用八句诗写李聿以礼乐治邑,邑清民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不让太古之风。前两句写李聿如同孔子弟子子游治理武城邑,以礼制教化百姓,以歌声感化百姓,音乐之声,唐尧之曲,深入人心。而县令李聿却是不拘礼法,脱略官服而不顾,颇似隐士。县令风度惠及百姓,民心和而得天真之性,民风淳朴如上古三皇之世。白日牛羊散在田间南北通行的道路上,而入夜,家家不闭户,不担心被盗。中间这四句描绘出一个理想社会图景,人性天真疏放,淳朴自然,礼让谦和,不争不贪,无贫无富之分。正因如此、诗人以惊异之情,询问百姓,探竟其原因,得到了“贤人宰吾土”的满意回答,点逗出诗眼。吏治非常重要,德教也是非常重要。这就具体点明李聿治政思想和个性。

  接着诗人再用八句诗,写百姓安居乐业,发展生产,民无游闲好逸之徒,吏无苛政繁扰。县人遍植桃李树,树树垂荫,散发芳香。河堤绕着渌水,桑柘树连排,远及青云。美女不打扮妖冶之容,白天成群结队,提笼采桑。夜间缲丝织布,机杼和鸣,百里之内,声息相闻。八句诗状出百姓,男耕女织,各安其业,社会繁荣,发达兴旺,民富可知。这正是礼乐弦歌教化的结果。从百姓这个侧面颂扬李聿德政治绩。照应“为苍生忧”句。再次证明治政美过于安民,感化人心。唯此才能“我无为而民自化”,李聿正是这样的官吏。惠及百姓后,而心自安无忧。

  接着诗人用八句诗,写邑内政治安定,民无诉讼,贤吏逸豫。诗人形象地描写官衙内无讼事,群鸟落在官衙台阶上,而县令却依然高卧北窗下,翻阅着道家书籍。官衙檐边挂着用蒲草编的鞭子,用来对犯罪人行刑,表示羞辱之意罢了。在皓月当空,月光入户之时,琴声清悠。人息静寂,风吹入室,此时县令李聿长啸抒心,无言高卧,如上古的伏羲皇帝,和乐安详。“讼息”一句化用谢灵运的“虚馆绝诤讼,空庭来鸟雀”之意,以示政通民和,民绝诉讼。“高卧”句又用陶渊明为彭泽令,高卧北窗下,翻阅书籍,自称是羲皇上人,抚无弦之琴以自乐。“蒲鞭”二句,又用东汉南阳太守刘宽的典故,人有过失,但用蒲鞭捶打,而不用苦刑,表示羞辱之意,令其知耻而改过。李白在这八句诗中频用典故,赞美李聿如陶潜、刘宽治邑以德,而不唯刑。民知礼而耻过,政治清明。这是百姓乐业在政治上的必然反映,是诗意的深化。

  诗中结尾八句,集中笔墨赞美李聿为官清廉,洞察民情,明辨是非,公正无私。诗的前四句,化用鲍照“清如玉壶冰”的诗意,进而比较李聿官清如水,玉壶冰水,清澈见底。清光可见毫发,白亮透明可照群人之情。这四句诗喻人至美,本质圣洁,光采照人,是一位内外一致彻底透明的人物,为官自然清如水,明如镜,为民造福。这就是诗人所称赞的“贤人”。接着诗人再用四句赞美李聿的佳政:燕赵百姓,同颂其嘉政,共传其美名,而我李白这位过客,观赏行人歌谣,因为这个缘故,歌诵你的德政与美好声誉。这八句诗采取比较与间接写法,刻画李聿的形神美,超出清漳,越及燕赵,传名当世,流芳百世。总结全诗,照应开端。收结有力,余音绕梁,回味无尽。

  李白所颂扬的清漳县令李聿,体现出他的贤能政治理想。同时对现实中信谗任佞,贪官鱼肉人民,是一个否定。他更希望李氏子弟不辱李氏宗祖,不辱李氏王朝,无愧于百姓的父母官,如李聿一样,治理好地方,惠及百姓。这就是李白以饱满的热情歌颂李聿的原因,也是李白所追求的作人价值。然而李白为社会开出这一良方,没有被当时统治集团所接受。同前贤一样,只能存在古代所谓圣贤的头脑里、口头上、文字中,只是空想而已。李白也不例外,这是由封建统治阶级利益所决定的。

  李白这首五言古诗写得高古淡远,纵横变化,开唐代五古格高意远,神情横逸,变化神奇的正风,是唐人五古中的佳作。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320-322
孙亮出西苑,方食生梅,使黄门至宫中藏取蜜渍梅。蜜中有屎。召问藏吏,藏吏叩头。亮问吏曰:“黄门从汝求蜜耶?”曰:“向求,实不敢与。”黄门不服,侍中刁玄、张邠启:“黄门、藏吏辞语不同,请付狱推尽。”亮曰:“此易知耳。”令破鼠矢,矢里燥。亮大笑谓玄、邠曰:“若矢先在蜜中,中外当俱湿;今外湿里燥,必是黄门所为。”黄门首服,左右莫不惊悚。
孙亮¹²西苑³,方食生梅,使黄门宫中藏取蜜渍(zì)梅。蜜中有屎。召问藏吏,藏吏叩头。亮问吏曰:“黄门从汝求蜜耶?”曰:“向¹⁰求,实不敢与。”黄门不服,侍中¹¹刁玄、张邠(bīn)¹²:“黄门、藏吏辞语不同,请付狱¹³推尽¹⁴。”亮曰:“此易知耳¹⁵。”令破鼠矢,矢(shǐ)里燥。亮大笑谓玄、邠曰:“若¹⁶¹⁷先在蜜中,中外当俱湿;今外湿里燥,必是黄门所为。”黄门首服¹⁸,左右¹⁹莫不惊悚(sǒng)²⁰
译文:孙亮路过西边的花园,正在吃生梅,于是就派太监到宫中的仓库拿蜂蜜来浸泡梅子。但是蜜里有老鼠屎。孙亮把藏吏召过来审问,藏吏跪在地上叩头。孙亮问管仓库的官吏说:“太监向你要过蜜吗?”管仓库的官吏回答:“早先向(我)索要过,可是在下实在不敢给(他)。”太监不服罪,宫中官员刁玄、张邠陈述:“太监、管仓库的官吏说的都不同,请让司法机关彻底查问。”孙亮说:“这很容易知道。”孙亮叫人切开老鼠屎,老鼠屎里是干燥的。孙亮笑着对刁玄、张邠说:“如果鼠屎之前在蜜里,里面和外面都应该是湿的;现在外面湿,里面干燥,一定是太监所做的。”太监自认服罪,周围的人没有一个不惊讶、害怕的。
注释:¹孙亮:吴国皇帝。²出:路过。³苑:帝王游乐打猎的场所,花园。⁴方:正要。⁵黄门:太监。⁶至:到。⁷渍:浸泡。⁸藏吏:管理仓库的官吏。⁹汝:你。¹⁰向:早些。¹¹侍中:官职名称。¹²启:陈述。¹³狱:司法机关。¹⁴推尽:彻底查问。¹⁵耳:罢了。¹⁶若:如果,若是。¹⁷矢:同“屎”。¹⁸首服:自认服罪。¹⁹左右:上下不等,文中指身边的(左右两边)的大臣。²⁰惊悚:惊讶、感到害怕的。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
译文:采莲归去,荷花茂盛得像衣服一样盖满绿水。
秋风起浪凫雁飞。
秋风起浪凫(fú)¹雁飞。
译文:秋风吹起浪,野鸭大雁飞。
注释:¹凫:野鸭。
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
桂棹(zhào)兰桡(ráo)¹下长浦(pǔ)²,罗裙³玉腕(wàn)轻摇橹(lǔ)
译文:划起莲舟到岸边,穿着丝罗裙,玉腕轻摇船桨。
注释:¹桂棹兰桡:桂兰均为船桨,此处均指船。²下长浦:沿着水边向下游去。³罗裙:丝罗制的裙子。多泛指妇女衣裙。⁴玉腕:洁白温润的手腕。⁵橹:拨水使船前进的工具,置于船边,比桨长,用于摇动。这里可理解为船桨。
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
叶屿花潭¹极望平,江讴(ōu)越吹²相思苦。
译文:远远望去,小岛和深潭之间都是荷叶和莲花,传来江南民歌,更添相思之苦。
注释:¹叶屿花潭:屿潭之间满是荷叶荷花。屿,水中洲渚。潭,水边深处。²江讴越吹:泛指南方民歌。讴,徒歌。吹,有乐器伴奏的歌。
相思苦,佳期不可驻。
相思苦,佳期¹不可驻²
译文:相思苦,相会的日子留不住。
注释:¹佳期:这里指采莲女和征夫约会的时光。²驻:停留。
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
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
译文:塞外征夫仍然没有回来,江南采莲现在又已日暮。
今已暮,采莲花。
今已暮,采莲花。
译文:现在已经日暮,采摘莲花。
渠今那必尽娼家。
¹今那必尽娼(chāng)家²。
译文:她们未必全是娼家女。
注释:¹渠:伊,她。²娼家:乐妓之家。
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
官道¹城南把²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
译文:城南大道采摘桑叶,哪比得上江上采莲花?
注释:¹官道:大道。²把:采。
莲花复莲花,花叶何稠叠。
莲花复莲花,花叶何稠(chóu)¹
译文:莲花,有一片莲花,花叶是多么茂密重叠。
注释:¹稠叠:稠密重迭。
叶翠本羞眉,花红强如颊。
叶翠本羞眉,花红强如颊。
译文:荷叶虽然翠绿,但比起双眉却为之羞涩失色,红艳的荷花勉强比得上美丽的双颊。
佳人不在兹,怅望别离时。
佳人¹不在兹²,怅望别离时。
译文:思念的人不在这里,怅望别离的时候。
注释:¹佳人:这里指所思念的人。²兹:这里。
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
牵花怜共蒂¹,折藕(ǒu)爱连丝²
译文:牵动了花,爱怜其两花共蒂;折断了藕,爱怜其藕丝不断。
注释:¹共蒂:即并头莲,一茎有红白两花。古人常用以比喻好夫妻。²丝:谐“思”,喻情思相连。
故情无处所,新物从华滋。
故情¹无处所²,新物³从华滋
译文:往日欢情无处寻找,眼前的荷花徒然茂盛。
注释:¹故情:旧日的欢情。²无处所:无所寻觅。³新物:花和藕。⁴华滋:长得很茂盛。
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
不惜西津¹交佩解²,还羞³北海雁书迟。
译文:不在乎西津解佩以赠,还忧愁北海雁书太晚。
注释:¹西津:这里作“南津”解,同“南浦”,分别之地。²交佩解:解佩赠与对方以表爱慕。³羞:此处意为忧,怕。⁴北海雁书:指塞外征夫寄来的书信。
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
采莲歌有节¹,采莲夜未歇。
译文:采莲歌有节拍,采莲整夜没有停歇。
注释:¹节:节拍。
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徘徊江上月。
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徘(pái)(huái)¹江上月。
译文:正碰到江风浩荡,又正值江月徘徊。
注释:¹徘徊:指月影慢慢移动。
徘徊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
徘徊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¹何丰茸(róng)²
译文:月影慢慢移动,莲浦夜中相逢,吴姬越女如此之多。
注释:¹吴姬越女:泛指江南一带的采莲女。²丰茸:茂密的样子,指人多。
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
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¹路几重?
译文:互相问寒江千里之外,关山的路程、征夫的消息。
注释:¹关山:关隘山岭。

  王勃的这首诗,虽是拟乐府旧题,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较大的创新,代表着初唐时期诗歌创作的风气。

  诗写一位采莲女子怀念征夫的感情。诗人选择了傍晚同分采莲归来的特定背景来打写。一开始,诗即写女子采莲归来、绿水荡漾,沾湿了她的衣裳,又杂和着荷花的清香。这是女子经过一番采莲劳动的形象。这时,秋风吹起浪涛,野鸭和大雁受惊而高飞,也触动了采莲女的内心情感。这句写景有“兴”的意味。下面四句,接写这位年青漂亮,服饰华丽的女子,轻轻地摇着精美的画舫随波而下,极目眺望无边无际覆盖着绿叶的岛屿和开放着荷花的水潭,耳中听着远处传来的江上渔歌、吴越小曲。这些所见所闻,都惹起了她的相思苦恨,“相思”二字就是全诗的旨意。接着又用四句点明相思的由来,是因为岁月流逝,而出塞的征夫至今尚未归来,思妇在水上采莲,消磨时光,感到孤独寂寞;现在到了傍晚时分,她独自归来。触景生情,因而心中产生了思远的情怀。“今已暮”三宇,呼应首句的“归”字,表明这首诗所写的是采莲女子日暮归来时的相思之情。继而诗又探入一层,写思妇的品质。尽管傍晚采莲归来,独宿空床的生活令人难以煎熬,但采莲女还是忠贞于她们的爱情,坚持自已的操守,“那必尽娼家”,用反问句式,谓女子并没有都沦落为娼女,意即她自己决不会因为亲人远戍而变心。不仅不会变心,相反,比别人还要坚定。“官道”二句以疑问的口气,将采莲女和采桑女加以比较对照,认为前者比后者在爱情上更加忠诚,这其实是诗中思妇的自我表白。“城南把桑”系用汉乐府典故,《陌上桑》里的女子浪敷,是一个忠实于爱精的典型形象。此诗里的采莲女自云对丈夫的感情超过浪敷,可见,她对爱情是多么执着。

  从“莲花复莲花”到“还羞北海雁书迟”,主要是咏物写人,抒发思妇的离愁别恨。江上莲花朵朵,莲叶田田,花叶纷披,十分稠密。荷叶的翠绿色,比不上女于的禅娟蛾眉;鲜红娇艳的荷花,也只能差可与女子红润的脸庞相比美。这几句由纯为写物转到以物比人,着重突出女子的年青貌美,从而唤起她的离恨。“佳人不在兹,帐望别离时。”尽管江上环境很优美,自己也是韶华容颜,但因为征夫远在塞外,她惆怅地遥望那别离的地方,回忆当初难分难舍的情景,心中充满了悲作之感,转而咏物。“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牵动荷花,喜爱它们并蒂开放;折断莲藕,喜爱它们丝丝相连的缠绵形象。这两句寓情于物,借白藕的丝丝相连,荷花的同根并蒂,表达思妇征夫的柔情蜜意。今天,当日的两情依依己经无处可以寻找了。虽然物态还如同过去一样,但在思妇看来,它们只不过是一片生长得很茂盛的荷花荷叶而已,想到这里,不禁无限伤情。自己为爱情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而到头来则长期为离愁别恨所折磨。“西津交佩解”,用晋葛洪《神仙传》记载的郑交甫在江边遇到两位神女,十分爱慕她们,神女解下玉佩以相赠的故事。这句意谓采莲女过去曾与征夫以身相许,而毫无悔恨。“北海雁书”,用汉班固《汉书·李广苏武传》中苏武北海牧羊,雁足传书的典故。此句则谓征夫在边塞上,久无书信,不免使女子产生担心和怀疑。这种忆昔伤今之情,归结到底,表现了采莲女深沉的相思情怀。这一节从时间和空间上反反复复地交错写来,对于女子的“相思苦”确实写得很深刻,富有感染力。

  从“采莲歌有节”到篇末,诗情再作转换和深化。本来,采莲女己经在日暮时分归来了,这里则写她夜间又到江上采莲。她一边采莲,一边有节奏地唱着采莲曲。夜间江上的景象和白天大不一样。傍晚,吹起了秋风,此时更是凉风萧瑟。高远的天空里,一轮明月伴随着采莲女来往徘徊,清淡的光辉照耀着江水,闪动着粼粼波光。江风冷月,传达出了采莲女深沉的枨触,再一次表达了她的“相思苦”的情怀。这里完全是寓情于景,没有从正面写情语。它与上文写其“采莲归”来时的情感,对照起来加以体会,颇得详略映衬之妙。采莲女在江上来往采莲,遇到了其他夜间出来采莲的吴娃越女,她们都打扮得很娇艳美丽。姐妹们相见,互致问候,都探问从这条寒江到达征夫所在的关山千里的边塞,究竟是山儿重,水几重。可见,饱受着别离的煎熬、相思的苦恨的女子,不是一个采莲女,而是许许多多日夜辛勤劳动的采莲妇女。这就在前文写采莲女“相思苦”的基础上,描写了广大劳动妇女在爱情婚姻上的不幸,将征夫思妇的普通题材,提高升华为一个富有广泛社会意义的主题,写得非常深刻,是十分可贵的。

  梁、陈以来,《采莲曲》是诗人常用的乐府旧题,大多或摹写水容物态,或描绘采莲女的容貌服饰。特别是在风格上,他们的作品比较浮艳绮靡。王勃的这首诗,虽然抒情主人公同样是采莲女,自然景物的描绘乃至遣词造语,也都明显地受到南朝诗人的影响,但所塑造的伤离恨别,刻骨相思的女子形象,尤其是思妇征夫的主题揭示出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思想价值,则是南朝诗人所无法相比的。王勃在理论上对六朝余风深致不满,而在创作实践上又未能摆脱其影响。这首诗就是一个例证。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初唐诗歌从六朝余风向唐诗刚健爽朗的风格变化发展的轨迹。

  王勃以前的诗人拟写此题,都是五言短章,此诗则运用七言,篇幅也比较宏大,表现出初唐七古崇尚铺陈赋写的一般倾向。不过,此诗在“四杰体”七古中抒情性较强,很注意将人物的感情寄寓在客观景物的描写刻画之中,具有强烈抒情效果。诗以七言为基本句式,大量运用五言句,又灵活地参用“三五七”、“三三七”句式,学习、模仿乐府民歌的结体方式,也加强了诗的抒情性。诗中多用蝉联和复沓的形式,更使诗流转圆美,情韵婉扬。诗中“采莲”、“莲叶”、“莲花”、“花”、“叶”等字词多次出现,造成重迭复沓的形式,显然具有南朝民歌《西洲曲》的风味。并且重迭复沓的形式还往往与蝉联方式交织运用,节奏铿锵,音韵和婉。总之,虽然此诗具有叙事诗的骨髓,但它艺术上的成功之处乃在于抒情。此诗中几个主要表现方法,都对加强其抒情性具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30-33
2、 黄岳洲.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上卷):华语教学出版社,2013:13-14

cǎilián

wáng tángdài 

cǎiliánguī 绿shuǐróng 
qiūfēnglàngyànfēi 
guìzhàolánráoxiàcháng luóqúnwànqīngyáo 
屿huātánwàngpíng jiāngōuyuèchuīxiāng 
xiāng jiāzhù 
sàiwàizhēngyóuwèihuán jiāngnáncǎiliánjīn 
jīn cǎiliánhuā 
jīnjìnchāngjiā 
guāndàochéngnánsāng jiāngshàngcǎiliánhuā 
liánhuāliánhuā huāchóudié 
cuìběnxiūméi huāhóngqiángjiá 
jiārénzài chàngwàngbiéshí 
qiānhuāliángòng zhéǒuàilián 
qíngchùsuǒ xīncónghuá 
西jīnjiāopèijiě huánxiūběihǎiyànshūchí 
cǎiliányǒujié cǎiliánwèixiē 
zhèngfénghàodàngjiāngshàngfēng yòuzhípáihuáijiāngshàngyuè 
páihuáiliánxiāngféng yuèfēngróng 
gòngwènhánjiāngqiānwài zhēngguānshānchóng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译文:一支孤兰生长在幽深的园子里,被各种杂草所淹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¹月。
译文:虽然春日阳光曾将它照耀,但很快就为秋天的到来而发愁。
注释:¹高秋:九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飞霜早淅(xī)(lì)¹,绿艳²恐休歇。
译文:等到飞霜早来之时,兰的生命怕是就要结束了。
注释:¹淅沥:雨雪细下的样子。²绿艳:指兰的叶和花。此处以修饰词代中心词。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译文:独处幽园,若无清风吹拂,它的香气有谁能知道呢?

fēngshíjiǔshǒu ·sānshí

bái tángdài 

lánshēngyōuyuán zhòngcǎogòng 
suīzhàoyángchūnhuī bēigāoqiūyuè 
fēishuāngzǎo 绿yànkǒngxiūxiē 
ruòqīngfēngchuī xiāngwèishuí 
我不践斯境,岁月好已积。
我不践¹斯境²,岁月好已积³
译文:未再踏上这片地,岁月层层已堆积。
注释:乙巳岁:即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建威参军:建威将军参军。建威将军为刘敬宣,时任江州刺史。¹践:踏,经由。²斯境:这个地方。³好已积:即“已好积”。好:甚。已积:已经很久。积:多。
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
晨夕看山川,事事悉¹如昔²
译文:早晨傍晚看山川,事事没变如往昔。
注释:¹悉:都。²如昔:如同昔日。
微雨洗高林,清飙矫云翮。
微雨洗高林,清飙(biāo)¹²云翮(hé)³
译文:微雨洗尘林木爽,疾风吹鸟更高飞。
注释:¹飙:疾风,暴风。²矫:举起。这里指高飞。³云翮:云中的鸟儿。翮:鸟的翅膀,这里代指鸟。
眷彼品物存,义风都未隔。
(juàn)¹彼品物²存,义风³都未隔
译文:顾念山川万物茂,风雨适时不相违。
注释:¹眷:眷顾,顾念。²品物:指万类庶物。³义风:适宜的风,犹“和风”。⁴未隔:无所阻隔。谓风雨适时,万物并茂,无所阻隔。
伊余何为者,勉励从兹役?
¹余何为²者,勉励³从兹役
译文:我今不知是为何,勤苦从事这差役?
注释:¹伊:语助词,无意义。²何为:为何,为什么。³勉励:这里有勤苦努力的意思。⁴兹役:这种差事。
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
一形¹似有制²,素襟(jīn)³不可易
译文:身体好似受拘束,怀抱志向不可移。
注释:¹一形:一身,诗人自指。形:身体。²制:限制,约束。³素襟:平素的志向。襟:胸襟。⁴易:改变。
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
园田日¹梦想,安得久离析²
译文:日日梦想回田园,哪能如此久分离?
注释:¹日:每天。²离析:分开。
终怀在归舟,谅哉宜霜柏。
终怀在归舟¹,谅哉²³霜柏
译文:最终仍将归故里,霜中松柏自挺立。
注释:¹归舟:逯本作“壑舟”。壑(hè)舟:深谷激流中的小舟,喻流逝不停的时间。²谅哉:确实如此的意思。谅:诚。哉:句中语气助词。³宜:应该做。⁴霜柏:霜中的松柏。比喻坚贞的品行、节操。

  “我不践斯境,岁月好已积。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开头他就说不到此地已是很久了,说明他很久以前曾到过钱溪。关于他到钱溪的时间,江西宜丰陶氏族谱中有这样一条:“乙巳三月,公使都,经钱溪,复邦族……”说明他以前曾来钱溪,与这里的陶氏宗族有过应酬的事。不过这条记载是否可靠,与此诗关系不大,反正他过去来过此地就是了。关键是,旧地重游,他却说出“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这样的句子。这见出他多么喜爱这个地方,似乎看不够;当他将眼前所见与往日的印象进行对照时,又会感到多么亲切。因为前年岁暮桓玄篡位,去年刘裕起兵讨伐桓玄,现在战争基本结束。两三年的短暂时间里,世间发生这样剧烈的变化,而自然界的山川景物却“事事悉如昔”。话说得很平淡,但“江山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已经寄寓其中了。“微雨洗高林,清飙矫云翮。”这是他看山川时的一个突出印象,写得清新、细致。“微雨”、“清飙”,透出春天美好的气息,高林经微雨一洗润,会越发青绿可爱,空中鸟的翅膀在清风的举托下,会盘旋得更加自如。这两句历来被看作是陶诗中触景生情,寓情于景,而达到情景交融境地的写景佳句。潘德舆说它“体物之妙,畴非化工兼画工都”?因此,诸如“从胸中自然流出”,“不烦绳削而自合”,“直写胸中天”等赞语也相次而出,不言陶诗有雕琢事。其实,“有时析之以炼字炼章,斯陶之手眼出矣”(黄文焕《陶诗析义自序》)。用这观点来赏析这两句诗,倒是非常恰切的。陶诗有许多写雨写风写园林写飞鸟的句子,但在陶渊明的笔下,无不赋有“为仁”的思想,因而在美的想象中便出现一个天机和畅,万物得所的境界,这些自然景色同当时的现实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后,能对现实社会起到批判作用。可以这样说:陶诗中这些兴象,是诗人艺术的化身,在一些天机和畅、静气流溢的描绘中,仿佛隐隐约约有一个陶渊明在,这两句也是如此。陶渊明是暮春三月经过钱溪的,这里的微雨,即“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的“微雨”;也即后来杜甫所写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好雨”。这种雨能起到滋润万物的作用。故句中的“洗”,不仅含有“洗净”的内含,而且兼有“润物细无声”,“夜雨瞒人去润花”的“润”的内含。这个“洗”字用得非常精当,实即后来诗评家所谓的“诗眼”。飙,一般解作暴风。在陶渊明的笔下的“飙”,却没有凶猛的气势,而有和畅的内涵,如《和郭主簿二首》中的“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自南来,回飙开我襟”的“回飙”就是,“清飙”与此同义。矫,也不宜解作“勇猛”,而
  有舒展自如的意思,如“矫若游龙”,并不取勇猛义。“云翮”,这里虽指飞鸟,但实有影射自己的意思。如《杂诗》的“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即同此意。故这句的意思是:“空中的鸟儿,也将因受到清爽的春风的鼓翼,而飞翔得更为舒展。”作者抓住在眼前呈现的天机和畅的自然景色,尤其把风、雨、林、鸟组合在一起,予以集中表现,就更能体现陶渊明的思想境界,故此两句无论就思想内容或艺术特色方面讲,都是不容忽视的两句。历来对“眷彼品物存,义风都未隔”两句有不同的解释和体会。有的把“品物”解作“景物”,“义风”解作“适宜的风”,认为这两句是说:“想到这些依然存在,和风没有同他们相隔”。有的把“品物”作“人品事物”讲;“义风”,解作“正义风尚”,认为两句是说:“喜爱此地人品事物还存在,正义风尚没有改变”。有的则认为“品物”,同于《易经·乾卦》中所说的“品物流形”。“品,众庶也”,见《说文·品部》。《说文解字注笺》补充说:“庶物谓之品物,引申之义也”。关于“流形”,与文天祥《正气歌》“杂然赋流形”同义。所以“品物”,有现在所谓的“生物”的含义。关于“义风”,应该看作是广义的,因为“义者,事之宜也”,既可用于自然方面,也可用于社会方面。作者对风常赋予一种化育的内涵,约相当于现在所说的“春风化雨”;比如“泠风送余善”,“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凯风自南来,回飙开我襟”等。陶渊明喜把人、物、我视为能在一体同仁的状态中各徜徉自得的个体;上面说的是“品物”,便是选用了“义风”这个词,这样就“民胞物与”了。可见他在选用词语方面是精雕细琢的。所以这两句的意思是:“我深情地看到这个地方仍然保存着一种天风和畅,万物得所的境界。”语意浑含,耐人寻味。儒家以为一切人群与一切万物都有血缘联系,都应该相爱,这种爱的表现就是“仁”。陶渊明是一个“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的人,当然是一位具有仁者襟怀的人,于是他对风雷日月,雨露云烟,山川园林,众鸟新苗,田夫稚子,都表示一种亲切而冲和的爱意,上面的“品物”“义风”,正是这种爱意的表现。陶渊明是把自己纳入“品物”的范畴的,似乎自己已感到一种和乐相处的乐趣,进入到忘我的境界,因而他退仕的决心就更大了。这样,便引出了后面言志的八句,显示题旨。

  后面八句大致的意思是,眼前虽然被迫行役,但归田适志的襟怀不变,要像霜后的柏树一样,保持高尚的情操和品德。“伊余何为者,勉励从兹役?”这里他自我责备起来了:我是干什么的,这样风尘仆仆奔走在道路上?这种自责是由钱溪这里江山之美、居人之乐引起的,转得虽陡,其实自然。“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一形”,指个人的形体,“有制”,受到牵制、约束。这里是说自己奔走道路是由于职任的制约。中间又用个“似”字。这不定之词表示出自己并不十分看重这官职,扔掉它并不困难。“素襟”,平素的怀抱,即归隐田园,他认为这是不可改变的。下面就说“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离析”,离开。陶渊明此次出仕时间很短,这里说“久”,日日梦想,见出他确实“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归去来兮辞》)。“终怀在归舟,谅哉宜霜柏。’这两句是说:我一定要回到田园中去,这决心就像不怕冰霜的柏树那样坚定不移。这里暗用了孔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的话,这个誓愿是发得很重的。《饮酒》其十九有“遂尽介然分,终死归田里”,与这两句意思相似。下半这八句,头两句自责,后六句两句一层,反复表明自己的归耕之志,一层深似一层,而且用“似有”、“不可”、“安得”、“终怀”、“谅哉”这些词语进行呼应,把他的心情表现得十分强烈。

  这首诗在构思上颇具特色。第一,它能显示作者的思想依时间的推移而出现的深度。他阻风于规林时,只是想到家乡美好的园林而不想从政(“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在夜行涂口时,只是想到一向爱好诗书,而园林中又没有世俗之情才不想从政(“诗书敦宿好,林园无世情”;在经曲阿时,是看厌了异乡景象而不想从政(“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但在经钱溪时,却是看到钱溪品物美好而不想从政。这是作者采用“移就”的修辞手法把故乡的美移到钱溪来,并从根本思想写,集中笔墨写,就为退出仕途的决心增添了砝码。第二,诗的前半用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表示自己内心的意念,语言精到,形象深刻;后半则言明题旨所在,故它能在托物言志上做到章法均衡,过渡自然,显示了古典诗的整齐和谐美。第三,诗歌常讲求艺术容量,既用精炼的语言雕绘形象,又能于其中表达出丰富的思理,而这首诗就是这样的诗。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27-129
2、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507-508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